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彻的发表的论文(部分)
《从“太平玉玺”的真伪看“八位万岁”的有无》,《辽宁大学学报》,1979年2期。
《中国农民起义领袖是皇权主义者—从洪秀全谈起》,《辽宁大学学报》,1979年4期。
《天府广场大屠杀事件质疑》,《辽宁大学学报》,1980年2期。
《方伯谦被杀一案考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3期。
《天府广场大屠杀事件再质疑》,《太平天国史新探》,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
《天京事件中韦昌辉杀人问题新探》,《中国近代史研究丛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
《洋务运动浅析》,《电大语文》,1983年3期。
《论洋务派创办中国近代海军的动机》,《辽宁大学学报》,1983年6期。
《中国近代第一座造船厂的创办》,《辽宁大学学报》,1985年3期。
《中国近代第一批军舰的独立制造》,《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5期。
《中国第一届赴欧海军留学生述略》,《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5
《基本功的重要性》,《电大法学》,1986年12期。
《要战胜自己》,《电大法学》,1981年1期。
《要学会多向思考》,《电大法学》,1986年5期。
《培养创造性思维》,《电大法学》,1986年8期。
《评〈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中国出版年鉴》,1987年。
《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略论》,《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6期。
《新意迭出的〈康有为大传〉》,《中国图书评论》,1988年。
《评〈康有为大传〉》,《人民日报》,1988年12月5日。
《黄兴究属何派》,《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4期。
《中国近代第一次购买军舰的尝试》,《中国近代化与洋务运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
《一本别开生面的人物传记》,《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3期。
《政治旋涡中的两个历史人物》,《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5期。
《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6期。
《慈禧当政为灭满洲之说没有根据》,《辽宁大学学报》,1990年2期。
《慈禧巧夺奕欣的议政王职考》,《东北地方史研究》,1990年2期。
《〈热河密札〉中的“宫灯”一词新解》,《近代史研究》,1991年4期。
《慈禧为何连斩两大臣》,《史学集刊》,1992年3期。
《慈禧当政不是为了覆灭满洲》,《清代宫史探微》,紫禁城出版1991年。
《一个伪造的历史事件》, 广州太平天国国际学术讨论会,1991年。
《〈热河密札〉与“辛酉政变”》,《清史论丛》,辽宁古籍出版社,1993年。
《论慈禧新政》,《清史论丛》,辽宁古籍出版社,1994年。
《论光绪之死》,《清史论丛》,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
《巴夏礼被捕考》,《清史论丛》,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
《忆家父古丁》,《中国书讯》,1996年,总第1期。
《说说我的父亲古丁》,《中国图书商报》,总519期。
《<中国十大皇帝本传丛书>总序》,《十大皇帝本传丛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
《<民初北洋十大将帅丛书>总序》,《民初北洋十大将帅丛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
《<曾国藩生平及家族丛书>总序》,《曾国藩生平及家族丛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
《忆恩师时岳先生》,《李时岳先生纪念文集》,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
《令人心灵震撼的<女人有泪>(序)》,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
《一部令人心灵震撼的力作〈女人有泪〉》,《辽宁日报》,2003年10月9日。
《读散文集<女人有泪>》,《文艺报》 ,2003年11月4日。
《读于金兰散文新著<女人有泪>》,《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10期。
《徐彻:铜墨盒里玩出大讲究》,《沈阳日报》,2004年10月8日。
《实验中学给予我们的》,《教育信息》,2004年3期。
《从对太平天国的研究看史与论的关系》,《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4期。
《<明清史探索>:明清史研究的重要收获》,《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1期。
《评张玉兴著<明清史探索>》,《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2期。
《我有这样一方铜墨盒》,《沈阳铁道报》,2005年3月27日。
《品味铜墨盒 承载天地阔》,《沈阳铁道报》,2005年4月24日。
《拜谒日本岚山周恩来诗碑》,《沈阳铁道报》,2005年4月24日。
《莱茵河的风采》,《沈阳铁道报》,2005年5月8日。
《辩论应该有点绅士风度》,《沈阳铁道报》,2005年6月5日。
《一部独辟蹊径的收藏学专著》,《沈阳铁道报》,2005年6月8日。
《乘坐日本高速列车》,《沈阳铁道报》,2005年6月19日。
《警惕落后历史观的沉渣泛起》,《沈阳铁道报》,2005年8月14日。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溯要>序言》,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
《日本人不请我们吃饭》,《沈阳铁道报》2005年9月25日
《评<清代学人录>——推荐李春光教授的新著<清代学人录>》, 《辽宁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日本的人力车夫》,《沈阳铁道报》,2006年1月15日。
《论慈禧在避暑山庄的垂帘之争》,《清史研究与避暑山庄》,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年12月。
《慈禧光绪母子决裂之谜》,《华商晨报》,2006年9月4日。
50、江晓原著:《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韩文版,(韩国)Bada出版社,2008。
49、霍斯金主编、江晓原、关增建、钮卫星译:《剑桥插图天文学史》繁体字版,(台湾)如果出版社·大雁文
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
48、江晓原主编:《当代大学读本·科学文化系列》(已出刘华杰编《科学传播读本》、章梅芳、刘兵编《性别
与科学读本》、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钮卫星、江晓原编《科学史读本》、戴吾三、刘兵编《艺术与科学读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008。
47、江晓原主编:《科学人文丛书》(已出钮卫星著《西望梵天》、刘华杰著《中国类科学》、刘兵等著《科学
史与教育》、田松著《神灵世界的余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2008。
46、江晓原、刘兵主编:《我们的科学文化》(2):“阳光下的民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5、江晓原著:《天学真原》(中国文库版),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
44、江晓原著:《我们准备好了吗?——幻想与现实中的科学》,科学出版社,2007。
43、江晓原、刘兵主编:《我们的科学文化》(1):“科学败给迷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2、江晓原、刘兵主编:《萨顿科学史丛书》(包括《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科学的生命》《文艺复兴时期的
科学观》《科学的历史研究》《新人文主义的桥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1、江晓原、刘兵著:《南腔北调——科学与文化之关系的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0、江晓原主编:《看!科学主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9、江晓原主编:《科学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8、江晓原著:《云雨——性张力下的中国人》,东方出版中心,2006。
37、江晓原著:《小楼一夜听春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36、江晓原、钮卫星编著:《人之上升·科学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5、江晓原著:《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新版),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34、江晓原主编:《多元文化中的科学史——第十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论文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3、江晓原、钮卫星著:《中国天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2、江晓原著:《天学真原》(新版),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31、江晓原著:《星占学与传统文化》(新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0、江晓原、吴燕著:《紫金山天文台史稿——中国天文学现代化个案》,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9、江晓原著:《年年岁岁一床书》,未来书城(台湾),2004。
28、江晓原著:《交界上的对话——二化斋科学文化论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27、江晓原、吴燕著:《紫金山天文台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26、江晓原著:《性感:一种文化解释》,海南出版社,2003。
25、霍斯金主编、江晓原、关增建、钮卫星译:《剑桥插图天文学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2004年获中国版权协会“引进版优秀科技图书奖”
24、江晓原著:《年年岁岁一床书——红尘中的科学文化阅读》,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23、李约瑟原著、江晓原策划:《中华科学文明史》第五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2、李约瑟原著、江晓原策划:《中华科学文明史》第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1、李约瑟原著、江晓原策划:《中华科学文明史》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0、李约瑟原著、江晓原策划:《中华科学文明史》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9、李约瑟原著、江晓原策划:《中华科学文明史》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8、江晓原著:《江晓原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江晓原、钮卫星著:《天文西学东渐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16、江晓原著:《走来走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5、江晓原主编:《简明科学技术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14、江晓原、钮卫星著:《回天──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002年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3、江晓原著:《东边日出西边雨》,青岛出版社,2000。
12、江晓原著:《天学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002年获台湾首届吴大猷科普著作奖佳作奖。
11、江晓原、钮卫星著:《天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0、江晓原著:《星占》,香港中华书局,1997。
09、江晓原、谢筠著:《周髀算经译注》(国务院古籍整理八五规划书目之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08、江晓原著:《历史上的星占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07、江晓原著:《性张力下的中国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06、江晓原、钮卫星、卢仙文著:《地位独尊的古代天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
05、江晓原、钮卫星著:《天人之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04、江晓原著:《星占学与传统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03、《天学真原》,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1992、1995、2004、2007;(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繁体字版),1995。1992年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
02、江晓原著:《中国人的性神秘》,科学出版社,1989;博远出版有限公司(台湾),1990;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
01、江晓原著:《性在古代中国》,陕西科技出版社,1988重要著作举例: 1、《我们的科学文化·科学的异域》,江晓原、刘兵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2、《准谈风月》,江晓原、王一方,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9月;
3、《中国天文学会往事》,江晓原、陈志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4、《欧洲天文学东渐发微》,江晓原、钮卫星,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3月;
5、《中国星占学类型分析》,江晓原、钮卫星,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3月;
6、《我们的科学文化·科学的算计》,江晓原、刘兵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7、主编走近科学史丛书,已出版纪志刚《数学的历史》、孙毅霖《生物学的历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
8、《我们的科学文化·伦理能不能管科学》,江晓原、刘兵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9、《老猫的书房》,江晓原口述、吴燕整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10、《想象唐朝:唐人小说》,白行简等原著,江晓原导读,侯瑞宁故事绘图,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4月;
11、《温柔地清算科学主义》,江晓原、刘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12、《我们的国家:技术与发明》,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13、《要科学不要主义》,江晓原、刘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14、《我们的科学文化·科学的越位》江晓原、刘兵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15、李约瑟(NeedhamJ)原著,柯林·罗南(RonanCA) 改编, 江晓原 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16、《随缘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17、《性张力下的中国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18、《天学真原》,译林出版社,2011年3月;
19、《我们的科学文化·好的归博物》,江晓原、刘兵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1 如何对待伪古文尚书
伪古文尚书自从百阎氏《尚书古文疏证》出后,今传《古文尚书》为晚出伪书大抵已成定谳。
此后又得乾隆皇帝肯定。此后,清人比较有名的《尚书》注本,大概只有王先谦《尚书孔传参正》注了古文的篇目,其他多只存今文二十八篇。
当下最有名的《尚书校释译论》四大册,也只存今文二十八篇。顾颉刚先生提出度的“《尚书》十种”中有《伪古文尚书集证》的计划,可惜刘起(金于)先生认为“非《尚书》学之急”。
乃至今日没有便于后学使用的新注本。所见唯屈万里先生《尚书集释》附录《伪古文尚书袭古简注专》逐条标出《伪古文尚书》袭用先秦秦汉文献的句子,非常简略。
我承认今传《古文尚书》是晚出伪书。但辨伪不是焚书。
《伪古文尚书》对于属后世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于宋明理学尤其重要。其价值肯定不在伪《列子》之下。
所以很应该有个新的好注本。
2 古代皇帝都叫什么"朕"或"寡人"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但是,这里要做二点说明: 第一,“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先秦时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正像顾颉刚、刘起纡两位先生在《<;尚书·汤誓>;校释译论》指出的那样:“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的’。”如:《书·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 或许有人说,《尚书·汤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会说话不算数”。许慎《说文·舟部》释“朕”:“我也”。这些不都证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后世的“余”、“吾”、“我”吗?我们认为,今本《尚书·汤誓》已非原汁,难免被后人搀假。秦火以后,仅凭西汉儒家学者伏生口授,打上汉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许慎是东汉人,他对先秦词义的理解就更难确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寡人,寡德之人。 古代王侯也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邶风》: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 唐以后只有皇帝可以称寡人、孤家,是一种君主的谦称,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巩固江山一统。 皇后自称哀家,意思是我多么悲哀呀。谦虚。英语的皇后是queen打扑克的疙瘩。字母qu是一个挽着头发的女人的象形,ee是眼睛,n是门。皇后只不过是一个看门的女人。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皇后都不过是一个悲哀的女人而已。
3 朕,古代是什么意思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
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
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但是,这里要做二点说明: 第一,“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先秦时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
正像顾颉刚、刘起纡两位先生在《校释译论》指出的那样:“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的’。”如:《书·舜典》:“汝作朕虞。”
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
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离骚》:“朕皇考曰伯庸。”
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 或许有人说,《尚书·汤誓》中有“朕不食言”。
意思是:“我不会说话不算数”。许慎《说文·舟部》释“朕”:“我也”。
这些不都证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后世的“余”、“吾”、“我”吗?我们认为,今本《尚书·汤誓》已非原汁,难免被后人搀假。秦火以后,仅凭西汉儒家学者伏生口授,打上汉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
许慎是东汉人,他对先秦词义的理解就更难确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
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4 历史的魅力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读诗使人灵秀,读史使人明智”。《孙权劝学》这篇文言史文,使我明智,令我受益。文虽短,意却深,事虽小,理却明,这就是我对它的评价。
三国,使人惊心的一个时期,里面英雄如云,壮士若海,在吴国中,吕蒙就是国君孙权手下大将之一,可他不爱读书,通过孙权劝告,肚子里的墨水越来越多,连鲁肃也大吃一惊。
孙权虽不是书中主角,但他对下属的关爱、所作所为,堪称一名君子。首先,他雄才大略,并不鼠目寸光,学会以前人失败的;例子去思考,让属下吕蒙做一名有勇有谋的将军。其二,他能以身作则,既让吕蒙心服口服,又在吕蒙心中树立榜样,从而尊敬他。
古人有云:“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孙权的这种以理服人,值得我们学习。试想,假如你想要别人学会宽容,自己又小肚鸡肠;上级领导没有做好本分,却批评下级没把工作做好;家长自己吸烟喝酒,却不允许孩子这么做。。。。。。这能服众、服人吗?而孙权在百忙中读书长识,在国家建立好榜样,同时又可以督促手下大将用功,不亦说乎
身为主角,吕蒙说了一句经典的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在生活中,强者鄙视弱者的现象司空见惯,当我们面对别人时,是否也想过这句话呢?当我们失败后,是不是也应该紧记此话,有这个意念,通过努力,让别人刮目相待?同时,大家也要谦虚受诫,以长补短。
《孙权劝学》这篇古文精、美。精在其语短却长,美在其高尚人格。
5 想买本 尚书 不知道哪个版本最正宗帮楼主列一些书目,楼主可以有选择得读 1 周易尚书 /刘登阁著--大连出版社,1998年10月--212页 m_linkvall 2 尚书译注 /顾宝田 注译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249页 m_linkvall 3 尚书思想研究 /游唤民著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253页 m_linkvall 4 尚书入门 /钱宗武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241页 m_linkvall 5 尚书文字合编(一) /顾颉刚 顾廷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3173页 m_linkvall 6 尚书源流及传本 /刘起?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第2版--314页 m_linkvall 7 今文尚书语言研究 /钱宗武著--岳麓书社,1996年4月第1版--331页 m_linkvall 8 尚书原始的史册 /章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194页 m_linkvall 9 《尚书-虞厦书》新解 /金景芳 吕绍纲著--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454页 m_linkvall 10 白话中国古典精萃文库(卷十一)尚书??上古之书 /刘加林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239页 m_linkvall 11 日本的尚书学与其文献 /刘起纡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6月第1版--245页 m_linkvall 12 尚书词典 /周民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370页 m_linkvall 13 传世名著百部 尚书 /郭超著--蓝天出版社,null--118页 m_linkvall 14 尚书文字校读 /臧克和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768页 m_linkvall 15 尚书易解 /周秉钧著--岳麓书社,1984年11月第1版--315页 m_linkvall 16 尚书正议 /[汉]孔安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316页 m_linkvall 17 尚书译注 /王世舜著--null,null--448页 m_linkvall 18 尚书译注 /王世舜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第1版--294页 m_linkvall 19 尚书通检 /顾颉刚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308页 m_linkvall 20 尚书古文疏证(全二册) /[清]阎若璩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1328页 21 尚书综述 /蒋善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457页 m_linkvall 22 今古文尚书全译 /江灏 钱宗武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466页 m_linkvall 23 白话尚书 /周秉钧著--岳麓书社,1990年8月第1版--357页 m_linkvall 24 《尚书》与古史研究 /李民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第1版--159页 m_linkvall 25 《尚书》与古史研究(增订本) /李民著--中州书画社,1981年4月第1版--256页 m_linkvall 26 今文尚书考证 /[清]皮锡瑞著--中华书局,1989年12月第1版--535页 m_linkvall 27 尚书学史 /刘起?著--中华书局,1989年6月第1版--517页 m_linkvall 28 尚书今古文注疏(全二册) /[清]孙星衍著--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第1版--613页 m_linkvall 29 同文尚书(全三册) /[清]牟庭著--齐鲁书社,1981年11月第1版--1650页 m_linkvall 30 《尚书》史话 /马雍著--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1版--84页 m_linkvall 31 尚书通论(增订本) /陈梦家著--中华书局,1985年10月第1版--350页 m_linkvall 32 尚书译注 /李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428页 m_linkvall 33 《尚书》法学内容译注 /张紫葛 高绍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161页。
6 为什么古代帝王要称自己为寡人和孤寡人,寡德之人。
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
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皆称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邶风》: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
从汉至五代,也有此称。 刘邦为汉王时,韩信为齐王时,隋杨广为晋王时,后汉刘赟被迎立时,均自称寡人,惟汉时尚多见,汉以后较少见。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毂”等等。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
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
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
”但是,这里要做二点说明: 第一,“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先秦时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正像顾颉刚、刘起纡两位先生在《校释译论》指出的那样:“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的’。
”如:《书·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
《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
《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
“ 或许有人说,《尚书·汤誓》中有“朕不食言”。 意思是:“我不会说话不算数”。
许慎《说文·舟部》释“朕”:“我也”。这些不都证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后世的“余”、“吾”、“我”吗?我们认为,今本《尚书·汤誓》已非原汁,难免被后人掺假。
秦火以后,仅凭西汉儒家学者伏生口授,打上汉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 许慎是东汉人,他对先秦词义的理解就更难确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 孤人是东周以前王的自称,东周后,天子脚下的那些诸侯和王自称寡人,秦始皇统一后就自称朕,历代帝王自称朕。孤、寡都可以看出“只有一个”,说明那些王的骄傲自大,认为普天之下只有自己是这样高贵。
朕在秦始皇以前人人都可以自称,秦始皇为了突现高贵,把朕作为自己一个人的自称,其他人不得自称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急救回生丹处方朱砂45克冰片09克薄荷冰06克粉甘草(细末)3克制法上药共研细。功能主治解毒强心,辟秽和中。治霍乱吐泻转筋,诸般痧证暴病,头目眩晕,咽喉肿痛,赤痢腹疼,急性淋证。用法用量分三次服,开水送下,每隔半小时服一次。服后温覆得汗即愈。服一次即得汗者,后二次仍宜服之,若服完一剂未全愈者,可继续再服一剂。备注原书谓:“若其吐泻已久,气息奄奄有将脱之势,但服此药恐不能挽回,宜加服急救回阳汤。”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衷中参西》上册方名急救回生丹组成朱砂(顶高者)1钱5分,冰片3分,薄荷冰2分,粉甘草1钱(细末)。主治霍乱吐泻转筋,诸般痧症暴病,头目眩晕,咽喉肿痛,赤痢腹疼,急性淋证。用法用量分作3次服,开水送下,约半小时服1次。若吐剧者,宜于甫吐后急服之;若于将吐时服之,恐药未暇展布即吐出。服后温覆得汗即愈。服1次即得汗者,后2次仍宜服之;若服完1剂未全愈者,可接续再服1剂。若其吐泻已久,气息奄奄,有将脱之势,但服此药恐不能挽回,宜接服急救回阳汤。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药禁忌体弱者及孕妇忌服。临床应用霍乱脱证:辽宁寇姓媪,年过六旬,孟秋下旬染霍乱,经医数人调治两日,病势垂危。其证从前吐泻交作,至此吐泻全无,奄奄一息,昏昏似睡,肢体甚凉,六脉全无,询之略能言语,唯觉心中发热难受。处方:镜面朱砂一钱半,粉甘草一钱(细面),冰片三分,薄荷冰二分,共研细末,分作三次服。病急者四十分钟服一次,病缓者一点钟服一次,开水送下、复诊:将药末分三次服完,心热与难受皆愈强半。各家论述朱砂能解心中窜入之毒,且又重坠,善止呕吐,俾服药后不致吐出;此方中冰片,宜用樟脑炼成者,因樟脑之性,原善振兴心脏,通活周身血脉,尤善消除毒菌,特其味稍劣,炼之为冰片,味较清馥,且经炼而其力又易上升至脑,以清脑中之毒也;薄荷冰善解虎列拉(即霍乱)之毒,且其味辛烈香窜,无窍不通,无微不
详见百科词条:急救回生丹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5:03:34 共91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1937年
《辨纪晓岚手书简明目录》①,1937年4月23日《大公报·史地周刊》第133期1938年
《谈军机处》①,《史学年报》1938年 《祭父文》,1938年手稿
1939年
《清三通之研究》,《史学年报》1939年,后改名《清三通纂修考》①
《读张孟劬先生史微记》⑤,《燕京大学图书馆报》第128期
《遁堪文录序》,《史学年报》1939年
《张孟劬的先生遁堪书题》⑤,《史学年报》1939年
《清史稿纂修之经过》⑤,《史学年报》1939年,后被收入朱师辙之《清史述闻》
《清律纂修奏疏序》⑤,《燕京大学图书馆报》第120期
1940年
《与人书五首》,1940年单行本
1945年
《三国志裴注考证》⑤,《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5卷
1948年
The Authorship of You-an-ku(游仙窟著者考)⑤,Harv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哈佛亚洲学志)No.1-2.June 1948.
《清世宗夺嫡考实》①,《燕京学报》第48期
1950年
《胤禛西征纪实》①,《燕京学报》第49期
1951年
《北京访书记》,《庆祝周叔弢先生六旬论文集》,后改名《北京厂寺访书记》②
1956年
《明代女真人之分布》②,《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5期,后被收入《清史论文选集》第1期
《满族在努尔哈赤时代的社会性质》①,《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6期,后被收入《清史论文选集》第1期
1957年
《清史杂考》,人民出版社,1957年9月1961年
《五石先生墓碑文》,刻石
1963年
《清史杂考》,中华书局再版,1963年9月
1977年
《清史稿》(点校者之一),中华书局,1977年12月
1979年
《满族简史》(通纂之一),中华书局,1979年8月
《朝鲜李朝实录中之女真史料选编》,辽宁大学历史系,1979年12月
《清代旗地性质初探》②,《文史》第6期
《战国秦汉辽东辽西两郡县考》(与陈连开合撰),《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第4期
1980年
《雍正西南改土归流始末》②,《文史》第10辑
《沈阳锡伯族家庙碑文浅释》,《清史论丛》第2期,后改名《沈阳太平寺锡伯碑文浅释》②
《对清前期历史必须作综合比较研究》,《清史研究集》第1期
1981年
《关于满族形成中的几个问题》②,《社会科学战线》第5期
《藤花会逸事》,《学林漫录》第2期
《洪煨莲先生传略》(与翁独健合著),《文献》第10期
《洪业论学集序》(与翁独健合撰),中华书局,1981年3月
1982年
《国语骑射与满族的发展》②,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第2期
《清国史馆与清史列传》②,《社会科学辑刊》第3辑
《对编修清史的一点意见》,《清史研究通讯》第2期
《清政府对台湾郑氏关系之始末》②,《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后收入《郑成功研究论文选续集》
《什么是清初四大疑案》,《文史知识》第1期
1983年
《邓文如传略》(与邓同合著),《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4期
《自传》,《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5期
《清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清史研究通讯》第2期
《满族之今昔》,《文史知识》第3期
《洪煨莲先生与引得编纂处》,《学林漫录》第8期1984年
《试论理藩院与蒙古》②,《清史研究集》第3期
The Qing History Bureau and Colletions of Qing Biographies Ch’ing-shih-wen-ti(清史问题) Vol5,No2Decemberl984.
1985年
《邓之诚传》(与邓嗣禹、周一良合著),《中国史学家评传》第3册
《洪煨莲传》(与翁独健、刘子健合著),《中国史学家评传》第3册
《陈梦雷与李光地绝交书》②,《中华文史论丛》第5期
《论袁崇焕与皇太极》②,《社会科学战线》1期,后收入《袁崇焕研究论文集》
Erkl arung der Sibe-Steinchrift im Tempel des Hochsten Friedens zu Shen-yan Trans by Prof,Givanni Stary(Geschichte der Sibe-Mandschuren,pp54-72)Harraasowitz,wiesbaden
《从满族的命名谈起》,《满族研究》创刊号
1986年
《清实录与清史研究》③,《书品》第4期
《满族简史》(通纂之一),中华书局再版,5月
《清史稿》(点校者之一),中华书局再版,8月
《书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后》②,《史学集刊》第1期
《悼独健同志》,《民族研究通讯》
1987年
《满文老档中计丁授田商榷》③,《民族史论丛》第1期
《释马法》②,《中国民族史研究》创刊号
《释汗依阿玛》②,《满族研究》第2期
《清圣祖遗诏考辨》②,《社会科学辑刊》第2期,后收入《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清实录与清史研究》③,《文史知识》第3期
《清代官制简述》③,《文史知识》1987-88年,第1-3期。后收入《中国古代官制讲座》
《东北考察记》③,《历史地理》第5期
A Bref Summary of Manchu studi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China Journal of Asian History,(亚洲史杂志)27,l:68-77
《清鉴易知录》(校订),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
《清史列传》(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11月
《雍乾两朝镶红旗档序》,辽宁人民出版社,2月
《清鉴易知录校刊叙言》,北京古籍出版社,8月
《盛京皇宫序》,紫禁城出版社,8月
《初学清史必读书目》,《文史哲》第3期
《谈学》,《开拓》创刊号
《陈二厂先生杂忆》,《陈宦研究资料专集》1988年
《康雍乾三朝满汉京旗房地契约四种》③,《北方民族》创刊号,后收入《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
《试析康熙之农本思想》③,《四平民族研究》第1期,收入《满族研究文集》
《蒙古世系谱作者及其他》③,《蒙古史研究》第3期
《满族史研究集》(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1月
《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9月
《简明满汉辞典序》⑤,河北教育出版社,3月
《骈字类编索引前言》,中国书店出版社,12月
1989年
《柳如是与钱谦益降清问题》③,《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国际学术论文集》
《我和清史列传》③,《书品》第2期
《陈寅恪先生杂忆》,《纪念陈寅恪先生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
《和珅秘传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月
《世界民族风俗及其传统文化序》,民族出版社,7月
1990年
《清史新考》,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
《天聪谕奏校注》③,《历史档案》第3期
《年羹尧西征问题》③,《青海社会科学》第3期
《内务府世家考》③,《郑天挺纪念文集》3期
《满族先世的发祥地问题》③,《历史地理》第9期
《关于红楼梦的时代历史背景》③,《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
《清代八旗中的满汉民族成分问题》③,《民族研究》3-4期,收入《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
《满族大辞典序》⑤,6月
《喜读郑天挺主编的清史》,《光明日报》5月23日第3版《史学》
《满族发展史初编序》,天津古籍出版社,5月
《清代政区沿革综表序》,中国地图出版社,6月
《中国宫廷知识辞典序》,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1月
《全面开展乾嘉历史的研究》,《吉林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
1991年
《清代各部署则例经眼录》③,《邓之诚学术纪念论文集》
《满族贝子称王考》③,《中央民族学院建校四十周年学术论文集》
Notes on Han i Ama TranSby ProfNicola di Cosmo,Aetas Manjurica,Tornus2,OttoHarrassowitz, Wiesbaden The Question of the Place where the Manchu Ancestors Originated Central Asiatic Journnal Vol35,No3-4
《评介韦庆远、刘守治等编的清代的旗地》,《清史研究》第3期
1992年
《清代民族宗教政策》③,《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清会典的官制史资料价值》③,《书品》第2期
《清帝东巡评介》,《中国史研究》第3期
《读史与爱国主义教育》,《史学理论研究》第1期《谈中国边疆学与民族史的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
《成都燕大杂忆》,《成都燕京大学复校五十周年纪念集》
《神田信夫教授古稀华诞寿辞》,手稿
《清代八旗驻防制度研究序》,天津古籍出版社,8月
《清太祖大妃纳喇氏》(中英文),《中国妇女传记辞典》(清代卷)香港浸礼学院
《清太宗孝庄文皇后济吉特氏》(中英文),同上
《清史续考》,台湾华世出版社
《魏源与圣武记》③,《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
《胤祯与抚远大将军王奏档》,《历史研究》第2期
《毛大将军海上情形跋》④,台湾《淡江史学》第5期
《清朝前期的党争问题》④,台湾《历史月刊》第70期
《跋前清诰封广东省花市营都司章敏赫之母李氏为太恭人墓碑文》,日本《满族史研究通讯》12月号
《有关民族史研究答记者问》,《治学与成才之道》,北京民族出版社,5月
《孔飞力教授新著〈叫魂者〉的评介》④,《清史研究》第4期
《明清史事论集刊序》,南京出版社,11月
《多尔表评传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2月
《满汉大辞典序》,辽宁民族出版社,12月
《自述》,《北大人》创刊号
1994年
《中国民族史》(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2月
《胤禛与抚远大将军王奏档》,《满学研究》第2期
《康熙与理学》④,《历史研究》第3期
《五石斋日记选钞》④,《学术集林》卷二
《东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丛考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月
《清代六部成语词典序》,天津人民出版社,2月
《中华民族研究初探序》,知识出版社,11月
《清代满洲土地制度研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2月
《东北旗地研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2月
1995年
《李光地生平研究中的问题》④,《燕京学报》新一期
《歪乃小考》⑤,《满学朝鲜学论集》7月号
《左景伊新著〈左宗棠传〉书后》④,《中国文化》第11期
《清一条鞭法序》,北京大学出版社,7月
《清代三姓B梆统衙门满汉文档案译编序》⑤,辽宁古籍出版社,7月
《清代内务府刻书目录题解序》,北京紫禁城出版社,9月
《无极甄氏族谱简编序》,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9月
《满族的部落与国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1月
1996年
《清朝满族社会的变迁及其史料》④,《中国文化》第13期
《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与人物评》,《西北史地季刊》第2期
《满族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贡献》④,《炎黄文化研究与中华民族》
《释阿其那与塞思黑》④,《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论文集》
《谈清入关前满族的社会分期问题》,《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沈阳故宫博物院建院七十周年专辑》第1期
《洪承畴的历史功过问题》④,《洪承畴研究》
《承前启后新义不穷——何炳棣著〈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读后》,《中国史研究》第3期
《乔治忠著清朝官方史学研究评介》⑤,《燕京学报》新二期
《我为什么专攻清史和满族史》④,《文史知识》第12期
《清宫斗争内幕序和前言》(合著),《满族研究》第2期
《洪业传序》(与侯仁之合撰),北京大学出版社,1月
《说读书认字》,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报》第1期
《清宫斗争内幕序》,辽宁古籍出版社,6月
《满族八旗制国家初探序》,北京燕山出版社,9月
《追忆麻园岭二三事》,《雅礼中学九十周年纪念册》10月
1997年
《清史新考》,辽宁大学出版社再版,9月
《满文档案与清史研究》④,《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学术论文集》
《洪业先生小传》,《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洪业》
《杨联升先生小传》,同上
《记半通主人藏半部史通》④,《燕京学报》新三期
《陈宝琛与末代皇帝》④,《陈宝琛与中国近代社会》陈宝琛教育基金筹委会刊行
《清代皇帝一家人丛书序》,辽宁大学出版社,7月
《四库禁毁书丛刊》(主编)(出版至第2期30册),北京出版社,11月
1998年
《明代漠南蒙古研究序》,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月
《清史研究与民族古籍》,巴蜀出版社,3月
《清代内务府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月
《中国北方民族政权研究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8月
《再释阿其那与塞恩黑与满族传统文化》,《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8月
《我和清史满族史研究》④,《文史知识》l月
1999年
《王钟翰学述》,浙江人民出版社,l月《三释阿其那与塞思黑》④,《历史档案》,4月
《陈梦雷与古今图书集成及助编者》④,《燕京学报》新八期,5月
《康熙敕谕抚远大将军王胤祯档》④,《国学研究》,10月
《施琅的历史功过问题》④,载《郑成功研究论文选续集》,7月
《王钟翰学术论著自选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5月
《四库禁毁与清代思想文化普及运动》⑤,收入《四库禁毁书研究》,北京出版社,11月
《左景伊教授新著左宗棠传读后》④,北京华夏出版社,8月
《孟森先生与邓、洪二师》④,《文史知识》,12 月
2000年
《中国民族大观序》,《中国民族大观序》编委,3月
《中国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序》,《中国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序》编委,3月
《中国民族史研究五十年》④,《明清论丛》,5月
《满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④,《国学研究》,8月
《孟森与〈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前言④,《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2月
2001年
《清史余考》,辽宁大学出版社,2月
《清前期八旗土地制度研究序》,民族出版社,4月
《乾隆八旗旗务总抄规例校注》⑤,《燕京学报》,新十期
2002年
《清代翰林院制度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月
《满文档案与清史研究》,吉林社会科学院,3月
《清心集》,新世界出版社,8月
《大清王朝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0月
《清史稿说略》⑤,载《经史说略·二十五史说略》,燕山出版社11 月
2003年
《清史补考》,辽宁大学出版社,7月
《王钟翰清史论集》,中华书局8月
《王钟翰清史论集叙言》⑤,《燕京学报》
各篇末注之数字:①为收入《清史杂考》,②为收入《清史新考》,③为收入《清史续考》,④为收入《清史余考》,⑤为收入《清史补考》者。
本文2023-08-06 00:34:1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6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