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彩蛋暗示《唐探4》的内容,刘德华会不会加入唐探宇宙?
看了《唐人街探案3》的人都知道,第三部不是该系列的完结,虽然Q已经浮出水面,但依旧疑云密布。
影片多个彩蛋提醒大家,《唐人街探案》将会拍摄第四部,第四部的拍摄地是英国伦敦。
第一个彩蛋,在《唐探3》最后Q组织的圆桌会议上,所有的Q围坐在一起,虽然没能让秦风加入有点遗憾,但是画面一转教堂外的夜景是英国伦敦的大本钟。
按照陈思诚的习惯,影片中不会出现多余的镜头,因此可以猜测出,大本钟将会是唐探下一个故事的发生地。
第二个彩蛋是圆桌骑士,同样也是最后一个镜头,Q组织的成员围坐在一张圆桌上,每个人带着斗篷,各自占据一个方向,这像极了英国的十二圆桌骑士。
第三个彩蛋在网剧中,在《唐人街探案》同名网剧《玫瑰的名字》单元的最后,IVY出现在飞机上,而这个时候空乘提醒IVY伦敦机场到了。
在《唐探3》的最后,IVY是Q组织的一员,她去伦敦不言而喻。这也意味着,在后面的剧情中IVY也是重要的角色之一。
在东京密室杀人案中,秦风则利用了 约翰·迪克森·卡尔 的密室推理法,众所周知 , 约翰·迪克森·卡尔与 阿加莎·克里斯蒂 、 艾勒里·奎因 并称为推理小说黄金时期三巨头,有“ 密室推理之王 ”之称。
这些推理小说家,基本上来自美国、日本和英国,现如今前面两个国家都去了,那么自然不会放过最具有推理色彩的英国。
那里可是贝克街221号的福尔摩斯,还有诸多优秀的推理人物。看起来第四部要更加注重推理,而且要更精彩才是。
第五个彩蛋,五行。相信很多人会好奇,第四部的主要内容会是什么?会利用五行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部曼谷夺金杀人案对应的是五行当中的“金”,第二部五行杀人案建造了一座古城楼,对应的是“土”,第三部的案发地四面环水,形成天然的密室,对应的是“水”。
第四部极有可能与“火”或者“木”相关,至于到底怎么让五行和案件联系到一起,就看到这一切怎么说了。
第六个彩蛋,篇首语。每一部**开头都会对应一部古籍中的话,第一部是 《周易:系辞》 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第二部的篇首语是老子 《道德经》 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三部则是 《礼记·礼运》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出自 《礼记·礼运》 。
除此之外,在联动的网剧中,每个故事也引用了篇首语,一般都是点题之意。延续唐探的风格,第四部也会用古籍中的名言,那么大家可以猜测一下是哪本古籍呢?
第七个彩蛋,五个侦探。第一部是唐仁和秦风两人联手破案,第二部是唐仁、秦风、宋义三人联手破案,第三部是唐仁、秦风、野田昊、杰克·贾,分别是二、三、四的结构,那么以后《唐探》系列也将会采取多人组合破案的模式。
那第四部将会是五人联手破案,盲猜五人中除了固定的唐仁、秦风以外,还会有林默、IVY等,至于刘德华会不会加入唐探宇宙还不得知,但能邀请天王来,大家可以好好期待一下了!
《周 易》
古代占筮用书,简称《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全书分《经》、《传》两部分。《经》以八卦两两相覆,得六十四卦。每卦包括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较简单,一般作说明题义之用。爻辞是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
《尚 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尚书》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
包括虞、夏、商、周四代,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大部分是帝王的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文字。大体上说,平时的叫“诰”,战时的叫“誓”,君告臣的叫“命”,臣告君的叫“谟”。
《诗 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周 礼》
《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的经典之一。
《周礼》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周礼》是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记录,也是世界古代一部最完整的官制记录。
《仪 礼》
《仪礼》一书记载同代的诸般礼节及其仪式。
《礼 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也是一篇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其第一篇就开宗明义,指出:“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或《春秋左氏传》,30卷。
《左氏春秋》的体例是编年纪事体,内容大部分是传注史事,叙述《春秋》经文重要史事的过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比《春秋》多出17年。
《公羊春秋》
《公羊春秋》又称《公羊传》或《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
《谷梁春秋》
《谷梁春秋》又称《谷梁传》或《春秋谷梁传》,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谷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谷谷传》的较好注本。
《论 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孟 子》
这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着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孝 经》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着作。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邴疏。
《尔 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大 学》 《中 庸》
1 来自古诗中的四字词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柳暗花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晏殊 (无可奈何)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朱熹 (万紫千红)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龚自珍 (不拘一格)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于谦(粉身碎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诗》王勃 (物换星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孟郊 (春风得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苏轼(悲欢离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白居易 (天长地久)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朱熹 (源头活水)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李煜(车水马龙)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万籁俱寂)。
2 出自古诗词的四字成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行路难》李白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第》孟郊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无穷无尽、天涯海角《踏沙行》 晏殊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春日》朱熹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鹊桥仙》秦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水调歌头》苏东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浣溪沙》 晏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浪淘沙》 刘禹锡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武陵春》李清照
3 来自古诗中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出自古诗词的成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无穷无尽、天涯海角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
4 四字成语网名最好是出自诗歌中诗经唯美古典诗句网名,诗经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古籍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化诗歌典籍,在诗经中,有许多美丽的故事,许多美丽的诗句,本文为您搜集的正是那些美丽动人的诗句。
诗经唯美古典诗句网名: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
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
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诗经邺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35、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5 古诗中带四字成语的有哪些(尽量多些)捱三顶四 八万四千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板板六十四 版版六十四 半三不四 臂有四肘 不三不四 差三错四 朝三暮四 楚歌四合 楚歌四面 楚歌四起 倒三颠四 低三下四 颠三倒四 调三惑四 调三窝四 调三斡四 丢三拉四 丢三落四 丢三忘四 放之四海而皆准 放诸四海而皆准 烽火四起 横三竖四 横三顺四 家徒四壁 接三连四 街坊四邻 九州四海 九洲四海 狂三诈四 拉三扯四 狼烟四起 连三并四 连三接四 六通四辟 六通四达 名扬四海 暮四朝三 拿三搬四 囊括四海 偏三向四 骈四俪六 欺三瞒四 牵五挂四 三病四痛 三长四短 三从四德 三翻四复 三翻四覆 三反四覆 三老四少 三邻四舍 三朋四友 三妻四妾 三亲四眷 三清四白 三求四告 三拳不敌四手 三三四四 室徒四壁 说三道四 四百四病 四不拗六 四冲八达 四冲六达 四大皆空 四方八面 四方辐辏 四方之志 四分五裂 四分五落 四分五剖 四纷五落 四海波静 四海承风 四海鼎沸 四海皆兄弟 四海九州 四海飘零 四海升平 四海升平 四海他人 四海为家 四海一家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荒八极 四郊多垒 四角俱全 四脚朝天 四马攒蹄 四面八方 四面出击 四面楚歌 四面受敌 四平八稳 四清六活 四衢八街 四山五岳 四时八节 四时之气 四书五经 四体百骸 四体不勤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亭八当 四停八当 四通八达 四通五达 四姻九戚 四战之地 四战之国 四肢百骸 四肢百体 四至八道 挑三拨四 挑三豁四 挑三拣四 挑三检四 挑三嫌四 条三窝四 投诸四裔 推三推四 推三阻四 危机四伏 微机四伏 文房四宝 文房四侯 文房四士 文房四物 文房四艺 五湖四海 五零四散 五洲四海 言三语四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眼空四海 扬名四海 一谦四益 语四言三 再三再四 张三李四 遮三瞒四 志在四方 志在四海 重三迭四 重三叠四。
6 四字成语网名最好是出自诗歌中诗经唯美古典诗句网名,诗经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古籍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化诗歌典籍,在诗经中,有许多美丽的故事,许多美丽的诗句,本文为您搜集的正是那些美丽动人的诗句。
诗经唯美古典诗句网名: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
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
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9653636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诗经邺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35、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漆树是高大的阔叶落叶乔木,生长在气温较高、雨量丰富的暖湿地区。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由于当时气候温暖,因而有丰富的漆树资源。《诗经·秦风》有“阪有漆,有栗”,《诗经·庸风》中有“树之榛栗,椅桐梓漆”,《诗经·唐风》中有“山有枢、栲、漆,隰有榆、扭、栗”等记述。《山海经》也多处记载了许多地区的漆树分布。
《诗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二)诸子百家之言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2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周)
2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26、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2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周)
2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周)
29、彼一是非,此一是非。(庄周)
3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31、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3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33、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
3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6、流言止于智者。(荀子)
37、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
38、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9、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40、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
4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42、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4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
古书注音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多音多义词。注音的方法常用反切和直音,有时也以“读若”、“读如”、“如字”等用语指出读音。例如:
《诗•秦风•黄鸟》:“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郑笺:“三良,三善臣也,谓奄息、仲行、针虎。从死,自杀以从死。”音义:“行,户郎反,下皆同。针,其廉反,徐又音针。从死,上才容反。”
上面的注文中陆德明给“行、针”、“从”的注音释用反切方法。“行,户郎反”说明这里的“行”读háng,不读xíng。“下皆同”是说下文中的“行”的读音与此相同。“从死,上才容反”,是说“从死”的上字“从”读才容反。“针其廉反”,说明“针”在这里读作qián。“徐又音针”,这是陆德明引用东晋徐邈的注音,说明“针“还读作zhēn。徐邈在这里注音用的是直音法。《礼记•玉藻》:“君羔幦虎犆。”郑注:“读如‘直道而行’之直。”
《仪礼•士丧礼》:“幎目用缁。”郑注:“幎,读若《诗》曰‘葛藟萦之’之萦。”
这两得分别用“读如”、“读若”来注音。古书中在某字下注以“如字”,这是又一种注音方法,说明此字在这里应读本音,用本义。如:
《礼义•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音义:“其恶恶,上如字,下乌路反。”
这段注音是说“恶恶”的上字要读本音è,用本义,当缺点、毛病讲;下字读wù,当讨厌、憎恨讲。
古书注音,有时隐含着释义。例如:
《左传•昭公三年》:“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以无失时,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音义:“朝,如字。难,乃旦反。”
这野对“朝”、“难”的注音,实际上已指出“朝”当“早”讲;“难”当“危难”讲,是名词,不是形容词。
古书注音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多音多义词注音的方法常用反切和直音,有时也以“读若”、“读如”、“如字”等用语指出读音例如:
《诗秦风黄鸟》:“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郑笺:“三良,三善臣也,谓奄息、仲行、针虎从死,自杀以从死”音义:“行,户郎反,下皆同针,其廉反,徐又音针从死,上才容反”
上面的注文中陆德明给“行、针”、“从”的注音释用反切方法“行,户郎反”说明这里的“行”读háng,不读xíng“下皆同”是说下文中的“行”的读音与此相同“从死,上才容反”,是说“从死”的上字“从”读才容反“针其廉反”,说明“针”在这里读作qián“徐又音针”,这是陆德明引用东晋徐邈的注音,说明“针“还读作zhēn徐邈在这里注音用的是直音法《礼记玉藻》:“君羔幦虎犆”郑注:“读如‘直道而行’之直”
《仪礼士丧礼》:“幎目用缁”郑注:“幎,读若《诗》曰‘葛藟萦之’之萦”
这两得分别用“读如”、“读若”来注音古书中在某字下注以“如字”,这是又一种注音方法,说明此字在这里应读本音,用本义如:
《礼义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音义:“其恶恶,上如字,下乌路反”
这段注音是说“恶恶”的上字要读本音è,用本义,当缺点、毛病讲;下字读wù,当讨厌、憎恨讲
古书注音,有时隐含着释义例如:
《左传昭公三年》:“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以无失时,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音义:“朝,如字难,乃旦反”
这野对“朝”、“难”的注音,实际上已指出“朝”当“早”讲;“难”当“危难”讲,是名词,不是形容词
天工开物车
凡车利行平地,古者秦、晋、燕、齐之交,列国战争必用车,故“千乘”、“万乘”之号起自战国。楚、汉血争而后日辟(1)。南方则水战用舟,陆战用步、马。北膺胡虏,交使铁骑,战车遂无所用之。但今服马驾车以运重载,则今骡车即同彼时战车之义也。选自《天工开物·舟车》
凡骡车之制有四轮者,有双轮者,其上承载支架,皆从轴上穿斗而起。四轮者前后各横轴一根,轴上短柱起架直梁,梁上载箱。马止脱驾之时,其上平整,如居屋安稳之象。若两轮者驾马行时,马曳其前,则箱地平正。脱马之时,则以短木从地支撑而住,不然则欹卸也。
凡车轮,一曰辕(2)(俗名车陀)。其大车中毂(俗名车脑)长一尺五寸(见《小戎》朱注(3)),所谓外受辐、中贯轴者。辐计三十片,其内插毂,其外接辅。车轮之中,内集轮,外接辋,圆转一圈者是日辅也。辋际尽头则曰轮辕(4)也。凡大车脱时,则诸物星散收藏。驾则先上两轴,然后以次间架。凡轼、衡、轸、轭(5),皆从轴上受基也。
凡四轮大车量可载五十石,骡马多者,或十二挂,或十挂,少亦八挂。执鞭掌御者居箱之中,立足高处。前马分为两班(战车四马一班,分骖、服),纠黄麻为长索,分系马项,后套总结,收入衡内两旁。掌御者手执长鞭,鞭以麻为绳,长七尺许,竿身亦相等。察视不力(6)者鞭及其身。箱内用二人踹绳,须识马性与索性者为之。马行太紧,则急起踹绳,否则翻车之祸从此起也。凡车行时,遇前途行人应避者,则掌御者急以声呼,则群马皆止。凡马索总系透衡入箱处,皆以牛皮束缚,《经》所谓“胁驱”(7)是也。
凡大车饲马不入肆舍。车上载有柳盘(8),解索而野食之。乘车人上下皆缘小梯。凡遇桥梁中高边下者,则十马之中,择一最强力者,系于车后。当其下坂,则九马从前缓曳,一马从后竭力抓住,以杀其驰趋之势,不然则险道也。凡大车行程,遇河亦止,遇山亦止,遇曲径小道亦止。徐、兖、汴梁之交或达三百里者,无水之国所以济舟楫为穷也。
凡车质惟先择长者为轴,短者为毂,其木以槐、枣、檀、榆(用榔榆)为上。檀质太久劳则发烧,有慎用者,合抱枣、槐,其至美也。其余轸、衡、箱、轭,则诸木可为耳。
此外,牛车以载刍粮,最盛晋地。路逢隘道,则牛颈系巨铃,名曰报君知,犹之骡车群马尽系铃声也。又北方独辕车,人推其后,驴曳其前,行人不耐骑坐者,则雇觅之。鞠席其上以蔽风日。人必两旁对坐,否则欹倒。此车北上长安、济宁,径达帝京。不载人者,载货约重四五石而止。其驾牛为轿车者,独盛中州。两旁双轮,中穿一轴,其分寸平如水。横架短衡,列轿其上,人可安坐,脱驾不欹。其南方独轮推车,则一人之力是视。容载两石,遇坎即止,最远者止达百里而已。其余难以枚述。但生于南方者不见大车,老于北方者不见巨舰,故粗载之。
作品注释
(1)血争而后日辟:以身相搏而车战渐少。
(2)辕:疑当为轘之误。辕为驾车之两直木,非车轮也。
(3)《小戎》朱注:指朱熹《诗集传》中对《诗经-秦风-小戎》“文茵畅毂”句的注释。
(4)轮辕:应作轮轘,即车轮之最外一圈。
(5)轼、衡、轸(zhěn)、轭(è):皆车体所附之各部件。轼:在车厢前供人凭倚的横木。衡:车辕头上的横木。轸:车厢底部四面的横木。轭:为套在牲口颈上的马具。
(6)不力:不肯用力。
(7)“胁驱”:《诗经-秦风-小戎》:“游环胁驱。”
(8)柳盘:柳条编的筐。
作品译文
车适合于平地上驾驶,战国时期,陕西、山西、河北及山东各诸侯国之间交战都要使用战车,因此就有了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秦末项羽与刘邦血战之后,战车的使用也就逐渐少了。南方的水战用的是船,陆战用的则是步兵和骑兵;向北进攻匈奴的军队,双方都使用骑兵,于是战车也就派不上用场了。但是当今人们又驭马驾车用来运载重物,可见,今天的骡马车同过去的战车,结构也应该是差不多的。
骡车的样式有四个轮子的,也有双轮的,车上面的承载支架都是从轴那里连接上去的。四轮的骡车,前两轮和后两轮各有一根横轴,在轴上竖立的短柱上面架着纵梁,这些纵梁又承载着车厢。当停马脱驾时,车厢平正,就像坐在房子里那样安稳。两轮的骡车,行车时马在前头拉,车厢平正;而停马脱驾时,则用短木向前抵住地面来支撑,否则车就会向前倾倒。
马车的车轮叫做辕(俗名叫做“车陀”)。车轮是由轴承、辐条、内缘与轮圈四个部分组成的:大车中心装轴的圆木(俗名叫车脑)周长约一尺五寸(《诗经-秦风-小戎》朱熹的注释也是这样说的),叫做毂,这是中穿车轴外接辐条的部件。辐条共有三十片,它的内端连接毂,外端连接轮的内缘(辅)。由于它紧顶住轮圈(辋),也是圆形的,因此也叫做内缘。辋(轮圈)外边就是整个轮的最外周,所以叫做轮辕。大车收车时,一般都把几个部件拆卸下来进行收藏。要用车时先装两轴,然后依次装车架、车厢。因为轼、衡、轸、轭等部件都是承载在轴上的。
四轮的大马车,运载量为五十石,所用的骡马,多的有十二匹或者十匹,少的也有八匹。驾车人站在车厢中间的高处掌鞭驾车。车前的马分为前后两排(战车以四匹马为一排,靠外的两匹叫做骖,居中的两匹叫做服)。用黄麻拧成长绳,分别系住马脖子,收拢成两束,并穿过车前中部横木(衡)而进入厢内左右两边。驾车人手执的长鞭是用麻绳做的,约七尺长,竿也有七尺长。看到有不卖力气的马,就挥鞭打到它身上。车厢内由两个识马性和会掌绳子的人负责踩绳。如果马跑得太快,就要立即踩住缰绳,否则可能发生翻车事故。车在行进时,如果前面遇到行人要停车让路,驾车人立即发出吆喝声,马就会停下来。马缰绳收拢成束并透过衡(前横木)入车厢,都用牛皮束缚,这就是《诗经》中所说的“胁驱”。
大车在中途喂马时,不必将马牵入马厩里,车上载有柳条盘,解索后让马就地进食。乘车的人上下车都要经由小梯。凡是经过坡度比较大的桥梁时,就要在十匹马之中选出最壮的一匹,系在车的后面。下坡时,前面九匹马缓慢地拉,后面一匹马拼命把车拖住,以减缓车速,不然就会有危险了。大车遇到河流、山岭和曲径小道都过不了,徐州、兖州和河南汴梁一带,方圆三百里很少有河流和湖泊,马车正好用于弥补水运的不足。
造车的木料,先要选用长的做车轴,短的做毂(轴承),以槐木、枣木、檀木和榆木(用榔榆)为上等材料。但是黄檀木摩擦久了会发热,因而不太适宜做这些东西,有些细心的人就选用两手才能合抱的枣木或者槐木来做,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轸、衡、车厢及轭等其他部件,则是无论什么木都可以用。
此外,牛车装载草料的以山西为最多。到了路窄的地方,就在牛颈上系个大铃,名叫“报君知”,正如一般骡马车的牲口也都系上铃铛一样。还有北方的独辕车,驴子在前面拉,人在后面推,不能持久骑坐牲口的旅客常常租用这种车。车的座位上有拱形席顶,可以挡风和遮阳,旅客一定要两边对坐,不然车子就会倾倒。这种车子,北上至陕西的西安和山东的济宁,还可以直达北京。不载人时,载货最多的是四五石。还有一种用牛拉的轿车,以河南省一带最多。两旁有双轮,中间穿过一条横轴,这条轴装得非常平,再架起几根短横木,轿就安置在上面,人坐在轿中很安稳,牛停下来而脱驾时车也不会倾倒。至于南方的独轮推车,就只能靠一个人推,这种车可以载重两石,遇到坎坷不平的路就过不去,最远也只能走一百里。其余的各种车辆在此难以一一列举。只是考虑到南方人没有见过大骡车,而北方人又没有见过大船只,因此在这里粗略介绍一下。
作品简介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作者简介
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江西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明末清初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2次考中举人。但以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1638~1654)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
他在《序》中描写这段情况时说:“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想加以验证而无钱,想与同人们讨论真伪而无场馆),只得“炊灯具(备)草”,日夜写书,但“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学教官)。期间,他将其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由其朋友涂绍煃资助刊行。稍后,他又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明亡后作为明遗民,约在清顺治年间(公元1661年前后)去世。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
本文2023-08-06 01:08: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