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刘向新序的杂事第一中的一段 谢谢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翻译  刘向新序的杂事第一中的一段  谢谢拉~!!,第1张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年仅12岁时便任专为皇帝引御车的辇郎,20岁时官任谏义大夫。为人聪明好学,精通儒家和道家方术之学,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常被汉宣帝重用。后因所献炼金术不灵验,被宣判死罪。不久被赦免复出,任郎中,给事黄门,升散骑、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时又被提升为散骑、宗正、给事中,成为当时辅政4位大臣之一。曾用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并弹劾外戚,抨击宦官专权误国。前后两次入狱,免官数年。汉成帝即位,他更名刘向,复出任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升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

刘向为人随和,廉靖乐道,不争世俗,专心研思儒家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终于成为一代宗师。刘向的著作有《洪苑行传论》、《新序》、《说苑》、《别录》及辞赋等数十篇,其中《别录》为我国目录学的奠基之作。刘向也因此被公认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史载刘向在汉成帝时受命在皇家图书馆天禄阁校刊《五经》和各种秘籍。

某日夜暗独坐,忽有一个黄衣老人,手持青藜手仗,叩门进来,吹燃藜杖,以藜光照明,传授刘向《五行洪范》之文。刘向问老人姓名,老人说:"吾乃太乙之精,天帝悯卯金之子,特派我来传道给你。"并把怀中竹牒和典天文地图之书赠给了刘向。正是因为有此神授,刘向才能成为一代经学大师。

刘向的子孙后裔,便以"天禄"、"藜照"、"藜阁"等为堂号,自称藜阁刘氏,以纪念刘向这位杰出的显祖。

刘向生了3位优秀的公子:长子刘伋,《易》学教授,官至郡太守;中子刘赐,官任九卿丞,早逝;少子刘歆,便是西汉末年著名的大学者和政治家。

刘歆自幼受父亲熏陶,勤奋好学,后又受诏与父亲一同在天禄阁校刊秘籍,成为一位对六经、传记、诸子、诗赋、术数和方技无所不精的渊博学者。

刘歆初为黄门郎,父亲去世后他继位中垒校尉。汉哀帝时,任侍中、太中大夫、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成为当时刘氏宗室中最受宠幸的人物。

刘歆好古,曾建议为《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学设学官,现在的《左传》,就是由他整理后流传于世的。他因此成为西汉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他又承继父业,集六艺群书,加以整理,所著《七略》,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刘歆因少时与王莽同为黄门郎,关系密切,王莽篡汉后,刘歆被王莽重用,任右曹太中大夫、中垒校尉、京兆尹、羲和等职,并被封为红休侯,后又升任新朝国师,封嘉新公,成为新朝群臣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太傅王舜和大司徒平曼的显贵重臣。

无论从学上还是政治上,刘歆都走了一条与父亲刘向不同的道路。

刘向崇尚今文经学的《谷梁传》,而刘歆则是古文经学的代表,推崇古文《左传》;刘向对汉家王朝是忠心耿耿,誓死效力的,而刘歆则成为王莽的帮凶、汉家王朝的罪人。刘歆为王莽篡夺刘氏汉家政权,确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刘歆虽然投靠了王莽,但他毕竟还是汉朝宗室,还是姓刘,因而对王莽篡汉,在内心感情上也非常痛苦和矛盾。当王莽篡汉称帝后,社会危机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更加严峻,这时的刘歆便对王莽开始失去信心。后来王莽诛杀大批刘氏宗室成员,并把刘歆的两个儿子也杀了,这时刘歆对王莽已心生怨恨。最后终于决意背叛王莽,图谋政变,以推翻王莽,取而代之,重振汉家天下。但事情败露,地皇四年(公元23年)七月,刘歆被迫自杀而死。一代儒学大师,最终落得个家破、国亡、身死的悲惨下场。

刘歆生有3子1女,当刘歆红极天下的时候,他的子女也鸡犬升天:长子刘叠,被王莽任命为侍中、五官中郎将,封伊休侯;次子刘棻,深得王莽赏识,官任侍中、东通灵将、五司大夫,封隆威侯;三子刘泳,官任右曹长水校尉,封伐虏侯;刘歆的女儿,则嫁给王莽的儿子王临为妻。后来,刘歆失宏,刘歆的儿子们也立即大祸临头,次子刘棻和少子刘泳,均因谋反罪被王莽处死,刘棻死后尸体还被抛到幽州(今河北、辽宁一带)。

刘歆家族当日因投靠王莽而成为刘氏宗室中最显赫的家族,如今却因反对王莽而又一落千丈,迅速衰败。但刘向、刘歆的家族,毕竟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宗室分支,所以后来刘向的子孙们又兴旺发达,并繁衍成今日刘姓中的重要分支--藜阁刘氏。

《元和姓纂》记载:刘向后裔世居彭城,分居丛亭里、绥舆里、安上里和丰县、沛县、吕县等处。今天的刘姓人群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宣称出自刘向之后。

刘向、刘歆的学术活动

刘向、刘歆在政治上的各异,在学术上也有所反映,但他们父子在学术上基本是子承父业。

刘向、刘歆的神学思想

刘向早年得《枕中鸿宝苑秘书》,“书中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深受神秘思想的影响。继又参与石渠阁的五经讲论,濡染于今文经学活动。他后来论历代兴革、国政得失,就拿出了今文学者的派头,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作为论证的依据。元帝时,他上封事,论舜及文武周公时的祥瑞和幽厉以后春秋时期的灾异而归结于“灾异未有稠如今者也”。上文引成帝时上封事,论宗周以来大臣操持国柄之危国,借“王氏外祖坟墓在济南者,其梓柱生枝叶、扶疏上出屋”之异,申言“事势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这表明刘向的历史观是神学的历史观。他这种思想反映了西汉晚年大权旁落、皇族失势的悲观情绪。

《汉书·五行志》保存了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约一百五十二条。其中论灾异跟后、妃、君夫人及外戚间的关系的约三十一条,论灾异跟君主失势、国家败亡间关系的约三十九条。这不只是刘向政治立场在学术上的反映,这并且是有意地利用阴阳五行学说作政治斗争的工具。《汉书·五行志》也保存了刘歆论《洪范五行传》的材料,约七十三条,尽管论述的对象基本上都在刘向曾经论述的范围内但没有一条的具体论述是跟刘向相同的。这也由于刘歆的政治态度跟父亲不同,在学术上就也有不同的反映。刘氏父子学术见解的不同,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反映。

刘向虽相信“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但认为“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可以“刘氏长安,不失社稷”。这就等于说天命还是可以人力为转移,或至少可以多延一些时期。在刘歆的遗文里,就看不到这样的说法了。依《汉书·律历志》所保存下来《三统历谱》的材料来看,历代的兴衰是按着五行相生的顺序进行的。按照这样的顺序,王莽以土德继汉的火德,就应该是当然的①。王莽在死到临头时就还这样说:“天生德于予,汉兵有如予何!”

当刘向校订皇家藏书的时候,却很少运用这种神学历史观,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态度。

在经学上,刘向治《春秋榖梁传》,参与石渠阁讲论,刘歆治《左传》,坚持立《左传》于学官。《榖梁传》属于今文经学,《左传》属于古文经学。从经学派别来看,父子二人是对立的。

古今典籍的校雠

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刘向奉命校古今典籍,把它们分成六类,由他负责经传、诸子、诗赋三类,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校过一书,“向辄条其篇目,录而奏之”。他作了这个工作约二十年之久,刘歆在他死后奉命完成了未竟之业。刘歆把父亲的叙录,按照典籍的分类,分别概括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另加辑略,成为《七略》一书②。刘向的叙录后来别辑成书,称为《七略别录》。

依现存《别录》零篇和《汉书·艺文志》所删存《七略》的材料来看,刘氏父子在思想上,第一,发展了学术分类的概念。先秦评论学术流别者,多以学术思想接近的学者并举,不称学派。孟子和韩非始并称“杨墨”或“儒墨”。司马谈始区别六家,加以评论。刘氏父子增六家为十家九流,作为诸子一类。另外又分诸子以外的典籍为五类。他们把皇家藏书定为六类、三十八种、六百零三家、一万三千多篇。他们在总的分类上是按着皇室进行统治的需要来安排次第的。六艺、诸子和诗赋都是属于文治方面的,列在最前。兵书属于武备,列于其后。术数和方技,或在统治上起补充作用,或与生活上有联系,就放在最后。这当然谈不上是科学的分类,在思想本质上反映了皇权思想。但这毕竟在学术分类的概念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典籍的具体分类、典籍的保存和检寻上是可以起一定的作用的。第二,刘氏父子注意了学术源流及其政治背景,对各家各派作出了评述。他们一方面肯定了各种学术、各个学派在不同方面的作用,论其短长,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继承了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的形式。在另一方面,他们把诸子、诗赋、兵书、术数和方技都说成是出于王官之守,把诸子、诗赋都说成是六经的支流余裔而为衰世的产物,这里就贯穿了尊崇儒术的思想。把这两方面合起来看,好象是给了诸子一定的地位,而实际上是在有限度地承认诸子的现实影响下为儒术独尊提出了历史的根据。第三,刘氏父子称《易》为五经之原,“与天地为始终”,而五经之学则“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他们肯定数术各家能测吉凶、候善恶。这又是神学思想的表现。

在技术上,刘氏父子创造了大规模校雠的范例,大规模缮写定本、编撰叙录的范例和制成系统目录的范例。这对于后来所谓“校雠学”“目录学”有很大的影响,被称为它们的始祖。同时《七略》的形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成为学术史的主要的表达形式。

看起来,刘氏父子是很淹博的,但在淹博的华贵外衣下掩遮着虚弱的贫困的思想。这是他们父子学风上的特点。班固称赞他们“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刘氏《洪范论》发明《大传》,著天人之应。《七略》剖判艺文,总百家之绪。《三统历谱》考步日月五星之度。有意其推本之也。”班固的赞语表明了他的思想,班固正是刘氏学风的很好的继承人。

刘向、刘歆父子还续补了司马迁书,未传于世。刘向采摘先秦旧事及汉初遗文,撰《新序》、《说苑》二书,又撰《列女传》,这是记载妇女史事的第一部专书。

回答者:xdjsz - 童生 一级 5-11 00:15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100% (1)

0% (0)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好好好

评论者: shenyifei12 - 试用期 一级

我是天才宋潋之皮蛋,哈哈哈哈哈!!!!!!!!!!!!!!!!

评论者: 开雷霆的皮蛋 - 试用期 一级

谢谢

评论者: 开雷霆的皮蛋 - 试用期 一级

其他回答共 2 条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初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治《春秋谷梁传》。曾任谏大夫、宗正等。以阴阳灾异附会时政,屡次上书劾奏外戚专权。成帝时,任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所作《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绝大部分已亡佚。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所著另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今存。又有《五经通义》,亦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存一卷。

回答者:五岳独尊zzzz - 武林盟主 十六级 5-10 19:12

刘向(前79~前8)

中国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一说生于元凤四年( 前77 ) ,卒于建平元年( 前6 )。原名更生 ,字子政。汉皇族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 。 历经宣帝 、元帝 、成帝三朝;历任散骑谏大夫、散骑宗正、光禄大夫等职。曾屡次上书称引灾异,弹劾宦官外戚专权。成帝时受诏命校书近20年,未完成的工作由其子刘歆续成。官终中垒校尉,故又世称刘中垒 。刘向典校的古籍主要包括经传 、 诸子和诗赋 。典校时,又撰有《别录》。其后,刘歆以《别录》为基础,撰成《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原书已佚。东汉班固因《七略》而成《汉书·艺文志》,从中可以见到《七略》的梗概。据《汉书·艺文志》载 ,刘向有辞赋33篇 ,今仅存《九叹》一篇,见于《楚辞》。刘向的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刘向的散文叙事简约,论理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此外,他还编著了《新序》、《说苑》、《古列女传》3 部历史故事集 ,是魏晋小说的先导 。明代张溥辑有《刘中垒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回答者:wnc7188 - 骠骑将军 十七级 5-10 21:47

西汉经学家刘向、刘歆父子介绍 五刘向(公元前 77 年一公元前 6 年 ) ,字子政本名更生,西 汉时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 文学家。刘歆(约公元前 53 年一公元 23 年) ,字子骏,后改名 为秀,改字为颖叔。刘歆是刘向的儿子,他是西汉时期的古文经 学家、目录学家、天文学家。刘向父子都在西汉 中为官,并 且也都曾得到过皇帝们的器重。但他们的仕途之路并非一帆风 顺,时有贬抑,刘歆还因参与谋杀王莽事件而事败自杀。他们父 子二人最卓著的贡献则是在目录学史上的成就。刘向写成了我国 第一部解题式目录书《别录》 ,刘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图书分类, 完成目录学著作《七略》 ,对我国图书目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刘向是西汉皇族楚元王刘交的 4 世孙。从楚元王刘 交到刘向的父亲刘德,均喜爱读书,有学识。刘向自小 就在这样一个显贵之家、书香门第成长起来,受到了良 好的教育。 20 岁的时候他担任谏大夫的职务。在位的汉 宣帝,广泛招揽有名气的儒学者和有异常才能的人到身 边听候差用。刘向因为熟知儒家学说,精通辞章的写 作,得以同王褒、张子侨等人一起进见皇帝以应策问, 献上赋颂数十篇,深得汉宣帝的赏识。

汉宣帝特别迷信神仙方术。刘向为了投其所好,便 把家中有关这方面内容的两本书呈献给汉宣帝。这两本 书就是《枕中鸿宝》 、 《苑秘书》 ,是刘向父亲刘德在受 命审理淮南王刘安谋反案时得到的。刘向把书献上,并 说按照书所记的方法,可以炼出黄金来。汉宣帝听了十 分高兴,立即令人依照书中的方法炼金。结果,不但金 子没有炼出来,反而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汉 宣帝闻讯后龙颜大怒,把刘向打入死牢,听候处斩。 刘向邀功不成,反而引来杀身之祸。刘向的父亲刘 德和他哥哥阳城侯刘安民为刘向的事奔走,并上书愿意 将封邑的一半献出来替刘向赎罪。汉宣帝考虑到刘向的 人才学识十分难得,便赦免了他。 刘向崇信神仙方术,是受当时的社会风气影响造成 的。刘向经过这次劫难之后,便把精力转向对儒家经典 的研究。但汉元帝继位之后,刘向又因用阴阳灾异来推论时政的得失,再次身陷狱中,免官多年。由此可见, 刘向受当时社会上神仙方术的影响之深。但刘向为官尽 忠尽职,敢于批驳不良行为。他曾因弹劾宦官专权误国 而遭免官。在汉成帝时,曾多次上书指正时弊,提出许 多有利于统治的建议,深得成帝的赞赏。但由于外戚把 持朝政,所以刘向并没有因此得到提升,政治上影响甚 微。

于是,刘向就埋头学问,专心著述。 影响深远的成就 汉宣帝喜欢 《 梁》派的 经学(对 春秋》一书, 由于师传不同,解释不同,被分为三派,即: 《左氏春 秋》 、 《公羊春秋》和《 榖梁春秋》 ,被称为“春秋三 传” 。并由此派生出今、古文之争) ,他因此选人跟从博 士江公孙学习《榖梁》 ,刘向也被选人其中。这样,刘 向得以系统地学习《榖梁》派经学,为自己成为精通古 文经学的大师铺平了道路。后来,刘向作为《榖梁》派 代表之一,参加与另一经学派《公羊》派在石渠阁的辩 论,榖梁》派在辩论场上大获全胜。刘向亦因此得到 重用,但好景不长,不久就免官闲居。刘向利用闲居家 中的时间,大量地阅读书籍,专心著述。这样,刘向虽 然在政治上时遭贬抑,但他得以潜心进行学术活动,所 以刘向一生著述丰富。无论在经学方面,还是在文学方 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西汉时期的经学家和文 学家。但他最突出的贡献,还是带领儿子刘歆总校国家 图书,编制图书目录方面取得的成就。 刘歆自小就天资聪颖,领悟能力很高。他不仅精通 《诗》 、 《书》 ,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汉成帝召他为黄门 郎。诏与父亲刘向对西汉 所藏图书进行校对、整理。

刘向整理图书的方法,首先是广泛地搜集不同版本 的书,积累丰富的资料,将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均拿来校 对、整理。其次是利用所搜集来的资料,把同一本书的 不同的版本,拿来相互比较,确定最为接近原文和正确 的文句。最后把确定下来的图书认真誊清,作为定本。 刘向这种整理古籍的方法,多为后世采用,开创了我国 校雠学的先声。 刘向对整理好的图书,进行编制目录工作。他对每 书都写有叙录。叙录主要是介绍该书的篇目、内容以及校定的过程。刘向为图书所写的叙录,为后世对图书的 评价树立了典范,影响很大。最后的工作,就是按图书 的内容进行分类,然后编制目录。刘向生前已经大部分 完成了此项工作。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刘歆用了二三年 完工作,写成时间完成了他的《七略》一书。 《七略》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目录。而刘向生前所写的《别录》则 是我国目录学之祖。 《七略》是刘向父子集两代人的心 血完成的。 七略》不仅是一本记载书目的重要工具书, 同时,对我国目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编 制书目多遵循《七略》的体系。 刘歆的结局 刘歆与父亲一道,总校国家图书,并进行编目,这 不仅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刘 歆在此期间,涉猎广泛,遍读群书。他对古文经学甚为 偏爱,曾建议为《左传》 、 《毛诗》 、 《周礼》 、 《古文尚 书》等古文经设立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博士们的反对。 于是他就写文章责备太常博士,引起了群儒的反感,加 之他又得罪了当时的执政大臣,便被调出京师刘歆简介,到地方 上出任太守。直到王莽执掌朝政大权时,开始设立古文 经学博士,刘歆才得以回到京师任职。 由于王莽喜好古文经学,而刘歆恰好擅长古文经学, 因此受到王莽的器重。王莽篡位做了皇帝之后,任命刘歆 为他的国师,并进封为嘉新公。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刘 歆,虽然得到王莽的提拔和重用,但王莽的篡位行为在他 看来是大逆不道的,在感情上无法接受。因此在公元 23 年,他参与谋杀王莽的计划,事情败露,自杀身亡。 刘歆尽管在政治上最终是失败的,但他在文化上的 成绩却很卓著。他不仅是西汉的古文经学家、目录学 家刘歆简介,同时他在天文、律历方面也卓有贡献,著有天文学 著作《三统历谱》流传于世。

刘向是西汉人。

刘向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向所处时代是汉朝西汉,是西汉的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之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

刘向在西汉为官几十年,虽然官位不大但历经了汉宣帝、元帝、成帝三代皇帝。刘向、刘歆父子在当时经学独尊的情况下,大力倡导研究诸子之学,对削弱官方学术思想的统治、解放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

功绩:

诸子百家被称为中华文化正统渊源,当时刘向整理了已濒临亡佚的散乱诸子残篇,虽然现在这些诸子典籍十不存一,但是刘向整理先秦诸子古籍贡献功不可没。

刘向是两汉时期人。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扩展资料:

生平:

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祖籍沛丰邑(今属江苏徐州)人;

元延二年(前66年)任辇郎;

建平四年(前58年)任谏大夫;

甘露三年(前51年)任郎中给事黄门;

甘露三年(前51年)任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后因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免为庶人;

初元元年(前48年)任宗正,受命典校古籍;

初元二年(前47年)任中郎;

建始元年(前32年)任中郎;

建始元年(前32年)任光禄大夫;

阳朔二年(前23年)任中垒校尉,致终,典校工作由其子刘歆续成。

参考资料:

刘向-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