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量的词语工程量的词语是什么
古代女子染红唇用的那张红纸是什么?叫什么?
胭脂纸
上面粘满 红色胭脂粉
现在还有得卖
古代女子用嘴抿的那个红纸是什么
口红叫法一样
古代女子出家,都要用一种红色的纸粘一下嘴巴,那种纸叫什么?
朱砂纸
古代女子将嘴唇弄红的纸叫什么
中国的美容记载开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楚辞》说:"粉白黛黑,唇施芳泽。"说明古时候的妇女已用黛修饰眉毛,用芬芳光亮的颜料来美化嘴唇了。
在中国古代,点唇用的也称为胭脂。如《红楼梦》中说贾宝玉爱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实际上是指的口红。"胭脂"在文言文中还可写为"(月燕)支 "、"燕支"等等。据文献记载,约在公元前1320年就有了使用口红胭脂的记载。《中华古今注》云,胭脂"起自纣,以红蓝衣汁凝成(月燕)支。";韩非子《显学篇》:"故善毛嫱面施之美,无益吾面,而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等。到了汉代,便有了"妆点"、"粉妆"、"妆饰"等专门术语。这里"脂"、"点"等实际上都是指的口红。
唐代的口红化妆开始向塑造和美化形象的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口红化妆的艺术性。唐玄宗的女儿永乐公主,就自制了多种化妆品,为此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种植各种香料香花的园圃。其中仅供制胭脂口红的植物就达二三十种。显耿出我国唐代制口红的技术已趋于完善并且多样化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口红为代表的化妆品已经深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每天,每个人都在使用,而且长期连续地使用。从化妆品的起源上可以看出,美容修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欲望,是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不仅女人用、儿童用、而且男人也用化妆品。使用口红人群的年龄幅度也正在逐渐增大,可以说口红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越来越重要了。
古时的红印纸是什么纸
不知道楼主描述的是不是明朝的空印案~先盖好了印章
明朝时每年地方都需派人至户部报告财政收支账目,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稽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因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稽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这原本是从元朝既有的习惯性做法(“元时,官府府于文有先署印,而后书者,谓之"空印",洪武建元以来,相沿未改。《中外历史年表》),也从未被明令禁止过,《剑桥中国明代史》解释,钱粮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损耗,所以从运送一直到户部接收时的数字一定不会相符,在路上到底损耗了多少,官员们无法事先预知,只有到了户部将要申报之时才能知道其中的差额,所以派京官员都习惯用空印文书在京城才填写实际的数目。明太祖朱元璋获知此事后大为震怒,认为这是官员相互勾结的欺君重罪,因而下令处罚所有相关官员。
或许回答不是楼主想要的,但是增补下知识也不是坏事~
古代女子用红纸抿的口红叫什么
“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燕支,都可经过阴干处理,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姻脂”,“臙脂”。“脂”字有了真正的意义。除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等。
古代女人怎么涂口红的,那片纸叫什么
口红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
其实它就是胭脂,古代,亦可做胭脂,亦可做口脂。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说,它决定环保无毒。
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哗即可涂抹。
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 义。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
用红纸,那已经是很后面的事了,之前纸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贵重物品,更不可能用来做口红了。那种红纸也是用调好的胭脂淘上去的。
据记载,纣王爱将凝固的花汁给宠妻爱妾染指甲和化妆面容,因这种化妆品最早源于燕国,所以后人就把它叫作“燕脂”。
远在汉代,中国女子已广泛使用口红。从二千多年前的前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漆器梳妆箱中,除有发绺、梳子和香粉外、还发现有燕脂。
眉笔在古代又名“黛”,历史也颇悠久。据文献记载,侍奉前汉宣帝的京都知事张敞最爱为其妻用黛画眉。后汉初期,长安地区的女子盛行画“宽眉”,当时用的是青蓝色眉笔。到了唐代,则流行画蛾须(触角)眉。
唐代还流行“红妆”、“朱脸”和“红脸”,这是女子在化妆前先在脸部抹上白粉,再涂上红色胭脂。据传说,杨贵妃去后宫同双亲告别时,泪水纵横,临上车时,因天气寒冷,脸上的泪水竟冻结成红色的薄冰呢!……此外,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贵妃因体态丰满,每当盛夏季节便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盈盈,每当她用手绢抹脸时,手绢就变成红色的了。
唐代大诗人也写过《时世化妆》一诗,诗中描述了当时长安女子流行在唇上涂黑油(称为“乌膏唇”),脸上抹白粉的化妆术。
公元601年,高丽僧把口红传到日本,所以当时的《吉祥仙女图》中的仙女们的唇上都涂有口红,但日本女子普及口红化妆还是在十八世纪初,那时的女子为了使口红抹得浓些,都爱在涂口红前先在唇上涂上墨。
中国古代有哪几种名纸
我国纸的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名纸很多,早期的纸如絮纸,灞桥纸,居延纸,罗布淖尔纸,旱滩坡纸,蔡侯纸等等,有的见于着录,有的是现代考古的实物发现。
西汉马圈湾纸
居延金关纸
由于历史久远和当时生产的数量有限,这些纸已均无传世。这里介绍一些唐宋以后的名纸。
1、宣纸。因产于宣州而得名。唐以前开始制造,开始以檀树皮为原料。宋元以后又用楮,桑,竹,麻等十数种原料制作。宣纸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搓折无损,利于书写绘画,墨韵层次清晰,有独特的渗透,润墨和一次吸附效能,落墨着色,能呈现出明显的书画虚实相同的独特风格,写字骨神兼备,作画墨韵生动。另外它还耐老化,防虫蛀,耐热耐光,适合长期储存,"千年年美纸","纸中之王"的美称。宣纸根据其加工不同可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不熟宣。生宣纸又叫生纸,生产后直接使用,吸水性,润墨性强,强用于泼墨画,写意画。笔触层次清晰,干,溼,浓,淡,变幻多端。熟宣纸,以生宣纸经过矾水浸制者叫做熟宣或矾宣。经过加矾,砑光,拖浆,填粉,深色,洒金,加蜡,施胶等工序而制成,作书画不易走墨晕染,适宜于画工整细致的工笔画和写楷隶书。此纸久 后会漏矾脆裂。唐朝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北宋的澄心堂纸都是熟宣纸。半生不熟宣即半熟宣,是用生宣浸以各种植物汁液而成,具有微弱的抗水力,用以写字或作画,墨色洇,散较缓,适用于书写小幅屏条,册页或用作兼工带写的绘画。
宣纸又按用皮料的不同比重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三大类;按尺寸分为二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七尺,八尺,丈二,丈六,尺四,尺六,尺八等规格;按厚度分有单宣,夹宣,二层,三层,四层几种。最薄型的宣纸是特制的,主要用于拓片,拷贝,印刷古籍,装帧印谱;品名有棉连,扎花,罗纹,龟背纹,蝉翼等。 2、薛涛笺,唐末五代名纸。是一种加工染色纸,因为由薛涛创制,所以得名。薛涛,唐长安人,幼年随父亲宦居四川,后父逝,沦落风尘成为乐妓。她善作诗填词,感当时纸幅太大,亲自指导工人改制小幅纸。因用薛涛宅旁浣花溪水制成,因而又"浣花笺"。相传薛涛曾把植物花瓣撒在纸面上加工制成彩笺。这种纸色彩斑谰,精致玲珑,又称"松花笺"。后历代有仿制。 3、水纹纸,唐代名纸,又名"花帘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示除帘纹外的透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美。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纹理或图案,出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透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制的模子,用强子压在纸面上,犹如现在通用的证卷纸,货币纸的水印纹。明杨慎《丹铅总录》云:"唐世有蠲纸,一名'衍波笺',盖纸纹如水纹也。" 4、澄心堂纸。南唐时徽州地区所产宣纸,薄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有的五十尺为一幅,从头到尾,匀薄如。南唐后主李煜特别喜爱这种纸,特意用自己读书批阅奏章的处所--澄心常来贮藏,供宫中长期使用,所以称"澄心堂纸",后世视为艺术瑰宝。 5、谢公笺。这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染色纸,为宋初谢景初(1019-1084)创制,因而得名。谢氏受薛涛造纸笺的启发,在益州设计制造出"十样蛮笺",即十种色彩的书信专用纸。这种纸色彩艳丽新颖,雅致有趣,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十种颜色,与薛涛笺齐名。 6、高丽纸,又名韩纸,高丽贡纸。古代高丽国(又称高句丽,朝鲜)所产之纸。北宋陈 《负暄野录》云:"
古代女子出嫁化妆抹口红的那张纸叫什么,那时抹口红叫什么啊?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定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
古代大红纸是怎么制造的?用的什么染料? 5分
不同朝代制造方式有所不同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常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丛书集成续编》
编辑出版:台北市新文丰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民国77年[公元1988年]
丛书册数:精装280册
丛书订价:33,3350新台币
统一书号:ISBN:957-17-0364-8 台湾版的《丛书集成续编》是续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编辑并出版的《丛书集成新编》。
继《丛书集成新编》完成后,承海内外学者建议,并顾及读者精力与财源考虑再三,编辑出版《丛书集成续编》,汇集清代以后汇刻诸丛书,仍以罕见、实用者为主。 敬乡楼、安徽、西学富强、贵池、蛰园、诒经堂、晋石厂、念劬卢、蓉城仙馆、半厅、彊村、荔墙、集虚草堂、台州、南陵先哲、月河精舍、清隐山房、百子、灵峰草堂、四明、郋园、喜咏轩、木犀轩、古棠书屋、正觉楼、清倾堂、振绮堂、仙居、玉简、海源阁、香艳、武林往哲、微波榭、豫章、适园、关中、甘雨亭、结一卢、蕙风、长恩、太昆先哲、随庵、昭代、芋园、鹤寿堂、小石山房、食旧堂、知服斋、当归草堂、心矩、天苏阁、又满楼、邃雅斋、静园、常州先哲、忏花庵、小榔嬛、武林掌故、观象卢、求恕斋、咫园、双楳、上海、刻鹄斋、观自得、朴学、房山、湖海楼(续)、艺苑、吴兴、广东、槐卢、积学斋、择是居、清代学术、沧海、古书、观古阁、屏卢、怡兰堂、宋人集、辽海、聚学轩、崇文、续古逸、万园、邈园、沔阳、湖州、益雅堂、黔南、百川、传砚斋、三长物、粤十三家、三怡堂、正谊斋、邵武徐氏、续金华、南菁、聚德堂、明辨斋、说钤、檀几、涉园、壁经堂、云南、有福读书、陶社、湖南、江阴、颐志斋、鄦斋、观古堂、风雨楼秘芨、十经斋遗书、广雅、绍兴先正、永嘉、青照堂、山右、湖北先正、浦城、留馀、慎始基、松邻、云自在龕、受经、求实、张氏适园、拣亭、携李、对树、纂喜庐、枕碧、文渊、虞山、晨风、花雨楼、啸园、翠琅阡、北平图书、雪堂、吉石庵、宸翰、百爵、藕香、殷礼等。
丛书共148种,依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重新排列顺序,并将编印丛书总目、分类目录、书名和作者索引汇刊一册,以便学者对照查索。 《丛书集成新编》具有其独特之处。“编刊说明”中介绍说:“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搜集,汇印两百种重要丛书,仍以罕见与实用为原则,真乃集丛书之大成,且与商务,艺文出版者不尽相同,故名新编。”
“新编”收编自先秦至清代古圣先著作4000余部,共120册。采用中国传统的和世界上流行的分类方法分类,在每册的书脊上冠有该书的详细书目,使读者查阅时一目了然。
“新编”1986年1月出版,编辑者在继承传统的编辑丛书的基础上,为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文献资料。尽管编者受时代和空间的影响,但作为古籍丛书,对于今天研究古代文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新编”4100种,总2万卷,特别是一些实用而又罕见的古代书籍被采用到该书之中,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分设总类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文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艺术、文学、史地等10大类,依类排比又得541小类。现分列如下:
一、总类书目(普通、专科、公家、私家、禁书):经籍题跋、版本、图书处理、图书分类、读者指南、类书、各类丛著、群经总义、经学源流、诸子丛钞、考据、名言。
二、哲学:易类哲学、儒家哲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汉、三国、晋南北朝、唐、阴符、老子、庄子、参同契、其它):墨家哲学、名家哲学、杂家哲学、理学、修养、导引、调摄、闲适、谶纬(易、尚书、杂类)、术数、祥异、卜筮、占候、星命、相术、测字、堪舆、梦、伦理(家庭、社会)。
三、宗教:宗教论文、佛教(经典、杂著、论文、辞书)、道教、道教经典、修炼、符咒、祈禳、神话、寺观。
四、社会科学:政治论文、议会法、政党、经济学、经济史、钱币、田制、财政、关税、盐法、法律、刑法、刑法(辞书、源流)、审判、文字狱、判牍、制度、官制、官规、官箴、考试、谥法、诏令、奏议、经国方略、地方(行政、自治)、军事学,军制、军政、战术、马政、赈济、仓储、教育(家庭、儿童、社会、妇女)、德育、体育、学制、学规、游学、运输、古礼仪、宗法、婚礼、丧礼、葬礼、陵墓、典礼、祀典。
五、语文学:文字、许学、训诂、方言、辞书、音韵、文法、外来语。
六、自然科学:算学、算术、对数表、几何、三角、三角表、算学辞书、算器、测量术、测量仪器、天文学、望远镜、星象、日月食、历法、地文、地球、时令、物理学、度量衡、博物、生物学、植物、食用植物、花卉、动物、水产、鱼类、贝类、虫类、鸟类、兽类。
七、应用科学:医学、诊断学、内科、外科、眼科、喉科、妇科、幼科、种痘、药物学、医方、针炙、法医学、生理学、卫生、农业、农具、农作物、植树、果木、园艺、蚕桑、害虫驱除、烹饪、饮料、酒、糖、茶、香、鼻烟、织物、衣服、机械、河海工程、工艺、军器、枪炮、印刷、文具、笔墨、纸、砚、印泥、建筑、家具、陶瓷、玉、石。
八、艺术:欣赏品、园林、金石、砖、篆刻、印谱、彝器、摹拓、赏鉴、装潢、书画(目、考试、论)、碑、碑贴考识、书法、书论、书传、画谱、画考识、画法、画论、画传、音乐、乐器、乐歌、乐曲、乐谱、口技、武术、投壶、弹丸、围棋、象棋、赌博、饮酒、拇战。
九、文学:诗文总集(文选、历代、明、清)、诗总集(诗经、历代、汉、唐、五代、宋、元、明、清)、文总集(楚辞、历代、南北朝、宋、清、高丽)、诗文别集(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高丽)、诗别集(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高丽)、文别集(汉、三国、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高丽)、诗文评、诗学、诗话、作诗法、文话、文体作文法、词总集、词别集(宋、元、明、清)、词话、诗词题解、曲别集、曲话、小说(寓言、历史、伦理、劝善、侠义、冒险、神异、情艳、诙谐)、故事、琐谈、书牍、尺牍(合刻、辞书)、寿文、日记、劝世文、游戏文、谣谚。
十、史地:地理之部:山川、山、水、水利、航路、物产、风俗、中国地理(历代、先秦、汉、三国、晋南北朝、唐、宋)、中国中部地理、中国中部地方史、中国北部地理、中国南部地理、中国西部地理、中国东北地方史、中国西北地理、中国西北地方史、中国西南地理、中国西南地方史、地理和地方史(广西、广东、新疆、西藏、云南、山西、山东、江西、江苏、河北、河南、福建、浙江、湖北、湖南、蒙古、吉林、热河、甘肃、青海、贵州、东三省、四川、黑龙江、陕西)、都会、界务、防务、地理及地方史(边疆、台湾、高丽、琉球、西域、缅甸、安南)、地理(世界、亚洲、日本、欧洲、俄国、德国、英国、澳洲)。
传记之部:氏族、姓名、姓、名、世系、总传(圣贤、学术家、经学家、哲学家、理学家、释道、道家、释家、孝子、忠义、名臣、官吏、军人、革命家、算学家、文学家、名人、隐逸、妇女、后妃、其他)、总传杂录、别传(圣贤、学术家、理学家、道家、释家、帝王、名臣、军人、革命家、语文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枭雄、僭伪、隐逸、妇女、其它)。
历史之部:年表、年号、谱牒、历代(编年、稗史——理藩、史补、史考、史评、史论)、先秦史(尚书、春秋)、先秦(编年、别史、稗史、史考、史论、史评)、先汉(正史、稗史、史补、史考、史评)、汉(编年、别史、稗史、史补、史考、史论、史钞)、三国史(补、考、论)、晋南北朝(别史、史补、史评、史钞)、唐(编年、实录、稗史、稗史——战乱、史考、史论)、五代(编年、别史、稗史、史考)、宋(编年、实录、别史、稗史、史考)、宋稗史(战乱、外患)、辽(别史、史补)、金(别史、稗史、史考)、元(纪事本末、别史、稗史、稗史——边略、史补)、明(纪事本末、别史、稗史、史考、史评)、明稗史(殉国、外患、边略、战乱、拓地)、清(纪事本末、稗史)、清稗史(外患、战乱、拓地)。(以上以册序编制)
新手玩篆刻首先是要注意自己的手,别被刻刀刻着喽。除了自己的手需要特别注意外,还需要提防着某宝上的各种新手篆刻套装和石料套装。这些个新手套装和石料套装不是说不好,如果你要是仅仅想体验一下这个篆刻的话,这些套装是个好选择,相对便宜,东西还全。但是想要认真玩下去的话,那这些套装就太鸡肋了。
在回答的最下面我推荐了一百多册篆刻书籍你可以看一下,在最上面这张篆刻图的右下角可获得这些所有篆刻书籍
刚开始学篆刻,你得配一把好刀。刀分钨钢和白钢。钨钢刀硬,不容易磨损,但是它也脆,一些磕碰就可能导致刀刃崩碎掉,刀刃坏了之后还不好磨,因为它太硬了。白钢刀相对较软,容易磨损,但它韧性好,磕碰大多也就是导致卷刃,而且白钢刀因为它软,所以好磨刀。还有就是白钢刀一般比钨钢刀便宜。我接触钨钢刀多一点,白钢刀接触少,不了解,所以我只能推荐钨钢刀。钨钢刀就选最普通的永字刀,不用那么花里胡哨的,一般买个八毫米的或者六毫米的就行,也可以配个三毫米或者两毫米的来清底或刻一些细朱文。一般永字刀两把最多七十块钱,不摔的话用几年没啥问题。
石头的话买青田石或者红石就行,我推荐青田石,因为青田石便宜好刻。店铺去淘宝搜“青田金石坊”(我没拿钱)。我经常在这个店买石头,价格便宜,石头质量也好。
然后就是印泥,印泥的话可以先买个便宜的,“双维”就可以,便宜实惠(我也没拿钱)。后期可以买点好的,比如上海西泠的印泥。
最后就是印谱,这是个重点,刚开始买个汉印印谱就行,淘宝上也就一二十块钱就能买到了。汉印入门要多临,后期深入学习也要临,有名的浙派,海派,皖派,京派都跟汉印脱不了干系。
最后的最后,就是记得多写篆字,毕竟“印从书出”,篆字写多了对于印面布局和篆字使用作用很大。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小东西,比如连史纸(盖印花用的),转印纸(把印文转到石头上用的),鬃毛刷(拓边款用的),小楷笔,墨汁啥的。
估计刚开始买工具大概需要一两百块钱,前期投入较多,但后期花费绝对很少,注意,千万别买淘宝上的各种新手套装,把所有工具分开买。(我没有拿钱宣传,也没有拿钱当水军)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能提供帮助。
注意看中右下角,此所有篆刻书籍资料均出自于此处
推荐篆刻工具书目录:
│ 山西博物院藏历代玺印pdf
│ 峄山碑pdf
│ 峄山碑与篆书技法pdf
│ 峄山碑及其笔法pdf
│ 张遴骏道德经pdf
│ 影印古本篆刻学邓散木pdf
│ 徐正濂谈刀法与线条pdf
│ 战国文字编pdf
│ 战国玺印字根研究ZIP
│ 明清着名藏书家-藏书印pdf
│ 明清着名藏书家[1]藏书印pdf
│ 来一石先生篆刻pdf
│ 来楚生自用印存 [原石精拓]pdf
│ 西泠印社藏印选 [第一册]pdf
│ 西泠印社藏印选 [第二册]pdf
│ 西泠四家印谱pdf
│ 西泠秋拍陈巨来精品pdf
│ 赵之谦印谱原印本pdf
│ 边款知识和钤印法pdf
│ 送给篆刻新手的礼物 临摹教程pdf
│ 逍遥-武陵老井近作十数方pdf
│ 邓散木原拓印稿pdf
│ 金意庵篆刻pdf
│ 汉玉印精选(正)jpg
│ 汉瓦当精品doc
│ 汉私印pdf
│ 汪关印谱pdf
│ 沉阳古籍:百体千字文pdf
│ 沙孟海印学史pdf
│ 沙村印话-沙孟海pdf
│ 河南驻马店的新蔡地区出土的战国封泥pdf
│ 古玺汇编pdf
│ 古玺鉴赏150例pdf
│ 古肖形印臆释pdf
│ 古陶文汇编pdf
│ 高清汉代私印印谱2pdf
│ 方介堪精品鸟虫篆印pdf
│ 施晓峰篆刻网络展pdf
│ 篆刻技法-如何用刀pdf
│ 篆刻技法图典pdf
│ 篆刻爱好者最易进入的四个误区pdf
│ 篆刻病印评改200例_韩天衡pdf
│ 篆刻病印评改摘要pdf
│ 篆刻艺术中不可忽视的另一面 边款pdf
│ 篆刻针度pdf
│ 罗福颐+汉印文字征补遗pdf
│ 篆刻编 先秦玺印pdf
│ 《古玺汇编》
│ 《古鉨文编》罗福颐pdf
│ 《古籀汇编》pdf
│ 篆书的辨识与写法pdf
│ 篆字印汇pdf
│ 篆字汇pdf
│ 集古印篆增补六书通pdf
│ 鸟虫书通考pdf
│ 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七篇pdf
│ 战国鉩印分域编pdf
│ 掌上金石大字典CHM
│ 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pdf
│ 故宫博物院藏肖形印选pdf
│ 方介堪《心经》原打印谱pdf
│ 方介堪篆《心经》pdf
│ 大千印留pdf
│ 天津博物馆藏印pdf
│ 安持精舍印冣djvu
│ 宝子碑pdf
│ 封泥汇编-福庵pdf
│ 将军印100方rar
│ 履盦三代朱迹pdf
│ 篆刻印史编年txt
│ 篆刻四大家印谱pdf
│ 玉印集存pdf
│ 玉印(反)jpg
│ 玉印(正)jpg
│ 王福庵pdf
│ 王福庵印存pdf
│ 王福庵原印拓片rar
│ 王福庵篆书千字文pdf
│ 王福庵篆书说文部目pdf
│ 古玺文编pdf
│ 古玺汇编 释文订补及分类修订pdf
│ 罗福颐印选pdf
│ 虢季子白盘清末朱拓pdf
│ 西夏官印汇考pdf
│ 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pdf
│ 西泠印社社员袁道厚作品欣赏pdf
│ 西泠印社藏-西泠八家篆刻pdf
│ 百扇斋主手拓悲鸿用印pdf
│ 福庵印缀pdf
│ 秦印文字汇编pdf
│ 秦汉鸟虫篆印选pdf
│ 简明中国文字学 [修订版]pdf
│ 篆书技法百日通pdf
│ 篆书的辨识与写法pdf
│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pdf
│ 甘氏集古印正pdf
│ 印面pdf
│ 历代千字文真迹比较·篆书卷pdf
│ 历代印风系列 汉印pdf
│ 历代篆刻作品精选 doc
│ 古图形玺印汇pdf
│ 吴昌硕临石鼓文pdf
│ 吴颐人篆刻作品展示pdf
│ 图释古汉字pdf
│ 基础汉字形义释源pdf
│ 增补徐三庚印谱pdf
│ 壬辰年迎春篆刻展pdf
│ 金文大字典pdf
│ 金文编(四版)pdf
│ 陈巨来治印墨稿选pdf
│ 青泥遗真-新出秦汉封泥特集pdf
│ 篆书章法pdf
│ 篆刻doc
│ 篆刻五十讲_吴颐人pdf
│ 篆刻入门pdf
│ 篆刻刀法常识pdf
│ 鲁迅美术学院藏《峄山碑》pdf
│ 鸟虫印精选(反)jpg
│ 齐白石印存 [原石精拓]pdf
从总体看来,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籍分为抄写本、刻印本两类,抄写本即人工抄写的图书,那古书的收藏知识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书收藏知识,希望对您有用。
古书收藏知识
古籍的装帧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图书是抄写的缣帛和纸张上,采用长卷形式,阅读时展开,平时卷起。这一时期的图书只能是卷轴装。韩愈《送诸葛亮觉往随州读书》诗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欧阳修《归田录》也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雕版印刷普及以后,由于书版各自成块,卷轴装已不适用,古籍装帧改进为册页形式,先后出现旋风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几种形式。线装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卷轴装 又称卷子装,早期的图书装帧形式。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在长卷帛书、纸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图1)。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批唐五代写本图书,都采用这一方式。据记载,古代宫廷收藏的卷轴装图书十分考究,《隋唐经籍志》描述秘阁藏书:"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唐六典》描述内府藏书:"其经库书,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绿牙轴,朱带白牙筌。"进入版刻时代,图书改为册页形式,仍有一些采用卷轴装,如《开宝藏》、《赵城金藏》等。
旋风装 在一素纸长卷上面依次粘贴书页,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展开长卷可翻页阅读。守张邦基《墨庄漫录》形容其"逐叶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这种装订特点是外表仍为长卷,里面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实为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大约盛行于唐代。故宫博物院藏有唐写本《刊谬补缺切韵》五卷,即是采用这种旋风装。
经折装 又叫梵夹装、折子装。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上书衣,使之成为可以随时展读的册子。历代刊刻佛经道藏,多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古代奏折、书简也常采用这一形式。
蝴蝶装 将每页书在版心处对折,有文字的一面向里,再将若干折好的书页对齐,粘贴成册。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外表与现在的平装书相似,展开阅读时,书页犹如蝴蝶两翼飞舞,故称为蝴蝶装。蝴蝶装是宋元版书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沿袭千年的卷轴形式,适应了雕版印刷的一页一版的特点,是一重大进步。《明史艺文志》序称秘阁书籍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倒折,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但这种版心内向的装订形式,人们翻阅时会遇到无字页面,同时版心易于脱落,造成掉页,所以逐渐又为包背装取代。
包背装 将印好的书页版心向外对折,书口向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再装上书衣,由于全书包上厚纸作皮,不见线眼,故称凶背装。包背装出现于南宋,盛行于元代及明中期以前。清代宫廷图书如历朝实录、《四库全书》也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包背装改变了蝴蝶版心向内的形式,不再出现无字页面,但未解决易散脱页的缺点,所以后来又发展为线装形式。
线装 线装书是传世古籍最常用的装订方式。它与包背装的区别是,不用整幅书页包背,而是前后各用一页书衣,打孔穿线,装订成册。这种装订形式可能在南宋已出现,但明嘉靖以后才流行起来,清代基本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其特点是解决了蝴蝶装,包背装易于脱页的问题,同时便于修补重订。
从以上可以看出,古籍的装订有一个发展演进过程。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形式,了解这一进程,对古籍的年代鉴定十分重要。传世宋版书多经过后人重新装修,或改为包背装,或改成线装,但仔细观察,仍能在版心处发现粘贴痕迹,书页外沿则有磨损痕迹。
几部古籍版本著作比较谈
版本学的研究与探讨源于宋代。汉、唐虽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古书校勘、注释、编目,但印刷业尚未形成,零星的版本记载仅限于正经正史的修订。南宋尤袤著《遂初堂书目》开创了一书兼载数种版本的先例;(宋)岳珂著《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被后世称为第一部系统记录版本知识的著作。明代视宋版为珍稀之物,藏书家、校勘家逐步摸索各种版本的特征、优劣,可惜这些版本学史料只散见于笔记、杂记中。清代学者开始罗列诸本、考证源流、登录刻工、详论纸墨。钱曾著《读书敏求记》奠定了古籍版本鉴定的基本原则。《天禄琳琅书目》及它的《后目》已把版本学的核心——善本书的收藏与鉴定推到了极致。清代学者对版本学贡献最大的当属专门记载版本状况的各种题跋记,尤以“顾批黄跋”为最。后人汇集成书的有为顾千里著的《思适斋书跋·书跋辑存》,为黄丕烈著的《士礼居藏书题跋》、《续记》、《再续记》,《荛圃藏书题识》等。
近现代是版本学集大成的时代。叶德辉著《书林清话·书林余话》是古籍版本学第一部专门著作;张元济著《中国版本学》(1916年)与孙毓修著《中国雕板源流考》(1918年)把版本学从史学中独立出来;钱基博著《版本通义》总结了前人的成就,把版本学列入学术研究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介绍版本知识的书,有毛春翔的《古书版本常谈》(1965年初版,1977年再版)。此书已是收藏品,配有插图,通俗易懂,可惜明代部分较凌乱,清代部分过于简单;陈国庆著《古籍版本浅谈》于版本学名词解释简明扼要,但不全面,适于入门者;魏隐儒著《古书版本鉴定丛谈》(1984年初版),体例较完备,也有实际经验的总结,只是不谈价格,宜专业人员参考;李致忠著《古书版本学概论》、《中国古代书籍史》,刘国钧著《中国书史简编》,曹之著《中国古籍版本学》,张绍勋著《中国印刷史话》等,都是从史的角度论述版本学、目录学、内容系统可靠,又有最新史学发现佐证,惟厚古薄今,实用性差些。
在谈到版本学专门著作时,不能不谈到两部流传稀少的油印品:一是北京大学陈宏天教授的《古籍版本概要》(1987年讲义稿),其特点是专业性、系统性强,表列详尽,论断精到,清代部分尤为各书所不及;可惜重学术、轻市场,非专业人员不感兴趣。二是北京中国书店编《古籍版本知识》(上、下),1980年油印本。书出于古籍鉴定大师雷梦水、张宗序手笔,在内部流传。笔者珍藏此书初版本,且有雷梦水先生签名,捧读二十年,收益最大。该书列举资料极为丰富,如清代武英殿刻书、官书局刻书、民国精刻本等都是各书所论不及的。关于版本鉴定方面,该书也极富特色,真假俱呈,详辨优劣,特别是从价格上来判断版本取舍,“实战”性极强;当然系统性、条理性就不够了。从价值、价格上判断版本的著作,最具参考性,爱好者也颇关心,但学者们却言之甚少。笔者醉心古籍收藏多年,有几本书在论及版本价格方面很实用,也很具史料价值,一并开列出来,供书友参考:
《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1983年商务初版,详列1912年至1947年古籍善本收集价格及善本影印、复制印刷史话;
《艺风堂友朋书札》(上、下),1980年上海古籍初版(中华文史论丛增刊本),详载缪荃孙先生等七十人清末民初收售善本价格及藏书聚散史话;
《弢翁藏书年谱》,李国庆编,2000年黄山书社出版,详载藏书家周叔弢先生六十年购书、访书、藏书史料,价格精准,详备。
目前北京中国书店联合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上海国拍、上海朵云轩、上海敬花等各大拍卖公司合作整理出版九年来《中国拍卖古籍文献目录》(2002年1月上海书店出版)及《续集》(2002年8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详载百余场(2000年底前)拍卖实况,极具市场参考价值。书中对拍品的断代、提要、说明等都经专家审核、把关,恐怕这就是最新的版本学参考资料了。
版本目录与鉴定古籍
我国古代,虽自图书诞生之日起,藏书管理者就开始编制图书目录,但是直到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人们才真正开始重视编制藏书的版本目录。
所谓版本目录,就是指著录图书的篇目和主要内容,并详细著录图书的作者或编者,以及出版者、出版年代等情况的书籍,是著录和记载版本简况的专用工具书。南宋初年尤袤编制的《遂初堂书目》,被公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本目录。
明清时期,是著述版本目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公私藏书版本目录,对版本的著述更加详细,不仅记载了图书的篇目、主旨、作者、出版者,还简略记述了版本的特征、源流等情况。但明代的版本目录学术价值不大,而清代的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参考价值。如钱曾的《读书敏求记》、于敏中等的《天禄琳琅书目》、纪昀等的《四库全书总目》等,著录古籍版本最为翔实,在藏书界影响很大,是权威性很高的版本目录书。
民国以后,著名版本学家孙殿起所著的版本目录《贩书偶记》及《贩书偶记续编》,是近一内蒙最实用和常用的版本目录工具书。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专业古籍出版社陆续编辑和出版了《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提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重要版本目录工具书,成为当代图书馆、藏书家及古籍藏书爱好者最好的参考书。
古籍版本目录的编制,按不同标准有如下分类:一是按国家目录、私人目录、史志目录3种;二是按学术内容分类,有综合性目录和专科目录2种;三是按编篡目的分类,有举要目录、缺书目录、辨伪目录3种;四是按收录范围分类,有丛书目录、地方目录、个人著述目录、善本目录、知见目录等。
版本目录与古籍鉴定紧密联系。因为从古至今的版本目录,系统揭示了各个时代古籍图书的存佚状况,著录了历代古籍不同版本的源流、特征及概况,成为鉴定古籍版本真伪及其价值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版本目录对于古籍鉴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帮助了解古籍概况。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这些典籍分别著录在历代正史艺文志、经籍志、官修书目、私藏书目等目录中。阅览这些目录,能使我们较清楚地了解到各个朝代古籍的刊流、流通、收藏及存佚概况,从而便于比较、鉴定新近发现和收藏到的古籍。如果你看到一部古籍实物,可先对其外观、纸张等等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再与相应年代的版本目录进行对照。如果古籍实物与版本目录著述相符,即可做出鉴定结果;如果实物与著录不符,则要进一步查找资料,弄清是非,不能轻易下结论。
第二,便于识别版本真伪。凡对版本目录了若指掌的人,都能详细了解古籍的书名、篇卷、作者、版刻、函册、提要的等情况,从而可以具体考证和辨别古籍的真伪。如汉代刘向父子所著《七略》,在《隋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两部目录书中均有著录,而在《宋史!艺文志》中却不见著录,说明《七略》一书在唐宋间已经失传。如果在宋代以后发现署名《七略》的古籍,除辑佚本外,其余可判定为伪本。
第三,公正审定版本价值。当你发现收集到一部古籍时,可通过查阅《四库全书总目》、《贩书偶记》等版本目录,了解该书的递藏、传承等情况,从而可以正确判定其收藏价值;如果该书在以上版本目录中没有著录,则会有两种可能:一是伪书,二是海内孤本。到底属于哪种情况,则需进一步查阅其他古籍鉴定工具书,或请教有经验的鉴定人员协助鉴定。运用各种方法验明其正身后,就可以准确判定其价值。
历代古籍版本目录有时也难免出现一些讹误。所以,利用版本目录鉴定古籍,还要有清醒的头脑和主见,不可盲从,以免出现错误。
古籍的收藏与辨伪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藏书的传统,在书房内放大镜置几册古书,既能显示出儒雅的生活情趣,又能体现出藏书者的文化修养。如今太平盛世,收藏风日渐趋浓,继字画、瓷器等收藏品之后,古籍又成为收藏者收藏投资的一个新热点。尤其是在拍卖会上,线装古籍连连拍出令人吃惊的高价后,更是激发了人们对古籍收藏的兴趣,同时,引得深藏民间的古籍纷纷浮出水面。近日,记者就古籍的收藏采访了南昌的古籍收藏家王令策和周海鹰先生。
哪些古书具有收藏价值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籍拍卖会场场火爆,且价格越拍越高。书价大幅提升是否等于所有古籍都能升值王令策认为,善本古籍和版画古籍的增值潜能较大。
善本古籍主要指具有历史文物、学术资料和版本艺术价值的版本书。它包括内府刊刻的殿版书,海内外绝无仅有的孤本,内容好、书法精的明清抄本,以及清初以前的精美刻本。年代越久远,书品就越珍贵。往往衡量私人藏书是否达到藏书家水平,也经常以收藏多少善本书为标准。
宋版书一向被认为善本书之佼佼者,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由于宋版书弥足珍贵,有宋版书的人大都不愿意轻易出手,特别是收藏家手里的宋版书,别说让他出让,甚至从不示人。所以,一旦有缘与宋版书相遇,只要财力允许,下决心买下定是一条增值财路。元版书虽不能同宋版书相提并论,但收藏界一向认为,宋元本同属珍稀善本,爱好者值得关注。现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年代较近的古书便自然升华,明版乃至清初版本,凡是具有文献价值和刻印精美的古籍,也已步入善本行列。王令策说,目前明清善本尚不难寻,价格也不算太高,但增值潜力颇大,收藏者值得关注。
王令策告诉记者,善本的古籍有以下9种代表性:
①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②明刻本和明抄本(刻印模糊和流传较多的除外);
③清代乾隆以前的流传较少的刻本和抄本;④太平天国及历年农民政权所刻印的图书;⑤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⑥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⑦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⑧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⑨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
版画古籍
在收藏者关注善本古籍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版画古籍的收藏了。王令策说,从历次书刊拍卖会的图录看,无不将漂亮的版画画面精印拍卖图册中,哪怕书中只有一幅也从不放弃。我国版画古籍很多,诸如《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传》、《晚笑堂画传》、《百孝图说》、《红楼图咏》、《唐诗画谱》、《鸿雪因缘图记》、《三才图绘》、《孔子圣迹图》、《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诗》以及《耕织图》、《棉花图》和《蝴蝶秋斋所藏画册》等。最为精美的要属明末画家胡正言的版画力作《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这两套版画古籍不仅在于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而且还开创了木版水印先河,解放初年,一部明版装裱成册的《十竹斋书画谱》仅售10元,如今它的价值已经超过10万,可见版本好,刻印精美,书品完整的版画古籍,都值得投资收藏。
古书收藏方法古书有“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经济)价值”,但不是所有的古书都“值大钱”。李洪啸总结说,总的来说所有藏品的通则是讲究“真、精、新”。因为自古以来,好东西会被精心爱护,很多好的古玩,看起来就像新的一样。除此以外,还有古书收藏的特有原则:
年代是古书收藏的重要因素,现在宋版书论页拍卖,明版书论册拍卖。明版书普遍刻印较精美,万历前的书少而更珍贵。清光绪之后的受西方印刷技术冲击,书普遍质量下降。带画的书比纯文字的好,多色印的比黑的好。
同一时代版本的看内容,古书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除了佛教道教带图的经书外,儒家的经类不值钱。“史”多是“够古不够玩”,价值居中。而“子”和“集”中,则不乏珍贵之物。越是冷门,生僻,少见的越珍贵。
同内容的看印刷,在版本上,初印本最珍贵,一般只有几本,是红色印刷,用来校对和主人自留。其次是蓝本,一般也就10来本,送朋友。最后才是大批量印刷的黑本。黑本里,字迹清晰的版本较好。印刷到最后,版已被磨损,甚至断裂,此时书籍印刷模糊,价值较低。
此外,特殊内容(如禁书)、知名度高的书的早期印本、精印本及殿刻本、官刻本、名家刻本等较珍贵。名家批校本或收藏本价值高。白纸比黄纸价值高。
中国古代著名的纸张种类
汉代:子邑纸。
唐代:硬黄纸,以黄蘖染成,薛涛纸,
宋代:余杭山由拳村藤纸,富阳小井纸,赤亭山赤亭纸[1];澄心纸,匹纸,长三至五丈,藤白纸,鹄白纸,蚕茧纸。
元代:绍兴彩色粉笺,蜡笺,黄笺花笺,罗纹笺,江西观音纸,清江纸。
明代:连七纸,观音纸,榜纸,大内细密洒金五色粉笺,印金花五色笺,瓷青纸,吴中洒金纸,松江谭笺,泾县连四纸,高丽蚕茧纸等。
清代:竹料连四纸,倭子纸,毛边倭子纸,清水连四纸,古色连四,纸本色毛边纸,各色毛边纸,香色兰边连四纸,连四抄纸,方白挛纸,锦纸,蜡花纸,呈文纸,山西纸,西青纸,青纸,裱料纸,白榜纸,红**榜纸,方高纸,官青纸,宫笺纸,粉笺纸, 桑皮纸,翠白榜纸,衢红纸,朱沙笺纸,小青纸,台连纸。
唐宋以后的名纸
1、宣纸:因产于宣州而得名。唐以前开始制造,开始以檀树皮为原料。宋元以后又用楮,桑,竹,麻等十数种原料制作。宣纸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搓折无损,利于书写绘画,墨韵层次清晰,有独特的渗透,润墨和一次吸附性能,落墨着色,能呈现出明显的书画虚实相同的独特风格,写字骨神兼备,作画墨韵生动。另外它还耐老化,防虫蛀,耐热耐光,适合长期保存,有“千年年美纸”,“纸中之王”的美称。宣纸根据其加工不同可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不熟宣。生宣纸又叫生纸,生产后直接使用,吸水性,润墨性强,强用于泼墨画,写意画。笔触层次清晰,干,湿,浓,淡,变幻多端。熟宣纸,以生宣纸经过矾水浸制者叫做熟宣或矾宣。经过加矾,砑光,拖浆,填粉,深色,洒金,加蜡,施胶等工序而制成,作书画不易走墨晕染,适宜于画工整细致的工笔画和写楷隶书。此纸久 后会漏矾脆裂。唐朝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北宋的澄心堂纸都是熟宣纸。半生不熟宣即半熟宣,是用生宣浸以各种植物汁液而成,具有微弱的抗水力,用以写字或作画,墨色洇,散较缓,适用于书写小幅屏条,册页或用作兼工带写的绘画。 宣纸又按用皮料的不同比重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三大类;按尺寸分为二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七尺,八尺,丈二,丈六,尺四,尺六,尺八等规格;按厚度分有单宣,夹宣,二层,三层,四层几种。最薄型的宣纸是特制的,主要用于拓片,拷贝,印刷古籍,装帧印谱;品名有棉连,扎花,罗纹,龟背纹,蝉翼等。
2、薛涛笺:唐末五代名纸。是一种加工染色纸,因为由薛涛创制,所以得名。薛涛,唐长安人,幼年随父亲宦居四川,后父逝,沦落风尘成为乐妓。她善作诗填词,感当时纸幅太大,亲自指导工人改制小幅纸。因用薛涛宅旁浣花溪水制成,因而又称“浣花笺”。相传薛涛曾把植物花瓣撒在纸面上加工制成彩笺。这种纸色彩斑谰,精致玲珑,又称“松花笺”。后历代有仿制。
3、水纹纸:唐代名纸,又名“花帘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示除帘纹外的透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美。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纹理或图案, 出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透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制的模子,用强子压在纸面上,犹如现在通用的证卷纸,货币纸的水印纹。明杨慎《丹铅总录》云:“唐世有蠲纸,一名‘衍波笺’,盖纸纹如水纹也。”
4、澄心堂纸:南唐时徽州地区所产宣纸,薄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有的五十尺为一幅,从头到尾,匀薄如。南唐后主李煜特别喜爱这种纸,特意用自己读书批阅奏章的处所——澄心常来贮藏,供宫中长期使用,所以称“澄心堂纸”,后世视为艺术瑰宝。
5、谢公笺:这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染色纸,为宋初谢景初(1019-1084)创制,因而得名。谢氏受薛涛造纸笺的启发,在益州设计制造出“十样蛮笺”,即十种色彩的书信专用纸。这种纸色彩艳丽新颖,雅致有趣,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十种 色,与薛涛笺齐名。
6、高丽纸:又名韩纸,高丽贡纸。古代高丽国(又称高句丽,朝鲜)所产之纸。北宋陈 《负暄野录》云:“高丽纸以棉,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此纸多为粗条帘纹,纸纹距大又厚于白皮纸,经近人研究,宋元明清时我国书写所用高丽纸,大部分是桑皮纸。清乾隆时我国有仿制的高丽纸。
7、金粟笺纸:宋太祖赵匡胤提倡佛教,全国印经之风盛行,为适应这种需要,当时歙州专门生产一种具有浓淡斑纹的 经纸——硬黄纸,又名蜡黄经纸,或称金粟笺。金粟寺在浙江海盐金粟山下,因寺内抄经需纸特多,故纸名“金粟笺”。它的特点是质地硬密,光亮呈半透明,防蛀抗水, 色美丽,寿命很长,虽历千年,犹如新制。
8、白鹿纸:古纸名。《至正直纪》:“世传白鹿纸乃虎山写 之纸也。有碧,黄,白三品,白者莹泽光净可爱,且坚韧胜江西之纸。赵松雪用以写字作画,阔幅而长者称白 ,后以白 不雅,更名白鹿。”
9、玉版纸:古代名纸。一种洁白坚致的精良笺纸。宋黄庭坚《豫章集,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诗:“古田小笺惠我百,信知溪翁能解玉。”元费著《蜀笺谱》:“今天下皆以木肤为纸,而蜀中乃尽用蔡伦法,笺纸有玉版,有贡余,有经屑,有表光。”《绍兴府志》:“玉版纸莹润如玉。” 元,明,清以来,造纸原料及生产技术都有了很大突破和发展,出现了许多精品,成为可供人观赏珍藏的艺术品。 明代生产的“宣德贡笺”,在制作技艺上较为湛。这种加工纸有许多品种,如五色粉笺,金花五色笺,五色大帘纸,磁青纸等。明代还仿制了唐代“薛涛笺”和宋代“金粟经笺”。这种仿制纸中加云母粉,纸面露出光亮耀眼的颗粒,这是明代人的创新。明代江苏苏州一带有一种洒金笺也名重一时。 清代以来仿制加工的纸品种更多,尤其康熙,乾隆年间(17-18世纪)的制品最为精细,且有传世纸品留存。乾隆年间仿制的“澄心堂纸”,这种纸多为斗方式,纸质较厚,可分层揭开,多为彩色粉笺,还绘以泥金山水,花鸟等图案,纸上均有长方形隶书小朱印,印文为“乾隆年仿澄心堂纸”,纸料为皮料。清仿“薛涛笺”,是一种长方形粉红小笺,印有长方形小印,印文“薛涛笺”,多用于信纸。乾隆年间又仿制“金粟 经纸”,乾隆帝喜用此纸写字,又用此纸印《波罗蜜多心经》。有些内府的名画也用此纸做“引首”,故宫博物院尚有保存。乾隆时期还仿制元代名纸“明仁殿纸”,如“清仿明仁殿画如意纹粉蜡笺”,纸上用泥金如意云纹,纸厚,表面平滑,纸质匀细,纤维束甚少,属桑皮纸。这种纸两面均有精细的加工,背面有黄粉加蜡,且以金片洒之,纸的正面右下角阳文“乾隆年仿明仁殿纸”隶书朱印。此纸为内府库 品,造价极高,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清代除仿制古名纸外,还有一些创新的产品。如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内的“梅花玉版笺”,纸为斗方式,皮纸,纸表加以粉蜡,再用泥金或泥银绘以冰梅图案,有方形“梅花玉版笺”朱印。这种纸创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复制盛行,薄于仿明仁殿纸。 清代还新创“五色粉蜡笺”。这种粉蜡笺始于唐代,是以魏晋南北朝时的填粉和唐代的加蜡纸合二成一的加工纸,成为多层粘合的一种宣纸,具备粉纸及蜡纸的优点。底料的皮纸,施以粉加染蓝,白,粉红,淡绿,黄等五色。加蜡以手工捶轧砑光,称为“五色蜡笺”。有的在纸面上用胶粉施以细金银粉或金银箔,使之在彩色粉蜡笺上呈金银粉或金银箔的光彩,称“洒金银五色蜡笺”;有原用泥金描绘山水,云龙,花鸟,折枝花等图案,称“描金五色蜡笺”。此纸防水强,表面光滑,透明度好,具有防虫蛀的功能,可以长久张挂。书写绘画后,墨色易凝聚在纸的表面,使书法黑亮如漆。由于制作精细价高,故多用于宫廷殿堂书写宜春贴子诗词,供补壁用或作书画手卷引首,室内屏风,多见于宫廷内府殿堂的书写匾额及壁贴等,民间很少流传。乾隆内府制作最精,也称“库蜡笺”。
明清以来还有一种新的加工纸,为砑花纸。纸料为上等较坚韧的皮纸,有厚有薄,图案多以山水,花鸟,鱼虫,龙凤,云纹或水纹,也有人物故事或文字。此纸透光一看,能显示一幅美丽的暗纹图画。故宫保存的“砑花蜡印故事笺”,用的是细帘纹皮纸,纤维交结匀细,纸厚,色以土黄为多,纸上砑有《赤壁赋》,《卢仝烹茶》等人物故事图案的暗纹。绘画风格均受宫廷绘画的影响。纸的表面施粉,非常精细,很适于笔墨书写。此纸加工方法为加粉染色,再把画稿刻在硬模上,再以蜡砑纸,模上 示的花纹因压力作用而呈现光亮透明的画面。明清以来还制造罗纹纸,发笺,白云母笺,各色雕板印花壁纸等。纸的加工工艺创造了染色,加蜡,砑光,施粉,描金,洒金银和加矾胶等各种技术,人们以“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来形容工艺的繁杂及艰苦。
明清时期我国造纸业在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安徽的“宣纸”,江苏的“粉蜡笺”,福建,浙江,陕西的“竹纸”,均为当时著名品种,并流传到国外,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
下面介绍几种明清时期的书画和习字用纸:
1、毛边纸:这是一种竹纸。明末江西出产竹纸,纸质细腻,托墨吸水性能好, 适宜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刷古籍。因明代大 书家毛晋嗜书如命,好用竹纸印刷书籍,曾到江西大量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上盖一篆书“毛”字印章,人们习惯称这种纸为“毛边纸”,并沿用至今。现在我国南方产竹的地方均有生产,以嫩竹作原料,用石灰沤烂发酵,捣碎成浆,再添加适当的**染料,不施胶,手工竹帘抄造而成。毛边纸质地细嫩,柔软,韧性好,略带蛋**,吸水性强,用于书写,印刷,容易吸干墨水,字迹经久不变。较重的毛边纸又称为“玉扣纸”。江西横江出产的仿毛边纸又称为“重纸”。现在有些地方如浙江一带用碱法制浆,在竹帘丝网的圆网造纸机上造出,称“机制毛边纸”,这种纸的质地,外观与手工造的毛边纸均有较大差别。
2、元书纸:产于浙江省富阳县一带。用竹浆抄造。纸质较差,但吸水性好,呈蛋**。多用作小学生写大小楷毛笔字练习本,有时也用作农村糊窗纸和加工成卫生纸。
3、连史纸:又叫“连四纸”,“连泗纸”,纸质较厚者又称为“海月纸”。原产于福建省邵武,以及闽北地区和江西省铅山县一带。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纸质薄而均匀,洁白如羊脂玉,书写图画均宜,多用来制作高级手工印刷品,如碑帖,信笺,扇面原纸等。相传是福建邵武连姓兄弟二人经过多年研制,精工抄造而成,因他们排行“老三”,“老四”而得名。
01孔夫子旧书网孔夫子旧书网是目前国内二手书交易平台的霸主。书的种类多,包括但不限于一些古籍文献、绝版好书等;同时不止于书,还有一些艺术品如名人墨迹、碑帖印谱等。如果你有一些闲置的书籍,可以在上面开店或者摆书摊。但这种模式的存在,利弊都很明显,利就是前面提到的书籍种类多,弊则是由于商家良莠不齐,导致我们消费者很容易买到盗版书、严重残次书,以及出现收货和贩卖图书不一致(盗网图,然后给读者寄别的书籍,拒不承认时),而大部分时候孔网对此毫无作为。02多抓鱼这个平台主要是在微信生态(公众号+小程序)上运行。相比孔网,多抓鱼的书籍更偏近现代,没有古籍善本之类的。如果想要卖书,按照小程序上的操作分三步走:1)手机扫书籍的条形码,看收购价(收购价是根据库存和市场情况动态调整的,收购价不等于你卖书的实际书款,因为第三步人工审核回根据书的品相,是否少寄/错寄等情况进行定价)2)快递(一般是顺丰或京东)免费上门取书3)审核通过,书款到账(审核后被拒的书籍不会上架销售。收到拒书通知后72小时内可在卖书订单中申请取回,首次拒书取回免费,之后需支付运费取回)一般审核还挺快的(同时审核也比较严格),基本三天内能完成。收到的书款可以快速提现,不提现的话,可以在平台上88折购书。多抓鱼这种模式就是典型的「C2B2C」,即平台从用户手中回收二手书,经由统一消毒、翻新、封装、定价后销售,解决了二手书买卖中(比如前面提到的孔网)存在的交易信用问题。03小谷吖(小程序)小谷吖主要也是在公众号和小程序,模式和多抓鱼也一样,不过整体风评没多抓鱼好,而且审核比较慢,首次拒书取回也没有免费。04漫游鲸(小程序)漫游鲸鱼也公众号+小程序,模式和多抓鱼也一样,不过收书方式是:现金+书费。一本书的收购现金很低,书费则对外宣传最高可以是书籍原价,但属于虚拟的不可提现,只能用于在该平台买书抵消部分费用。最新的拒书规则中,没有写明取回是否需要自付邮费。05扒书(小程序)扒书模式有点像孔网,属于提供平台,然后连接卖书人和买书人。不过不同的是,扒书主要是基于LBS(甚至可以说主要面向高校学生,所以教材居多,对学生比较友好):1)卖书人发布书籍,等待附近(一般是附近三公里同一学校的)同学购买2)买卖双方通过电话/微信/qq沟通后,当面完成交易3)当面交易时,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买家点击确认收货后,卖书收益会实时到账(注意:实际到账金额会比卖书价格少,因为平台会收取5%的手续费)
本文2023-08-06 00:54: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6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