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的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4收藏

乐府诗集的资料,第1张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概述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

  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作者简介

  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劝孙,源明子。神宗元丰七年(1084)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因此为学术界所重视。

  诗词分类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贡献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後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撰的。《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後人的拟作列于後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後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缺点

  《乐府诗集》也存在较多的缺点。现在列举几个: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关于此书的分类﹐近代学者也曾有过争论﹐如书中的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界线﹐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清商”乃汉魏时的“清商三调”﹐郭茂倩把“吴声歌”﹑“西曲歌”称为“清商曲辞”﹐而把汉魏的“清商三调”归入“相和歌辞”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误。黄节不同意梁说﹐他认为汉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晋“清商三调”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于隋唐以後﹐魏晋“清商曲”的曲调亦已不传﹐所以郑樵所列“清商”﹐只录晋以后的南方民歌(《〈宋书乐志〉相和与清商三调歌诗为郑樵〈通志乐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调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论清商曲书》)。

  最早版本

  《乐府诗集》版本以北宋末南宋初浙江刻本为最早,今存中国国家图书馆,缺卷19-34、96-100,其中卷27-34以清抄本补,其余缺卷以元至正元年刻本补,另上海图书馆存残册一本,存卷84。元代则有至正元年集庆路儒学刊本,此本一直递修刷印到明代。明代则有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本,汲古阁本据元本雕造,毛晋身后其子毛扆又据宋本挖改,故汲古阁本早印本传世少而后印本则文字佳。清代则仅有坊间翻刻汲古阁本。 宋本有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汲古阁本则影印入《四部丛刊》。

  2010版

  书 名: 乐府诗集

  (1-4)(傅增湘藏宋本) 作 者:郭茂倩编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1 ISBN: 9787020077762 开本: 16开 定价: 21000元

  内容简介

  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一百卷,分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典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十二个门类,辑录宋代之前音乐文学作品凡五千余首,诗学价值甚高。尤为可贵的是,近代曲辞四卷收录了隋唐时期新兴的燕乐曲辞,为考察词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乐府诗集民歌是其精华所在。民歌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汉代地主阶级同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极为尖锐,在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过着极其悲苦的生活。诗歌中体现出乐府民歌重要的社会认识有的是对统治者残酷统治的的抗议,社会各种弊端的接露,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泣诉,同时劳动人民之间也因为共同的命运、感情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爱。于是他们用诗歌来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乐府民歌强烈的社会认识价值和高度的思想性。 一,乐府民歌直接揭示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控诉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情绪,还有一些斗争的场面。这类作品分别有《鸡鸣》《相逢行》《平陵东》,还有《妇病行》《十五从军征》,反抗的就是《东门行》,《陌上桑》。 二,封建阶级对农民的压迫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而且天现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方面,汉武帝以来‘三纲五常’的精神枷锁严重的舒服劳动人民,妇女所受的压迫尤甚,乐府诗颇多反映妇女命运的篇章,《上山采蘼芜》就是典型。 三,表现健康纯美的爱情。男女情爱是诗歌中的常见体裁,这里驻澳优《江南》《上邪》《有所思》等。 还有一些反应东汉后期给知识分子造成的忧惧漂泊之苦,及他们的消极情绪。这主要是《乌生》《枯鱼过河泣》《满歌行》《西门行》等。其中前两篇采取了寓言诗形式别具一格。 名作推荐 陌上桑作品信息 名称陌上桑 年代汉代 作者乐府诗集 体裁五言古诗 出处汉乐府作品原文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字词音义  难读字音 隅(yú) 敷(fū) 笼系(xì) 倭(wō) 堕(duò) 髻(jì) 缃(xiāng) 绮(qǐ) 襦(rú) 捋(lǚ) 髭(zī)须 著帩头(zhù qiào) 踟蹰(chí chú)姝(shū) 宁可(nìng) 千余骑(jì) 骊(lí) 鬑鬑(lián)趋(qū)  词语解释  〔陌上桑〕:在林间的小路上采桑。陌:林间的小路。桑:名词作动词,采桑。 〔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喜蚕桑〕:很会养蚕采桑。喜,有的本子作“善”。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 〔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明月,宝珠名。 〔缃绮〕:浅**有花纹的丝织品。 〔襦〕:短袄。 〔下担捋髭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捋,抚摸。髭,嘴唇上方的胡须。须:下巴上长的胡子。 〔脱帽著帩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坐〕:因为,由于。 〔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车。 〔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又作“踟躇”。 〔姝〕:美女。 〔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宁可〕:愿意。 (不):通假字,通“否”。 〔一何〕:怎么这样。 〔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 〔千余骑〕:泛指跟随夫婿的人。 〔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用什么(标记)。 〔骊驹〕:黑色的小马。这里指马。 〔黄金络马头〕:马头上戴着金**的笼头。络,这里指用网状物兜住。 〔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 〔千万余〕:上千上万(钱)。 〔小吏〕:太守府的小官。有的本子作“小史”。 〔朝大夫〕:朝廷上的一种高等文官。汉代宫名,大夫。 〔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如太守等)。专,独占。 〔白皙〕:指皮肤洁白。 〔鬑鬑颇有须〕:胡须稀疏而长,须发疏薄的样子。白面有须,是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颇;稍微。 〔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冉冉):走路缓慢。 〔公府步〕:摆官派,踱方步。 〔殊〕:出色,与众不同,非同一般。 〔置辞〕:同“致辞”,即答语。 《 上邪 》《 江南 》《 敕勒歌》名言佳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江南》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蒿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燕歌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饮马长城窟行》 心思不能言,场中车轮转 《悲歌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野田黄花行》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乐府诗集 卷一 郊庙歌辞 天地 日出入 天马 天马 天门 青阳 景星 华哗哗 卷二 鼓吹曲辞 朱鹭 战城南 巫山高 上陵 有所思 雉子班 上邪 临高台 上之回 战城南 战城南 战城南 将进酒 将进酒 君马黄 芳树 芳树 卷三 横吹典辞 木兰诗 折杨柳 紫骝马 梅花落 卷四 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 江南 登高丘而望远海 东光 饮马长城窟行 薤露 陌上桑 长歌行 长歌行 薤露 薤露 蒿里 蒿里 短歌行 短歌行 短歌行 猛虎行 猛虎行 对酒行 燕歌行 燕歌行 燕歌行 古从军行 从军行 从军行 鞠歌行 吁嗟篇 北上行 豫章行苦相篇 豫章行 相逢行 相逢行 塘上行 上留田行 妇病行 野田黄雀行 野田黄雀行 门有万里客行 门有车马客行 门有车马客行 门有车马客行 蜀道难 蜀道难 白头吟 白头吟 白头吟 白头吟 梁甫吟 梁甫吟 东武吟 王昭君二首 王明君 艳歌何尝行 怨诗行 怨诗行 怨歌行 怨歌行 卷五 清商曲辞 太子夜歌 子夜四时歌 丁都护歌 春江花月夜 阳春歌 采莲曲 阳叛儿 玉树后庭花 大堤曲 拔蒲二首 七日夜女歌 卷六 舞曲歌辞 东海有勇妇 白贮辞三首 碣石篇 独漉篇 卷七 琴曲歌辞 渌水曲 秋思 飞龙引 山人劝酒 幽涧泉 雉朝飞操 卷八 杂曲歌辞 出自蓟北门行 出自蓟北门行 君子有所思行 空城雀 妾薄命 名都篇 美女篇 白马篇 发白马 千里思 伤歌行 长相思 仙人篇 春日行 春日行 朗月行 少年行 少年行 游侠篇 同声歌 侠客行 游子吟 秦女休行 壮士篇 秦女卷衣 丽人行 东飞伯劳歌 树中草 长相思 荆州歌 行路难 行路难三首 远别离 久别离 西洲曲 长干行二首 悲歌 结客少年场行 董娇饶 羽林郎 焦仲卿妻 于阗采花 夜坐吟 古别离 独不见 定情诗 卷九 近代曲辞 纪辽东 辽东行 渡辽水 昔昔盐 清平调三首 泪城曲 杨柳枝二首 忆江南三首 竹枝词 宫中调笑 卷十 杂歌谣辞 鸡鸣歌 戚夫人歌 秋风辞 李延年歌 中山孺子妾歌 匈奴歌 瓠子歌二首 司马将军歌 上云乐 敕勒歌 箜篌谣 卷十一 新乐府辞 老将行 洛阳女儿行 悲陈陶 悲青坂 哀江头 哀王孙 卖炭翁 桃源行 横江词六首 静夜思 兵车行 塞上曲 塞下曲五首 塞下曲二首 节妇吟 征妇怨 青青水中蒲二首 堤上行二首 更衣曲 上阳白发人 杜陵叟 农臣怨 田家行 织妇词 青楼曲二首 田家行 红线毯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青青河畔草 青青陵上柏 西北有高楼 冉冉孤生竹 涉江采芙蓉 迢迢牵牛星 生年不满百 回车驾言迈 今日良宴会 庭中有奇树 凛凛岁云暮 驱车上东门 去者日以疏 明月皎夜光 东城高且长 孟冬寒气至 客从远方来 明月何皎皎

1 关于文言文女子如何自称

自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由此,在古籍诗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对她们的尊称、敬称,美称和雅称。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2 文言文男子和女子自称什么

帝王自称为“朕”、“寡人”,这是其他人不能用的。

除了帝王,其他人自称如下:

直白一些的: 吾、余、予、某,相当于现在的“我”。

谦恭一点的:在下、鄙人、不才、小子、区区。

对长辈(通常无血缘关系)自称:晚辈。

对比自己年小的同辈人自称:愚兄。

对比自己年长的同辈人自称:小弟。

对自己的上司自称:下官、卑职。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未婚女子称奴家 已婚女子称妾 还有女弟 明朝末年柳如是仰慕陈子龙的才华,主动写一封书信并亲自拜访,在名帖上自称“女弟”。当时女人写信作文,往往自称为“妾”,柳如是以“弟”自称,可以看出她希望与士大夫平等交流的思想。

3 古代女子自称“我”是怎样说的

古代女子自称“我”为:奴家。旧时女子自称。

引证:清·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奴家已嫁侯郎 ,岂肯改志。”

译文:“我们家已经嫁给侯郎,难道肯改志。”

女子谦称“妾”“贱妾”“奴婢” 。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

妇人之卑称“婢子”。

扩展资料

古代人的谦称

一、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二、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人之君)、寡(少德之人)、不毂(不善)。

三、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卑职等。

4 女生自称的词有哪些

老身、妾身、奴家、婢子、贱妾等等。

一、老身[ lǎo shēn ]老年妇女的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出处《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虔婆道:‘四老爷,想我老身在南京也活了五十多岁。’”

二、妾身[ qiè shēn ]旧时女子谦称自己。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师父若肯收留做弟子,便是妾身的有结果了。”

三、奴家[ nú jiā ]青年女子的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出处《水浒传》第三回:“奴家是东京人氏。”译文:女子我是东京人氏。

四、婢子[ bì zǐ ]受奴役的女子。古代妇人自称的谦词,译为“我”。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婢子,妇人之卑称也。”译文:婢子,妇人的谦称。

五、贱妾[ jiàn qiè ]位次低下的姬妾。古代妇女谦称自己。

出处:清 蒋士铨《香祖楼·觞芰》:“贱妾蒙老爷夫人这般恩意呵!”

5 女生自称的词有哪些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看作树中的贱物) 未婚女子称奴家 如: 那妇人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渭州投奔亲眷, 不想搬移南京去了。

母亲在客店里染病身故。父女二人流落在此生受。

此间有个财主,叫 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 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

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 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不得。

他又有钱有势。当初不曾得 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得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 子,每日但得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父女们盘缠。

这两日,酒客稀少,违了他钱 限,怕他来讨时,受他差耻。父女们想起这苦楚zA无处告诉,因此啼哭。

不想误犯了 官,望乞恕罪,高抬贵手!” 已婚女子称妾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还有女弟 明朝末年柳如是仰慕陈子龙的才华,主动写一封书信并亲自拜访,在名帖上自称“女弟”。当时女人写信作文,往往自称为“妾”,柳如是以“弟”自称,可以看出她希望与士大夫平等交流的思想。

婢子 使婢子侍执巾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婢子,妇人之卑称也。” 其他: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6 古文中“女孩”怎么说

“女孩”在文言文中一般说“女子”,或用别称:佳人、红袖、青蛾、粉黛、佳丽、姝丽、碧玉 髫年、豆蔻、及笄等。

这些对女人的称呼,大多是从容貌和服饰妆容等方面着眼的,如以下: 1、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

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译文:今夜酒未醉人人自醉,还要美人来搀扶。)

2、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

如唐代韩愈《醉赠诺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译文:长安的那些富家子弟, 盘碗里摆满了各种腥荤。

不懂得文人饮酒的雅趣, 只会醉倒在女人中。) 3、红粉。

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译文:安禄山的兵马声势浩大 地来了,皇帝被迫赐死杨贵妃,并将她匆匆埋葬,没多久就化成尘埃了。这里的“红粉”指的是杨贵妃。)

4、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

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译文:回头一笑能迷住众多的人,六宫的妃子都失去了美色。)

5、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

如唐代高适《塞下曲》:“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译文:征夫从军长年征战在外,美丽的妻子天天独守闺房。)

6、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

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译文: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7、裙钗。因妇女著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

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译文:想我堂堂一个男子汉,还不如你一个女子。)

扩展资料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 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译文:出生在小地方,从小在山野里长大)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出自《诗经》中《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

(译文:漂亮孩子逗人怜,扎着小小羊角辫。) 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

词语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译文:美丽的少女身姿轻盈美好,芳龄十三有余;她像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叶嫩花姣,随风颤袅,美艳无比。)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出自出自周代《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译文:女子到了十五就需要把头发盘笄贯之,到了结婚的年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出自南朝宋代作者范晔的《后汉书献穆曹皇后纪下》,原文:“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小者待年于国”。

(译文:曹操把自己的三个亲生女儿 :曹宪、曹节和曹华一同嫁给汉献帝 刘协为夫人,以束帛玄纁五万匹为订婚的聘礼,年幼的女儿暂且留在封国,待年龄长到可以婚配的时候再送进宫。) 7、艾:指50岁。

出自秦汉年间儒家学者《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译文:五十头发就像艾草一样白了。)

8、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出自唐代赵牧的《对酒》”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译文:手摸着六十岁的胡子,反反复复的像玩珠子一样。)9、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出自《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译文:所以太尉段颖,英勇的名声在世,在边境坚守,头发不整理的应对羌族起义,头发白了才成功。)

10、耄耋:指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译文:说老人都能够只因为寿命到头而终结,大王您的遍施恩泽连草木虫鱼都能得到好处。)

一、“静女”是否是“娴静的美女”?

教材注释:“静女:娴静的美女。”而“娴”字,《汉语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文雅,优美。”对“娴静”一词是这样解释的:“1、文雅,安详。2、幽静。”于是,学生不依了:既然女孩先约“我”相会,“俟我于城隅”,而且“贻我彤管”,“自牧归荑”,如此热情、大方、主动,怎能算是娴静?再说她约我相见,却“爱而不见”,害得我“搔首踟蹰”,如此调皮,如此活泼,更不“娴静”了。由此可见,若将“静女”解释为“娴静的美女”,确有欠妥之处。

如此,便有人另寻破解之法,搬出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由程俊英编写的《诗经译注》,对于“静女其姝”一句,程先生这样注释:“‘静’,‘靖’的假借字,善。马瑞辰《通释》‘《郑诗》“莫不静好”’,《大雅》‘笾豆静佳’,皆以“静”为‘靖’之假借。此诗‘静女’亦当读‘靖女’,谓‘善女’。‘姝’,美丽的样子。”他对该句的白话翻译是“善良的姑娘真美丽。”从此处亦可看出,“静女”亦不能作“娴静的美女”。

程先生是大家,且言之有据,自是有理。无奈我的学生,皆为初生之犊,自以为是者多,尽信书者少。他们认为,诗中男孩对女子一往情深,他反复念叨“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如痴如醉,其情可知。常言道“情人眼里出西施”。因此,他眼中的女孩子无论长相如何,都是无处不漂亮,无一不美好。何必要再强调她“娴静”、“善良”?如果是向姑娘唱情歌,表达爱慕之情,倒可能唱“善良的姑娘真漂亮”之类的话。再说,人之常情,男女相会,常亲热地称呼对方的名字,如果这般直截了当地称赞对方,难免有当面奉承之嫌,这与诗中少年忠诚憨厚的性格不合。因此,有如文绉绉地“娴静的美女”或“善良的美女”,不如直接将其理解成女孩的芳名,“静女她是美姑娘”,既合符少年的语气,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少年对姑娘的由衷之爱,岂不很好?

因此,静女者,女孩之芳名也。

二、他们相会于何处?

这也值得一说?诗中明明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城隅也。

可是,这“城隅”,究竟在何处?

《说文解字》说“隅,陬(角落)也。”《高级汉语大字典》解释为“隅:角,角落。本义:山水弯曲边角处。如:山隅;隅椒(山角与山顶);隅隈(角落和弯曲之处);隅陬(角落)。例:俟我于城隅。(《诗·邶风·静女》)日出东南隅。(《乐府诗集·陌上桑》)”可见“隅”是“角落”之意,可是包括程俊英先生所编《诗经译注》在内的许多资料书都将其解释为“角楼”,程先生是这样翻译:“善良姑娘真美丽,等我城门角楼里。”既是城门的角楼,当然不会是城墙的拐角处,而是城楼上。这样学生又不依了:男女幽会,自然会找那种偏僻幽静之所,绝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即使现在这样的社会,也不可能挑太显露的场所,何况古代,怎么可能到那么惹人注目的城门楼上,去私会情人!因而,城隅,理所当然是城墙脚下幽静偏僻的角落里。

1 代表爱情的古文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哎!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古人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相思 日日相思夜未眠,笑问人间何处无, 苦苦盼望能相见。笑看人生过一世。

次次相见不相问,不必伤心不流泪, 偷偷留下这首诗。悲欢离合人人有。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 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 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

2 代表爱情的古文

爱情的古诗词军莫过于:秦少游,晏几道,柳永。纳兰,仓央嘉措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请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踏莎行·雾失楼台》

舞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观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楼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树。梆江幸自绕梆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3 代表爱情的古文

爱情的古诗词军莫过于:秦少游,晏几道,柳永。

纳兰,仓央嘉措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请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踏莎行·雾失楼台》舞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观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楼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树。梆江幸自绕梆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4 代表爱情破裂的文言文

诗经·卫风·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汉乐府·有所思有所思①,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②君,双珠玳瑁簪③。用玉绍缭④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⑤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⑥!鸡鸣狗吠⑦,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⑧!秋风肃肃晨风飔⑨,东方须臾高⑩知之!2注释编辑①有所思:指她所思念的那个人。②何用:何以。

问遗(wèi):“问”、“遗”二字同义,作“赠与”解,是汉代习用的联语。③玳瑁(dài mào):即玳瑁,是一种龟类动物,其甲壳光滑而多文采,可制装饰品。

簪:古人用以连接发髻和冠的首饰,簪身横穿髻上,两端露出冠外,下缀白珠。④绍缭:犹“缭绕”,缠绕。

⑤拉杂:堆集。这句是说,听说情人另有所爱了,就把原拟赠送给他的替、玉、双珠堆集在一块砸碎,烧掉。

⑥相思与君绝:与君断绝相思。⑦鸡鸣狗吠:犹言“惊动鸡狗”。

古诗中常以“鸡鸣狗吠”借指男女幽会。⑧妃(bēi)呼豨(xū xī):妃,训为“悲”,呼豨,训为“歔欷”。

⑨肃肃:飕飕,风声。晨风飔(sī):据闻一多《乐府诗笺》说:晨风,就是雄鸡,雉鸡常晨鸣求偶。

飔当为“思”,是“恋慕”的意思。一说,“晨风飔”,晨风凉。

⑩须臾:不一会儿。高(hào):是“皜”、“皓”的假借字,白。

“东方高”,日出东方亮。《汉乐府·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⑴,下山逢故夫⑵。

长跪问故夫⑶,新人复何如⑷?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⑸。颜色类相似⑹,手爪不相如⑺。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⑼。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⑽。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⑾。

[1]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①,兰泽多芳草②。采之欲遗谁③?所思在远道④。

还顾望旧乡⑤,长路漫浩浩⑥。同心而离居⑦,忧伤以终老⑧。

作品注释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①芙蓉:荷花的别名。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③遗(wèi):赠。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⑧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⑨还顾:回头看。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无名氏迢迢(tiáo)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jiàn),脉脉(mò)不得语。

白头吟(369人评价) 91朝代:两汉作者:卓文君原文: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一心人 一作:一人心)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湘妃怨元曲(20张)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①。晓来峰蝶空游荡,苦难寻红锦妆②。

问东君归计何忙③?尽叫得鹃声碎④,却教人空断肠。漫劳动送客垂杨⑤!妾薄命汉帝宠阿娇⑵,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⑶。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⑷。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⑸。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⑹。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⑺。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1]。

5 象征美好爱情的古诗词有哪些

象征美好爱情的古诗词:

一《三五七言》唐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二《卜算子》 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宋 苏轼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译文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磨平峰棱,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翻飞白雪,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之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长沙王吴芮有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妃子叫毛苹,在去世那年过生日时,吴芮与毛氏苹泛舟湘江。远望青山,近看碧水,想想这么多年征战在外,打打杀杀,夫妻聚聚散散,毛氏和吴芮都陷入了一种未可名状的伤感境界。毛氏对着丈夫即兴吟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吴芮听罢竟然想到了死,称:“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

本篇是汉乐府民歌《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这首古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敦煌曲子词申的《菩萨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明显地受到它的启发:“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桔。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不仅对坚贞专一的爱情幸福的追求是如出一辙的,并且连续用多种不可能来说明一种不可能的艺术构思也是完全相同的。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文言文阅读《说读书·袁枚》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是《袁随园君墓志铭》里面的句子“君”,名词,用在这里表示对袁枚的尊敬“钱塘袁氏”,是说袁枚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讳枚”,古人在某人去世之后,往往不直呼其名,对他的名要回避,这就是避讳如果必须要称其名,就在名的前面加上“讳”所以“讳枚”的意思就是“(他的)名叫作枚”“字子才”,古人有名有字,“枚”是名,“子才”是字“其仕在官”,“其”指袁枚仕,做官“有名绩矣”,“名”是名望“绩”是成就、功劳“其仕在官,有名绩矣”是说袁枚出仕为官,享有很高的名望,也具有很大的成就

文言文:帆山子传袁枚翻译

原文帆山子传(清)袁枚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佩环椭狭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译文真州有一个隐士叫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帆山子是他的别号他性格散漫不受约束读经书都能通晓,却终不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他曾经说:“汉代儒士拘泥于具体事物而忘了根本道理,宋代的儒士丢弃情感而谈论性理(人性、人性天理),都是错误的假如下一道命令说:路上遇到美貌女子,眼睛直视的要受抽打,被打的人一定很多;再下一道命令说:回到家里能打哥哥、妹妹的就有赏,得到赏赐的人一定很少为什么呢?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具有的,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没有的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推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他的论说痛快透彻,大概就像这样我每次到邗江,一定叫他来作伴帆山子知道我喜欢他的议论,常常慷慨激昂而谈,滔滔不绝像倾泻的黄河他尤其擅长述说往事,述说前代圣贤的事迹凡是使人感到高兴感到惊奇,感到滑稽可笑的,张开嘴巴就加以褒贬评论,讲得极尽其妙帆山子身材矮小,长着胡须,圆脸一生都是平民百姓,家里没有一担存粮,但是很有气度,不像贫穷的人举止行为有节制而有自尊心,待人没有戒心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就变得不好看(变化)了他平时常常不穿袜子,有时戴道士帽子,挂着拂尘几案上摆放着图书、玉佩,各种零碎的小器具,经常自己动手擦拭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有人指责他,他笑着说:“我哪里是真要做什么?《易经》上说‘见金夫,不有躬(见到有钱有势的男子,就身不由己羡慕不已)’,这是圣人教导我的”他如此风趣评论说:庄子有“人貌而天(虽具有人的形貌却负载着天的精神)”的说法,帆山子身上充满真气,大概因为他是天性漾溢的人他七十四去世听说他临终的时候预先知道死期,把他祖父、父亲的木牌位埋在先人的坟墓中,把玩物器具全都送给了亲朋好友,拱手而死他自称是不行礼义的人,确实是这样他的挚友江吟香素来重视节义,有五个朋友,江吟香怜悯他们没有后代,每逢寒食节,就备上饭食纸钱,设灵位,在江边的延生佛舍祭祀帆山子就是五个人中的一个这是宋玉为屈原招魂、圣人为朋友殡葬的义行呜呼,真仁爱啊!

谁知道袁枚古诗随园诗话的原文和译文,多谢!

这是一部书,答题字数有限,不可能全翻译,仅贴前5篇 一、诗言志 原文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

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光武贫时,与李通讼逋租于严尤。

尤奇而目之。

光武归谓李通曰:“严公宁目君耶?”窥其意,以得严君一盼为荣,韩蕲王为小卒时,相士言其日后封王。

韩大怒,以为侮已,奋拳殴之。

都是一般见解。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

”《咏怀》云:“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皆作郎中时诗也。

玩其词,若不料此后之出将入相者。

及其为七省经略,《在金中丞席上》云:“问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才?”《登甲秀楼》绝句云:“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

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居然以武侯自命,皆与未得志时气象迥异。

张桐城相公则自翰林至作首相,诗皆一格。

最清妙者:”柳荫春水曲,花外暮山多。

“叶底花开人不见,一双蝴蝶已先知。

“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

”《和皇上风筝》云:“九霄日近增华色,四野风多仗宝绳。

”押“绳”字韵,寄托遥深。

译文 古代英雄在没有找到用武之地时,大都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邓禹只通过文学来寄托希望,马武之希望做一名小小的督邮官。

晋文公因有妻室和马匹,不愿意离开齐国。

光武帝在落魄时,和李通因为拖税的事情到严尤处打官司。

严尤因感到奇怪就盯着他看了几眼,光武帝回去后对李通说:“严公盯着你看了吗?”他的言下之意是,被严尤注视是一件荣幸的事情。

韩蕲王还是无名小卒时,看相的人断定他日后必定被封王。

韩大怒,认为看相之人是在讥讽自己,于是挥拳相向。

以上这些人都表现了一个特点,即没有料到自己日后会有所作为。

鄂西林相公曾在《辛丑元日》中写过这样的句子:“拿着镜子看自己快要老了,打开门却看到春草还未长出。

”他还在《咏怀》中说道:“看来四十岁就已经这样了,那么老到百岁的样子也可以推知了。

”这都是他做郎中时所作的诗。

品味这些诗词,怎么也不会料到他日后将出将入相。

他做了七省经略后,《在金中丞席上》说:“扪心自问,我们都很幸运地被提拔,屈指算一算,又有谁是真正的济世奇才呢?他还在《登甲秀楼》绝句中说道:“袅袅炊烟像千条轻丝飘浮在中午的天空,此时正是千家万户饭香菜熟之时。

请问那年那月会招来济世救民的火焰?只见武侯旧祠被树缝中透来的夕阳照得金黄一片。

”他居然以武侯自比,没有得志时的气象迥然不同了。

张桐城相公则不然,他从做翰林一直到做宰相,所作诗歌都是一个风格。

他最清秀的诗句有:“柳荫下的一湾春水曲曲折折地流淌,重重叠叠的山峦旁百花竞相开放。

”“叶子底下开的花,人虽然看不见,一双蝴蝶却早已知道了。

”“在溪边种花就会知道其中的意境,水中映花,一枝便化作两枝了。

”他在《扈跸》上讲:“似乎让人怜悯的龙钟老头,却能趁着满天星斗骑马踏冰。

”在他的《和皇上风筝》中又讲道:“风筝在九霄上空飞行,靠日光的照射而绚烂多彩,四面虽有旷野之风的吹拂,风筝却依然仗绳子的稳定作用而逍遥自在。

”此处押“绳”字韵,寄托了内心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二、诗在骨不在格 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

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

”余深爱其言。

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

《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 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诗在骨不在格也。

译文 杨城斋说:“古往今来,天分低拙的人,大都喜欢谈论诗歌的格调,而不懂得其中的风情趣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格调只是空架子,只要有嘴就能描绘出来;而风趣专门描写性灵,不是天才就办不到,”我十分喜欢这段话。

要知道,有了性情就有了格律,格律不会出于性情之外。

《三百篇》中有一半是劳动者及思妇直率言情的,有谁为他们定过格式呢?又有谁为他们定过韵律呢?而现在谈格调的,能超过这个范围吗?况且,皋禹时代的歌谣与《三百篇》不同;《国风》的风格与《雅》《颂》不同。

难道风格是可以用一定的规矩来制约的吗?许浑说过:“吟诗好比求道成仙,骨子里没有诗根就不要乱吟。

”可见,诗歌的可贵之处在于风骨,不在于格调。

三、 存是去非 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

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一传而为七子,再传而为钟谭,为公安;又再传而为虞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