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医书,造福国人
很多珍贵宋元医书孤本流落海外 专家呼吁应引起国人重视
“近几个月来,已经有五六批来自国外的客商,向我提出收购中国古代医书的意向了,虽然价钱稍低,但需求的量非常大——几乎是凡精品必收。虽然古代医书在旧货市场中很常见,但这么大量地被外国人收购,我总觉得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近日,古旧书商刘先生向记者如是说。而著名中医文物收藏家张品超先生则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很多外国藏家在华大量搜集中医文物,应该引起国人的重视。
内幕
德国藏家搜集800个古药瓶
刘先生向记者表示,有一位日本人兼田先生,已经从他这里卖走近10万元的古医书了,大约100多本。而据他所知,与兼田做这种医书生意的不止自己一人,而自己同时也向其他四五批外国收藏家供货物。古医书收藏为何突然火热起来了?为何外国藏家要大量收购?记者请教了著名中医文物收藏家张品超先生。
张品超透露,中医文物的收藏,在海外早已火热。外国藏家大量收购中医文物,是他们认识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和商机,而这些是我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大约在10年以前,就有日本人、韩国人甚至是欧洲人,凭着他们在文化方面的敏感性——也可以说是前瞻性,早已开始了他们在中医史文物方面的搜求工作。譬如,德国有位文树德先生,这是他的中国名字,夫妇俩都是日耳曼民族。文先生先后在中国等地收集了800个古中药瓶,不但专门办了展览,而且编图出版。
还有一次,大约在五六年前,在古玩城三楼某店有一套中医古籍,是手抄本医籍。书法精美,插图艳亮,可见当年的作者是下了大工夫的。古玩商也很重视,放在展柜正中显眼的地方。见到这么稀见的东西,当然想买下来丰富自己的收藏。一问价,对方答曰:“对不起,这是给韩国人留的。”
三种途径广收中医文物
就目前所知,现在颇有一些“外人”在这方面用心、下工夫。他们通常通过三种途径来收集中医文物。第一是自己亲购或委托洋人同胞;第二是通过中国国内专业人士;第三就是通过国内的文物贩子。在关系上,结为友好或盟友;在经济上互惠,你得钱我得东西。说来真使人心里难受,很多实力雄厚的外国藏家不问东西,不看质量,一年也罢,半载也罢,给国内的文物贩子留下个几万几十万的“小钱儿”,过一段时间来收取货物。只要是中医古籍、中医文物就行。
藏界
中医古籍不受重视
长久以来,我国的藏书界一直不大关注医书的收藏。著名藏书家韦力表示,按照我国传统的藏书价值观来讲,医书的收藏价值并不大。1000多年来,我国藏书家关注的往往是子、经、史、集等书目,这些用今天的话来讲,是社会科学的范畴。而古代医书属于实用类的书籍,有的是医生看病的手记,有的是记载治病的药方或偏方,有的是中医理论著作。而医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进步的,比如眼科,10年前研究眼科的著作,今天看起来就显得有些落后了——在中国古代也是一样。所以1000多年来,医书一直不受主流藏书界的重视。
不过韦力透露,现在也有人专门收藏古代医书。比如天津一位陈姓藏家,就有不少珍贵的古代医书。这位陈先生本身是著名中医,他收藏医书的目的,是从中寻找古代秘方,并加以研究,运用到工作中去。不过像陈先生这种收藏家,在收藏界中实在是太少了,试问中国的收藏家有几个是深谙中医精髓的?从另一个角度讲,陈先生的收藏目的与一般藏家也有很大不同。
珍贵中医古籍流失海外
历史上,各朝各代都印了很多医籍,但由于战乱等原因,尤其帝国主义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瓜分,所以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太多,而且很多珍贵的中医古籍流失海外。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博物馆等海外著名博物馆都有收藏。张品超介绍,现在国内能见到的针灸明堂图(供悬挂),一般都是清代、民国时期的。但大英博物馆有一张残图,是唐代的,出自敦煌,堪称是举世无双的孤品。但是从全球整体来看,收藏中医古籍水平最高的是日本藏家,其整体质量胜过中国。很多珍贵的宋元版古籍大体都在日本,我们无法匹敌。比如像中医里不可或缺的《外台秘要》和《备急千金要方》,我们连明版的都很稀见,而宋元版在日本。其中南宋版的《备急千金要方》在20世纪末,日本人精印后,送每位驻日大使一部。中国前驻日大使符浩同志也得一部。
张品超还透露,我国中医文化研究的著名权威李经纬老先生近日说,不管是中医、中药,包括中医古籍,的确到了非挽救不可的程度了。譬如说,宋元版的中医古籍大都在日本,那么明清这一块就一定要大力守住。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的明清医书已很少了。但民间及许多中医师还保有很大部分。现在不加以保护、抢救,未来我们研究自己老祖宗的文化还要到日本去“取经”吗?
价值
古医书记载中医传承史
数千年来,我国的中医在施展医术时,多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宋代出现了太医院,但它还不是中医药实施活动的主体形式。那么他们的学习、连接、交流、传续靠什么,是靠医籍图典。搞任何研究的人都知道
1、精印本。有些书,除廉价的普通版本外,另有若干册限定的精装本或特精本。这些书由于在油墨及印刷方面特别精致,开本较大,纸质较好,数量亦有限,便具有收藏价值。例如,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朱维之翻译的《失乐园》,1984年首次印刷为46400册,内含精装本3400册,就较为高雅。1989年齐鲁版特精全本《新刻锈像批评金瓶梅》,就受到海内外行家的高度赞扬,因为它在全本《金瓶梅》的印刷史上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当然,精装本中又有特精非卖品之书就更为珍贵了。如傅雷所译《夏洛外传》,1933年9月初版,其中非卖品精装本仅印了50册,为海内外藏书家所瞩目。
2、初版本。初版之书大都是由作者亲自监督印刷和校对的,历来被版本学家看重,并可以此查核出后来编辑者的疏忽。如著名诗人臧克家的第一本散文集《乱莠集》,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印行,1939年5月10日初版;还有陈寅恪弟子刘开荣的《唐代小说研究》,1947年商务版。夏罗德·布伦忒著的《孤女飘零记》伍光建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9月初版,都已成为收藏界的珍品。
3、错本。有时,某部书因印刷或装订错误得以问世,被称为特殊版本。这正如集邮爱好者获得错票一样,物以稀为贵。如:上海北新书局1933年11月初版的《现代小品文选》,由赵景深先生编选,分上下两册。其下册即为错本。开卷处有一枚藏书印:"结屋三间藏万卷"。
4、藏书票本。所谓藏书票本,是指在版权页上贴有藏书票之书。而藏书票在我国的兴起,当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叶灵凤曾说:"丢开书籍本身,仅仅对于这东西的收集,已经和邮票一样,是茫无止境的事。"藏书票在海外的售价,已极为昂贵,据董桥云,EricGill为其妻雕画的一枚藏书票,80年代已标价90英镑!具体内容详见《藏书票》一文。
5、古籍版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代越久的图书越有收藏价值,民国时期,宋本书价被炒到五六十块银元一页。这在1942年赵汝珍《古玩指南》一书中是有记载的。50年代初期,宋元本古籍的行情一度低落,明本书有过论斤售卖的时候。这种不正常的行情自然是社会变革时期的短暂一瞬。很快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到了50年代末,宋元本书几乎退出了公开的古旧图书市场。不过明代古籍还不鲜见。当时的售书目录标价表明,普通的明本,每册的价格仅在五元左右。这一价位当与那里的社会购买力相适应?quot;文革"期间,社会藏书大量损毁,藏书活动陷入极度的萎缩,古籍已无行市。70年代后,古籍从内部售卖逐渐走向公开,乐于收藏者寥寥。只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人们在生活富足之余,才恢复了鉴赏与收藏的雅兴。古籍的价格也如众星捧月,逐年攀升。如今人们如能在千元以下买到一部真正的明版书,已是十分幸运的了。
近日,岳麓出版社发行新版《经典名著通俗图库》,对《山海经》、《楚辞》等名著和历史子集进行了新的诠释、翻译和导读。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这些传说都出自《山海经》。《山海志》记载了中国古代山河的历史传说或超现实存在,如地理、珍稀动物、神话人物等,对后来的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海经》被誉为“古今奇文之祖,先秦四大名著之首”。《山海经》顾名思义,是一部关于山海的古籍。这本书记录了古代的山川,一山一水一兽一鸟一株一树,一脉相承,恰似全国国土资源普查的综合结果。
1《山海经》是一本非常复杂的书。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是一本关于自然历史、文化、神话的书矿物,一切,我个人觉得都是对古代文化的总结,相当于史前文明。《山海经》是由《山海经》和《海经》组成的。《山经》以山为线索,从东到海,从西到今天的甘肃、青海,从北到内蒙古,从南到四川、广东等地,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形和产品。《海经》主要描写的是“海外”世界,描写比较随意。它主要描写神话和西部地区,但它空灵而壮丽。
2它被封存在吴县东部。
它看起来像一头猪,前后各有一个黑头。轩辕地处穷山之滨,人虽短命,却有八百岁。在这个妇女国家的北部,那里的人有人的脸和蛇身,尾巴在头上。战国时期,上层贵族崇尚养生,追求长寿之道,追求各地的独特产品、奇景和奇迹。《山海经》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成为当时的通俗读物。历史地理、神话传说的描写极大地丰富和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山海经》也是中国小说的鼻祖。
著名的《精卫填海》和《夸父追义》神话都出自《山海经》,所以这本书是中国古代神话的源头,而中国神话的起源正是出自这本书。例如,最近流行的良渚文明已成功申请世界遗产。现在我们都知道,它印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
《山海经:古老的藏宝图》
《三星堆文化探秘及《山海经》
《破解《山海经》古中国的档案》
《山海经怪神》
《山海经:穆天子传》
《山海经怪鸟》
《《山海经》新探》
《山海经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百科全书白话全彩图本》
《全本绘图山海经大荒四经》
《山海经怪兽》
《神州的发现《山海经》地理考》
《中国古代鬼神文化大观下册》
《先秦神话思想史论
《中国神话传说:从盘古到秦始皇(下册)》
《万有文库第二集七百种山海经(上、中、下册)》
《山海经集解》
《白话插图山海经》
《“山海经”考》
《山海经》
《山海经校译》
《山海经彩色图解超值白金版》
《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
《中国神秘文化名著》
《先秦伪书辨正》
《中国古代鬼神文化大观上册》
《《山海经》与世界文化之谜》
《神话之源《山海经》与中国文化》
《山海经图文本》
《中国神话学(二)》
《山海寻踪——世界怪兽之谜》
《山海经新论》
《神话的故乡——山海经》
《中国文明的阶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部书》
《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
《山海经笺疏》
《中国上古文化的新大陆——《山海经·海外经》考》
《中国仙话研究》
《中国神话通论》
《山海经怪人》
《古巴蜀与《山海经》》
《山海经译注》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
《中国神话学(一)》
《《山海经》与古代社会》
《足本山海经图赞》
《天地人鬼神图鉴》
《山海经探原》
《山海经校注(增补修订本)》
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被切断。只有中国的古文化留存至今。所以,想到中国文化,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第一印象都应该是历史悠久。的确,中国文化从古代甚至更早就开始传播了。虽然几次面临灭绝的危险,但还是挺过来了。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在这里,我想挑出三部古代文化的伟大作品,来见证中国文化的魅力。
《山海经》
《山海经》。本书分为《山经》和《海经》。其中《海经》有两个分类,一个是《大漠四经》,另一个是《海四经》和《海外四经》。总的来说,《海四经》记载了中国古代腹地的山川宝藏,保存了大量神话素材和珍稀动物,对后世影响很大。可悲的是,《山海经》写的时候,和文字并存。这本书侧重于各种动物和神的。这段文字只是补充说明。在传递过程中,丢失,只留下文字记录。但由于内容过于神秘,专家称《山海经》是伪书,内容根本不可信。
山地和海洋动物
《山海经》。中国古代有三部有影响的书,命名为《黄帝内经》。第一个是《经》,第二个是《易经》,第三个是《道德经》,也叫《黄帝内经》。这是中医理论的早期经典。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它是中医理论的第一部经典;此外,它还是养生的宝库。最后,它是一部生活百科全书。记载的知识是独立于西医的全新理论体系。成为西方学者学习中医的必读经典,被众多西方医学学者所推崇。
古代圣贤
《内经》。预言未来的三大古籍是《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变”。都是用“卦”的形式来揭示宇宙万物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后来《黄帝内经》和《易经》都丢失了,只剩下《连山》,也就是《归藏》,是周文王吉昌写的,主要分为《易经》和《易经》。就是这么神奇的一本书,秦汉以来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不过《经》既然能写成一本书,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无法解释这是一个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
易经
以上三部书统称为三部古籍。它们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对它们感兴趣,因为它们不实用。这三本珍贵的书虽然不会因为今天的方式而失传,但它们在网络和书籍上尘封已久,并没有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和那些已经输了的人有什么区别?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
1、二十一史及其续、补、增、评品类书籍
2、地方通志、地志、山、水文记志、等。
3、海外、檄外纪要、见闻录等。
4、非正史史料:《世本》《世纪》《纪年》《路史》等。
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_文学创作 (lamsrscn)
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
作者:文学创作来源:文学创作发表于:2022-11-07阅读:115
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
先秦文学的重要文学家及文学作品:
1《山海经》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 物等方面的资料。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口”、“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山海经》中。它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2《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3《尚书》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又称《书》。"尚"的意义是上古,"书"的意义是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所以"尚书" 就是"上古的史书"。《尚书》书名为汉代今文家所定,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中的文诰都独立成篇,有完整的结构,文字古奥典雅,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
4《春秋》
《春秋》,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原为中国古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如史籍所载《夏殷春秋》《百国春秋》《周春秋》《燕春秋》《宋春秋》《齐春秋》等。今传本《春秋》相传是孔子删削《鲁春秋》而成。《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春秋》在语言上极为精炼,但又因为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现在能见到的,有《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前者以叙事为主, 后两者以解经为主、侧重阐发微言大义。合称"春秋三传"。
5《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后人对此颇多疑义,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左传》记事,基本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在思想内容上,《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在艺术方面,它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 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6《国语》
《国语》,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旧传春秋时左丘明撰,现一般认为是先秦史家编纂各国史料而成。全书共 21 卷,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国语》的思想比较驳杂,它重在记实,所以表现出来的思想也随所记之人、所记之言不同而各异。就文学价值说,《国语》虽不及《左传》,但比之《尚书》《春秋》等历史散文还是有所发展和提高的。
7《战国策》
《战国策》,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刘向整理并取名《战国策》,至此成为完整的著作。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战国策》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汉初的散文家贾谊、晁错和司马迁都受到它的影响,《史记》的某些史料就直接取于《战国策》。
8《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 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以记言为主。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水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9孟子和《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市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孟轲及其门人所著散文集,儒家经典之一,在后世被列为儒家经典。《孟子》发展了《论语》的语录体。《论语》中单人的语录占总条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对话体不到三分之一;而《孟子》则基本上是对话体。《孟子》文章向以雄辩著称,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
10荀子和《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荀况的著作集,今存32篇。荀况,赵国人。《荀子》一书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全书基本上都是独立的专题散文,每篇都有题,作为各篇内容的概括,其中《大略》《宥坐》等最后六篇,疑为门人弟子所记。
11《礼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说《仪礼》的文章选集,又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内容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12老子和《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相传为春秋末期老子所著。传世本《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故后世又称之为《道德经》,作为先秦道家的奠基之作。《老子》以“道”为核心,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哲学体系。相较而言,《老子》与《论语》,是先秦王官之学“六经”之外深刻影响中华文化基本性格的两部著作。
13庄子和《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 杂11篇。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思想观点与内篇有出入。
14韩非和《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集,为法家重要著作,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共55篇。《韩非子》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5墨子和《墨子》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的言行录,为其弟子及墨家后学所记。《墨子》虽不重文采,整体风格为“意显而语质”,但是在对话体的结构中,每一篇都首尾完备,条理明晰,有很强的逻辑性。而且,在记述有情节有人物的历史故事时,能通过情节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营造出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效果。
16孙武和《孙子兵法》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春秋末年兵家孙武及其弟子门人所著。《孙子》虽是实用的兵书,可它的散文艺术却不容忽视。其文字简练,多用 排比句进行铺叙,用生动、通俗的比喻解说用兵之道,力求委曲详尽,明晓易懂。
17《易传》
《易传》是《周易》的组成部分。《周易》除《易传》之外,还包括《易经》。《易经》部分,除卦名、卦象之外,还包括卦辞和爻辞。《易传》部分,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称之为《易大传》,包括《彖》 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十篇,又称《十翼》。《史记》 认为《易传》出自孔子之手,现代多数学者认为《易传》当为战国晚期儒者所作。
18屈原和《离骚》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作于流放汉北期间。面对国家的衰弱,面对楚怀王的 软弱与多变,遭放逐而失意的屈原难平心中的忧愤之情,遂以“离骚”为诗题写下这首名垂千古的抒情长诗。全诗共 375 句,2456 字,可分为八个部分。《离骚》是一首极富有变化的诗篇,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幻想的描写等交织在 一起,波澜壮阔而又结构完美。
对于古籍的编排顺序
按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排列:《尚书》(上古时期),《易经》(夏商周时期),《诗经》(西周至春秋时期),《内经》(战国时期),《山海经》(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礼记》(西汉时期)
本文2023-08-03 20:28: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