钏的多音字
钏不是多音字,只有一个读音是chuàn。
钏拼音为:chuàn,镯子,妇女戴在手腕上的装饰品。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最早见于说文时代。钏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臂环也。从金川声。
钏来源于镯,传统腕饰,流行于全国各地。其多用金、银、玉等制圆环,束于臂腕间。汉代即有。几个手镯合并在一起,被名为“钏”,后来,通常将金银条锤扁,盘绕成螺旋圈状。臂钏的具体形制,两千多年间变化不大。钏又叫“跳脱”。据说此词是外来语。钏有臂钏和腕钏。臂钏又形象地称作“缠臂金”。
古籍康熙字典解释
《唐韵》尺绢切《韵会》《正韵》枢绢切,𠀤音竁。《说文》臂环也。《玉篇》钗钏。《正字通》古男女同用,今惟女饰有之。
《何偃·与谢尚书》珍玉名钏,因物寄情。《庾信·竹杖赋》玉关寄书,章台留钏。《墨庄漫录》唐文宗问宰臣,金条脱何物。宰臣未对。文宗曰:古诗:轻衫稳条脱,卽今臂钏也,别作玔。
又姓。《万姓统谱》万历闲,抚州照磨钏国贤,阆中人。贵阳县丞钏佩,云南人。
又《类篇》昌缘切,音穿。车钏。
隋唐至宋朝,妇女用镯子装饰手臂已很普遍,称之为必须臂钏。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都清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形象。这不仅仅限于宫廷贵族,平民百姓也十分热衷。据史书记载,崔光远带兵讨伐段子章,将士到处抢掠,见到妇女,砍下手臂,取走臂钏。可见当时戴臂钏的女子并非少数。
-钏
我搜集了一些,你可以参考一下,有他的生平简历和在贴吧找到的评价,希望可以帮到你。
乾隆皇帝像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封为太上皇帝(非一般的太上皇,意指皇帝的皇帝)。在位共六十年,禅位后继续训政三年。其实上已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一长的皇帝,已超过其祖父康熙帝的在位六十一年,同时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正面评价:
1内政“宽严相济”,开创“康乾盛世”
乾隆帝即位后,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乾隆在内政方面最大的成绩是继续施行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政策,并以个人的威望维持统治高层的稳定,使社会经济在稳定发展中达到繁荣。这一时期也是清朝国力最鼎盛的时期。
2外交“十全武功”,开疆扩土
最为乾隆自己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十全武功”,他也因此自称为“十全老人”。所谓“十全武功”包括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对历史影响较大的有西北方面的军事行动。乾隆时代,遇上准噶尔部内乱的大好时机,果断地在1755年出兵攻占伊犁。但噶尔丹策零的外甥阿睦尔撒纳降而复叛,清廷在1757年第二次出兵,终于完全清除了准噶尔部的反叛势力。准噶尔部平定之后,维吾尔族的首领大、小和卓木回到新疆,策动维族各部反清。乾隆被迫第三次对西北用兵,这场战争延续了三年,终于迫使大、小和卓木逃亡国外。随后,乾隆设置伊犁将军,并在喀什等地设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同时大幅减轻了维族地区的赋税负担。西北190多万具有离心倾向的土地,终于巩固在中央政权之下,这是乾隆对中国历史的一大贡献。
3文治“集大成”,封建文化顶峰
除了“十全武功”外,乾隆时期最大的亮点就是文化上的作为了。乾隆本人是个热心的文艺爱好者和赞助者。他本人据说作诗达四万多首,所游玩之名胜古迹,常亲题诗于上。他也是一个藏书家。他在位期间组织了许多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包括编撰《四库全书》、《大清会典》、《周易述义》、《三礼义疏》、《皇朝通志》、《八旗通志》等书籍,还校刊重刻了《十三经》、《二十二史》、《三通》等书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库全书》的编撰,共收入古书3457部,共79070卷,装订成36275册,保存了许多珍贵古书,为中国古籍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此外,乾隆的时代还诞生了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虽于乾隆本人没有关系,却也为这个时代增添了光彩。乾隆统治时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集大成时期,君主专制的程度,无论思想上还是制度上都达到顶点。
4一代雄主
乾隆帝确为一代雄主,也是一个很有福气,也很会享福的帝王。他晚年时曾深深陶醉于同历代帝王的比较,认为不但“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罕有人能相比,甚至连在位时间、年寿、子孙数目等方面自己都是数一数二。封建制度在乾隆掌权下达到了历史巅峰。他在位时期,平定新疆、蒙古,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突破了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他60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他的时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他个人也成为这一切的总代表。
负面评价:
1大兴文字狱,毁坏中华文明的根基
文字狱的特征是:罪状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起,证据也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文字狱”是摧残知识分子最有力的工具。清王朝从征服中国的那一天起就兴起“文字狱”,顺治、康熙当政时“文字狱”还只是个别现象,到五任帝雍正在位时则成为一种暴虐的“制度”。在文字狱浪潮中表现得最为癫狂的人物则是乾隆皇帝。乾隆制造的“文字狱”全是强加给文人身上的“莫须有”罪名。如徐某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纯乎是描述生活闲情的随兴之作,硬让乾隆曲解为讽刺清政府没有文化还故作斯文。乾隆大兴文字狱,焚毁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文化典籍,使其“文治”黯然失色。
2六下江南游逸挥霍,耗尽国力民财
乾隆喜好去繁华似锦的江南游玩。乾隆的祖父康熙曾到过江南六次,但康熙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东南地区的社会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俭朴,且多数情况下是微服私访,没有惊动更没有骚扰地方百姓。乾隆也六下江南,但他的主要目的是变着法子寻开心和炫耀他的伟大。乾隆的南巡集团声势浩大,每次都在万人以上,所到之处极尽奢侈糜费,地方供给极尽华丽壮观,百姓的财富经历巨大的浩劫。此外,乾隆还花费巨资在北京西郊营造繁华盖世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把中外九万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宝物,一齐陈列园中,作为皇帝家常的供玩。乾隆的挥金如土,使康熙、雍正辛苦积攒的“家当”很快被消耗殆尽。
3虚饰浮华,好大喜功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喜欢周围的人歌颂他英明伟大,更喜欢别人颂扬他的智慧和才能。乾隆皇帝的虚荣心还体现在帝国的“外交”上。乾隆的外交理念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进贡”。凡是肯向中国“进贡”的国家都是小国和穷国。乾隆皇帝为了鼓励中国以外的国家向他“进贡”,对前来“进贡”的“藩属国”的“赏赐”十分丰厚,赏赐的价值往往十倍甚至百倍于“贡金”的价值。例如中国与印度之间有一个巨坎堤王国每三年向中国进贡一次,每次进贡砂金一两五钱。中国的回报则是堆积成山的绸缎、银币和茶叶。假使世界上有一种一本万利的交易,那就莫过于向乾隆皇帝进贡了。当周边的国家发现向乾隆进贡的好处时,就纷纷利用进贡的名义敲榨中国,并不惜用战争相威胁要求增加“进贡”的次数。乾隆皇帝为了一己虚荣和“面子”,把百姓的税钱不当回事,使中华帝国的财富大量外流。
4恶直好谀,重用大贪官和珅
乾隆皇帝对部下的阿谀奉承有狂热的爱好,这一嗜好直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前于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贪官和珅的出场。和珅因为特殊的机缘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在他统治的后期把帝国的行政大权交给他。和珅有着绝顶的小聪明,熟谙做官技巧,用肉麻的谄媚和恭谨的外貌,把自以为英明盖世的乾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和珅的全部行政才能是贪污和弄权,对乾隆重用他的回报是在全国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贪污系统,把清帝国的墙基掏空。全国官员发现,如果不向上级行使巨额贿赂,就要被无情地淘汰出局,甚至被投入监狱,他们不得不适应这一形式。乾隆死后,和珅也跟着倒台,查抄他的家产折合白银九亿两,相当于全国十二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如果包括他挥霍掉的和亲人贪污的款项,总数应该不下二十年的财政收入,和珅当权刚好二十年。
总结:
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使乾隆帝辉煌的一生罩上了阴影。当乾隆在自我陶醉的时候,也是中国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睡得最沉的时候。欧洲列强的坚船利炮已经在中国周边出没,正在想方设法打开中国的大门。而中国则被看似“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束缚住了前进的脚步,乾隆时代的清王朝,开始成了腐朽落后的代名词。尽管大清王朝和乾隆盛世已经成为历史的背影,但乾隆在维持中国领土完整方面的作用和他在文治方面还是有非凡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乾隆皇帝都是一个天生强势的帝王,先辈给他留下的,不仅有辽阔的疆域和治世的积累,还有皇帝以天下为私产的思想基础。乾隆的成功,正在于他最完全充分地利用了强势的地位,与出色的个人能力相结合,将各方面的影响发挥到极大。只有在一个完全强势的帝王经营下,才会有中国2000年来制度和思想文化上“大一统”的巅峰。
清朝的乾隆时期应该是其最强大、昌盛的时期,然而其强大昌盛,有着前面有着康熙雍正等明君建立了很扎实的基础的缘故,当然也因为乾隆也是一位不错的皇帝。
乾隆,在我们大家的心目中形象还是不错的。**电视及小说中也常有出现。乾隆曾经多次来到江南,并且来到过我的故乡。我小时候游山玩水的时候也时长见到为他提的字,为他铺的路。从中足以看见当时的昌盛繁荣。
在其昌盛繁荣的背后,也埋下了后来衰败的因缘。据余先生书上说到,当时西洋使者来我国参见乾隆皇帝时,曾经要求乾隆在中国港口设置国外经济特区,以及对外贸易专门港口等。当时此事被乾隆一口否决了。这与康熙的“海纳百川”背道而驰。截断了百川、大海就会慢慢的变小,变弱,以至后来的落后挨打。
前车之鉴,历史是我们的明镜。回到我们现在的学习上来。我认为:学习也需要“海纳百川”,要学习各个方面,不知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还要学习时政、艺术、音乐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是未来真正的社会栋梁。
1楼
有关他文字狱一说,用现在的观点看是错误,但用一个君王的观点是对,一个优秀的君王必需的巩固他的政权,就当时的政局他必须得这么做。他那么擅长文学又那么热爱文学,怎么可能舍得大搞文字狱,我想他一定有苦衷!!苦衷就是他是一个统治四万万人大国几十个民族,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江山的大皇帝。
我从来不认为乾隆完美,他是那种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明显的人,但他非常有情趣,文化素养是历代帝王之中最高的,他把皇帝当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虽然他的工作有劳苦,有烦难,但他相当喜欢并且享受自己的工作,没有这点精神,当皇帝只一件极苦的差事。唯一的缺憾是他的晚年!
越想完美就瑕疵越多。
弘历聪明俊秀,有才情,可惜晚年毁了他的形象。否则就完美了
在大清王朝的历史上,清高宗乾隆是一代英明君主。以乾隆之英明却宠幸劣迹斑斑的和绅长达二十余年,是君臣相得,还是别有隐情?是乾隆看错了和绅,还是和绅钻了乾隆的空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是千古奇谜。
《乾隆原典》和《和绅传》,乾隆与和绅之关系绝非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攸关两人际遇、性情、爱好与志趣等诸多因素, 说到底,他们二人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利用的矛盾统一体,原本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融洽关系。
据《清宫遗闻》和《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做太子的时候,一次因事进宫,看到父王雍正的一个妃子娇艳无比,正对镜梳妆,不禁想和她开个玩笑,于是就从后面用双手捂住了那个妃子的眼睛,妃子不知就里,遂用梳子往后击打,正好打到了乾隆的额头上。乾隆的母后见了,就说那个妃子调戏太子,将她赐帛自尽。乾隆觉得对不住这个妃子,就用朱砂在妃子的颈上点了一下,悲痛地说:“我害尔矣,魂而有灵,俟二十年后,其复与吾相聚乎?”
后来,和绅入宫侍驾,乾隆越看和绅越像那个冤死的妃子,验其项颈,果见其颈上有一红色胎记。叩其年龄,也与那妃子死去的时间相合,正是25年。乾隆愈发吃惊,遂认为和绅就是那冤死的妃子之后身所化。为偿还年轻时的“孽债”,乾隆对和绅关爱由加,处处袒护,致使和绅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以至权倾朝野,作威作福长达二十余年而不倒。直到后来乾隆死后,嘉庆皇帝才将他扳倒,死时居然也是白绫赐死,与那妃子一般无二,真是历史的巧合。
乾隆宠爱和绅,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还债说”载于野史,不足全信之外,其中有和绅自身的原因,也有乾隆的原因,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封建官场的专制机制,三者互起作用,才成就了这一对令人难解的君臣之缘。
和绅生于钮牯禄氏旗,属于满洲正红旗,幼时丧父,家境贫寒,使他过早的尝尽了人间世态的炎凉,同时也使他对金钱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他认为:只有有了钱,才能被人尊重;只有有了钱,才能做人上人。这一认识,为后来他疯狂敛财打上了深深的印记。为了出人头地,还在咸阳宫官学读书时,他就奋发努力,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他日后进入清朝政坛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
据说和绅身材忻长,眉清目秀,不仅是个标准的美男子,而且还是一个聪明绝顶、出口成章、处事机敏的干练之材,而且以最会理财、敛财专长。例如:在他任内务府总管之前,这个主管皇家事务的机构经常入不敷出,常常亏空,和绅做了总管之后,内务府不仅不亏空,而且还略有赢余;他不仅善于从各省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及富商大贾那里聚敛钱财献给皇上,而且还首倡在朝廷施行“议罪银”,收入所得,全部并入内务府特别收入,以满足乾隆骄奢*逸和好事铺张的生活需要,这点深得乾隆皇帝嘉许。乾隆自称儒雅皇帝,和绅相貌俊俏且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文,平时巧答应对、处理政务干练决断,都甚和乾隆心思,是乾隆晚年不可多得的助手。
从这一点上看,和绅受宠不仅仅是靠溜须拍马,而且是确实也有一些真本事,不然他也不会做到清朝的文武兼备的一等侯爵。当然,只靠本事还是不行的,和绅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对乾隆的耿耿忠心和善于揣摩乾隆的思想意图,他“以帝心为心”,处处变着法儿哄乾隆高兴,可谓乾隆的心腹密臣。
乾隆爱好黄金,他就建议乾隆建造万佛楼,让王公大臣和各级文武官员献金佛给皇上,借以敛财;乾隆喜欢谈文论史,自誉无所不知,他就在编纂二十四史时在明显的地方故意抄错几个字,让乾隆一一指出来,以示天子的英明和学识渊博,借以满足乾隆的虚荣心;另外和绅债乾隆面前不失时机的表现自己的忠心,比如既便他成了一等侯爵,在乾隆面前仍然自称“奴才”,而不是像别的大臣那样自称“臣”或“老臣”,有时碰上皇帝咳唾,他也总是亲自“以溺器进之”,时时处处都给乾隆留下是自己人的感觉,这在个人感情上对于取得乾隆的信任绝对是必要的。
当然他的这些手段都没有白费,皇帝的信任换来了和绅仕途上的光辉前程,也造就了一个权倾朝野、“携天子以令诸侯”的“窃国大盗”。据说和|被抄家时,统计家有良田八千多公顷,当铺、银号、古玩店、洋行店遍布全国各地,总计家财8亿多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当时5年的财政总收入。
古语讲:“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脏。”原因就在于狡吏和贪官的胆大妄为都是对下不对上。在皇帝面前,他们绝对都是清白廉洁的好官,他们聚敛的钱财都是在“合法的”、“正当的”名义下进行的,绝对让人抓不到把柄。说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和绅们的出现,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且也有着封建官场机制的深层问题。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只要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凡事皇帝不追究,狡吏和贪官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其实,这些狡吏和贪官们都深深地懂得:皇帝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只要把功夫下在皇帝身上,有皇帝这棵乘凉的大树和保护伞,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至于其他大臣的弹劾攻击,还不是以皇帝的是非善恶为是非善恶,皇权至高无上,和绅抱了乾隆的粗腿,当然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总上所述,乾隆宠幸和绅,一是有“还债的内疚”,乾隆想刻意提拔重用和绅;二是和绅确有才干,是乾隆处理政务的得力助手;三是和绅善于揣摩帝心,能让皇帝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充满情趣;四是封建官场官官相护的痼疾,有时皇帝也不能例外。有此四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乾隆宠幸和绅的原因了。
答:说起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是多方面的。沙尘暴的动力是风。物质基础是沙尘。风与沙尘各有复杂多样的时空变化。有足够强大的风,还要有足够量的沙尘。但是把大量沙尘吹起来,也还要求很多条件。我国西北干旱区,盛行强烈的西北风。由于古地中海抬升形成大量松软的沙尘堆积。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特别是干旱、风大、植被稀疏都同步发生在春季,因此春季就具备了沙尘暴发生的自然条件,再加上人为活动破坏了地面植被,使沙尘暴越发强烈。
治理沙尘暴的根本方面方法是什么
防风那就得造林嘛, 其实我跟楼上观点一样 沙尘暴主要是水土流失造成的, 多种树是可以制止的
近年我国的大风沙尘天气
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现将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几次主要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993年: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现大风天气。4月19日至5月8日,甘肃、宁夏、内蒙古相继遭大风和沙尘暴袭击。其中5月5日至6日,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了新疆东部、甘肃河西、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1994年:4月6日开始,从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刮起大风,北部沙漠戈壁的沙尘随风而起,飘浮到河西走廊上空,漫天黄土持续数日。1995年:11月7日,山东40多个县(市)遭受暴风袭击,35人死亡,121人失踪,3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亿多元。1996年:5月29日至30日,自1965年以来最严重的强沙尘暴袭掠河西走廊西部,黑风骤起,天地闭合,沙尘弥漫,树木轰然倒下,人们呼吸困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酒泉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两亿多元。1998年: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4月19日,新疆北部和东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间风力达12级的大风袭击,部分地区同时伴有沙尘。这次特大风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有6人死亡、44人失踪、256人受伤。5月19日凌晨,新疆北部地区突遭狂风袭击,阿拉山口、塔城等风口地区风力达9至10级,瞬间风速达每秒32米,其他地区风力普遍达到6至7级。狂风刮倒大树,部分地段电力线路被刮断。1999年:4月3日至4日,呼和浩特地区接连两天发生持续大风及沙尘暴天气。这次沙尘暴的范围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地区一直到东部的通辽市南部,瞬时风速为每秒16米。伊克昭盟达拉特旗风力最高达到10级。2000年:3月22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出现大面积沙尘暴天气,部分沙尘被大风携至北京上空,加重了扬沙的程度。3月27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北京城,局部地区瞬时风力达到8至9级。正在安翔里小区一座两层楼楼顶施工的7名工人被大风刮下,两人当场死亡。一些广告牌被大风刮倒,砸伤行人,砸坏车辆。2002年:3月18日到21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沙尘天气过程袭击了我国北方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影响人口达13亿。
沙尘暴的概念、规定和标准
一、沙尘天气概念: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二、沙尘天气过程分类
沙尘天气过程分为四类:浮尘天气过程、扬沙天气过程、沙尘暴天气过程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浮尘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浮尘天气;
扬沙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扬沙天气;
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三、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
1、决策服务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时,在内部公报、专报及决策服务材料中发布沙尘天气预报。
2、公众预报
国家级标准: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且影响范围较大或影响到京津地区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发生,并将造成严重影响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省级标准:
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参照国家级标准确定。
说明:
1、省级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报中国气象局备案。
2、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应包括发生沙尘天气的区域、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对策。
3、中央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有关省气象台通报,省级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中央气象台及有关气象台站通报。
沙尘暴天气成因及物理机制
沙尘暴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沙尘暴形成的物理机制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
⑴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亡。
⑵ 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⑶ 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⑷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 mg/m3,室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
本文2023-08-06 01:08: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