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古籍数据库六种并说明研发单位? 什么事辩章学术、考镜源流? 名词解释:七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列举古籍数据库六种并说明研发单位? 什么事辩章学术、考镜源流? 名词解释:七略,第1张

《七略》是西汉刘歆编制的,现已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综合性国家图书分类目录。

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章学诚认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分清学术源流,考究学术渊源;(目录要体现学术史和科学分类的有关内容,才能更好地为学术研究服务。)

古籍数据库:1《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基本古籍库》由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2《瀚堂典籍数据库》北京时代瀚堂科技公司3《中文古籍数据库》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4《龙语瀚堂》龙戴特信息技术公司5《书同文古籍数据库》北京海淀开发区认证的高科技企业和软件企业6《国学宝典》清华大学的网络技术研制

1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2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3 什么是古籍成语

如果要了解什么是古籍成语,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古籍,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一、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其次,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第三,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第四,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4 什么是古籍的成语

“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则不复也”,昵就寡人”,“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不以三隅反,“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

5 成语来自哪些古籍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

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

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6 什么是古籍成语

如果要了解什么是古籍成语,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古籍,古籍在里是怎样解释的: 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 一、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 其次,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 第三,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 第四,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

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希望可以帮到你吧,O(∩_∩)O~。

7 表示学习认真的四字成语

精益求精;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 豁然开朗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释卷 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耳闻则诵 古为今用 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 名落孙山 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 然荻读书 融会贯通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书声琅琅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万世师表 文行出处 不耻下问,勤学苦练,勤能补拙, 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闭户读书, 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 据鞍读书,折节读书,囊萤照书, 废寝忘食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 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 勤学苦练、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硕学通儒 通才硕学、通儒硕学、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 文人学士、晚生后学、文宗学府、学步邯郸、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学非所用、学富五车 学贯中西、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效颦学步 学浅才疏、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学书学剑、学识渊博 学无常师、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学以致用 用非所学、一家之学、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 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

8 求一个积极向上的组名,四字成语

壮志凌云,坚定不移,奋发图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勇往直前 坚毅顽强,斗志昂扬,朝气蓬勃,力争上游,锲而不舍,至死不懈,坚忍不拔,宝剑锋从磨砺出 锲而不舍;英勇无畏;持之以恒;大智大勇;奋不顾身;铁杵成针;水滴石穿一日千里 标新立异 革故鼎新 继往开来 独树一帜 改天换地 积极进取 洗心革面 自强不息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推陈出新 万象更新 不甘示弱 百折不挠 追根问底 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改天换地 积极进取 继往开来 力争上游 只争朝夕 自强不息 毛遂自荐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不甘后人 不屈不挠 戴月披星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发愤忘食 革放鼎新 坚持不懈 苦心孤诣 一往无前 人定胜天 不知寝食成语词条:马到功成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mǎ dào gōng chéng 成语释疑: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成语示例: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间,果能运筹制胜,,各省抚臣岂易于为力?明·卢象升《剿荡衍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 (其中~代表本词条:马到功成) 成语词条:功成名就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gōng chéng míng jiù 成语释疑: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成语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成语示例:你则说做官的~,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 (其中~代表本词条:功成名就) 成语词条:旗开得胜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qí kāi dé shèng 成语释疑: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成语示例:姜文焕,一怒横行劈董忠(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其中~代表本词条:旗开得胜) 成语词条:指日成功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zhǐ rì chéng gōng 成语释疑:指不久即可成功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成语词条:一蹴而就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yī cù ér jiù 成语释疑: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成语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成语示例: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于繁赜,毋乃不可!(清·吴趼人《痛史·原叙》) (其中~代表本词条:一蹴而就)翱翔天际,大展鸿图,前程似锦、光明无限步步高升,财源广进。

9 书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书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书声琅琅、书香世家、书香门第、书画卯酉、书生之见、书记翩翩、书富五车、书功竹帛、书通二酉、书剑飘零、书缺简脱、书声朗朗、书缺有间、书空咄咄、书香铜臭、书囊无底、书符咒水 书(汉字) 书,(Book,shū)从聿从曰,上古结细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许愼·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卽谓之字。著於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1 成本的著作:~籍。

~刊。~稿。

~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

~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

~简。~函; 3 文件:证~。

说明~。聘~; 4 写字或写的字:~法。

~写。~桌。

~案。~画; 5 写文章:大~特~。

罄竹难~;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中文名 书 外文名 book 拼 音 shū 注 音 ㄕㄨ 部 首 横折 总笔画 4 五 笔 NNHY 仓 颉 IDS 简体字笔顺 横折、横折钩、竖、点。 繁体字笔顺 横折横横竖竖横折横横 繁体字 书 词语解释 书动词 例:书,箸也。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的行草”沈艳松 例: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例:作书。

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后世以墨写于纸。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例: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例: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尚书序》疏 例: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 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例:众言同,于是乎书。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例: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简体写法 例:书,凡载籍谓之书。

——《正字通》 例:申子、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例: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例: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史记·礼书》索隐 例:饱读节寰公(袁可立)所藏经史,而尤好金箱玉版之书。――明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 例: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书名词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 中国书法 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

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

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彩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例: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唐·杜甫《石壕吏》 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例:差徭驿递最繁苛,公(袁可立)贻书郡守。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

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例: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乐府诗集·木兰诗》 例:桓公病益增,管仲忧之。悬书于门:“如有能言公所见之鬼者,当赠以封邑三分之一。”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例:公(袁可立)司理吴中,执简柱下,上书忤当路,削籍二十六载。——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例: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网络书法:“书” 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

近日,教务老师来到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在全省高校图书馆中,川师大图书馆堪称古籍收藏的一个重镇。据馆长曹成建介绍,图书馆馆藏古籍共有11万余册,在省属高校中位居第一,包括宋元刻本、明清抄本等,以教育学、文学、历史学为收藏重点和特色。

教务老师走进恒温恒湿的书库里,只见泛黄的书卷整齐地放在单独上锁的书柜里,其中不乏《太和正音谱》手抄本、清乾隆内府写南三阁《四库全书》零本等珍贵的孤本。

《通鉴纪事本末》 看点

《资治通鉴》的指南读物,开创了以“事件”为中心的史书写法,历经760余年保存完好。

相较于一般的线装书,一本约30厘米长、20厘米宽的大开本引起了教务老师关注,书根处印有“宋宝祐本通鉴纪事本末”字样。这本古籍正是南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印刻的《通鉴纪事本末》。

“它可以说是《资治通鉴》的指南读物,书中内容都来自《资治通鉴》,由南宋史学家袁枢编撰。”川师大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成荫介绍,《资治通鉴》部头很大,时间跨度超过千年,全书共有300多万字,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实在难以下手。“《通鉴纪事本末》将其浓缩,并且首次采用以事件为中心的记述方法,开创了‘纪事本末’这一新的写史体例,对后世史书影响很大。”成荫说,全书概括提炼了239件事件,每一个事件各立标题,详细讲述事件的背景、发生、发展、结果等,按照历史年代顺序进行抄录。“普通读者可以看到事件的梗概,也可以阅读原文,而且这样把复杂的历史现象简单化,也增强了历史著作的表现力。”

成荫介绍,这部《通鉴纪事本末》是宋刻本,年代很早,且为全本,共有42卷,从文物性上判断,在古籍中属于价值颇高的珍本。它虽经历了760余年岁月,但仍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并无褪色,也没有虫蛀现象,实属难得。“从书页上的痕迹及其他相关信息,能够判断后人在元代和明代都对其进行过修补,不过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的保存条件应该一直都很好,进入川师大图书馆收藏后,就更好地被保存起来了。”成荫说,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在书库建筑、温度与湿度、空气净化与通风、照明与防紫外线、消防与安防以及防虫防鼠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以更好地保存古籍。

《太和正音谱》 看点

现存最早的北杂剧曲谱,全国仅存的明代手抄孤本,分为上下部,上部存放在国家图书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一首《天净沙·秋思》已成千古名篇。

作为戏剧大家,马致远作品颇多,想了解更多,《太和正音谱》就是一个好选择。

《太和正音谱》由明代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所作,写成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这位多才多艺的皇子,在仕途遭遇不顺时,爱好结交文人雅士,在戏曲等方面颇有研究,因此他所著的这本书,不仅是早期元曲杂剧重要理论著作,也是现存最古的北杂剧曲谱,囊括了元初至明初的元曲整个历史时期的大部精华。

成荫介绍,川师大图书馆馆藏为钱榖手抄本,这也是全国仅存孤本,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存放于国家图书馆,里面主要是记载戏剧理论、戏剧作者等,下部则全部是戏曲曲牌,共收录了300多支曲牌。明代钱榖,本就是一名画家、书法家,这本抄本字迹娟秀、结构工整,标明正衬。“可以明显看出抄写者的文化水平很高,艺术价值远超一般的抄本。”成荫说。

《四库全书》 看点

太平天国年间流落民间,上世纪60年代川师大图书馆馆员在上海书店购得。

2016年,川师大图书馆有19部古籍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18部都是清乾隆内府写南三阁《四库全书》零本(零本即不完整的有缺失的丛书),包括《古史》《后汉书》《唐书》《江南通志》等。

清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由3800多人历时13年才抄写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部丛书,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成书时共有7部,分别藏于“南三阁”和“北四阁”。川师大图书馆馆藏的抄本,都是来自“南三阁”中的杭州西湖的文澜阁。

“这18部古籍,虽然都不完整,但今天能够完好地保存在这里,已是十分珍贵难得。”曹成建说。

晚清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南三阁均遭受破坏,《四库全书》被毁或大量流失到民间。后来,不少文化名人想尽办法搜集抢救,但仍有大量书籍散落。曹成建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川师大图书馆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专门拿出资金,派出人员,四处奔波购买古籍,这些《四库全书》零本,就是馆员们1960年在上海古籍书店购得的。“那时,馆员们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古籍市场和书店购买了数以千计的古籍。”

教务老师看到,在馆藏《四库全书》的首页上,有十分清晰的乾隆印玺“古稀天子之宝”。据悉,这是乾隆晚年,70岁时才刻的,这枚印玺如今藏于故宫博物院,是乾隆用品中的精品。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学习古籍版本,离不开查看实物、关注古籍网拍、了解市场价格!网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学习方法:

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点滴拍卖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