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岳九岁女童老鼠啃噬后,现在怎么样啦![流泪][流泪][流泪]
由于小寿情入院前身体就已经大面积感染,许多肌肉组织坏死,身体携带多种感染病菌。治疗过程中,医护团队一直采取抗感染治疗,两次手术清理掉坏死组织后,又会有新的组织感染,短时间内难以清除这一威胁。而因为其长期处于感染状态,病毒对一般的抗感染药物已经免疫,目前采取的是最好的抗感染药物,并密切观察效果,同时对其患病部位组织不断进行细菌培养,以了解和控制病情。
小寿情的主治医生苟远涛主任介绍:清除感染部位的手术还会根据病情的发展进行多次,然后看她自身的肉芽生长情况,尽量让她生长,在无感染状态下有一个好的基础,然后进行植皮。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目前唐寿情自身的部分抗体正在恢复,部分伤口肉芽生长明显。我们看到小腿上一个伤口已经明显缩小,脚掌的伤口也在慢慢愈合。
7月7日,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邵明院长及骨科专家去病房看望小寿情,对小寿情目前的病情进行了分析评估并讨论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最后祝愿这个可怜的孩子早日康复!!!加油!
爱情能有多坚定?一个自愿陪葬的丈夫,目睹棺木里妻子原本美丽的脸庞遭老鼠啃噬的恐怖模样後,是继续留下来陪「她」,还是不顾一切地掘地而逃……《活埋庵夜谭》。
技艺超群的前清刽子手,凌迟刀法丝丝入扣。然而就在他要由「术」的阶段进入「道」的境界时,这次将成为刀下亡魂的人。却是他失散多年女儿……
《杀人之道》在唐代高僧辩机幼年时,曾有天竺卜者预言他以後将被腰斩,辩机的父亲遂将他送入空门﹔他却因而巧合地与高阳公主相遇……《辩机》。
百鸟朝凤,最後一刀是丹凤朝阳。好听的名字,其实是从犯人体内掏出心脏。但这一刀要快,要准,百鸟门的绝活就是要让犯人活著看到自己的心脏被取出在外。所有的人都在欢呼著,彷佛这是个节日,值得他们如此庆祝。
李小刀子手里托著那颗还在跳动著的心脏,像噩梦惊回,他看到了已成为可怖的一堆的竹心。她的身上,已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肉,都成了一条条地挂著,胸口甚至可以看到肋骨。
整个人只有一张脸完好无损。但是,在这样一副可怕的骨架上,有著那麼一张美丽的脸,更让人觉得诡异得透不过气来……
本书总共收录大陆最著名的恐怖小说家燕垒生的六篇短篇小说,彷佛用国画中的工笔画去绘出吴道子的《地狱变相》,又像是早期佛经中舍身饲虎的血腥故事,作者古典华丽的文字勾勒出散发腐肉般甜美败坏气息的奇谭。
以上内容来源:-活埋庵夜谭
“藏纸”千年不腐烂,归根到底还是使用了狼毒草为主要的材料,因为独特的毒性而营造了不怕虫,不怕老鼠的情况,加上长期处于干燥的西藏,让它很好地保存下来。尼木藏纸,跟我们常见的材料不用,因此成为了比较独特的造纸技术,合理运动毒性避开了老鼠和虫的困扰。
一、独特的原材料,造就了独特的尼木藏纸
尼木藏纸造纸采用的原料与中原的竹、稻、渔网等不同,取而代之的是西藏当地广泛生长的草本植物狼毒草。狼毒草是西藏很常见的植物,而且每年7月都会开花,因为其饱含着毒性,牛羊看见都会绕开。当地人就是看中了这独特的性质,巧妙地把狼毒草制成的尼木藏纸,成为经书的天然保障。
二、尼木藏纸,能保存800多年的藏纸经书
由于造工的繁琐,在藏区,尼木藏纸的主要用途就是印经,主要用于布达拉宫、大昭寺、萨迦寺等处收藏的各类经典作品,因为尼木藏纸不怕虫咬、不惧鼠噬,再加上西藏干燥缺氧的高原气候,经书可以保存千年以上。
尼木藏纸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是它不单只是防虫防老鼠,最重要是在上面书写以后,纸上的字迹依旧清晰、墨汁也不会褪色。
尼木藏纸,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刻地让我们感受到国家文化的意义,合理运用植物的毒性就可以换来千年不坏的藏纸。
一、项橐
项橐(tuó),春秋时期的鲁国神童,学知渊博,孔子尊他为师,后人称之为“圣公”。
据说有一年,孔子遇见项橐,问了40多个问题,项橐从容不迫的一一答对,项橐反问孔子三个问题,孔子一个字都没有答出来。项橐以出众的智慧,不凡的见识,难倒了孔圣人,因为被人誉为“孔子师”。可惜这位神童10岁就夭折了,可能是天妒英才吧。
二、甘罗
战国末期人,秦国名臣甘茂的孙子,小小年纪就拜入吕不韦的门下,十二岁就出使赵国,出奇计帮助秦国得到十多座城池,回来后,因功被封为上卿(相当于丞相)。后来受到排挤,被迫逃离秦国。
三、曹冲
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也是名气最大的神童。曹冲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超人的天赋,才5、6岁智商就与成年人一般,还留下了《曹冲称象》的典故。
有一年,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面被老鼠啃噬,管理仓库的小吏害怕被处死,曹冲知道后,把自己的衣服弄了一个洞,走到曹操面前说:“民间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会不吉利,我很难过。”曹操一听,哈哈大笑:“那是瞎说,不要信。”后来仓库小吏把马鞍情况如实禀告曹操,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都会被老鼠咬,何况马鞍呢?”于是就赦免了小吏。
曹冲十三岁的时候,得重病去世,曹操痛哭流涕,追赠官职等怀念曹冲。
四、李贺
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在李贺6、7岁的时候,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去见李贺,李贺即兴赋诗一首,就是《高轩过》。 韩愈一看,全诗一气呵成,文采飞扬,断定李贺将来必成大器。
五、方仲永
小时候都学过一篇文章,叫《伤仲永》。据说仲永在5岁之前都不识字,突然有天就能识字了,并且还写了四句诗,题上自己的名字。方仲永的名气传遍了周围相邻,他父亲因此带着他到处应酬,最终却泯然众人矣。
六、蔡文姬
蔡文姬,作品《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最为出名及流传最广,是中国著名的女才人和文学家。
在蔡文姬6岁的时候,听她父亲弹琴,指出错误,让她父亲大吃一惊。蔡文姬无师自通,掌握音律,难怪能成为音乐家。
七、房玄龄
房玄龄,唐代贞观年间的重臣,历史上号称“房谋杜断”。在隋朝时期,房玄龄就断定隋朝会亡国,吓的他父亲大惊失色,不过后来也确实验证了房玄龄的话,说明房玄龄小小年纪,就聪明绝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八、骆宾王
初唐四杰之一,6岁就写出了文明千古的《咏鹅》。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诗,写作的《帝京篇》在当时就已经成为绝唱,独领风骚。
九、王勃
同样是初唐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根据史书上面记载,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而且文笔流畅,当时被人称为“神童”。
十、司马光
小时候都学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他七岁的时候,就,“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据说小时候,司马光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玩,院子里面有一口大缸,有个小孩爬到缸边玩耍,不小心掉进去了。眼看小孩快被水缸的水淹没,别的孩子都吓的大哭起来,有的跑出去喊大人。司马光急中生智,在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就把水缸砸破, 水缸的水流了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其实,草种的保存在很大的一方面是相同的,因为周边环境对草种的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而草种自身也有一些独特的特性,这也影响着同草种的储存情况。以狗牙根草籽为例:狗牙根草种同许多草种一样,要想做到良好的保存,就必须将它们安全地放置在阴凉干燥处,这是最基本的保存条件。
1、对于草种来说,保持自身的干燥就是保持其生命力的决定性因素
因为对于草种来说,保持自身的干燥就是保持其生命力的决定性因素。如果种子的水分含量过高,就会在种子体内滋生细菌昆虫,从而蚕食草种,草种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生命力,也就种不出完好的草坪了。因此,必须保证狗牙根草种的储藏环境的干燥。
2、应该怎么保证储存环境的干燥?
那么,应该怎么保证储存环境的干燥?首先,应该注意狗牙根的储存不应该在潮湿、封闭的地下储存空间里,因为不通风的地下室很容易滋生细菌,蚕食草种。
3、储存狗牙根草种时,应当注意不应该有阳光直射
其次,储存狗牙根草种时,应当注意不应该有阳光直射,因为阳光直射时草种内部会发生一些化学变化,从而改变狗牙根草种内部的一些特性,这就是草种变质了,而且过高的温度也会破坏狗牙根草种,因此应当避免阳光直射,将其放置在阴凉处。
4、储存狗牙根草种的室内应当具有通风口
最次,储存狗牙根草种的室内应当具有通风口,能保证草种自身具有的干燥和松散。如果自然环境达不到上面的要求,也可以用人工的方法降低室内湿度和温度,主要以干燥阴凉、通风条件好为宜。
当然,既然是草种保存,自然要注意鼠类、蟑螂等极其容易在家庭、仓库等地出没的动物,如果被鼠类啃噬,狗牙根草种很难保证其完好性,无法长成草坪了。因此客户必须注意做好鼠类的防御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狗牙根草种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变质。
曾杀死上亿人的鼠疫竟起源于2600年前中国
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
1潜伏期
腺型2~8天;肺型数小时至2~3天;曾经预防接种者可延至9~12天。
2症状体征
(1)轻型有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2)腺型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由于淋巴结及周围组织炎症剧烈,使呈强迫体位。如不及时治疗,肿大的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于3~5天内因严重毒血症、继发肺炎或败血症死亡。治疗及时或病情轻缓者腺肿逐渐消散或伤口愈合而康复。
(3)肺型可原发或继发于腺型,多见于流行高峰。肺鼠疫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未经及时抢救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4)败血症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发展极速,全身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出血现象严重。迅速进入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抢救不及时常于24小时至3天内死亡。
(5)其他少见类型①皮肤型疫蚤叮咬处出现疼痛性红斑,迅速形成疱疹和脓疱可混有血液,可形成疖、痈。其表面被有黑色痂皮,周围暗红,底部为坚硬的溃疡,颇似皮肤炭疽。偶见全身性疱疹,类似天花或水痘。②眼型病菌侵入眼部,引起结膜充血、肿痛甚至形成化脓性结膜炎。③咽喉型病菌由口腔侵入,引起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可伴有颈淋巴结肿大,可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但咽部分泌物培养可分离出鼠疫杆菌,多为曾接受预防接种者。④肠炎型除全身症状外,有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便、粪便中可检出病菌。⑤脑膜炎型可为原发或继发,有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为脓性,涂片及培养可检出鼠疫杆菌。
检查
1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则因出血程度而异,血小板可减少。肠炎型者可有血样或黏液血便。
2细菌的分离和鉴别
取血、脓、痰、脑脊液、淋巴结穿刺液等材料送检。一般检查程序包括显微镜检查、培养、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和动物实验,简称四步试验,以上四步均获阳性结果可确诊鼠疫。
3血清学检查
(1)荧光抗体染色镜检(IFA)具有快速、敏感度及特异性较高的优点,但有假阳性或假阴性。
(2)间接血凝反应(IHA)是将鼠疫特异性抗原(或抗体)致敏的红细胞与被检材料混合,用于检查和测定鼠疫抗体(或抗原)。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不仅可检查活菌和死菌,也可检查可溶性抗原以及污染、腐败的材料。70年代于我国得到普遍推广,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
(3)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敏感、高度特异,不仅是目前鼠疫监测、查源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特别是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追索诊断,作为补充IHA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4)葡萄球菌A蛋白的血凝改进方法(SPA-IHA)比间接血凝的检出率高,方法更简便,适于野外基础实验使用。
4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
可以在几小时内作出诊断,是一种快速和高度特异的方法。对鼠疫监测、临床早期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5其他的检测方法有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等
诊断
早期诊断尤其是首例的及时发现对鼠疫的防治至关重要。在流行区,流行初期或散发性不典型病例尤应特别注意。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典型临床表现,一般即可作出诊断。轻型病例需与急性淋巴结炎、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兔热病等区别。对可疑需进行细菌学或血清学检查,检出鼠疫杆菌是确诊的最重要依据。
治疗
1治疗原则
(1)严格的隔离消毒应严格隔离于隔离病院或隔离病区,病区内必须做到无鼠无蚤。入院时对患者做好卫生处理(更衣、灭蚤及消毒)。病区、室内定期进行消毒,患者排泄物和分泌物应用漂白粉或来苏液彻底消毒。工作人员在护理和诊治患者时应穿连衣裤的“五紧”防护服,戴棉花纱布口罩,穿高筒胶鞋,戴薄胶手套及防护眼镜。
(2)饮食与补液急性期应给流质饮食,并供应充分液体,或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利毒素排泄。
(3)护理严格遵守隔离制度,做好护理工作,消除患者顾虑,达到安静休息目的。
2病原治疗
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1)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特效药。对严重病例应加大剂量。链霉素可与磺胺类或四环素等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2)庆大霉素分次静滴。
(3)四环素和氯霉素在开始2日宜用较大量。不能口服时改静滴;热退后即改口服。
(4)磺胺药宜用于轻症及腺鼠疫,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不能口服时静滴,体温正常3~5天后停药。
(5)双嘧啶或复方新诺明
(6)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研究报道鼠疫杆菌对β-内酰胺类敏感性最好,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次之,大环内酯类较差。但这些抗生素是否可完全替代链霉素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预后
肺型、败血型鼠疫若不及时抢救,预后极差。年龄愈小或愈老者预后愈差,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每可转危为安。
预防
1严格控制传染源
(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电话和网络报告疫情,城市不得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患者互相往来。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患者死亡应火葬或深埋。对于肺鼠疫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以防空气传播。各型鼠疫患者应分别隔离,肺鼠疫患者应单独一室。不能与其他鼠疫患者同住一室。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肺鼠疫要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鼠疫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
2切断传播途径
(1)消灭跳蚤患者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3保护易感者
(1)保护接触者在流行时应避免接触蚤,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应用适当的杀虫剂进行灭蚤,所有的接触者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服药都要进行评估,与疑似或确诊的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后要用四环素或氯霉素,分4次服用,从最后接触的时间起连服一周。也可口服磺胺嘧啶;另外,环丙沙星对鼠疫杆菌也是敏感的。
(2)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获免疫。目前的疫苗仍不能对腺鼠疫和肺鼠疫产生长久的免疫保护,因此,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
(3)医务人员保护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
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起源于亚洲西南部,约在14世纪40年代散布到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 500万人死亡,其中2 500万为欧洲人。根据估计,中世纪欧洲约有1/3的人死于黑死病。
起因及症状
通常认为,1346年,在鞑靼军队进攻黑海港口城市法卡时,用抛石机将患鼠疫而死的人的尸体抛进城内,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细菌战。鼠疫原产中亚,其携带者是土拨鼠。1348年,一种被称为瘟疫的流行病开始在欧洲各地扩散。该病从中国沿着商队贸易路线传到中东,然后由船舶带到欧洲。(据我国有关资料记载:14世纪,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病”,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中国也有流行。在欧洲,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夺去了2 500万余人的生命。)
黑死病的一种症状,就是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所以这种特殊瘟疫被人们叫做“黑死病”。对于那些感染上该病的患者来说,痛苦地死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
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来的。在14世纪,黑鼠的数量很多。一旦该病发生,便会迅速扩散。在1348—1350年间,总共有2 500万欧洲人死于黑死病。但是,这次流行并没有到此为止。在以后的40年中,它又一再发生。
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如此之多,以至劳动力短缺。整个村庄被废弃,农田荒芜,粮食生产下降。紧随着黑死病而来的,便是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了饥荒。
另外据考证,黑死病的大暴发也与中世纪欧洲大量的屠杀所谓女巫有关,因为当时的普遍信仰宗教欧洲人认为猫是女巫的宠物和助手,所以猫被大量的消灭,以至于在当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猫在欧洲绝迹。黑死病重要的传播媒介老鼠则在这条断裂的生物链中以几何数量增长,为黑死病的暴发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
据统计,黑死病使当时欧洲人死去1/3,但这对猫来说却是个好消息,此时因它们具有捉鼠的本领而大受欢迎。可是一旦黑死病结束,猫又将失宠了。
印度鼠身上的蚤,是致命的瘟疫或称“黑死病”的传播者。
在整个16个世纪和17世纪,都曾发生过严重的瘟疫。
灾难
在14世纪中期,欧洲受到一场具毁灭性影响的瘟疫侵袭,即一般人所称的黑死病。它从中亚地区向西扩散,并在1346年出现在黑海地区。它同时向西南方向传播到地中海,然后就在北太平洋沿岸流行,并传至波罗的海。约在1348年,黑死病在西班牙流行,到了1349年,就已经传到英国和爱尔兰,1351年到瑞典,1353年到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和俄罗斯。只有路途遥远和人口疏落的地区才未受伤害。根据今天的估算,当时在欧洲、中东、北非和印度地区,大约有1/3到1/2之间的人口因而死亡。
黑死病可能是一种淋巴腺肿的瘟疫,这种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今天仍然被发现而且同样危险。这种病菌是由跳蚤的唾液所携带,带疫的跳蚤可能是先吸到受到感染的老鼠血液,等老鼠死后,再跳到人体身上,透过血液把细菌传染到寄生主的体内。黑死病因其可怕的症状而命名,患者会出现大块黑色而疼痛并且会渗出血液和浓汁的肿瘤。受感染的人会高烧不退且精神错乱。很多人在感染后的48小时内就死掉,但亦有少数人能够抵抗这个传染病而存活下来。
许多城镇因此人口大减,上至领主下到农奴都不能幸免,而这些人都对社会都有一定价值,他们若非从事农耕便是其他工作,一旦他们移居到城市,就会加速瘟疫的传染。
黑死病盛行的后期,由于肥皂的发明,使其感染概率下降,最后直到灭绝。目前黑死病病毒仅在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实验室存在。
黑死病是历史上最为神秘的疾病。从1348年到1352年,它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这条毁灭之路断送了欧洲1/3的人口,总计约2 500万人!在此后300年间,黑死病不断造访欧洲和亚洲的城镇,威胁着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尽管准确统计欧洲的死亡数字已经不可能,但是许多城镇留下的记录却见证了惊人的损失:1467年,俄罗斯死亡127 000人;1348年德国编年史学家吕贝克记载死亡了90 000人,最高一天的死亡数字高达1 500人!在维也纳,每天都有500~700人因此丧命;根据俄罗斯摩棱斯克的记载,1386年只有5人幸存!
650年前,黑死病在整个欧洲蔓延,这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恐怖的瘟疫。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薄伽丘在1348~1353年写成的《十日谈》就是瘟疫题材的巨著,引言里就谈到了佛罗伦萨严重的疫情。他描写了病人怎样突然跌倒在大街上死去,或者冷冷清清在自己的家中咽气,直到死者的尸体发出了腐烂的臭味,邻居们才知道隔壁发生的事情。旅行者们见到的是荒芜的田园无人耕耘,洞开的酒窖无人问津,无主的奶牛在大街上闲逛,当地的居民却无影无踪。
这场灾难在当时称作黑死病,实际上是鼠疫。鼠疫的症状最早在1348年由一位名叫博卡奇奥的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最初症状是腹股沟或腋下的淋巴肿块,然后,胳膊上和大腿上以及身体其他部分会出现青黑色的疱疹,这也是黑死病得名的缘由。极少有人幸免,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在3天内死去,通常无发热症状。
黑死病最初于1338年中亚一个小城中出现,1340年左右向南传到印度,随后向西沿古代商道传到俄罗斯东部。从1340年到1345年,俄罗斯大草原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1345年冬,鞑靼人在进攻热那亚领地法卡,攻城不下之际,恼羞成怒的鞑靼人竟将黑死病患者的尸体抛入城中,结果城中瘟疫流行,大多数法卡居民死亡了,只有极少数逃到了地中海地区,然而伴随他们逃难之旅的却是可怕的疫病。
1347年,黑死病肆虐的铁蹄最先踏过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最大的贸易城市。到1348年,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法国、叙利亚、埃及和巴勒斯坦都暴发了黑死病。
1352年,黑死病袭击了莫斯科,连莫斯科大公和东正教的教主都相继死去。黑死病的魔爪伸向了各个社会阶层,没有人能逃避死亡的现实。
没过多久,这种残酷的现象在欧洲已经比比皆是,法国的马赛有56 000人死于鼠疫的传染;在佩皮尼昂,全城仅有的8名医生只有一位从鼠疫的魔掌中幸存下来;阿维尼翁的情况更糟,城中有7 000所住宅被疫病弄得人死屋空;巴黎的一座教堂在9个月中办理的419份遗嘱,比鼠疫暴发之前增加了40倍;在比利时,主教大人成了鼠疫的第一个受害者。从此以后,送葬的钟声就不停地为新的死者哀鸣。甚至历史上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也曾由于暴发了鼠疫被迫暂时停顿下来。
1348年底,鼠疫传播到了德国和奥地利腹地,瘟神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被鼠疫吞噬。维也纳也曾经在一天当中死亡960人,德国的神职人员当中也有1/3被鼠疫夺去了生命,许多教堂和修道院因此无法维持。
除了欧洲大陆,鼠疫还通过搭乘帆船的老鼠身上的跳蚤跨过英吉利海峡,蔓延到英国全境,直至最小的村落。农村劳力大量减少,有的庄园里的佃农甚至全部死光。生活在英国中世纪的城镇里人们,居住的密度高,城内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更糟糕的是,他们对传染性疾病几乎一无所知当时人们对死者尸体的处理方式也很简单,处理尸体的工人们自身没有任何防护,这帮助了疾病的蔓延。为了逃避死亡,人们尝试了各种方法,他们祈求上帝、吃精细的肉食、饮用好酒……医生们企图治愈或者缓和这种令人恐惧的症状,他们用尽各种药物,也尝试各种治疗手段,从通便剂、催吐剂、放血疗法、烟熏房间、烧灼淋巴肿块或者把干蛤蟆放在上面,甚至用尿洗澡,但是死亡还是不断降临到人间。一些深受宗教束缚的人们以为是人类的堕落引来的神明的惩罚,他们穿过欧洲的大小城镇游行,用镶有铁尖的鞭子彼此鞭打,口里还哼唱着:“我最有罪”。而在德国的梅因兹,有12万犹太人被当做瘟疫的传播者而活活烧死,斯特拉堡则有16万犹太人被杀。只有少数头脑清醒的人意识到可能是动物传播疾病,于是他们把仇恨的目光集中到猫狗等家畜身上,他们杀死所有的家畜,大街上满是猫狗腐败的死尸,腐臭的气味让人窒息,不时有一只慌乱的家猫从死尸上跳过,身后一群用布裹着口鼻的人正提着木棍穷追不舍。没有人会怜悯这些弱小的生灵,因为它们被当做瘟疫的传播者。
黑死病夺走了当时每4个欧洲人中的一个。当可怕的瘟疫突破英吉利海峡,在南安普敦登陆时,这座海边城市几乎所有的居民都在这场瘟疫中丧命,而且死得都非常迅速,很少有人得病后能在床上躺上两三天,很多人从发病到死亡只有半天时间。
黑死病给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以沉重的打击和深远的影响。黑死病登陆英国土地的同一年,英国土地上的牲畜也难以幸免。一个牧场有5 000头羊突然死亡,它们尸体散发出恶臭,连野兽和鸟都不愿意碰一下。所有牲畜的价格都急剧下降,即便活着的人也很少能保住自己的财产。本来值40先令的一匹马,现在只能卖65先令,一头壮实的公牛只能卖4先令,一头母牛12便士,小牛6便士,一头羊3便士,一头肥猪5便士。羊群和牛群在田野里四处漫游,没人去照管它们,听凭它们死在农田里、沟渠里。
到了第二年的秋天,一个收割者替人干活索取的报酬大大提高了,每天不得低于8便士。还得供他吃饭。许多庄稼在田里腐烂掉了,因为请不起人来收割它们。在瘟疫流行的年代,劳动力的匮乏成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时,国王发布命令说,无论是收割庄稼的工人还是其他雇工,都不准索取高于往年水平的工资,违反者将给予严厉惩罚。但是劳工们根本不理睬国王的命令。任何人想要雇佣他们,都得付出比往年多得多的钱,否则就让你的庄稼或者果实腐烂在农田和果园里。当国王得知自己的命令无论在雇主还是雇工一方都未得到执行的时候,就对所有教会土地所有者、庄园主、骑士、地主处以罚款;并对所有的自由农业工人处以100先令、40先令到20先令不等的罚金。后来国王又派人逮捕了许多雇工并把他们投入了监狱,他们不得不向国王支付很大数额的罚金,未被逮捕的雇工有很大的部分都躲藏到森林里去了。以同样的方式,国王还处置了许多的艺人。
在英格兰瘟疫肆虐时,苏格兰人也跑来趁火打劫。当他们听说英格兰人中间正在流行着瘟疫时,以为他们的诅咒终于应验了,因为他们一直在诅咒:“让英格兰人遭瘟疫吧!”现在一定是上帝在惩罚英格兰人了。于是,苏格兰人在塞尔克森林聚集起来,准备协助上帝彻底的消灭英格兰人。但这个时候,死神也攫住了他们,在几天的时间里就死了5 000个苏格兰人。剩下的人准备返回自己的家园,却遭到英格兰人的反击,死伤又过大半。
瘟疫之村
英格兰德比郡的小村亚姆有一个别号,叫“瘟疫之村”。但这个称呼并非耻辱,而是一种荣耀。1665年9月初,村里的裁缝收到了一包从伦敦寄来的布料,4天后他死了。月底又有5人死亡,村民们醒悟到那包布料已将黑死病从伦敦带到了这个小村。在瘟疫袭来的恐慌中,本地教区长说服村民作出了一个勇气惊人的决定:与外界断绝来往,以免疾病扩散。此举无异于自杀。一年后首次有外人来到此地,他们本来以为会看到一座鬼村,却惊讶地发现,尽管全村350名居民有260人被瘟疫夺去生命,毕竟还有一小部分人活了下来。
有一位妇人在一星期内送走了丈夫和6个孩子,自己却从未发病。村里的掘墓人亲手埋葬了几百名死者,却并未受这种致死率100%的疾病影响。这些幸存者接触病原体的机会与死者一样多,是否存在什么遗传因素使他们不易被感染?由于亚姆村从1630年代起就实施死亡登记制度,而且几百年来人口流动较少,历史学家可以根据家谱准确地追踪幸存者的后代。以此为基础,科学家于1996年分析了瘟疫幸存者后代的DNA,发现约14%的人带有一个特别的基因变异,称为CCR5-△32。
这个变异并不是第一次被发现,此前不久它已在有关艾滋病病毒(HIV)研究中与人类照面。它阻止HIV进入免疫细胞,使人能抵抗HIV感染。300多年前的瘟疫,与艾滋病这种诞生未久的现代瘟疫,通过这个基因变异产生了奇妙的联系。
出血热黑死病
不过最近,两名英国科学家又为黑死病这一方增加了新的砝码。鼠疫与CCR5-△32的关系被实验推翻,这并不妨碍利物浦大学的苏珊·斯科特和克里斯托弗·邓肯把黑死病同这个变异联系起来。因为他俩早就提出,黑死病并非通常所认为的腺鼠疫,而是一种由病毒导致的出血热,可能与埃博拉出血热类似。他们曾出版《瘟疫生物学》和《黑死病的回归》等著作,详细阐述有关观点。
斯科特和邓肯在2005年3月的《医学遗传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建立数学模型,用计算机模拟了欧洲人口变化与上述基因变异频率变化的关系,显示驱动这个变异扩散的压力来自“出血热瘟疫”。而天花只在1 700~1 830年间对欧洲形成较大威胁,其流行时间和频率并没有达到此前研究认为的程度,不可能是造成这个基因变异频率增加的主要因素。
斯科特和邓肯告诉记者:“1996年有关(CCR5-△32变异)的成果发表,我们马上就认识到,欧洲的瘟疫促进了这个变异的频率升高。”他们说,“事实上,这其中的推理很明显:△32变异的分布情况与瘟疫在欧洲的分布情况相同,这很好地显示了后者促进了(变异频率)上升,”在谈到欧洲的黑死病瘟疫时,他们说,“我们提出,这些传染病是由一种病毒性出血热导致,后者也使用CCR5受体来进入免疫系统。△32变异为病毒性出血热感染提供了类似的遗传抵抗力。”
纸莎草文献的记载显示,公元前1500—前1350年,在法老时代的埃及,尼罗河谷就存在出血热。此后2000多年间,地中海东岸不断大面积暴发出血热。例如公元前700—前450年、公元前250年,美索不达米亚曾发生出血热。据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的描述,公元前430—前427年雅典瘟疫的症状与黑死病非常相似。“查士丁尼瘟疫”从埃塞俄比亚发源,沿尼罗河谷而下,于公元541年到达叙利亚,然后是小亚细亚、非洲和欧洲,542年抵达君士坦丁堡。它一直持续到公元700年,其间反复暴发,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记载了这场瘟疫的细节,其症状与雅典瘟疫和黑死病都很像。
CCR5-△32变异可能出现于2500—3000年前,人类文明早期这些反复暴发的出血热使其频率持续上升,从最初的单个变异达到1347年黑死病袭来之前的1/20 000。然后,经过黑死病的大清洗,其频率增加到了现在约10%的水平。人们一般认为1665—1666年伦敦大瘟疫是黑死病最后的罪行,但斯科特和邓肯说,出血热瘟疫在这以后并没有消失,持续在北欧和俄罗斯活动,直至19世纪,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北欧和俄罗斯人中的变异频率最高。
斯科特和邓肯认为,要追溯出血热的来源,要回到人类的摇篮——东非大裂谷的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地,在那里,人类祖先与动物共生的历史最为悠久。这种病的潜伏期长达37~38天(这与意大利人于14世纪率先发现的40天有效隔离期吻合,而与腺鼠疫的特征不合),即使在中世纪,这么长的时间也足以让感染者将病毒带到很远的地方。如果它在跨国交通非常便利的当代再度暴发,将造成巨大灾难知识点黑死病溯源新解
关于黑死病的源头最近有一个新的说法。公元6世纪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灾难:由于地球上的农业被完全毁灭,全球爆发了一次灾难性的大饥荒,并最后引发了那场在欧洲大地肆虐、让人们谈之色变的黑死病。据英国媒体2月4日报道,最新的科学研究终于找到了那场大灾难的根源:祸起与地球相撞的一颗小彗星!
利用1994年从木星上形成的彗星撞击点上取得的信息,彗星撞地球之后,灰尘就会在巨大的冲击力的作用下,在空气中四处传播,并很快笼罩全球。德里克教授说:“这个时期正好与传染病在欧洲的流行时期巧合。当时欧洲在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人们相信那是黑死病第一次在欧洲出现。”缺少阳光的照射,地球上的生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普遍歉收,这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当时给很多人带来了衣食之忧。由于很多饿死的人尸体就流落街头,再加上人们都食不果腹,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很弱,因此黑死病立即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
本文2023-08-03 20:38: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