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歌中雪冬和冬雪指的是什么
冬雪是立冬和小雪,雪冬是大雪和冬至。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复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制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百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小雪时值阳历11月下半月,农历十月初或者下半月(因闰月而异)。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度大,所以称为小雪。
大雪
太阳黄经为255度。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荡”的严冬了。
冬至为二十四节知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道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
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因风阻泊船,闲步入林,过一僧院。僧已他出,房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画,遂把笔,于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当亦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书生往吴,经年,乃闻人说江西僧院,有圣琵琶,灵应非一,心窃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旧处,上访之。僧亦不在,所画琵琶前,已幡花香炉供养矣。取水洗之尽,还宿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以失琵琶故,邻人大集,方共悲叹。书主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书生大笑,为说所画及拭却之由,自是灵圣亦绝。
(选自唐·皇甫氏《原化记》)
白话译文
有个书生想要游玩吴地,路经江西,因为大风阻碍就停泊小舟,闲散行走进入一片树林,寻访一座僧院。僧人已经外出到其他地方去了,僧院的房门外面,有几间小厅廊,临近处有笔和砚台。书生善于画画,于是就拿起笔,在白墙壁上画了一个琵琶,大小和真的琵琶没有不同。画完,大风渐静书生乘船出发了。僧人回来,看到了画的地方,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于是告诉村里人说:“恐怕这是五台山上降临的仙琵琶。”当时也是戏言,然而这话于是就被村里人传说,人们给以教神的礼节仪式祈求得福,很灵验有效。
书生前往吴地,过了几年,就听人说江西的僧院,有个圣琵琶,灵验有效不止一二次,暗中对此感到怀疑。因此返回江西时,则令船进入停泊船原先的地方,上前拜访圣琵琶。僧人也不在,画的琵琶前,已经挂着幡,供着花,炉里点着香供奉了。书生取来水把它洗完,回去留宿在船上。到第二天,书生又上前拜访。僧人夜里已经回来了,因为失去琵琶的原因,邻近的人大规模地集中起来,正要共同悲哀感叹。书生特意询问,人们都说前头的应验:“如今一定有人违背了圣琵琶的指示,(违逆了神灵),所以它就隐没不见了。”书生大笑,对他们讲述了他所画以及擦洗掉的琵琶由来,从此神灵仙圣也绝迹了。
--唐·《圣琵琶传闻》
汤琵琶传
清王猷定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世庙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莫之能善也,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名著大梁间。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戏下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而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之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轸石王子曰:戊子秋,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明年,复访曾,曾坐土锉中作食,奉匕箸于母。人争贱之,而予肃然加敬焉。曾仰天叹日:“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予凄然许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呜呼!世之沦落不偶,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
--清《四照堂集》
你可能感兴趣: 小雪养生原则 饮食温补 以养肾气
小雪和大雪在什么季节:都在冬季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节气。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我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降雪会稍晚,而北方,已进入寒冰封冻季节。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其意思是,“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改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足,因此称做小雪。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
你可能感兴趣: 小雪温馨提示 调节情绪 减少抑郁
大雪,是24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在公历12月6至8日入节,时太阳到达黄经255°。节气大雪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大雪和小雪、 雨水 、 谷雨 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是表示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天气更冷,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南方地区降雪量较小,而在北方已千里冰封。
平气法划分的节气,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你可能感兴趣: 今日小雪 若要安逸 勤脱勤着
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还是自己认真做吧,这个书不能通过代码获得,以下攻略:
未知的书,卷一:位于修习祭坛之路和视野祭坛之路之间。如果你从视野祭坛之路去找书,向西南走直到你遇到一条在山脊中间的路,在山顶会有几只寒霜蜘蛛,朝下山的方向走(我理解就是沿着路接着走下山)。在路右侧的废墟有个捂着胸口的骷髅。书就在胸口附近。如果你从修习祭坛之路去找书,向右沿着冰封的湖面走就能看到废墟。(这个估计大多数人都能找到我就不补充什么了。)
未知的书,卷二:只能通过从法尔莫村落的的冰霜巨人身上拿到的先锋绿宝石进入。当你有了先锋绿宝石,前往位于决心祭坛之路东边的先锋传送门,将先锋绿宝石放置到完美宝石插槽内。将会打开一个去被遗忘山谷眺岩的传送门,书就在瀑布边上的箱子附近。(这个是我之前没找到的那本书,就在进入传送门之后沿着水流向下游走,走到再向下就被瀑布冲下下的地方,有棵树和一个断裂的柱子,中间就是箱子,书就在箱子旁边,还有具骷髅,估计用侦测死亡能看到。)
未知的书,卷三:在冰河裂隙附近。向上游行进到冰河裂隙的入口,但别进去。转过身向右看会看到一条上山的路,不要到山顶就有一个向左急转弯的桥。过桥一直走遇到一个岔路口,走左边的桥,书在一个法尔莫的帐篷里。
未知的书,卷四:从通向法尔莫村落的冰河裂隙出来后,从一个小拱门下穿过后你会看到有个长毛象头骨在上面的帐篷(你面前会是个峡谷,as you walk out of the arch's shadow—在下大雪的时候很难看见)。书就在帐篷的小桌子上。(英文这段我实在弄不清该怎么翻译,就直接写上了,估计照着前面的提示也许也能找到了,所以见谅了)
1、凿壁借光
东晋时期的一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托汉代刘歆之名撰写了《西京杂记》一书。书中记载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2、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苏秦,一次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故里。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亲和他连话都不说。苏秦为之大耻,乃发奋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3、闻鸡起舞
《晋书·祖狄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祖狄和他的好朋友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二人常常互相勉励,立志为国效力。他们二人常常“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鸡叫,即起来操演武艺。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
4、悬梁苦读
古时后有一个刻苦好学的人叫孙文宝,他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在孜孜苦读。等到晚上疲劳不堪需要睡觉的时候,孙文宝仍然怕睡过头,耽搁太多的时间,于是他就用绳子把头发和屋顶上的大梁拴在一起,只要头一晃动即可醒来继续用功苦读。终于成为“当世大儒”。后人即用“悬梁、悬头”等指勤学苦读,奋发向上。
5、囊萤映雪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御史大夫。
《琅琊榜》中,对于梅长苏的病情,剧中采用的抽丝剥茧的手法,从梅长苏的容颜大改,曾经最亲密的兄弟都认不出,一直到他身体孱弱,秋天怕寒的种种细节,然后提到火寒毒,但是火寒毒的成因蔺晨最后救治聂锋的时候才说了个明明白白。
火寒毒的主要成因依靠一种虫子,叫作雪疥虫,雪疥虫只生长在梅岭附近,专食焦肉,同时吐出毒素。以冰寒之气遏住了火性,使人经火,却能保命。火寒之毒,因此形成。火寒毒的症状,看看梅长苏和聂锋,基本就能了解个概况了。
然而,问题来了,雪疥虫生长在梅岭附近,而梅岭是一个常年大雪,滴水成冰的地方,雪疥虫既然专门食用焦肉,那么它们依靠什么为生呢?大渝二十万皇属军进犯之前,梅岭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林燮在此用火攻对付大渝将士,的确也是一个令人脑洞大开的计策,估计熟悉冰雪的大渝人不曾预料,毫无防范。
然而雪疥虫肯定是在这场战役之前就存在的一个物种,梁帝曾经组织人在宫中翻阅大量的古籍,上面对火寒毒早有记载。并且深居宫中数十年的静妃对火寒毒早有了解,甚至还能控制一二。在漫长的岁月里,雪疥虫究竟如何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着,生存着,直到遇到两个浑身是焦肉的人,林殊和聂锋,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焦尸。
要明白这一点,首先要了解一些常识,要知道梅岭长年大雪,到处都是冰山雪窝,不可能发生火灾,但是最容易发生的是冻死人,或者是爬行动物,或者是飞鸟,因为实在太冷,所以发生冻灾,极有可能。在医学上来说,严重的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就和烧伤一样,也会出现黑色或者是紫褐色的焦肉。这些,就是雪疥虫赖以生存的食物。
梅长苏当年和聂锋一样,跌入雪窝,浑身的焦肉被雪疥虫吞噬,所以保住了一条性命,但是同时也中了雪疥虫吐出的冰寒之毒,也就是火寒毒。之所以成为天下第一奇毒,因为三要素很难凑在一起,第一是烈火,第二是大雪,第三是梅岭的雪疥虫,然而这么多很难凑在一起的因素,形成的火寒毒造成人的容颜大改,依然也没有被梁帝放弃怀疑,还是赐了梅长苏一杯毒酒。
本文2023-08-06 00:38:3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6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