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号都出自中国典故,新年号也是这样的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3收藏

日本年号都出自中国典故,新年号也是这样的吗?,第1张

日本公布了新的年号——“令和”,随着日本天皇5月1日的退位,“平成”这个年号也完成了自己31年的使命,随着明仁天皇一起成为了历史。

要知道现在汉文化圈中唯一还使用年号的国家就是日本,年号制度的起源国中国也在清朝灭亡后废止了两千多年来的年号制度。

“令和”作为日本自公元645年以来使用的第248个年号,这次却和之前的年号大不一样,因为这是日本头一回使用和中国典故无关的年号。

按照惯例,日本年号一定是取自中国典故,原因呢很简单,就是年号制度是日本在唐朝时期向中国学来的制度,据统计日本的年号大约都出自中国106部传统文化典籍中。其中年号出处最多的就是《尚书》,达到了37次,其次是《周易》,达到了27次,再其次是《诗经》,达到了15次。

由于中国长期领先于日本,向日本输出大量先进的文化,甚至很多时候,日本的年号都是直接照抄中国的年号。

最明显的是唐代,当时日本非常积极的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包括像是年号也都直接拿来就用,比如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日本清和天皇也就直接把年号定为了“贞观”,唐德宗的年号是“贞元”,日本圆融天皇也就直接把年号定为了“贞元”。

日本天皇退位

有些读者可能会问了,日本这一千多年来也用汉字,难道就没有诞生自己的典故的年号吗?

还真没有,原因很简单,日本最古老的传统和歌集《万叶集》中虽然有各种日本传统典故,但是日本的年号必须为两个有实际意义的汉字,《万叶集》里面的汉字只是表示日语发音的片假名,不满足两个汉字必须有实际意义的要求。

其他的日本古籍中的典故则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中国。比如日本二战中用的年号“昭和”就来自《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退位的明仁天皇用的年号“平成”则是出自《尚书·大禹谟》“地平天成”。

一直用中国典故来作为日本的年号对于日本国民来说也是很难接受的,一直以来年号“去中国化”成为了日本政府的大难题。

日本天皇访华时特别提出要去西安碑林看看自己的年号出处

最终在年号的选择中,“令和”作为两个出自日本古籍中的汉字,当选成为了日本新的年号,这也是1374年以来,第一次日本年号没有出自中国典籍。

按照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解释,“令和”代表了希望,蕴含了在人们美丽心灵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诞生并成长的意思。

在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也有日本记者提问道:日本年号第一次没有出自中国典籍,中方如何看待这次变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回答也很干脆:这属于日本内政,我们不做评论。

日本天皇访华

那这次日本年号真的就完全出自日本典籍而和中国无关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次的年号“令和”出自前面所说的日本古籍《万叶集》,虽然《万叶集》源自日本传统文化,但是却无法抹去中国文化对其的影响,在诗歌的题材、形式以及表现方法上都借鉴了中国的诗歌。

更为关键的是,在《万叶集》成书的时候,日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用汉字来作为注音符号记录下来。由此可见,如果日本年号推根溯源的话,其还是来源于中国文化。

日本大阪不幸发生地震,除了震情引起社会关注之外,一个日本网友发布的推特也引起了中国人热议。

这张是日本网友拍摄的被震坏了的墙壁,上面出现了几行神秘文字模样的符号。

一出,网友们纷纷进行考据辨认,有的网友认为是道教辟邪文字,还有的认为是一种诅咒用的咒语,甚至还有人说可能是灵异现象。

后来,终于有人看出来,把照片反过来看,就是几行古老的汉字。

经过反复辨认识别,这行汉字是:“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

这行文字出自中国古籍《春秋左氏传》,也就是俗称的《左传》。

这句话是鲁国一个大夫季文子说的,当时鲁国附属国莒国太子杀了自己的父亲,并把父亲的财宝送给鲁公,鲁公接受了,还要给他封地,季文子坚决反对,命人把他赶走,鲁公大惑不解,季文子就说了这一句“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意思就是莒国太子不忠不孝,把他藏在鲁国是大凶,所以要赶走。

其实,从墙壁里挖出古书来,是中国人的传统。

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子的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尚书》、《春秋》、《孝经》《礼记》等儒家经书,悄悄藏于曲阜孔子故宅的墙壁中,到了汉朝的时候,有人拆房子盖屋,才从墙壁里发现这些书。

后来,这些儒家才传播天下,也渡海东去传播到日本。

公元285年,朝鲜半岛一个叫王仁的百济人,到日本访问,随身携带着《论语》十卷。日本人听他讲了书中大意,大为惊叹,日本贵族和僧人首先掀起了学习《论语》的热潮,大量派人到中国采购儒家经典,其中也包括《左传》。这些在日本古代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里都有记载,这些史书也都是用汉字写成的。

日本人喜欢《左传》,主要是因为《左传》里面有士大夫那种忠信笃诚的精神,特别是《左传》的历史背景就是小国林立、互相征伐,跟日本的战国时代很像,主君、家臣、武士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儒家经典里面,日本人更容易感知通过《左传》的精神。

其实,看了墙壁里的《左传》的这句话,日本人应该感到羞愧。

毕竟古代日本人是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才有先进的文化的,而且这句话里还有“盗贼、藏奸”四个字,从甲午战争到1945年,日本不断忘恩负义,侵略中国,包藏祸心,**了多少中国文物。

“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希望日本引以为戒。

你自己看到末尾就知道了,我不写了

(一) 、按年代来分,共分五种:

1、 直刀(上古刀)。 古坟时代至奈良时代所铸的刀,主要为公元前238年 ~ 公元707年,

这一时期的剑的刀身是直型,不带弯曲。

2、古刀。主要为平安时代至文禄年间,平安中期、镰仓、吉野、室町时代所铸的刀,

大同元年(806年)~ 文禄四年(1595年)。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见的日本剑成型的时期,这一

时期的剑与我们现在所见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3、新刀。安土桃山时代、江戸时代中后期所铸的刀,主要为庆长以后至安永年间(江

戸中后期),庆长元年(1596年)~ 享和三年(1803年)。名刀倍出的年代。

4、新新刀。江戸时代、幕末时代所铸的刀,主要为文化元年(1804年)~ 庆応三年(

1867年)。这一时期以人斩之剑最为有名,每一名刀都浸满了鲜血,有的甚至是主人的血,这

一时期的#124;差可是出了大力,剖腹的人极多。

5、现代刀。明治时代以后所铸的刀,明治元年(1868年)~现在。我国人民有深仇大恨

的日本军刀多出于这一时期(有部分军官将家传名刀带上战场的情况也很普遍)。我记得《轻

兵器》上对此有过比较详细的介绍,在下就不予评论了。另外,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讨论现

代军刀容易引起争议,俺脸皮不厚,爱国之心又甚热切,不想被人拍砖骂死,关于这方面的讨

论敬谢不敏。声明在先……

(二)、以长度和用途来分:

1、 太刀。是特指具有较大弯曲度,刀身长2尺(66cm)以上、3尺(约1m)以下的弯刀。太

刀与同属刀剑类的打刀稍有不同,其区别在于刀鞘,太刀刀鞘上有两个足金物(通俗点儿说就

是有两个刀环),用缎带相互编织成型,将刀挂于腰间(这种编织方式极其复杂,在下是给弄

的糊里糊涂,用带子系上就完了嘛,搞那么复杂!傻日本人……)。太刀基本为双手持刀,而

马上的武士也有单手持太刀的。刀身弯曲的形状使挥下斩击更为有效,这继承了较早出现的毛

抜形太刀的那种弯曲形状。这类刀剑的出现,使合战的方式从徒步向骑乘发生了转变。不过,

我倒是认为极其愚蠢。日本刀的优势本来就是双手持刀,砍劈力极大,单手持刀不是变成了普

通弯刀??而且那么长的刀柄只会碍事,不如换成马刀来得彻底。

2、 打刀。一般就以“刀”称之,可以说是日本刀的代表刀剑。打刀与太刀的形式基本相同

,两者的区别之一在于打刀的刀鞘口两侧分别插放有小柄和笄:小柄是一种长6寸(约18cm)左

右的小刀,很少用于战斗中,一般用来削东西和割线,剑侠小说中偶尔也出现用小柄代替手裏

剑来投掷的描述;笄是插于小柄对侧,用来整理头发和挠痒痒的道具(真TNND,我刚知道时就

禁不住想骂人,现在也不禁如此,有此感触者不妨大家一起骂两句……^_^)。 另

一区别为其携带的方法不同,太刀是将刀刃向下佩挂于腰间,打刀一般为将刀刃向上插于腰带

,当然也有刀刃向下插于腰带的,但是大多数都是刀刃向上插于腰带的(绕口令?废话!!)

。所以,一般日本武士都是反手拔刀。于是,为了适合于这种插于腰间的佩带方式,打刀的刀

身被设计成弯曲的形状,这种弯曲的设计称为“京反”。刀身的中央部位被设计成最为弯曲的

地方,此种设计使得拔刀更为容易。因此,产生了拔刀与攻击一体的技巧,这就是拔刀术。名

剑客田宫平兵卫更是经过反复探索,总结出了发源于拔刀术,但一对一较量时会更有效的居合

术(居合剑式啊……)。这一类的刀剑早在镰仓时代便已经出现,只是当时较为短小,称为“

刺刀”。到了南北朝时代,长大的刀剑逐渐流行,于是便将刺刀加长,而产生了较长大的太刀

以及打刀的雏形。室町时代,打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并且开始与#124;差共同佩带于腰

间,这种打刀与#124;差共同佩带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天。

上图是打刀与#124;差的组合,名将前田利家所有。

相传此刀参加了桶狭间合战。刀身上刻有「光忠上ル」,#124;差是著备前秀景的作品

3、 #124;差(也称#124;指)。刃之长度299—60CM。这种东西,这种东西,怎么说呢……其实,

就是剖腹专用的武器。什么也不许干,一般只用于自杀。平时日本人一般都是把它当家族守护

神一样的供着,而要与人打架的时候就拿下来与太刀或打刀配对带于腰间,一般都是不能使用

的。当然了,真正急眼的时候就不管那一套了,自然是有什么用什么,毫不客气的用来砍人啊

:) 其实,这种武器我认为设计也不成功。拿来打仗太短,拿来平时吃肉又太长(也不许)

,大部分时间根本就是个摆设而已。就算你打不过了要自杀,战场上有没有时间让你安安静静

的剖腹还成问题呢^_^ 所以说,要是非要带个短武器上战场,我还是坚持要带个双面有刃的

家伙,而且除了刀的功能外还要具有野外生存工具之用(现代多用刺刀??日本古人怎么想得

到,我真是脑子进水……)。

4、 忍者刀。这种刀外表和上古刀相仿,也是直刀,只是加长、加固了刀柄(踩着刀上高处

啊,不结实点儿怎么行);刀刃比一般的刀短;刀鞘是特制的,上面有小孔,(便于在水下呼

吸);刀上还系了3尺长的绳子(这个用处可大了,一两句可说不清楚)。

5、 短刀。这个是日本历史上出现的一种比#124;差还短的武器(刃长1CM-299CM),多用于妇女

防身和为名节而自刃。妇女自杀一般所采用的方式有: 1、正跪后,用丝带把双腿绑住双手持

刀,平端刀刃,对准咽喉直刺下去。 2、正跪后绑腿,用一手持刀,刀刃紧靠颈部动脉,另手按住

一部分刀背,然后用力一抹。其实,刺咽喉并非是妇女“专利”。日本二战后期"神风敢死队"

的队员都有一把自杀用的短刀,短刀为"平造"单锋刀,白木鞘(有的刀鞘涂漆), 有一个皮套

(皮套上有挂绳)。 短刀装在麻布袋里放在神龛上供奉,出战时取下挂在脖子上,临撞舰船前

飞行员调整好飞机后,抹脖子或直刺咽喉。(这一节曾经有过删改,但是作为自己看的东西,

还是保留原稿为好……)

幕府将军用嵌百宝短刀 作者长船清光(十六世纪)

6、 大太刀。大太刀又称野太刀。太刀在3尺以上的都属此类。镰仓武士们以拥有豪迈与腕力

为荣,进而可以夸耀威武的武具——具有长大刀身的太刀屡屡出现在战场上。小次郎的爱刀"

长光"便是长达三尺二寸的大太刀。更长的、五尺左右的刀战国时层出不穷(马战,刀长占便

宜)。有许多夸张描述的『太平记』一书中,对超过5尺(约150cm)的太刀的记述多处可见。

而在文献上记录的最长的太刀刀长为9尺3寸。另外,现今尚存的最长野太刀,全长7尺4寸2分

(约225cm),弯曲部份长3寸1分(约94cm),身幅1寸2分(36cm)。此刀现存于新潟県弥

彦神社中,为日本的国宝之一。大家不明白这种刀步战时怎么用吧?且听我慢慢道来:……其

实,没有什么秘密啦,将刀扛在肩上,右手持刀,左臂架于刀背,用力劈下去!!(没有砍中

????……你!!!!!……怎么办???……等死吧!!)

7、 小太刀。小太刀特指2尺(66cm)以下的太刀。除大小相异外,其它与太刀基本相同。一

寸长、一寸强,日本历史上居然出现过只用小太刀砍人的傻瓜——由出身自中条流的富田九郎

左卫门长家所创富田流的大剑客们。 相比之下,宫本武藏就精明得多。先是用4尺2寸的木

刀打败了3尺2寸的长光,后来更在自己五十岁左右练成了使用大小两刀(即一之太刀与二之太

刀)的剑术,这就是著名的“二天一流”。左手小太刀,右手大太刀,阴阳配合,完美无缺(

拿两把刀砍人,多威风!!)。这还不算,二天一流的大剑客们怀里还揣着一把#124;差,上战场

时再拿上长枪或者弓箭,简直是武装到牙齿……^_^

8、毛抜形太刀(けぬきがたたち)。毛抜形太刀是平安时代中期出现的一种刀柄与刀身

一体化的刀剑。别名又称“野剑(のだち)”。其特征是刀柄在设计上有清晰的雕刻,这些雕

刻在握手处和刀柄头部位都可见到。刀柄与刀身均成弯曲状,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関#124;常用的

蕨手刀的影响,多适用于马上的斩杀。毛抜形太刀原本是武官佩用的,后来成为只限于作公卿

的兵杖使用。

长度:80~100cm 重量:09~11kg 出现时期:平安~南北朝(974~1391)

9、大小半太刀。大小半太刀是武士阶级持有的独特的组刀。它出现在十六世纪初期。

长刀和短刀的组合由此得名“大小”二字。在中国明代与倭寇的战争中有不少使用这种双刀作

战的记载。比如有倭寇“手舞双刀,刀长五尺余,手腕运动,开锋甚长。其刀飞,通身如雪,

无间可击。” 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很多使用这种组刀的武士在实战中一般都先拔一把长刀

于左手,明军官兵与他交战,只用心对付他左手长刀,,而他趁机右手暗暗掣出

短刀偷袭……(,鬼子狡猾狡猾的)。实际上,这种组合刀很多都恰傲坎�毙汀�其实际质量都不是很高。严格说来,大多数都不属于本贴——日本平面暗文花纹剑的讨论范围

二、 日本刀结构和各部位的名称:(见下图,够清楚吧?)

还不明白?那就直接画一张图各位自己看吧(画得不好,各位莫笑)。其实,这种太专

业的东西我想没有几个人会感兴趣。而且,这种东西知道了也是无用,大家随便瞧瞧解个闷儿

吧。只是让日本人知道,莫欺我堂堂中华无人!!

好了,各部分的名称都搞清楚了,我们就来看一下除刀刃以外的各附件的制作。(这可

是漫漫长话啊,天刑头疼中……)。怎么说呢,日本人刀匠只管打刀刃,他打好刀刃后,用软

木加以装裹就可以出售了——也就是说我们买刀只能买到日本刀的刀条,刀鞘啊,刀镡啊什么

的都统统需要自己再找人另配的。而这些附件的制作又主要可以分为木、金、漆三艺。这些都

是日本传统美术工艺的强项,也是日本平面暗光花纹刃在刀装上和大马士革刀能有一比的力量

源泉……(太长了,而且,说附件就不能不说到刀镡文化,而刀镡文化又不可避免的要牵涉到

日本的“性文化”,所以,这里就一笔带过吧,有兴趣的朋友请参阅最近几期《轻兵器》上许

耀华先生的几篇文章来入门,这里俺就可以偷一下懒了,嘿嘿)。

另外,日本剑的摆放也有专门的规定,基本是如下几种:(带刀拵):A 太刀-放置于专

用于太刀的架子上(搁置于地板上),刀柄头斜向下,刀鞘铛斜向上方,刀锋向斜下方,总体

斜靠在刀架上(正摆法);也可放置于普通日本刀架上,刀锋向下,刀柄在左边,刀尖方在右

边(略摆法);B 打刀-放置于普通日本刀架上,刃上栋下,刀柄在左,刀尖方在右;C 肋差

-同打刀;D 军刀-94,98式军刀两者均可;其它军刀同打刀。

三、日本刀的产地和名匠:

日本刀的产地可称为『五畿七道』,五畿即畿内:大和、和泉、河内、山城、摂津五国

;七道指#124;山道、北陆道、#124;海道、山阳道、山阴道、南海道、西海道七道六十五国。具体为

#124;山道:陆奥、羽后、羽前、陆中、陆前、岩代、磐城、下野、上野、信浓、美浓、飞

騨、近江

北陆道:佐渡、越后、越中、能登、加贺、越前、若狭

#124;海道:常陆、安房、上総、下総、武蔵、相模、伊豆、甲斐、骏河、远江、三河、尾

张、伊贺、伊势、志摩

山阳道:播磨、美作、备前、备中、备后、安芸、周防、长门

山阴道: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

南海道:纪伊、淡路、讃岐、阿波、伊予、土佐

西海道:豊前、豊后、筑前、筑后、肥前、肥后、日向、大隅、萨摩

其中又以『五伝』最为著名,五伝分别为山城伝、大和伝、相州伝、美浓伝、备前伝。下面

将对五伝的特征及其著名的刀匠进行介绍。

1、山城伝。多为直刃,特征是直线条的刃文。 代表刀匠有三条宗近、来国俊、来国光、梅

忠明寿、肥前忠吉、伊贺守金道。

2、大和伝。 基本为柾目肌(柾目板状的锻肌)。代表刀匠有千手院一类、当麻、手悬 越

前康継、仙台国包、南纪重国。

3、相州伝。烧刃的乱刃(非直线条的刃文)中可见细小粒子。代表刀匠有新藤五国光、正

宗、贞宗 繁庆、直胤、清麿

4、美浓伝。刃中夹杂着尖刃纹。代表刀古刀期有兼氏、兼定、村正一类。新刀期是政常、

大道、大村加卜等人。

5、备前伝。 这一派烧刃上可见白色线条。其中友成、正恒、包平 河内守国助、助広、水

心子正秀等人比较有名。

我们经常提到的村正、正宗都是五伝古刀期的著名刀匠。

短刀, 胁差 打刀 打刀

表--右卫门慰村正作之 铭: 无铭 铭:无铭 表:村正,妙法莲华经

里--文龟元年八月日 表--势州桑名住村正 表--势州桑名住村正 里--永正癸酉十年十三

日(注:这四把刀可是朋友专门上传的礼物。可惜没有照清楚“村正”的代表刃文“箱乱刃”

其中村正属于美浓伝。这一派的显著特点是铸成的刀刃中夹杂着尖刃纹。第一代的村正

是日本正宗冶炼锻造工匠的后人弟子在民间的流传分支,他的继承者也是非常优秀的锻造匠。

他们的作品上都有华丽的花纹装饰,而且都锋利无比。

这里我要说两句关于“村正妖刀”的题外话。村正在江户时期就开始有“邪剑”、“妖刀”

的称号。而它作为刀工的姓名正式登场是在室町中期。要指出的是,村正并不是某一个刀工的

名字,至少有3、4人同时使用村正为刀铭(当然,初代村正最为有名)。

初代村正的作品 此刀价值八百八十万日圆

传说村正杀了1000人以后或杀了一个妖怪以后会神灵护体变成春雨,春雨剑据说有鬼神的力

量,可以飞剑杀人,但是有许多使用上的禁忌,一旦违反就会法力消失又变回村正。所以“村

正妖刀”其实应为“春雨妖刀”。 所以,天下并没有真正的“村正妖刀”, 那只不过是传说

中的武器罢了。

而后来所有村正被称为“妖刀”是由于德川家康禁刀所致。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首先,德川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在天文四年与织田家作战的时候被自己的家臣武士阿部

弥七郎用“千子村正”斩杀——从右肩一直劈到左腹部,肚破肠流,死状极惨…

接着遭遇惨祸的是家康的父亲松平宏忠。天文十四年,宏忠被近臣岩松八弥用刀斩断了大腿

,用的也是村正(我手边没有他用的是哪一把村正的记录,诸兄如果有资料望相告)。

后来,家康的嫡男信康被织田信长疑心和武田家勾通而切腹自杀……用的竟然又是村正

!(德川家康对此子寄托了很大希望,他也真能忍,这种命令都遵守……)。后来,在关原合

战中德川家康自己被村正的枪斩伤了手指。所以,家康对村正极其痛恨……下令损毁所有村正

刀,持刀者都被视为藐视幕府,被处极刑。(惨……)

家康禁刀后,妖刀的说法就泛化了,几乎所有村正都称为妖刀。但是当时有不少武士不

忍心将自己的爱刀损毁,就将势州村正的刀铭改成正宗,加以保存。这也是现在经常看到一些

正宗的作品带有村正特征的原因。

而我们现在所见的伪品村正,除了后人为了获利而有意伪造外,还有一个历史原因:德

川幕府末期,不少倒幕派人士都把自己的配刀刻上村正的刀铭,以示坚决倒幕,也有取个吉利

之意(希望自己亲手斩了幕府将军)。所以,大家还要仔细鉴别才好……

在现存的妖刀中,以被称做“妙法村正”的最为有名。此剑在剑身上刻有龙,插入剑鞘

中的部分刻有“妙法莲华经”文字,由此可以推断村正和日莲宗有着很深的渊源。这是在永正

十年(1513年)锻造的刀,应该是第三代村正的作品。

而正宗属于相州伝。相州伝的名刀特点更加突出,主要是烧刃的乱刃(非直线条的刃文

)中可见细小粒子。首先,“正宗”铭文者也有好几位,我们只谈谈初代相州“正宗”( 最

为有名气的那位啦,就象势州村正),即冈崎五郎正宗,也是所谓“五郎入道‘正宗’。是日

本刀界历史上最有名的"鬼才"。其所在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嘉历”。其人制做之刀在铭者少

而稀,有铭文者多为二字铭;刃文为互之目乱又小乱,地肌錵崩又汤走金线,与其他“正宗”

有所不同;其身价早过千万日元。相州“正宗”创正宗门,其后弟子人才辈出,以至有后来的

所谓“正宗十哲”。

正宗所做之刀传世不多,其中以"皆烧"刃文者更为稀少,刀刃地基纹属于"米糠肌",即

由灰白色相间的小点构成。正宗地基纹形式至今无人能仿,这也是正宗技绝于世的地方。

这两派的名刀传至现在都属于国宝级,极其稀有。特别是村正,德川家康禁刀之后,正品几

乎不传于世。尤其是幕末又有不少伪作,更是不好鉴别。

附记:名词解释:

第一:“最上十三工”。这是十三个最有名的日本古刀和新刀期刀工的名字。他们的剑在一

般都在同期名刀中被评为地位最崇高的“最上大业物”,而且在人斩试斩中位列“刃味最上作

”……还有诸如此类的等等华丽的称呼。好了,记住他们的名字吧:

古刀期有:长船秀光、初代兼元、二代兼元、三原正家、长船元重。

新刀期则有:长曾弥虎彻、多々良长幸、陆奥守忠吉、初代津田助广、初代仙台国包、

初代肥前忠吉、长曾弥兴正、初代长道。

这里特别提一下长曾弥虎彻入道兴里——此子原为甲胄师,在中年以后专攻做刀,被称

为新刀期第一名家。是宗师级的人物也……他的剑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价值很多银子,好象一般

的大名级选手想拥有一把不光要先预付全款还要排队的样子,而且死了以后更是被炒的价格涨

上了天(看日本人炒做茶具的工夫就知道了,这一点马老师应该深有体会……)。

讲完了名刀工,再讲一个与我国有关的日本刀名词——“数打物”。明代时期我国向日本定

购大量无刀装的日本刀刀条用于装备军队。由于数量巨大导致制造工匠日夜赶工,使质量严重

下降,很多为粗制滥造的“一本造”。这些已脱离了真正意义的被大量定购的日本刀,在运输

时常被很多把打成一捆。结合这种状况及其制造方式,这种定购品被日人称为“数打物”或“

束打物”。这是一种质量低劣的所谓“日本刀”(当然了,比起日本二战时大量机制的95式士

官刀,质量还过得去)。至于为什么我大明要大量订购日本刀?哎,其实大部分用户是犯边的

倭寇。有人要问了——倭寇都是日本武士,怎么自己原来没有刀吗?

让我来告诉大家,倭寇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假扮的,特别是烧杀愈酷的倭寇,更是中国人居多

,真是……(说好不涉及历史积怨的,怎么……掌嘴,掌嘴!!打你个糊涂小子!!)放笔,

我先为此一大哭…………

说起这个,又让我想起了另一个相关的东西——“勘合贸易”。 明初,日本对中国的贸易形

式都是假借“朝贡”名义而进行的走私。在倭寇犯边以后,明政府为了对中日贸易有所控制,

也为了区分倭寇船和贸易船,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与日本正式签定了贸易条约,规定以后

凡日本商船来华,必须携带明朝所颁发的“勘合”,以进行朝贡名义下的贸易。按照规定是十

年一贡,贡船只限二艘……显然,这个限额远远不能满足两国贸易的实际需要,特别是日方。

宣德初年,明朝稍有调整,增加到人员三百,船三艘,但仍坚持十年一贡。而这种以进贡名义

所进行的贸易,其主要商品就是日本剑——从历史记载来看,第一、二次勘合船所带剑刀还不

过三千把,第三次就飚升到九千九百六十把,第四次三万把,第五次七千余眩�诹�尉勾锏三万七千余把!第七、第八次各为七千把,第十次是二万四千一百五十二把。而这只是所谓“

国王附搭品”的数量,其中并不包括使臣“自进物”的数字。如加上“自进物”,仅十一次勘

合船输入明朝的剑刀,就应该不少于十五万把!!!!

对比同期明军规定年产马步军刀21000把的数量,就知道当年明军所装备的倭刀是多么惊人的

数字了!!!

感觉有点儿越写越多的感觉,如此下去还怎么得了。打住!

四、下面开始讲故事:(关于天下五剑)

鬼丸国纲。是镰仓幕府的掌权人北条家祖传的刀。镰仓幕府的第一个将军北条时政得了重病

,梦见此刀变成老人的形象出现在他面前,“我的身体太脏了,无法救你。让干净的人来清洁

我的身体吧。”他对这个梦十分相信,于是第二天马上清理太刀。结果一柄不起眼的旧刀变得

锋利无比,在火盆的火光的辉映下,照出了一个鬼的影子,这和每夜在他梦中出现的鬼十分相

似……这时出鞘的太刀自动向火盆飞去,切下了小鬼的头(纯粹胡说八道)。北条家灭亡后,

被新田义贞和足利将军家、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当时的当权者所拥有,且被他们视为天下的

名刀。明治时代它被天皇家收藏,流传至今。

大典太 大般若长光

大典太光世。太刀,刃长6610CM。平安后期筑后国刀工三池典太光世所作。刀铭:三池光世

。本来为室町将军家(足利氏)所有,在桃山时代落入秀吉手中,后来秀吉将它赐予前田利家

。刀的弯度大,外形很有气魄。

三日月宗近。相传以前是三条宗近的刀。沿刀纹排列有半月形模样花纹,因此而得此名。

童子切安纲。是由伯耆国的刀匠安纲打造。源赖光用此刀把一个住在大江山名叫酒吞童

子的鬼神斩了之后,由此而得此名。可惜此刀从此未见什么战绩。后来,为丰臣秀吉,德川家

康等人拥有。

数珠丸恒次。至于此刀,各种典籍都语焉不详,只知道它是日莲上人所用之剑。为何能名列

天下五剑之一在下也不清楚。(与其它四剑相比,未免不称)。

好,天下五剑掰完,接着讲两个更具有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中的东西——:

草剃剑(天从云剑)。此剑和八尺勾玉、八尺镜并为日本三宝。乃上古七神之须佐之男杀死

八俣大蛇时,发现大蛇尾巴藏着的剑,后来他将这把剑交给天照大御神。天照把它赐给了第一

代天皇,作为天皇是她人间代理人的证据。所以,这是传说中的东西。但是据说当年有实物。

源平合战时,XX天皇(忘记是谁了,很年轻,是平清盛女儿的儿子)溺水身亡,天从云剑随之

沉入海底。但是后来又说,沉入海底的是仿天从云剑,不是真品。不管事实如何,天从云剑对

天皇有极大的象征意义,没了它,天皇的神圣就要大打折扣了。

注:最近看赤军老大的《宛如梦幻》,他把现在天皇继承仪式上出现的天从云剑称为“根据

仿制品而仿制的仿制品的仿制品……真是叹气啊^O^

十拳剑。更古老的剑。相传是日本创世神(大家自己去查吧)的配剑,据说得名的

原因是剑身有十拳长。后来,这把剑传给了三贵子——分管天堂、地狱、人间的三神中的须佐

之男。后来,在天神之间的冲突中,作为姐姐的天照大神将须佐之男的十拳剑折断成三段,于

是三段都粉碎变成了三位女神。本来十拳剑应该就这么粉碎消失了,但是奇怪的是它又出现了

,后来又斩了大蛇。这时又损毁了一次,与大蛇尾巴里藏的天丛云剑相击而毁。这不知如何解

释?尤其是后世还有传说此剑藏于伊势神宫,是真正的神体一说,就更不知从何说起?!在古

籍中,天照大神折断的剑叫天羽羽斩。这里抄袭一下朋友的研究成果:天是尊称,羽羽是大蛇

的意思,也就是说天羽羽斩就是斩断大蛇的圣剑的意思,那么这就是十拳剑的另一个名字。那

么是否天照折剑发生在斩蛇之后??反正已经毁了,就折断它??可是在《日本书记》中十拳

剑还有另一个称呼是天蝇斫斩,传说是苍蝇飞到剑刃停下,结果被剑斩成两截。而在日本战国

传说中,德川家康的四天王之首——本多忠胜的名枪叫蜻蜓切,就是苍蝇—(啊不,是蜻蜓)

飞到剑刃停下,结果被剑斩成两截的意思了……

所以我说,这种传说都是漏洞百出的,也都大体相似,好象日本人的想象力就是如此程度。

我们还是不要深究了吧。毕竟人家的历史就只有那么长,不捏造点东西怎么能显示自己“历史

悠远,文化的博大精深”啊?(暴笑……)而且,人的想象力总是有限的,当然就只要编一些

重复的故事了。既然你中国有三国时刘备三请诸葛亮,那么我几百年后就来个丰臣秀吉三请竹

中半兵卫……简直是缺乏想象力到了极点,你起码也改个四请、五请的还比较有创意一点^O^

这还都没有什么,无伤大雅。还是让我们回到刀上。让人愤慨和不能容忍的是——为了让家

传武器具有神奇功能,为了满足自己残忍嗜杀的心理,日本人在得到宝刀之后不惜滥杀无辜,

制造无数“百人斩”、“千人斩”的所谓名刀,简直是令人发指!!我这样说并不仅仅是为了

我国无辜被杀军民,看看日本史,就是因为一句:“村正”刀在杀死一千个人或者一个鬼之后

就会成为“妖刀”,有神奇的力量。当然鬼是不好找的,于是,有“村正”刀日本武士就无故

在街上找人来杀,而在那轻松的文字之下又有多少薰及傩账涝凇按逭�钡拇�抵�拢浚算了,对这个自虐和虐待狂的民族我无话可说,再者有些生气,就不说了……下面,小生来

介绍一下现在的存世名刀,请各位坐好,名刀拍卖现在开始:

名刀拍卖会:

长船,太刀,7363CM。又名名物大般若长光,名刀工长光的作品,在室町时代即价值六百贯

。因为大般若经刚好六百卷,故取名大般若长光。本为室町末期将军足利义辉所有,后来经由

三好长庆、织田信长而到了德川家康手中。长筱合战后,家康将之赐予奥平信昌。

村雨丸。此刀拔出杀人的时候,带着杀气的刀锋会有露水。斩杀人以后,从刀锋会有水流出

清洗血迹。这种情形就像是村雨清洗叶子一样,因此被称做村雨丸。

七支刀。在剑身的两边分别有三个分叉突起,造型非常特殊。作为石上神宫的重宝,七支刀

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作为剑来说,这个武器没有什么实战的效果。左右的突起完全不能发

挥剑的劈砍作用。不仅如此,在这柄剑上没有装固定剑柄的竹钉,所以如果用这样的剑去战场

的话,只要一甩就可能使剑身飞出去。此刀现在重视的是它的铭文的考古价值,不过,在下觉

得它实际上是佛教的法器(与雷光的作用

2019年4月1日,邻国日本将公布新的年号,这个在历史文化上与我国息息相关的国家,过去从“大化”到“平成”,有出处可考的247个年号,全部引用自我国的古典著作,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东亚地区深厚的文化影响力。那么就让民族文化为你介绍,2019日本新的年号是什么,平成之后的年号是什么。

2019日本新的年号是什么出自我国经典吗

2019年4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新年号为“令和”,将从2019年5月1日起正式使用。现在的“平成”年号(1989年1月8日启用)将于4月30日停止使用。

新年号“令和”是首次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的年号,字面意思有“美好而和平”的意思,出自《万叶集》卷五《梅花歌序》:“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后之香。”

自645年日本启用首个年号“大化”以来,过去247个年号中辨明出处的均出自中国古籍,多数是《四书五经》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献。比如“昭和”出自《尚书》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平成”出自《史记》的“内平外成”和《书经》的“地平天成”。因为此前负责选择年号的专家多由通晓中国古典文化的学者担任。

日本过去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

日本年号选定过程中非常重视汉字的出典。在日本从“大化”到“平成”的247个年号中,能够确认到出处的年号全部引用自中国的古典著作,共出自77部中国古代文献,这些文献半数以上是唐代之前的作品。

其中,有36个年号出自《尚书》,27个出自《易经》,25个出自《文选》,24个出自《后汉书》,21个出自《汉书》,出自《晋书》和《旧唐书》的年号各有16个之多。

比如,日本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明治天皇的年号“明治”,就出自《易经·说卦传》中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而日本现用的“平成”年号,典出《史记》和《尚书》,一为《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二为《尚书·虞书·大禹谟》之中的“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是取其“内外、天地能够和平”的意思。

截至目前的“平成”,日本从7世纪“大化”年号以来总计使用过247个年号,而这些年号中使用的汉字只有72个。

在这72个汉字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是“永”字,共使用过29次;其次是“天”和“元”,各使用过27次;接下来是“治”,21次;第五位是“应”,20次。而由这前5位汉字组成的年号共计115个,占全部年号的约466%。排名第6-10位的汉字是“正、文、和、长、安”。

包括排名前十汉字的年号共有176个,占全部的713%。而仅由前十名汉字组成的年号就有41个,其中包括“天应”、“文永”和“元治”等。

早期的日本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借助更发达的中原地区的汉字使用。

之后发现汉字与日语融合困难,干脆又用汉字造出了平假名与片假名,也就是如今的日文。

很多人其实都会有个误会,那就是觉得文字语言都是相对的,然而事实上,全球语言种类的数量比文字种类要多出几十倍的样子,大多数的语言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只能借助别的文字来进行标注书写。

  邪马台国 ,存在于中国史书的日本小国,很奇怪的,在日本史书及传说中均未有提及(当然,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名字),它的存在自然成了谜,而它的位置同样有着诸多争论,不过目前已经集中在“九州说”及“畿内说”两种说法,而这两种说法的理由,即是来自《三国志魏志 倭人传》,那么现在让我们再沿着当时使者的路线,来寻找邪马台的位置吧

  三国时代地图

  原文: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馀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

  首先说明带方郡的位置:带方郡在今朝鲜靠西南,即图中1的位置,由此可知倭人在带方郡东南,大致方位与现在的地理位置相同。在原文中同样可看到倭人身处岛国,汉时朝见者即汉委奴金印的年代

  原文:从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狗邪韩国,七千馀里

  根据原文及朝鲜的地理位置很容易判断使者当时是顺着朝鲜半岛西海岸坐船向东南前进,到倭国的对岸,如图中的2的位置,狗邪韩国,就地图所示应为弁韩,7000余里是重要参考单位,将结合下文的数据综合考虑

  原文:始度一海,千馀里至对马国。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所居绝岛,方可四百馀里,土地山险,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径。有千馀户,无良田,食海物自活,乖船南北巿籴。

  渡过的这个海,可以非常肯定是朝鲜海峡,照原文的长度为千余里,而现在朝鲜海峡的距离约为50公里,那是不是当时的20里等于现在的1公里阿,留于下文继续观察。所居绝岛,说明是孤岛,在那个位置只有对马岛,如图中的3,而国名也叫对马国,那么基本能确定到的地方即为对马岛

  原文:又南渡一海千馀里,名曰瀚海,至一大国,官亦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方可三百里,多竹木丛林,有三千许家,差有田地,耕田犹不足食,亦南北巿籴。

  南渡对马,那就是壱岐岛,如图中,为什么不是下对马岛呢,我们下面会分解

  为什么南渡一海后不是下对马岛

  对马岛分上下2岛,对马与壱岐的海峡称为对马海峡,那么我们来看几个具体数字吧,前文所述朝鲜海峡现在约为50公里,在文中表示为千余里,而对马海峡是46。3公里,在文中同样表示为千余里,很接近吧。那现在看看对马岛上下2岛的距离是多少呢1公里左右,与原文不符,所以我们认为南渡后应该是壱岐岛

  可能细心的朋友发现,原文中表述对马岛为400里见方,而我们说的壱岐岛是300里见方,面积差距与现在比较太大,而上下对马的大小比例差不多是4:3,所以支持下对马说。

  可能整个对马岛和壱岐相比是有大小差距,但看图大家就能明白,下对马岛和壱岐的比例也差不多是4:3,所以原文中指的应该是壱岐岛,联系下文还能发现,如果这里指的是下对马,在下文应该还有2次南渡海,但是下文中1次南渡后就直接陆行了,除非说未经过壱岐岛,但是这样一来,海峡距离就不对了

  所以我认为还是壱岐岛可能性较大

  原文:又渡一海,千馀里至末卢国,有四千馀户,滨山海居,草木茂盛,行不见前人。好捕鱼鳆,水无深浅,皆沈没取之。

  又是南渡千余里,大家看图中两根直线的长度不是差不多阿,不过壱岐到末卢的距离比对马海峡还短,差不多是42公里的样子,另,一般认为末卢即是现在的松浦,可能是源自国造本纪中关于末罗国造的描述(注1),因为末罗的读音与末卢相近,地理位置则几乎相同。

  又是南渡千余里,大家看图中两根直线的长度不是差不多阿,不过壱岐到末卢的距离比对马海峡还短,差不多是42公里的样子,另,一般认为末卢即是现在的松浦,可能是源自国造本纪中关于末罗国造的描述(注1),因为末罗的读音与末卢相近,地理位置则几乎相同。

  大胆的假设

  到现在已经拿到3个重要参考数据了

  朝鲜海峡 千余里=50公里

  对马海峡 千余里=463公里

  壱岐→末卢 千余里=42公里左右

  那么我们根据上面3公式大胆估计一下,根据下面地图上的距离判断,当时文中的1000里应该大约等于现在的33~40公里,不过古代的测量工具非常不完善,使者应该也是根据船行驶的时间来大致估算距离,并不是太准确,大家凑合往下看吧

  上面的是国造本纪九州地图

  原文:东南陆行五百里,到伊都国,官曰尔支,副曰泄谟觚、柄 渠觚。有千馀户,世有王,皆统属女王国,郡使往来常所驻。

  东南至奴国百里,官曰兕马觚,副曰卑奴母离,有二万馀户。 东行至不弥国百里,官曰多模,副曰卑奴母离,有千馀家。

  上文描述了从末卢国开始向东南及东面的三个国家,具体位置下文会讨论

  原文:南至投马国,水行二十日,官曰弥弥,副曰弥弥那利,可五万馀户。

  南至邪马台国,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陆行一月。官有伊支马,次曰弥马升,次曰弥马获支,次曰奴佳鞮,可七万馀户。

  终于看到邪马台国了,不过因为原文描述中没有距离单位,只有水行多少日这种模糊的描述,不用怕,我们一样可以推断出邪马台国位置

  原文:自女王国以北,其户数道里可得略载,其馀旁国远绝,不可得详。

  次有斯马国,次有已百支国,次有伊邪国,次有都支国,次有弥奴国,次有好古都国,次有不呼国,次有姐奴国,次有对苏国,次有苏奴国,次有呼邑国,次有华奴苏奴国,次有鬼国,次有为吾国,次有鬼奴国,次有邪马国,次有躬臣国,次有巴利国,次有支惟国,次有乌奴国,次有奴国,此女王境界所尽。其南有狗奴国,男子为王,其官有狗古智卑狗,不属女王。自郡至女王国万二千馀里。

  上面的一系列国名对我们关系都不大,只有加粗的”自郡至女王国万二千馀里”一句是重要的参考数据

  下图:今 北九州地图

  资料整理

  我们先主要看看手头有的数据:

  原文:带方郡→狗邪韩国 7000余里

  狗邪韩国→对马国 1000余里

  对马国→过翰海到一大国 1000余里

  大国→末卢国 1000余里

  末卢国→伊都国 500里

  伊都国→奴国 100里

  奴国→不弥国 100里

  不弥国→投马国 水行20日

  投马国→邪马台国 水行10日,陆行1月

  带方郡→邪马台国 12000余里

  大胆假设2

  这个假设的前提是相信上面所有数据的真实性,否则就没法讨论下去了。

  我们首先根据假设1中,假设当时的1000里等于现在的40公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33公里试试下文的公式,不过结果不太令人满意)

  那么根据现在朝鲜海峡和对马海峡的距离计算

  计算公式:1000/40=古里/今公里

  所以:

  狗邪韩国→对马国 1250里

  对马国→过翰海到一大国 1157里

  大国→末卢国 1050里

  又因为

  带方郡→邪马台国=12000里

  带方郡→邪马台国=带方郡→狗邪韩国→对马国→过翰海到一大国 →末卢国 →伊都国 →奴国 →不弥国 →投马国 →邪马台国

  所以:12000里=7000+1050+1157+1250+500+100+100+水行20日+水行10日

  水行30日=843里

  水行20日=562里

  水行10日=281里

  即不弥国→投马国 水行20日=562里

  投马国→邪马台国 水行10日=281里

  当然,其前提是水行速度相对平均,不过这种过于细节的东西限于史料已经无法考虑在内了

  在这里,有朋友提出因为方向性的原因,上面的等式(带方郡→邪马台国=带方郡→狗邪韩国→对马国→过翰海到一大国 →末卢国 →伊都国 →奴国 →不弥国 →投马国 →邪马台国)不一定成立,而且认为万二千里可能是虚指,在这里,我要提出,这个等式肯定是成立的,因为万二千里是使者过的路程的总和,古代不可能会测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如果有更近的路使者就不会如文中这么走了,所以万二千里这个数字可以成为等式的一边,另外关于万二千里这个数,肯定是虚数,但个人认为不太会是虚指,虚指的话为什么不说是万三千里,或者干脆说数万里,因为使者对他走的路程也大致有个估计,只不过这个估计也不一定准是了。

  现在我们就可以根据地图上的距离来大致推算邪马台国位置了,方向性以正向算,即东为正东,东南为正东南,以此类推(由于没有其他辅助史料只能这么做了)。

  首先我们拿现在的日本北九州地图作参考

  参考公式:

  地图距离(单位:厘米)/古里=24/1157=00020743

  末卢国→伊都国 东南1037厘米

  伊都国→奴国 东南02074厘米

  奴国→不弥国 东02074厘米

  不弥国→投马国 南11658厘米

  投马国→邪马台国 南05828厘米

  根据上文的计算结果,我们看看结果是怎么样的,注意可以有两条线路,个人趋向于蓝色那条,毕竟根据全文来看邪马台国应该偏东

  国造本纪的地图根据上面公式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也看一下

  让我们看下《倭人传》中其余还有参考意义的几句话

  东渡女王国东渡海千馀里,复有国,皆倭种。又有侏儒国在其南,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四千馀里。又有裸国、黑齿国复在其东南,船行一年可至。参问倭地,绝在海中洲岛之上,或绝或连,周旋可五千馀里。

  从周围国家的位置也许能更确实的估计邪马台国位置

  根据正统九州说的理论,多主张邪马台国位置在福冈市附近的筑后(注2),也就是筑志国造附近,不过大家也请注意,根据原文推算出的距离,如何也无法到达那个位置,除非是日本使者夸大倭国大小,但是倭人传是根据中国使者所述所载,夸大数据可能性不大

  看了上图,说真的笔者原来的估计是邪马台国是在北九州中部偏东的位置,因为下文还有“东渡海千余里”,笔者自然向四国岛方向想,但是看了刚才推算出的两张图,国造本纪的那条红色路线给了我很大启发,大家也许已经看出我的“企图”了,这个位置的东面正好是海,虽然说千余里有点勉强,但是如果非直线距离就能解释了

  那么再看看下图,圈中为邪马台国位置,2即侏儒国位置,如果在四国岛则无法向南拉出4000余里的直线,所以《倭人传》的描述压根没出九州岛

  下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四国岛绝对无法向南拉出3000余里的直线,蓝线以下(因为原文中没提到过向北)四国岛绝对不可能画出图内红线的长度,而红线据文中所述只有3000余里阿,所以《倭人传》的描述压根没出九州岛,因为只有九州岛才能容纳这个距离。

  结论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发现,长崎与熊本中间的那个半岛根据目前材料很有可能是邪马台国位置。当然,现在估算邪马台国位置和拼图一样,要完成拼图,但是拼片不够,所以上文仅供参考,等有更多考古证据或文字证据后才能做更正确的判断。另外,个人还是觉得,以《古事记》或是《日本书纪》的神话来考据邪马台国是非常错误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