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杭州图书馆12月14日起暂时关闭部分场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受疫情影响杭州图书馆12月14日起暂时关闭部分场馆,第1张

最近这段时间浙江各个地区疫情防控非常严峻,所以很多景区都因此暂停对外开放。除了景区之外,还有很多室内场所,为了防止人员密集的情况发生,也采取了暂时关闭的措施。近日,杭州图书馆也发布了暂时关闭部分场馆的公告。更多内容请看下文。

1、杭州图书馆12月14日起暂时关闭部分场馆

因目前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最大程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少儿读者的健康安全,杭州图书馆自2021年12月14日(周二)起暂时关闭杭州图书馆儿童借阅区和少儿分馆,具体如下:

11暂停借阅、线下活动、第二课堂刷卡等场馆服务(读者可通过“一键借阅”线上平台借阅少儿图书);线上活动照常进行。

12少儿分馆仅提供还书服务,进馆读者须查验疫情防控相关事项。

13具体地址:

杭州图书馆儿童借阅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J楼

杭州图书馆少儿分馆:曙光路75号

恢复时间将根据疫情变化另行通知,请关注杭州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发布,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2、杭州图书馆介绍

杭州图书馆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是浙江省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图书馆,2018年5月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杭州图书馆成立于1958年7月1日,原名杭州市图书馆,1961年5月改为现名,1963年成立杭州图书馆儿童分馆,2008年10月杭州图书馆新馆落成正式开放。

截至2018年12月,杭州图书馆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有3942个阅览座位,设有16个机构部门,在编职工186人;馆藏文献5863万册(件),其中古籍文献32万册,报刊文献33万件,视听文献647万件(套)。

大庆石油学院****:4596504110黑龙江省大庆市发展路199号

大庆石油学院景点简介:

大庆石油学院是一所全国重点院校,是伴随大庆油田的发现而诞生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已具规模。学校有43种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博士学位点,57个硕士学位点,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校现有13个教学院(部),占地面积150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42万平方米。室内外体育场所面积157万平方米。万兆级校园网与教学区、办公区及师生生活区的所有主要建筑物相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有单体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馆藏图书2042万册,有数据资源18种。有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油气藏形成机理与资源评价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个,省级研究所1个,省部级研究室2个。有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室)41个;有省级双基条件合格实验室6个;有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有校内外实习基地121个。

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53人,师资总数1138人,其中,教授186人,副教授29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8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55人,博士生导师49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黑龙江省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20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1人,黑龙江省模范教师2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3人。学校还聘请了一批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导师。

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七大学科门类。学校从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43种本科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博士学位点,57个硕士学位点,11个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

学校面向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0118人,其中本科生18222人、专科生419人、留学生9人、硕士研究生1273人、博士研究生195人。47年来,学校培养各类人才近10万名。

我校以大庆精神育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多数已经成为石油科技和石油教育战线的骨干、专家,有些已经走上各级重要领导岗位。杰出代表有钻井工程专业96届毕业生、全国劳动模范周飞,石油系统新时期五大标兵、勇攀高峰的钻井专家张书瑞,石油石化行业科技专家大庆炼化公司副总工程师、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周云霞,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黑龙江省特聘讲座教授吴玉树,2005CCTV经济年度人物、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史兴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兼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同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文瑞,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苏树林,中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玉普,中油辽河油田公司总经理谢文彦,中油大港油田分公司总经理何树山,中油吐哈油田公司总经理杨盛杰等。

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部、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2项,十五以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1门。学生全国外语四级统考和黑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始终名列省内高校前列,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和全国大学俄语教学研讨会曾先后在我校召开。近三年,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种科技竞赛中,获国际奖8项、国家级奖55项、省级奖59项。

近三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21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4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1亿元,2006年科研经费达15亿元;78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科技奖励,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奖2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614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13篇。

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学合作办学特色。牵头成立了黑龙江省校研企合作委员会石油与化工专业委员会,与大庆、吉林油田等大型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加强与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合作。产学研合作组织发挥了服务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接收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俄罗斯库班国立技术大学等高校在师资培养、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科研协作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与德国、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许多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并签署了学术交流协议。

学校出版有《大庆石油学院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高等教育研究》和《大庆石油学院报》等报刊杂志,并与全国三百多所高校进行交流。

办学47年来,大庆精神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和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优良传统,不断激励石油学院人艰苦创业、严谨治学、投身基层、建功立业,形成了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培养严谨务实、投身基层、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优秀人才和植根大庆,发挥优势,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提升办学水平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办学过程中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省部领导、企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领导、省部领导、企事业单位领导在前来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过程中都对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鹏同志题词用大庆精神育人,培养跨世纪人才;2005年,教育部部长周济视察学校时,也对学校47年的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1991年到2006年间,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出版的《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书刊、《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用大庆精神哺育献身石油事业的一代新人》、《发扬大庆精神,办一流石油高校》、《我为祖国献石油记大庆石油学院毕业生在铁人精神感召下投身基层的故事》等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学校办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今天,大庆石油学院正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创优的办学理念,抓住机遇,锐意改革,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主要收藏了与本省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有关的国内出版物,还收藏有英、日、俄等文种的国外出版物,截止2002年底,藏书约达250万册。中文期刊15000多种(包括建国前期刊3200多种,报纸147种,不少为国内孤本),外文期刊约4000种,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出版物3万多种,中文古籍和地方文献近40万册(其中线装古籍约占全省现藏古籍的1/4,善本约占全省现藏善本的1/2以上)。入藏本省各种版本地方志也较齐全,尤其闽台文献和谱牒收藏较完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台湾研究、福建研究、周易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等方面藏书达到国家级研究学科文献水平。

此外,大量入藏不同载体的出版物,如视听资料、光盘资料、缩微资料,建立了福建省图书馆网站,提供到馆或远程信息的检索服务。现有全文电子资源有:国研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 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文史哲法律社科类)、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书生之家全文电子图书。题录数据库有:族谱数据库(馆藏目录)、福建省中文社科工具书联合目录、英文工程索引光盘数据库、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港澳专题书目、香港澳门专题资料索引数据库等。其他还有:台湾专题数据库(全文)、福建地 方土特产品资料数据库和国企改革专题数据库等,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中文报纸

内地当年出版的中文报纸350种左右,报纸合订本43万多册;还有收藏十余种的港澳台报纸;解放前报纸。(阅览请到一楼中文报纸阅览室)

中文期刊

收藏期刊(包含解放前非福建地区出版的期刊、港澳台期刊,以及上万张资料、画报)15万种,其中现刊达4300多种。收藏期刊合订本近20万册。(阅览请到一楼中文现刊阅览室和一楼中文过刊阅览室,期刊外借请到一楼中文过刊阅览室)

中文图书

收藏近170万册的各类中文图书及5万多册中文工具书,其中台湾研究、福建研究、周易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等方面藏书达到国家级研究学科文献水平。(阅览请到二楼中文科技图书阅览室、三楼中文社科图书阅览室、三楼中文综合及中文工具书阅览室、三楼装饰装潢艺术图书阅览室;外借请到二楼第一外借室、第二外借室、第三外借室)

古籍图书

图书馆古籍特藏在鳌峰、凤池、正谊、致用四书院藏书的基础上,先后汇入福州藏书楼、福州阅书报社、螺州陈家、崇安潘家、福州郭家等诸家藏书;1949年建国后至50年代,又搜集到乌山图书馆、大通楼、斋、冰寄庐等多家藏书;又接受了陈绍宽、傅衣凌、郑效洵等名人藏书,古籍善本和地方文献达近40万册。其中线装古籍约占全省现藏古籍的1/4,善本约占全省现藏善本的1/2以上。(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

姓氏谱牒

现收藏有上千种各种版本的族谱文献,其中有很多的闽台关系族谱、福建与东南亚关系族谱,可为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人寻根访祖提供第一手资料。(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

地方文献

包括福建地方志、闽人著述和地方文史资料。收藏有从省志到各地府志、州志、县志,还有山水志、寺庙志和乡土志等专门志书;收藏的闽人著述既有手稿本、批校本,又有一般的刻本、排印本和手抄本等;还收藏了全省各个地市县的各种文史资料,可从中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

外文图书

收藏有英、俄、日文为主的各类外文图书14万多册,包括科技、经济、文学、语言、艺术等学科的专著或读物以及各专业工具书和美国大学目录。(阅览、外借请到四楼外文借阅室)

外文报纸

收藏有历年来包括政治时事、外语学习等进口及国内出版的外文报纸。(阅览请到四楼外文借阅室)

视听资料

收藏有DVD、VCD、CD、录像带、录音磁带等各类视听资料2万余件,有国内外故事片、电视连续剧、风光、旅游、语言教学、军事、科技、体育、卫生、经济、管理青少年教育、教学等各类音像资料。同时还拥有福建文化信息网上的视频资料。(外借、阅览请到二楼视听借阅室,视频点播请到二楼电子阅览室)

电子资源

收藏有近两千种,主要有《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光盘、《四库全书》原文电子图书、《世界军事百科》、中学生各科目学习及题库光盘、会计考试题库及辅导教材、世界科普知识百科、网页制作素材大全、多媒体英语教学软件、多媒体英语文学光盘、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多媒体CAI教学课件、各种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阅览请到二楼电子阅览室和一楼中文现刊阅览室)

数字资源

现有全文电 子资源有:国研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文史哲法律社科类)、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书生之家全文电子图书。题录数据库有:族谱数据库(馆藏目录)、福建省中文社科工具书联合目录、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港澳专题书目、香港澳门专题资料索引数据库等。其他还有:台湾专题数据库(全文)、福建地方土特产品资料数据库和国企改革专题数据库等。(查阅、检索请到二楼Internet阅览厅,或到二楼自动化部通过开户方式进行远程信息检索。)

缩微资料

现拥有一整套的《四库全书》及《敦煌遗书》、还有古籍善本390多种、地方志160多种、族谱168种以及1949年前福建省最主要的报纸90种、期刊290种、49年前东南亚地区的部分报纸、1949年后《福建日报》、《福州晚报》、《厦门日报》等缩微胶片。(阅览、复制和拷贝请到一楼左侧的缩微阅览室)

外部资料

现拥有台湾文献、港澳版中文图书三万余册、报纸、期刊约100种(其中报纸3种、期刊97种),并设有东南亚、新加坡文献专架,可提供查询和阅览服务。(阅览、查询请到四楼台湾文献研究室)

福建省图书馆web网站概况

来图书馆大力加强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于1997年7月开通福建省图书馆网站。主要栏目有馆藏书目查询、个人借阅状况查询、电子资源检索、图书馆概况、图书馆公告、图书馆学会、新书推荐等。此外还链接中文报刊精选、福建文化信息网、中外主要图书馆和本省市县图书馆、福建出版信息等,方便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福建省图书馆正加快本馆特色文献的数字化,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努力提高质量和水平,为读者提供多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潘富恩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33年生,浙江温州人。曾任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代表作有:《二程理学思想研究》、《吕祖谦评传》、《范缜评传》、《程颢、程颐评传》等,并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哲学研究》、《学术月刊》、《新建设》等重要刊物上。

中文名:潘富恩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温州

出生日期:1933年

职业:大学教授

毕业院校:上海学院

信仰:中国***

代表作品:《二程理学思想研究》、《吕祖谦评传》、《范缜评传》等

潘富恩: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33年生,浙江温州人。曾任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代表作有:《二程理学思想研究》、《吕祖谦评传》、《范缜评传》、《程颢、程颐评传》等,并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哲学研究》、《学术月刊》、《新建设》等重要刊物上。

《人民日报》与新华社《每日电讯》,在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和2001年中国***建党八十周年之际,分别在显著位置报道了前来中国参加庆祝活动的外国友好人士名单,其中有一位叫季塔连科。他是俄中友好协会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他为俄中友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般来说,人们仅知道他的官方身份,却不知道季塔连科曾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在中国留学,更不知道他的导师是上海复旦大学的著名哲学教授潘富恩。

潘富恩70岁,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潘子章早年由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艺文学校毕业后,去上海三有神学院就读,以后为基督教浙南教区的牧师,擅长英语及古诗词,颇具辩才,不幸年过40岁患结核病去世,潘富恩时年6岁。因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一家人随母亲由温州城内迁居郊外,即原永嘉县上河乡,这里是南宋永嘉学派巨子叶适的故乡,现属温州市瓯海区。母亲徐淑良是产科医师,自开诊所,独身守寡,抚养子女。在乡下从医六十余年,100岁,刚去世。潘富恩自幼生长在农村,对旧社会农民的贫苦生活和受欺压的境遇耳闻目睹。母亲总是想要潘富恩通过读书求有较好的前途。他就读当地的中心小学,每逢寒暑假,母亲命潘富恩去邻村的一位姓丁的清末秀才处,习读《三字经》、《幼学琼林》之类的儿童启蒙读物。因为母亲认为当时小学课本中“小猫闹,小狗叫”太肤浅,必须另加补充。年渐长,母亲便要潘富恩背诵《古文观止》中的《桃花源记》、《陋室铭》等。在母亲的督监之下,他初步地接触到一点古文常识。

中学时代开始,潘富恩进城就读教会学校——浙南三育学校。在校喜欢阅读文艺作品,不习惯于教会学校的种种清规,初中毕业后考入瓯海中学高中部,当时教语文的老师游任逵先生讲课比较洒脱,国学根底厚实,吟读古诗时抑扬顿挫,富有韵味。他批学生作文成绩有独的方式,打一个圈20分,加一点是一分。及格者为三个圈。一次,潘富恩的作文被批为四个圈加五点,便是85分,为全班的最高分。这对潘富恩来说是个很大的鼓舞,可以说是潘富恩以后向中国古代文史方面发展的契机。读到高中二年级时,即1949年5月,温州市解放,同学中参军、参干者甚多。潘富恩也报名参军,未果。1950年初,遵母命,转学往南京中华三育学校继续读高中,这时该校有一位年已75岁的老教师,原是文史界知名的老前辈顾实先生。他晚年皈依基督教,性情有点怪癖。给潘富恩上第一课时,就要大家用文言文写自传,全班同学也只有潘富恩还能“之乎也者”地凑成一篇,于是受其赏识,亲授以《说文解字》,《昭明文选》。他对潘富恩说:“文选烂,秀才半”。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潘富恩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高中毕业回上海姐姐家,统一高考时间已过,于是潘富恩考入上海学院中文系,读了一年。同年,潘富恩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撰写的纪念鲁迅文章被收入学校专刊。1952年院系调整,按专业潘富恩并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当时复旦大学中文系有十大教授。郭绍虞先生为系主任,有刘大杰、陈子展、朱东润、吴文棋、赵景深、蒋天枢、张世禄、王蘧常、方令孺等,中文系的教师阵营非常强大,潘富恩等学习很认真。全班三十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学业上的发展方向,有的钻研美学、文艺理论,有的埋头中国古典文学,有的搞现代文学或搞语言学,大家各从所好。安排的课时甚少,一周总共不过十八课时,潘富恩对先秦诸子感兴趣,阅读《墨子间诂》后,写了《墨子散论》,这是他的习作。这时,班里崭露头角的是潘富恩的老乡施昌东,他在《文史哲》刊物发表了《论美是生活》,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也是他招祸的根由。潘富恩撰写的本科毕业论文是《论汉代的乐府诗》。他们正面临着毕业,各人怀着美好的理想,准备奔赴分配的单位,干出一番事业。然而震惊全国的“胡风反党集团”案平地骤起,他们班级里的同学受不同程度牵连的竟达三分之一,有的开除党籍、团籍,有的受批斗,其中施昌东被捕,弄得人人自危。潘富恩由于平日木讷少言,且喜欢搞古典文学而与涉及政治的文艺理论学科较远,因而幸免“胡风”案连累,被学校留下当助教。起初分配在中文系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后改调为学校政治课的哲学助教。潘富恩学生时代原本对哲学不太感兴趣,觉得不适宜搞哲学,但又一想,同班的同学被整得七零八落,自己能有这样的安排已属万幸了。于是跟着哲学课的主讲教师,做教学辅助工作,同时旁听苏联哲学专家柯斯切夫的课,认真学习马列哲学的原著,以弥补往日哲学知识的贫乏。

1956年复旦大学筹建哲学系,并开始招第一届学生,潘富恩作为哲学系的教师被派赴北京大学进修中国哲学史。当时北京大学哲学系是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全国唯一设哲学系的大学。那时,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正筹建哲学系,师资缺乏,所以就派人到北大进修,欲“借鸡生蛋”。当时的北大哲学系仅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就有多位知名教授,冯友兰是室主任。张岱年为副主任,此外有朱谦之、周辅成及研究中国美学的宗白华、马采等;副教授任继愈,讲师朱伯昆。潘富恩被指定由张岱年教授指导。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在张光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懂得了为人治学的道理,他是潘富恩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启蒙导师。在北大进修期间,选听了各名家的专题课:冯友兰讲《孟子》,梁启雄讲《荀子》,朱谦之阱阳明学,容肇祖讲戴震,此外还有侯外庐、胡绳、艾思奇等人的哲学讲座,这使潘富恩眼界大开。1957年春天,在北大末明湖旁的临河轩,召开了一次十国哲学史方法论研讨会,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便是这个时候提出来的。会上争议激烈,潘富恩参加了这个会。增加了见识。在岱年先生的指导下,潘富恩在1957年3月12日的《光明日报》发表了他的中哲史处女作《叶适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之后,潘富恩向北大图书馆古籍珍藏室,借阅了有关宋明思想家的文集并摘录有关资料,准备继续写宋明理学的论文时,“反右派”斗争开始了,潘富恩无奈只好中止在北大的进修,提前返回复旦大学。

1958年初,潘富恩到上海远郊葑溪乡劳动锻炼,当新农民,而哲学系的大部分师生则到浙江海宁“下乡办系”,干“锄头里出哲学”的事情。时值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热火朝天之际,他很快成为农民中的一员,经常挑灯夜战,甚至睡在田头过夜。期间,他脑子里就是一个“熬”字,拼命干活,对发生的事件,不想考虑,也不怀疑。

1959年夏,在农村当了18个月的新农民,潘富恩被调回复旦大学哲学系,协助严北溟教授主讲中国哲学史,他帮严教授上辅导课,并为学生上断代中哲史课。这时,有个名叫季塔连科的苏联留学生,他新婚的妻子迦丽娅在上海华东纺织学院留学,为照顾俩人在上海团聚,他从北大哲学系转到复旦大学哲学系。季塔连科是建国后到复旦大学的第一个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个,在校里非常显眼。那时的中苏关系虽然紧张,但老百姓毫无所知。

复旦大学校、系领导很重视这位苏联留学生,生活上特殊照顾。这时候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可学校依然供应他足够的黄豆、牛排等食品,在当时这是让人羡慕的事情。领导上指派潘富恩担任他的中国哲学史辅导教师。根据季塔连科的要求,每星期上四次课,每次足足12个小时,给他讲中国哲学原著,潘富恩一字一句地讲。他就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译记。季塔连科非常刻苦用功,因日以继夜地学古汉语。竟有一段时间弄得耳朵发聋,后来他说话也常常“之乎者也”起来了。他毕业论文选定以《墨子思想研究》为题,潘富恩根据孙诒让《墨子间诂》讲解。潘富恩整整花了二年半的时间辅导他,直至他的《墨子思想研究》论文答辩结束归国为止,潘富恩才算完成了任务。

季塔连科归国后,中苏关系公开破裂,潘富恩与他从不通信息。“文革”期间,工宣队为此专门审问了潘富恩。时隔20年后的1980年,学校外办通知潘富恩,季塔连科作为苏联外交都的高级顾问,随团在北京谈判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借此机会他个人要求来复旦看望老师——胡曲园和潘富恩。当时中苏关系稍有解冻,但潘富恩还是有一定顾忌。安排见面的那天上午,季塔连科热情地与与潘富恩拥抱后,说了一句:“我以为你们在‘文革’中已经不在人世了,一直担心着”。后来才知道季塔连科担任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全苏苏中友协第一副主席。20年前,他的《墨子思想研究》第一版就印了5万册,因此获副博士学位,又得到科学博士学位。潘富恩1959年从“下放”地回到复旦任教,课余时间写论朱熹、陆九渊思想异同的文章。

潘富恩的同乡同学施昌东是著名美学家,他政治上历经坎坷。1955年因“胡风”案被捕,1957年又被补成“右派”,摘帽后在中文系资料室工作。潘富恩深知其为人正派,才华横溢。施昌东虽数次蒙冤,仍不改其志,潜心研究美学。潘富恩不因老友身处逆境而疏远,相反仍然把他作为好友安慰、鼓励他,还经常一起商榷学问。当时“老子”哲学性质的问题讨论正烈,已发表近百篇文章。为此,他俩细读了老子的各种版本和注疏,汇合各家争论的焦点,合作写出《论老子“道”学说》,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人民日报》和《文汇报》先后摘要刊登。1983年,施昌东在弥留之际,仅看到了与潘富恩合作撰写的《中国哲学论稿》一书的封面,此书出版后很快销售一空。

“文革”期间,多数知识分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潘富恩被下放农村在当地结婚。因妻子家庭出身系三代贫农,且与相继出生的3个子女一直住在乡下的岳父家。“文革”是讲阶级出身的,潘富恩由此沾光免遭“造反派”的审查,省去了许多麻烦。从“文革’期间至1983年前,每逢农忙季节和星期日,潘富恩都要骑自行车到乡下参加生产劳动,含辛茹苦近二十年,葱花、酱油汤度日习以为常。直至1984年,小平同志落实高级知识分子政策,才将家属农转非调入复旦。

1971年,复旦大学招收第一届“工农兵学员”,潘富恩被认为“可以当教师”,获准为学员们开设写作实习课。不久毛泽东同志发出“学一点哲学史”的指示,于是潘富恩又开设中国哲学史课。期间,他完成了一本有关中国古代认识论的专著《中国古代两种认识论的对立》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80万册,1985年重新修订后又再版。

1978年,在山东济南召开全国哲学规划会议,潘富恩应邀参加中国哲学史学科组,会上他以极大的热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翌年,在山西太原召开关于中国哲学史会议,成立了中国哲学史学会,潘富恩作为上海地区的代表成为学会理事,并在大会上作了“中国哲学史如何贯彻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的发言。

1980年高校正式恢复职称评定,潘富恩被评为副教授。这时从日本国来了一位助教授(即副教授)到复旦大学当高级进修生,名叫深泽助雄,他是搞印欧比较哲学的,到复旦大学主要研究专题是宋明理学,校领导指定潘富恩当指导教师。潘富恩竭尽全力将自己二十多年研究宋明理学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深泽非常谦虚好学,两人共同切磋,兴之所至,深夜不散。潘富恩带着他到杭州等地参加学术会议,特地介绍他到北京拜见国学大师张岱年和张立文先生。在潘富恩的精心指导下,深泽用中文撰写了二篇有关宋学与印欧哲学的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一是《日本近代研究宋学的概况》,1981年发表于《浙江学刊》,另一篇是《宋学与印欧哲学的比较》在《中国哲学史研究》发表后,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深泽学成回国前夕,为了表示师生之情,竟然向潘富恩行了三次叩拜礼,一时间使潘富恩不知所措,此事在复旦大学传为佳话。深泽归国后不久升任教授,并成为推进日中友好和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热心人。1985年,潘富恩赴日本筑波参加国际退溪学大会。深泽闻讯,专门从北海道千里迢迢赶往东京机场迎接,且用重金聘人代课,腾出时间一连几天陪同中国导师潘富恩,这种师生情谊引起与会各国同行的感慨和羡慕。

继深泽助雄之后,潘富恩陆续指导了不少前来复旦大学深造的外国高级进修生。比利时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硕士尼古拉·司汤达,汉名为钟鸣旦,他来复旦是为了撰写博士论文,研究的课程是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问题。潘富恩主要给他讲程朱陆王的理学与心学,除讲课外,还带他去厦门、泉州、福州等地考察,这个比利时学生收获甚丰,完成了长达50多万字的论文《明末天主教儒者杨廷筠》,获得博士学位,其论文用英文、中文二种文字出版。1993年,潘富恩与北大的陈来教授等学者住在台北圆山饭店,参加“两岸文化思想与社会发展研讨论会”。会议期间,台北的《民生报》对大陆学者的学术报告作了详细报道。一天晚上,饭店经理告诉潘教授,有个外国神甫来找。在这个陌生之地素无熟人,他颇感纳闷。一见面,原来是80年代初他指导的比利时高级进修生钟鸣旦。钟鸣旦在复旦学成归国已经10年,先后获哲学博士、神学博士,在巴黎大学神学院、台湾辅仁大学神学院任教。这时他恰在辅仁大学,从报上得知潘富恩来台,特来相见,师生见面,彼此甚为高兴。尼古拉·司汤达现任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主任。此外,应该提及的还有德国的翟开林(汉名),他的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时空观,在潘教授指导下,他现在已经是德国知名的汉学家。

上世纪80年代初,潘富恩教学任务较多的是指导外国高级进修生和国内的进修教师或外国访问学者,国内的研究生来自昆明、厦门、广州、宁夏、拉萨、乌鲁木齐、重庆等地的高校,其中有回、彝、维吾尔族的教师。这些当年来潘富恩处进修的学生,大多数人早已是教授,有的人已经退休或将近退休。

在科研著述方面,1980年以来,潘富恩发表的有影响的论文就有百余篇。此外,与施昌东合作完成25万字的《中国哲学论稿》;撰写《中国古代两种认识论的对立》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杜出版,发行了80万册。复旦大学出版了他的专著《中国古代认识史略》,这本著作论述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认识论对立发展的历史,评析了先秦至清代近40名有影响的哲学家以及他们所属的学派,从中引出古代理论思维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于学习和了解我国古代认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客具有启迪和辅导作用。

潘富恩长期以来,酝酿着如何探讨南宋浙东学派的问题。以往学界对于叶适、陈亮注意较多,而对浙东学派中另一代表人物吕东莱(祖谦)则研究不够。实际上吕东莱是调和朱陆而又吸取永嘉“经世致用”的事功之学,其兼收并蓄的“杂博’思想特点,正是南宋学术思潮的反映。于是潘富恩发表了15万字的《吕祖谦思想初探》,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对吕祖谦思想作了较全面的探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这方面的著作,填补了中哲史研究领域的空白。1985年,潘富恩晋升为教授,担任复旦大学中国哲学史教研究主任,被推选为系学术委员会主任,负责评定系里教师评定职称工作。这是个敏感的事情,也最容易得罪人,但潘富恩主持公道,受到大家的信任,所以连任至今。现在,潘富恩是复旦哲学系建系时唯一健在的元老。多年来,他先后开设了中国哲学史、先秦哲学、中国古代辩证法史、中国古代认识论史、宋明理学、程朱思想专题研究等课程,分别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但内容上分不同层次,方法上则根据讲授对象有所不同。他讲课循序渐进,注重典籍史料的疏解考证等基本功的训练。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他为博士生导师以来,主要工作是指导博士生。从1990年至1998年,潘富恩教授指导的弟子中有17人获得博士学位,他们的博士论文大都已出版。他说:“我的每个学生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时,都会使我兴奋不已,作为一名教师,为此感到欣慰!”

1985年以来,潘富恩教授科研成果甚多。首先是集中精力参加编写三部辞书和撰写一部专著。第一部是《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严北溟为主编,潘富恩任副主编,负责撰写宋元明清部分条目;第二部是《中国思想家传记汇诠》王蘧常任主编,潘富恩为副主编之一,负责编写宋明部分传记的诠释;第三部是《中国哲学三百题》,是与夏乃儒、祝瑞开、丁桢彦共同主编的。此书以问答形式,解答中国哲学史上学派事件、人物思想、概念命题、典籍名篇,深受读者的欢迎,几次再版。他完成了37万字的专著《程颢程颐理学思想研究》,不因循守旧,提出二程属于历史上重视变革的政治思想家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认为此书“在国内尚无系统研究二程专著情况下,填补了空白”。香港中文大学王煜教授专门为此书写的书评中做了这样的评价,“对二程本身的钻研,以潘著最全面和精详”。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他经常参加文化交流活动。198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大等高校组成代表团到日本筑波大学参加国际退溪学大会,潘富恩作为代表团成员向会议提交了论文。此后,他多次参加“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孔子诞辰254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研讨会。

1989年底至1990年初,季塔连科邀请潘富恩以“苏联科学院客人”的身份,去莫斯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术访问,一切费用和回程路费由对方负担。潘富恩独自一人从北京坐飞机十多个小时,到达莫斯科已是半夜。好在季塔连科派自己的研究生和司机专候在机场出口处,他的学生萨沙在黑色大衣上挂着一张用中文写的条幅“接潘富恩同志”。那天,恰巧季塔连科患流行性感冒住院,由他的学生萨沙实行预定活动日程。在苏期间,到莫斯科大学哲学系、苏联科学院哲学所开了座谈会。还参观了远东研究所,这是个庞大的机构,有研究人员400多人,下属有研究生院、出版社等,规模可与中国社科院相比。季塔连科病愈出院,即到潘富恩住处,与老师商量他主编的《中国哲学辞典》俄文版的选目和体例问题,聘请潘富恩为该书顾问,审阅有关条目(此书于1994年俄国远东所出版),季塔连科为当时全苏汉学研究会理事长。他主持的远东研究所,出版了大量翻译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书籍如李大钊、瞿秋白等文集,每年一本的《中国哲学大事记》也由这里出版发行。当时季塔连科是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顾问兼院士,虽为政府高级官员,只比潘富恩教授小两岁,但他讲究师生名分,不论在什么场合,都向人介绍说:“这位潘富恩教授是我在中国留学时的导师”。季塔连科请老师听音乐会,看马戏团表演。一次,他邀请他的中国导师去苏联人开的中国餐馆“金龙饭店”就餐。就烧的饭菜来说,潘富恩教授不敢恭维,可这里座无虚席,食客多为上世纪50年代在中国的留学生。说他们来这里是为了吃饭,不如说是借此表达怀旧情感。潘富恩结束这次学术访问不久,苏联就解体了。

潘富恩从苏联访问回国后,作为哲学卷的主编,参加由周谷城挂帅的《中国学术名著提要》的编纂,担任这部丛书哲学卷的主编,此书于1992年问世后,再版多次,成为攻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的必备参考书。

1990年初,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潘富恩被确定为《吕祖谦评传》的撰稿人。此书32万字,三易其稿,于1992年1月出版。出版后评论家认为《吕祖谦评传》成功之处在于:“一,旁参广究,正本寻源;二,置于社会思潮的广阔视野之下;三,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四,看似平淡,读之,邃博,代表了目前国内吕祖谦研究的最高水平”。其后,他作为主要撰稿人之一的《哲学大辞典》历时十年,终于出版,并获全国图书一等奖。1996年,潘富恩又有两部专著出版,共计39万字,一是《范缜评传》,二是《程颢程颐评传》,其中后者获第八届全国图书“金钥匙”一等奖。他认为范缜“神灭论”和程颢、程颐思想的产生与当时相对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有着重要关系。潘富恩教授中国哲学史的教材虽然很多,但不少教材在内容上大同小异,质量一般,于是想到将中国哲学史原著史料和理论分析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思想家的原著,来增强阅读古典哲学原著和理论分析的能力。为此,他牵头与校研室师生共同编写《中国哲学史论诠》一书,该书精选有关哲学家代表性史料并加以详细诠释和评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全书80余万字,已列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的出版计划。

1993年“国学热”悄然兴起,复旦大学以哲学系为主,向全校推出了中国传统哲学精华论坛讲座,潘富恩是主要策划者和演讲者之一。论坛的主旨是向大学生宣讲中国传统哲学的“做人之道”,这个“论坛”有力地推动了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上海地区,潘富恩作为50年代开始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的教授,在同行中是比较早的一个。但他有自知之明,他坦言:“我的学术成就有限,可我讲究为人之道,看重学术道德和气节,鄙视那种妄自标榜的文人恶习。我一生最敬佩的是张岱年先生,他的道德风范和学问是我们的楷模,我有幸为入室弟子,在为人的道德上,不能有辱师门”。潘富恩在一次与岱年师的通讯中,谈起上海的情况时说:“张门弟子不论入室或私淑,都能团结合作。在学术上互补短长,与人为善,体现了‘和为贵’的精神”岱年先生复信,为此由衷地感到高兴。

潘富恩对学生是宽厚的,学生们和他讨论问题时,如坐春风。潘教授认为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普遍具有独立科研的能力,不必用固定的框框加以束缚,应各显其才让其自由发展。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师者,友也,师生间应当是友人的关系”。他告诫学生,哲学博士生的生活尽管清寒,但还是要甘于坐冷板凳,将学问做实,要珍惜3年的攻博时间,切不可外出兼职谋利。攻博期间不要与“海水”(经商)沾边。他还说,做人做学问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他要求学生的就是自己做到的,潘富恩教授为人师表,处处要严格要求自己。

1994年12月26日,他加入了中国***,终于在年过花甲时,实现了四十余年的夙愿。潘富恩自1956年以来,不知打了多少次入党报告,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其实主要原因是他与其友人施昌东合作写论文造成的后果。施昌东落难之际,潘富恩依然情同手足关心他,鼓励他“必须活下去,只有活下来才能做事”。1983年9月,施昌东在临终前实现了加入党组织的愿望,《文汇报》以“美学家施昌东入党”为题报道了此事。施昌东去世后,潘富恩又多次写申请要求入党。年过60岁后,潘富恩写了洋洋万言的申请:“我年过花甲,无所它求,客观上早已无缘仕途功名,入党动机,纯正可鉴”。校党委被感动不已,征求党内外意见时,口碑极佳,很快被批准入党。

潘富恩教授最大的性格特点是视荣辱为身外物,性情恬静淡泊,深得中国哲学真谛。他人格自重,待人真诚,不事声张:生平无嗜好,不沾烟酒,“年年岁岁一床书”,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当博士生导师起,他至今共培养出25名博士生,与此同时,在理论思维、教学领域多有创见。根据有关规定,博导65岁应该退休,可潘富恩教授70岁了,仍然在博导的岗位辛勤耕耘。现在人们在上海复旦大学校园,还可以像以往一样,见到脚步匆匆的潘富恩教授。

网上秀吧

多媒体资源库

闵行记忆

闵行本土民间文化

闵行记忆·八年抗战

春申潮

七宝杂志

新市民家园

上海采风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重庆维普数据库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凤凰宽频 人民日报(1938--1999)

文汇报(1938--1999)

新民晚报(1946--1999)

法律法规全文数据库

上海地方志数据库

大百科全书

本馆于2003年5月加盟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实现市内通借通还“一卡通”和资源共建共享。本馆现为地(市)级一级馆。

开放时间:

1、一楼报刊阅览:周一 12:00~17:00 周二~周日 9:00~20:00 2、一楼办证处: 周二~周日 9:00~16:00  3、二楼少儿借阅室:周二至周五 12:00~17:00 双休日、寒暑假 9:00~17:00  4、三楼成人借阅室:周二至周日 9:00~20:00  5、四楼综合阅览室:周二至周日 9:00~17:00  6、五楼 外文阅览室(2503):周二至周日 9:00~17:00  春申文化阅览室(2501):周三 13:00~17:00 非物质文化阅览室(2506): 周四 13:00~17:00 7、六楼公共电子阅览室:周二至周日 9:00~17:00

  现馆址为名都路85号。

馆藏特色以地方文献为重,将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馆。馆藏图书52万册,另有外文原版书籍(英语、日语、韩语)合计近万种。订阅报刊1000余种。支持本馆读者远程使用清华同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等全文数据库。

图书馆网站内容丰富,功能强大。新建闵图书芯博客,秉持图书馆20理念,双向交流,及时便捷,向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定期编印《读书信息》、《世博专刊》等简报及《民生信息》剪报,开展参考咨询和文献提供服务。建有“闵图市民学堂”、“英语角”和“青少年课外阅读俱乐部”,使读者免费进入学习平台,定期举办“学讲上海话”、“女红文化”等系列的知识讲座,开展老年摄影沙龙、新市民文化沙龙等读书活动。并建有“绿叶助学志愿队”,开展助学导读活动。

服务项目:服务功能区 服务功能 1楼 综合服务台 咨询、办证、退证、续证 借还处 借还书 报刊阅览区 报刊阅览 2楼 少儿借阅区 少儿图书阅览、外借 3楼 图书借阅区 成人图书阅览、外借 4楼 综合阅览区 图书阅览、信息查询服务 读者讨论区 读者学习讨论 5楼 主题借阅区 外文、地方文献、古籍、非遗主题文献阅览 多媒体放映室 多媒体资料放映 6楼 网络学习区 上网浏览、收发邮件、网络数据库查询、因特网资源查询、 多媒体资源阅览(凭读者证入内) 带包自修区 带包自修 电脑培训室 计算机及网络实用操作技能培训、资源查询使用技能培训等 另外资料马上要更新了,真的非常抱歉,让大家期待了很长时间。

有关数据库方面的信息:目前在馆内可以免费使用清华同方、重庆维普数据库、点点动漫数据库等。一楼、二楼、三楼均有免费无需登记的电脑提供查询。

每一所高校都有这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这里……

你可以安静舒适的阅读

你可以全神贯注备考

你可以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这里就是大学生学习的圣地——图书馆

SO

提到广西高校的PICK

就不得不提各个高校的图书馆

广西高校图书馆哪家强?

听教务老师悉数道来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推荐星级: ★★★★★

推荐理由:华南地区最大图书馆

说起桂电尧山校区的图书馆,那来头可大了~作为桂电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因规模宏大、设计独特,而被誉为华南第一图书馆、土豪图书馆,这规模这氛围,太高大上了吧!

学长学姐们都说,这座图书馆装修很漂亮,占地面积大,藏书丰富,还有咖啡馆、自习区,24小时不断电,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

图书馆建筑面积43万余平方,海量书籍!三楼有咖啡厅还有放映室可以看**,四楼还有机房学生可以免费使用!

广西大学

推荐星级:★★★★★

推荐理由:藏书量排名第一

西大图书馆早已名声在外,它的藏书量可是全区高校的佼佼者~以蓝色为主基调的图书馆一期馆舍是不是很美呢?

现有馆藏文献总量755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378万册,电子图书377万册,全文电子期刊35万种,形成了涵盖哲、经、法、文、理、工、农、管、教、艺等十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多层次、多载体、特色明显并能有效支撑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馆藏文献体系。

目前,西大二期馆舍在建中,是不是很期待呢?西大等你来

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推荐星级:★★★★

推荐理由:外观美到爆 设计体现中医理念

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目前由仙葫校区图书馆和明秀校区图书馆组成。仙葫校区图书馆楼高8层,设计有充分体现中医理念的“歧黄论医”以及“杏坛讲学”艺术雕塑,面积为262万平方米。看这外观图,简直美到爆裂~

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225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3600多种19万册,电子图书350多万册,古籍线装文献近万册,逐步形成了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兼顾医、理、工、管等多学科的馆藏体系。

民大图书馆

推荐星级:★★★★

推荐理由:民族特色明显

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2年11月。图书馆有东、西两个校区的馆舍,东校区图书馆比较有历史厚重感,西校区是新建的馆,面积达到51228平方米。让我们一堵新馆风采~

东西校区两个馆舍共有阅览座位2402个,拥有馆藏纸质文献总量161万多册,电子图书510万种,全文电子期刊6万种,形成了涵盖文理各学科,同时又以民族学、广西少数民族文献、地方文献、外国语非通用语资料为特色的藏书体系。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星级:★★★

推荐理由:环境优雅 人性化设计

广职院图书馆颜值也是杠杠滴~不仅环境优雅、设施一流、学习条件更是优越。提供了2700个自修座位,96个电子阅览座位,还有5个小型研讨室!馆内实现WIFI全覆盖,免费为同学们自带电脑、iPad、手机等提供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接入。更加方便同学们学习哦~

拥有40万册纸质图书。在这里划一下重点,网上的电子资源更是丰富,扫描一下电子阅读机,登陆超星网,就会有55万册电子图书等着你哟~

看到这么高大上的图书馆

有莫有心动?

你们学校上榜了吗?

留言给我们,不服来战!

来稿请发至邮箱liangnews@gxxmtcom

(部分来源于广西大学官网、广西民族大学官网)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现有藏书125万册(其中古籍45168册,地方文献4800余册,居浙江省县级馆之首),年购进新书约3万余册,开放部门有:全开架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古籍资料室(义乌籍人士著作陈列馆)、少儿阅览室,实行365天开放制度,图书外借免收年借阅费,少儿阅览室、报刊阅览室、资料室等免费对外开放和查阅资料。

1、图书外借室

义乌市图书馆(新馆)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藏书27万余册,包括马列、宗教哲学、社科、政治法律、经济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环境卫生、天文航空等各个门类的图书。开架借阅,位于馆舍三楼。

义乌市图书馆(南门街老馆),共藏书5万余册,位于馆舍一楼。

2、少儿借阅室

义乌市图书馆(新馆),共藏书3万余册,位于馆舍一楼。

义乌市图书馆(南门街老馆),共藏书2万余册,位于馆舍一楼。

3、报刊阅览室

义乌市图书馆(新馆),现有杂志600余种,报纸300余种

义乌市图书馆(南门街老馆),现有杂志200余种,报纸100余种

4、义乌籍人士著作陈列馆

义乌籍人士著作陈列馆自1986年开始采集,已收藏有438位义乌籍人士著作2510种3695册(件),是义乌最具特色的地方文献室库之一。

5、古籍资料室

古籍资料向来是我馆的镇馆之宝,我馆有古籍近5万册,这在全省市县一级中是名列前茅的。古籍资料室位于我馆四楼,周一至周五开放。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