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仪狄造酒的传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4收藏

关于仪狄造酒的传说,第1张

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拨,杜康作秣酒”。

由字面看,是讲他们在作不同的酒。“拨”,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座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醒糟儿。醋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

“林”,高粱的别称。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由此看来,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粱酒创始人。

另一种说法是“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起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

扩展资料:

仪狄是酿酒的“始祖”的矛盾说法:

比起杜康来,古籍中关于仪狄的记载比较一致。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部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那么,仪狄是酿酒的“始祖”此说自古看法就不一致,甚至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

例如孔子八世孙孔驸,说帝尧、帝舜部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黄帝、尧、舜,部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尧舜部善饮酒,他们饮的酒的造酒人无记载,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并不确切。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难的事,单凭一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凤凰网-酿酒传说之仪狄造酒说

啤酒的起源:

啤酒是当今风靡世界的饮料之一,而说起啤酒的来历还颇有些传奇色彩。新石器时代有—一个健忘的面包师,一天无意中把作面包用的生面团长时间的放在太阳下晒,生面团逐渐变成液体状态并开始发酵,由此发现了最早的啤酒酿制方法。关于啤酒的起源,说法颇多,有文献记载,啤酒的起源可追溯到9000年前,中亚的亚述(今叙利亚)人向女神尼哈罗献贡酒,就是用大麦酿制的酒。也有人说,大约4000多年前居住在两河流域地区的苏美尔人已懂得酿制啤酒,而且当时啤酒的消耗量很大,苏美尔人收藏粮食的一半都用来发麦芽然后酿制啤酒。大约同一时代,据说伊朗附近的闪米人不但会酿制啤酒,且将制法刻在粘土板上,献给农耕女神,至今在巴黎还保存着这种记载制酒法的文物。巴黎卢浮宫竖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墨绿色石柱,上面刻着3700年以前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在这部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里,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Hammurabi,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第6代国王,自公元前1792~1750年统治巴比伦)制定了关于啤酒酿造和饮啤酒的法规。另外,叙利亚人和埃及人用小管吸饮啤酒的情景在柏林

地质博物馆埃及部分展出的石灰岩壁画上清晰可见。1994年《华盛顿邮报》载,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南科罗来纳大学的考古工作者们,在尼罗河畔发掘到一个酿酒作坊,内有4个酒缸。专家们对酒缸内的黑色物质分析后得知酒缸乃是酿啤酒之用,已有5400年的历史,这一发现为啤酒起源埃及的说法提供了蜒。

所有这些都说明啤酒及其技术的传播是很快的。但啤酒的原型到现代啤酒,也并非——蹴而就。原始的啤酒,有的是将发芽的大麦,加水贮于敞口容器中天然发酵而成:有的是先将大麦、小米等物制成面包,粉碎后至于水中发酵而成;还有的人将发酵后的酒液加入香料,煮热后再饮用。公元786年,德国的一个

修道士尝试把啤酒花用于啤酒生产,使啤酒的质量得到了改善。但直到15世纪,才正式将酒花确定为啤酒的香料。1850-1880年间,法国的巴斯德确立了微生物的生理学观点,并创造了著名的巴氏灭菌法:1878年,罗伦茨·恩茨格尔研制出一种过滤装置,这种装置可除掉啤酒中的混浊物质;1881年,丹麦人艾米尔.克

里斯蒂安·汉森发现了大量的发酵菌种,不久后他又成功地培养了这些菌种:随后,冷冻机也开始应用于啤酒工业。这些新的技术使啤酒酿造转入了工业化规模的新阶段,现代啤酒基本定型。

纵观上述史话,不难理解,酒,这种神奇的饮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因此研究酒的历史,了解酒的现状,探索酒的未来,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实用价值。至于酒的起源,还有待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继续去挖掘,去研究和论证。而对于现代消费者来说,享受美酒带来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酒的起源--狄仪造酒说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日:`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似乎仪狄乃制酒之始祖。这是否事实,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这里并无时代先后之分,似乎是讲他们作的是不同的酒。"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工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产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醪糟儿。醪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秫",高梁的别称。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将仪狄或杜康确定为酒的创始人的话,只能说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梁酒创始人

一种说法叫"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能进行这种总结推广工作的,当然不是一般平民,所以有的书中认定仪狄是司掌造酒的官员,这恐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书载仪狄作酒之后,禹曾经"绝旨酒而疏仪狄",也证明仪狄是很接近禹的"官员"。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比起杜康来,古籍中的记载要一致些,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都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他到底是从事什么职务人呢?是司酒造业的"工匠",还是夏禹手下的臣属?他生于何地、葬于何处?都没有确凿的史料可考。那么,他是怎样发明酿酒的呢?《战国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这一段记载,较之其他古籍中关于杜康造酒的记载业,就算详细的了。根据这段记载,情况大体是这样的:夏禹的女人,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做出来的酒味道很好,于是奉献给夏禹品尝。夏禹喝了之后,觉得的确很美好。可是这位被后世人奉为"圣明之君"的夏禹,不仅没有奖励造酒有功的仪狄,反而从此疏远了他,对他不仅不再信任和重用了,反而自己从此和美酒绝了缘。还说什么: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饮酒无度而误国的君王。这段记载流传于世的后果是,一些人对夏禹倍加尊崇,推他为廉洁开明的君主;因为"禹恶旨酒",竟使仪狄的形象成了专事诌媚进奉的小人。这实在是修史者始料未及的。

那么,仪狄是不是酒的"始作"者呢?有的古籍中还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例如孔子八世孙孔鲋,说帝尧、帝舜都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黄帝、尧、舜,都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尧舜都善饮酒,他们饮的是谁人制造的酒呢?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是不大确切的。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复杂的事,单凭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仪狄再有能耐,首先发明造酒,似不大可能。如果说他是位善酿美酒的匠人、大师,或是监督酿酒的官员,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完善了酿造0方法,终于酿出了质地优良的酒醪,这还是可能的。所以,郭沫若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这种说法似乎更可信。

葡萄酒的起源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难以定论。但我们可以确切地说,7000多年前,人类就已经饮用葡萄美酒了。至少在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AsiaMinon),即今土耳其的亚洲部分。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波斯(今伊朗)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不久前的考古发现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新华社1996年6月6日报道:考古学家在伊朗北部扎格罗斯山脉的一个石器时代晚期的村庄里挖掘出的一个罐子证明,人类在距今7000多年前就已经饮用葡萄酒,比以前的考古发现提前了两千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麦戈文在给英国《自然》杂志的文章中说,这个罐子产生于公元前5415年,其中还有残留的葡萄酒和防止葡萄酒变成醋的树脂。

此外,在埃及的古墓中所发现的大量浮雕和壁画清楚地反映了当时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该国4000年前的一个名叫“麦”(Men)的王子的坟墓中,有一幅壁画描绘了当时挤取葡萄汁的方法——将葡萄装于一个袋子中,由人用两根棍子夹袋中的葡萄使汁流出。

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希腊的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是随着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从小亚细亚和埃及先传至该国克里特岛,而后逐渐遍及希腊及诸海岛。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后,迅速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迅速传遍法国、德国、西班牙和北非的利比亚,并由欧洲的多瑙河谷进入中欧诸国,现在,这些地区均是十分重要的葡萄酒产区。

直到15至16世纪,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才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等地。

美洲的葡萄则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由西班牙移民引入的。现今,南北美洲均生产葡萄酒。阿根廷、墨西哥及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生产的葡萄酒都闻名于世界。

中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我国最早对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古人称之为“蒲陶”、“蒲桃”、“葡桃”等。关于葡萄两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饮之,则酶然而醉,故有是名。”“酣”意为聚会饮酒,而“酮”则作大醉的样子讲。因此,人们借“酣”与“酮”两字代表这种能酿酒并使人饮后胸然而醉的水果——葡萄。

我国现在栽培的欧亚种葡萄是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138~119年)著名的汉使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国(在今中亚的费尔干那盆地)引入,并招来酿酒艺人,由此开始厂葡萄酒的生产。栽培葡萄由大宛国引入后,先至新疆,经河西走廊至陕西西安,其后传至华北、东北及其它地区。但直到盛唐时期,我国葡萄酒

的生产司·有了较大的发展,也是此时,如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层出不穷,酒文化渐现成熟之美。

我国葡萄酒虽然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过去——直发展较慢,也未受到足够重视。直到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栽培葡萄并建立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后,近代新型葡萄酒厂才陆续在中国出现。

黄酒的起源

晋朝人江统著的《酒诰》中记载:“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意思是最初的黄酒是将吃不完的饭放在桑树的空洞里,剩饭在空洞里自然发酵成酒,散发出芳香的气味。魏武帝曹操曾在他的书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但从黄酒的记载看,仪狄或杜康以前早已有原始的黄酒了,杜康只是后来最出名的酿酒者而已,但并不等于他就是黄酒的发明者。

另外,古籍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酿酒有过记载自不必说,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也有较详细的记载。白水县,位于陕北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交接处。该县因拥有创造文字的仓颉,善制瓷器的雷祥,造纸发明者蔡伦,酿酒“鼻祖”杜康此四大贤人的遗址而蜚声中外。《酒话》中记载:“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的附近有“杜康沟”、“杜康泉”、“杜康河”,水清洌干爽,县志上说“俗传杜康驭此水造酒”。

无独有偶,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县志》和《汝州全志》也有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且此两县境内均有诸如“杜水河”、“杜康泉”、“杜康仙庄”等遗址。这里距东周的京都雒邑(今洛阳王城公园一带)较近,于是人们如此想象:杜康这位酿酒大师,生于白水县,为在京师献艺,途径洛阳。要酿得好酒,他跋山涉水寻觅优质水源,便来到了伊川和汝阳一带。

那麽黄酒究竟是如何源起的呢比较接近实际的情况是劳动人民在经年累月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下了谷物和剩饭在桑树洞里自然发酵的经验,经过有知识有远见的大师杜康总结完善,后人相袭相传,又流传至今。

酒量与饭量一样不能定义,它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专指喝酒时不省人事前,微酣之后所喝下的酒精数。酒量大小据说与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含量有关,男的较多,女的较少。它们是攻破酒中醉人的成分。但当酒比它们数量占优势时,乙醇、乙醛(也叫醉)就留在体内,先往上串,后往下走,令人身体呈现“熊市”,不能自己。当“醉”在血中达005%,人最舒适,再往后,便呈现为以下步骤:

1、微酣:01%进入胡话期,科长会初步觉得自己是处长

2、亢奋:02%适宜取钱,所见都为双份。已经是处长。要求犯罪、打人或被人打

3、失控:03%自我操作能力消失,进入“超现实主义”阶段,随意发布命令,以为自己是说一不二的***

4、弗洛伊德期,也叫不省人事,不知痛痒,不知死活,全凭下意识04~05%

5、沉醉,也叫立地成佛,生就是死,死即生06~07%

以上第2之后统称“酗酒”,可换算为60公斤/人/天/2两白酒/一斤黄酒/一斤葡萄酒/2瓶啤酒/1瓶香槟。长期徘徊在2、3、4阶段的人,脑积缩小、记忆下降、智力减退,特别习惯于生活在3、4阶段的人,阳痿、弱智,甚至连痴呆程度都达不到。

第5期只能享受一次。

酒的趣闻

有道是,“水,为酒之血。”凡天下名酒,无不占有名泉妙水之地利。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江苏“洋河”、安徽“古井贡”等均可为证。正所谓“山奇生仙,水妙出酒。”

与黄河、长江这些华夏文明的大动脉相比,静卧在豫东与皖西北交界处的古宋河只能算是一根微血管。然而,河不在大,出酒则名。在这一脉细水上,诞生了安徽的“古井贡酒”和被誉为“中州茅台”的“宋河粮液”,因享用同一水系之利,河南的“林河特曲”也是名传遐迩。

古宋河畔,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古宋河流经的河南省鹿邑县,是我国道家鼻祖老子李耳的故乡。据传,当年老子曾来到鹿邑县内如今枣集镇的地方,以许多的鹿茸兽皮换酒喝。可他只拿了一个奶小的葫芦作容器,酒作坊老板很奇怪,无可奈何地将小葫芦放进酒缸,可没想到,顷刻之间,一缸酒全装进了葫芦里。老子自己痛饮一顿之后,便将葫芦里剩下的酒一滴滴地倒入宋河之中。顿时,宋河汹涌澎湃,绿波翻滚,老子却骑着青牛飘然而去。自此,用宋河水造出的酒被称为“枣子集酒”,其醇香甜透,甘美无比。后人以“一片绿波飞白鹭,半空紫气下青牛”的诗句,描述这一生动的故事。如今,当外地人来到鹿邑县停留片日,便会发现这里的井水明显地带几丝甘甜,过口后似乎还留下了点什么,显得醇厚、有感。

在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某某人的发明,把这些人说成是酿酒的祖宗,由于影响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统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宋代《酒谱》曾提出过质疑,认为“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这虽然不足于考据,但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现象,不妨罗列于下。主要有以下几种传说。仪狄创酿酒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都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他到底是从事什么职务呢?是司酒造业的“工匠”,还是夏禹手下的臣属?他生于何地、葬于何处?都没有确凿的史料可考。那么,他是怎样发明酿酒的呢?《战国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杜康创酿酒

杜康——传说中的造酒之神

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亦为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杜康造酒的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并无什么奇异的办法。由一点生活中的偶然的机会作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灵感,这是很合乎一些发明创造的规律的,这段记载在后世流传,杜康便成了很能够留心四周的小事,并能及时启动创作灵感之发明家了。魏武帝乐府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自不必说。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也有过较详的记载。白水县,位于陕北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交接处。因流经县治的一条河水底多白石头而得名。白水县,系“古雍州之城,周末为彭戏,春秋为彭衙”,“汉景帝建粟邑衙县”,“唐建白水县于今治”,可谓历史悠久了。白水因有所谓“四大贤人”遗址而名蜚中外:一是相传为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一是死后被封为彭衙土神的雷祥,生前善制瓷器;一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发明者东汉人蔡伦,不知缘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坟墓;此外就是相传为酿酒的鼻祖杜康的遗址了。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小县城,一下子拥有仓颉、雷祥、蔡伦、杜康这四大贤人的遗址,那显赫程度可就不言而喻了。“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是一个至今还有的小村庄,西距县城七八公里。村边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公里,最宽处一百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面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杜康泉”。县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确,但此泉水质清冽甘爽却是事实。清流从泉眼中汩汩涌出,沿着沟底流淌,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杜康泉旁边的土坡上,有个直径五六米的大土包,以砖墙围护着,传说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庙就在坟墓左侧,凿壁为室,供奉杜康造像。可惜庙与像均毁于“十年浩劫”了。据县志记载,往日,乡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带上供品,到这里来祭奠,组织“赛享”活动。这一天热闹非常,搭台演戏,商贩云集,熙熙攘攘,直至日落西山人们方尽兴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庙均在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凉亭。亭呈六角形,红柱绿瓦,五彩飞檐,楣上绘着“杜康醉刘伶”、“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图画。尽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传”,但据古工作者在此一带发现的残砖断瓦考定,商、之时,此地确有建筑物。这里产酒的历史也颇为悠久。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安史之乱时,曾挈家来此依其舅区崔少府,写下了《白水舅宅喜雨》等诗多首,诗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开桑落酒”等饮酒的记载。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 素问》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黄帝时期。《黄帝内经》一书实乃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证。酿酒中国古代的饮料酒主要是黄酒和白酒,葡萄酒次之。大米(糯米或粳米)或黄米原料经蒸煮,摊凉后,加入曲子,浸米水,或加入酵母搅拌后,在缸内糖化与发酵,发酵完成后进行压榨,压榨出的液体即为黄酒。黄酒以绍兴酒最为有名,有“状元红”、“加饭酒”、“善

绍兴黄酒“女儿红”

酿酒”、“香雪酒”、“女儿红”等品种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的关于制曲、酿酒的论述,是当时制曲、酿酒技术和经验的总结。书中记载了12种不同的酒曲和20多种酒的制法,提出曲和“五色衣”的概念,并认识到二者的相关性。“五色衣”是指酒曲中霉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混合物,呈现黑、白、黄、绿等色。南宋朱翼中的《北山酒经》是一部制曲酿酒的专著,记述了当时酿酒工艺的发展和改进。红曲的发现和应用是宋代制曲酿酒的一个重大发展。红曲的菌种是红曲霉,它是一种耐高温、糖化能力强,又有酒精发酵力的霉菌。到明代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有红曲的制法和应用的记载。红曲用于酿酒以后,酒类品种大大增加了。福建、浙江、台湾等地酿造的红曲黄酒;用红曲霉和黑曲霉共同制造的乌衣线曲和黄衣红曲酿造的酒,风味各异。当时酒类品种,仅《本草纲目》记载就有70多种。

酿酒作坊中国古代的酿酒工艺已具有很高水平。《北山酒经》中说:“造酒最在浆,浆不酸不可酿酒。”说明酿酒是先好酸浆,用以保护酵母菌和调节发酵的作用。这与现代酿酒工艺学中的发酵液的酸度是影响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重要因素及酿酒发酵必须控制酸度的理论是吻合的。绍兴酒酿造中应用的“三浆四水”、“冬浆冬水”,就是继承和发展了“九酝酒法”中用多次投料控制和调节酸度的方法,这说明现代酒精生产中采用的乳酸菌生酸和调节酸度与抑制杂菌生长的方法,早在1700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宋代以后,中国劳动人民又发明了加热杀菌法,这是中国酿酒史上的又一重大成就,为以后葡萄酒、果酒等酒品的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北山酒经》中记载:“每坛加蜡三钱,竹叶五片,隔水煮开,乘热灌封坛口。”这种用加热杀菌保存酒液的原理和方法,与酿酒中普遍使用的巴氏杀菌法基本相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