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与顾章书 阅读答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答谢中书书 与顾章书 阅读答案,第1张

答谢中书书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作者 : ,字: ,号: ,丹阳秣陵人, ( 朝代 )人。著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答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梁文》 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南朝梁;陶隐居集

二、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四时jù备( ) 夕日欲颓( )

沉鳞jìng跃 (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答案:俱 tuí 竞 yù

(二)、重点字词解释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

3、晓雾将歇( ) 4、夕日欲颓( )

5、沉鳞竞跃( )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答案:1、交相辉映2、四季3、消散4、坠落5、潜游在水中的鱼6、参与,这里指欣赏。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1、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2、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3、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四)、一词多义

1、欲: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中庭(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3自: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自康乐以来

4将:晓雾将歇

其马将胡马而归《塞翁失马》

5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6时:四时俱备

学而时习之《论语》

7日:夕日欲颓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8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天山共色

9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答案:1、将要;欲望;想要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一起;同“欤”,吗;给;通“举”,推荐,选拔;3如果;假设连词从,介词4将要;带领。5判断动词;此,代词6季节,名词;时常,按时,副词。7太阳;天8都,一样。9奇妙,形容词;对…感到惊奇,意动用法

(五)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六)、古今异义词

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七)、理解性默写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3、文中的静景是: ,文中的动景是: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答案: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实是欲界之仙都。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六、内容及写法理解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动静结合的手法;优美凝练的笔触,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以及对俗世的鄙弃情怀。

二、课后题提示:

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一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纯真的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借谢灵运寄情山水来寄托对黑暗现实、世俗社会的批判与不满。《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主要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情以及虽遭贬依然豁达的胸襟。

考点:

一、重点实词的理解

古来共谈——赞美、赞叹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俱备——四时:四季;备:有

晓雾将歇——消散

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竟跃——沉鳞:潜游在水里的鱼;竟:争相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人间;仙都:天堂

自康乐以来——谢灵运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奇者:美妙的山水景色

二、各类语言现象

(一)、一词多义

(解题策略: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这就要求我们重点掌握一些典型的、常见的多义词,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义。)

1、欲: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中庭(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3自: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自康乐以来

4将:晓雾将歇

其马将胡马而归《塞翁失马》

5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6时:四时俱备

学而时习之《论语》

答案:1、将要;欲望;想要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一起;同“欤”,吗;给;通“举”,推荐,选拔;3如果;假设连词从,介词4将要;带领。5判断动词;此,代词6季节,名词;时常,按时,副词

(二)同义词

答题策略

文言文中有一大批基本词汇古今意义相同,这些词是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的基础,只要结合现代常用的词语学习,考试时自然会轻松自如应对。

1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川流不息( )

2见:清流见底

不见曦月

(三)词类活用:

答题策略

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变成别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词类是否活用,要根据句中词语所在位置,既要与其他词的意义关系来区分,又要根据这个词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来辨别。

夕日欲颓: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四)古今异义词

答题策略

文言文中有一大批基本词汇古今意义相同,但也有些词语随着时代的变迁,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古今异义词,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

(1)词义范围变小。如“国”,古代指“国家或京城”,今义只指“国家”。

(2)词义范围变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指“所有的江河”。

(3)词义转移。如“走”,古义中大都是“跑”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一般指“行走”。

(4)褒贬色彩的转换。如“能谤讥于市朝”中的“谤”,指“不当面的批评”,是个中性词,而现在多用作“诽谤”“中伤”义,是贬义词。

(5)区别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双音词极少,而现代汉语中以双音词为主。如“卑鄙”是两个单音词,“卑”是出身底微,“鄙”是见识简陋。为现代汉语中“卑鄙”是一个词,意为(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五)借代修辞

沉鳞竟跃:沉鳞——潜游在水里的鱼。

锦鳞游泳:锦鳞——美丽的鱼

三、 重点句子翻译

解题策略

试卷中文言题有两句是对选文的句子的翻译释,虽然来自原文,要想得满分也不容易,过去对译文的要求有三个字:信(准)、达(通)、雅(美),而在初中考试卷中能做到前两个字就可以了,特别是“信”。

所谓的“信”,我们称之为直译,所谓的“达”就是意译,考生拿到译文后,首先想到的是直译,就是使每个词对号入座,如果对号入座后译句实在不通,这时才可以采取一下意译,目的就是遵守约定的语言习惯,但无论如何,一个句子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否则,考生就会失分。

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评卷人在评卷时是按得分点给分的,如果被定为得分点的词译释错误,那么译文肯定会被扣分,所以,一个句子中,被列为得分点的词一定要翻译正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失分。

那么什么词能被列为得分点呢?我认为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词一定是一个比较难的词(也包括活用现象);第二,这个词在这个句子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出题人认为如果考生能把这些词译准,那么译整个句子就不会有大问题。另外,得分点还有设在特殊句式上的(过去也曾考过),这些特殊句式都要译成符合现代人的说话习惯,否则也要被扣分。

翻译句子是应注意关键字、名句,应注意准确、流畅、完整,应注意体现重点词含义。

据此,我们将译句的考点设为以下几个:重点写景句、重点抒情句、重点修辞句、实词翻译点较多的重点句、省略句五大类。

例题: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赞叹的。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里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在阳光下)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木,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7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8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四、对课文内容及写法的理解:

解题策略根据文章内容灵活把握。

解题策略

还有少部分的运用题(拓展、迁移)。这部分考查内容是新课程呈现给我们的一个亮点,它的特点是: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是极富生命力的东西。我们语文课要求相当重视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运用,这块内容正是语文知识与能力运用的最好体现。解答这类题,应根据文章内容及写法灵活把握,答题时一定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怕答错。

(一)、文章结构:总分总

(二)、语言特点:对偶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表达方式:抒情,描写,议论相结合

(四)、写景角度:色彩配合 晨昏变化 动静相衬

(五)、思想意义:

1引用谢灵运的作用: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谢灵运因是名公子孙,才能出众,认为自己应当参与时政机要,但宋文帝对他“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在朝不得志,曾外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好营园林,游山水,制作出一种“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的木屐,后人称之为“谢公屐”。与族弟谢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作者引谢灵运很明显是借此说明自己崇尚林泉高士,以谢灵运为知音,是孤高雅致之人,而且含蓄表达了对黑暗现实、世俗社会的批判与不满。

2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以及对俗世的鄙弃情怀。

配 套 练 习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一)课内阅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加粗的词语:(2分)

①晓雾将歇。 ②夕日欲颓。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四时俱备 有时见日 B.晓雾将歇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天山共色 D.清流见底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3、翻译句子:(2分)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句意:实在是人间天堂,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4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景?共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什么方法,描绘出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案:1、①歇,消散。②颓,坠落。2、D 3、①句意:清晨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②句意:实在是人间天堂,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4、(抓住“美”字写景。共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这些景物。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通过仰视俯视写出了山高水净,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这些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一)课内阅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解释加粗的词语:(2分)

解词的考点:一般考查有语法现象的词;书下有重点注释的词;在句子翻译中起着如果这个词译错了整个句子就会错的重要作用的词。

①晓雾将歇。(歇,消散。)

(出题原因: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把握情况。歇,古义:消散。;今义: )

②夕日欲颓。(颓,坠落。)

(出题原因:考查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答题方法:应以书中注释为主1、做这类题,要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就是说,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2、如果词回原句还不能断定解释得对错,那么我们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根据语境来判断解释的对错。这样,我们基本就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了。3、我们还可以通过语法关系来判断,比如,这个词处于动词位置,而题中译出来的是名词,那么这个解释就很可能是错误的。)

3、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D )

解词的考点:一般考查有语法现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古今同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这种类型的词。

A.四时俱备 有时见日 B.晓雾将歇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天山共色 D.清流见底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出题原因:考查同学们对一词多义的把握情况。A(季节;时候)B(将要;带领) C(同样;一样) D(看见) )

(答题方法:首先要判断涉及到的词,要考查的属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古今同义词、词类活用、有特殊引申义、通假字中的哪种类型,然后再根据要考查的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情况作出准确,全面地翻译,然后从翻译中对比异同。)

3翻译句子:(2分)

译句的考点:一般为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写景句、重点抒情句、重点修辞句、实词翻译点较多的重点句、省略句六大类。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句意:清晨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出题原因:这句写的是特定时段的生物活动,是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写的的动景。不仅有颓这个词类活用现象,还有书下重点的实词意思,从而考查同学们对书重点实词的把握情况。)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句意:实在是人间天堂,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出题原因:这句是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是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是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答题方法:评卷人在评卷时是按得分点给分的,如果被定为得分点的词译释错误,那么译文肯定会被扣分,所以,一个句子中,被列为得分点的词一定要翻译正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失分。被列为得分点的词一定是1、比较难的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古今同义词、词类活用、有特殊引申义、通假字等现象,还有特殊句式);2、,这个词在这个句子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译错整个句子就会有大问题。所以翻译句子时应看清要考的句子中是否有语法现象。2、书下注解中是否有特别注释的然后使每个词对号入座,如果对号入座后译句实在不通,这时可以遵守约定的语言习惯调整语序,但无论如何,一个句子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否则,考生就会失分。)

4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景?共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什么方法,描绘出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抓住“美”字写景。共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这些景物。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通过仰视俯视写出了山高水净,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这些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运用题(拓展、迁移)考点:这部分考查内容是新课程呈现给我们的一个亮点,我们语文课要求相当重视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运用,这块内容正是语文知识与能力运用的最好体现。它的特点是: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是极富生命力的东西。

(出题原因:这是一篇通过写景抒情的山水小品文,文章仅通过68字,却运用了俯视仰视远近动静等很多方面,描绘出了一个意境优美的山川美丽景色,通过此题考查同学们对此文写法的把握情况,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答题方法:我们语文课解答这类题,应根据文章内容、主旨、及写法灵活把握,答题时一定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怕答错。)

(二)课内外对比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加粗的词。(2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有时见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横柯上蔽 ;负势竞上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什么?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 交辉:交相辉映;戾:至。2B3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二)课内外对比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加粗的词。(2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宠辱皆忘,把酒临风,( )

2、下面各组中加粗词的含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横柯上蔽 ;负势竞上 D、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 交辉:交相辉映 宠:荣耀2 B 3(1)山川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2)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4 热爱自然,娱情山水;迁客骚人在天气晴朗时产生的高兴之情。 )

与顾章书

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

(检测时间:100分钟 检测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0分)

题号

总分

分数

1. 用横线画出每组字中字形和注音有错的一项,将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内。(4分)

A.濯洗 (zhuó)厄运 (è) 嬉戏 (xī) 蜕变 (tuō) ( )

B.风韵 (yùn) 扒窃 (pā) 庸人 (yōng) 姊妹 (jiě) ( )

C.蹂躏 (lìn) 奢望 (shē) 金窖 (jiào) 湛蓝 (lán) ( )

D.寂寥 (liǎo) 猝然 (cù) 点缀 (zhuì) 堕落 (duò) ( )

2.完成下列词语,并解释所填字的含义。(4分)

(1)可望不可( )

(2)( )世无双

(3)温( )知新

(4)见贤思( )

(5)慧心未( )

(6)获( )匪浅

(7)问心无( )

(8)心( )神怡

3.下列句子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请写出来。(6分)

(1)他正色道:“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 )

(2)他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他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 ( )

(3)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叹息:“天啊,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 )

(4)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 )

4.根据《〈论语〉十则》中句子的含义,把它们概括成成语。(6分)

(1)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 ( )

(3)学习知识不感到满足。 ( )

(4)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 )

(5)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在那里。 ( )

(6)肩负着中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 )

5.填空、默写。(5分)

(1)《理想》是诗人 写的一首抒情诗,全市采用生动形象地比喻告诉我们理想是成功的保证,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要实现理想,必须 。

(2)《我的信念》作者玛丽•居里是著名的科学家,曾分别获得 奖和

奖,他告诉我们从事科学最重要的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必胜的信念。

(3)《论语》是 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想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论述学习态度,告诉人们不要不懂装懂的名句是: , , 。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6----8题。(10分)

司马光救友

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 )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专》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写),爱之( ),退( )为家人讲,即了( )其大指(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 )手不释( )书,有儿足跌(失足)没( )水中,众皆( )弃去,光持( )石击瓮破之(指代瓮),水迸,儿得活。

6.解释加点的字词,将答案写入文中括号。(5分)

7.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2分)

8.古籍中记述少年或聪明或好学的故事很多,你能写出几个有关的故事来吗?(3分)

答:

二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5题。(16分)

①地锦,俗爬山虎,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②那一年夏天我患脑血管病住进医院,生命虽无危险,但恢复期间的行走锻炼却是不胜其苦的。医院内有一个草木葱郁的花园,园的四周有上部开着花格子窗的矮围墙,在开头那些忧伤灰暗的日子里,我每天抱着病。便民的身子,腋下拄着双拐,绕着围墙根艰难而缓慢地行走。

③有一天,我刚走不多远,便靠着路旁一棵梧桐树歇息,感到再难迈出一步。这时我无意中朝围墙根投去一瞥,只见一株幼小的爬山虎在墙根上,绿绿的,虎虎有生气。我忽然对它产生了一种不同往常的亲近感。我第一次如此贴近地凝视它。这才发现,它的绿莹莹的枝蔓上长有卷须,卷须先端发育成小的吸盘,爬上墙后分泌粘液死死地吸附在壁上,植株借以顽强地向前生长。这使我从抓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倾听到一种向前趱(zǎn,快走)行的呼唤。

④这以后,我与爬山虎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我在围墙外拄拐绕行,它在围墙上攒劲前行。无论是草露未晞(xi干)清晨,归鸟咽啾(zhōu jiū鸟叫声)的黄昏,还是月光如水的静夜,我绕墙行走时总是在爬山虎前长久地位立,和它作无言的亲近之谈,后来竟至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感。尽管那年夏天酷暑难当,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蹿。出落得枝叶茂密,绿茸茸地爱煞人。

⑤一日,几个顽皮孩子在围墙根“藏猫猫”,恶作剧似的爬山虎的枝蔓从壁上执下来。当我发现悲剧地跌落在地上的爬山虎的时候,我想我无言的朋友这回大概是完了。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将它的卷须上的被损伤了的吸盘重新摁附在墙上,将被弄得零乱不堪的叶片重新理顺。渐合的暮色中,我怅然回到病室。第二天红霞初露时,我来到它身边,竟发现它的吸盘又不屈不挠地紧紧咬往了墙壁,它的叶子又那么鲜活亮丽,它的虎虎有生气的卷须又在锐不可当地向前伸展。好样的!朋友。

⑥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我终于丢掉了拐仗,爬山虎也爬到一人多高,覆盖在花格子砖窗上了。出院时,我和家人特意去同这无言的朋友告别,它的叶子已经霜变红,耀如燃烧的火焰,真正成了大地上的锦绣。

9.根据第(1)段所说的“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把下面对有关段落意思的概括补充完整。(4分)

第③段 发现爬山虎,倾听到前行的呼唤。

第④段 亲近爬山虎,成为

第⑤段 赞扬爬山虎,伤后仍向前伸展。

第⑥段 爬山虎,难忘其顽强的精神。

10.第(3)段中作者忽然对一株幼小的爬山虎产生了亲近感,主要原因是( )(2分)

A.爬山虎虎有生气,样子可爱。

B.爬山虎枝蔓绿盈盈的,颜色鲜艳。

C.爬山虎张有卷须、吸盘,形状奇特。

D.爬山虎顽强向前生长,催人奋进。

11.第(4)段中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前后照应的词语是:

12.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称赞爬山虎是“好样的”?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2分)

13.对下面句中力点动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我从抓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爬山虎无言,“情感”是作者体会揣摩出来的)

B.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蹿。(描写爬山虎吸附砖墙很紧,赞扬它顽强的生命力)

C.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描写小心翼翼的动作,表达作者对爬山虎的怜爱的感情)

D 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感慨岁月易逝,表达对夏天的留恋之情)

14.作者为什么视爬山虎为“无言的朋友”?(2分)

15.请写出本文的主旨〉(2分)

答:

三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20题。(19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楼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7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7点。7点一刻。7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8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10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16.横线处时间词语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17.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答:

18.“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4分)

母亲对我

父亲对我

19.从下列词语中选出能反映“我”思想感情变化全过程的3个词语,依次填入下面的方框中。(6分)

得意 信任 醒悟 悔恨 谦逊 失望 骄傲

20.用文中原句回答,能体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3分)

三、作文(30分)

人生是多姿多彩的。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等候小鸟孵出来,第一次上网,第一次挨批……第一次的经历不一定都愉快,但给你留下的印象一定是终生难忘的。请你将题目“第一次……”补充完整,写下你第一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注意写出真情实感,字数在500字以上。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tui zi 蓝 缀

2.(1)即,达到 (2)举,全 (3)故,旧的 (4)齐,看齐

(5)泯,灭 (6)匪,非 不(7)愧,惭愧 (8)旷,开阔

3.(1)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2)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3)语言描写 (4)行动描写

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诲人不倦 (3)学而不厌

(4)不耻下问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任道而重远

5.(1)流沙河 不懈地追求,不停地攀登

(2)诺贝尔物理奖 诺贝尔化学奖

(3)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

6.像 它 回家 了解 从此 放下 没入 都 离开 拿

7.闻讲《左氏春秋转》,爱之。自是手不释书。

8.(略)

9.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 告别

10.A

11.朝夕相伴

12.虽遭不幸却毫不气馁(意思对即给分)

13.D

14.爬山虎顽强的精神,给了我战胜疾病的力量。

15.意思对即给分

16.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我等待父母归来的急切心情。

17.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18.热情鼓励 严格要求

19.得意 失望 省悟

20.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是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马说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目录作者简介原文译文朗读停顿注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语句主题归纳理解式默写常考题型文体介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学成就生平年表文章出处整体感知层次划分常见问题文章赏析作者简介原文译文朗读停顿注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语句主题归纳理解式默写常考题型文体介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学成就生平年表文章出处整体感知层次划分常见问题文章赏析展开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 (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世称“韩昌黎”“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与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编辑本段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古音为dàn,今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选自《昌黎先生集· 杂说》韩愈 唐)或(韩愈文选) 编辑本段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这样以后有了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之间,不把(它)成为千里马。能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去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德(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马,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啊! 编辑本段朗读停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编辑本段注释 伯乐相马  1 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2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祇 :同“只”,只是。3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间。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骈死:并列而死。4一石(dàn):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5 食:同“饲”,喂养。6 故:因此7 故虽有名马: 故:所以。 虽:即使。8 于:在。9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10 槽枥:马厩11 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以:凭借 称:著称12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13一食:吃一顿。食,吃。14 或:有时,或许15 能:可以16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17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18 石(shi),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19 其:指千里马,代词。20 是:这样,指示代词。21 能:才能。22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23 且:犹,尚且。24 欲:想要。25 等:同等待遇。26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27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28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29 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30 之:代词,指千里马。31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32 道:正确的方法。33 食之:食,通“饲”,喂养。34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35 材:通“ 才 ”才能。36 鸣:马叫,37 奴隶人之手:马夫的手中,之:的38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39 临:面对40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41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难道。42 其(2):恐怕,表肯定语气,确实。43 邪:通“ 耶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44 知:懂得,了解。45 美:美德。 编辑本段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 见 ” 通“ 现 ”,显现、表现。(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 材 ” 通 “ 才 ”,才能。(3)其真无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4)祗:通“只”,只是。 编辑本段古今异义  是:古义: 这样的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今义:判断词。安:古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今义:安全;安定;安装。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或者。然后: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例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食:古义:通“饲”喂养例:食之不能尽其材。今义:吃。策:古义:马鞭今义:策划,策略虽: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 记叙文《当文言文遇上现代文》怎么写

开学第一天,你迈着轻快的步伐,脸上挂着一丝微笑,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用你那热情洋溢的自我介绍和幽默的上课风格吸引着我们。

你的默写方式很独特:每当同学们要默写时,你不采用速战速决的方式,让我们措手不及。而是让我们先翻开书本,仔细背一遍,再讲默写内容的易错部分,这才开始默写。这样的默写方式既能让同学们加深对默写内容的印象,又能使大家能从容不迫,自信地面对每一次默写。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方法!

你是一位宽容大度的好老师:当在课堂上叫一位同学回答问题时,同学们经常会出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的情况。这时,你不会大声斥责:“怎么搞的?这都不会?”你只是善解人意地笑笑,亲切地说:“好吧,请坐。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在座的同学们都暗暗地为你喝彩。从那以后,同学们变得勇敢起来,回答问题也能对答如流了。

可是,你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当我们的《文言文》做得极不认真时,你便忧心忡忡,怒气冲冲:“多么好的一本书啊!你们可不能把它白白糟蹋了!”我们无不愧疚地低下头。在你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中,我们看出了你的忧虑与对我们的期望,我们的学习态度更加认真了!你很会赞美别人,也包括我。你让我们自信起来,阳光起来!

你就如天上的彩虹,给人美的享受;你就如天上的星星,每到漆黑的夜晚,你就会闪亮在我们的星空,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你就如一轮热情似火的太阳,给予我们光明与温暖!感谢你,周老师!

与您相遇,是我们的缘分,更是我们的幸福!

2 文言文怎么写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 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一、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二、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四、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

3 怎样写文言文

1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当然要先能读懂古文,多读、多写、多练,自然而然就越写越好了。

2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

3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

4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1 基本信息:

古文,在我国包含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主要是《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另一种含义是指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它是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2 文言文:

古是指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

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

3 古文字:“孔氏古文”,称后者为“史籀大篆”。古文和籀文的分别是地区性的差异。古文出于壁中书,古人尊经所以放在籀文之前 ,其年代不一定比籀文早。许慎说:“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又说:“壁中书者,鲁恭王(公元前155~前129)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礼经》的《记》是战国晚期的作品。古代典籍皆用竹简,经过无数次的阅读和传抄,会“韦编三绝,漆书三灭”,使用时间是不长的。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 213)下令焚书,各地掩藏不一定都有极早的写本,一般总是当时的通行本。 即使有孔子所书六经也不过公元前500年。许慎说他所用的资料“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大约都是汉代古文经学家辗转摹写的。它和小篆有差别,许慎从中采用了500多字,约合小篆的1/18。古文的特点,如一、二作弌、弍,增加不必要的繁饰,礼、?作礼、弃,作出大胆的省简,都不是原始汉字的形式,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

4 怎样写文言文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 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

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

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

5 如何写一篇文言文

要写好文言文,就要多做这方面的题目或者多看一些文言文方面的书,多翻译一些文言篇目和故事,从而提高文言水平。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羿射不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

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 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译文

夏王指着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约一寸的兽皮箭靶对神箭手后羿说:“请射吧!射中了,就送给你万金作为奖赏;射不中,就收回你的千户封邑。”羿听了夏王的话,脸色变化不定,气息急促难平,神情十分紧张。于是弯弓射去,没有射中,第二箭再射,又落了空。

夏王问付弥仁:“这个后羿,从来都是百发百中,而我今天和他定约了赏罚条件后,他却射不中了,为什么呢?”付弥仁回答道:“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情绪波动影响了他的射技,万金厚赏造成了他的心理包袱。人如果能做到不计较得失,把赏罚置之度外,那么谁都能成为无愧于羿的神箭手了。”

注释

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的:靶子

削:减

斯:这个

以:用

更;再一次

遗:抛弃

愧:比。。差

2含义

学习或做事时如果顾念得太多,就不会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2 《不记人过》文言文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字。

①不喜计人过

②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③是小子亦参政耶

④同列犹不能平

⑤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用直线对应连接起来。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日 A同列

②蒙正遂止之 B朝士姓名

③不问之何损 C吕蒙正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人皆服其量。

4请简要谈谈你对“不计人过”的看法。

1答案:①过失②经过③这④还,仍⑤古义:听;今义:嗅。

①“过”的解释可以联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人恒过,然后能改”解释为“过失、错误”。②参照①的解析。③“是”在这古汉语中大多不作判断动词讲,而作指示代词,应解释为(……隐藏……)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_________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 穷: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3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1)假装 (2)穷尽

2、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就制止了他们。

3、(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

(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翻译: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朝中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我不知道你的问题是什么,随便找的

3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或依林木之下: 或

⑵更以净衣易之: 易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3、任末“非圣人之言不视”对你的启发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⑴ 有时 ⑵ 交换,换

2、(他)经常说做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来办成事情(成才)呢。

3、读书要有选择,要选读名人的好书

4 求初一文言文阅读题(要有答案,不要太难) <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