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有什么作用?
北斗七星有什么的作用
分清楚北极星和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尾巴 勺子的的尾部指向北极星 北极星永远在北方
北斗七星分别代表的是什么意义呢?
北斗七星是:一天枢、二天璇、三天玑、四天权、五玉衡、六开阳、七摇光。古人认为北斗七星各有所指,《晋书&;#8226;天文志》说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衡为音,开阳为律,瑶光为星。
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
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
一——天枢/殇
总:史记天宫书中更称:北斗为帝车之象,天枢、天旋、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各有其属性,天枢为七星之枢纽;天旋掌旋转;天玑主宰变动;天权掌权衡;玉衡则是衡平轻重;开阳是开阳气;摇光乃摇光芒之意。
前四颗星叫“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星叫“斗杓”“斗柄”。这七颗星就是大熊座α、β、γ、δ、ε、ζ、η,除天权δ是三等星外,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联接天璇β和天枢α两星的线延长约5倍处,可寻找到北极星。故β星和α星又名“指极星”。
北斗星对于我们修道的意义是各位熟知的。我想,我们对北斗星的了解多一些,应该是有好处的。(我不知道该发到哪个板块合适,斑竹如果看哪里更合适,转移一下吧)
借助于现代天文手段,我们得知,北极星实际上是由3颗星构成,而且,北极星的位置在不断变动中,未来,将会有其他星成为新“北极”星。此外,天枢(北斗一)实际上是双星,而 开阳(北斗六)实际上是4颗星。
我感觉这应该不是偶然,而是有深意的。可惜我学识浅薄,不能明白这其中蕴涵的玄妙隐微的大道。
下面是详细的介绍。
北极星即小熊座α星 ,中国星名叫勾陈一或北辰。北极星距离我们约400光年。它是目前一段时期内距北天极最近的亮星,距极点不足1°;,因此,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它好像不参与周日运动,总是位于北天极处,因而被称为北极星。正是这个特点使它成为全天重要的恒星之一。
北极星是由三颗星组成的三合星。主星甲为离我们最近的造父变星,视星等2。02,周期为3。97日,是光谱分类为F8Ib的黄超巨星。主星甲又是轨道周期约30年的单谱分光双星。伴星乙目视星等8。6,距离主星18〃。
由于岁差,天极以约26000年的周期围绕黄极运动。在这期间,一些离北天极较近的亮星顺次被授以北极星的称号。公元前2750年前后,天龙座α(中文名右枢)曾是北极星。小熊座α成为北极星只是近一千年来的事。公元1000年时,它距北天极达6°;。1940年以来,小熊座α距北天极已不足1°;,而且正以每年约15〃的速度向北天极靠扰,大约在公元2100年前后,二者的角距离将缩到最小,只有28′左右。此后,小熊座α将逐渐远离北天极,公元4000年时,仙王座γ将成为北极星,公元7000年、10000年、14000年时的北极星将依次为仙王座α(中名天钩五)、天鹅座α(中名天津四)、天琴座α(中名织女星)。
北斗(Big Dipper)
大熊座中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这七颗星中国名称分别叫做天枢(北斗一)、天璇(北斗二)、天玑(北斗三)、天权(北斗四)、玉衡(北斗五)、开阳(北斗六)和摇光(北斗七)。北斗七星中的前四颗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和天权组成斗形,故名斗魁,或称魁星,又名璇玑。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斗柄(即斗杓)或称玉衡。北斗七星中,除天权是三等星以外,其余六颗星都是二等星。北斗七星离北天极不远,非常容易识别,它们常>>
北斗星有什么作用
全球定位,大国重器。
北斗七星有什么寓意
北斗星由七颗亮星组成,形似斗勺,易于辨认。
它的勺头两颗星叫“指极星”,指向北极星,可以帮助我们在夜间辨认方向。
北斗星周年绕北极星旋转。古人云: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还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
北斗星由七颗恒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组成。先民们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身,古曰魁、斗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构。天璇、天枢相连成直线并延伸约五倍的距离,就可以找到北极星,构成北极星区。按现代国际星名的命名体系,北斗星属大熊星座。
北斗七颗中国星名由斗口至斗柄连线顺序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前四颗称“斗魁”,有称“璇玑”;后三颗称“斗柄”,有称“玉衡”。现代星名则命名为大熊座α、大熊座β、大熊座γ、大熊座δ、大熊座ε、大熊座ζ和大熊座η。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5倍可以找到北极星,这两颗也称作“指极星”。
中国古代已十分重视北斗七星,《甘石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把北斗星斗柄方向的变化作为判断季节的标志之一。古籍《i冠子》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君 (古人认为北斗主生,南斗主死)
云:“北斗七星,主天子寿命,也主宰相爵禄之位。”后民间流行“北斗主生,南斗主死”的说法,道教吸收后将北斗七星神格化,成为司命主寿的七位星君。《上清经》云:北斗七星,第一天枢宫,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璇宫,为司禄星君;第三天玑宫,为禄存星君;第四天权宫,为延寿星君;第五玉衡宫,为益算星君;第六开阳宫,为度厄星君;第七摇光宫,为慈母星君,总称七司星君。专门奉祀北斗星君的庙宇称北斗星君庙。因北斗专掌生存,故民间又称为“延寿司”。
北斗七星君是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即北斗七星。其名称分别为为:
●北斗第一阳明司命星君 (天枢)
●北斗第二 司禄星君 (天璇)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天玑)
●北斗第四玄冥延寿星君 (天权)
●北斗第五丹元益算星君 (玉衡)
●北斗第六北极度厄星君 (开阳)
●北斗第七天关上生星君 (摇光)
北斗七星有什么含义
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顺序依次命名为α、β、γ、δ、ε、ζ、η,我国古代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些,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司命星君、天璇宫司禄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延寿星君、玉衡宫益算星君、开阳宫度厄星君、摇光宫慈母星君。
一些道书又说,根据人的出生时辰,人们的生命被分属于七个星君所掌管:“司命太星君,子生人属之;司禄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延寿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益算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度厄纪星君,己未生人属之,上生关星君,午生人属之。”各人根据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
季节不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古代人民就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几乎接近一等星。“天权”最暗,是一颗三等星。其他五颗都是二等星。在“开阳”附近有一颗很小的伴星,叫“辅”,它一向以美丽、清晰的外貌引起人们的注意。据说,古代 人征兵时,把它当做测验士兵视力的“试验星”。
下面七星按照古代天文名称、黄老经注解、道教称呼、天文专名、国际通用名的顺序介绍:
1、天枢星。《黄老经》说它是“阳明星之魂神”,道教人士又叫它“司命星”,天文专名是 Dubhe ,国际通用名是 αUma 。
2天璇星 星之魂神 司禄星 Merak βUma
3天玑(机)星 真人星之魄精 禄存星 Phecda γUma
4天权星 玄冥星之魄精 延寿星 Megrez δUma
5玉衡星 丹元星之魄灵 益算星 Alioth εUma
6开(闿)阳星 北极星之魄灵 度厄星 Mizar ζUma
7摇光星 天关星之魂明 上生星 Alkaid ηUma北斗七星君 (古人认为北斗主生,南斗主死)
云:“北斗七星,主天子寿命,也主宰相爵禄之位。”后民间流行“北斗主生,南斗主死”的说法,道教吸收后将北斗七星神格化,成为司命主寿的七位星君。《上清经》云:北斗七星,第一天枢宫,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璇宫,为司禄星君;第三天玑宫,为禄存星君;第四天权宫,为延寿星君;第五玉衡宫,为益算星君;第六开阳宫,为度厄星君;第七摇光宫,为慈母星君,总称七司星君。专门奉祀北斗星君的庙宇称北斗星君庙。因北斗专掌生存,故民间又称为“延寿司”。
北斗七星君 北斗七星君是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即北斗七星。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对北斗七星的观察早有记录,但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记载,始见于汉代纬书。最初有两种名称,一为《春秋运斗枢》所记。曰:“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
①道教形成后,以北斗为天神加以崇拜,并对之作种种神学解释。《云笈七签》卷二十四《总说星》曰:七星第一星“名曰天枢,魂神斗次;第二星名曰天璇,魂神斗次行;第三星名曰天机,魄精斗次行;第四星名曰天权,魄精斗次行; 第五星名曰玉衡,魄灵斗次行;第六星名曰闿阳,魄灵斗次行;第七星名曰摇光”。
②同时又称北斗有九星,为九皇之神,谓“北斗九星,七见(现)二隐”。《云笈七签》卷二十四《北斗九星职位总主》云:“《黄老>>
北斗七星各代表什么
北斗七星各代表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1、天枢星。《黄老经》说它是“阳明星之魂神”,道教人士又叫它“贪狼星”, 2、天璇星 星之魂神 巨门星 3、天玑(机)星 真人星之魄精 禄存星 4、天权星 玄冥星之魄精 文曲星 5、玉衡星 丹元星之魄灵 廉贞星 6、开(闿)阳星 北极星之魄灵 武曲星 7、摇光星 天关星之魂明 破军星
北斗七星各叫什么名字,各代表什么意义
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从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这七颗星中有6颗是2等星,一颗是3等星。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就找到了北极星。认星歌有:“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初学认星者可以从北斗七星依次来找其它星座了。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顺序依次命名为α、β、γ、δ、ε、ζ、η,我国古代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些,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一些道书又说,根据人的出生时辰,人们的生命被分属于七个星君所掌管:“贪狼太星君,子生人属之;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廉贞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武曲纪星君,己未生人属之,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各人根据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魁,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状三星分别使——玉衡、开阳、瑶光那个明暗双星。杓柄中央的星名叫“开阳”,相距11分处有一颗4等伴星,名“辅”,开阳星和辅星组成视双星,肉眼即能识辨。开阳本身也是一颗双星。季节不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古代人民就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几乎接近一等星。“天权”最暗,是一颗三等星。其他五颗都是二等星。在“开阳”附近有一颗很小的伴星,叫“辅”,它一向以美丽、清晰的外貌引起人们的注意。据说,古代 人征兵时,把它当做测验士兵视力的“试验星”。北斗七星始终在天空中作缓慢的相对运动。其中五颗星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朝着一个方向运动,而“天枢”和“摇光”则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因此,在漫长的宇宙变迁中,北斗星的形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10万年后,我们就看不到这种柄杓形状了。
北斗七星又称“北斗”。离北天极不远,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见图)。除δ(天权)星为3等星外,其余六星都是2等星。把北斗七星斗前二星连接,并朝斗口方向延长约五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识别星座的标志。下面七星按照古代天文名称、黄老经注解、道教称呼、天文专名、国际通用名的顺序介绍:1、天枢星。《黄老经》说它是“阳明星之魂神”,道教人士又叫它“贪狼星”,天文专名是Dubhe,国际通用名是αUma。2天璇星 星之魂神巨门星MerakβUma3天玑(机)星真人星之魄精廉贞星PhecdaγUma4天权星玄冥星之魄精文曲星MegrezδUma5玉衡星丹元星之魄灵禄存星AliothεUma6开(闿)阳星北极星之魄灵武曲星MizarζUma7摇光星天关星之魂明破军星AlkaidηUma北斗七星:[běi dǒu qīxīng]1Triones2wain3dipper4Charles's Wain天枢星座:大熊座西名:Dubhe Bayer letter:alpha Ursae Majoris星等:200位置(epoch J20000):赤经:11h 03m 4370s赤纬:+61 45'032"高度:54 12'33"方位角:048 49'51"U2>>
北斗七星代表着什么意义
从斗口开始天枢、天旋、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其中玉衡还有一颗伴星叫做辅。
北斗七星有什么传说
北斗神话
北斗七星君是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即“北斗七星”。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对北斗七星的观察早有记录,但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记载,始见于汉代纬书。最初有两种名称,一为《春秋运斗枢》所记。曰:“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 ①道教形成后,以北斗为天神加以崇拜,并对之作种种神学解释。《云笈七签》卷二十四《总说星》曰:七星第一星“名曰天枢,魂神斗次;第二星名曰天璇,魂神斗次行;第三星名曰天机,魄精斗次行;第四星名曰天权,魄精斗次行; 第五星名曰玉衡,魄灵斗次行;第六星名曰闿阳,魄灵斗次行;第七星名曰摇光”。 ②同时又称北斗有九星,为九皇之神,谓“北斗九星,七见(现)二隐”。《云笈七签》卷二十四《北斗九星职位总主》云:“《黄老经》曰:北斗第一天枢星,则阳明星之魂神也;第二天璇星,则 星之魂神也;第三天机星,则真人星之魄精也;第四天权星,则玄冥星之魄精也;第五玉衡星,则丹元星之魄灵也;第六闿阳星,则北极星之魄灵也;第七摇光星,则天关星之魂大明也。”(下第八、九星略) ③其后又引《河图宝录》叙述九星之姓讳及职掌。以上《云笈七签》所述北斗七星之名,即据纬书《春秋运斗枢》。二为《洛书》所记。它除记上述七名外,又记有另外七个名称,曰:“开阳重宝,故置辅翼,易斗中曰北斗:第一曰司命,第二曰司禄,第三曰禄存,第四曰延寿,第五曰益算,第六曰度厄,第七曰上生。” ④另一批道书则据此以述北斗七星,只把次序作了颠倒。如《北斗治法武威经》所云:第一天枢,名魁,字司命,第二天任,名,字司禄,第三天柱,名,字禄存,第四天心,名,字延寿,第五天禽,名,字益算,第六天辅,名,字度厄,第七天冲,名魒,字上生,……”并各有具体职掌。 ⑤《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等,亦称“司命”、“司禄”等为北斗七星之名,并有紫光夫人感莲花化生北斗七星的故事流布民间。 略云:龙汉时有一国王名周御,其妃名紫光夫人。某日,夫人于 池 秀逶 ,忽感莲花九朵化生九子。长为天皇大帝,次子为紫微大帝,其余七子为司命、司禄、禄存、延寿、益算、度厄、上生七星。“二长帝君居紫微垣太虚宫中勾陈之位。” “紫光夫人亦号北斗九真圣德天后,道身玄天大圣真后,……庆华紫光赤帝。” ⑥即他书所称之斗母元君。《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及《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九等,即据此称北斗七星为:北斗阳明司命星君,北斗 司禄星君,北斗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玄冥延寿星君,北斗丹元益算星君,北斗北极度厄星君,北斗天关上生星君。再加八、九二星,为九皇星君。 ⑦古代很重视北斗七星的作用。《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⑧所谓“七政”,据《索隐》引《尚书大传》,指: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 即是说,自然界天地的运转、四时的变化、五行的分布,以及人间世事 否泰皆由北斗七星所决定。其后的纬书更对此作了发挥。 《河图帝览嬉》曰:“斗七星,富贵之官也;其旁二星,主爵禄;其中一星,主寿夭。”“斗主岁时丰歉。” ⑨《尚书纬》说: “七星在人为七瑞。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故为七政。”AB道书承此说,除继续论述其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影响外,着重强调其对个人生命的决定作用。《太上玄>>
北斗七星有什么的作用
指示方向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国,如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大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古代中国神话的基本来源就是《山海经》,其中最着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
《山海经》18卷分别如下:
山经
第一卷 《南山经》 第二卷 《西山经》 第三卷 《北山经》 第四卷 《东山经》 第五卷 《中山经》
海经
第一卷 《海外南经》 第二卷 《海外西经》 第三卷 《海外北经》 第四卷 《海外东经》
第五卷 《海内南经》 第六卷 《海内西经》 第七卷 《海内北经》 第八卷 《海内东经》
第九卷 《大荒东经》 第十卷 《大荒南经》 第十一卷 《大荒西经》 第十二卷 《大荒北经》
第十三卷 《海内经》大禹
◇一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山海经》无疑是最富有神奇色彩,让人一时难以说清的著作之一。
关于《山海经》的性质,也就是它是一部什么书,从汉代以后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把它看作是地理书,如汉代的刘秀(歆)就是如此。他认为《山海经》是“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隋书·经籍志》)而《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数术略形法家之首,认为是巫卜星相之类的书。明人胡应麟称之为专讲神怪的书,认为:“《山海经》,古之语怪之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视它为最古的小说,认为:“究其本旨,实非黄老之言定名,则小说之最古者尔。”清人张之洞《书目答问》则把它看作历史著作,把它列入古史类。鲁迅则认为它是巫书。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山海经》“记海内外山川神祗异物及祭礼所宜……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由此可见,给《山海经》定性归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吕子方先生认为,《山海经》“涉及面广泛,诸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医药、疾病、气象、占验、神灵、祀神的仪式及祭品、帝王的世系及葬地、器物的发明制作,以至绝域遐方,南山北地,异闻奇见,都兼收并录,无所不包,可以说是一部名物方志之书,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类书”。这个说法比较准确。当然,把它称为中国第一部山岳地理专著和中国神话渊府也不错。
现在流传下来的《山海经》是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刘秀(歆)在校阅古籍时整理而成的。当时,刘秀(歆)发现的《山海经》是三十二篇,后经整理成为十八篇。这十八篇经晋郭璞作注后流传了下来。清人郝懿行博采诸家之长,为《山海经》作注,写成《山海经笺疏》。现在行的就是郝懿行的笺疏本。
今本《山海经》为十八卷三十九篇,由《山经》、《海经》、《大荒经》三个部分组成。《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卷二十六篇,共二万一千多字。这部分又称为《五藏山经》,是全书的主要部分,占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海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这“海外四经”四卷四篇及“海内四经”的“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四卷四篇以及《海内经》一卷一篇。而《大荒经》包括了“大荒四经”的“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四卷四篇。
关于《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刘秀(歆)在整理《山海经》时,认为是“出于唐虞之际”,为伯益所著。司马迁和班固都承袭此说。南宋朱熹则认为是战国屈原之后人为解释《天问》而作。当代学者认为,《山海经》的成书情况较为复杂,决非一人一时所作。大都认为,《山经》,即《五藏山经》成书最早,保存了许多远古的传闻资料,产生的年代当不晚于战国中后期。《海经》和《大荒经》产生的年代要晚一些,但最晚也不会晚于西汉初期。由于《山海经》内容及成书情况非常复杂,要确定其具体的作者及作年是非常困难的。
《山海经》的《山经》、《海经》及《大荒经》三个部分内容各有侧重。《山经》的内容多记山川地理、奇异的动植物矿物、祀神的典礼仪式和所用之物等,对各山山神的形貌、职司和神力也时有描写。《海经》中的《海外经》多写海外各国的异人、异物,也记有一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刑天断首等。《海内经》则杂记海内的神奇事物。如昆仑景象,建木形态,枭阳、巴蛇、贰负的状况等,也记载了一些国家和民族的情况。《大荒经》则主要记载神话,在各部分中,它保留的神话是最多的,一些重要的神话,如鲧、禹治水、禹杀共工、黄帝战蚩尤等神话就记载在这一部分里,是研究神话的宝贵资料。
在古代,《山海经》是图文并茂的,图画在书中还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有“山海图”这样的说法。郭璞注《山海经》时也有“图亦作半形”、“亦在畏兽图中”这样的说明。可惜的是,这些图大部分都已亡佚了。
◇二《山海经》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是我们研究古代地理、宗教、神话、动植物、医药、历史、气象等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
正如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指出的那样:“《五藏山经》在《山海经》全书各部分中最为平实雅正,尽管免不了杂有一些传闻、神话,基本上是一部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据谭先生研究,《山经》共写了四百四十七座山,这些山中,见于汉晋以来记载,可以指系确切的约为一百四十座,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对晋南、陕中、豫西地区记述得最详细正确。这应该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宝贵资料。而《山经》在记述时,往往以山为纲,以首山叙起,依次叙山名、水名、道里、民族、风俗、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又是研究其他学科的宝贵材料。在《海经》中,记载了一些诸如结胸民、羽民国、厌火国、贯胸国、不死民、反舌国、三首国、长臂国、三身国、一臂国、奇肱国、丈夫国、巫咸国、女子国、轩辕国、白民国、长股国、一目国、大人国、君子国、无肠国、夸父国、黑齿国、玄股国等奇异的国家和民族,虽然这些国家和民族并非真有,只存在于传说中,但也有一定的地理学和民族学价值。
《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鲧、禹治水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经》中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这个禹杀相柳的传说充满了神奇色彩,既可从文学或神话学的角度来研究,也可以从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古代民族部落之间的斗争。《山海经》中大量存在的这些神话传说,是今天我们研究原始宗教的难得材料。例如: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海外西经》)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大荒西经》)
这是研究古代巫的活动的资料。又如: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这一段神话的前半部分写女魃在黄帝与蚩尤之战中的作用,后半部分写巫师驱逐女魃的宗教活动。“神北行”即是巫师的咒语。
在《山海经》的神话中,不仅可以看到巫师的活动,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在《山海经》中,存在着大量的神奇动物的记载,这些动物主要是鸟、兽、龙、蛇之类,它们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这些动物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图腾崇拜。如上文所引的《海外西经》中的文字。“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蛇可能就是巫咸国的图腾。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山海经》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虽然由于浓厚的神话色彩,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们毕竟留下了历史的影子。把几条类似的材料加以比较,有时还是可以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的。例如上文所引《大荒北经》中黄帝战蚩尤的记载,剔除其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场古代部落之间的残酷战争。又如《大荒西经》、《海内经》中记载了一个黄帝的谱系: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海内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大荒西经》)这个谱系具有传奇色彩,具有神谱的性质,但是,它与《大戴礼记·帝系篇》、《史记·五帝本纪》、皇甫谧《帝王世纪》基本相同。
这就意味着《山海经》中的这一谱系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它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的,并非完全是无稽之谈,荒诞之言。再如鲧这一人物,《国语》、《尚书》、《左传》、等书都把他写成反面人物。《国语·周语》说:“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尚书·洪范》载:“鲧湮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这些材料不是说鲧品质不好,就是说鲧治水方法不对,因而被尧所杀。而《山海经》则提供了另外一种说法:“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按照这一记载,鲧被杀不是因为他品质不好或治水方法不对,而是因为他“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因而激怒了帝尧。鲧不仅不是反面人物,而且是一个不顾个人安危,救民于水火的英雄。到底《山海经》的记载真实呢,还是《尚书》、《国语》中的记载真实呢?现在已很难说清楚了。不过,《山海经》在这个问题上,起码提供了另外一种解释。假如我们把《山海经》的这一记载与屈原《离骚》中的“鲧婞直以忘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以及《惜颂》中的“行婞直而不豫合,鲧功用而不就”等联系比较一下,恐怕还会倾向于《山海经》的这一记载。
同时,《山海经》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记载了古代科学家们的创造发明,也有他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以及已经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例如,关于农业生产,《大荒海内经》载:“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经》载:“叔均乃为田祖。”关于手工业,《大荒海内经》载:“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关于天文、历法,《大荒海内经》载:“噎鸣生岁有十二。”《大荒西经》载:“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次。”诸如此类的记载不胜枚举。有一些自然现象的记载尤其珍贵,这在其他书中是看不到的,如《海外北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上启下月}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现在,许多学者均认为,《山海经》在这里记载的是北极地带半年为昼,半年为夜的极地现象,只不过是古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于是就用神话来解释。这种记载无疑是宝贵的科学资料。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大荒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又如《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两条记载,有人认为前者记载的是太阳黑子活动和北极的极地现象,后者记载的是极地附近的假日现象。此外,从《山海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对大地的探测活动。《海外东经》载:“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中山经》说:“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这些记载,数字未必确实,但已反映出中国古人的探测活动。总而言之,《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
原文阅读:http://wwwtianyabookcom/shanhaijing/indexhtm
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玉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顺序依次命名为α、β、γ、δ、ε、ζ、η,古时汉族天文学家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些,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
古籍记载
《甘石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鹖冠子·环流篇》说得最为明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天象列星图》:“北斗七星,近紫薇宫南,在太微北。是谓帝车,以主号令,运乎中央,而临制四方,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北斗。”
又《史记·天官书》中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记,皆系于斗。”作品中指出北斗是定方向、定季节、定时辰的标尺。
北极星
《史记·天官书》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
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所以北极星不是一直不变的, 现阶段所指是勾陈一。 距地球约434光年,是夜空中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实际由北极星Aa、北极星B及北极星Ab三个天体组成)。
太阳带着太阳系中的所有天体以大约每秒220公里的速度绕着银心旋转,如果以5000年的时间跨度来计算,太阳在银河系中走过了大约37光年。
由于恒星离太阳系都很远,并且恒星本身在空间中的运动速度也不快,所以太阳系在过去数千年里走过的距离并不能显著改变我们在夜晚看到的星空,我们现在看到的星空与几千年前的古人所看到的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因为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自转的,而北极星正处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所以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而且在头顶偏北方向,所以才可以指示北方。
虽然在一年四季里,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地轴倾斜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但是北极星距地球距离远远大于地球公转半径,所以地球公转带来的地轴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于是一年四季里,我们看到在天空的北极星位置好像都是在正北方不动的,其实只是我们肉眼观察不到细微的变化,觉得地轴一直指向于北极星。
传说中北极星的发现者是燧人弇兹氏,故又称紫宫、紫微垣。紫是玄的代称,紫宫也就是玄宫,宫中女主为阴德星,是为弇兹圣母九天玄女。 约在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年时,北极星因弇兹氏织女而命名为织女星,源于古代汉族人民对远古星辰的自然崇拜。
现在的北极星是一颗叫勾陈一的亮星, 西名塞纳久(Cynosure)。此星位于小熊座小熊的尾巴尖处。在英文中,Cynosure又有吸引中心的意思,即表达众星围绕勾陈一转动的意思。
--------------------------------------------------------
北极星相当于一个头衔“称号”!
北极星并不是对某颗固定恒星的称呼, 而是对最接近地球自转轴的正北方向,且视星等较高的恒星的称呼。
如果哪颗明亮的恒星正好在北天极附近,它就被冠以“北极星”的头衔。 北极星看起来不动,因为它的头衔就是这么要求的。
北极星之所以是“北极星”,是因为我们地球的地轴指向了它。北半球的地轴正指向北极星的附近,所以我们在北半球能够看到它,南半球就很不容易看到它了。
随着地球的自转,其他星星看起来都在天空中绕大圈,北极星因为在北天极附近,看起来会在原地转小圈,就像灯在风中微微摇摆,并不影响它的指路功能。
因为地球自转,星星看起来会在天空中绕圈圈,叫做周日视运动,长时间曝光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周日视运动的同心圆弧,圆弧最中间那个亮点就是我们的北极星。
图 延时摄影中的“北极星”
图 北斗七星辨认“北极星”
当地球自转的时候,满天的星体,都仿佛在向一个方向流动,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看起来天上的星星就是自东向西移动了,这就是造成“天上众星皆拱北”这一现象的原因。
北极星在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用来指明方向, 虽然因为岁差的关系,北极星会逐渐发生替换, 但是,相对于地球来说,北极星的位置差不多是不动的,因此中国古代相当重视北极星。
主要是因为——北极星相对于太阳系的位移,和两者间的距离比起来太小了,所以地球上看北极星,上千年才有明显变化。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例如,五帝时代的北极星“太乙”和周公时代的北极星“帝”等。这是由于它们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星之主。
紫微星号称斗数之主。汉族命理学紫微斗数中的主星之一。五行属土。主管官位、威权。 古来的研究者都把紫微星当成"帝星",所以命宫主星是紫微的人就是帝王之相。 紫微星又称北极星,12000年前是织女星,现在是小熊座的主星,12000年后织女星将会再度成为北极星。北斗七星则围绕着它四季旋转。
《释天》载:北极谓之北辰。
《论语》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观象》载:北极星在紫微宫中,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但是,为什么英文Cynosure会有 吸引中心 的意思,即表达众星围绕勾陈一转动的意思呢?
西方并没有类似中国 这种众星围绕北极星转动 的思想,却为何如此命名北极星英文之意。
不得不说,北极星的西名塞纳久(Cynosure),它的英文Cynosure吸引中心之意, 其实是根据中文北极星“天上众星皆拱北”之意,而翻译定义出来的吧!
--------------------------------------------------------
古籍里的北辰和北极星部分资料
明代张九韶《理学类编·卷一·天地篇》的“论天地之枢纽”提朱子讲北辰、北极星说到的,又与宋代《天原发微》所说略有不同,可能是版本不同吧:
“又问北极星动不动,曰「极星也动,只是他近那辰处,虽动不觉。如射糖盘子样,北辰便是中心椿子,极星便是近椿底点子。虽是也随盘转,缘近椿底,便是转得不觉。向来人说北极便是北辰,皆只是说北极不动。至本朝人推得北极只在北辰边头,而极星依旧动。」”
这里解释的很清楚啦! 北辰和北极星不是一回事, 至少宋代已经分清楚两者是不同的了,且说了北极星只是近北辰(北天极)附近的位置, 北极星依然是转动的,真正的北辰才是不动的!
明代陈士元撰写的《论语类考·天象考》同样也有提到北极星,并且描述了南北极星常隐和常见的范围:
“朱子曰:北辰,北极天之枢也,辰旁小星谓之极星。天圆而动,包乎地外,故天形半覆地上,半绕地下,左旋不息,其极纽则在南北之端焉。
南极入地三十六度,故周回七十二度常隐不见,北极出地三十六度,故周回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北极之星正在常见不隐七十二度之中,其旁则经星随天左旋,日月五纬右转,众星皆左旋,惟北辰不动,在北极星之旁据北极七十二度常见不隐之中,故有北辰之号。
而常居其所盖天形运转,昼夜不息,而此为之枢也,若太微之在翼,天市之在尾,摄提之在亢,其南距赤道近,其北距天极远,则固不容於不动,而不免与二十八宿同其运行矣,故其或东或西或隐或见各有度数,仰而观之盖无一刻之或停也”
这里朱子说了北辰, 也就是类似于我们说的北天极,即“北辰, 北极天之枢也”,而 北极星呢,则是“辰旁小星谓之极星”北极点旁边的一颗小星。
宋代鲍云龙撰《天原发微》 。 这本书里《天原发微卷九·天枢》部分的北辰和北极星也提到了类似的内容,并且说了 北辰(北极点)不动,北极星转动,两者是有区别的话,
“程子曰:北辰自是不动,便为气之主,为星之最尊也。故众星四面环绕而归向之。
愚尝参酌先师之论,而得其说曰:北辰不动,为天之枢。朱子曰:绿人取此为极,不可无个记认。所以就其旁取一小星,谓之极星。
问:极星动不动?曰:也动,只是他近那辰处,虽动不觉。今以管窥极星,见其动去,只在管裹面,不动出去。向来人说北极不动。至宋时,人方推得是北极只在北辰边头,而极星依旧动。旧说皆以丝星即天极,在正北为天心不动。今验天极,亦昼夜运转。其不移处,乃在天极星内一度有半。故浑象扛毂正中,置之不动,以象天心也。”
这部分内容解释了北极星到底动不动,北极星是转动的, 用窥管观测北极星可以发现北极星转动的,只是范围在窥管里面转动。且天极离天极星一度半的位置,这是天极中心,即北天极,北辰不动之处。
然后是说:
“朱子曰:北极为天之枢,以其居中,故曰北极。南极在地下中处,南北相对,天虽转,地却在中不动。天形如鹦子旋转,极如一物横亘其中,两头抨定。一头在北上,是为北极。一头在南上,是为南极。太一如帝座在紫微者,故有北辰之号。是中问无星处些子不动,绿人要取此为极。如轮之毂,如磴之脐,天圆绕地,左旋不息。惟此其枢轴不动之处,则在南北之两端焉。
南极低入地下三十六度,故周回七十二度之中,常隐不见。《唐书》说:有人至海上,见南极下有数大星,甚明。亦在七十二度之内。北极高出地上三十六度,故周回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北极之星,正在常见不隐七十二度之中。常居其所不动,其旁则经星随天左旋。日月为纬,右转更迭,隐见若环绕而归向之。”
这里讲的是天北极是天极枢纽中心位置, 天南极相当于在地下同样的有相对应的位置, 故南北极相对。
由于南极南纬36度,常隐不见,所以72度以上的星星皆看不见,北极是北纬36度,常见不隐,所以72度以上的星星皆可以看见,这里还提到《唐书》看到南极下有数颗很明亮的大星,在72度以内。所以,后面又说道南极可以看到老人星。
“大(7)史南说…等至海中,南望老人星下,众星灿然,皆古所未名。或问:南极见,老人寿。星则是南极也。解见朱子答曰:南极不见,是南边自有一个老人星。南极高时,解浮得起来。”
(以上出自《天原发微卷九·天枢》,宋鲍云龙撰。十八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清部。参校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朱子说的很清楚,南天极和老人星并不在同一位置上,是南天极旁边有一颗老人星。
以上,皆与今天所说的北极星介绍类似,而这一切中国却是早已经知道了,并且流传有序,世代相传,今人也同样可以学会。
--------------------------------------------------------
北极星的上,下中天时刻,其方位是正北吗?
现在“北极星”距离北天极的角度为 45 分,北极星的上,下中天时刻,其方位是正北方。甚至可以说:北半天球的任何一颗恒星的上,下中天时刻,其方位都是精确的正北方!(但仰角各不相同)。
北极星位于北天极附近,永远不会出现在上中天,与北天极有个很小的夹角, 是大体上的北方,严格来说不一定是正北,但还是比指南针要准确很多。
北极星上,下中天时刻的方位和太阳上中天时刻的方位是整整相差180度固定不变的吗?
对于北半球来说,北极星的方位短时间内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太阳的上中天时刻是每天中午地方时12时,所以只能说二者在一条子午线上。
找到北极星该如何确定方位?
地球上的方向、以及全套的地理经纬度坐标,都是依赖于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的。地轴一端是北极,另一端是南极,地球从西向东自转,于是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就全了。
面向北极星后,它就是北,你背对的就是南,然后左西右东。(这正是地图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理北极和磁北极
我们说的地理北极和磁北极是两个概念。地理北极是指地球自转轴北方的位置,这个自转轴的指向是北极星。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现阶段所指是勾陈一,也就是小熊 星座 α星。北极星是夜空中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距离地球434光年。
磁北极和地理北极并不在一个位置。地磁北极正在不断的改变,以每天205米的速度移动。另外,由于地球磁场并不是完全对称的,地磁北极与地磁南极也不在地球对称的位置上。一个约在北纬72 、 西经96 处;一个约在南纬70 、东经150 处。磁北极距地理北极大约相差1500km,在我国的磁偏角一般在2-3度。
另外要说明的是,地理北极对应的是物理上的磁S极(南极)。所以我们的指北针的N极指向地球的北方(地磁的南极)。
磁北对应的就是地磁南极,由于地球磁极和地理北极不重合,二者存在一定的角度偏差,称为磁差。
各地的磁差还受当地的地质环境影响,各不一样,而且是个变化值。磁差的年度变化率,在做导航计算时需要考虑。
在三亚可以看北极星吗?
北极星看起来不动,不仅是地轴北端总是倾斜的指向北极星附近。
而是北极星在地球黄道面中垂线附近,北极星与地球公转轨道构成正圆锥形,其底角处处相等,因此,地球公转时,看北极星的视角处处相等。
黄道面与北极星的距离与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比为天文数字,正圆锥的侧面,几乎与地球公转轨道垂直,因此在地球北极看北极星,视角几乎为90 (天赤道为0度),而其他纬度的人站立的方向,与北极站立的方向存在偏角,所以看北极星有一定的角度。
地轴的倾斜方向是不停的旋转改变的,地球在不停的摇摆运动。地球摇摆两个周期,地球公转接近一周。
图 北极星光射来方向渐变动态图
一个地方能看到哪些 星座 ,看不到哪些 星座 ,可以通过赤纬来计算,赤纬可以想象成地球上的纬度在天球上的投影。赤纬的单位是度,更小的单位是“角分”和“角秒”,天赤道为0度,天北半球的赤纬度数为正数,天南半球的赤纬的度数为负数。天北极为+90 ,天南极为-90 。
假设一个地点的纬度是φ,那么赤纬小于-(90 -φ)的天体在这里就永远看不到。反之,凡是赤纬大于(90 -φ)的天体,在这里就总能看到。因此,在天文学上,赤纬(90 -φ)称为这一地区的“恒显圈”,而赤纬-(90 -φ)叫做该地区的“恒隐圈”。(这是理论数值,受地平线大气清晰度及光害影响,这个范围估计要缩小2 左右)
以北京为例,北京的纬度是北纬40 左右, 那么赤纬50 就是北京地区的“恒显圈”,就是说赤纬50 以上的星星老是在天上,永远也不会落到地平线下面去。 (《坤舆万国全图》里出现北京纬度是40 哦!)
北斗七星中,只有斗柄最远的那颗星摇光位于赤纬50 以南(赤纬48 ),其余都在50 以北,所以理论上,北斗七星除摇光有短暂时间隐没于地平线以下外,基本都是一直位于地平线以上的。而赤纬-50 就是北京地区的“恒隐圈”,位于赤纬-50 以南的星星在北京就永远也看不到。老人星(赤纬-52 ),南门二(赤纬-60 )等亮星在北京是永远看不到的。
三亚纬度为北纬18 ,那么赤纬72 就是其恒显圈, 就是说赤纬72 以上的星星三亚都能观测到,北极星赤纬将近90 ,三亚当然能看到。而赤纬-72 就是三亚的恒隐圈,不过超过这个纬度的南极天区也没什么特别亮的星星了,看不到就看不到吧。但南天极附近的亮星如老人星(赤纬-52 ),南门二(赤纬-60 )等都大于-72 ,所以在三亚都能看到。
三亚的纬度是北纬18 左右,还是属于北半球,自然可以看到北半天球的所有 星座 ,包括北极星。 只不过越往南,北极星的位置越低,在赤道上,北极星就正好在地平线上,三亚纬度比较低,所以相应的北极星的位置也比较低,靠近地平线,观测时选择高一点的楼顶或山顶,避开无光害、无遮挡的地方,就能观察到北极星。
北极星能看到,那南极星呢(天南极点没有亮星,只说南天极吧)?
虽然三亚的位置偏南,但仍在北纬十几度,所以是看不到南极点的,但围绕南极点的一些著名亮星,如老人星、水委一、南门二、马腹一,及南十字座,在三亚都能观测到,而这几颗南天极附近的亮星,在中国北方几乎是永远观测不到的。
所以观测南十字座不用去南半球,在三亚就能看到, 只是三亚的南十字座比较靠近地平线,亮度要大打折扣。
前面提到了是古文天文学里的 北辰和北极星 内容,如今这是现代天文学的解释,想必大家也应该看明白了吧!
一、开天辟地
天地形成之初,在高天原最先形成了天之御中主神(《日本书记》中记为天御中主尊,后面神名后括号里的表示意义同上),随后相继形成了高御产巢日神(高皇产灵神)和神产巢日神(神皇产灵尊)。最先出现的天之御中主神代表宇宙的根本、支配高天原中心的主宰;而后出现的高御产巢日神和神产巢日神相对为阴阳两仪,此三神即为“造化之神”,形成之后便隐身于高天原。
此时大地尚未凝成,只是些漂在水面上的蜉蝣一样的东西,如水母般漂浮不定。其中有物如春天的苇芽冒出,生命力极强,生长迅速,化作宇摩志阿斯诃备比古神(可美苇牙彦舅尊)和天之常立神(天常立尊)。此二神和前面的造化三神共五神,称为别天津神,它们都是诞生时都是独自一人,形象抽象也无性别之分,称为独神。
在别天津神后,又相继产生了七代十二位神,称之神世七代,其中两位独神和五对男女兄妹神只,分别为:
1,国之常立神(国常立尊或国底立尊)(独神):
出现土地时的地上之神,司地之四极。
2,丰云野神(丰斟渟尊)(独神):
天与地、地与海尚未分离时出现的神,代表泥沼。
3,宇比地迩神(兄)、须比智迩神(妹):
代表泥土的神,土与水合成稠泥状,形成世界的雏形。
4,角杙神(兄) 活杙神 (妹):
表示植物的根茎开始发出嫩芽的神。此时长出了植物嫩芽,且由白色的茎支撑大地,成为世界的中心。
5,意富斗能地神(兄)、大斗乃辨神(妹):
分别表示男性与女性的神只,具有人性的神,也是人的开始。
6,淤母陀流神(兄)、阿夜诃志古泥神(妹):
前者代表面貌俊美的神,后者代表令人恐惧的神。
7,伊邪那岐(兄)、伊邪那美(妹):
生成之神,国土万物创造之神。
二、故事缘起
大地依旧未成形,如油脂漂浮不定。于是众天神命令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二神去加固国土,并授予他们天之琼矛。
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遵命来到悬浮于天地之间的天浮桥,将天沼矛插入下面的漂浮物中,来回搅动,再将矛提起来,于是海水自矛尖滴下,聚积凝固形成一个岛,即淤能棋吕岛。
二神降临岛上,修建了一座高大雄伟的宫殿。一日,伊邪那岐问伊邪那美道:“你的身体发育得怎样了?”伊邪那美回答道:“我的身体已经发育成熟,只是有一处没有长合。”伊邪那岐说道:“我的身体也发育成熟,只是多出一处。让我们结合在一起,生育国土吧。”(好邪恶呀!)
伊邪那美欣然应允。二神相约分别自右向左和自左向右绕着宫殿粗大的柱子行走,相遇便结为夫妻。
于是男神从左向右绕行,女神自右向左绕行。当二神会合时,女神先说道:“好一位英俊的男子!”男神随即应“好一位漂亮的女子!”(楼主觉得十分蛋疼)
就这样,二神完成了结婚仪式。不久,生下一个浑身没有骨头的水蛭子。二神不喜欢这个发育不健全的孩子,便把他放到用苇叶编的苇船上,让他随水漂走。之后,生下了淡岛,此子也未被算在御子之列。
二神商议道:“我们生下的孩子不健全,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去向天神请教请教吧。”
天神用焚烧鹿肩骨的占卜方法为二神占卜后说道:“那是由于女子先发话的缘故。女子先说则不吉。这次回去由男的先说再重新来一遍。”
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回到淤能棋吕岛,照以前的方法又重新绕柱走了一遍。这次二神相遇时,伊邪那岐命首先说道:“好一位美丽的女子!”紧接着伊邪那美命才说道:“好一位英俊的男子!”
重新举行了结婚仪式后,二神生得八岛:淡路岛;伊豫岛(今日的四国),此岛一身生有四个面孔,每个面孔各有一个名字;隐岐岛;筑紫岛(今日的九州),此岛也是一身四面,每个面孔各有一个名字;伊伎岛;对马岛;佐渡岛和大倭丰秋津岛(今日的本州)。此八岛又称作“大八岛国”。此后又生得六个小岛,共计十四个岛。伊邪那岐命与伊邪那美命共同创造的这片国土,又称苇原中国,是相对于高天原(天上的世界)和黄泉国(地下的世界)而存在的人间的世界。
生完国土又生育诸神。房屋神、河神、海神、农业神、风神、原野神、山神、船神、火神等,共计生得三十五位神其间在生火神火之夜艺速男(又名火之炫毗古神,火之迦具土神)时,伊邪那美她的呕吐物、粪便也分别化为几位神。
三、黄泉国
伊邪那美因生火神而被烧伤,不久便离开这个世界,到黄泉国去了。
伊邪那岐失去了爱妻,悲伤万分。他扑在妻子的尸身上哭泣道:“我的爱妻呀!为了那么个小子竟失去了你,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男神哭泣时流出的眼泪化作泣泽女神。男神把伊邪那美安葬于出云国和伯耆国交界的比婆山下后,拔出腰间所佩的十拳剑,将致使伊邪那美命归黄泉的火神的头砍了下来,沾在剑尖、剑身、剑柄等处的血流下后,化出八位神。
被砍掉了脑袋的火神火之迦具土神的头、胸、腹、
伊邪那岐思念着伊邪那美,便随后追到黄泉国。伊邪那美自紧闭的黄泉国大殿的大石
门内迎出来,伊邪那岐对女神说道:“我们共同创造的国土尚未完成,无论如何请随我回到世上来吧。”
女神回答说:“太遗憾了,你怎么不早点来接我
本文2023-08-06 01:34: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