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辨伪的简史
中国的古籍辨伪工作是伴随着文献研究工作的开展而产生的。早在战国时代,就有学者认识到,有必要在使用文献之前,对其立论、事实的真伪进行考辨。西汉末年,官府组织学者进行大规模的校理典籍工作,第一次全面地对当时所存文献中的依托和真伪掺杂现象进行了辨析在基本根据《七略》编成的《汉书·艺文志》中,有许多“依托”、“非古语”、“后世所加”之类的断语。此后历代学者对此都很关注,如东汉经学家马融在注《尚书》时曾遍考各篇的真伪;王充在《论衡》中系统地对当时一些经史要籍中记载的史实提出了质疑;隋代僧法经编纂的《众经目录》专立“辨伪”一门,著录在著者、内容和年代上有问题的经籍;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读书治学过程中,注意辨别古书之真伪,并根据伪书的不同性质对它们进行了初步的分类;与韩愈齐名的柳宗元,更写有《辨〈冠子〉》、《辨〈列子〉》等辨伪专篇。宋代疑伪考辨之风更为盛行,当时的著名学者如欧阳修、吴、程大昌、王应麟、程颐、朱熹、晁公武等都进行过文献考辨,取得了较多成就。明代胡应麟在总结前人辨伪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古籍作伪的十几种情况,系统提出了辨析伪书的 8条基本方法;藏书家祁承在《澹生堂藏书约·鉴书》中也曾归纳了伪书的种种情况。清代是继宋以后辨伪工作的又一兴盛时期,学者们在提出问题的态度上更为慎重。在辨伪方法上更加细密,考辨深度也大大超过前代,确认了一批长期争论不休的典籍真伪。如确证古文《尚书》《孔子家语》今本《竹书纪年》系伪书等,即是这一时期辨伪工作的重要成果,阎若璩则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姚际恒所著《古今伪书考》一书是著名的辨伪著作。著名学者崔述在《考信录》一书中,对先秦典籍中史事立说的真伪进行了系统的考辨,基本总结了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直接启迪了中华民国时期“古史辨”学派疑古辨伪学术活动的开展。清末民初的辨伪工作,不仅在具体文献的辨伪上有所收获,而且还在西方学术思想输入的背景下,依据前代学者的经验和成果,对辨伪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基本确立了辨伪作为文献研究的分支学科的地位与方法。其中较著名的有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提出的审定史料真伪的 5条方法;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和《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中归纳的辨伪公例等。近人张心辑《伪书通考》,基本上涵括了前人的辨伪成果和方法,是一部著名的辨伪工具书。
如果是在学校为考试而学习,当然 最好是依照指定的课本。但是估计你不是,应该是自己感兴趣要学习的。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建议:先从《三字经》里的“历史篇”以及《朝代歌》(版本很多,按照自己性情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就可以了)入手,然后再看自己对那个朝代最感兴趣,就先去图书馆借书或上网浏览相关资料,再自己做笔记,并在“”上进行问与答的互动来加强印象。余此类退,按照自己的时间、精力来按照进度,没有压力的学习,效果最好。系统是自然而然在自己内心形成的,不是靠外在的别人的理论框架来绑住自己。如此随心所欲、不带功利性地学习,最为活泼有趣。不知道你同意吗?
话又说回来,即使你是为考试而学习历史,自己内心兴趣的激发也是十分重要的。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记得最牢,学习过程也充满乐趣。所以,上述所说的 对你也不无帮助。
不管怎样,祝你在学习历史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历史典籍包括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艺术、诗歌、小说等…典籍的范围是很大的…
历史典籍有:《六韬》《楚辞》《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晏子春秋》《齐民要术》
《秦简》《公孙龙子》《东观汉记》《世说新语》《盐铁论》
《申子》
《洛阳伽蓝记》
《说文解字》
《 胜之书》
《水经注》《管子》
《竹书纪年》
1、《三国演义》
2、《水浒传》
3、《西游记》
4、《红楼梦》
5、《儒林外史》
6、《隋唐演义》
7、《东周列国志》
8、《杨家将》
9、《前汉演义》
10、《后汉演义》
11、《两晋演义》
12、《南北史演义》
13、《五代史演义》
14、《残唐五代史演义》
15、《隋唐两朝志传》
16、《元史演义》
17、《明史演义》
18、《清史演义》
19、《民国演义》
20、《毛公案》
21、《彭公案》
22、《三侠五义》
23、《史记》
24、《汉书》
25、《后汉书》
26、《三国志》
27、《晋书》
28、《宋书》
29、《南齐书》
30、《梁书》
31、《陈书》
32、《魏书》
33、《北齐书》
34、《周书》
35、《隋书》
36、《南史》
37、《北史》
38、《旧唐书》
39、《新唐书》
40、《旧五代史》
41、《新五代史》
42、《宋史》
43、《辽史》
44、《金史》
45、《元史》
46、《明史》
47、《论语》
48、《孟子》
49、《大学》
50、《中庸》
51、《尚书》
52、《礼记》
53、《周易》
54、《春秋左氏传》
55、《诗经》
古书籍大全经典读物如下:
1、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孝经》、《弟子规》、《四书集注》、《增广贤文》等。
儒家经典又称儒家典籍,是儒家学派的典范之作,被世人奉为“经”,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主要指十三经,同时也包括历代儒家学者的评注和解说。
2、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公羊传》、《读通鉴论》等。
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
3、老庄之学:《道德经》、《庄子》、《有子》、《韩非子》、《墨子》、《孙子兵法》、《鬼谷子》、《明夷待访录》等。
老庄之学,又称玄学、新道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后,继黄老之学道家衍生出的一个新门派,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时期。
4、其他子部古籍:《论衡》、《幼学琼林》、《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
四库全书将中国历史上创立一种学说或建立一个学派的人物文集列入“子部”,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实际上,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皆入子部,十分庞杂。
5、先秦文选:《楚辞》、《汉赋》、《昭明文选》等。
《先秦散文选》是1997年10月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根泽 ,戚法仁。
6、唐宋诗文:《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乐府诗集》、《十八家诗抄》等。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本文2023-08-06 01:40: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