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成就
钱钟书(钟仰先,1910年-1998年),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其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妻子杨绛,1937年,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之后完成多部经典著作和翻译作品,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扩展资料
钱钟书的性格特点
个性乐观
1966年,杨绛和钱钟书先后被打成“牛鬼蛇神”,双双接受“改造”。这对于有些人来说,简直是噩梦。但就是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钱钟书也保持着一份少有的幽默。
比如被迫剃了“阴阳头”,别人会觉得受了莫大的侮辱,而钱钟书却说:“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果不其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实现。”
淡泊名利
还会迷恋钱吗
1991年,全国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钟书,被他婉拒。别人告诉他会有很多的酬金以及曝光率。他淡淡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参考资料来源 -钱钟书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
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锺书主要著作年表
1937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毕业论文)
1941 《写在人生边上》(开明书店1941年12月出版)
1945 《猫》(《文艺复兴》1月10日)
《人兽鬼》(开明书店6月出版)
1947 《围城》(晨光出版公司5月出版)
1948 《谈艺录》(开明书店1949年6月初版)
1958 《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8月出版)
1978 《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明报月刊》7月)
1979 《旧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
《管锥编》(中华书局8月初版)
1980 《诗可以怨》(《文学评论》1981年1期)
1981 《管锥编增订》(中华书局1982年9月出版)
1984 《也是集》(香港广角镜出版社3月出版)
《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9月第1版)
1985 《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2月出版)
1988 《模糊的铜镜》(《随笔》1988年第5期)
1995 《槐聚诗存》(三联书店3月出版)
1996 《石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月出版)
钱钟书先生其人其书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钱钟书先生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卓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管锥编》则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传》、《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60年来,钱钟书先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钱钟书先生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新文化,特别是在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钱钟书先生给予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一是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二是以一种新的学术规范发展和深化中国学研究。中国是诗书礼义之邦,中国的学问源远流长,中国学早已蔚成世界之显学。在这个领域,一方面是勤谨笃实,硕果累累,另一方面却是陈陈相因,难以出新。思想方法上的僵化固守和学术方法上的划地为牢,极大地阻滞了前进的速度。在这种亟待变革的形势下,钱钟书先生的治学方法应运而生。他数十年间所实践的“打通”、“参互”、“比较”的方法,努力使中国学自觉地成为一个科学的、开放的体系,从而获致一个更深、更广、更新的发展。三是以一种现代意识统领文学创作。钱钟书先生生活在一个农业国,但是,他却没有小生产所固有的狭隘保守观念;他的术业专攻是中国古代文学,但是,他却没有三家村学究的陈腐迂阔做派。钱钟书先生的创作贯注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这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并不多见的,有别于同时代的一般作品而与世界文学潮流颇为合拍。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他的文学创作都不是那种生吞活剥的东西,而是具有真正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中国人也为外国人所喜爱的作品。四是以一种高尚的形象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人格上的榜样。在三、四十年代,钱钟书先生不向恶势力俯首,用文学作品辛辣地嘲弄了那个黑暗社会。1949年以后,钱钟书先生虽然“经过九蒸九焙的改造”,“文革”中更是受尽凌辱和折磨,但是,智者是不可征服的。钱钟书先生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他作为一个学者,要为祖国和世界文化做出贡献的历史使命。他不走冷门,不投热机,不计利钝,不易操守,反对树宗立派,只是一心一意地搞研究、出成果。在当今之世,这种品格更其难能可贵。
《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本书用典雅的文言写成,引用了大量英、法、德、意、西原文,是一部不可多得、必然传世的多卷本学术著作。三联书店版4册(中华书局版5册)近130万字,是作者研读《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种古籍时,所作的札记和随笔的总汇。本书考论词章及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障,其间多有新说创见,皆发前人之覆者,颇能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书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本书未刊部分尚有考论《礼记》、《庄子》、《全唐文》、《杜少陵诗集》、《玉溪生诗注》、《昌黎集》、《简斋集》等十种书的札记。显而易见,这部高品位的著作是钱钟书先生数十年心血的结晶。本书出版后,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重大反响。尽管出版者中华书局起初并没有为该书申报“国家图书奖”,然而,博学的评委们还是公正地将其列入了首届获奖名单。
《谈艺录》是中国最后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全书45万字,古来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点论列。本书征引或评述了宋以来的诗话近130种,中国诗话史上的重要著作几乎都被涉及。举凡作者之心思才力、作品之沿革因创、批评之流敝起衰等等,都包容其中。各节论述具体入微,多所创见,行文则或兼综、或条贯,或评点、或专论,长短自如,不拘一格。采二西而反三隅,引述西方论著500余种,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等。本书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必读书。
《七缀集》是文艺论集。本书基本上是《旧文四篇》和《也是集》的合编。收入本书的是七篇被钱先生戏称为“半中不西、半洋不古的研究文章”。此书当与《管锥编》参互而读。集中每篇文章就是《管锥编》中某一节之铺张扬厉、充类至尽;《管锥编》中每节札记则如本书各篇之缩略提纲。
《宋诗选注》是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卷首之序为钱钟书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宋诗之后写成的一篇重要诗学论文。文中不仅对宋诗的历史地位及其成败得失见解独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理论多所建树,而且对诗文选政颇有创见。钱先生素喜以小说家自居,故往往以小说家笔法勾勒形象、点染轶事;语虽简约,人物却活脱跳出。其论评皆警醒显豁,深入浅出,具体落实,常常别出心裁。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有论者认为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围城》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所谓“围城”,如书中人物所说,是脱胎于两句欧洲成语。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的说法是: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assiege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本书的主人公方鸿渐本来不知道有“围城”之说,然而,当他听人说到“围城”,并且经过后来的坎坷,便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想法。”“围城”是对一种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一种心理意态的巧妙把捉。“围城”所描绘的,乃是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从自以为天佑神助开始,而从意识到造化弄人结束。《围城》中时起时伏,处处申说的,都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经常是事将成矣而毁即随之,浪抛心力而已。许多人终身处于“围城”境遇而不察,因此,“围城”完全可以作为人类身处困境、屡遭挫折的象征。钱钟书先生旁观浮生,思虑沉潜;指点世态,寄慨遥深,以形而下示形而上,使读者对人生恍然如有所知。本书风格幽默,妙譬可人,读之颇可领略汉语文字的丰赡粹美。
《人.兽.鬼》是短篇小说集,共收作品四篇。其中,《上帝的梦》描写了人的孤独和人际关系的疏离;《猫》讽刺了一群无聊的知识分子,可以看作《围城》的雏型;《灵感》所表现的是自作自受和精神产品的异化;《纪念》则是写家人、夫妇间无法弥合与沟通的疏隔。
《写在人生边上》是散文集。收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等十篇。作者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算得上一个独特的品种。
《槐聚诗存》是钱钟书先生自己选定、并由杨绛先生抄录保存下来的旧体诗集。钱先生自幼读书学诗,几十年间所作我看至少也有上千首。但钱先生自觉比较满意而收入本集的,却尚不足三百首,足见其标格之高。书中言志、抒情、感时、论诗之作,应有尽有,殊耐吟咏。其中古意、无题诸章,最具李义山风致。作者在序中自叙少年学诗门径以及编定本书之原则与经过,皆是首度披露,必能引起读者极大兴趣。
详细生平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写《围城》时的钱钟书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
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谁有能力和耐心做那些事呢?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序�
���
钟情于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其实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钱钟书,但知道的人中又有谁真正了解他和他的文字?有人甚至认定他是一个爱吊书袋的学究,或把他的绝俗看成老式的清高。
然而面对《管锥编》却有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像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他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
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惟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所有对钱钟书有一点点或更多了解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像、神往。钱钟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钟书却无关。
童心苍老��不幸成为神话或靶子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他有一般才子恃才傲物的性格,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然而面对一系列相继而来的风雨,他的童心不得不跟着变得苍老,虽然他的才气仍不减当年,但他的热情与欲望却在逐年递减,钱钟书一度开始沉默。在许多年间,他似乎没有什么新作问世,放下手中犀利的笔,他开始由创作走向研究,用半辈子寒窗的寂寞,默默地为世界文化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也许正是由于当年的《围城》和后来的《管锥编》,他不幸成为了神话或靶子。迄今为止,钱钟书被学界关注评论的历史,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来,许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对钱钟书作了极高评价,称之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偶有文章涉及如何评论钱钟书的议题,亦歧见旁出,也有一些人认为,钱钟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应该给他过高的评价。一位博士生曾发表《我看钱钟书》一文,声称:“在钱钟书身上体现着中国现当代学人的根本欠缺:缺乏体系性建构的能力。”表示要给钱钟书“上课”;1997年1月《羊城晚报·新闻周刊》上也有人撰文,批评钱钟书不行,钱学有病。
无论别人如何褒贬,钱钟书却等闲视之,1989年《钱钟书研究》编委会成立,他对这事却极力反对,曾向发起人之一、学者舒展抗议:“昆仑山快把我压死了。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又说:“读书人如叫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
横扫清华��风华绝代的幽默才子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他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直到若干年后,居住在美国的许振德每提起旧事,还禁不住哈哈大笑,传为美谈。这也许是钱氏最得意的绘画作品。
1933年钱钟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
痴气率真��未将直气折王侯
虽然是学者,但钱钟书处理起平常的事情也并不是一个“道貌的儒者”,生性率真的他反而有某些学者所不具备的痴气,甚或是“凶玩”。
有一种说法是在“文革”期间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杨绛在《干校六记》中亦有记载,但后来那对年轻夫妇又站出来说杨绛之说不实。一时间,学界也被搅得沸沸扬扬,许多学者也都卷入了这场纷争,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也许我们并不关心个中曲直,但钱老先生以年迈之驱为妻子与年轻人拼力相殴,其率真痴气反倒让我觉的真实与纯粹,天下又有哪个女子可以接受一个不敢为妻子出头的男人呢?也许正是钱氏曾被神话,当我们看到他平凡的一面时反而会觉得“可爱”。
有句老话:不为雄名疏贱野,惟将直气折王侯。但在钱钟书,也许连折王侯也不必了。
据黄永玉先生讲“文革”期间,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学部要钱钟书去参加国宴。钱钟书道:“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结果钱先生没有出门。
又一次黄永玉要写一个有关“凤凰涅盘”的文字根据,但一点材料也没有。《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人民日报》资料室,北京城的民族学院、佛教协会都请教过了,没有!
忽然想起钱先生,连忙挂了个电话,钱先生就在电话里说了以下的这些话:
“这算什么根据?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你哪里找去?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结果马上找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
目光睿智的钱钟书
力行不倦��打造中西文化园林
钱钟书的涉猎广泛与博闻强记是出了名的,有大量的报道说他过目不忘,有着照相机的记忆功能。但说起他的文学成就,真正为人推崇的当属《管锥编》。
对于《管锥编》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从夏志清到司马长风,从柯灵、舒展到李洪岩,见仁见智,不胜枚举。
我第一次读到《管锥编》,却已是1994年了,在此之前也只是读过《围城》和他的部分散文及短篇小说,虽然喜欢得不得了,但真正在书店里翻动他的《管锥编》时却大有窒息之感,也许是出差在外的心情所致。当时在济南的一个古籍书店,我终于将一套五卷本的《管锥编》捧回了旅馆,连夜拜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册。其中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前四册从先秦至隋代以来的经史子集1158页内容的增订,而第二部分是对前四册及增订内容进行的再增订。钱氏六十五岁做《管锥编》,七十二岁出版《管锥编增订》,而年近八十又做《管锥编增订》之二,以如此之高龄对自己已经功业垂成的巨著作如此缜密繁琐的订补,且旁征博引涉及中西,仅引文就包括中、英、德、法、拉丁等数种语言。其治学精神着实让人感动且叹服,似在学界未有第二人。
将自己一生饱学之识汇于一册,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有人称钱钟书为文学宝库、昆仑或是大海,但在我看来,《管锥编》更像是匠心别具的文化园林,将世间文化精华移天缩地,巧妙陈置,相映成趣,打造成立体的风景,让人流连其中,惊异忘返。我曾顺着他的目光,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片“文化风景”,而钱钟书正是这座“文化园林”的向导和打理者。
黄谨曾有言:当代学人,最不可思议者,当数钱钟书。他不仅有惊人的渊博和睿智,更有无与伦比的文化包容力;他能够像魔术师一般,把种种本不亲和甚至相互排斥的东西,不落痕迹、天衣无缝地融和在一起。此言极是。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著作书目:
《剪拂集》(杂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评》(评论集)1930,北新
《语言学论丛》1932,开明
《欧风美语》(散文集)1933,人间
《大荒集》(杂文集)1934,生活
《我的话》(第1卷,杂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时代
《我的话》(第2卷,杂文集,又名《拙荆集》),1936,时代
《林语堂幽默文选》1936.万象
《生活的发见》1938,东京创元社
《新生的中国》1939,林氏出版社
《俚语集》(杂文集)1940,上海朔风书店
《第一流》 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语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
《中国圣人》1941,上海朔风书店
《中国文化精神》1941,上海国风书店
《讽颂集》蒋旗译,1941,国华编译社
《爱与刺》1941,明日出版社
《锦秀集》1941,上海朔风书店
《生活的艺术》1941,上海西风社
《有不斋文集》(杂文集)1941,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杂文集)1941,上海一流书店
《语堂随笔》1941,上海人间出版社
《拨荆集》(杂文集)1941,香港光华出版社
《瞬息京华》(长篇小说,又名《京华烟云》)张振玉译,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上海金屋书店
《啼笑皆非》1947(5版),商务
《林语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无所不谈》(1一2集,杂文集)1969,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开明
《平心论高鄂》(杂文集)1966,文星书局
《语堂文集》1978,开明
《林语堂经典名著》(1— 35卷)1986,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
《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1986,重庆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杂文集)1988,浙江人民
《赖柏英》(长篇小说)1988,湖南文艺
《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艺
林语堂语录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我的话》
彻悟与痛苦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国吾民》
稀罕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吾国吾民》
倘无幽默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一夕话》
倘无女子
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男子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饭厅安眠的。
——《金圣叹之生理
1,鲁迅:《在酒楼上》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 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 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鲁迅:《铸剑》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残雪:《艺术复仇——读〈铸剑〉》,收《21世纪:鲁迅和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钱理群:《〈故事新编〉解说》,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高远东:《〈铸剑〉讲解》,收《走进鲁迅》(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3,废名:纸坊记·楔子(外四篇)
周作人:《莫须有先生传·序》,《周作人文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9月。
吴晓东:《背着语言的筏子——废名小说〈桥〉的诗学研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1期。
4,茅盾:《子夜》选读
王中忱:《都市空间.时代性.革命现实主义——读〈子夜〉》,收《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导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5,沈从文:《边城》(节选)
汪曾祺:《沈从文和他的〈边城〉》,《又读〈边城〉》,分别收入《汪曾祺全集》3、5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沈从文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赵园:《〈边城〉——一个关于水的故事》,收《新讲台:学者教授讲析新版中学语文名篇》,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6,老舍:《骆驼祥子》节选
赵园:《永远的洋车夫——读〈骆驼祥子〉》,收《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导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樊骏:《认识老舍》(上)、(下),载《文学评论》1996年5,6 期。
7,老舍:《正红旗下》(节选)
赵园:《北京:城与人》,重点阅读《旗人现象》一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8,施蛰存:《梅雨之夕》
9,萧红:《呼兰河传》(第三章)
赵园:《论萧红小说兼及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特征》,收《论小说十家》,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
张宇凌:《论〈呼兰河传〉中的儿童视角 》,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1 期。
9,赵树理:《李有才板话》(节选)
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收《赵树理研究资料》,黄修己编,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
孙犁:《谈赵树理》,收《赵树理研究资料》,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
10,张爱玲:《倾城之恋》(节选)
孟悦、戴锦华合著:《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第十四章“张爱玲:苍凉的莞尔一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胡兰成:《评张爱玲》,收入萧南选编的《贵族才女张爱玲》,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
11,汪曾祺:《故里三陈》
季红真:《传统的生活与文化铸造的性格》,收入《文明与愚昧的冲突》,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
胡河清:《汪曾祺论》,收入《灵地的缅想》学林出版社。
12,王蒙:《春之声》
13,阿城:《棋王》(节选)
朱伟:《接近阿城》,《钟山》1991年第3期。
14,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节选)
万千:《莫言:一个物化时代的感伤诗人——读莫言的几个近作》,收入《怀抱鲜花的女人——莫言小说近作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5,王安忆:《纪实和虚构》(节选)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阅读王安忆的小说《乌托邦诗篇》,比较在触及同样的个人经历时王安忆在处理方式上的不同。
阅读与《纪实和虚构》同一时期发表的自传体小说,如陈染的《与往事干杯》或《私人生活》、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试比较自传体小说写作方式的不同。
16,铁凝:《孕妇与牛》
戴锦华:《文明的质询:重读铁凝》,《文学评论》1994年第5期。
17,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节选)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余华的短篇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和长篇小说《活着》。
第二编 散文部分
18,胡适:《追悼志摩》
19,鲁迅:《野草》选读(三篇)
王乾坤:《鲁迅的生命哲学》第八章《盛满黑暗的光明——读〈野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钱理群:《鲁迅〈野草〉里的人生哲学》,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或《压在心上的坟》,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0,《阿长与〈山海经〉》
黄乔生:《〈阿长和山海经〉讲解》,收《走进鲁迅》(散文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1,《灯下漫笔》
李文儒:《〈灯下漫笔〉讲解》,收《走进鲁迅》(杂文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2,鲁迅:《女吊》
《走进鲁迅·散文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3,周作人:《苦雨》:
[参考书(篇)目]
钱理群《谈‘雨’的体验——读周作人的〈苦雨〉》,《名作重读》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4,周作人:《水里的东西》
钱理群《属于周作人的‘鬼’——读〈水里的东西〉》,《名作重读》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5,周作人:《金鱼》: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自己的园地·菱角》、《雨天的书·苍蝇》、《看云集·虱子》
26,周作人:《鬼的生长》:
[参考书(篇)目]
钱理群《读周作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
27,俞平伯:《月下老人祠下》
28,朱自清:《儿女》
29,废名:《放猖》、《三竿两竿》
周作人:《怀废名》,《周作人文类编》第十卷“八十心情”,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30,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
31,林语堂:《忆狗肉将军》
32,何其芳:《独语》
吴晓东:《梦中的国土——析〈画梦录〉》,《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二卷)》东方出版中心1997。
33,沈从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34,沈从文:《烛虚·五》
赵园主编的《沈从文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中的相关篇目:赵学勇《探寻隐去的神性之径》、汪晖《至道之极昏昏默默》和《寒冰在近孤寂无边》。
35,张爱玲:《更衣记》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张爱玲的散文《天才梦》、《公寓生活记趣》、《中国的日夜》。
36,巴金:《十年一梦》
[参考书(篇)目]
洪子诚:《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第三章“忏悔意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36,汪曾祺:《午门忆旧》
汪朗、汪明、汪朝:《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中的“搂草打了只肥兔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7,杨绛:《隐身衣》
洪子诚:《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第三章“忏悔意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38,贾平凹:《商州又录》
许子东:《寻根文学中的贾平凹和阿城》,收入《当代小说阅读笔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9,张承志:《离别西海固》
40,史铁生:《我与地坛》
吴俊:《当代西绪福斯神话——史铁生小说的心理透视》,《文学评论》1989年第1期。
陈顺馨:《反思、建构与解构——论史铁生的精神历程》,收入《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1,韩少功:《灵魂的声音》
42,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43,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44,刘亮程:《寒风吹彻》
第三编 诗歌部分
45,郭沫若:《天狗》
46,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47,闻一多诗二首
《闻一多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48,戴望舒诗二首
孙玉石:《去寻找无价之宝吧——读戴望舒的〈寻梦者〉》,收《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8)》,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刘孟沐:《求索者的脚印——读戴望舒的〈乐园鸟〉》,收《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8)》,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9,何其芳:《预言》
孙玉石:《梦中升起的小花——何其芳〈预言〉浅析》,收《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8)》,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50,卞之琳诗二首
何志云:《层层叠叠“梦之根”——读卞之琳的〈尺八〉》,收《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8)》,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孙玉石:《小景物中有大哲学——读卞之琳的〈断章〉》,收《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8)》,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51,艾青诗三首
《艾青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洪子诚:《〈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分析》,收《新讲台——学者教授讲析新版中学语文名篇》,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52,冯至诗二首
解志熙:《诗与思——冯至三首十四行诗解读》,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年3期。
王毅:《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1925—1949)》关于《十四行集》细读部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3,穆旦诗三首
郑敏:《诗人与矛盾》,收《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怀念诗人、翻译家穆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王毅:《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1925—1949)》关于《诗八首》的细读部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4,牛汉:《悼念一棵枫树》
参阅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或《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的相关部分。
55,昌耀:《凶年逸稿》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阅读《高车》、《慈航》、《斯人》等。
56,北岛:《走向冬天》、《古寺》
参阅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的相关部分。
57,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
参阅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新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中的相关部分。
58,翟永明:《母亲》
唐小渡:《女性诗歌:从黑夜到白昼——读翟永明的组诗〈女人〉》,《诗刊》1987年第2期。
59,海子:《麦地与诗人》《春天,十个海子》
骆一禾:《我考虑真正的史诗》,收入《土地(〈太阳·土地篇〉)》(海子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
60,于坚:《尚义街六号》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于坚:《棕皮手记》东方出版社中心1997。阅读《关于我自己的一些事情(自白)》、《棕皮手记·1986—1989》等。
《于坚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阅读《作品39号》、《罗家生》、《0档案》等。
61,西川:《致敬》节选(《巨兽》、《幽灵》)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西川:《大意如此》,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阅读《大意如此·自序》和《致敬》全诗。
第四编 戏剧部分
62,丁西林:《酒后》
钱理群:《〈酒后〉批注 》,收《名作重读》,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63,曹禺:《日出》选场
田本相:《曹禺剧作论》中《〈日出〉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中有关《日出》的分析,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64,曹禺:《北京人》选场
田本相:《曹禺剧作论》中《〈北京人〉论》一章,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中《生命的诗》一章。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65,老舍:《茶馆》(节选)
焦菊隐等:《座谈老舍的〈茶馆〉》,1958年《文艺报》第1期,又见《老舍研究资料》,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
都说:男人娶妻当娶贤,确实是这样,家有贤妻,男人就没有后顾之忧,若是妻子不贤惠,弄得家宅不宁,对于男人的感情和事业,都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相信每一个男人,对于要结婚的对象,都会有一套自己的择偶标准,但大多数男人,还是希望能够找一个旺夫的女人。毕竟,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女人结婚以后可以一心一意地打理家庭,可男人肩上扛着责任,需要有一番事业。所以,能够帮助男人的女人,自然更受欢迎。
人们常说,圆脸,耳垂厚实的长相是旺夫相,这其实是一种不大理性的说法,一个女人旺不旺夫,哪里是长相能够决定的呢?决定一个女人是否旺夫的,从来都不是长相,而是女人的品性和内心成熟的程度。要想知道一个女人旺不旺夫,当然要在相处的过程中细心观察,看她的一些言行举止,毕竟“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态度就可能反映出未来的可能性。
在赵飞一无所有,所有人都不看好他的时候,李晓依旧义无反顾的嫁给了他。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赵飞是个潜力股,她只不过是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买进了,未来的涨幅是不言而喻的。说来也奇怪,自从李晓和赵飞结婚以后,赵飞就好像时来运转一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很顺利。特别是工作,越来越有起色,最后竟然因为一次工作表现得比较出色,得到了上司的赏识,破格把他升为了部门主管。
很多人都说李晓旺夫,给赵飞带来了好运,赵飞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他说,李晓的“旺夫”并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在于李晓总能在他做决定的时候,给出正确的建议和鼓励。赵飞说,李晓会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鼓励他再坚持一下;她会在他被眼前的名利所迷惑意志不坚定时,警醒他不要飘飘然,及时跳出那个怪圈……在李晓的帮助下,赵飞绕过了一条又一条弯路,渐渐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其实,赵飞并不是没有能力,只是运气和眼光让他总会迷失方向,而李晓就是即使纠正他错误的贤妻,怪不得大家都说李晓有旺夫运。
钱钟书(1910.11.21-1998年12月19日)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书。《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所著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著作书目: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开明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开明
《围城》(长篇小说)1947,晨光
《谈艺录》(文论)1948,开明;补订本,1984,中华
《管锥篇》(1-4册,文论)1979,中华;增订本,1982,中华
《七缀集》(文论集)1985,上海古籍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时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 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1933年大学毕业。1935年和作家、翻译家杨绛结婚。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于1938年回国。曾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钱钟书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他的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钱钟书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再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
《钱钟书》阅读答案
钱钟书
钱先生幼时,家人为他"抓周",他抱起一本书不忍便释,于是得名为"钟书"
先生在事业上有几个惊人之绩:其一,_______其二,_____其三,______
读过《写在人生边上》的人可能不多而看过并称道电视剧《围城》的观众则难以数计
先生在作品中体现出的才情、眼光和趣味,被杨绛先生称为"痴气";有人把这个词理解为钱先生在生活中偶尔一现的"迁阔之气",其实,那才是洞见真理的大智慧呢
能够通读《管锥篇》的人肯定不多这不仅是因为它评说了十大部古籍(几乎囊括了中国文化的所有领域),引用著作达 1800种之多,而且还因为先生精通拉丁、法、英、德等数种外语,以及全书纯以典奥文言写就
现在"钱学"已日渐成为一门显学,而钱钟书本人仍像从前那样淡泊宁静,据说一些欧美学人去北京有两个目的:一是看长城,二是希图能拜见钱钟书一次英国某女士在电话中求见,钱先生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从许多方面来看,钱先生是后学难以企及的且不说他曾被吴宓先生指为"人中之龙",也不说他的《围城》被视为"整个人类基本生存状况的写政,就论其空灵大方的幽默,也令人叹为观止
钱钟书少时喜读《三国》、《水游》,能熟记各种兵器的斤两,但却常常认不清阿拉伯数字l、23,穿鞋也会不分左右有人说先生的幽默出自真情性,嗯,看来确实如此
1顾名思义,钱先生的名字"钟书"二字应理解为
2"淡泊宁静"是捐钱先生的
3第二段的横线上,原文有以下几句话,你认为怎样排列才恰当(写出各句的序码,不必抄录原文)
①其巨著《管锥篇》问世以后,四海学子竞相拜服,称之为"古今奇书"
②早年写过一本《写在人生边上》,纵谈生活哲理,不久,论者便以"大散文家"名号相赠
③据说仅仅是因为对"学者不宜作小说"之语不满,便起笔试写出一本《围城》,而此书被誉为"最伟大的中国现代小说"
4你根据什么确定第3题中的三句话的排列顺序
5从钱先生在事业上的几个惊人之绩来看,钱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6第五段写"一些欧美学人去北京有两个目的"与写钱先生的"惊人之绩"有什么关系
7钱先生的作品如何"惊人",作者没有只言片语的评价,而是借助_______来力陈"惊人",这样写可以收到____的效果
8试从"得体"的角度分析"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这句话,并指出它表现了钱先生的什么性格
《钱钟书》答案
1.钟爱书籍
2.不追求名利,心情安静
3. (2)③①
4.根据第三、第四段先后提到的三本书的书名:《写在人生边上》、《围城》、《管锥编》习惯上,先提到的应该先写,后提到的应该后写
5.钱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学者
6.说明钱先生的"惊人之绩"可以和万里长城媲美
7.他人的热情赞语言简意丰
8.钱先生用这句话委婉地(而不是生硬地)谢绝了外国学人的求见,表现了他"空灵大方的幽默"
有没有"二百五"的故事
二百五的来历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讯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
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
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
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
有关于"二百五"的问题二百五的来历
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二百五的来历是什么呢?
一说来源于战国故事。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著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还有另一种说法,与推牌九有点关系。原来,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参考资料:
二百伍
苏北地方推牌九,称四点的长二叫二板。某庄家在天门、横门皆摊牌之后,先摊一张,是长二,他高叫"二板",第二张牌如是五点就统吃,他一面叫喊"五",一面亮牌,结果是一张"么五",合起来是个撇拾,统配。周围人取笑他,叫他"二板五",常熟音误,以为是"二百五"。有人把行事傻里傻气、莽莽撞撞的人,称为二百五。旧时一千钱为一吊,五百为半吊,再打对折为二百伍。常熟方言对人际关系弄不清,憨兮兮的叫打折头,或叫勿实足。而半吊子则因"吊"与"刁"音近而指有点刁兮兮的人,真是越缠越远了。
北方人所谓"二百五",上海人所谓"十三点",在无锡则意似"开盖""开盖货",或称为"著三不著两"(参见杨绛《将饮茶》)。
--------------------------------------------------------------------------------------------------
:baidu/sct=0&ie=gb2312&bs=%BE%B5%CF%F1%B5%C4%D2%E2%CB%BC&sr=&z=&wd=250%B5%C4%C0%B4%C0%FA&cl=3&f=8
:baidu/sct=0&ie=gb2312&bs=250%B5%C4%C0%B4%C0%FA&sr=&z=&wd=%B6%FE%B0%D9%CE%E5%B5%C4%C0%B4%C0%FA&cl=3&f=8
二百五的来历(共6则)
1、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于是喜得贵子,晚年膝下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和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 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婆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2、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著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3、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4、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员,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5、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有点像我们把硬币包一包,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以后人们也城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6、从前有一个傻瓜,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尽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八两金子很多的,笨蛋。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小熊吃糖的故事二百五字作文从前,动物村有一只小猪,叫聪聪,他非常聪明。善良。有一天,妈妈叫他去集市买菜,在半路上走来走去,忽然,看见了哥哥,聪聪喊:“哥哥,哥哥”,他哥哥笨手笨脚地走来,聪聪一看,诶?哥哥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呀?聪聪问:“哥哥你手里拿着什么呀?”哥哥说:“是糖果”聪聪说:“哥哥,你可不可以给我几颗糖果?”哥哥说:“可以呀”。说著,哥哥就把糖递给了聪聪,聪聪正想要把糖果吞下去,哥哥说,聪聪,别急,吃糖果要先把皮拨掉,才可以吃,聪聪糖果皮拨了,就把糖果吞了下去。不一会,聪聪连声说:“好吃好吃”。聪聪还想要一颗,哥哥说:“糖果没有了”。聪聪问:“哪里有卖糖果呀?”?哥哥说:“前面路口左拐小卖部有卖”。还没听哥哥说完,聪聪已经跑了到了小卖部。聪聪买了3颗糖果,一边吃一边走。回到了家。妈妈问他菜买回来了吗?聪聪这下慌了,刚想说用钱买糖果了,又把这句话吞了回去,又改口说:“妈妈,走到半路不知不觉钱丢了”。猪妈妈听了,并没有骂他,只说:“下次小心”。到了晚上,小猪忽然大叫起来,把正在睡觉的猪妈妈吵醒了,妈妈到小猪的房间问聪聪:“聪聪,怎么了?”聪聪说:“我牙疼”。妈妈说:你上午吃过糖没有?”小猪刚想说没有,可是什么事也瞒不住妈妈,只好把早上买糖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这下才明白。赶紧把聪聪送到医院牙科急诊室,山羊医生检查了一下,说:要拔牙拉。”说著就把聪聪送进了急诊室。过了一会,小猪聪聪出来了,猪妈妈说:“以后别再吃甜的东西了,不然你还要受这个苦”。从此,小猪聪聪就再也不吃甜食了。
草船借箭的故事二百五十字故事简介:
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利用一次孙刘联军的箭支快用完之际,故意挤兑诸葛亮想要他在10天的时间内 交出20万只箭,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诸葛亮胸有成竹,为防周瑜另有毒计害人,就满口答应下来,并且告诉周瑜不用10天,只需3天足矣 而且立下军立状,以安周瑜之心。
诸葛亮其实早已暗观天象 知道第三天必定起大雾 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
本文2023-08-03 20:40: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