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古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中国古代有哪些古书?,第1张

以下书籍按不同种类分,个别会有重复!内容不全,仅供参考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辽史》、《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史》(清·张廷玉等)。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诸子百家:《论语》、《孟子》、《荀子》、《道德经》、《庄子》、《列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吕氏春秋》、《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

先秦:《穆天子传》、《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山海经》、《楚辞》、《国语》、《战国策》、《考工记》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纲目》、《濒湖脉》、《奇经八脉考》、《金丹》、《仙药》、《黄白》、《肘后救卒方》、《玉函煎方》、《千金方》、《神农本草经》、《四部医典》

天文历法:《夏小正》、《甘石星经》、《三统历》、《乾象历》、《皇极历》、 《大衍历》、《授时历》、《崇祯历书》、《周髀算经》、《步天歌》、《灵台秘苑》

数学:《九章算术》、《缉古算经》、《缀术》、《割圆密率解法》、《海岛算经》、《黄帝九章算法细草》、《议古根源》、《数书九章》、《测圆海镜》、《日用算法》、《杨辉算法》、《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图解》、《梅氏丛书辑要》

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镜花缘》、《聊斋志异》、《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警世通言》、《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北宋志传》、《皇明英烈传》、《醒世姻缘传》、《雷峰塔传奇》、《女仙外史》、《七侠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残唐五代史演义》

诗词歌赋:《诗经》、《楚辞》、《汉乐府》、《文选》、《全唐诗》、《花间集》、《全宋词》

农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农书》、《农桑辑要》

地理学:《水经注》、《徐霞客游记》

字典:《尔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

还有:《梦溪笔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菜根谭》《天工开物》《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曾经使用过的一种历法,由郭守敬等人编制,从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开始实行。明朝所颁行的大统历其实就是授时历。总共实行了364年。

授时历的回归年采用统天历的长度,3652425日,与现在所使用的公历的数值完全相同。

《齐民要术》是中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农书巨著,由北魏官员贾思勰所著,成书于东魏武定二年 (544年)以后,另一说为533年至544之间。

书中正文分成10卷,92篇,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所引《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汉晋重要农书现已失传,后人只能从此书了解当时的农业运作。

该书自出版后,长期受中国历朝政府重视,传遍海外后亦被常成为研究古物种变化的经典,达尔文研究进化论时曾参考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有说此书正是《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可解作平民谋生方法,亦可解为治理民生的方法。

农桑辑要,全书共有七卷,由元朝司农司根据《齐民要术》、《务本新书》等书编撰,至元十年(1273年)成书。

《农桑辑要》主要叙述中国北方的农桑技术,一般认为孟祺[1]、畅师文[2]和苗好谦[3]等曾参与编修[4],共有六万五千多字。《农桑辑要》共分十门:典训、耕垦、播种、裁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内容引自《齐民要术》、《士农必用》、《务本新书》、《四时纂要》、《韩氏直说》等书,去其迷信无稽之说,取其精华。至元二十三年和延祐五年(1286年~1318年)畅师文和苗好谦先后修订,增添了南方的栽桑育蚕技术。

本书在元代重刊多次,北方甚为流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详而不芜,简而有要,于农家最为善本。”日本学者天野元之助将此书和《齐民要术》、《王祯农书》、《授时通考》、《农政全书》合称为“中国五大古农书”。目前流行版本是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时辑自《永乐大典》,但错漏颇多,应以元刊本为准。石声汉有校注本。

王祯农书,又称《农书》,是元朝时期的一部农学著作。王祯撰。共二十二卷。于皇庆二年(1313年)成书。

《王祯农书》分成《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农桑通诀》为总论,包括农业史、授时、地利、耕垦、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百谷谱》阐述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农器图谱》包括介绍农具、农业机械、灌溉工具、运输工具、纺织机械的图文。

农政全书为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作。这部书总结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许多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引用了古代著作和文献三百多种。该书讲了气候、地理、优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介绍了农业生产技术,对屯兴水利、三项农业措施作了详细阐述。这本书在光启死后由其子徐骥将此书推介给崇祯皇帝,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正式出版发行。

齐民要术是贾思勰写的。

贾思勰,北魏益都(今属山东寿光)人,生平不详,曾任高阳郡(治高阳,今属山东临淄)太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约在北魏永熙二年至东魏武定二年间(533~544),贾思勰著成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

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为他以后编纂《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

内容简介

书中正文分成10卷92篇,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所引《氾胜之书》、《四民月令》 等现已失传的汉晋重要农书,后人只能从此书了解当时的农业运作。

书前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其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以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成效。

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最后列举了很多的“非中国(指中国中部中原)物”,就是北方不出产的蔬菜和瓜果。

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

其实,黄土高原现在的许多坡田的历史应上溯至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我国北方就有治山活动,并孕育了“坡式梯田”。

据史籍记载,《诗经·小雅·白华》中说:“彪池北流,浸彼稻田。”战国时期楚国辞赋作家宋玉《高唐赋》说:“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其中的“稻田”和“孤亩”之类水平田,则是水平梯田的原始雏形。

西汉农学家氾胜之在《氾胜之书》中提到,种稻要各畦之间必有高差,以利水流动交换,这其实就是水平梯田。

此外,汉代还有一些梯田综合利用的记载。而重庆彭水县出土的陶田雕塑则表明,东汉时我国梯田修筑已非常完善。

非凡的人生,王镇,用一句好话。山东东平人。元农学家和凸版印刷的改进者。贞元四年至大德四年,是印石在旌德、永丰两县,倡导种植桑、棉、麻等经济作物,改良农具,撰37卷,0755年至79000年。当时有木制活字,他设计了旋转排版架,活字按韵排列。排版的时候轮子和盘子是旋转的,人是用文字来表现的。德国第二年,农书用木活字印刷。旌德县志的末尾附有造活字印书法。这是最早系统描述活字印刷的文献。还擅长诗词,有农书。王镇的日期他的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于程远宗元贞元年被任命为旌德县县令,任职六年。后于大德四年调任鄞县、永丰县。之后就没有历史的记载了。王镇是一个清官。在县里任职期间,他一直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他捐出了自己的工资,建立了学校,修建了桥梁,还用药物帮助那些没钱治病的人。当当地人提到他的名字时,他们赞不绝口。王镇当县长时,他经常鼓励人们种好庄稼。在公元农务集年,他揭露了那些只知道欺负老百姓却不知道我不知道如何为他们做实事。他说这些人整天无所事事,妨碍农时,毫无限制地剥削人民。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他们下乡鼓励农民努力工作,也想让老百姓给他们供应更多的佣人;一些地方官员也趁机敲诈农民,多收税。王镇非常讨厌这些人。王镇想做一个利国利民的好官,所以在他的农书年间,他高度赞扬了古代修建水利、劝农桑农的地方官员,如汉代颍川总督巴荒、渤海总督龚遂等人。史书称这些官员,意思是为公为民的好官。王镇认为,地方官员应该以这些官员为榜样。王镇认为,一个地方官员应该熟悉农业生产知识。如果一个地方官员自己对种田一无所知,又怎么能担负起劝导农民和桑树的责任?所以他平时很注意农事,随时随地盯着,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就找那些有经验的老农民请教我不明白。经过这样的积累学习,他终于掌握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写出了著名的循吏传。元代除王祯农书外,还有王祯农书和农桑辑要两部著名的农书。在这一历史时期,几部农业科学著作相继问世并非偶然。由于祖先的辛勤劳动,我们在世世代代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美国农业生产技术开始精耕细作。从战国到元初,用了1700多年。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在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封建统治者逐渐看到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封建剥削。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发展农业生产,设置官员劝农,并设立农业司,主管农业、桑树和水利,从而对农业书籍的编纂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如果这些农书能写好,掌握了技术的农民贡献最大。王镇不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还是一位发明家。我们知道,中国在唐代就开始用雕版印刷书籍,但雕刻木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木活字完成后,分别排列在两个轮架上,分别叫韵轮和杂字轮。韵是按音韵顺序排列的;“杂论”是一个常用词,它把一般的杂词和常用词如“之”、“乎”、“者”、“也”等排列在一起。文字检查器坐在两个轮架中间,只要转动韵轮或者杂字轮,就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文字,非常方便。活字收藏后,排版印刷。印完之后,木制活字还是拆开,还原到轮架上,下次再装。王镇的一套木制活字比雕版印刷的书要短好几倍。此外,他还设计并绘制了许多生产工具的图案。比如他在江西看到了一种茶坊,就根据这种茶坊的原理,设计并绘制了一个水转连续研磨图。旋转连轧机是水力驱动的机器,可以大大节省人力。这种机械性能非常好,每台可以灌溉100亩农田。在他的农桑撮要年间,有很多种工具地图。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他杰出的创作才华。王镇也是一位诗人。清代顾编辑的农书收录了他的诗作,称为农书。总之,王镇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农学方面。让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他的农业书籍的内容。杰出成就元诗选农务集由王镇撰写,俗称王祯农书。因为南宋的陈也有农书,明末的沈氏也有王祯农书,用这样的通名很容易区分。是我国农业古籍中最著名的农业著作之一。共36册,分为三部分:农书农书,王祯农书。全书约136万字,插图281幅。首先对农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王祯农书年讨论了一系列农业问题。在此之前,魏末贾思勰所著的农桑通诀一书,具有农业百科全书的性质,讲了许多问题,但只涉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描述了各种生产技术,没有系统总结所涉及的问题和原理。是第一部论述南北的百科全书,试图从全国范围系统论述整个农业,分析比较南北农业技术和农具的异同和作用。的另一个特点是农器图谱的创建。约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四,插图200多幅,包括更复杂的机械图形。通过这些工具的形状,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它们的结构。每张图都配有文字说明,清楚地介绍了各种农具的来源、构造和使用方法。谷谱几乎列出了笔者能看到的所有与农业相关的工具和零件。在此之前,农书上一般没有。在它之后,明代王祯农书,清代农桑通诀,虽然有农具图,但一般都是从齐民要术抄来的,不是自己创作的。可以说王祯农书的王祯农书是中国古代最详细的农书。

最早提到饴饧制作之事的大概是东汉时期崔定所撰的《四民月令》,讲得很简单:“十月先冰冻,作凉饧,煮暴饴。”农学史家缪启愉解释说:“崔宜所谓‘凉饧’犹言‘冻饴’,是一种较强厚的饧;‘暴’是‘猝’、‘速’的意思,意即速成;又‘暴’是暴露,引申为稀薄,所谓‘暴饴’即煎熬的时间较短、浓缩度较弱的、速煎成的‘薄饴’。”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