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谁注解或者是校注到比较好一些那。郭象到版本在那里可以找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庄子》谁注解或者是校注到比较好一些那。郭象到版本在那里可以找到、?,第1张

中华书局曾经出版过郭象的《庄子注疏》((郭象/成玄英)。感兴趣的话,可以书店购买或者到大型图书馆借阅。

但个人感觉,郭象毕竟是儒家学派出身,他写的《庄子注疏》基本是以自己学术观点来发挥庄子的文字,所以大概率上并非是庄子本意(道家无为),可以当做参考,不能完全采信。之所以郭象这个版本一直为后世学者推崇,也是因为后世学者普遍都是偏向儒家的人士。

另外,中华书局对所有经典古籍都出版过各种校注版本,对《庄子》也不例外,有名的就有:

《庄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译者: 方勇);《庄子集释》(郭庆藩);《庄子集解》(王先谦);《庄子补正》(刘文典);《庄子注疏》(郭象/成玄英);《庄子校诠》(王叔岷)。

你可以先从最浅显的现代人校注的《庄子》开始阅读,有所心得之后,再涉猎其他古籍(其他几本内容浩繁、相对较枯燥,建议当做文词工具书翻阅)。

《庄子集释》(郭庆藩)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wGIzL6oIJziqFA86UXwRw

提取码:7gly

书名:庄子集释

作者:郭庆藩

豆瓣评分:97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13-3

页数:980

内容简介:

清末郭庆藩的《庄子集释》是替《庄子》注解作总结之作。《集释》收录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陆德明《音义》三书的全文,摘引了清代汉学家如王念孙、俞樾等人的训诂考证,卢文弨的校勘,并有郭嵩焘和郭庆藩自己的意见,是目前研究《庄子》的重要资料。该书经古籍整理专家王孝鱼先生点校,收入“新编诸子集成”,今据此横排改简化字印行。

作者简介:

清末郭庆藩,他的《庄子集释》是替《庄子》注解作总结之作。《集释》收录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陆德明《音义》三书的全文,摘引了清代汉学家如王念孙、俞樾等人的训诂考证,卢文弨的校勘,并有郭嵩焘和郭庆藩自己的意见,是目前研究《庄子》的重要资料。《中华国学文库:庄子集释》经古籍整理专家王孝鱼先生点校,收入“新编诸子集成”,今据此横排改简化字印行。

文言文的话,王先谦的《庄子集注》非常不错,集中了郭向、王弼等人的注释,但这是针对有一定文言功底以及熟悉《庄子》的读者深入研习用的。

入门读的今注今译版的话,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的安继民和高秀昌的注译版本,其中既有帮助理解文言的简明注释,译文也详细而通俗易懂,并且比较符合庄子的原本旨趣。

庄子

(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分类: 社会/文化 >> 宗教

解析:

唐玄宗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所以叫南华真经

“南 华” 起 源 考

杨思范

贾岛《病起》诗:“灯下《南华》卷,祛愁当酒杯。”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已矣乎!吾生有命归有时,我初无行亦不无留,驾言随子听所之,岂以师南华而废从安期。”“南华”一词,前者指《庄子》一书,后者则指庄周,然不知庄子之号“南华”,最早起源于何时

据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二百十一)云:“(《庄子》唐始号《南华真经》。”①李叔还《道经词典》释“南华真经”云:“唐时称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书号《南华真经》。”②《汉语大词典》(第1卷895页)释“南华”为“《南华真经》的简称”,又释“《南华真经》”作“《庄子》的简称,始于唐代。”③《辞源》(修订本)释《南华经》云:“也叫《南华真经》,……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虽然尊《老子》、《庄子》为经典,但还没有‘南华’这一名称。至唐天宝元年二月号庄子为‘南华真人’,始尊称他所著书为《南华真经》。见《唐会要》五十杂说、《旧唐书·玄宗纪》。”④

查《旧唐书·玄宗本纪》(卷十)云:“(天宝元年二月)丙申,庄子号为南华真人,文子号为通玄真人,列子号为冲虚真人,庚桑子号为洞虚真人,其四子所著书改为真经。”⑤又《唐会要·尊崇道教》(卷五十)云:“天宝元年二月十二日,追赠庄子为南华真人。所著书为《南华真经》,文子、列子、庚桑子宜令中书门下更讨论奏闻,至其年三月十九日,宰相李林甫等奏曰庄子既号‘南华真人’,文子请号‘通玄真人’,列子号‘冲虚真人’,庚桑子号‘洞虚真人’,其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并望随号称从之。”⑥

很明显,以上诸家认为庄子号“南华”,或为南华真人,称其书为《南华真经》,是从唐代开始的,确切地说是从天宝元年开始的,他们的根据是《旧唐书》和《唐会要》的记载,均以南华是庄子,这是对的,然而他们认为这称号起源于“天宝元年”后,则并不确切。

其实,在天宝以前已有庄子号“南华”的史料记载:

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云:“及其玄黄再造,日月重轮,功成而不居,名遂而身退。南华吾师也,新居贱职;东方达人也,安乎卑位。”⑦这里的“南华”即指庄子,诗人生活在高宗、武后时期(公元650-公元693后),《旧唐书·杨炯传》载“(杨炯)所居府舍,多进士亭台,皆书榜额,为之美名,大为远近所笑。无何卒官。中宗即位,以旧僚追赠著作郎”⑧。说明在唐中宗即位(公元705年)时,杨炯已不在人世。而天宝元年则在公元742年,可见在天宝元年之前,就有庄子号“南华”的称号。

又在敦煌写卷P2390《失题道经》中引“南华论”⑨,共出现了八处,兹摘录于下:

(1)南华论云:“道恶乎隐而有真伪 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2)南华论坛:“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 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是以往,巧厝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乎适焉,因是已!”

(3)南华论云:“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4)南华论云:“有始也者,有本未始有有无也者,未有始夫未始有,有无也者,俄而有有无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

(5)南华论云:“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

(6)南华论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南华论云:“大请问道乎无无始始曰:“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道无问,问无应。”

(8)南华论云:“不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也。”

《隋书·经籍志》:“《南华论》二十五卷,梁旷撰,本三十卷。”又《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作“梁旷《南华仙人庄子论》三十卷”。可见在唐时《南华论》已改为《南华仙人庄子论》,然此后《宋史·艺文志》及《崇文总目》未收,也未见载于《道藏》,大概至宋代此书已亡。而在敦煌写卷P2390中引用了它的话,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一点此书的情况。将上揭引文与《庄子》对照,其中的(1)、(2)、(4)出自《庄子·齐物论》,(3)出自《庄子·刻意篇》,(5)出自《庄子·天道篇》,(6)出自《庄子·逍遥游篇》,(7)、(8)出自《庄子·知北游篇》。上述引文中,除有几字与通行本《庄子》稍有出入外,大体是《庄子》的原文。据此可知《南华论》即是论《庄子》,“论”是梁旷对《庄子》一书的评或释。可以肯定P2390《失题道经》所引的“南华论云”出自梁旷的《南华论》一书。由此可知在南朝的梁时已出现了“南华”之号。

以上两件史料,说明庄子号“南华”应该不晚于南朝的梁代。

注:

①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1733页。

②李叔还《道经词典》,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149页。

③《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第1卷895页。

④《辞源》(修订本)(1-4册合订本),商务印书馆1987年,2313页。

⑤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册215页。

⑥《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07册646页。

⑦《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4上,第194卷1965年。

⑧注同4,第15册5003页。

⑨黄永武《敦煌宝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120册179-183页。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