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泻心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古籍中的泻心汤简介,第1张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泻心汤处方大黄、当归、芍药、荆芥、麻黄、甘草,各一钱半。白术,三钱半。功能主治火证通治。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薄荷少许,煎至一钟,去滓,不拘时温服。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魏氏家藏方》卷九方名泻心汤组成人参(去芦)、黄连、干姜(炮,洗)、黄芩、甘草(炙)各等分。主治积热喉闭,舌肿口疮。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生姜10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急救仙方》卷三方名泻心汤组成龙胆草、细辛、山栀子、大黄、甘草、乌豆。主治眼疼,血轮红赤。用法用量水煎服。《嵩崖尊生》卷六方名泻心汤组成当归1钱,白芍1钱,生地1钱,麦冬1钱,犀角1钱,山栀1钱,黄连1钱,甘草5分,薄荷5分。主治两目赤肿痛,舌上生疮,出血,舌硬疼,大眦赤。此心火上炎也。《种痘新书》卷十一方名泻心汤组成桑白皮(蜜炙)、地骨皮、甘草、淡竹叶、灯心、天花粉、连翘,玄参、川连、川贝各等分。主治麻疹,咳嗽烦渴。用法用量水煎服。《症因脉治》卷二方名泻心汤组成川黄连、半夏、生姜、甘草。主治火逆上冲,呃逆不止。《症因脉治》卷一方名泻心汤组成黄连、甘草、灯心。主治外感胁痛,少阴司政。《圣济总录》卷二十七方名泻心汤组成石膏1两,芍药半两,葛根(锉)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3分,黄连(去须)3分。主治阳毒伤寒,头痛壮热,狂言妄语,似见鬼神。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1盏半,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1日2次,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玉机微义》卷十五方名泻心汤别名泻心散组成大黄4两,黄连2两,山栀2两,漏芦2两,泽兰2两,连翘2两,黄芩2两,苏木2两,犀角1两。功效解热排脓,攻痈肿,生肌长肉。主治疮毒痈肿,发躁烦渴,脉实洪数者。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5钱,水煎服。附注泻心散(《杏苑》卷七)。《症因脉治》卷三方名泻心汤组成黄连、半夏、

详见百科词条:泻心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3:03:24 共275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疏风散处方牵牛子(微炒)30克大黄(锉,炒)30克槟榔15克(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0克制法上四味,捣罗为散。功能主治理气通便。治三焦气约,大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生姜、蜜水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疏风散处方防风荆芥薄荷黄芩甘草赤芍归尾灯心白蒺藜功能主治疏风祛湿。治酒皶鼻。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医略六书》卷三十方名疏风散组成防风1两半,桔梗8钱,嘉蚕1两半,蝉衣1两半,茯苓1两半(去木),甘草5钱。主治产后风闭不语,脉浮涩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去滓,冲竹沥1匙,姜汁少许,温服。制备方法上为散。各家论述产后心脾受风,舌本强硬,乃会厌闭塞,故舌强不语焉。防风疏散风邪之闭塞,桔梗开提血气不行,嘉蚕散经络之风,蝉衣散皮肤之风,茯神通心气以利神机,甘草缓脾气以和胃肠,更冲生姜汁温豁痰涎,甜竹沥凉滋心液也。为散水煎,俾风邪散而心液通,则脾气运而舌木柔和,痰涎自化,何不语之有哉。《痘疹仁端录》卷十六方名疏风散组成连翘、防风、荆芥、当归、元参、桔梗、葛根、杏仁、黄芩、薄荷、牛蒡、知母、甘草。主治小儿麻疹,发热咳嗽,气逆作呕,腹痛者。用法用量加葱、姜,水煎服。服后微汗为度。用药禁忌忌风寒。《麻疹备要方论》方名疏风散组成羌活、当归、白芍、连翘、升麻、苍术、干葛、生地、柴胡、甘草。主治麻疹收没后,生疮,发热不退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治疹全书》卷下方名疏风散组成羌活、升麻、柴胡、葛根、当归、白芷、生地、苍术、黄柏、茯苓、连翘、银花。主治疹后遍身生疮,其热不退,法当解表,茍使不治,则年年至期而生疮者。用法用量上为散服。《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方名疏风散组成防风、犀角、麻黄(去节)、人参、当归、川芎、羌活、远志(去心)、茯神(去木)、甘草(炙)各等分。主治小儿五脏中风,身体不能自收,冒闷不知疼痛,口

详见百科词条:疏风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1:09:37 共126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鸡峰》卷五:柴胡地黄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柴胡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四圣心源》卷十:柴胡地黄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柴胡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柴胡地黄汤 1 拼音

chái hú dì huáng tāng

2 《鸡峰》卷五:柴胡地黄汤

21 处方

柴胡8两,人参3两,黄芩3两,甘草3两,地黄3两,半夏2两。

22 制法

上为粗末。

23 功能主治

产后恶露方下,忽尔断绝,热入血室,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寒热往来,如见鬼状。

24 柴胡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1盏,去滓温服。

25 摘录

《鸡峰》卷五

3 《四圣心源》卷十:柴胡地黄汤

31 处方

柴胡3钱,黄芩3钱,甘草2钱,芍药3钱,丹皮3钱,地黄3钱。

32 功能主治

热入血室,胸胁痞满,状如结胸,语言谵妄,神识不清。

33 柴胡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大半杯,温服。

表未解,加苏叶、生姜。

34 摘录

《四圣心源》卷十

4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41 方名

柴胡地黄汤

42 组成

柴胡、黄芩、川芎、归须、生地、人参、甘草、香附、陈皮、黄耆、半夏、丹皮、童便、大枣、赤芍。

43 功效

清热行血。

44 主治

产后恶露方下,忽然一断,热入血室,寒热往来,妄言谵语,如见鬼神。

45 各家论述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小柴胡也;生地、川芎、赤芍、当归,四物汤;半夏、陈皮,二陈汤也,佐以丹皮、童便凉血清热,加耆、枣,佐参、甘以益气除热,痰化热退,结血消而自无妄言见鬼之症矣。

古籍中的柴胡地黄汤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妇人科]经脉

结胸,语言谵妄,神识不清,此谓热入血室也。以柴胡地黄汤主之。如带下者,缘相火下衰,肾水澌寒,经血凝

《伤寒总病论》:[修治药法(方中有不修治者,今不载。)]不可作煮散方

阳毒升麻汤阴毒甘草汤热病干姜附子汤青筋牵柴胡地黄汤赤脉KT石膏地黄汤黄肉随玄参寒水石汤白气石膏杏仁

《医学摘粹》:[杂病证方歌括妇人科]经脉

甘草首马良,腹疼偏在行经后,血脉虚时用此方。柴胡地黄汤(证附)妇人经水适来期,血室旋惊热入时,须用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二十二产后伤寒方论第一]阳旦汤

状。此由为热入血室,不即治之,诸变不测,宜服柴胡地黄汤。(方见第六卷十五论中)四物汤加北柴胡。《妇

《伤寒九十论》:青筋牵引证(五十三)

目录 1 拼音 2 《医略六书》卷三十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四物加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24 加减 2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四物加地榆汤 1 拼音

sì wù jiā dì yú tāng

2 《医略六书》卷三十 21 组成

生地炭5钱,小川芎1钱,白芍1钱半(醋炒),当归身3钱(醋炒),地榆炭3钱。

22 主治

产后血崩,脉涩数者。

23 四物加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24 加减

脾虚,加焦术;气虚,加人参。

25 各家论述

产后血室空虚,冲任失守,不能操蓄泄之权,而经血妄行,故血崩不止焉。生地凉血止血,地榆涩血定崩,小川芎行血海以升阳,白芍药敛阴血以固下,当归身养血以引血归经也。水煎温服,使经血内充,则冲任融和,而蓄泄有权,血无妄行之患,安有血崩之不止乎!脾虚加白术,气虚加人参,是因病制方,无不各有绳墨。

古籍中的四物加地榆汤 《医学正传》:[卷之五]血证

柿中合定,湿纸包,炮煨,连柿饼研细,米饮调下。地榆汤(东垣)治结阴便血不止,渐而极多。地榆(四钱)

《证治汇补》:[卷之八下窍门]便血

、生地。虚寒者。加附子、炮姜。古方。阴结用平胃地榆汤。(汇补)附肠风肠风者。自外感而得。邪气内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三妇科心镜(下)]妇人大便下血候

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连渣温服。地榆汤治阴结便血。地榆(半两)甘草(一钱)砂仁(十粒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二下血]医案

一人虚损,大便下血,每日三四碗,身黄瘦。以四物汤加藕节汁一台,红花、蒲黄一钱、白芷、升麻、槐花各五

《类证治裁》:[卷之四痢症论治]附方

1、干地黄是生地黄,地黄是一种植物的块根,作为中药来入药,所以生地和熟地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经过炮制。生地是指把地黄采挖出来以后,经过清洁、干燥,直接切片后放在日光下照晒,或者放在烘床上用适当的温度进行烘烤,烘干以后可以直接作为药材使用,制作过程中没有加入其它炮制的辅助成分,所以叫做生地,它是经过干燥的过程所以又叫干地黄。

2、熟地是把药物切片后加入黄酒,经过蒸或者煮后再进行干燥,经过炮制的熟地本身已经经过高温加热,里面有变性的过程,同时还加入黄酒等其它的物质,从颜色、性质、药理上都可能出现变化。所以在临床处方当中,可以写生地黄,也可以写干地黄,从中医古籍到现在的临床实践来讲,这二者是同一种药物。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复脉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复脉汤 1 拼音

fù mài tāng

2 处方

炙甘草 西洋参 火麻仁 生地 麦冬

3 功能主治

益阴生脉。治气血虚亏,心悸,口干舌燥,脉结代。

4 复脉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摘录

《医门补要》卷中

古籍中的复脉汤 《温病指南》:[卷上]风温下焦篇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邪热少虚热多也。加减复脉汤主之。温病误表。以致心中震震。舌强神昏者。心气

《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阳土,未有不克少阴癸水

《温病正宗》:[下编·正宗辑要第二章·分论]六、论吴氏《温病条辨》之误

汤,用玄参、麦冬、鲜生地),以及一甲二甲三甲之复脉汤(加减复脉汤用炙草、干地、白芍、麦冬、阿胶、麻

《临证指南医案》:[卷五]温热

生地阿胶天冬人参川斛茯神麦冬张营络热。心震动。复脉汤去姜桂参加白芍。陆(六九)高年热病。八九日。舌

《吴鞠通医案》:[卷一]温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