荀子劝学中有哪些重要的名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荀子劝学中有哪些重要的名言?,第1张

  1、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召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沈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2、评价

  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显然,荀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和目的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说的君子和小人等等差别带有明显的偏见。但他强调学习的作用,提倡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等等,都是学习经验的总结,值得后人借鉴,具有普遍意义。  

  3、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学生们应该专心致志地学习。专心致志注意力就能高度集中。以下是我分享的专心致志的名人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专心致志的名人名言经典

1) 一朝开始便永远能将事业继续下去的人是幸福的。——赫尔岑

2) 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透镜一样。——法布尔

3) 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徐特立

4) 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巴尔扎克

5) 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苏轼

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8) 态度是成功的源泉,没有良好的态度,就没有成功。——吴锦宜

9) 要记住!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越无为就越有害。——列夫·托尔斯泰

10) 良好的态度是构建你人生大厦的基石——苏盛豪

11) 如果你觉得你还不够优秀,就反省一下你的态度吧!—何显龙

12) 意志——这不单纯是欲望和欲望的满足,同时也是欲望和制止,欲望和放弃。假如你的孩子仅仅受到实现自己的愿望的训练,他是不会有最大的意志的。——马卡连柯

13) 良好的态度,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健康的体魄。刘一鸣

14) 小苗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人不经困难难以成材。

15) 不要灰心,不要绝望,对一切都要乐观……需要有决心——这是最要紧的,有了决心一切困难的事都会变得容易。——果戈理

 专心致志的名人名言推荐

1) 物理学教给了我们严峻的一课:人的意志是受到某些决定性的限制。——艾尔·巴比

2)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

3) 天空虽有乌云,但乌云的上面,永远会有太阳在照耀。——三浦绫子

4) 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费尔巴哈

5) 人在意志力和斗争性方面的长处或短处,往往是导致他们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哈代

6) 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

7) 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歌德

8) 良好的态度,快乐的人生;恶劣的态度,黑暗的人生。——吴锦宜

9) 人总是要犯错误、受挫折、伤脑筋的,不过决不能停滞不前;应该完成的任务,即使为它牺牲生命,也要完成。社会之河的圣水就是因为被一股永不停滞的激流推动向前才得以保持洁净。这意味着河岸偶尔也会被冲垮,短时间造成损失,可是如果怕河堤溃决,便设法永远堵死这股激流,那只会招致停滞和死亡。——泰戈尔

10) 好的态度是你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廖保丰

11) 生活是一场艰苦的斗争,永远不能休息一下,要不然,你一寸一尺苦苦挣来的,就可能在一刹那间前功尽弃。——罗曼·罗兰

12)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贝多芬

13)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14)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5)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专心致志的名人名言精选

1) 精彩的人生是来自我们对态度的把握。——吴锦宜

2) 谁没有耐心,谁就没有智慧。——萨迪

3) 能赢得普遍尊敬的人,并不是由于他显赫的地位,而是由于始终如一的言行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列夫·托尔斯泰

4) 态度是成功的源泉。——周明

5)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

6) 目标既定,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曲折都不灰心丧气,不轻易改变自己决定的目标,而努力不懈地去学习和奋斗,如此才会有所成就,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吴玉章

7)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8) 逆境展示奇才,顺境隐没英才。——霍勒斯

9) 任凭怎样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西塞罗

10) 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11) 对一个有毅力的人来说,无事不可为。——海伍德

12) 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奥斯卡·王尔德

13) 一心一意万事成,三心二意失良机。——刘一鸣

14) 在没有开始履行自己的使命以前,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和耐心,不要害怕险峻、漫长的几乎没有尽头的阶梯……——果戈理

15) 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尼克松

16) 从不为艰难岁月哀叹,从不为自己命运悲伤的人,的确是伟人。——塞内加

17) 态度会改变你的心态,使你的心灵变得美好。——潘晓婷

18) 态度认真会使你一生受用,态度恶劣会使你堕落轮回。——卢思杰

19)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萨迪

20) 伟大的工作,并不是用力量而是用耐心去完成的。——约翰逊

看了专心致志的名人名言还看:

1专心致志的名言名句

2关于专心致志的名言名句

3表示专心致志的名言

4专心致志的名言句子

5专心致志的名言

1 有关努力奋斗的文言文

1、先秦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释义: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先秦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释义:(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3、清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释义: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

4、唐 颜真卿《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

5、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不经大脑的随性中。

2 《孟子》中关于勤奋好学的文言文

弈①秋②,通国③之④善⑤弈者也。使⑥弈秋诲⑦二人弈,其⑧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⑨;一人虽听之⑩,一心以为有鸿鹄⑪将至⑫,思⑬援⑭弓缴⑮(zhuó)而射之⑯。虽与之⑰俱学,弗若⑱之矣⑲。为⑳是其(21)智弗若与(22)?曰(23):非(24)然(25)也。

1、弈:下棋。

2、秋:人名。

3、通国:全国。

4、之:的。

5、善:善于,擅长。

6、使:让。

7、诲:教导。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奕秋(的教导)。

10、之:指弈秋的教导。

11、鸿鹄:天鹅。

12、将至:将要到来。

13、思:想。

14、援:引,拉。

15、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

16、之:天鹅。

17、之:他,指前一个人。

18、弗若:不如,比不上。

19、矣:了。

20、为:因为。

21、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22、与:文言助词。

23、曰:说。

24、非:不是。

25、然:代词,这样。

译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

弈秋是全国有名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大雁要飞过来,便想拿拉弓搭箭去射它。于是乎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说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并非这样。

3 形容古人勤奋的文言文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4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5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7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9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0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 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3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 ,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 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 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 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 或不足。­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8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 当仁不让”。

­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 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 技施展出来。­12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 得益。­1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 度的表现吗?14 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 “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 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17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 不足。

­1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 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19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 尤人”。­20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4 谁知道有关勤奋学习的文言文

学弈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下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为:谓,说。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其:他,指后一个人。 然:这样。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邹县)。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这段古文共有4句,有三层意思。

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 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

他教的学生本该都是高手。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

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第三层(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我可以说:完全不是。

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曾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后来有探究到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所言:“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认为“三味”可能出自与此。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但仍有不少人对此持质疑态度:像寿镜吾这样一位饱学秀才——“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见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怎么会用“肴馔”、“肉酱”之类来形容读书?,如果是饭馆或酒馆的匾还说得过去,用作书屋之匾,这解释似乎牵强了。

同时,寿镜吾之孙寿宇先生认为:“这样的解释淡化了祖先对清王朝的反叛精神。”他在所著文章中讲道:“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这第一点‘布衣暖’非常重要,这是我祖先峰岚公、韵樵公的思想核心,产业的失败,使他们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本质,他们认为在祸国殃民的清王朝当官就是为虎作伥,是害人害己。于是,把三味书屋的办学方向也作为子孙的人生指南,不许自己的子孙去应考做官,要甘于布衣暖,菜根香,品尝诗书的滋味。”寿宇说,寿镜吾生前曾对他说:“这三味的含义不能对外人说,也不能见诸文字,这是祖先韵樵公定的一个家规,因为‘三味’精神有明显的反清倾向,一旦传出去可能要招来杀身之祸。”

此外,有人认为是借用了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也有人认为是《三国志·董遇传》中的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后来改成了“三味”,也有考证“三余”为“公余、饭余、茶余”的,但此种假说也质疑不断。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