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舟NP1500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诺亚舟NP1500,第1张

  特别特别好强大数据统计功能,类似office的EXCEL表格,不仅能进行简单的求和、平均数、方差等数据计算,还能进行复杂的数理统计,快速计算数据的各种分布图和各种概率问题。

  2,代数演算

  不仅能自由计算学习中遇到的各种运算问题,还可计算同步教材课件里的例题、习题等等,详细演算过程,清晰学习计算技巧。

  3,几何辞典

  数千道几何题目涵盖中学所有几何知识点和几何解题方法与技巧。用户只需输入知识点名称或解题方法等等,就可以找到相应的例题,辅助图形与分步讲解同步演示,让用户清楚明白每一步的思路和条理,几何辞典包含各种基本定理、性质的知识推导、演算过程,帮助用户吃透基本知识点,打好基础。

  4,函数编程

  “函数编程”引入简单的编程知识,用户通过编写带函数计算的程序,批量简化数学计算,不仅减轻学习负担,更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算法基础,一举两得。

  5,换算大全

  单位换算涵盖初高中数理化中外各计量单位,只要输入一个单位数字,立即得出其他计量单位的数值,快捷方便;汇率换算可进行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即时换算,随意输入数值,即可得出对应其他货币值。

  6,科学计算

  简单计算器和科学计算器,满足日常计算和各种函数、数值计算需求。

  [编辑本段]文理搜学

  1,百科搜学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人文历史,自然生物,古今中外甚至是时尚明星及流行**在这里均能找到,这是一部会随时更新补充的活百科知识大资讯,图文并茂,只要输入你想知道的问题,马上就可以找到答案,并且具有互联网上阅读流行的超链接功能,让你问一知三,真正的知识百事通。

  2,图书搜学

  图书搜学近万册图书囊括经史子集、科普传记、人文哲学、现代经济等等古今中外各方面优秀著作,海量图书任你搜索阅读,真真正正的掌上图书馆。2008年新增各行业法律法规,更加实用!

  3,数理化搜学

  将初中和高中数理化知识点、经典例题、练习题串联起来,结合海量权威题库,遇到知识难点,即可输入关键字,搜出相关知识点课件,系统化、深入化学习。遇到不会的难题,只需输入关键字或公式,一搜即可找到需要的相关例题解析、答案和知识点学习,学得更好,2008年还新增了全国各地名校试卷,权威试题,准确测试学习效果!使用更方便!化搜学

  4,英语搜学

  句子搜学:整合《朗文双解》等版权权威词典英语例句,随意输入单词,即可查到单词运用的全部例句,写作练习、单词用法一次搞定;

  语法大全:支持英语语法知识点关键字搜索,初高中语法知识点,配套例题、名师解析,还可进入考场测试,语法知识全面掌握!

  5,语文搜学

  语文搜学实现语文作文、古诗词讲解的海量资料搜索学习,诺亚舟特邀名师对古诗文精讲,融汇名师教学心得,近万首诗词及近千篇优秀中小学作文让你的古文水平和写作大幅提升!

  2008功能升级:

  ★新增优秀作文名师点评,指导写作。

  ★新增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搜学包,包括“基础知识讲解与运用”和“基础知识积累”两个模块,帮助用户随时查阅知识点及难题搜学。

  ★新增语文阅读搜学,包括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三部分;每部分又包含了知识储备、方法指导、例文研析、考题赏析和强化训练等内容,拓展知识面,更训练做题技巧。

  6,史地政生搜学

  涵盖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等学科知识点、例题及练习题,课堂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可查找学习名师讲解知识点,通过例题了解方法和思路,科学筛选练习题进行巩固提高,高效解决知识难点

  7,开放搜索

  只要输入关键字,相关的试题、、音乐、图书、单词等全部搜到,文件查找方便快捷。

  [编辑本段]全科辅导

  1,学科学习

  整合诺亚舟九门功课学习资源,包括名校考堂试题、名师视频、英语同步及其他精品课件,分门别类,人性化的管理界面,学习更方便,是中小学生课外巩固知识的的有益补充和强大工具。新增的“科学”重难点辅导,内容新颖独特,辅助新课程学习。

  1.英语同步学:覆盖80多套国内中小学英语教材,单词、课文、教辅全面同步,动漫化教学,学习生动有趣。

  2 多学科学习:九门功课全面整合,操作更方便;

  3 多类型资源:文本、FLASH、视频、角色扮演等各种格式的课件任你下载学习;

  4 权威名师课件:诺亚舟特邀全国名师组成诺亚教育研究院,为用户编写各科学习课件,为用户提供全面辅导!

  5 权威机构资源:诺亚舟与魔法教辅、志鸿优化教辅、新学标名师视频、人教社等出版社全合作,为用户提供系统、权威、优质的学习资源,让你学得更好。

  2,理化实验同步数学王“理化实验室”即可自由创建新实验,也可载入同步教材里的物理化学实验范例,学习实验操作,实验学习与教材同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科学规律,相比学校实验室的实验环境,诺亚舟“理化实验室”更具优势:

  自由实验:学校的实验室器材、药品、地点以及开课时间都有学校限制,学生不能随意做实验,在同步数学王上,学生没有任何限制,随意进行任何实验,自由探究科学规律。

  课堂同步:老师在实验课上教的实验没有学会?回到家里,在同步数学王上继续学习,诺亚舟制作了大量教材上的实验课件,过程完整清晰,数据齐全,让学生在家里也能学习课堂知识,轻松掌握。

  即时数据:做完实验再计算结果?不用啦,“理化实验室”强大的计算功能,实验结束,数据立即出来,减轻计算负担,探究更深科学奥秘。

  安全环保:由于各种化学实验物品对人体具有伤害,实验具有一定危险性,在学习机上就完全不用担心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浪费,安全环保。室

  3,编程天地

  创新高效学英语:实现在同一学习界面上创新实现听、练、写、记全方位训练,让英语学习完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即学即用。

  人机互动更有趣:智能学习助手“阿诺”,记下你每天的学习情况,提醒学习进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解决英语学习难坚持的问题。

  内容丰富更实用:全面整合同步教材单词、生活英语、地道惯用语等丰富学习资源;科学分组学习模式,灵活掌握学习进度。

  4,口袋英语

  创新高效学英语:实现在同一学习界面上创新实现听、练、写、记全方位训练,让英语学习完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即学即用。

  人机互动更有趣:智能学习助手“阿诺”,记下你每天的学习情况,提醒学习进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解决英语学习难坚持的问题。

  内容丰富更实用:全面整合同步教材单词、生活英语、地道惯用语等丰富学习资源;科学分组学习模式,灵活掌握学习进度。

  5,宠物创世纪

  宠物引导:采用自选宠物进行学习、游戏等方式,在宠物培养的各种过程中学习单词,边玩边学,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三种方法:重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结合背单词,记得牢!

  学习过程记录:用户的单词学习过程被系统自动记录,没有掌握的单词会在后续的宠物游乐过程中随时提醒,帮助用户牢记单词。

  6,听说全能

  “视听新时空”、“疯狂脱口秀”强大的跟读、复读及发音对比,三种不同阅读顺序帮助你快速提升英语听说能力,还可中英文随意显示及字体大小切换;日、韩、德、法、西、英六国语言会话帮助快速掌握多国日常会话技巧,影音互动让你在观看视频教学时随时练习所学内容,学练结合。

  7,英语阅读

  内置初高中阅读理解专项练习,“解题技巧”指导你不同题材、不同题型的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综合训练”收录大量不同内容、体裁英文文章,进行针对性训练,“模拟考场”考察你体验规定时间内阅读理解的成绩,并统计分数,查漏补缺。

  8,英文写作

  “造句高手”帮你写好各种英语句型,“写作攻略”内含各种文体英文作文写作技巧,还有大量优秀范文供你参考、模仿,快速掌握写作要领,提高写作水平。

  [编辑本段]网络学习

  1,网络浏览

  有了诺亚舟同步数学王,你就等于拥有了一台便携的随身电脑,它内置诺亚舟自主研发的网络浏览功能,通过连接宽带网络,轻松畅游互联网。不仅诺亚教育网有海量精英教育资源随时随地可供无线下载学习,更免除了必须有电脑及网络连接才能下载所需课件的麻烦。

  2,多机互联

  如果你的同班同学或好朋友也拥有诺亚舟同步数学王,那就可以实现另外一项强大功能——多机互联。在百米之内,多台同步数学王可以无线联机,多人无线即时讨论课堂疑难、交流学习成果;互相无线传输共享各自收藏的课件、、歌曲等数据资料;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还可多机无线互联玩游戏,轻松娱乐。

  3,即时通讯

  同步数学王内置诺亚舟自主研发的通讯工具——诺亚即时通。局域网内亲密好友、学习伙伴、学生教师之间,随意互相发送消息、表情及其他数据文件,志同道合的还可组建会话组就关心的学习问题、知识、新闻进行讨论。

  4,邮件收发

  同步数学王支持在学习机上无线收发电子邮件。只要所处范围内有可用的无线网络,只需要对电子邮件用户信息进行简单设置后,即可快捷、方便地收发邮件了。

  [编辑本段]影音娱乐

  1,诺亚影视

  强大影音播放器,支持divx与 xvid编码的avi格式、 mp4格式,各种影视大片随意下载,画面流畅,色彩逼真,带给您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

  2,诺亚音乐

  更新版诺亚音乐播放器支持MP3、WMA等常见音频格式,潮流音乐高码率播放,三种皮肤、五种播放模式,想怎么听就怎么听。

  3,游戏天地

  同步数学王内置中国象棋、俄罗斯方块等经典游戏,32位高速芯片让游戏流畅运行,加载诺亚舟专用无线模块后还可进行多人无线联机游戏,学习之余也能轻松娱乐,保持快乐的学习心态。

  4,诺亚画王

  学习机上随意涂鸦,诺亚画王让你随意挥洒心情,支持多种文件格式保存。

  5,诺亚书院

  五种阅读模式、三种字体大小均可随意选择,全屏中英文内容均可智能发音,遇到不懂的词语、句子均可随意取词翻译,学习资料、经典名著随意下载阅读,乐趣无穷。

  6,我的博客

  我的博客随意写作,记录用户心事,博文支持录音嵌入,内容更丰富。

  7,闪客地带

  升级版“闪客地带”支持Flash7及以下版本的文件流畅播放,互联网海量搞笑Flash随意下载,玩个痛快。

  8,我的相册

  “我的相册”支持JPG、BMP、GIF、GIF动画、PNG、TIFF等多种格式存储,还可以幻灯形式播放浏览。“电子地图”收录全国各地多幅地图。

  [编辑本段]权威词典

  1,诺亚词霸

  加强版“诺亚词霸”不仅能查英文单词或中文词语,还能学习、了解单词的相关背景知识、习语、故事,以及和该单词有关的英语谚语、绕口令、笑话及著名演讲等等,中文词语的出处、相关谚语、谜语、典故等也可查询,全面学习,让知识无限拓展!

  2,双向翻译

  随意输入中文或英文语句,即可翻译成英文或中文,整篇中文或英文文章均可翻译,操作方便,翻译迅速。按照附件里各大版权词典介绍内容

  3,朗文双解

  《朗文英汉双解活用词典》(第三版)为培生教育亚洲有限公司的2007年最新版本词典,朗文作为世界顶级词典之一,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悠久:朗文词典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755年,世界上第一部正式的英文词典是由朗文出版社出版的,创始人朗文先生被称为英文词典的开山鼻祖,现在中国许多地区都在使用朗文教材。

  2.解释权威:朗文词典属世界顶级词典,其内容经过250年的岁月考验,无数名专家的反复推敲,形成了现在千锤百炼的权威解释;

  3.例句鲜活:共有55000多个例句,除用法地道外,还重视语言的时代性,从现行的报刊杂志中选取典型性例句,将单词运用的灵活性发挥到极致;

  4.收词全面:收录词条超过45000项,包括21世纪最新词条,以配合时代需要。

  5.释义简明:用2000个常用的核心词汇来解释所有单词词义,易懂易记,便于学习。

  6.内容详解:《朗文英汉双解活用词典》是一本中型英语学习型词典,不仅为满足中学生的学习需要而编,而且适合高级英文水平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使用。

  4,新英汉词典

  1 英美兼收,以英式英语(象牛津这类词典)为基础,同时也吸收了美式英语的很多变化

  2与牛津相比较,属于阅读型词典,除了充分重视基础词汇、单词本意的解释外,还特别重视对单词的引申意、派生意的解释,充分考虑时代、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新词、新意,使单词的解释更为丰富、详细和全面。(以网吧、上网为例,7年前我们还没听说过,而今却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70年代,多数人连电脑都没听说过,而新英汉就已经收录了硬件(hardware)\软件(software))

  3 新英汉是目前中国大陆英语类词典中销量领先的,其累计销售量已超过1100万册,其权威性、实用性已被广泛认可,因此我国现有的全部大学英语四六级教程都据此编写。它所收录的词汇是牛津双解的2倍,朗文词典的2倍,比经典美语词典还多2万,同牛津当代相当。

  4 新英汉是由一批既精通英文又深谙中国文化精髓的英语教育名家所编撰的,它高度重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性,因此它是非常适合中国人使用的英语词典(仅TAKE就有43项解释,114个例句和297个短语;而牛津当代有45项解释,可例句却只有39个)。

  总结:《新英汉词典》是一部以收词多、释义较全较准确、例证丰富而闻名的学习型词典,深受广大英语学习者的喜爱。

  5,汉英词典

  四大特色:

  一、我国出版史上第一部融文、理、工、农、医、经、法、商多学科于一体,兼具普通汉英辞典与科技汉英辞典功能的大型汉英辞典。

  二、容量大、功能全。共列单字条目11000条,多字条目220000条(包括成语习语20000条,近10年来新词8000条),条目内另附复合词200000条。全书字数达1550余万字。

  三、查字便捷。正文前汉语拼音章节、汉语拼音、部首和笔画等4个索引,读者可任选一种迅速查检。

  四、例句丰富,是教学工作者、翻译工作者和外文写作者必备的工具书,也是文、理、工、农、医、经、法、商学生做英文作文或互查常用词及专有名词的最佳利器,一般社会人士亦可当成汉英百科全书用。

  六大优点:

  一、具有文法解析功能;

  二、成语英译提供多项译法;

  三、成语与例句的英译文地道;

  四、单字条目词条细分词类;

  五、词语搭配齐全;

  六、书面语口语详细辨别

  6,现代汉语

  1 高度的权威性:《现汉》是汉语学习权威的工具书,它包括了《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的所有内容,无论在收词还是释义、例句等方面,都具有举世公认的权威性;

  2 详尽的词语解释:除了将字面意思解释清楚外,还会对词的用法和出处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对成语、典故,不仅有释义,而且还注明其在古典著作中的出处,提供不常见的文言文原文。以及讲明词语间的相互搭配,而这些都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对吴、粤、闽等方言地区的人们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也十分重要。

  3、标准的英语翻译:本词典由国内职业翻译家和国外英语专家倾力翻译而成,完整呈现《现代汉语词典》的固有风采。

  总结:创新而规范的体例,充分体现汉语和英语的社会性和时代性,使汉语和英语的双语功能相得益彰。学汉语(语文)权威的词典,现在的双语版配合标准的英语翻译,适合我国广大学生、英语工作者及国外汉语爱好者学习、参考、研究之用。

  7,成语词典

  词汇量大:接近2万条的词汇量,囊括一般人所需要的所有成语。

  释义精炼:先解释难懂的字,再串讲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通俗易懂。

  书证丰富:绝大多数成语都有出处、书证,追本溯源,加深理解。

  8,古汉语词典

  《简明古汉语字典》是1975年国务院137号文件列为国家规定出版的中型古汉语工具书。自问世以来,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本字典功能强大,无论在收字还是释义以及引例等方面,都有举世瞩目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堪称上乘之作。

  收字全面:字典收录了古汉语常用字和虽不常见但见于重要古籍或著名作品的字共8000多个。常见的双音词酌量选收,兼具词典的功能。

  释义简明:与其他字典不同的是,本字典释义准确、简明、清晰、标音规范、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记忆。

  引例丰富:从大量诗词歌赋中引用的古语原文,不拘历史时代,贴切妥帖。帮助您更好的学习扩展古汉语知识。

  总结:这部字典可供广大用户在阅读古籍,解释古籍语文问题时使用,也可作为中学生及高等院校师生和文史工作者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参考工具。

  9,新课标

  《简明古汉语字典》是1975年国务院137号文件列为国家规定出版的中型古汉语工具书。自问世以来,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本字典功能强大,无论在收字还是释义以及引例等方面,都有举世瞩目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堪称上乘之作。

  收字全面:字典收录了古汉语常用字和虽不常见但见于重要古籍或著名作品的字共8000多个。常见的双音词酌量选收,兼具词典的功能。

  释义简明:与其他字典不同的是,本字典释义准确、简明、清晰、标音规范、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记忆。

  引例丰富:从大量诗词歌赋中引用的古语原文,不拘历史时代,贴切妥帖。帮助您更好的学习扩展古汉语知识。

  总结:这部字典可供广大用户在阅读古籍,解释古籍语文问题时使用,也可作为中学生及高等院校师生和文史工作者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参考工具。

  10,分级词典

  《新科技词典》囊括《计算机词典》《经贸词典》《医学辞典》《电子词典》等多本热门专业词典,海量词汇,简单中英文对照使学习更轻松。 英英、英汉、汉英、成语双解等多部常用词典,诺亚舟两百余部专业英语双向词典覆盖各行各业,是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好帮手!让专业与国际接轨!

  11,其他词典

  从中学到出国,十六大分级词典让你的英语学习准确定位,学习等级规定内的单词,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网址:http://noahnoaheducom/product/np1500/

“衣食住行加互联网”,一夜之间诞生了许多现在的互联网大厂,不过时过境迁尘埃落定之后,现在似乎已经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了。但是但凡体验过若干次人工智能不那么智能的时刻,总是不免从脑海深处发出灵魂之问:人工智能?B站上的一些人工智障表现,常常有数百上千万人围观。正是因为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多情况下,都不能善解人意地解决实际需求,在互联网上还诞生了一批反其道而行的大发明家,他们的产品生动地展现了,“什么叫做别人家的产品要钱,他们家的人工智能产品要命”。

人工智能像极了人工智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谁还记得那些年大火的“互联网+”吗……“衣食住行加互联网”,一夜之间诞生了许多现在的互联网大厂,不过时过境迁尘埃落定之后,现在似乎已经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了。

但是但凡体验过若干次人工智能不那么智能的时刻,总是不免从脑海深处发出灵魂之问:人工智能?就这?

在**中,人工智能是这样的,无所不能、追求进步、感情丰富、思考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深刻命题……然而现实中呢?机械地接受指令还常常阴差阳错,遇上一些突发情况立马整不会,更别说跟你沟通交流情感往来这些场景了。

B站上的一些人工智障表现,常常有数百上千万人围观。例如,一篇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出师表》在谷歌翻译看来,那就是纵横古今三千年的跨学科大作文,充斥着偶尔点题的前言不搭后语,让人哭笑不得。

再譬如说疫情以来,得到广泛应用的智能人脸识别系统更是引起了很多争议和讨论,人们在担心自己隐私泄露和安全性问题的同时,也发现人脸识别系统常常给人以“惊喜”:

有时候化个妆或者戴个眼镜就完全识别不出来,有时将识别为真人,之前更是出现了王者荣耀的人脸识别将狗认作了人脸这种新闻。

正是因为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多情况下,都不能善解人意地解决实际需求,在互联网上还诞生了一批反其道而行的大发明家,他们的产品生动地展现了,“什么叫做别人家的产品要钱,他们家的人工智能产品要命”。

所以说,你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人工智能存在着那么多的诟病?真的只是因为发展时间短暂赞不成熟吗?还是说从根本上就南辕北辙了呢?

01 主流人工智能为什么不“智能”?

一些人工智能之所以并不像想象起来那么智能,那是因为其实他们都只是专用人工智能,而非像人类那样能够胜任各种任务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统(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目前主流AI研究所提供的产品都不属于“AGI”的范畴,例如曾经因为打败李世石与柯洁而名震天下的谷歌公司的Alpha Go,其实就是一个专用的人工智能系统。

它除了用来下围棋之外,甚至不能用来下中国象棋或是日本将棋,更别说进行医疗诊断,或是为家政机器人提供软件支持了。

虽然驱动Alpha Go工作的“深度学习”技术本身,可以在进行某些变通之后被沿用到其他人工智能的工作领域中去,但进行这种变通的是人类程序员而不是程序本身。

不妨追溯人工智能的起源,它的诞生本来就是哲学思辨的产物,很多人或许看过《模仿游戏》,主角图灵其实对于AI科学的兴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1950年,他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验”,并认为人造机器具备人工智能的条件,就是它的言语行为是否能够成功模拟人类的言语行为。(也就是说我们和机器对话时会误以为它是真人)。

其实从诞生时起,AI研究就要探讨,什么是“智能”?究竟是能解决具体问题,还是在行为层面和人类相似?而判断AI系统好不好,也往往取决于它能否达到设计者最初的目标,这和物理实验判断假设合理性的路径不同。

在目前AI研究进路多样的阶段中,没有哪一种获得了绝对优势,不过我们可以大致将它分为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两个进路。

不要被这些晦涩术语所吓到,所谓符号主义进路,其实就是用现代的形式逻辑进行推演,就比如在计算机编程的时候,输入一些现实的数据,然后通过逻辑进行推理达到结果。这种进路其实被广泛应用,但是它存在一些根本问题,也造成了很多灾难:

比如2019年的这场空难,它的事故源自飞机上的AI系统,这个系统自动控制飞机头和地面的角度,而且人很难找到手动控制的按钮,只能依赖AI。

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机头有个传感器探测飞机和地面角度,之后把数据给系统,系统就自动调整直到符合标准。

然而,一个根本问题是,如果传感器本身坏了怎么办?这种AI系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的原理就是根据给定的经验数据进行机械的逻辑推演,它无法灵活根据现实环境的变化临时判断。

其实这种进路的AI系统,都是运用了现代的形式逻辑思维,虽然它也很难满足另一派基于联结主义的深度学习技术发展(想必大家在科技类新闻中常常会见到“深度学习”这一热词,尽管可能不清楚它的意思)。

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一般人经常不会采用形式逻辑思维,而且这种思维本身看似比我们的“直觉”、“想象”要更加理性、科学,但是也会造成很多问题:

比如说,形式逻辑无法检查自己处理的经验性命题本身的真假,上述中那场空难就是例子,而为了克服这一点,设计者通常预设了很多经验事实在推理中起到了真理的作用,进而将经验世界加以固化了。

人类可以轻松在变化的经验世界和不变的逻辑世界中进行切换,但是依赖形式逻辑的AI却无法做到。

又比如说,形式逻辑的语义注重刻画“边界明确”的极端情况,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表述都处于语义模糊的“灰色地带”。

一个具体例子是“张三有钱”这句话,按照现代逻辑的表述,哪怕只有一分钱属于张三,“张三有钱”这句话就是真的,但人们日常的表述显然意味着,张三的财富必须远超一般人。

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形式逻辑不考虑经济性和可行性,只关注有效性,这意味着在实际应用到AI编程时,它不在意所需的大量公理和推理步骤。但是实际的AI编程显然要考虑成本问题和工程效率。

至于所谓的联结主义AI研究,并不关注符号层面上对人类的信息处理过程进行逻辑重构,而是注重如何以数学方式模拟人类神经网络的运作方式,并通过对于此类神经元网络的“训练”,以使其能够给出用户所期望的合格输出。

02 深度学习对人类文明有隐藏威胁

时下流行的“深度学习”技术,其前身其实就是联结主义,或者叫做“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

关于这一技术,有个浅显易懂的类比。假设有一个外国人跑到少林寺学武术,而且他和师父之间语言不通,那么他就先观察师父的动作,再跟着学习。

师父则通过简单的肢体交流告诉徒弟学的是否对,假如徒弟知道自己错了,他也不能通过语言知道自己究竟哪里错了,只有无限地猜测并模仿,直到师父肯定为止。

这种方式显然效率很低,但是“胡猜”却是联结主义的实质,因为这种AI系统不知道输入的信息意味着什么,它是通过一次次猜测可能的结果,如果与人类预先给定的“理想解”符合,则加以保存“记忆”,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

而所谓“深度”学习,其实并不意味着AI可以深度理解学习内容,它的原文“deep learning”翻译为“深层学习”或许更不容易引发歧义。

它的意思是通过系统技术升级,增加隐藏的单元层、中间层数量,这种方式显然依赖于硬件的提高和互联网普及所带来的大量数据。

那么,深度学习为何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潜在威胁呢?

这里说的威胁,不是那种科幻式的想象,而是一种基于现实的考量。简单说来,“深度学习系统的大量运用会在短期内对特定领域内的人类工作岗位构成威胁,由此也会对人类专家的稳定培养机制构成威胁,并使得深度学习未来的智慧汲取对象变得枯竭”,由此,人类文明在耗尽了深度学习的短期红利后,可能走向衰落。

这段话究竟是什么含义?

我们从医学中的肿瘤AI诊断说起,这种新兴技术在设计深度学习框架时,必须依赖专家医生进行数据的标注,但是专家医生本人的读图能力却是数十年的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

换言之,当这种AI技术得到推广,医学院的学生可能没有精神动力再耗费多年心血进行相关学习,从长远来看,这会造成人类医生相关能力的衰弱。

而且,由于深度学习的统计学机制会剔除偶然数据,很多罕见病例的肿瘤形态不会被标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赖人类医生,长远来看,AI肿瘤诊断也会对人类医生诊断罕见病例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徐英瑾老师认为,深度学习技术对专业领域劳动力的剥削和取代,实际上对人类文明的人文资源产生了剥削和威胁。

所谓的人文资源,包括了稳定而不僵化的知识培养体系,使得劳动力在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而且每个人的思想与技能水平的差异性,又使得人文资源充满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是一个社会的人文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但是现有的AI系统不能像真人那样对同一价值内容产生多样性的认识,深度学习机制实际上是收集了大量的一般性认识,并加以平均化,它无形中排除了很多个性化的认知,但是却无法产生新的历史发展可能性。

这种僵化和平均化的一个后果,是人类提出新动议时被AI所限制。比如说,喜欢创新的影视制作者提出新的方案时,如果资本方依赖深度学习所提供的信息处理方式,就会以“缺乏数据支持”为由反对这种创新,那么有想法的导演和编剧就无法得到资本界的支持来从事创新性的文艺创作。

03 对眼下的主流的AI研究的批评

传统的的AI系统需要对系统所面对的环境,或者是所要处理的任务类型给出非常清楚的界定,因此不具备那种针对开放式环境的适应性。

然而,现实生活中,即使是鸟类的自然智能,也都具有那种处理“全局性”性质的能力。譬如说,乌鸦所面临的原始环境肯定是不包含城市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日本东京的乌鸦成了一种高度适应城市环境的生物。

成精的日本乌鸦

此外,自然智能常常能用相对经济的方式对环境作出回应。例如我们很难想象一只猴子为了辨认出它的母亲,需要像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系统那样先经受海量“脸”信息的轰炸,就像我们很难设想柯洁在获得与“Alpha Go”一决高下的能力之前,需要像它那样自我对弈几百万棋局一样。

相反,对于信息的过分榨取,已经使得当下的人工智能陷入了所谓“探索-榨取两难”,如果不去海量地剥削人类既有的知识,机器便无法表现出哪怕出于特定领域内的智能。

然而,一旦机器剥削人类既有知识“上了瘾”,就无法在任何一个领域内进行新的探索。

与之相比较,相对高级的自然智能却都具备在不过分剥削既有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创新的能力(比如司马光在“司马光砸缸”这一案例中所体现的创新能力)。

因此,假使有一天一种超级AGI实现了,它的技术路径也必然与现在主流的人工智能技术非常不同。

总体来看,目前被社会各界所热炒的AI的概念,是需要一番冷静的“祛魅”操作的,这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做支撑,也需要一定的哲学剖析能力做辅助。

我国目前AI发展的基本策略,就是利用中国庞大的互联网用户所产生的数据红利,拓展缘起于美国的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范围,这就使得相关技术的发展更容易收到某些国家来自技术供应端的打压。

要从这种局面中找到出路,创新性的哲学思维就显得很重要。例如如果我们能够开拓出一种基于小数据的(而非大数据的)、并由此在原则上就不需要大量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新AI发展思路,就完全可能由此规避美国目前针对我国的大多数政策限制。

##20211026

本期活动

日常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人工智障”的事件?你对AI的前景有着怎样的理解和展望?从哲学角度来看,你觉得AI发展的未来方向在哪?欢迎在留言区聊一聊,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送出本期主题图书《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

在人工智能时代,“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依旧遥远,未来的理想路径或许是“小数据主义”、“绿色人工智能”、“心智建模”。

点击图书封面,即可直接购书

-End-

编辑:孙嘉婧、黄泓

观点资料参考:《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徐英瑾著

BurningEmpty

越晦涩的书,读完越享受|重磅好礼

“慈禧们”没少买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和北洋海军一败涂地

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重大古籍整理工程《儒藏》的出版

如果你也被人工智障坑害过

人工智能像极了人工智障相关阅读:

人工智能 = 人工智障

你还别说,你这个机器人怪可爱的

有一点点心动

但是“智障”起来是真的智障

特别是一个人在房间的时候

突然一下智能音响跟你搭话了

多恐怖啊,甚至空气都有一点冷了

还有扫地机器人。。。

我在启动它之前要把家里所有能挪动的障碍物都挪动一下,不然我怕卡住它

挪完了,不时还是能够听到他被卡住的声音

特别是推拉门的轨道

抱起来,它又骑上去了

抱走,它又来了

你别说它还挺有脾气

扫地机器人:你别拦着我,我今天一定给这块干平,整干净了,你放开我。”

然后我就成为了扫地机器人保姆。

人类不可能淘汰的,因为机器人需要被监督。

诶,要是有机器人可以监督扫地机器人呢?

- End -

我们先就其对史学实际影响的角度,来归纳一下当前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

  首先,信息的高度集成化,是这一新技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一个特征。这需要从几个不同层次来说明。

  信息的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传统书籍以纸张为介质,其物理特性使得人们收藏书籍受到很大制约,所谓“汗牛充栋”是十分形象的描述,世界上一些大的图书馆无不为库藏膨胀而头疼不已。因此,人们通过传统书籍所接受信息的数量,有着实际的制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最普通的144兆储量的35寸软盘, 可储存数十万汉字的信息,而一片650兆储量的只读光盘, 物理尺寸不过巴掌大小,其信息储存量则约450倍于上述的软盘, 可储存数千万乃至数亿汉字的信息量。将我国有史以来的文献全部输入计算机,其所需要储存器的数量也是有限的。目前,计算机产业还在不断开发着质量更高、容量更大的储存介质,因此,人们依靠这一新技术所能够得到的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量,是传统书籍所无法比拟的。

  信息载体形式多样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所谓信息的媒体,已远非文字这一对象所能包括的了。在计算机领域,所谓媒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如磁盘等储存信息的实体,也就是物理性的储存器;另一是指各种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各种信息载体的集成化。图文声像等信息载体从来就存在着,只是由于传统技术水准的制约,不便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革命意义在于:它不仅使人们能够方便地传递图文声像等信息,而且能够将它们集成起来。所谓多媒体技术,确切讲来就是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各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并与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可组织、可存储、可操纵和可控制多媒体信息的集成环境和交互系统。通过这种多媒体技术,人们所能获得的信息将不再是单向的,也不仅是二维的,而且是三维的,可以完全模仿现实生活的实景,这就为人们利用计算机方便地重现历史场景提供了可能。人类历史是形象的和丰富多彩的,传统的以文本和文字方式为主的交互与人的自然交互相距很远,直观性差,对历史场景的重现有着难以克服的障碍,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人们克服了这一困难。

  其次,信息传递具有了可交互的特性。这是计算机作为一种智能化工具的直接体现。用专业术语讲,所谓交互性就是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使参与的各方,不论是发送方还是接收方,都可以进行编辑、控制和传递。具体就史学领域而言,可有如下两方面的客观作用:

  极大提高人们阅读史学著作的兴趣。在人的感知系统中,视觉所获取的信息占60%以上,听觉获取的信息占20%左右,另外还有触觉、嗅觉、味觉、脸部表情、手势等占其余部分。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尤其是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的集成,将极大提高历史著作的趣味性,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使历史知识的传递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但计算机作为一种智能化工具的使用,还不仅仅体现于此,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阅读者直接参与对话,即实现所谓“人机对话”,阅读者可以控制、选择、编辑计算机所传递的信息,这样,阅读者就不再是单纯地、完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知识接受过程中具有了主动性,这正是90年代以来计算机应用教育主流理论建构主义的中心思想。建构主义强调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受教育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受教育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包括四大属性或四大要素:情境、协商、会话与意义建构,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促进这些要素的中心。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习者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情境;多媒体的语音功能是学习者与信息传递者协商与会话的主要工具;通过“人机对话”,信息接受一方控制学习过程,从而完成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即自觉、主动地接受知识。

  实现非线性的超文本阅读。自从印刷技术广泛应用以来,人类已习惯于阅读文本和从各种图书数据中查找所需信息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文本中知识与信息只能按线性结构来排列,也就是阅读者必须按次序渐进式阅读,即便是一般的影视声像作品也是如此。因此,阅读与检索的速度与效率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电子读物与这种传统阅读方式有了根本的区别。在电子读物中,知识间的联结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是一种超文本阅读。阅读者可以利用计算机方便地检索、组织信息,其效率之高,是任何人脑都无法企及的。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可以极方便地检索、调用、阅读与文本相关的信息,从而形成一个网状知识结构,这就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阅读方式的界限,促成信息传递手段的飞跃。

  第三,信息的传送极大地方便化。这主要是针对电子出版而言。如前所述,传统信息传送以纸质的书籍为主,书籍的流通与储存都有一定局限,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电子出版快捷、方便、廉价、信息量巨大,可以从根本上克服纸质书籍信息传递介质存在的问题。电子出版有两类:一是光盘读物,较常见的是只读光盘CD—ROM出版物;二是电子发送, 即指利用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以电子方式传送信息。人们首先在写作系统上按较为通用的格式编辑电子文件,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发送给阅读者,阅读者通过浏览器阅读收到的信息。这就是人们已熟悉的互联网络的信息传送。在发达国家,电子出版的这两种形式都很热门,不过,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电子发送更为声势夺人。在我国,由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网络通讯费用居高不下,拓展相对缓慢,电子出版的主体是光盘读物。光盘读物可以储存数量惊人的多媒体信息,如部帙巨大的《大英百科全书》,全书灌制成光盘,只有小小三片,而且还包括了大量原来纸质文本所没有的音影信息。

  以上所述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这些特征,是我们考虑其对史学影响的基点。

  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史学成果提供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极具吸引力的表现手法。

  近年来,不管人们如何解释,“史学危机”的存在已是不可否认的现实。这不仅成了史学家沉重的心理负担,有时更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术生存。除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外,无庸讳言,传统史学著作大多枯燥乏味是形成史学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若撇开传统史学常自觉不自觉地追求学究趣味的利与弊不谈,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声像文化全面冲击的前提下,以逻辑思维与哲理性见长的传统史学读物无疑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史学,并不仅仅在于弥补传统史学缺陷,更是为了改造史学,以使之适应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

  史学其实是一个十分适合以多媒体技术来表现的对象,因为人类的历史是形象的,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用不着史学家花太多努力,仅现存的有关人类历史的形象性资料,如各类文物的实物与、历史上的美术作品、历史遗址等等,就已经相当丰富。近代摄影发明以后,更有了照相、影片等实景数据。前人留下来的乐谱,还可以供我们发掘当时音乐,为我们理解历史提供种种十分重要的声音信息载体。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之前,人们复制、传播这些形象性数据相当困难,成本十分昂贵,以致造成了传统史学读物基本靠文字阐述的情形,其吸引力也就有限。而计算机信息的复制则几乎不存在什么成本的制约,因此,史学家可以放手引用图像数据,然后通过电子出版的形式,将它们送到读者手上。近代摄影发明以后的历史,还有可能在电子读物中直接引入历史实景的记录性影片等。显然,这绝非仅仅是增强历史著作可读性的问题,形象数据的充分利用,对于史学家的描述与读者的理解,都有着传统史学阐述手法所不可企及的功效。

  当然,史学成果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远不止多引用一些图像数据而已,更在于史学家可以借用这一技术,凭借自己对历史的研究,以直接引用现存史料与模拟等手法相结合,主动地重现历史实景。略举几例:

  沈从文先生《中国服饰史》一书,精美绝伦,有口皆碑。近来笔者在翻阅此书时,却常常有这样的想法:这本书如果能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编着,肯定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仅凭现存数据,有些内容其实很难传递。若能利用三维动画技术,用模拟手法重现历史实影,让书中的人物穿着历史上不同民族的服饰款款迈步,必更能让读者体会中国历史上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蕴。有些对象仅靠静止的,读者难以理解,用三维动画技术就能够直观、简明地予以表达。例如北方游牧民族供马背生活使用的一些服饰,恐怕就会有这种情况。更重要的是,若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其它有关信息集成起来,如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南北区域的经济生活差异等等,用以构成历史上不同民族服饰的文化背景,使读者可以方便地检索阅读,其效果肯定是传统的纸质书籍所难以达到的。推而广之,大家可以看出,这里说的其实是关于人类社会生活史的一般性问题。

  战争是人类历史的一大主题,传统史学著作所表述的战争存在一定的盲点。例如战争过程,战役的发展从甲到乙地,再从乙地到丙地,史学家阐述十分辛苦,读者则一头雾水。若在文本中插入动态的战争示意图,简洁明了,读者一看便知。据兵书,中国古代战争十分强调“阵法”,宋代皇帝遣军出征,就常常付以“阵图”,以做到“将从中御”。但这个“阵”究竟是怎样的,由于表述不便,史学家常常一笔带过,不甚了了。如果利用计算机动画技术立体地来表述,就有可能方便地将阵法的内容说清楚,读者对战争史著作的兴趣,无疑也会大大提高。稍稍再笼统一点说,例如中国古代特定时期战争的情形,是不是就靠主将在阵前一来一去打上几十个回合以决定胜负,史学家自己也不一定讲得清楚,一般读者的有关知识,则主要来自虚构的电视**等文学作品了。这些也只有依靠三维动画等技术将有关信息集成起来,才有可能描述得清楚。当然,这样一来,军事史将不再是传统的以文本为主的那种形式了,而将会是文本、图像、地图、二维以及三维动画、背景音乐甚至利用道具模拟历史的影视片段等信息的大拼盘,用以表述战争的背景、过程、武器、参与人物以及诸如战争发生地的自然环境等等众多主题。作者可通过一定的编程工作,将这些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供读者检索阅读。

  科技史也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得以大展身手的领域。由于实物大多佚失,史学家用文本描述来表达科技史的丰富内容十分吃力。以往历史博物馆等机构常常通过实物复原的手段,来展示古代的一些科学发明,但这类工作不仅十分费时费力,复原品也只有一个,只能放在一地供人们参观。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为这类复原工作提供了极佳的工具,如中国古代著名的水运浑天仪,现在的计算机完全有能力在屏幕上将它复原,并可以通过分解,将其中各部分有关机制展示给读者,如让它展示在水流冲击下转动以表现天象的全过程。更有意义的是,计算机的信息可以无限制地复制,或通过网络传输出去,供人们方便地阅读。这样,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就比传统实物复原手段扩大了无数倍。当然,三维图像技术不仅对复原实物有用,对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如实验过程等,也能极胜任地表达。如果我们的科技史著作能够用这些简明、有趣的信息手段来表述有关技术问题,阅读起来将会是一种享受。

  除此之外,凡一切容易用形象表述的对象,如自然史、地理史、城市史、农业史等等,都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得以大展身手的领域。

  很显然,前文所说史学著作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所可能具有的新形式,并不仅仅是将传统的文本改变成一种更为有趣的样式而已。由于计算机能够全方位地集成与传递信息,它无疑将会向读者提供传统文本所无法传递的一些历史知识,从而扩大人们的知识面,这正是新技术的引人注目之处。

  就这些信息技术具体应用的领域而言,面向一般读者的普及性历史读物可能会比研究性的专著更为合适。在这里我们想要指出:以往史学界重研究专著轻普及读物的倾向显然有失偏颇。史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向民众传播历史知识,否则史学就只能是专家书斋里的宠物。因此,在我们看来,加强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能会对纠正上述偏颇产生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改进史学教育现状也必定会有相当功效。在这一方面,具体操作或许会与出版一般历史读物有所差异,它的中心是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历史课教学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积件。

  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史学家研究手段的影响,至少不会逊于上述成果表现的各种形式。

  历史研究的基础,就是要尽可能搜集与主题有关的历史数据,这常常包含两方面的工作,其一,从图书馆、档案馆等地搜寻有关历史文献。由于自然的与人为的各种因素,历史文献的收藏总是那么的分散,搜寻工作不免困难重重,要花费史学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近代以来由于印刷术的发展,不少文献已经刊印出版,但与供史学家随心所欲地调用的理想程度,仍有极大差距;其二,研读已搜寻到手的文献,“寻章摘句”,寻找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记载。但人生苦短,史籍浩瀚,古人就早有“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之叹,更何况还有比正史多得多的史籍需要史学家去读!所以,掌握与研究与主题相关的“所有史料”并“竭泽而渔”,也永远只是一种奢望。

  在这两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都为史学家提供了几乎是革命性的研究手段。

  由于计算机信息储存的巨大容量以及信息能够无限制地复制与极便捷地传送的特性,竭泽而渔地搜集历史文献以供史学家方便地调用已经有了现实可能性。就互联网的利用而言,只要世界某地某机构为某类史籍建立了特定的数据库,开放供人调阅,那么,这一数据库所储存的史籍对全世界的学者来说都是唾手可得的。例如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根据“全汉籍自动化计划”研制而成的汉籍全文计算机数据库,于1997年3月起正式对外开放,初期开放数据库容量共6000 万汉字,到1997年底,已达到12000万汉字, 内容包括二十五史等中国历史基本史籍以及台湾档案、台湾方志等相对专门的数据(http://wwwsinicaedutw/lib)。该计划将在近期建成所有中国史籍的数据库。此外,该机构还建有中国考古学数据库等数据库(telnet:140109633)。世界各地任何学者, 只要有一台基本配置的计算机以及互联网账号,都可以进入他们的数据库进行查阅。如能向该院申请一个专门的账号,则可以无限制地利用该数据库的数据。当然,目前互联网上中文的历史文献数据库相对较少,还有待各机构不断开发,西文历史文献数据库则已相当丰富了,这对长期受原始资料缺乏制约的中国外国历史研究来说,尤有意义。随便翻开一本互联网的资源手册,都可以查到许多相关的地址。除史籍数据库外,互联网还能提供极丰富的对史学家研究有直接帮助的信息,如最新的学术著作出版信息,世界各地人文、自然、社会背景等资料。同时,互联网还为研究者相互间的学术信息交流提供了极为方便的通道。

  如前所述,中国目前电子出版主要以光盘读物为主,在史籍数据库方面也已经有了初步尝试,各研究机构已建成或创建中的数据库已有不少,正式出版的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古典文学瑰宝》,在一片光盘中收录了14部古典文学名著与《全唐诗》的全文;日前北京超星电子技术公司出版的电子版《二十五史》,仅两片光盘,定价98元,比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五史便宜了几十倍!电子版《四库全书》也正在出版,一共才150片光盘,在经费许可的前提下, 学者书斋完全可以容纳得下这部巨型丛书。可以预见,用不了多少时间,史学家藏书的形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数据库的意义,还不仅在于为史学家提供了方便的调用历史文献的途径,作为一种智能化工具,计算机拥有对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的功能。也就是说,它能根据操作者的指令,迅速地检索出数据库中符合指令要求的所有信息,这对史学家来说,无疑更有帮助。如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二十五史数据库,约4000万汉字,可在一秒种之内检索到任何词语。传统的史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发掘史料功夫的较量,而在计算机数据库面前,在关键词确定的前提下,例如弄清楚某件事物历史上最早于什么时候出现,就不能再被视为“研究”,而只是技术性的操作。同样地,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对某类事物所有现存记载的统计,也已十分方便,这就给了史学家据此统计来作出相关理论分析的前提。在传统研究中,史学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寻章摘句,现在,计算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他们从这种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史学家去进行更为复杂、更为抽象的理论分析。就某种意义而言,这是史学即将发生的一场革命。

  同样重要的是,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集成性,能够传递完整的、全方位的信息,使史学家有了获得比传统文本更为真实的数据信息的可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长期以来,中国史籍整理的主要形式是利用各种版本对古书进行校勘,然后标点出版。由于点校者专业各有所长、不熟悉相应历史背景等等客观原因,即便如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这样典范性的成果,也常常被发现有这样那样的疵误。许多其它古籍点校本,差误率就更高。有时由于排校欠精,还会产生新的差误。其实,最能正确理解特定文献的,是直接利用这些文献的研究者,因为他们对相关历史最为了解。而且,实际应用者有时还需要直接比较各种不同的版本,以确定不同文本的正确与否以及利用其它的一些信息。因此,在经、史、子、集四部基本性史籍目前大都已点校出版的前提下,一个可以考虑的古籍整理新思路是:利用电子出版手段,将有关古籍重要版本直接全书扫描录入,按卷、页建立索引,压制成光盘读物出版。一般一张光盘收入数十部古籍,每部古籍附上数个乃至十数个版本完全没有问题。它的成本比传统的点校出版方法也要低得多。因为目前尚未点校出版的,基本全是相当专门的古籍,只有完全具有句逗能力的专家才会去阅读它们。而这样一来,研究者就能看到古籍的各种原版,了解原版包括版式、字形、字体等在内的全部信息,而不是经过整理、相对说来已属“二手”的数据,其意义可想而知。这个工作若靠学者个人来做,自有困难,但如果由国家古籍整理委员会这样的学术机构来安排,则是完全可能的。

  将这个思路推而广之,诸如古籍的孤本、善本、碑铭拓片、简牍等等原先由于技术原因很难无限制地供学者阅读的文献,也就可以方便地传递到学者手中了。事实上,有几个研究机构已经着手将他们馆藏的这类文献扫描录入计算机。

  再推而广之,这一方法还不局限于文献类数据,而可以应用到诸如历史遗址这样的实景,因为计算机还可以传送立体的三维信息。目前由浙江大学承担的敦煌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将所有敦煌洞窟的壁画录入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图像技术对它们进行修复与保存。因为任何历史遗址,不管人类多么精心保护,最终免不了要消失。而在它们消失之前,利用计算机将它们的实景完整地保存下来,无疑是明智之举。假如经费许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我们还可以完整地复制出一个三维视觉与原址一模一样的历史遗址。而且,与前面所说的一样,这些信息还可以被无限制地复制与传递,以供史学家使用。

  此外,前文提到的利用计算机三维信息技术重现历史实景,如在计算机屏幕中复制古代的科技成果,既是一种新颖的成果表现形式,无疑也是前所未有的研究手段。

  以上只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思考所举的一些例子,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的展开,人们必将还会发现它有着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给予史学家以新的机遇的同时,无疑也在理论与技术两种不同的层次上向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于技术的层次:与故纸堆打交道的史学家们能否掌握计算机这一人类最新的智慧工具?在原本以人文科学为中心的知识结构中引入最新的科技知识内容,存在隔阂甚至一定程度的排斥情绪是可想而知的。即便是最基础的“换笔”,就远非十分顺当,总体看来只是刚刚起步而已。更高水平的应用,肯定会有更多的困难。但我们可以断言,现代史学家们完全有能力驾驶计算机这个人类最新的智慧工具。

  首先,计算机——尤其是个人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其主旨是面向大众的,其实际应用已经扩大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史学家作为社会的知识阶层,一般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与智商水平,完全有能力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

  其次,计算机软件技术经长期发展已经越来越大众化或曰“傻瓜化”,强调接口友好,一般非计算机专业性应用已完全向具有中等以上知识水平的人群开放。例如,就多媒体历史读物创作而言,一般可有三种不同层次工具:演示工具(Presentation TOOls )、著作工具(Authoring TOOls)以及通用程序语言(Language)。演示工具最简单,从严格意义上说来还不能被称为多媒体创作工具,它专供人们作一些简单的内容介绍。但其操作方便,且功能日益强大,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十分合适,如微软公司的Powerpoint、Micromedia公司的Action即是。一般能较熟练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者,只要熟悉一两天,就完全可以利用这类软件编写历史课的讲义。著作工具是专门的多媒体创作软件。目前, 国内市场上较为流行的著作工具有TOOLBOOk、Authorware Professional以及方正“奥思多媒体创作系统”等。这类工具功能强大,操作却相对简便、直观,是专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多媒体节目而设计的,可以把其它工具创作的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及影像等多媒体数据集成起来,经过适当编辑,无需编程,即可制作出各种综合多媒体应用系统。史学家略经培训,也完全可以掌握这类工具。只有最后一种通用程序语言,如Visual Basic等,虽然灵活性好,软件运行效率高,一般为开发大型多媒体读物之用,但较为复杂,史学家可不必涉及。

  第三,更主要的是:史学家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亲自掌握某些专门的计算机软件知识。这就好比以往史学家出版史学著作,只要将书稿交给出版社,编辑、印刷等工作自有专门人员来完成,不必史学家操心。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也一样,史学家的任务是根据多媒体作品的特征,编写出合格的脚本。具体的文本、图像、音乐、动画、影像等制作与编程,完全可以交给专业人员去完成。这前一步工作非史学家莫属,后一步工作史学家则不必非得介入。但史学家想要写出合格的脚本,不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却是不行的。这就是史学家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近代以来,由于影视技术的产生,在文学创作中形成了影视编剧这样一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必然会使史学写作领域产生相应的变化。客观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