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一:张飞是什么样的人 张飞是个怎样的 人
张飞是个有点大男子主义、鲁莽暴躁、胆大、偶尔会粗中有细的人。
他对待女人,应该是妻子的态度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当然这个不能怪他了,作者也有责任。
鲁莽暴躁,他缺乏理性的判断,往往是脾气上来了,说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个性是贯穿了整部书的。他最后的死也是由于脾气暴躁引起的。
胆大就不用说了,在战场上没惧过谁,是员虎将。
至于粗中有细,也算是昙花一现。偶尔也会用点计谋。多疑的曹操就上过他的当,可惜随后就被识破了。
总体说来,张飞更多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莽汉形象
2“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溪,去了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鸡。”和“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了扭变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有一个妞。”是什么意思?
这是两个字 奚和丑
张飞脾气暴躁,重情重义,邻人可亲可敬。勇猛过人。一代豪杰,真英雄也
问题二:张飞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张飞的形象
在三国将领中,张飞以勇猛雄壮著称,敌人对他闻风丧胆。《三国志》记载张飞曾率20骑兵吓退曹军。《三国志》称赞张飞“为万人敌”“为世虎臣”“有国士之风”“爱敬君子”。小说《三国演义》也描述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张飞性格缺点是脾气暴躁,“不恤小人”“暴而无恩”。正史《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均曾记载刘备批评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川果然张飞就是死在任职其“左右”的部下之手。
值得留意的是,很多人都以为张飞的印象是没有文化修养的人。这可能与《三国演义》着重描写张飞勇武的一面有关。但据古籍记载,张飞也是一位书画名家,清代《历代画征录》有以下记载:“张飞,涿州人,善画美人。”现在中国四川东部渠县的八蒙山摩崖石刻《张飞立马铭》,是其真迹。 张飞死后,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这两处目前都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问题三:古代张飞是什么样的人 张飞是个怎样的 人
张飞是个有点大男子主义、鲁莽暴躁、胆大、偶尔会粗中有细的人。
他对待女人,应该是妻子的态度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当然这个不能怪他了,作者也有责任。
鲁莽暴躁,他缺乏理性的判断,往往是脾气上来了,说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个性是贯穿了整部书的。他最后的死也是由于脾气暴躁引起的。
胆大就不用说了,在战场上没惧过谁,是员虎将。
至于粗中有细,也算是昙花一现。偶尔也会用点计谋。多疑的曹操就上过他的当,可惜随后就被识破了。
总体说来,张飞更多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莽汉形象
2“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溪,去了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鸡。”和“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了扭变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有一个妞。”是什么意思?
这是两个字 奚和丑
张飞脾气暴躁,重情重义,邻人可亲可敬。勇猛过人。一代豪杰,真英雄也
问题四:张飞是个什么样的人?具体事件 张飞字翼德,河北涿郡人。刘备桃园结义的义弟,[蜀汉]五虎大将中第二位,为人勇冠三军,但脾气暴躁,常鞭打士卒,兵器为丈八蛇矛枪,被称为猛张飞,世之虎将。 张飞小的时候就与刘备、关羽桃园结义,渴望共同实现匡复[汉代]的理想。184年跟随刘备加入时任幽州牧刘焉部下邹靖的部队讨伐黄巾起义,后跟随刘备去任安喜县尉、下丕丞、高唐尉等职,后又随刘备投靠公孙赞出守平原,救徐州陶谦,取得徐州之后,张飞守下丕。198年吕布袭取徐州,下丕陶谦旧将曹豹反叛,张飞被吕布击散,又被迫随刘备投靠曹操,曹操谋士程昱称“关羽、张飞为万人之敌也”曹操遂拜张飞为中郎将。后随刘备离开曹操把踞徐州,被曹操打散。刘备离开袁绍在淮南收拾旧部下,张飞复又跟随。 曹操打败袁绍后转兵向淮南,刘备去荆州投靠刘表,屯新野。曹操大军征荆州,刘备军向江夏撤退,在当阳被曹操轻骑部队追上,刘备令张飞率二十名骑兵拒后,张飞单枪匹马立于长板桥上怒目横眉大喝一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曹军都不敢靠近。赤壁大战后刘备得荆州,封张飞为征虏将军、新亭侯、宜都太守,后转守南郡。刘备进川之后,孙权设计领走刘备之子刘禅,张飞与赵云带兵在江上拦截,夺回刘禅。刘备在川中失利,张飞奉命入川作战。军至江州,打败并俘获巴郡太守严颜,张飞见严颜刚气不厄,于是亲自给他松绑,披上衣服,扶到堂上正座,并致歉,于是严颜归降。 夺取西蜀之后,张飞出镇巴西,曹操破张鲁后,派大将张A进攻巴西,张飞相拒五十余日后大破张A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张飞为右将军、后来又封为车骑将军、西乡侯,出守阆中。关羽麦城兵败后,221年刘备讨伐东吴,张飞奉命带兵去江州会合,还没出发,因鞭打士卒,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被追封为桓侯。终年56岁。史书评介张飞“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爱敬君子而不惜小人,然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礼数之常也”。
问题五:张飞是什么样的人啊? 希望对你有帮助:1、由于家境好,张飞所受教育水平高,远超刘备、关羽,看他写的字的水平就知道了;
2、喜欢和士大夫交往而看不起他的下级,而他最后正是死在他的下级手里,表明性格即命运;
3、是一员虎将,有头脑,从他能打败以善用兵而著称的张A就看得出来,而不是演义中的那个莽夫;
4、有度量,汉中太守的职位被魏延争走以后,并未与之闹别扭
问题六: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个怎样的一个人 张飞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张飞虽然气愤,但没有抱怨说一句。张飞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严颜时,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其为人,将严颜待为宾客。 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意思是:“你用刑太严,甚至有时杀错人,又每日鞭打犯错误的军官,打完之后又把这些人 安排在身边,一点防备也没有,这样下去必然会惹祸上身。”但张飞始终没有醒悟,被刘备不幸言中。 所以当张飞在阆中被部下范疆、张达杀死,刘备听说张飞的军营都督有紧急事情上报时,就猜到是什么事情了。刘备说:“噫,飞死矣!”
问题七:刘备是什么样的人?张飞是什么样的人? 10分 刘备,礼贤下士,不拘一格,宽厚待人,使得他身边聚集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后期因为关张二人的死,倾国之兵讨打孙权最后打败而回,使得国力衰弱。
张飞性格暴躁,爱打部下,爱酗酒,经常因酒误事,也用酒打过胜仗,最后还是死在了恶习上。
问题八:张飞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飞刚开始 是一个 很有钱的 富豪 后来 是刘备的兄弟 蜀国的五虎上将 最后是 死了 是一个什么候来着
此人性格暴躁 ,力大如牛 勇猛非常 且智勇双全 及重义气 最后以为急于为关羽报仇 而 鞭打部下,被部下趁机杀害。
问题九:历史上张飞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历史上,张飞、黄忠、魏延是蜀国最优秀的武将,其他人全都靠边站。
在容貌上,三国演义颠覆张飞形象,其实张飞是一个白面俊生,长的非常好看。赤壁之战前,鲁肃到当阳找刘备的时候,鲁肃就说,想我江东有周美郎,不想冀州也有此等美姿颜者。首先关羽不是冀州的,刘备也不是冀州的,说的肯定就是张飞了。
在事业上,张飞家族是书香门第,豪门大寨,家产很丰厚,屠宰行业只不过是其中之一了,只不过三国演义却把张飞看做是杀猪的,实在是离谱。
在个人能力上,张飞饱读储书,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从小熟读兵法,暗中韬晦。比起关羽来说,关羽其实就读过春秋,没读过兵法,领兵打仗远远不如张飞。只不过小说当中把关羽“神”化了。
问题十:张飞是什么样的人 张飞是个怎样的 人
张飞是个有点大男子主义、鲁莽暴躁、胆大、偶尔会粗中有细的人。
他对待女人,应该是妻子的态度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当然这个不能怪他了,作者也有责任。
鲁莽暴躁,他缺乏理性的判断,往往是脾气上来了,说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个性是贯穿了整部书的。他最后的死也是由于脾气暴躁引起的。
胆大就不用说了,在战场上没惧过谁,是员虎将。
至于粗中有细,也算是昙花一现。偶尔也会用点计谋。多疑的曹操就上过他的当,可惜随后就被识破了。
总体说来,张飞更多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莽汉形象
2“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溪,去了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鸡。”和“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了扭变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有一个妞。”是什么意思?
这是两个字 奚和丑
张飞脾气暴躁,重情重义,邻人可亲可敬。勇猛过人。一代豪杰,真英雄也
张飞,东汉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
按《三国志·张飞传》,张飞的字是益德,可是《三国演义》则写作翼德。
生平
据史料记载,188年,张飞与刘备、关羽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地方武装,加入东汉王朝扑灭黄巾起义军的战争。战争结束后,刘备建立了其军事集团的正规武装力量,张飞成为刘备的主要军事将领之一。
张飞一直追随刘备,在刘备集团中历任别部司马、中郎将、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后,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钺。221年刘备称帝后,改任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刘备率军东征吴国,张飞在辖地阆中准备出兵与主力会师前夕,被麾下将领张达、-{范}-疆谋杀。刘备追谥张飞为桓侯。
特征
在三国将领中,张飞以勇猛雄壮著称,敌人对他闻风丧胆。《三国志》记载张飞曾率20骑兵吓退曹军。《三国志》称赞张飞“为万人敌”“为世虎臣”“有国士之风”“爱敬君子”。小说《三国演义》也描述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张飞性格缺点是脾气暴躁,“不恤小人”“暴而无恩”。正史《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均曾记载刘备批评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果然张飞就是死在任职其“左右”的部下之手。
值得留意的是,很多人都以为张飞的印象是没有文化修养的人。这可能与《三国演义》着重描写张飞勇武的一面有关。但据古籍记载,张飞也是一位书画名家,清代《历代画征录》有以下记载:“张飞,涿州人,善画美人。”现在中国四川东部渠县的八蒙山摩崖石刻《张飞立马铭》,是其真迹。
葬地
张飞死后,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这两处目前都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国魏晋南北朝三峡盐业与移民及移民文化述论
摘 要: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峡地区井盐业由于战争与移民的推动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促进了该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达,从峡江流域城镇建设与变迁的状况即可窥知这一点。从文化视角看,由战争所导致的连续不断的移民活动反而使中原、荆楚、巴蜀三大文化在该地区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碰撞、大融合,其中,盐业经济则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战争;移民;盐业经济;三峡城镇;文化大融合
三峡地区井盐业,在历经秦汉数百年稳步发展之后,及至东汉后期,其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巫县(辖今重庆市巫山、巫溪和湖北巴东、建始等县地)、朐忍(辖今重庆市云阳、开县及万州和湖北利川部分县地)、临江(辖今重庆市忠县、梁平、垫江及万州部分县地)、涪陵(辖今重庆市彭水、武隆、酉阳、黔江及贵州沿河县地)等县井盐业的产、运、销均纳入到国家正常运转体系之中。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状态下,居民居住亦相对稳定,大规模的移民现象不复出现。
但自东汉末年以后,中国社会却进入到一个漫长的政治大分裂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内,割据政权林立,王朝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以致久已消歇的移民大潮,又因政治与军事等方面的原因而再次在华夏大地涌动不止,地控人蜀长江黄金水道的渝东三峡地区,则又成为军事进攻以及峡内峡外移民进出的主要通道,由此而使峡江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受到猛烈地冲击。作为该地区社会经济主要支撑的井盐业,在战争频仍、移民进出不断的过程中,亦受到强有力的刺激,呈现出不同于秦汉时期的面貌,并带来了整个三峡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与发展。
自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到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焉据蜀之际,全国各地的官僚、百姓纷纷避乱人蜀。史载:“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人益州,焉悉收以为众,名曰东州兵。”①南阳一带流民势必多取峡江水道人蜀,其中当亦不乏滞留峡江地区者。
兴平元年,刘焉卒,朝廷下诏任命刘璋为监军使者,接替其父刘焉领益州牧;而当时控制朝廷的董卓旧将李催、郭氾,又以朝廷名义,直接任命赵韪(原为益州帐下司马)为征东中郎将,要他带兵去攻打荆州。时“巴郡沈弥、娄发、甘宁(《三国志·吴志·甘宁传》云:‘甘宁,巴郡临江人也。’)反,击璋不胜,走人荆州”②。甘宁等人率众沿江而下,实际上投奔了东吴政权。而赵韪接到诏书后,却另有图谋。虽然立即带兵沿江东下,但却屯兵朐忍(其故城在今云阳新县城东二十余里大江北岸旧县坪),不再前行③;是年,赵韪又向刘璋建议“分巴”:以垫江以上(今合川以北嘉陵江、渠江流域)为巴郡,以江州(重庆)至临江(忠县)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奉节)为固陵郡。“巴遂分焉”④。赵韪屯兵朐忍,并分巴郡新置固陵郡,统朐忍、鱼复两县地,大有借助是地井盐之利以养精蓄锐、扩充军事实力之意。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赵韪自以为一切准备就绪,遂起兵回攻成都,结果兵败身亡。赵韪屯兵朐忍长达六年多时间,其所率军士部属长驻朐忍、鱼复等地,可谓一种短暂性的军事移民,而且与朐忍、鱼复两县地井盐之利有着密切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③范哗:《后汉书·刘焉传》卷一0五,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影印本,1986。
②陈寿:《三国志·蜀志·刘焉传》卷三十一(注引《英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影印本。1986。
④据《华阳国志·巴志》载:“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鱼复蹇胤白璋,争巴名”,刘璋又改永宁郡为巴郡,固陵郡为巴东郡,原巴郡为巴西郡,“是为三巴”。参见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校注本)卷一,巴蜀书社,1984。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主荆州之际,将盐泉涌流之地(今巫溪县地)从巫县分出,设置为北井县①,由此可看出尚未建立蜀汉政权的刘备军事集团,为获取盐泉之利以资军用而对是地盐业生产及其管理的高度重视。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数万人经峡江水道至江州(今重庆),“北由垫江水诣涪(今四川绵阳)”②。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沂流,定白帝(今重庆奉节)、江州、江阳(今四川泸州),惟关羽留镇荆州”③。可见,诸葛亮等也是经峡江水道入川的。刘备、诸葛亮等分别两次率军人川,亦势必有不少荆州人马留守峡江地区。此可视为一种军事性的移民。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刘备人益州,分朐忍西南部分县地置羊渠县,又分朐忍西北部分县地置为汉丰县。与此同时,刘备还将朐忍、鱼复、汉丰、羊渠及宜都之巫、北井等六县再次置为固陵郡④。刘备这一分县置郡的举措,除了说明蜀汉政权由于军政上的需要而强化同为产盐重镇之六县的盐业管理外,还表明当时朐忍等地,随着过境移民和军事性移民的连续不断,居民已大为增加,其中,从事盐业生产与运输的民众必当相应增多,为加强对三峡地区东部的控制,故而继分巫县置北井县之后将该地区县级单位行政区划范围再次缩小。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朐忍徐虑、鱼腹蹇机以失‘巴’名,上表白讼”,刘备为笼络地方势力,乃将固陵郡名恢复为巴东郡⑤。是年,刘备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七月,遂率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蜀)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⑥。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六月,东吴大将陆逊,火攻蜀军营寨,破四十余营,大败刘备于归州獍亭,死者万数⑦。其后,刘备“自犹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秋八月,(蜀)收兵还巫”⑧。当此之际,“巴西郡太守阎芝,遣马忠将五千人至永安”⑨,以增强永安驻防兵力。从蜀、吴交战之史实,尤可见当时鱼复、巫县、秭归一带,由于军事原因,过境移民之繁多。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蜀汉为曹魏所灭,其后蜀人又大规模外迁,“并三万家于东及
关中”⑩,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也是经渝东峡江水道东下的。是年冬,时已把持曹魏大权的司马氏为加强对巴蜀地区的的控制,又分益州置梁州,“统汉中、梓潼、广汉、涪陵、巴、巴西、巴东”七郡⑾,时属巴郡、涪陵郡、巴东郡的三峡地区即已划置梁州以内。人晋以后,北方战乱不息,大量北方流民南迁入川,而四川西部也战乱酷烈,又迫使四川人口大量东移,三峡地区人口呈现出从三峡地区西部向东部移民的趋势。而李特、李雄父子大成政权的建立,则更导致巴蜀地区人口大规模的迁徙。史载:“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益州流民十余万户徙荆州。李特之乱,三蜀民流并南人东下,城邑皆空,野无烟火。其人荆州者十余万户羁旅贫乏,镇南江军刘弘大给其田及种粮,擢其贤才,随才授用,流民稍安。”⑿以上东下荆州的人口中即有很大一部分滞留在三峡地区东部从事经济开发,本为流民,而实际上已成移民;其中,亦不乏从事盐业生产与转运之人。由于战争的需要,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多,及至南北朝时期,三峡地区的井盐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北魏郦道元(—公元527年),其生卒年代大致相当于南朝宋齐梁之际,所著<水经注》一书即真实地记载了当时三峡地区腹心地带北井县、朐忍县、南浦侨县以及临江县等处井盐生产之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按:杨守敬《三国郡县志补正》云:“北井,《郡国志》无此县,据《华阳国志》,县故属宜都,先主复置固陵时移来,疑先主领荆州时所置。”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云:“汉末,刘备分南郡西部置宜都郡,治夷陵。同时分巫之北境为北井县.与巫还属巴东。”刘琳《华阳国志校注》云:“北井,《续汉志》无,疑即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时置。”杨、任、刘三位先生看法基本一致,均推测北井自巫县分出置县在建安十五年刘备主荆州之时,而非刘备人益州之后的建安二十一年。本文采取此说。
②⑦⑨⑿郭允蹈:《蜀鉴》卷三,巴蜀书社《明嘉靖三十四年刻本影印》,1985。
③⑤⑧陈寿:《三国志·蜀志·蜀先主传》卷三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影印本,1986。
④⑤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校注本)卷一,巴蜀书社,1984。
⑩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刘琳校注本)卷八,巴蜀书社,1984。
⑾《资治通鉴·魏纪》(胡三省注)卷七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水经注·江水》载曰:
江水又东迳临江县南,王莽之监江县也。《华阳记》曰:县在枳东四百里,东接朐忍县,有盐官。自县北入盐井溪(即今之重庆市忠县[洽 甘]井河),有盐井菅户,溪水沿注江①。
江水又东,会南、北集渠。南水出涪陵县界,谓之阳溪,北流迳巴东郡之南浦侨县西,溪硖侧盐井三口,相去各数十步,以木为桶,径五尺,修煮不绝。溪水北流注入江,谓之南集渠口,亦曰阳溪口②。
(江)左则汤溪水(今云阳境内汤溪河)注之,水源出县北六百余里上庸界,南流历县,翼带盐井一百所,巴川资以自给。粒大者方寸,中央隆起,形如张伞,故因名之曰“伞子盐”,有不成者,形亦必方,异于常盐矣③。
江水又东,巫溪水(即流经重庆市巫溪、巫山二县于今巫山县城东侧流入长江的大宁河)注之。溪水……迳北井县西,东转历其县北,水南有盐井,井在县北,故县名北井,建平一郡之所资也④。
又,南朝刘宋时代盛弘之所撰《荆州图记》则对当时巴东郡治所在地鱼复县⑤有记云:
八阵图下东三里,有一碛,东西一百步,南北广四十步。碛上有盐泉,井五口,以木为桶,昔常取盐。即时沙壅,冬出夏没⑥。
从郦道元所云北井县所产井盐为“建平一郡之所资”、朐忍县汤溪水滨“盐井一百所,巴川资以自给”、南浦侨县西溪硖侧有“盐井三口,修煮不绝”和临江县“自县北人盐井溪,有盐井营户”,以及盛弘之所记鱼复县八阵图下碛坝“昔常取盐”等等情况来看,三峡地区腹心地带的井盐业并未因蜀中战乱而衰减,相反却因外来移民的增多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这一点,从巫县、北井、鱼复、朐忍以及南浦侨县等县地城镇的建设与变迁亦可窥知到这一点。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巫县故城,城“缘山为墉,周十二里一百一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溪深谷,南临大江”⑦。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对巫县故城进行了调查、勘探和试掘;1997—1998年,又对巫县故城北城墙作了进一步的发掘,通过综合前一次的调查发掘情况后,已得出结论,巫县故城,其城址基本座落或重合在现代巫山县旧城区巫峡镇范围内,并进一步推断巫山故城的始建年代当在西晋时期。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还在今巫山县大昌坝双堰塘遗址的西南部大宁河东岸的河滩地上,发现了一处分布范围较大的汉晋时期墓地,并发掘清理出汉晋时期砖、石室墓十余座,获得了包括铜、陶、铁、银、琉璃等质地的一大批随葬精品,表明此处在汉晋时期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家族墓葬区,亦暗示了汉晋时期的双堰塘很可能存在一繁华生活区⑧。由此可探知,始于西晋泰始五年(公元269年)设置的泰昌县古城的早期城址,很有可能即置于该处。而北井县,则于汉末由刘备自巫县分置,及至南北朝时期,其县北盐井所产食盐,已为“建平一郡之所资”,由此亦可知,时北井县治(即今巫溪县城),由于县北盐泉涌流之地(即今巫溪县宁厂古镇)盐业生产的兴旺发达,实际上已成为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巫县古城建筑及大昌、北井等处城镇在峡江中出现并不偶然,它说明自入晋以后的一段历史时期中,由于其方便的水路交通位置,古代的巫县城已成为盐业管理与贩运的中心城镇,这势必出现相对繁荣的商业集市;而背离大江的北井县和泰昌县,其古城镇虽处在支流上,但其主要也是由于当时盐业经济的活跃而自然集结成镇的。这两个古城镇由于皆位于大宁河畔,宁河峡江一水相通,由此可想见当时该地区及峡江东部一带盐业生产与贩运的繁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③郦道元:《水经注·江水》(陈桥驿注本)卷三十三,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④⑦郦道元:《水经注·江水》(陈桥驿注本)卷三十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⑤据《华阳国志·巴志》卷一载:“鱼复县,郡治。公孙述更名白帝,章武二年改曰永安,咸熙初复。”案:鱼复县即今重庆市奉节县。
⑥转引自(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影印本,1987。
⑧郑若葵:《重庆市巫山县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三峡文化研究》第三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景象。宋人祝穆引《荆州记·建平》中“农不如工、工不如商”一语以证“郡少农桑”之古俗①,则可从一个侧面说明,西晋以后归属建平郡之巫县、北井、泰昌、建始、秭归、兴山等地,从事盐业经济活动及由此而生发的其他商贸活动的人员之多。
又,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所云朐忍县汤溪水滨有“翼带盐井一百所,巴川资以自给”之地,即今重庆市云阳县云安镇所在处。由于汤溪水经由此地南流三十里即于汤口注入大江,盐运出井甚为方便,故而到了北周后期,为加强对该地盐业生产与运销的管理,有效的实施官营专卖,朐忍县治即由“跨其山阪、南临大江”的朐忍故城(今云阳新县城东去二十余华里之旧县坪)东迁40多华里至汤口右侧(今云阳旧县城),并逐渐建设成为一座新的县城,且改朐忍县名为“云安县”②。自隋唐以降迄至今日县城西迁彭溪河口东侧以前,将近1500年时间,均一直是该县县治所在地。由朐忍县治东迁汤口建城,亦可得知,当时汤溪水滨及大江口岸盐业生产和运输业已繁盛多年,随着外来移民的滞留,从事盐业生产与转运的人员也已逐渐增多。
又,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所记“南浦侨县西溪硖侧有盐井”之地,即今重庆市万州江南五十多里处的长滩镇。发源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杉树坪的磨刀溪,流经长滩镇,于今重庆市云阳县江南新津口(即郦道元所说之“阳溪口”)注入长江。迄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由长滩至新津口绝大部分河段尚可通行木船,船运基本可连通大江。笔者根据实地调查得知,自1957年后,因改土造田或因建房挖基,曾连续在该镇磨刀溪两岸生基坪、水井包、刘家螃、瓦窑坝、石龙门、官林、瓦庄屋等处挖出二十余座东汉砖拱墓,墓向全都坐南朝北,并出土了大量有几何形图案的青色榫卯砖和釜、罐、钵、豆等青铜器、陶器、铁器工具及五铢钱等文物,这很可能说明,东汉末年,随着长滩井盐的开发,此地已逐渐成为经济开发较早、人口亦较为集中的地区。故刘备人益州后,分朐忍置羊渠县,县治即设于今万州长滩镇河东故城区。晋平吴后,省羊渠置南浦县,徙治所于湖北利川南坪镇。其后,蜀中大乱,流民逃亡羊渠故地,又于此置南浦侨县。羊渠县及所谓南浦侨县,其县治均设在万州长滩镇河东故城区,至今河东故城区西侧磨刀溪两岸山麓水畔仍有多处古盐井遗址,而在磨刀溪西岸山麓水畔尤为集中。笔者认为,长滩古镇能成为当时渝东万州江南人口集中的地区并两次置为县治③,不仅仅是由于水上交通较为方便,更关键的原因却在于此处溪硖侧有盐井而“修煮不绝”!在战乱频繁的年代里,长滩古镇正因为有“修煮不绝”的井盐之利,方才成为不少移民逃亡迁徙的聚居之地;由于人口的增加,此处城镇建设亦势必相应地得到发展,由上述该地墓葬出土的情况即可说明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祝穆:《方舆胜览·归州》卷五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影印本,1987。案:据《晋书·地理志》卷十五载: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合原吴、晋各有之建平郡为同一建平郡,统“巫、北井、泰昌、信陵、兴山、建始、秭归、沙渠”八县,计13200户。时巴东县尚未自巫县分置。
②《隋书·地理志》卷二十九“巴东郡云安县”下注云:“旧曰朐忍,后周改焉。”案:元代及其以后,方更名“云阳”。
③杨守敬认为:“蜀先主置羊渠县,晋省羊渠,置南浦,属巴东郡,宋、齐、梁因,即今万县治,在江北。南浦侨县在江南,未详何时置。”其门人熊会贞疏“南集渠”及“阳溪口”曰:“今渡口溪西北流。至万县东南人江。” (见杨守敬纂疏、熊会贞参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水经注疏》卷三十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笔者认为,杨、熊二人所说,与笔者实地考察所知和万县置县沿革出入甚大。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方省江南南浦侨县,又分朐忍县大江北岸西北部分县地,共置为鱼泉县,并徙治于江北苎溪河(即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卷三十三所说之“北集渠”)口左侧,即今万州老城区环城路南门口一带,此为今万州建城并置为县治之始。北周武帝天和年间(公元566--571年),鱼泉县又改名为安乡县,旋改称万川县,后又置为万川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借江南原置南浦侨县专名又改县名为“南浦县”。自唐以后,或为州治,或设为县治、市治。方多带有“万”字头。刘琳《华阳国志校注》云:羊渠“故城在今万县”,又用括号注为“《蜀鉴》谓盖在万县西南五十里羊飞山下,《纪要》谓即今万县市治”。引宋人郭允蹈《蜀鉴》说羊渠故城“在万县西南五十里羊飞山下”,与笔者所考察认定的长滩镇河东故城区所在方位大致相合。今由重庆市万州城区到长滩镇计有58华里车程,但需说明的是,长滩不在万州西南而在其东南。引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羊渠县治即今万县市治(今万州老城区)则误矣。又,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云:羊渠“故城在今龙驹坝”。但龙驹坝尚在长滩以南60里。
刘备又分朐忍西北部分县地置为汉丰县。汉丰县故城即今重庆开县治,井盐产地就在其北面五十余华里的温汤峡谷中。温汤峡谷地处南流人江的彭溪河上游清水河段(今属开县温泉镇),此即郦道元所说之“巴渠水”。巴渠水“西南流至其县,又西人峡,檀井溪水出焉,又西出峡,至汉丰县东而西注彭溪。彭溪水又南,迳朐忍县西六十里,南流注于江,谓之彭溪口(位于今云阳县新县城西头)①。经实地考察得知,温汤峡谷全长不足4华里,古盐井即分布在峡谷东西两岸,至今亦有遗址可寻。当地有民间传说云:“古时一猎者见白羊于河边舔食盐泉,尝而味咸,遂刨砂为坑,取其盐卤。”②这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时朐忍县东汤溪河畔早在西汉初年即已开始凿井取卤煮盐,朐忍县亦因此而置有盐官,而刘备却将同样拥有井盐产地的朐忍县西北彭溪河上游地区又划置为汉丰县,很明显,这一举措亦完全是出于对该地盐业生产与运销进行强化管理的实际需要。正由于该地盐业的兴旺与发展,不但所建汉丰县治成为了该地人口集中的城镇,而且在檀井溪与清水交汇的地方(即紧靠温汤峡谷之处)亦由于人口的增多而逐渐集结成镇。
至于巴东郡郡治所在之鱼复县,由《荆州图记》所记“昔常取盐”一语可知,该地井盐业的开发并非始于南北朝时期。由于其地夔门天险“当全蜀之口、控荆楚上游”,故自远古以来此地即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地位。秦汉之际,已置为鱼复县。及至东汉末年置为巴东郡治以后,随着军事性移民的增多,军用需求量的增大,该处井盐业已逐步得到了开发。而巴东郡郡治所在之白帝城,更是成为了三峡地区腹心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于人口相对集中,其城镇规模亦相应得以扩大。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云:“江水东迳永安宫南,刘备终于此。诸葛亮受遗处也。其间平地可二十里许,江山迂阔,人峡所无,城周十余里……”③由此已能说明,刘备兵败退还鱼复并改鱼复县曰“永安”之际,白帝故城业已扩展到其西面平旷地带(即今奉节县旧城区,现已撤迁)了。
峡江水路,自远古以来即是四川盆地连通峡外广大地区唯一的水上交通要道,随着战争的需要,造船业已大为发展,及至三国以后,方舟可直下荆吴,完全可为食盐运销峡外提供方便的水运条件。北井、大昌、朐忍、汉丰、羊渠、临江等县井盐产地虽然地处群山之中,但由于与大江相去不远,且有支流相与连通,这实际上为盐运出井提供了一定的方便;而巫县、鱼复、朐忍、临江等县治所在地更是地处各支流入江口岸,扼控着本地盐运出境之咽喉,随着盐业的发展,/这些地方势必成为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城镇。如果说,三峡井盐之利与峡江水路,在先秦时期是引发战争与移民迭起的缘由,那么到了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峡地区的井盐业和水道运输却由于战争与移民的推动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了该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达,其中,盐业经济则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国时期,魏、蜀、吴鼎立相争,实际上既是中原、荆楚、巴蜀三大经济区的较量,也是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三大文化圈的互抗。尽管秦汉时期上述三大文化已基本融合,但由于长期的政治大分裂,再加上地方自我中心观念的存在,故自东汉末年以后,又渐次显现出各自的地域特色来。而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三峡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险峻陡峭的地形地貌,再加上一直为各个王朝统治者视为国之大宝的盐业经济,它不但成为了历代王朝用兵过境之通道,而且也为迫于战乱而逃亡迁徙的中原及蜀中移民提供了一块较为理想的避乱谋生的滞留之地。也正是由于战争而引发的这种涌动不止的移民潮,再加上各统治集团军政上的需用,故而使该地区的盐业经济能长期活跃不息,并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文化视角看,由战争所导致的连续不断的移民活动反倒使中原、荆楚、巴蜀三大文化在该地区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碰撞、大融合,质直、素朴、神秘而诡谲的巴文化不仅与秀美、绚丽的蜀文化以及具有雄厚、谨严、清奇、灵巧风格的楚文化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而且气势磅礴、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亦进一步渗入其中,这既充分地层示出三峡文化所具有的移民文化特质,同时亦使三峡文化的内涵变得更为丰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③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卷三十三(陈桥驿注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②参见拙文:《渝东古盐井探访录》,载《今日重庆》,2002(4)。
A Study of Salt Industry and Immigrants’ Culture in the Three
Gorges during the Periods of the Three Kingdoms, Wei, Jin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Ren Guiyuan
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s of the Three Kingdoms, Wei, Jin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because of the promotion of warfare and immigrant, salt industry in the area of the Three Gorges was farther developed and it in reverse push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ulture From the construction and change of the towns beside the river, we can find it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al view, uninterrupted migration resulting in warfare made three great cultures of Zhongyuan, Jinchu and Bashu impacting and mixing each other Among them, salt played an very important role
1、宗夬
字明扬,南阳涅阳人也,世居江陵。祖炳,父繁,西中郎谘议参军。夬少勤学,有局干。弱冠,举郢州秀才,历临川王常侍、骠骑行参军。中兴初,迁御史中丞,以父忧去职。
起为冠军将军、卫军长史。天监元年,迁征虏长史、东海太守,将军如故。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是冬,迁五兵尚书,参掌大选。三年,卒,时年四十九。子曜卿嗣。
2、宗元饶
宗元饶(518-581),南郡江陵人也。少好学,以孝敬闻。仕梁世,解褐本州主簿,迁征南府行参军,仍转外兵参军。及司徒王僧辩幕府初建,元饶与沛国刘师知同为主簿。高祖受禅,除晋陵令。
入为尚书功论郎。使齐还,为廷尉正。迁太仆卿,领本邑大中正,中书通事舍人。寻转廷尉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兼尚书左丞。时高宗初即位,军国务广,事无巨细,一以咨之,台省号为称职。
3、宗白华
宗白华,雅号“佛头宗”,1897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小南门,中国现代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南大哲学系代表人物。1919年被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
并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1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语言科,1920到1925年留学德国,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
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指出:“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
成就的灵境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他将意境称为中国古代画家诗人“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中心”。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4、宗传明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球堆积和数的几何。他彻底解决了二维的深洞问题(由Rogers于1950年提出);对FejesToth的遮光问题(1959年提出)取得了第一个有效上界。
否定了Grunbaum于1961年提出的一个猜想,并且取得了正四面体平移堆积密度(希尔伯特第18问题)的第一个实质性上界。
5、宗九奇
当代学者,江西省南昌人,别号豫章散人、匡山人、匡庐山人,1943年5月1日生于江西庐山。自幼家学,研习古文书法。在高校研读建筑专业,数年毕业。
历任南昌八一公园主任,滕王阁工程筹建处副主任,滕王阁重建总指挥,滕王阁管理处副处长,滕王阁文史室主任等职务。现任中国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西分会理事,江西省文史馆馆员、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江西诗词学会理事、江西古籍整理领导小组成员、江西谱牒学会理事,南昌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
无锡吴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东方书画函授学院教授、南昌数所高校客座教授、为古建园林高级工程师,兼任南昌市杨建葆工作室首席顾问,有江南才子、中华诗神、现代城市批评者之誉。
1、人物形象
①戏剧形象
传统戏曲当中,张飞是一张蝴蝶脸,很喜相,很可爱。他在许多戏里都是喜剧角色,所以这一张脸谱很适合表现他的性格。但是,《两将军》写的是张飞和马超挑灯夜战的故事,戏里的张飞一点也不逗乐,只有威风和鲁莽。
②文学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平话》里对张飞的形象的塑造几乎是一样的,都是位重情重义嫉恶如仇,肤色黝黑的壮汉,同时又武力过人,曾多次主动挑战号称天下第一的吕布,吕布竟曾一度忌惮张飞,嗓门大更是人物一大亮点,是蜀汉大臣中少有的个性鲜明的武将。
2、人物简介
张飞(?-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被范强、张达刺杀。后主时代追谥为“桓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渠县图书馆位于渠县江街道马家巷49号。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得知,渠县是达州市的一个县级市,渠县图书馆位于渠县南部江街道马家巷,经过40余年的历程,已发展成为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服务功能的独立建制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渠县图书馆目前各种文献馆藏总量达160余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7万余册,数字文献资源140余万册,古籍文献47种88册。
本文2023-08-06 01:23: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