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名称源于哪个年代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白内障名称源于哪个年代,第1张

名称应是清末民初西医进入中国的时代。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盲,治盲角度出发,对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为不透明,以至影响视力,而矫正视力在07或以下者,才归入白内障诊断范围。及时治疗很重要,来爱尔眼科医院,点击此处,专家帮你预防在线预约眼科专家号源

白内障常见的人群主要还是老年人,称之为老年性白内障。但白内障并不是只在老年群体人中出现,一般来说,以下都属于白内障的易感人群,平时都应该积极自查,防范可能出现的失明风险。

了解情况很重要,爱尔眼科医院以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为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眼科医疗事业的发展。通过不断实践,在充分吸收国际优质的医疗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一套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环境的眼科医院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分级连锁”,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提升诊疗质量、完善医疗服务、优化医患沟通。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3111 症状 4 证候分析 5 圆翳内障·肝热上扰证的治疗 51 治法 52 方药治疗 6 关于圆翳内障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圆翳内障·肝热上扰证 1 拼音

yuán yì nèi zhàng ·gān rè shàng rǎo zhèng

2 英文参考

round nebularcataract with pattern of liverheat disturbing upwar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圆翳内障·肝热上扰证(round nebularcataract with pattern of liverheat disturbing upward)是指肝热上扰,以视物不清,视力缓降,晶状体混浊,或有眵泪,目涩胀,时有头昏痛,口苦咽干,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为常见症的圆翳内障证候[1]。

3111 症状

视物不清,视力缓降,晶状体混浊,或有眵泪,目涩胀,时有头昏痛,口苦咽干,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2][1]。

4 证候分析

肝热循经上攻头目,故头痛目涩,眵泪眊矂(指目昏不爽之状)。口苦咽干脉弦亦由肝热所致。[2]

5 圆翳内障·肝热上扰证的治疗 51 治法

圆翳内障·肝热上扰证治宜清热平肝[2]。

52 方药治疗

圆翳内障·肝热上扰证可用防风散或石决明散[备注]石决明散(《普济方》):石决明、草决明、羌活、山栀子、大黄、剂芥、术贼、青葙子、芍药、麦冬。加减治疗[3][2]:

石决明散原方以石决明、草决明为主药,清热平肝,明目退翳障;青穗子、栀子、大黄、赤芍清肝泻热;荆芥、木贼、羌活疏风散邪[2]。诸药合用,共呈清热平肝,散邪明目的功效[2]。肝火不盛或脾胃不实者,酌去大黄、栀子[2]。无郁邪者可去荆芥、羌活[2]。

6 关于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round nebular cataract;senile cataract)为病名[3]。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圆翳(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是指以晶状体混浊,视力缓降,渐至失明,在瞳神中出现圆形白色翳障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眼病[4][1]。因最终在瞳神之中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故《秘传眼科龙术论》称之为圆翳内障[2]。本病多见于老年人[2]。常两眼发病,但有先后发生或轻重程度不同之别[2]。本病翳定障老时,经手术治疗可以恢复一定视力。

历代医籍因其病因、形、色、程度不同而名称各异,如浮翳、沉翳、滑翳、枣花翳、黄心白翳、如银内障等,实际皆黄睛(晶状体)病变混浊[3][2]。只是病变之阶段、程度、部位、颜色有所差别而已[2]。先天所致者,名胎患内障;形如枣花者,名枣花内障;黄而明莹者,名如金内障;由于病变程度不同而名称相异者,如《审视瑶函》于如银障症指出:“此症专言瞳神中之白色内障也,轻则一点白亮,而如银星一片(如银内障);重则瞳神皆雪白而圆亮,圆亮者,一名圆翳内障”[3]。

圆翳内障相当于西医的老年性白内障[1][2]。

白内障,是因为晶状体混浊而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多见于老年人,也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此外,接触到某些有害物质、外伤及先天性因素也会导致本病的发生,是目前人类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古籍中无白内障之名。今之所谓白内障一病,包括在内障眼病这一大类之中,如圆翳内障、如银内障等。唐代《外台秘要》将本病称为“脑流青盲眼”,谓:“无所因起,忽然漠漠,不痛不痒……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虽不辨物,犹知明暗三光。”症状描述颇为仔细。由于各人睛珠混浊的程度、颜色、形态、位置及原因不同,名称各有所异。宋元时代《秘传眼科龙本抡》一书,对内障眼病分类有23种之多,每种症候,均作了具体论述,后世的《世医得效方》、《审视瑶函》、《证治准绳》、《目经大成》等医书也多有论及。在病机方面,《龙木论》认为主要由肝风或肝脏积热所致,元代倪维德则强调“阴弱不能配阳”,肾阴不足为其本。明代《针灸大成》认为其病因为“怒气伤肝,血不就舍,肾水枯竭,气血耗散。”在治疗方面,古代治法也多种多样,药物治疗,《千金要方》中的神曲丸(即磁株丸)被后世医家誉为“开瞽第一品方”,《龙本论》中还载有20首治疗内障眼病的专方。针灸治疗,早在《针灸甲乙经》就有记载,以后的《千金方》、《龙木论》均有许多介绍。《针灸大成》在提出针灸处方的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亦难治疗”。此外,中医还较早运用手术治疗本病,如《外台秘要》“用金篦决”,《龙木论》较详细地论述了金针拨障术。

现代中医治疗白内障,最早的报道在1957年,至1991年,共有80篇左右的文献资料,其中,用药物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章近50篇,占半数以上,疗效多在80%以上。40多年来,在继承古代治疗内障眼病的基础上,中医对本病的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均有所发展。许多眼科专家强调,本病以虚证居多,与肝、肾、脾三脏有关,其中与肝肾阴虚最为密切,甚至有人提出人身之阴气只供得30年视听之用,30年后肝肾不足,则可出现自内障的观点。还有人运用活血祛障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补充了前人在治则上的不足。在治法上,除药物外,针灸应用较为广泛,头针、耳针、激光穴位照射、穴位冷冻等方法时有报道,针灸对恢复视力,疗效确切。此外,金针拨障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眼科手术,现在应用得也非常广泛。

当前,对白内障的治疗主要在早期,对中晚期的观察研究较少,针灸治疗也存在着疗程长以及不能消除晶状体混浊等问题,对局部用药的研究也较少,实验室研究工作尚未很好地开展,这些问题都应当引起注意。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枣花翳内障·枣花翳 5 黑睛生翳,形似枣花者·枣花翳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枣花翳的方剂 2 治疗枣花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枣花翳 1 拼音

zǎo huā yì

2 英文参考

intrapupillary catarac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枣花翳为病证名[1]。有两个义项。

4 枣花翳内障·枣花翳

枣花翳多指枣花翳内障[1]。见《证治准绳·杂病》。

枣花翳内障(dateflower cataract)为病名[2]。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亦名枣花内障(见清·佚名《眼科捷径》)。因其形态得名[2]。清·佚名《眼科捷径》:“在瞳人之中,参差如锯齿,名曰枣花”。属圆翳内障范围[2]。是指以瞳神中生障翳,其晶状体混浊,呈参差如锯齿、枣花为主要表现的圆翳内障[3]。

圆翳内障(round nebular cataract;senile cataract)为病名[4]。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圆翳(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是指以晶状体混浊,视力缓降,渐至失明,在瞳神中出现圆形白色翳障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眼病[5][3]。因最终在瞳神之中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故《秘传眼科龙术论》称之为圆翳内障[6]。本病多见于老年人[6]。常两眼发病,但有先后发生或轻重程度不同之别[6]。本病翳定障老时,经手术治疗可以恢复一定视力。

历代医籍因其病因、形、色、程度不同而名称各异,如浮翳、沉翳、滑翳、枣花翳、黄心白翳、如银内障等,实际皆黄睛(晶状体)病变混浊[4][6]。只是病变之阶段、程度、部位、颜色有所差别而已[6]。先天所致者,名胎患内障;形如枣花者,名枣花内障;黄而明莹者,名如金内障;由于病变程度不同而名称相异者,如《审视瑶函》于如银障症指出:“此症专言瞳神中之白色内障也,轻则一点白亮,而如银星一片(如银内障);重则瞳神皆雪白而圆亮,圆亮者,一名圆翳内障”[4]。

圆翳内障相当于西医的老年性白内障[3][6]。

详见圆翳内障条。

5 黑睛生翳,形似枣花者·枣花翳

近代某些医家认为枣花翳指黑睛生翳,形似枣花者(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1]。属花翳白陷[1]。

花翳白陷(petaloid nebula with a sunken center;ulcerative keratitis)为病名[7]。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秘传眼科龙木论》。又称枣花白陷(见《银海精微》)、白陷鱼鳞(《银海精微》)。是指以黑睛生翳,灰白混浊,四周高起,中间低陷,形如花瓣为主要表现的眼病[3][5]。多因风热毒邪引起。其病情严重者,可伴瞳神紧小,若黑睛溃破,黄仁自溃口突出,则变生蟹睛等恶候。本病愈后常留瘢痕,严重影响视力。

花翳白陷相当于西医的角膜溃疡[7]。

问: 中医的圆翳、圆翳内障相当于西医的什么病?

答:

中医的圆翳内障又称圆翳,相当于西医的老年性白内障[1][2]。

圆翳内障(round nebular cataract;senile cataract)为病名[3]。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圆翳(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是指以晶状体混浊,视力缓降,渐至失明,在瞳神中出现圆形白色翳障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眼病[4][1]。因最终在瞳神之中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故《秘传眼科龙术论》称之为圆翳内障[2]。本病多见于老年人[2]。常两眼发病,但有先后发生或轻重程度不同之别[2]。本病翳定障老时,经手术治疗可以恢复一定视力。

历代医籍因其病因、形、色、程度不同而名称各异,如浮翳、沉翳、滑翳、枣花翳、黄心白翳、如银内障等,实际皆黄睛(晶状体)病变混浊[3][2]。只是病变之阶段、程度、部位、颜色有所差别而已[2]。先天所致者,名胎患内障;形如枣花者,名枣花内障;黄而明莹者,名如金内障;由于病变程度不同而名称相异者,如《审视瑶函》于如银障症指出:“此症专言瞳神中之白色内障也,轻则一点白亮,而如银星一片(如银内障);重则瞳神皆雪白而圆亮,圆亮者,一名圆翳内障”[3]。

圆翳内障患者常见以下症状:

“初患之时,眼前多见蝇飞花发,垂蟮,薄烟轻雾,渐渐加重,不痛不痒,渐渐失明。眼与不患眼相似,且不辨人物,惟睹三光。”(《秘传眼科龙木论》)[3]。透见瞳内,黄精呈不同形色之混浊,“色白或微黄,或粉青,状如星、如枣花、如半月、如剑脊、如水银之走、如膏脂之凝、如油之滴水中、如冰之冻杯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3]。可一眼先患或双眼同病[3]。

圆翳内障初起,眼无红肿疼痛,仅自觉视物微昏,或眼前有位置固定之点状、条状或圆盘状阴影;或视近尚清,视远昏朦;或明处视昏,暗处视清;或明处视清,暗处视昏;或视灯光、明月如有数个。昏朦日进,则渐至不辨人物,只见手动,甚至仅存光感。[2]

检视瞳神,圆整无缺,展缩自如[2]。

初起,若晶珠混浊出现于边缘,状如枣花、锯齿,视力多无明显影响[图1][2]。

图1 圆翳内障初发期

继则晶珠灰白肿胀,如油脂浮于水面,电筒侧照,可见黄仁之阴影呈新月形投射于晶珠表面[图2][2]。

图2 圆翳内障膨胀期

最终晶珠全混,色白圆整,电筒侧照,黄仁阴影消失[图3][2]。此时翳定障老,正宜手术治疗。否则,日久晶珠缩小,翳如冰棱而下沉[图4][2]。

图3 圆翳内障成熟期

图4 圆翳内障过熟期

若晶珠混浊从核心开始,渐向周围扩散,其色多为棕黄、棕红或黑色。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圆翳内障的病因病机 5 圆翳内障的症状 6 圆翳内障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611 肝肾两亏/肝肾两虚 6111 症状 6112 证候分析 6113 治法 6114 方药治疗 612 脾虚气弱/脾胃气虚 6121 症状 6122 证候分析 6123 治法 6124 方药治疗 613 肝热上扰 6131 症状 6132 证候分析 6133 治法 6134 方药治疗 614 阴虚挟湿热 6141 症状 6142 证侯分析 6143 治法 6144 方药治疗 615 肝肾阴虚 62 针灸疗法 63 手术疗法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圆翳内障的方剂 2 治疗圆翳内障的中成药 3 圆翳内障相关药物 4 古籍中的圆翳内障 1 拼音

yuán yì nèi zhàng

2 英文参考

senile catarac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round nebular catarac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senile catarac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圆翳内障(round nebular cataract;senile cataract)为病名[1]。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圆翳(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是指以晶状体混浊,视力缓降,渐至失明,在瞳神中出现圆形白色翳障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眼病[2][3]。因最终在瞳神之中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故《秘传眼科龙术论》称之为圆翳内障[4]。本病多见于老年人[4]。常两眼发病,但有先后发生或轻重程度不同之别[4]。本病翳定障老时,经手术治疗可以恢复一定视力。

历代医籍因其病因、形、色、程度不同而名称各异,如浮翳、沉翳、滑翳、枣花翳、黄心白翳、如银内障等,实际皆黄睛(晶状体)病变混浊[1][4]。只是病变之阶段、程度、部位、颜色有所差别而已[4]。先天所致者,名胎患内障;形如枣花者,名枣花内障;黄而明莹者,名如金内障;由于病变程度不同而名称相异者,如《审视瑶函》于如银障症指出:“此症专言瞳神中之白色内障也,轻则一点白亮,而如银星一片(如银内障);重则瞳神皆雪白而圆亮,圆亮者,一名圆翳内障”[1]。

圆翳内障相当于西医的老年性白内障[3][4]。

4 圆翳内障的病因病机

圆翳内障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两亏,精血不足,或脾虚失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4][1]。

肝经郁热或阴虚挟湿热上攻于目也可导致圆翳内障[4][1]。

也有先天不足而胎患圆翳内障者[1]。

5 圆翳内障的症状

“初患之时,眼前多见蝇飞花发,垂蟮,薄烟轻雾,渐渐加重,不痛不痒,渐渐失明。眼与不患眼相似,且不辨人物,惟睹三光。”(《秘传眼科龙木论》)[1]。透见瞳内,黄精呈不同形色之混浊,“色白或微黄,或粉青,状如星、如枣花、如半月、如剑脊、如水银之走、如膏脂之凝、如油之滴水中、如冰之冻杯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1]。可一眼先患或双眼同病[1]。

圆翳内障初起,眼无红肿疼痛,仅自觉视物微昏,或眼前有位置固定之点状、条状或圆盘状阴影;或视近尚清,视远昏朦;或明处视昏,暗处视清;或明处视清,暗处视昏;或视灯光、明月如有数个。昏朦日进,则渐至不辨人物,只见手动,甚至仅存光感。[4]

检视瞳神,圆整无缺,展缩自如[4]。

初起,若晶珠混浊出现于边缘,状如枣花、锯齿,视力多无明显影响[图1][4]。

图1 圆翳内障初发期

继则晶珠灰白肿胀,如油脂浮于水面,电筒侧照,可见黄仁之阴影呈新月形投射于晶珠表面[图2][4]。

图2 圆翳内障膨胀期

最终晶珠全混,色白圆整,电筒侧照,黄仁阴影消失[图3][4]。此时翳定障老,正宜手术治疗。否则,日久晶珠缩小,翳如冰棱而下沉[图4][4]。

图3 圆翳内障成熟期

图4 圆翳内障过熟期

若晶珠混浊从核心开始,渐向周围扩散,其色多为棕黄、棕红或黑色。

6 圆翳内障的治疗

本病病程较长,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若晶珠灰白混浊,已明显障碍瞳神,则药物难以奏效,宜待翳定障老之后,手术治疗。

61 辨证治疗 611 肝肾两亏/肝肾两虚

圆翳内障·肝肾两虚证(round nebularcataract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两亏,以视物模糊,晶状体混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或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为常见症的圆翳内障证候[3]。

6111 症状

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或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4]。

6112 证候分析

肝肾精血不足,目窍失养,晶珠渐混则视物模糊。脑髓、骨胳失养,故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血虚不充脉络,则舌淡脉细。若见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又属肾阳偏虚之象。[4]

6113 治法

补益肝肾[4]。

6114 方药治疗

杞菊地黄丸[备注]杞菊地黄丸(《医级》):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或右归丸[备注]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茱萸、淮山药、当归、肉桂、枸杞、鹿角胶、菟丝子、制附子、杜仲。加减: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精血亏甚者,宜加菟丝子、楮实子、当归、白芍。右归丸中肉桂、附子主温肾阳;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菟丝子、杜仲补养肝肾,益精明目,强壮腰膝;鹿角胶、当归温阳补血。十药组方,共呈温补肾阳,益精养血之功。[4]

属肝肾精血两亏,兼阳亢动风者,可常服石斛夜光丸[备注]石斛夜光丸(《审视瑶函》):石斛、生地、熟地、天冬、麦冬、人参、山药、菟丝子、枸杞子肉苁蓉、茯苓、甘草、草决明、菊花、白蒺藜、青葙子、防风、羚率角、犀角、川芎、川连、牛膝、枳壳、杏仁、五味子。滋阴平肝明目[4]。

612 脾虚气弱/脾胃气虚

圆翳内障·脾胃气虚证(round nebular cataract with spleenstomach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胃亏虚,以视物模糊,视力缓降,晶珠混浊,伴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肢体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为常见症的圆翳内障证候[3]。

6121 症状

视物昏花,精神倦怠,肢体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4]。

6122 证候分析

脾虚不运,脏腑精气不足,不能上贯于目,晶珠失养,渐变混浊,故视物昏花。脏腑精气不足以生神及充养周身,因而精神倦怠,面色萎黄,肢体乏力。脾虚运化不力,放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皆脾虚气弱之征。[4]

6123 治法

补脾益气[4]。

6124 方药治疗

补中益气汤[备注]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黄芪、炙甘草、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加减。原方调补脾胃,升阳益气。若用于脾虚湿停,大便溏泻者,可去当归,加茯苓、扁豆、苡仁之类健脾渗湿。[4]

613 肝热上扰

圆翳内障·肝热上扰证(round nebularcataract with pattern of liverheat disturbing upward)是指肝热上扰,以视物不清,视力缓降,晶状体混浊,或有眵泪,目涩胀,时有头昏痛,口苦咽干,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为常见症的圆翳内障证候[3]。

6131 症状

视物不清,视力缓降,晶状体混浊,或有眵泪,目涩胀,时有头昏痛,口苦咽干,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4][3]。

6132 证候分析

肝热循经上攻头目,故头痛目涩,眵泪眊矂(指目昏不爽之状)。口苦咽干脉弦亦由肝热所致。[4]

6133 治法

清热平肝[4]。

6134 方药治疗

可用防风散或石决明散加减治疗[1]。

可用石决明散[备注]石决明散(《普济方》):石决明、草决明、羌活、山栀子、大黄、剂芥、术贼、青葙子、芍药、麦冬。加减治疗:原方以石决明、草决明为主药,清热平肝,明目退翳障;青穗子、栀子、大黄、赤芍清肝泻热;荆芥、木贼、羌活疏风散邪。诸药合用,共呈清热平肝,散邪明目的功效。肝火不盛或脾胃不实者,酌去大黄、栀子。无郁邪者可去荆芥、羌活。[4]

614 阴虚挟湿热 6141 症状

目涩视昏,烦热日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4]。

6142 证侯分析

素体阴虚,中湿化热,阴虚挟湿热上攻,目失濡养,更被湿热怫郁,故目涩视昏。热扰心神,则心中烦热。湿热郁遏胃肠,升降失常,浊气上升则口臭;浊气失降则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乃阴虚挟湿热之象。[4]

6143 治法

滋阴清热,宽中利湿[4]。

6144 方药治疗

可甘露饮[备注]甘露饮(《阎氏小儿方论》):熟地黄、麦冬、枳壳、甘草、菌陈、枇杷叶、石斛、黄芩、生地黄、天冬。加减治疗[4][1]:方中以生地、热地滋阴补肾;天冬、麦冬、石斛滋阴清热;黄芩、茵陈清热利湿;枳壳、枇杷叶宽中降气以助化湿;甘草清热和中[4]。诸药合用,重在滋阴清热,兼以利湿[4]。

615 肝肾阴虚

由肝肾阴虚引起者,宜滋养肝肾,用杞菊地黄丸或补肾丸加减,并可用针刺疗法,选用睛明、球后、攒竹透鱼腰、合谷、足三里等穴[1]。

目昏兼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等症,属肾阴虚,心肾失调,水火不交者,可常服磁朱丸[备注]磁朱丸(《备急千金要方》):磁石、朱砂、六曲。镇心明目[4]。

62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只适用于早期患者,且宜与内服药物配合使用[4]。

常用穴:睛明、球后、攒竹、鱼腰、臂臑、合谷、足三里、三阴交[4]。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2~3穴,8~10次为一疗程[4]。

63 手术疗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