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历史上是什么国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武汉市历史上是什么国家?,第1张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沿革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汉”的由来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近代史上的武汉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重大事件概要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人物 作为"九省总汇之通衢"的武汉,可谓群贤毕至、才俊荟萃。 先古以来,孙权江夏筑城、岳飞屯兵武昌、崔颢黄鹤楼题诗等先贤足迹至今千古传诵。明末抗击后金统帅熊廷弼修江堤,造福人民。特别是进入近代史后,辛亥首义地武汉,产生了刘静庵、黄兴、孙武、蒋翊武等一批革命志士;张之洞治鄂兴办工厂,开创了中国乃至东亚领先的现代工业先河;特定的土壤,培育了大批文化名人,如: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地质学家李四光、文学家闻一多、哲学家熊十力等等数不胜数。 本世纪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不止一次到过武汉,在史书上留下光辉篇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1894年、1912年两度来汉,对辛亥首义的武汉给予了"武汉一呼,天下响应","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高度评价。在他编制的《建国方略》等巨著中,曾为武汉专门作出建设规划。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在武昌农讲所、"八七"会址、东湖梅园等留下历史性脚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等诗词手迹,炳蔚江城;17次在汉畅游长江的实践更深深地激励着武汉人民奋勇前进。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巨轮加速前进,1992年初南巡首站抵达武汉,发表了"发展是硬道理"著名论断,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豪迈步伐,武汉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重镇、商品贸易中心、交通枢钮和教育、科研基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文化名城更添活力。 在这跨世纪的交替中,武汉人正以改革者的魄力和创新者的勇气,锐意进取,再创辉煌。为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钢铁、汽车、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基地和金融、流通、运输、信息、科教五大聚散中心,塑造并充分展示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奕奕风采而团结奋斗。 武汉的城市文明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 盘龙城位于现在黄陂县境内,是在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地区长期隶属楚国,楚文化也因此成为今日武汉文化的渊薮。武汉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水运,历来就是商贸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十八世纪的汉口,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1861年开埠后,汉口成为当时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1911年,武昌城上空响起辛亥革命第一枪,由此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武汉历史概述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沿革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汉”的由来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近代史上的武汉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重大事件概要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人物

  作为"九省总汇之通衢"的武汉,可谓群贤毕至、才俊荟萃。

  先古以来,孙权江夏筑城、岳飞屯兵武昌、崔颢黄鹤楼题诗等先贤足迹至今千古传诵。明末抗击后金统帅熊廷弼修江堤,造福人民。特别是进入近代史后,辛亥首义地武汉,产生了刘静庵、黄兴、孙武、蒋翊武等一批革命志士;张之洞治鄂兴办工厂,开创了中国乃至东亚领先的现代工业先河;特定的土壤,培育了大批文化名人,如: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地质学家李四光、文学家闻一多、哲学家熊十力等等数不胜数。

  本世纪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不止一次到过武汉,在史书上留下光辉篇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1894年、1912年两度来汉,对辛亥首义的武汉给予了"武汉一呼,天下响应","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高度评价。在他编制的《建国方略》等巨著中,曾为武汉专门作出建设规划。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在武昌农讲所、"八七"会址、东湖梅园等留下历史性脚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等诗词手迹,炳蔚江城;17次在汉畅游长江的实践更深深地激励着武汉人民奋勇前进。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巨轮加速前进,1992年初南巡首站抵达武汉,发表了"发展是硬道理"著名论断,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豪迈步伐,武汉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重镇、商品贸易中心、交通枢钮和教育、科研基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文化名城更添活力。

  在这跨世纪的交替中,武汉人正以改革者的魄力和创新者的勇气,锐意进取,再创辉煌。为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钢铁、汽车、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基地和金融、流通、运输、信息、科教五大聚散中心,塑造并充分展示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奕奕风采而团结奋斗。

  武汉的城市文明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

  盘龙城位于现在黄陂县境内,是在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地区长期隶属楚国,楚文化也因此成为今日武汉文化的渊薮。武汉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水运,历来就是商贸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十八世纪的汉口,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1861年开埠后,汉口成为当时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1911年,武昌城上空响起辛亥革命第一枪,由此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武汉历史概述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沿革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汉”的由来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近代史上的武汉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重大事件概要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人物

  作为"九省总汇之通衢"的武汉,可谓群贤毕至、才俊荟萃。

  先古以来,孙权江夏筑城、岳飞屯兵武昌、崔颢黄鹤楼题诗等先贤足迹至今千古传诵。明末抗击后金统帅熊廷弼修江堤,造福人民。特别是进入近代史后,辛亥首义地武汉,产生了刘静庵、黄兴、孙武、蒋翊武等一批革命志士;张之洞治鄂兴办工厂,开创了中国乃至东亚领先的现代工业先河;特定的土壤,培育了大批文化名人,如: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地质学家李四光、文学家闻一多、哲学家熊十力等等数不胜数。

  本世纪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不止一次到过武汉,在史书上留下光辉篇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1894年、1912年两度来汉,对辛亥首义的武汉给予了"武汉一呼,天下响应","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高度评价。在他编制的《建国方略》等巨著中,曾为武汉专门作出建设规划。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在武昌农讲所、"八七"会址、东湖梅园等留下历史性脚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等诗词手迹,炳蔚江城;17次在汉畅游长江的实践更深深地激励着武汉人民奋勇前进。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巨轮加速前进,1992年初南巡首站抵达武汉,发表了"发展是硬道理"著名论断,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豪迈步伐,武汉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重镇、商品贸易中心、交通枢钮和教育、科研基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文化名城更添活力。

  在这跨世纪的交替中,武汉人正以改革者的魄力和创新者的勇气,锐意进取,再创辉煌。为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钢铁、汽车、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基地和金融、流通、运输、信息、科教五大聚散中心,塑造并充分展示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奕奕风采而团结奋斗。

  武汉的城市文明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

  盘龙城位于现在黄陂县境内,是在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地区长期隶属楚国,楚文化也因此成为今日武汉文化的渊薮。武汉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水运,历来就是商贸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十八世纪的汉口,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1861年开埠后,汉口成为当时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1911年,武昌城上空响起辛亥革命第一枪,由此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儿时读木兰辞时对木兰其人其事之史实,一片茫然。待五十年代初,有机会到武汉市属黄陂区(原为县)进行工作和探访,才蓦然间得知原来从幼就钦仰的女中豪杰木兰的故里就在黄陂。仔细踏访,黄陂的山山水水中,点布着巍巍的木兰山,山上有木兰殿;立新店有将军庙和木兰冢;北乡(双龙镇)有木兰故里;还有纪念性的木兰湖等等,编织成了一条斑澜多彩的木兰文化链。

  史著如林的中国,关于木兰的载记虽语焉不详,但林林总总亦蔚为大观。关于木兰本事,最早的文字记载可推原到成于北魏,见于南朝陈代的《木兰辞》。至两宋时,收入《西文苑》、《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中。民国以来,成为中小学课文。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到黄陂,写下了韵味深沉、清丽动人的《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见《樊川文集》),诗中说的是木兰以女儿之身化妆男儿参加征战,在边塞上思归,还到明妃王昭君墓前(拂云堆,即今内蒙古之昭君墓青冢)去把酒。此诗成于唐会昌三年。《黄陂县志》载记:唐武宗会昌三年,杜牧游木兰山。此诗说明唐代时黄陂的木兰崇拜已经很盛,怪不得后来宋代名儒程大昌读了此诗后,在《演繁露》中,感慨系之:“观杜牧此诗,既有庙貌,又曾作女郎,则诚有其人矣,异哉!”这首诗是黄陂木兰事迹的最早记载。

  近年来,黄陂区进行了扎实的史实、史料、史迹征集、研究工作,并由黄锂写成《花木兰将军三考》。他提出木兰是汉代人,家在黄陂。特别是史迹调查中,文中谈到黄陂双龙镇(今木兰山北之姚集镇大城潭村)有许多从周代到六朝的文化遗存,而古籍中的《木兰奇女传》云:“木兰,姓朱,为湖广黄州府西陵县(今黄陂)双龙镇人。”而在木兰山北坡立新店又有将军坟,并发现文字依稀可辨的“敕建木兰将军墓碑序”。凡此都证明黄陂为木兰故里。

  笔者近年来检阅史乘,亦有创获。《古今图书集成》将有关木兰将军的史事和山川地志都列入该书“方舆汇编”、“方黄”、“黄州府部””———N74卷中。其中收录山川名胜、诗文史事条目颇丰。首先收入《木兰歌》(即《木兰辞》),意即表明木兰辞所叙述的木兰故事发生在黄州之黄陂。

  《古今图书集成》编纂体例严谨,汇罗资料精当,其对黄陂木兰史事言之凿凿,诚木兰故里在黄陂之有力证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05月10日第十版)

  黄陂--花木兰的故乡 遗下汉冢思佳人

  culturecnhubeicom 文化湖北 3-30 8:50

  荆楚网(楚天金报)记者 胡彩丽 郑志方 通讯员 胡沛 实习生 程景年

  花木兰的爱情秘史

  3月22日,武汉黄陂姚集镇。初春的风携带着桃李花香,在温和的阳光里。一位生活在两千年前的同乡,让这片土地充满了英雄的神奇色彩,并在两千年后极大地改变了黄陂人今天的生活。

  传说西汉年间,黄陂姚集镇大城潭村被叫作双龙镇。该镇千户长朱天禄和妻子赵桂贞婚后多年未孕,听人指点食下木兰花蕊,生下一女,取名木兰。木兰生性活泼好动,天资聪颖,7岁就被青狮岭的道长和住持收为徒弟,修练武术。至今民间还流传着木兰童年时期的传说,说她冒险到山洞里采集夜明沙(蝙蝠的粪便)为同村瞎眼的奶奶治好盲症,使计谋让一名当地的土财主捐资修桥……

  木兰18岁那年,单于进犯中原。木兰既不忍让年迈多病的父亲再赴沙场,也不能违抗保卫国家的旨意,于是藏起女儿家的柔弱,乔装成男子上战场。在12年的战争生涯中,她靠食用一种草药掩盖自己女性的生理特征,驰骋疆场,在血与火的世界里拼杀,屡建奇功,获封“木兰将军”。

  可皇帝赐予其官职和封赏时,木兰竟毅然请辞,并道出自己实为女子的真相,请求以平民身份返乡,侍奉双亲。木兰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回归女人的身份。

  她的感情秘史少有人知。在战争中她与伍登将军出生入死,默默相爱却始终没有道明心迹。等真相大白之后,伍登却战死沙场。于是,木兰发誓终生不嫁。直至90岁高龄,木兰在黄陂去世。

  现在,黄陂木兰山的玉皇阁,相传就是木兰将军凯旋后,皇帝的赐冠之所。后人还建起木兰坊、木兰殿、木兰将军祠等,以褒彰纪念木兰“忠孝勇节”的功勋和情怀。

  美国人的免费广告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第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卡通片《花木兰》席卷全球,这给黄陂的旅游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

  1998年之前,木兰山、木兰湖景区每年的游人不足百万。1999年,游客陡增至150万。去年,景区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旅游收入超过3亿元。今年,木兰水乡、清凉寨以及云雾山等系列旅游点,也在建设之中。木兰品牌,从一个仅几十平方公里的木兰山,延伸到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占去全区面积近半,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旅游区,成了名副其实的“武汉后花园”。另外,还有四万村民吃起了“旅游饭”,经营“农家乐”,从此走出贫穷步入小康,有的农户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月收入超过了4000元。

  与此同时,黄陂区还抓住“木兰”文化,从1999年起就开始举办“木兰文化旅游节”,借节招商引资,先后引进项目50多个,协议资金就达10多亿元,并投资17亿元建设基础设施,让景区锦上添花。

  鄂豫之间木兰之争

  当“花木兰”文化在湖北武汉开花结果的同时,一场没有硝烟的纷争也暗地展开。河南虞城宣称,木兰乃河南虞城人,并也有木兰祠、木兰陵园等为证。除此之外,木兰故里还有宋州、商丘、亳州、谯郡和延安之说。

  虽是一个传说,但在黄陂却有墓为证。木兰山脚北坡是木兰将军祠所在。院内有一大土冢,内是一座砖结构的汉墓。发掘时,其上还散布着板瓦残片,饰粗绳纹,是典型的汉砖汉瓦。其碑文虽已模糊不清,却依稀可辨“赦建木兰将军墓碑序”等几个字。这就是传说中的木兰将军墓。

  木兰究竟是哪里人?晚唐诗人杜牧有诗歌为佐证。当年,他游览黄陂木兰山和将军祠后,对木兰将军的功绩大发感慨,作诗一首: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明《木兰古传》也载:木兰将军黄郡西陵人,姓朱,父天禄……”

  “木兰转战万里,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踪迹,加之木兰没有在朝廷当官,正史上没有留下记录,所以出现纷争是很正常的。”黄陂区木兰研究会会长明德运在谈论木兰之争时说道。

  河南各地和黄陂均以能拥有与木兰相关的文化而引以为豪,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木兰品牌为大家所珍视,木兰精神已深入人心。花木兰,已经不单单为黄陂所独享,她已经上升为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文化遗产,值得所有中国人永远珍惜和保护。

  但是,黄陂在这场争夺战中,不会谦让。记者了解到,有关方面正在设法保护这笔文化遗产,让花木兰长住娘家——黄陂。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

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

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

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

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

"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

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

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

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

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

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

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 中央执行委员国民 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 正式成立。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

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

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 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 ,武汉江岸车站成为 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 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

1926年12月,国民 由广州迁至武汉。

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 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

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 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只找到这些,不是新华书店的请无视它

地区店名地址电话

宝山区新华书店上海市长江南路68号56823480

宝山区新华书店上海市大华二路149号

宝山区新华书店上海市共康路386号56425731

宝山区信老图书经营部上海市共康五村193号

宝山区上海旧书店上海市虎林路449号

宝山区新华书店上海市淞滨路133号56671840

宝山区宝山教育书店上海市同泰北路19号56604382

宝山区大华书店上海市行知路186号56512032

宝山区新华书店上海市殷高西路201号56625106

长宁路上海学人艺术书店上海市延安西路1918号62379356

长宁区刘海粟书店上海市虹桥路1660号62701018

长宁区上海技术教育书店上海市天山路1800号62349610

长宁区育新教育书店上海市延安西路1257号

长宁区医学书店上海市中山西路1235号62955201

奉贤区新华书店奉城门市部奉城镇南门镇海新村商场

奉贤区新华书店奉贤区店奉贤区南桥镇古华路495号57102740

奉贤区新华书店胡桥门市部胡桥镇新街136号

奉贤区新华书店解放西路门市部南桥镇解放西路315-319号

奉贤区新华书店人民南路门市部南桥镇人民南路43-49号

奉贤区新华书店新建西路门市部南桥镇新建西路18号

奉贤区新华书店钱桥门市部钱桥镇金钱路4922号

奉贤区新华书店青村门市部青村镇人民路18号

奉贤区新华书店四团门市部四团镇天鹏街128-132号

虹口区上海外语音像书店上海市大连西路570号65317943

虹口区国风书店上海市大连西路86号

虹口区新华书店上海市东宝兴路866号

虹口区新华书店虹新书刊文具经营部上海市东长治路1043号

虹口区沪江书店上海市东大名路1160号65463475

虹口区志华书店上海市东余杭路1123号

虹口区弘文书店上海市多伦路67号56963793

虹口区国际书屋上海市海宁路330号63251900

虹口区上海虹口书店上海市海宁路500号63567342

虹口区新华书店上海市奎灶路669号65267963

虹口区上海向上音像书店上海市凉城路453号55610429

虹口区源盛书店上海市凉城路599号65251872

虹口区佳书书店上海市四川北路65号

虹口区新华书店上海市四川北路852-854号63243765

虹口区上海企业家书店上海市四川北路855号63253402

虹口区新华书店上海市四川北路856号63243765

虹口区上海工具书店上海市四川北路856号63246555

虹口区工具书店上海市四川北路856号63246555

虹口区育才书社上海市玉田路192号

虹口区诚品书店上海市玉田路202号55540760

黄浦区上海外文书店 福州路 790号63223200

黄浦区季风书园来福士店福州路西藏路来福士广场5F63403586

黄浦区上海古籍书店(博古斋) 上海市福州路424号63223453

黄浦区上海书城上海市福州路465号63522222

黄浦区科技书店上海市河南中路221号6323456

黄浦区东方激光电脑音像书店上海市湖北路192号63608623

黄浦区上海教材书店中山南二路800号64162792

嘉定区诚品书店(嘉定店) 上海市嘉定区定宁弄88号59917831

静安区季风书园艺术店地铁静安广场东侧63189188-20846

静安区季风书园静安店地铁静安寺站63189188-20844

静安区常春藤书园南京西路1158号502-503室52984464

静安区军事书店上海市常德路310号62471567

静安区佛学书局上海市常德路418号62470515

静安区艺术书店上海市华山路42号62487476

静安区少年儿童书店上海市石门二路3号62533467

卢湾区季风书园黄陂店地铁黄陂路站63189188-71229

卢湾区季风书园陕西店地铁陕西路站64152843

卢湾区季风书园淮海路、陕西路地铁商场53821942

卢湾区上海香港三联书店上海市淮海中路624号53064393

卢湾区三联读者上海市建国东路25号63743278

卢湾区席殊书屋上海市建国西路154号64311311

卢湾区新馨书店上海市瞿溪路1046号63036012

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当然是七浦路了。上海七浦路服饰市场,中心位于河南中路、七浦路口,就是因此得名的。交通非常便捷,有公交13、14、15、17、63、66、537路等,

襄阳路关了以后仿的名牌衣服,手表,一部分在原来的陕西北路的沿线民居里面,一部分搬到了韩港城(南京西路成都路,原来的南证大厦),以上两个据点仿真度跟原来一样,价钱也稍贵一些。

还有部分搬到了七铺路,七铺路里面价钱开不大的,但是需要有耐心去淘;

还有的商铺搬到淮海路(西藏路口)这里的一个商厦铺面,商厦的具体名称不记得了,还有部分的搬去了龙华。

最大最好最全的文化用品推荐福州路文化街,书店那个多呀,除了最大的上海书城以外(福州路湖北路口),还有上海书店,上海古籍书店,上海科技书店(上海音乐书店),上海外文书店等这些专业书店,另外马路两边有些小书店打折很厉害的。

英语的教材最全的应该是上外的书店了,大连西路,上外校门口,新书一般不打折,有打折专柜的。

复旦旁边的大学书城也卖打折英语书的,在国定路武东路口。

图书批发推荐以下两家:

文庙新书和新的杂志8折,武侠小说等大部头书籍最低可至7折,旧书也有。

纪念路8号有家图书批发市场,是以前五角场凇沪路搬过来的,很有名气的,打折力度超出你的想象,我买过一套中国全史,居然只有15折,外面正规书店里上千元一套的书籍,在这里的折扣不会超过3折,英语教材感觉不多,只有四、五家是专卖外语书的,基本也是8折,

说几个我知道的电脑城(数码广场)

虹口区:四川北路多伦路口,方舟大厦数码广场

杨浦区:邯郸路国定路口,颐高数码广场

五角场,凇沪路政旦东路口,赛博数码广场

卢湾区:淮海中路黄陂路口,赛博数码广场

徐汇区:徐家汇有三个,分别是:百脑汇,太平洋电脑广场,太平洋数码广场,都在一起的,地铁1号线至徐家汇站下,5号出口上去就是百脑汇,在它旁边分别就是另外两家。

浦东新区:浦东八佰伴旁,张扬路上,太平洋数码广场三期,

小商品如:手表和生活用品等应该以城隍庙福佑街市场为主,七浦路为辅,他们大多都是从浙江义乌批发来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