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记文言文怎么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摘记文言文怎么说,第1张

1 文言文摘抄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 文言文摘抄

刻舟求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郑人买履

[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韩非子•五蠹》)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3 文言文如何积累如何做笔记

这个还是在于你平时的积累,说实话在初中接触文言文没有什么速成的方法,以前我们是背诵课文里的文言文时,顺便记住文言文字词的注释,一般情况是课文里的字词能吃透,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但在以后的话这种做法是不能满足考试的需要的尤其是进入高中后,我以前的学习方法是,

找一本关于文言文的参考书,里面有一些关于语法的内容,如定语后置、省略句、介词、虚词等一些文言文语法的介绍,这个是基础,你可以仔细研究并掌握。这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买本古汉语字典或者词典,结合着用,平时多看点文言文。不懂得字就查古汉语字典或词典,并结合你所掌握的文言文语法和全文意境来翻译。

这样你在以后学习文言文事半功倍,这也是我学习文言文的经验。直到现在我还在看古籍史书。可能是以前形成的习惯。高考时的成绩是125分。这个站了很大的光。

顺便给你说一下诗词鉴赏的技巧。还是找一本比较全面的书,不要太多一本就够,你先研究书上的案例是怎么分析的,有的是寄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顺便背诵几句常用的分析内容,见到这类诗词鉴赏时可以直接套,但不是一味的套。还是要多分析案例。我的这一块每次考试都是得5分,有的是满分6分。不知现在有米有变化。

4 摘抄古诗和文言文

写景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沾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爱国事迹文言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人的一生中谁不会死呢,要留下一片爱国红心流传历史

几本古代菜谱:

《食经》

这本书传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叫崔浩的人写的,之所以是传说,是因为这本书全本并没有流传下来,只在各种流传至今的古籍中,偶然录入到几个方子,合成了大概有三四十个的菜谱,但也只是全书的一个部分而已。

这本书其实是崔浩记录他母亲及家族女眷做菜的一个合集,非常庞杂,而且深入细节,比如怎么做酸菜、怎么做酱,怎么做各种羹汤等等都有记述。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趁现在,一点一点的把自己家和亲戚拿手的菜整理出来,几十年几百年以后,后辈拿出来一看,那感觉,肯定不一般,要真能传到几百年以后,那估计也会成大家的经典了。

《调鼎集》

这是一本清人所作的扬州菜菜谱,属于从各处摘抄为主的手抄菜谱集。从手法到选材,从调料到点心制法,从江河鱼鲜到家禽、果蔬,分门别类的写,非常庞杂。有许多菜式,在现代的扬州菜中依然能找到。

《易牙遗意》

这本书的作者不确定,但绝对不是易牙本人作的。易牙这个人相传是春秋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厨师,被现代很多厨师奉为祖师爷,据说厨艺那是神乎其神的。不过,他最为出名的一件事却是“易牙烹子”。

《闲情偶寄》饮馔部

闲情偶寄这部书很有名,据说调鼎集的一部分菜谱就是取自它。但更为有名的是它的作者李渔,他不但写书(数量不少),还会编剧(戏曲),而且还能编辑,像是《金瓶梅》、《芥子园画谱》、《三国志》都曾经过他的手头校正或是改定,真个是才情爆表。所以把闲情偶寄当闲书来读,是很舒服的。

《随园食单》

清人袁枚的这本书,相较以上几本书来说,是更出名的,这一方面是时代离我们较近,一方面也是像李渔那样,有文采的人写出东西来,总会更能有意无意的突出渲染一些让人馋的做法和味道。这书单里,将当时杭州和南京的美食记载了个七七八八,包括某官家家厨善做某样菜,某处饭店特制某种酒食,某个寺庙里什么泡菜香飘几里,都有记录,并且都有做法。所以,这本书虽然是一个不会做菜的人写的,只是记录自己的听闻,但是这种记录,对于后人来讲,也是相当不可多得了。

我没摘抄积累过里面的素材。

《典籍里的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由撒贝宁担任当代读书人,王嘉宁担任节目主持人,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

节目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节目于2021年2月12日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节目特色:

《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讲述从典籍出发的中华文明史。节目依托典籍的文化IP,另辟蹊径捕捉典籍中的亮点,把“珍珠”串联成文化之链,构建成深刻全面且有洞见的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图谱,对中华文明脉络进行梳理。

节目设立“历史空间”、“现实空间”两大舞台创新节目形态,在历史空间中采用影视化拍摄手法,对典籍的故事进行可视化呈现。

节目邀请知名导演担当影视指导,口碑佳实力派的影视嘉宾进行故事演绎,结合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舞台技术,展现千年历史中经典书籍的诞生源起和流转传承。

《食经》也是记录美食的这本书其实是崔浩记录他母亲及家族女眷做菜的一个合集,非常庞杂,而且深入细节,比如怎么做酸菜、怎么做酱,怎么做各种羹汤等等都有记述。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趁现在,一点一点的把自己家和亲戚拿手的菜整理出来,几十年几百年以后,后辈拿出来一看,那感觉,肯定不一般,要真能传到几百年以后,那估计也会成大家的经典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里面有个描写桂圆汤的场景么?

“彼时宝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众人忙端上桂圆汤来,呷了两口,遂起身整衣。”(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对岸针对枫袖主人祷文的翻译考据白话翻译

原文:

历春秋之代兮 逾威神之嘉成

执羽扇以讴兮 设罗帏而宣声

逢吉日兮辰良 舞风华兮琳琅

渺渺兮风回 叩天地兮四方

群枫落兮舞天门 纷乘兮玄云

滴水兮透凝 万聚兮无垠

风徐徐兮渐盛 声忽忽兮走石

命重云之叠垒兮 告雷师以疾巡

闻丰隆兮怒起 淡日月兮频盛

迷恶善兮太息 决山河兮天降

对岸考据:

历春秋之代兮

出自《离骚》:“春与秋其代序”(阳春金秋轮流来值星)

逢吉日兮辰良

舞风华兮琳琅

出自《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兮琳琅。”(美景良辰吉祥日,肃穆虔敬娱东皇,手抚长剑握玉柄,满身玉佩响铿锵。)

群枫落兮舞天门

纷乘兮玄云

出自《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敞开天宫的大门,我乘著稠密的乌云。)

以上,参考文献《楚辞》

白话翻译

春去秋来,时序流转,无非天理循环,纵神明亦不可违。

然,吾今执羽扇,设罗帏,且歌且舞,欲以人声上达天听。

值此良辰吉日,舞尽枫华,苍茫大地间玉佩琳琅,疾风回荡。

叩谢天地四方诸神,使吾足踏玄云,直抵天宫。

滴水万聚,遂成无垠之海;徐风渐起,始有走石之声。

诏令重云叠垒,召请雷雨之神。 (太上老君疾疾如敕令! )

雷霆怒起,日月无光。

无奈人间善恶不分,清浊不辨,是故决山河,降天罚

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扬州甘泉(今扬州)人,是清代乾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学识淹博,著述宏富,成就卓著,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扬州大学刘建臻教授长期从事经学和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清代学术特别是焦循及其著述有湛深研究,并具有整理点校古籍文献的丰富经验。正是因为著作者的重要地位和整理者的优越条件,早在2007年,整理《焦循全集》的设想就获得专家的高度肯定,并列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整理计划,成为清史文献整理的重要项目之一。经过长达十年的努力,终于结成硕果,2016年,《焦循全集》由广陵书社顺利出版。

《焦循全集》多达640万言,具有如下特点:其一,是迄今搜罗汇辑焦循著述最为丰富的合集。焦循学问博大精深,其著述遍及经、史、子、集四部,约计达数十种之多。此前,除少量著述如《孟子正义》等数种得以出版之外,绝大多数都未能得到整理,甚至还有诸多稿本、抄本未能得到发掘利用。整理者付出大量心血精力,广搜博采,抄录影印,尽最大可能网罗焦循所有著述。如《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毛诗地里释》《注易日记》《里堂书跋》《乘方释例》《里堂札记》《里堂诗集》《里堂道听录》等20余种稀见稿抄本,分别珍藏于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扬州市图书馆等十余家收藏机构,整理者不辞辛苦,多方搜求,终得如愿以偿。在广泛搜罗、认真辨析的基础上,全书最终收录焦循著述59种,其中甲编为焦循自著52种,乙编为焦循摘抄或选刻之书5种,另附录他人摘编焦循著述2种。除极个别求之不得或寻之未获外,几乎将焦循著述囊括无遗,堪称迄今最为全备的焦循著作合集。

其二,是迄今别白考辨焦循著述最为精审的合集。焦循著述众多,其中不免存在鱼目混珠、真伪杂陈的情形。刘建臻教授系研究焦循及清代学术之专家,此前即出版发表有《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焦循著述新证》和《焦循学术论略》等系列论著。依据多年研究奠定的学识功底,整理者对现存以及见于记载的各种焦循著述详加考证辨析,以删重去复,黜伪存真。以焦循有关《诗经》的著述为例,上海图书馆藏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和《毛诗物名释》稿本2种,南京图书馆藏有《陆玑疏考证》1种。以其名目观之,当为三书。整理者经仔细比勘,发现《毛诗物名释》实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之初稿,而《陆玑疏考证》则系《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第十二卷之内容,遂保留《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1种,而摒弃了原计划收录的《毛诗物名释》和《陆玑疏考证》2种。又如收藏于国家图书馆的《里堂书品》抄本,卷首目录题“里堂焦氏书品”,下署“廷琥手录”。书名既题焦循之字,抄录者又为焦循之子焦廷琥,学者多将其视之为焦循著述。整理者细加考核,发现焦循本人及其子焦廷琥均未言及此书,且现存焦廷琥手稿笔迹与是书明显不符,进而发现其书内容旨趣与焦循学术思想相去甚远,书中甚至还载有焦循身后之事,遂判定该书实为伪作。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整理者将该书直接剔除,不予收录。诸如此类,整理者对能够查找到的焦循所有著述,均一一厘清其重出者、伪托者、未成者、散佚者,乃至未见、存疑者,最终确定全集的收录内容范围。其考辨及其别择堪为定论,有效地保证了新版《焦循全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三,是整理难度极大的清代学者著作集。焦循学识广博,在经学、史学、文学,乃至天文、历法、数学、医学、术数等各领域均有很高造诣,当时即有“通儒”之称。再加上其著述稿本、抄本颇多,今人辨识整理,其难度可想而知。整理者迎难而上,网罗专门人才,组织学术队伍,采取各种措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终于高质量地完成了整理点校工作。

作为清代文献整理的新成果,《焦循全集》的推出,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焦循全集》的整理出版,为学者阅读利用提供了可靠方便的文本,必将大大推进对焦循本人及其清代学术的研究;另一方面,《焦循全集》的整理出版,反映了新一代的扬州学人对扬州先贤尤其是清代扬州学派学术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可谓薪火相传,渊源有自,必将有力地推动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黄爱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