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的分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的分类,第1张

这套丛书无论是在选目还是在整理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色。从选目上来说,全而见精,勾勒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概貌。丛书100种,以朝代论,大致为唐前15种,唐30种,宋20种,元明15种,清20种;以文体论,总集3种,文论2种,笔记、小说2种,戏曲2种,词集4种,余均为诗文别集。从整理方式来看,有标点、校点、校笺、笺注、校注、集注、集释等。其中笺注、笺校、集注、集释的占三分之二,多为今人所撰,也有前人旧注。传世佳注者尽量保留,仅作标点,如《文选》唐李善注、《王右丞集》清赵殿成笺注、《杜诗镜铨》清杨伦笺注、《李长吉歌诗》清王琦等三家评注、《樊川诗集》清冯集梧注、《玉溪生诗集》清冯浩笺注、《温飞卿诗集》清曾益等笺注、苏轼诗清冯应榴辑注、黄庭坚诗宋任渊注等。宋以前的诗文集前人无注或简注者,多请当代古典文学名家和史家予以笺注或集注,如高亨的《诗经今注》、汤炳正的《楚辞今注》、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修订本)、詹锳的《文心雕龙义证》、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瞿蜕园等的《李白集校注》、朱金城的《白居易集笺校》、朱东润的《梅尧臣集编年校注》、邓广铭的《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夏承焘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钱伯城的《袁宏道集笺校》、王蘧常的《顾亭林诗集汇注》等。这些作者都是他们所研究的领域的一流学者,不少是大师和****,他们的这些古籍整理著作都反映了他们的治学成果,有的凝聚了他们毕生的心血,代表了一个时期研究的最高水平,也因此获得了学术界和读者的好评。如钱仲联先生的《剑南诗稿校注》获1988年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詹锳先生的《文心雕龙义证》获1994年首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1991年首届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一等奖;瞿蜕园先生的《刘禹锡集笺注》、曹融南的《谢宣城集校注》和邵海清校、李梦生笺的《忠雅堂集校笺》分获1991年首届、1992年第二届、1994年第三届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一等奖。

这套丛书启动于八十年代初,大多出版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有少数书如《黄帝内经太素》直到近年才出版。这套丛书的校勘者大多是中医学院成立前打下的中医底子,其功底绝非现在一般的所谓“教授”所能比,现在很多都已经作古,这套书也就成为了绝唱

1 仙传外科集验方、秘传外科方 2 难经校注 3 难经语译 4 难经本义 5 外科精义 6 温疫论 7 血证论 8 研经言 9 良方集腋 10 赤水玄珠全集 11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12 伤寒论校注 13 伤寒六书 14 金匮要略论注 15 厘正按摩要术 16 本草蒙筌 17 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 18 明医杂著 19 本草从新 20 圣济经 21 子和医集 22 辨证录 23 杨氏家藏方 24 活人书 25 简明医彀 26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27 针灸大全 28 伤寒论语译 29 病机汇论 30 本草崇原集说 31 经穴解 32 本草衍义 33 幼幼集成 34 诸病源侯论校注 35 针灸易学 36 疡医大全、 37 徐大椿医书全集 38 痘疹辨证 39 疯门全书 40 金匮玉函经二注 41 王旭高临证医案 42 读素问钞 43 妇人大全良方 44 广瘟疫论 45 海药本草 46 喉科指掌 点校本 47 问斋医案(无封面) 48 刘涓子鬼遗方 49 学古诊则 50 人身通考 51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 52 黄帝内经素问语译 53 伤寒瘟疫条辩 54 世医得效方 55 类证治裁 56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57 金匮要略校注 58 御药院方 59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0 金镜内台方议 61 千金宝要 孙真人海上方 62 伤寒总病论 63 吴鞠通医案 64 形色外诊简摩 65 种福堂公选良方 66 疡科会粹 67 名医别录 68 幼幼新书 69 外科证治全生 70 理虚元鉴·虚损启微 71 吴普本草 72 食物本草 73 中藏经语译 74 中藏经校注 75 脉经语译 76 针灸甲乙经校注(上下册) 77 本草易读 78 医学指归 79 胎产心法 女科辑要 80 外科证治全书 81 松峰说疫 82 医方考(附《脉语》)(校点本) 83 仁术便览 84 医灯续焰 85 医方考(附《脉语) 86 验方新编 上 87 验方新编 下 88 黄帝内经太素语译 89 随息居饮食谱 90 医经溯洄集 91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上下) 92 祖剂 93 易简方 94 医林改错 95 冯氏锦囊秘录 96 饮膳正要 97 不居集 98 寿世保元 99 古今医统大全(上下) 100 脉经校注 10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1册-医经注释(上册)(卷1—卷46) 102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2册-医经注释(下册)(卷47—卷70) 103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 第三册 诊断(卷71—卷92 ) 104 明目至宝 105 秘传眼科龙木论校注 106 蠢子医 107 刘纯医学全书 108 千金翼方校释 109 遵生八笺校注 110 难经正义 111 痰火点雪 112 续名医类案 113 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 114 医碥 115 本草经集注 辑校本 116 勉学堂针灸集成(PDF) 117 汤液本草 118 养生月览 119 饮食须知 120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21 小儿推拿广意 122 全生指迷方 洪氏集验方 123 孙真人千金方 附真本千金方 124 景岳全书 125 四明心法 四明医案 126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127 调燮类编 128 本草求真 129 河间医集 130 小儿药证直诀 131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32 神农本草经辑注 133 痧胀玉衡 134 韩氏医通 135 卫济宝书、集验背疽方 136 温疫论补注 137 医门补要 138 医学读书记 139 医学纲目 140 证治准绳 14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4-12册)

明代丛书的编集,比宋元时期有极大的发展。仍以汇编类丛书成就最大,其中有两部丛书是以《百川学海》续编的形式出现的。一部是吴永的《续百川学海》,以天干分十集,汇集《百川学海》未收的汉魏、六朝、唐宋及元人笔记杂著共一百零四种,宋人著作为多;另一部是冯可宾的《广百川学海》,也以天干分十集,汇集前两者未收的南朝、唐宋、元明杂著,共一百三十二种,以明人著作为主。明嘉靖年间,我国第一部名实相副的丛书《汉魏丛书》由何镗编成,原目收书百种,分经、史、子、集四部,万历年间程荣刊刻时,仅选经部十一种,史部四种,子部二十三种,共三十八种。不久,何允中又补刻至七十六种,使四部完整,称为《广汉魏丛书》。后来又有钟人杰、张遂辰编的《唐宋丛书》以接续《汉魏丛书》,《唐宋丛书》虽称之为“唐宋”,实际所收为六朝至唐宋著述。明代所编较大型的综合性杂纂类丛书,还有如王文禄的《百陵学山》、胡文焕的《格致丛书》、陈继儒的《宝颜堂秘籍》、叶绍泰的《增定汉魏六朝别解》、毛晋的《津逮秘书》等等。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经、史、子集书籍3450 种,79072 卷、36000 余册)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

第二步是整理图书。《四库全书》的底本有四个来源:一是内府藏书,二是清廷官修书,三是从各地征集的图书,四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四库馆臣对以上各书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应抄之书是认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之书是认为最好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应另行刻印,以广流传。应存之书是认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库全书》,而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仅存其名,列入存目,这类著作共有6793种、93551卷,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将近一倍。对于应抄、应刻的著作,要比较同书异本的差异,选择较好的本子作为底本。一种图书一旦定为四库底本,还要进行一系列加工,飞签、眉批就是加工的产物。飞签也叫夹签,是分校官改正错字、书写初审意见的纸条。这种纸条往往贴于卷内,送呈纂修官复审。纂修官认可者,可用朱笔径改原文,否则不作改动。然后送呈总纂官三审,总纂官经过分析之后,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复审意见,而采用分校官的初审意见。三审之后,送呈御览。

第三步是抄写底本。抄写人员初由保举而来,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行贿、受贿等弊病,又改为考查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写人员时,先出告示,应征者报名后,令当场写字数行,品其字迹端正与否,择优录取。考查法虽比保举法优越,但也有不便之处,因此最后又改为从乡试落第生徒中挑选,择其试卷字迹匀净者予以录用。这样,先后选拔了3826人担任抄写工作,保证了抄写《四库全书》的需要。为了保证进度,还规定了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抄写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五年期满,抄写200万字者,列为一等;抄写165万字者,列为二等。按照等级,分别授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四项官职。发现字体不工整者,记过一次,罚多写10000字。由于措施得力,赏罚分明,所以《四库全书》的抄写工作进展顺利,每天都有600人从事抄写工作,至少可抄60余万字。

第四步是校订。这是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为了保证校订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库全书馆制定了《功过处分条例》,其中规定:所错之字如系原本讹误者,免其记过;如原本无讹,确系誊录致误者,每错一字记过一次;如能查出原本错误,签请改正者,每一处记功一次。各册之后,一律开列校订人员衔名,以明其责。一书经分校,复校两关之后,再经总裁抽阅,最后装潢进呈。分校、复校、总裁等各司其职,对于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确实起了重要作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七阁之书都钤有玺印,如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阁宝"朱文方印,卷尾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当然,《四库全书》的内容也有不足: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第三,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第四,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挖改。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就是寓禁于征的过程,也就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在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中,也有不少删节或挖改。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还编了《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这几种书可以看作编纂《四库全书》的副产品。《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开本大小和装帧形式与《四库全书》相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两部:一部放在宫中御花园的摛藻堂,一部放在圆明园东墙外长春园内的味腴书屋。《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是《四库全书》收录书和存目书的总目录。该目录前有"凡例",经史子集四部之首冠以总序,大类之前又有小序,每书之下都有著者介绍、内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证文字。由于这些考证文字出于纪昀、戴震、姚鼎、邵晋涵等著名学者之手,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它不列存目书,只列《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每种书的提要也写得比较简单。《四库全书考证》一百卷是四库馆臣对应抄,应刻各书校勘字句的记录汇编,该书对于校订古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用木活字印成的。它包括《四库全书》中138种"应刻"之书。该丛书在刻印4种之后,主持人金简通过比较,认为木活字花钱少,实用价值高,改为木活字印刷出版。金简把木活字印刷过程写成《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并收入《四库全书》,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已被译成德文、英文等流布世界。

《四库全书》编纂成功的原因何在?第一,安定的社会环境。修书期间,正当康乾盛世,天下无事,没有战争的干扰。四库馆臣坐在书案之前,一坐就是10年,没有后顾之忧。第二,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四库全书》从酝酿到修成,乾隆弘历始终参预其事,并由他精心策划。从征书、选择底本,到抄书、校书,乾隆弘历都一一过问,亲自安排。第三,雄厚的资金来源。《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所需经费难以数计,清廷一概包揽下来。第四,严密的组织系统。四库全书馆的最高职务是总裁和副总裁,多由郡王,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兼任,负责总理馆内一切事务,下设纂修处,缮书处和监造处。纂修处负责校理勘定全部书籍,并兼任缮书处缮写书籍的分校工作;缮书处负责全书的缮写及校勘事宜;监造处负责武英殿刊刻、印刷、装订、整理书籍事宜。四库馆臣总计360人,因故革职、身死除名、调用它任者,不在此数。第五,破格录用人材。四库全书馆堪称人才之宝库,集中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是破格录用的,如邵晋涵、余集、周永年、戴震、杨昌霖等人,入馆前不仅不是翰林,而且戴震、杨昌霖等连进士都不是,仅是举人。人才云集,为编纂《四库全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从《四库全书》修成至今已有200余年。《四库全书》的流传情况如何呢?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如何评价《四库全书》?虽然《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有删削、挖改内容等过错,但就整体而言,应当是功大于过。首先,它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古代文化的一次总结。《四库全书》的编纂,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对于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0多年来,递经战乱,如果没有集众书于一身的《四库全书》,古籍将会大量散失,从而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其次,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尤其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汇刻丛书等方面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在辑佚方面,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者共有385种,不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见天日,而且为后代的辑佚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在校勘方面,四库馆臣网罗众本、慎选底本等做法,为后代的校勘工作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在目录学方面,《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价值是古代任何官私书目无与伦比的,其编纂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汇刻丛书方面,清人以《四库全书》为榜样,掀起了编刻丛书的热潮。近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的出版,正是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四库全书》的优良传统而结出的丰硕之果。总而言之,《四库全书》是18世纪70到80年代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项特大型文化工程,在人类文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我国丛书典籍门类繁多,数量极其丰富,记载丛书典籍最完备的目录当属上海图书馆在1959年编印的《中国丛书综录》三大册。该目收录我国古籍丛书二千七百九十七种,为了解丛书、利用丛书提供了极大方便。1982年,由施廷镛主编、南京大学图书馆和历史系资料室编印的《中国丛书目录及子目索引汇编》出版,该目可视为前目的续编,收《中国丛书综录》未收古籍丛书九百七十七种。以两目统计,我国现有丛书典籍至少有三千七百余种,其中还不包括容纳近现代科学知识的“新学”丛书及佛藏等宗教类丛书,由此足见我国丛书典籍数量之丰。一部丛书少者辑书数种,多者可达数千种以上,它以网罗群籍的优势在我国典籍志中占有光辉的篇章。

古代丛书的编刻,到清代进入全盛时期,其数量和质量皆远胜前代。由于丛书的功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于是清代出现了官修丛书,清官修丛书自康熙年间开始,规模巨大,卷帙多达千万卷。如康熙时编刻的《御纂七经》、《律历渊源》等,皆为丛书的兴盛生色。而乾隆时所编修的《四库全书》更是煌煌巨编,极大地推动了清代丛书编集工作的进展。《四库全书》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十年而成。同时并编纂《四库全书荟要》和抄录八部《全书》、二部《荟要》,全部工作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告竣。每部《全书》收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分装三万六千余册;《荟要》每部收书四百七十三种,一万七千九百三十卷,分装一万二千余册。这部巨型综合性丛书的编纂,不仅对我国十八世纪以前许多典籍进行了系统整理,起到流传和保存的作用,而且在长达十五年的编纂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学者,使版本、目录、校勘、考证等专学得到发展。由于这部丛书内容的全面和系统,后世学者多藉此进窥古代学术之堂奥。此外,乾隆中还编印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收书一百三十四种,同样以经、史、子、集四部为编。由于用武英殿特制的木活字印行,故称为“武英殿聚珍版”。这部丛书校刊精审,被视为善本,因此清代各省先后据殿本翻刻刊行,但各省印本收书总数有所增删。除以上几部重要的综合性丛书外,乾隆时还刊行了一些专类丛书,如编印正史丛书《二十四史》,从此才有“二十四史”之名。另外,又诏刻《十三经注疏》等。总的来说,康乾时期官修丛书规模大、质量高,又因国家编修,号召力强,影响较广,对于清代丛书的迅速发展,确实是强有力的推动。

问题一:丛书是什么意思 丛书,是指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

问题二:丛书名是什么意思 丛书

丛书,或称丛刊、丛刻、汇刻书、套书,是把各种单独的著作汇集起来,给它冠以总名的一套书。其形式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门性的两种。

中国的丛书,一般认为始于南宋,俞鼎孙、俞经的《儒学警语》可算为丛书的鼻祖,它刻于1201年,以后各代多有编纂,比较有名的丛书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其中《四库全书》的部头之大,堪称中国古代丛书之最,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当时,《四库全书》没有刻印,全书只缮写七部。曾分藏于清代的七大藏书阁。

查找古代丛书目录及其子目,最完备的工具书是《中国丛书综录》,还有《丛书大辞典》、《丛书子目索引》、《丛书子目书名索引》等。

在古代,丛书多为综合性的丛书。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各种专门性的丛书相继出现。现在,全国各出版社都注意了出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了丛书的出版。

--------------

作 者郑麦

在一个总书名下汇集多种单独著作为一套,并以编号或不编号方式出版的图书。它通常是为了某一特定用途,或针对特定的读者对象,或围绕一定主题内容而编纂。一套丛书内的各书均可独立存在,除了共同的书名(丛书名)以外,各书都有其独立的书名;有整套丛书的编者,也有各书自己的编著者。一套丛书一般有相同的版式、书型、装帧等,且多由一个出版者出版,除少数丛书一次出齐外,多数为陆续出版。

南宋嘉泰二年(1202)俞鼎孙、俞经编《儒学警悟》,将6人的6种著作汇为一书出版。70年后,左圭辑成《百川学海》,收书 100多种,两书被视为中国丛书之祖,清代编纂的丛书数量多,卷帙大,门类齐全,校勘精良,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库全书》。辛亥革命以后,既出版了《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等以古籍为主的大型丛书,又出版了《中华百科丛书》、《ABC丛书》、《一角丛书》等介绍现代科学文化的丛书。中国当代著名的丛书有《当代中国丛书》、《走向未来丛书》等。中国自宋代以来出版的丛书数量巨大,类型繁多,其中古籍丛书对于古代文献的收集、保存和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丛书综录》、《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收录了1949年以前出版的大量丛书。中国的古籍丛书按收书方式有举要 (汇集重要的或常用的书)、搜异(汇集难得的异本)、辑佚(汇集已散佚的书)、影旧(影印宋元本或罕见抄本) 等几大类,按收书内容则有专代、专地、专人、专学等几类。本条后文介绍几套较有影响的大型中国古籍丛书。

在西方,17世纪后半叶,英国书商以编有号码的小册子形式分别出版了各剧作家的剧本,这是较早的丛书。由于价格低廉,而且读者可利用书商提供的封皮,按其顺序号自行装订成册,因而深受欢迎。到18世纪上半叶,这种分册编号的出版方式在英国城镇已广泛流行。19世纪初,西方的丛书主要是重印各种版权期已满的图书;19世纪20年代,开始出版一些价格比较低廉的原著丛书,19世纪中叶,丛书已逐渐普及,能为一般人所接受,如英国书摊上到处可见1先令1册的《铁路文库》、《大众文库》、《一先令丛书》等。进入20世纪,丛书的出版更加繁多。美国EA贝尔编的《丛书子偿――图书馆员和学生用手册》正编和补编共收录了美国和其他国家以丛书方式出版的图书(子目)约 7万种。西方丛书一般分著者丛书、专著丛书、机关团体丛书、出版家丛书等。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卷帙最大的丛书,共769亿字,以经、史、子、集 4部分类,故名《四库全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成立四库全书馆,任命皇室郡王及大学士16人为总裁,六部尚书及侍郎为副总裁,下设总纂官、总>>

问题三:系列丛书是什么意思 你好

一般来说,系列丛书都有六本以上的套书

也就是说,同一个人物的故事下,有六本以上的不同内容的书

问题四:系列丛书的主编是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系列丛书都有六本以上的套书,而这个套书的组织者或者负责人或者在圈内有威望的人就很有可能是该丛书的主编,最近我们社就在策划一个丛书,正在找合适的主编,感兴趣的话可联系。

问题五:丛书出版什么意思 丛书出版:就是作为一套丛书出版,是一个系列的书,而不是一本。

问题六:丛书的书是什么意思 丛书出版:就是作为一套丛书出版,是一个系列的书,而不是一本。

问题七:丛书的意思是什么? 六角丛书是图书定价n元n印张。印章是计算图示的基本单位。在图书内容、开本、印张、材料和工艺相同的情况下,每个印张的基价越高,图示的定价就越高。而六角丛书的印张价格低,所以图书的价钱很低。而且绝非盗版,我就购买过很多六角丛书,他不但比普通书便宜,图书的分类也有很多。像一些名人的名著、感恩阅读都有……

他是作为单色图书的基价,力争成为“低定价、高品质”图书的代名词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问题八:车猫丛书什么意思 车猫丛书谜底是:火冒三丈

成语:火冒三丈

拼音:huǒ mào sān zhàng

解释:冒:往上升。形容愤怒到极点。

问题九:中国有哪些丛书 丛书又名丛刊、丛刻、汇刻、丛编等,是在一个总的题名之下汇集若干种单独著作的出版物。我国现存最早的丛书是南宋俞鼎孙、俞经合辑的《儒学警悟》。丛书对保存古籍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古籍由于战祸、灾害或其它原因陆续失传,由于保存在丛书中而得以存世。查找古籍丛书最常用的工具书是:《中国丛书综录》 、《中国丛书广录》

《中国丛书综录》的使用方法根据查找的具体要求而定。如要查某一丛书国内哪些图书馆收藏,可通过第一册“总目”查找;如果要查某一图书被收入到哪些丛书中,则先从第三册“索引”入手,转到第二册,了解该书被收入哪些丛书之中后,再通过第一册了解丛书的基本情况和收藏情况。

《 中国丛书综录》是一部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工具书。但该书同样存在一些错误和疏漏。《中国丛书综录补正》(阳海清编撰,蒋孝达校订,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1年版)对《中国丛书综录》中的错误和疏漏进行了考订和补正,补充著录了丛书的版本、补正了一些丛书的卷数、增补了一些丛书的异名、补充了一些丛书缺漏的子目、增录了一些新版丛书等。书后附有“丛书异名索引”《中国丛书目录及子目索引汇编》(施廷镛主编,南京大学1982年刊行),对《中国丛书综录》中漏收或未收的丛书进行了增补,共补充丛书977种。全书分丛书目录和子目索引两部分。书后附“丛书书名索引”和“子目书目索引”。《丛书总目续编》(庄荣芳编,台北德浩书局1974年版),对《中国丛书综录》第一册“总目”进行了补充,收录了台湾地区出版的丛书683种,可查找台湾地区1974年前丛书的编纂、收藏情况。

此外,查找古籍丛书,下列工具书也可利用:《四部丛刊书录》(孙毓修编,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四部备要书目提要》(中华书局1936年编印)、《丛书集成初编目录》(商务印书馆编,中华书局1983年重印)等。

问题十:什么是什么丛书 丛书,是指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

以上来自。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