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白蒿,艾蒿,是同一种植物吗?最好有图说明!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茵陈,白蒿,艾蒿,是同一种植物吗?最好有图说明!,第1张

茵陈和白蒿是一种植物,艾蒿又称艾叶、艾草。

艾叶不仅是常见的蔬菜,也是实用的药材。在《诗经》《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关于艾叶医药用途的记载。在民间为了治病祛邪,有三月三吃艾糍粑,五月五门口挂艾叶、洗艾叶药浴的风俗,更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说法。

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温胃、杀虫止痒、灸百病、止泻痢、开郁等功效。临床上,艾叶内服常用于治疗下焦虚寒所导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等病症,是妇科常用中药之一,外用可治疗湿疹瘙痒、疔疮疖肿等皮肤病。

茵陈甘辛性平,质轻味薄,芳香馥郁,功能宣湿开郁,除治疗黄疸病外,尚可用于湿温及肝脾郁结等病证。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贮藏 3 《本草纲目》卷二十五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茵陈酒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茵陈酒 1 拼音

yīn chén jiǔ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Yinchen Jiu

22 标准编号

WS3B032990

23 处方

茵陈母子酒 20000g 白术 343 75g 法半夏 343 75g 冰糖 1000g 白酒(65度) 35000ml

24 制法

以上五味,置铜罐中,加盖封闭。隔水加热至沸,煮 7~10分钟,待糖 溶化,取出,倾入缸内密封,静置六个月,滤过,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绿**的澄清液体;气清香,味辛、甘、微苦。

26 鉴别

(1) 取本品 5ml,加乙醚10ml,振摇,取乙醚层,蒸干,残渣加10%香 草醛硫酸液1滴,显紫棕色。

(2) 取本品30ml,加乙醚1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甲酸 1ml使溶 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 1g,加水 20ml ,小心加热至沸约 5分钟,放 冷,滤过,滤液加乙醚1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甲醇 1ml使溶解, 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层析法(附录3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 ,分 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乙烷苯醋酸乙酯(70∶15∶15)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 105℃烘约 5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 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三个蓝色荧光斑点。

27 检查

乙醇量 应为36~42%(附录50页)。 总固体 精密量取本品25ml,置 105℃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在 105 ℃干燥 3小时,精密称定。应不少于 2%。 其他 应符合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5页)。

28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舒筋活络。用于湿热内蕴引起;关节酸痛,脚气渗湿 皮肤刺痒,脘腹痞闷,小便不利。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ml,一日 2次。

210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注  茵陈母子酒: 取鲜茵陈 15000g,除老茎及杂质,加白酒 50000g置容器内,密闭浸渍半年以上,即 得。

3 《本草纲目》卷二十五 31 方名

茵陈酒

32 组成

茵陈蒿(炙黄)1斤,秫米1石曲3斤。

33 主治

风疾,筋骨挛急。

34 茵陈酒的用法用量

如常酿酒,饮之。

古籍中的茵陈酒 《杂病心法要诀》:[卷四]疸病死证

茵陈醇酒汤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茵陈五苓散表实麻黄茵陈酒,里实茵陈栀大黄,无证茵陈栀子柏,尿少茵陈五苓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疸病死证

汤 茵陈蒿汤 栀子柏皮汤茵陈五苓散3表实麻黄茵陈酒,里实茵陈栀大黄,无证茵陈栀子柏,尿少茵陈五苓

《笔花医镜》:[卷二脏腑证治]脾部

头痛。葛花(一钱)枳子(三钱)赤苓(三钱)泽泻茵陈酒芩(各二钱)山栀车前子(各一钱五分)甘草(五分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酒

胁下气郁,常忧不乐。以莎根一斤切常令酒气相续。茵陈酒治风疾,筋骨挛急。用茵陈蒿(炙黄)一斤,秫米一

《医方论》:[卷三利湿之剂]当归拈痛方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茵陈粥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药粥疗法》引《粥谱》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茵陈粥的用法用量 76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茵陈粥 1 拼音

yīn chén zhōu

2 处方

茵陈30~60克 粳米50~100克 白糖适量

3 制法

先将蔑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待粥欲熟时,加入白糖适量,稍煮一二沸即可。

4 功能主治

清利湿热,退黄疸。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5 茵陈粥的用法用量

每日2~3次服。7~10天为一疗程。

6 摘录

《粥谱》

7 《药粥疗法》引《粥谱》 71 方名

茵陈粥

72 组成

绵茵陈3060g,粳米50100g,白糖适量。

73 功效

利湿热,退黄疸。

74 主治

黄疸,小便不利,尿黄如浓茶色。

75 茵陈粥的用法用量

先将绵茵陈洗净,煎汁去滓,入粳米后加水适量煮粥,煮熟时,加入白糖,稍煮12沸,即可。疗程以710天为宜,每日分23次服食。粥宜稀薄,不宜稠厚,米只用粳米,不用糯米。

76 用药禁忌

阴黄或阳黄均可食用,钩虫引起的“黄胖病”不应服用。

古籍中的茵陈粥 《幼科心法要诀》:[卷五黄胆门]阳黄

阳黄无汗宜疏散,茵陈麻黄能发汗,腹满便秘茵陈攻,表里无证茵苓善。注阳黄一证,原因湿热而成,治者当

《医宗金鉴》:[卷五黄疸门]阳黄

阳黄无汗宜疏散,茵陈麻黄能发汗,腹满便秘茵陈攻,表裹无证茵苓善。[注]阳黄一证,原因湿热而成,治者当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一·伤寒部太阴病]黄续法

侵之,多变此疾。一则茵陈茯苓汤加当归、桂枝,二则茵陈橘皮汤加姜、术、半夏,三则茵陈附子汤,四则茵陈四

《医宗己任编》:[卷七西塘感症(中)]感症变病

。(一身尽痛)渗湿为主。初起脉有力。能食不大便。茵陈大黄汤微利之。(或仲景茵陈蒿汤)次用茵陈五苓散。

《玉机微义》:[卷四十五黄胆治法]温中之剂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茵陈蒿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圣济总录》卷十一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茵陈蒿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圣济总录》卷一○六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茵陈蒿散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茵陈蒿散 1 拼音

yīn chén hāo sǎn

2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21 方名

茵陈蒿散

22 组成

茵陈蒿1两,黄芩(去黑心)1两,栀子仁1两,大青1两,大黄(锉)5两,朴消5两,白鲜皮1两半,葛根(锉)1两半,升麻1两半。

23 主治

时气急黄,疼痛。

24 茵陈蒿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新汲水调下。得利即愈。

2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 《圣济总录》卷十一 31 方名

茵陈蒿散

32 组成

茵陈蒿1两,荷叶半两。

33 主治

风瘙瘾疹,皮肤肿痒。

34 茵陈蒿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食后冷蜜水调下。

3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4 《圣济总录》卷一○六 41 方名

茵陈蒿散

42 组成

茵陈蒿、荆芥穗、羌活(去芦头)、木贼(锉)、旋覆花、蔓荆实、甘草(炙,锉)、芎藭、苍术(米泔浸1宿,切,焙)、蒺藜子(微炒去角)、石决明、草决明各等分。

43 主治

一切目风肿痛。

44 茵陈蒿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新汲水调下,日3次,不拘时候。

4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古籍中的茵陈蒿散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六]目风肿

长大,肿若梅李核,故谓之风肿。治一切目风肿痛。茵陈蒿散方茵陈蒿荆芥穗羌活(去芦头)木贼(锉)旋复花蔓

《普济方》:[卷一百八诸风门]风瘙瘾疹(附论)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整。冷茵陈蒿散(圣济总录)治风瘙瘾疹。皮肤肿痒。茵陈蒿(一两

《普济方》:[卷一百五十时气门]时气发黄

以萱草根苗。捣绞汁二小盏。分为三服。以利为度。茵陈蒿散治时气发黄疼痛。茵陈蒿(一两)黄芩(去黑心一两

《普济方》:[卷七十六眼目门]目风肿

杏核。或如酸枣之壮肿。而因风所发。故谓之风肿。茵陈蒿散(出圣济总录)治一切目风肿痛。茵陈蒿荆芥穗羌活

《圣济总录》:[卷第二十八]伤寒发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