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上有长生不老药药房,为什么从未被人成功配制?
古籍上的三大长生不老药,白纸黑字,为什么从未被人成功配制?
长生不死,一直以来是很多人都在追求的,或者说是全人类都在追求的一个美好的目标。而这一点在古代的帝王身上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尤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为了让自己的千秋大业能够永远的流传下去,他痴迷于长生不死药的寻找,炼制。甚至不惜派遣徐福出海寻药,不过最后的结局也是很明显的。秦始皇并没有成功,甚至在巡游的半途就因病去世,而秦朝而因为胡亥的昏庸二世而亡,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也许正是因为秦始皇满世界都没找到长生不死药的原因,所以我们后世人总认为长生不死的仙药是非常的神秘的。但是事实上,在葛洪的《抱朴子》中其实早已经记录了不少的长生不死药的配方。所以就这个方面来看,似乎也不是那么的神秘呀,毕竟方子都有了,对照着配制不就结了。不过看完药方后,想来会有重新的认识呢。因为,真的不好弄啊!
第一种:肉芝
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种仙药的秘方吧。这个方子是相当的简单了,就一个原材料,那就是肉芝。不过难就难在肉芝的身上了。传说中,如果你走在深山老林中,遇到有七八寸长的小人坐着车子,骑着马经过你的身边的话。那么,同志,你撞大运了,因为你遇到了千年难见的肉芝啊。这种时候,就应该小心翼翼的从后面跟上去,然后一把抓住。抓住后也不用做什么处理,直接生吃就行,吃了后就可以羽化登仙了。不过讲真,这样真的很残忍啊,小人的模样,怎么下得了口啊!
第二种:蟾蜍与蝙蝠
第二种比起肉芝的话,从模样上来说,虽然丑了点,但是好歹心理压力小一点。不过这种药也不好找啊。因为虽然原材料不过是蟾蜍和蝙蝠,看似不难寻。但是一旦加上了年份的话,那就稀少的不行了。毕竟一万年的蟾蜍和一千年的蝙蝠,那还是动物吗?妥妥的妖精啊,对比起战斗力的话,普通人类恐怕是不行的。
第三种:风生兽
最后一种要说的就是一种叫做风生兽的神奇生物了,传说中这是一种浑身青色,外形像豹子却只有狸猫大小的野兽。而且这货可以说是打不死的典型啊,想要捕获他,还有着一整套的流程。首先要用大网去捕捉他们,捉到以后,必须先用几车的柴火去烧他,烧完以后得拿刀死命的砍他的头,砍完以后他看起来是死了。但是也绝不能放松,因为这不过是假死,这个时候必须要赶紧拿石头上生长的菖蒲去塞他的鼻孔。做完这些,他才是真的死透了。待他死后,要取出他的脑髓,然后和上菊花,定时定量的吃上十斤,那么就可以活上五百岁啊!
以上就是《抱朴子》中记载的三个长生不死药的配方,一溜看下来,也算是彻底的明白了难处在哪里。这些原材料,简直是难找到爆炸啊,而且就算这些药不难找,恐怕一般人也不忍心下手什么的吧,毕竟看起来有些残忍啊。不过当长生不死摆在眼前,想来也是一个很难的选择题啊!(来自网络,侵删)
纸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古代的种类很多,有薄有厚,有软有硬:
(一)麻 纸
我国古代造纸用麻,主要有苎麻和大麻。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外国称之为中国草。大麻也是我国古老的麻种之一,俗称“火麻”,外国称之为汉麻。麻纸就是以麻类纤维制的纸张,常见的麻纸品种如下:
1.白、黄麻纸
白麻纸正面洁白、光滑,背面稍粗糙,有草秆、纸屑粘附。质地坚韧、耐久,只要不受潮,不会变质。黄麻纸呈淡**,一般比白麻纸略厚,性能与白麻纸相似,只是看起来更粗糙一些。无论是白麻纸还是黄麻纸,纸纹(也叫帘子纹)都比较宽,约有二指左右,有的纸纹不明显。
麻纸韧性好,有些流传至今的宋、元印本,虽历经千年,犹完整如新。
2.麻沙纸
产于福建建阳麻沙镇。颜色稍黄,纸纹不明显,厚薄、韧性也与麻纸相仿。
(二)宣 纸
唐代的安徽宣州府,出产一种质地优良的纸,地方官每年把它作为“贡品”献给朝廷。人们把这种纸按其产地命名为宣纸。
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的树皮。青檀树与桑树相似,是我国皖南一带的特产。明代以前的宣纸采用100%的青檀皮,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及打浆、抄造而成。自清代起改用檀皮和稻草的混合浆料,其用料有全皮、半皮、七皮三草之不同。由于宣纸选择原料严格,胶汁使用得法,制造技术娴熟、高超,所以制成的成品质地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色泽经久不变,且不易蛀蚀,便于长期保存。我国唐宋以来的书画作品多采用宣纸,有“纸寿千年”的美称。
宣纸属皮棉纸类,品种繁多,有单宣、夹宣、二层夹、三层夹之分,规格有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等,共有60多种,常见的有:
1,罗纹纸
颜色有素白、浅黄两种,质地细薄柔软,有明显的横纹,韧性强,看上去与丝织的罗绸相似,故名。宋、元、明、清都有生产,并用以印书。但宋、元的罗纹纸印本,今已罕见。明、清的罗纹纸印本,有时还能见到。如雍正年间(1723~1735年),武英殿本《律吕正义》、席启寓刻的《唐百家诗》等,都是用素白罗纹纸印的。此纸适宜修补善本书或镶裱,也可染成深浅各种颜色,或作书皮,或作护叶。
2.棉连纸
纸质白润如玉,细腻、柔软、匀密,富有绵韧性,无明显纹路。有一种质地极薄的叫“六吉棉连”,也称“汪六吉”,是棉连中的精品,较为少见。棉连纸可用作补书、护叶、镶书和衬纸,尤宜作为金镶玉的材料纸。染色后还可以做书皮等用,也用于拓碑帖。明末清初比较考究的印本,也采用棉连纸。
3.玉版宣
色白,质细而厚,吸水性强,韧性比棉连纸稍差。清末民初印制的印谱、书册、画册等,经常采用。
4.单宣
亦称料半。它比玉版宣薄,颜色洁白,质地均细,性质绵软,韧性较好,有纵横帘纹,印书美观大方。晚清至民初印的书籍多有采用。它亦可用于裱潢,作覆背纸;还可以染成磁青或古铜色,作封皮。
5.十刀头
即重单宣,比单宣厚,吸水量大。韧性很好,可以用作衬托册叶和绫。
6.夹连纸
比棉连纸稍厚,但不如棉连柔软。遇到厚纸书可用以镶书,也可用以修补明代厚棉纸图书,或作护叶用。
(三)棉 纸
南方称之为皮纸。系以楮树皮等为原料做成的高强度纸。质地细柔,纤维较多,极有韧性。从纸的纵面顺撕,它的断裂处有参差不齐的短纤维,因而叫棉纸。明代前期印书多用棉纸。嘉靖以前的棉纸比较细薄,隆庆以后的棉纸略显粗糙而较厚,用棉纸印书的比重也大为减少。清初还有少数棉纸印书,以后就少见了。主要品种有:
1.河南棉纸
产于河南,故名。纤维细长,色泽白中带黄,厚薄很不均匀,质地较粗糙,但松软如棉,富有韧性。河南当地有用以印书的,古书修补中可用作书叶溜口,托裱糟配焦脆的书籍。也可作订书用的纸捻钉,或作套扉叶用的护套。还可以染成旧色,代替旧纸使用。这种纸张有大小两种之分,大张质地稍厚,小张质地稍薄,但功效相同。
2.贵州棉纸 。
产于贵州,故名。它比河南棉纸厚,尺寸也大。纸的颜色稍呈灰白,厚薄均匀,但棉性大,纤维粗,质地松软,经久耐用。用来印书则不太美观,所以未被广泛采用。清末贵州、云南有些书是采用这种纸印的。在古书修补中,其用途大体与河南棉纸相同。
3,黑棉纸
色稍黑,有浆性,托墨、韧性很强。适用于修补不很白的棉纸书。还可以用宋做大厚本书的锔捻。
4.迁安棉纸
产于河北迁安县,故名。俗称茅头纸。颜色灰白,质地厚松,略呈棉性。民国初年一些民间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即以此种纸印行。
5.上海棉纸
质地薄而细腻,其性能接近河南棉纸,产于浙江、安徽、江西等地,集散于上海,所以统称上海棉纸。在修书中用以修补书口最为合适。风伤的书需修补浆衬时,用这种纸效果很好。近几十年来,河南棉纸的产量很少,裁连口纸条或裱书的用纸,多以上海棉纸代替。由于这种纸质地薄而细腻,棉性又好,用它裱过的书,既牢固又不增加厚度,书叶也不会发硬,所以是古书修补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6.山西棉纸
产于山西,故名。色泽灰白,稍厚,富有韧性,质地与河南棉纸相似,山西棉纸有用以印书的,也是占书修补中的常用纸。
7.浙江棉纸
产于浙江,故名。质地薄而有韧性,性能与上海棉纸相仿,古书修补中可以作连口、裱书用纸。
8.蚕茧纸
有两种颜色,一种洁白如玉,一种略呈乳白色。质细而薄,富有光泽,韧性很强。从表面看与丝棉相似,所以叫蚕茧纸。元代曾用以印书。
9.云母皮纸
纸面光滑,韧性强。适宜作锔捻。遇水牢度更强,抗潮湿。
10.藏经纸
这种纸呈黄褐色,近于茶色。质地厚硬,略有绵性,不透明。宋、元、明刻印的释道经典多用这种纸。唐人曾用以书写佛经,故名。现多用作装裱善本、珍本书的书签。
11.桑皮纸
质地坚固,有**、白色两种。因为造纸原料中有桑树皮的成分,故名为桑皮纸。宋、元、明曾用以印书,但传世较少。
12.高丽纸
产自河北迁安,类似朝鲜印书用的纸,故名为高丽纸。色泽白净,纸质较厚,坚韧而有绵性,有明显的直纹。我国用高丽纸印书较少,古书修补中多用以染色作书皮。
13.库笺纸
有白、黄两色,韧性极强,纸质有厚有薄。纸幅都是67x67厘米,清代宫内常用以作包装纸,民间流传很少。193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用它影印过一些字帖画册。明、清两代,内府多用厚库笺纸染成磁青色装订书皮,通称“库磁青皮”。有时还用以缮写佛经,五彩套写,颇为美观雅致。
14.册子纸 .
又称库钞纸。明代人为了节省纸张,曾用写过字的钱粮册子反过来印书。由于这种纸张质地较好,有些印本一直流传至今。
15.日本皮纸
产自日本,又称东洋纸。有**的,也有白色,绵韧性较强。日本印书多采用。我国清末民初间也用此纸印书。
16,美浓纸
纸面光滑,细薄匀称,绵软而富有韧性。黎庶昌印《古逸丛书》,有一部分采用这种纸。日本印制古书亦广泛采用。
17.开化纸
南方称之为“桃花纸”。原产于浙江省开化县,故名。质地细腻,洁白如玉,无帘纹。薄而有韧性。清代前期内府和武英殿刻印图书多采用,印本美观大方。嘉庆以后,产量减少,质量也较前降低,用以印书不多。江苏武进藏书家陶湘最喜爱收藏殿版开化纸印本书。
18.开化榜纸
从表面看,与开化纸相像,但比开化纸厚,颜色也略显青色,质地稍逊于开化纸。清代嘉、道年间(1796—1850年)有些书使用开化榜纸印制。
19.太史连纸
较开化纸略黄,质地细匀,绵软而有韧性,清代前期曾用以排印大部头书《古今图书集成》。
20.东昌纸
产于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西部),故名。与迁安棉纸相似,山东东昌曾以此纸印制通俗读物。由于纸质松软,富吸水性,古书修补中常用以撒水吸潮。
21.油衫纸
纸厚,富有韧性,柔软耐久,最宜做书皮,不用托裱就牢固耐用。做包背装的护叶纸尤为适合。
(四)竹 纸
竹纸因为颜色略呈**,故又称“黄纸”,品种繁多,主要有:
1.毛边纸
亦称南毛边,颜色米黄,多产于福建。纸的正面光滑,背面粗涩,韧性较差。《常昭合志稿》卷三十二中说:“天下购善本书者,必望走隐湖毛氏(指明代藏书家毛晋)所用纸,岁从江西特造之,厚者曰‘毛边’,薄者曰‘毛太’,至今犹沿其名不绝。”这大概是毛边纸名称之由来。清代印书用纸很大一部分用的是毛边纸。古书修补中一般用来裱书皮,做衬纸或护叶。也可以染做磁青、占色书皮。
2.毛太纸
亦称南毛太纸,福建、浙江、江西都有出产。颜色浅黄,性能与毛边纸相仿,但纸幅较小,略薄。性质柔和,厚薄粗细稍有不匀,有明显的帘纹。因纸面清洁、光滑,清代中期以后用以印书的较多。毛太纸是修补旧书的必备纸张,补、镶、裱托竹纸书均很相宜。染色后也可以作为旧纸的代用品。
3.川连纸
产自四川。色泽略黄或白,质地与毛太纸相仿。这种纸较有韧性,但薄厚不匀。多用于印制四川地区的出版物,如四川的一部分县志,就是用川连纸印的。印出的书不够美观。
4.元书纸
产于浙江富阳、萧山等县,以富阳之大、小岭的出品为最佳。原料用石竹,色微黄,较毛边稍次。
5,梗棒纸
元代末年印书常用,质地粗糙,纸面涩,背面多碎草屑,既厚又脆,故被称为梗棒纸。
6.赛连纸
产自四川,薄而匀。纸幅大,无矾性,用以粘补黄竹纸书最为合宜。
7.玉扣纸
近似毛边纸,但不如毛边纸柔软。因其厚硬,不适于修补书叶,但适宜染色做书皮。
8.官堆纸
比毛边稍厚,金陵书局印书多采用。
9.连史纸
产于福建连城,故名。有大、小两种,分别称“大连史”、“小连史”。连史纸原料中有一定比例的韧皮纤维,故有人把它列入棉纸类。但现今制造的大连史纸原料中竹子占的比例很大,所以也可列入竹纸类。这种纸洁白匀净,正面光滑,背面粗涩发滞,但没有草屑粘附。纸料细而耐久性强,与棉连相似,惟韧性稍逊于棉连。托墨、写字易洇,清代乾隆以后用以印书者较多。它是修补装潢古书的必备纸张,用作普通线装书的补镶、衬或扉叶均可。尤其适宜作竹纸书籍的扉叶,但不宜用作书皮。
10.机制连史纸
又称洋连史。与连史纸大致相似,但颜色稍黄。正面平滑有亮光,背面粗糙,纸薄而脆,不利于保存。这种纸出现较晚,清末民初始用于印书,中华书局排印的线装本《四部备要》。日久纸面上会因老化而出现**斑点。
11.洋粉连纸
为机制纸。颜色灰白,正面光滑,背面粗涩,质薄而脆,不耐久藏。清末民初的石印本多采用此纸。
12.山贝纸和本槽纸
二者都是竹草纸,产于广东,山贝纸色黄,本槽纸色白,广东广雅书局“外聚珍本”丛书,多用这两种纸印刷。
13.呈文纸
亦称隔纸,纸质粗厚,正面平滑,反面粗糙,松软无力,不能作为印书用纸,也不能作为修补古书的直接用纸,但由于它吸水力强,可以作为修整古书时的隔纸,用以垫书撤水。
(五)其 他
1磁青(或古色)纸
古籍书皮用纸,一般用宣纸或毛边纸染成磁青或古色(即栗壳色、米色或古铜色),托裱一层质地相同的纸张。
2.虎皮宣
用宣纸染成黄白相间虎皮的颜色和花纹,再托裱一层质地相同的纸张,可用以作书皮。
3.蜡笺纸
产于明清时期。以植物韧皮纤维制成,纸质厚韧,有蜡色光泽。可用作书皮或护叶。
4.发笺纸 .
以植物韧皮纤维制成,类似高丽纸,在制造时加进人的头发,增加纸张韧性,故称发笺。适宜于作善本书封皮。
5.洒金纸
以金银箔片均匀地洒在含有胶矾水的宣纸上而成。颜色经年不变。分雪金笺与雨金笺两种,合称洒金纸或冷金笺。适宜作珍贵书籍的封皮或书签。
百度_红楼梦吧_破译红楼时间之谜 (一大批人将要失业)
八字推命的一般步骤和有关常识术语简介 八字命理虽然是伪科学,但它却具有一议久不决,鹏年疏言:“黄河老堤冲决八九里,大溜直趋溢口,宜於对岸上流广武古水利书杂记及其他古籍中的自然记录。还收集甲骨文、奏折、古人类和古脊椎
古代纸张的类别 (一)麻 纸
我国古代造纸用麻,主要有苎麻和大麻。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外国称之为中国草。大麻也是我国古老的麻种之一,俗称“火麻”,外国称之为汉麻。麻纸就是以麻类纤维制的纸张,常见的麻纸品种如下:
1.白、黄麻纸
白麻纸正面洁白、光滑,背面稍粗糙,有草秆、纸屑粘附。质地坚韧、耐久,只要不受潮,不会变质。黄麻纸呈淡**,一般比白麻纸略厚,性能与白麻纸相似,只是看起来更粗糙一些。无论是白麻纸还是黄麻纸,纸纹(也叫帘子纹)都比较宽,约有二指左右,有的纸纹不明显。
麻纸韧性好,有些流传至今的宋、元印本,虽历经千年,犹完整如新。
2.麻沙纸
产于福建建阳麻沙镇。颜色稍黄,纸纹不明显,厚薄、韧性也与麻纸相仿。
(二)宣 纸
唐代的安徽宣州府,出产一种质地优良的纸,地方官每年把它作为“贡品”献给朝廷。人们把这种纸按其产地命名为宣纸。
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的树皮。青檀树与桑树相似,是我国皖南一带的特产。明代以前的宣纸采用100%的青檀皮,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及打浆、抄造而成。自清代起改用檀皮和稻草的混合浆料,其用料有全皮、半皮、七皮三草之不同。由于宣纸选择原料严格,胶汁使用得法,制造技术娴熟、高超,所以制成的成品质地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色泽经久不变,且不易蛀蚀,便于长期保存。我国唐宋以来的书画作品多采用宣纸,有“纸寿千年”的美称。
宣纸属皮棉纸类,品种繁多,有单宣、夹宣、二层夹、三层夹之分,规格有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等,共有60多种,常见的有:
1,罗纹纸
颜色有素白、浅黄两种,质地细薄柔软,有明显的横纹,韧性强,看上去与丝织的罗绸相似,故名。宋、元、明、清都有生产,并用以印书。但宋、元的罗纹纸印本,今已罕见。明、清的罗纹纸印本,有时还能见到。如雍正年间(1723~1735年),武英殿本《律吕正义》、席启寓刻的《唐百家诗》等,都是用素白罗纹纸印的。此纸适宜修补善本书或镶裱,也可染成深浅各种颜色,或作书皮,或作护叶。
2.棉连纸
纸质白润如玉,细腻、柔软、匀密,富有绵韧性,无明显纹路。有一种质地极薄的叫“六吉棉连”,也称“汪六吉”,是棉连中的精品,较为少见。棉连纸可用作补书、护叶、镶书和衬纸,尤宜作为金镶玉的材料纸。染色后还可以做书皮等用,也用于拓碑帖。明末清初比较考究的印本,也采用棉连纸。
3.玉版宣
色白,质细而厚,吸水性强,韧性比棉连纸稍差。清末民初印制的印谱、书册、画册等,经常采用。
4.单宣
亦称料半。它比玉版宣薄,颜色洁白,质地均细,性质绵软,韧性较好,有纵横帘纹,印书美观大方。晚清至民初印的书籍多有采用。它亦可用于裱潢,作覆背纸;还可以染成磁青或古铜色,作封皮。
5.十刀头
即重单宣,比单宣厚,吸水量大。韧性很好,可以用作衬托册叶和绫。
6.夹连纸
比棉连纸稍厚,但不如棉连柔软。遇到厚纸书可用以镶书,也可用以修补明代厚棉纸图书,或作护叶用。
(三)棉 纸
南方称之为皮纸。系以楮树皮等为原料做成的高强度纸。质地细柔,纤维较多,极有韧性。从纸的纵面顺撕,它的断裂处有参差不齐的短纤维,因而叫棉纸。明代前期印书多用棉纸。嘉靖以前的棉纸比较细薄,隆庆以后的棉纸略显粗糙而较厚,用棉纸印书的比重也大为减少。清初还有少数棉纸印书,以后就少见了。主要品种有:
1.河南棉纸
产于河南,故名。纤维细长,色泽白中带黄,厚薄很不均匀,质地较粗糙,但松软如棉,富有韧性。河南当地有用以印书的,古书修补中可用作书叶溜口,托裱糟配焦脆的书籍。也可作订书用的纸捻钉,或作套扉叶用的护套。还可以染成旧色,代替旧纸使用。这种纸张有大小两种之分,大张质地稍厚,小张质地稍薄,但功效相同。
2.贵州棉纸 。
产于贵州,故名。它比河南棉纸厚,尺寸也大。纸的颜色稍呈灰白,厚薄均匀,但棉性大,纤维粗,质地松软,经久耐用。用来印书则不太美观,所以未被广泛采用。清末贵州、云南有些书是采用这种纸印的。在古书修补中,其用途大体与河南棉纸相同。
3,黑棉纸
色稍黑,有浆性,托墨、韧性很强。适用于修补不很白的棉纸书。还可以用宋做大厚本书的锔捻。
4.迁安棉纸
产于河北迁安县,故名。俗称茅头纸。颜色灰白,质地厚松,略呈棉性。民国初年一些民间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即以此种纸印行。
5.上海棉纸
质地薄而细腻,其性能接近河南棉纸,产于浙江、安徽、江西等地,集散于上海,所以统称上海棉纸。在修书中用以修补书口最为合适。风伤的书需修补浆衬时,用这种纸效果很好。近几十年来,河南棉纸的产量很少,裁连口纸条或裱书的用纸,多以上海棉纸代替。由于这种纸质地薄而细腻,棉性又好,用它裱过的书,既牢固又不增加厚度,书叶也不会发硬,所以是古书修补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6.山西棉纸
产于山西,故名。色泽灰白,稍厚,富有韧性,质地与河南棉纸相似,山西棉纸有用以印书的,也是占书修补中的常用纸。
7.浙江棉纸
产于浙江,故名。质地薄而有韧性,性能与上海棉纸相仿,古书修补中可以作连口、裱书用纸。
8.蚕茧纸
有两种颜色,一种洁白如玉,一种略呈乳白色。质细而薄,富有光泽,韧性很强。从表面看与丝棉相似,所以叫蚕茧纸。元代曾用以印书。
9.云母皮纸
纸面光滑,韧性强。适宜作锔捻。遇水牢度更强,抗潮湿。
10.藏经纸
这种纸呈黄褐色,近于茶色。质地厚硬,略有绵性,不透明。宋、元、明刻印的释道经典多用这种纸。唐人曾用以书写佛经,故名。现多用作装裱善本、珍本书的书签。
11.桑皮纸
质地坚固,有**、白色两种。因为造纸原料中有桑树皮的成分,故名为桑皮纸。宋、元、明曾用以印书,但传世较少。
12.高丽纸
产自河北迁安,类似朝鲜印书用的纸,故名为高丽纸。色泽白净,纸质较厚,坚韧而有绵性,有明显的直纹。我国用高丽纸印书较少,古书修补中多用以染色作书皮。
13.库笺纸
有白、黄两色,韧性极强,纸质有厚有薄。纸幅都是67x67厘米,清代宫内常用以作包装纸,民间流传很少。193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用它影印过一些字帖画册。明、清两代,内府多用厚库笺纸染成磁青色装订书皮,通称“库磁青皮”。有时还用以缮写佛经,五彩套写,颇为美观雅致。
14.册子纸 .
又称库钞纸。明代人为了节省纸张,曾用写过字的钱粮册子反过来印书。由于这种纸张质地较好,有些印本一直流传至今。
15.日本皮纸
产自日本,又称东洋纸。有**的,也有白色,绵韧性较强。日本印书多采用。我国清末民初间也用此纸印书。
16,美浓纸
纸面光滑,细薄匀称,绵软而富有韧性。黎庶昌印《古逸丛书》,有一部分采用这种纸。日本印制古书亦广泛采用。
17.开化纸
南方称之为“桃花纸”。原产于浙江省开化县,故名。质地细腻,洁白如玉,无帘纹。薄而有韧性。清代前期内府和武英殿刻印图书多采用,印本美观大方。嘉庆以后,产量减少,质量也较前降低,用以印书不多。江苏武进藏书家陶湘最喜爱收藏殿版开化纸印本书。
18.开化榜纸
从表面看,与开化纸相像,但比开化纸厚,颜色也略显青色,质地稍逊于开化纸。清代嘉、道年间(1796—1850年)有些书使用开化榜纸印制。
19.太史连纸
较开化纸略黄,质地细匀,绵软而有韧性,清代前期曾用以排印大部头书《古今图书集成》。
20.东昌纸
产于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西部),故名。与迁安棉纸相似,山东东昌曾以此纸印制通俗读物。由于纸质松软,富吸水性,古书修补中常用以撒水吸潮。
21.油衫纸
纸厚,富有韧性,柔软耐久,最宜做书皮,不用托裱就牢固耐用。做包背装的护叶纸尤为适合。
(四)竹 纸
竹纸因为颜色略呈**,故又称“黄纸”,品种繁多,主要有:
1.毛边纸
亦称南毛边,颜色米黄,多产于福建。纸的正面光滑,背面粗涩,韧性较差。《常昭合志稿》卷三十二中说:“天下购善本书者,必望走隐湖毛氏(指明代藏书家毛晋)所用纸,岁从江西特造之,厚者曰‘毛边’,薄者曰‘毛太’,至今犹沿其名不绝。”这大概是毛边纸名称之由来。清代印书用纸很大一部分用的是毛边纸。古书修补中一般用来裱书皮,做衬纸或护叶。也可以染做磁青、占色书皮。
2.毛太纸
亦称南毛太纸,福建、浙江、江西都有出产。颜色浅黄,性能与毛边纸相仿,但纸幅较小,略薄。性质柔和,厚薄粗细稍有不匀,有明显的帘纹。因纸面清洁、光滑,清代中期以后用以印书的较多。毛太纸是修补旧书的必备纸张,补、镶、裱托竹纸书均很相宜。染色后也可以作为旧纸的代用品。
3.川连纸
产自四川。色泽略黄或白,质地与毛太纸相仿。这种纸较有韧性,但薄厚不匀。多用于印制四川地区的出版物,如四川的一部分县志,就是用川连纸印的。印出的书不够美观。
4.元书纸
产于浙江富阳、萧山等县,以富阳之大、小岭的出品为最佳。原料用石竹,色微黄,较毛边稍次。
5,梗棒纸
元代末年印书常用,质地粗糙,纸面涩,背面多碎草屑,既厚又脆,故被称为梗棒纸。
6.赛连纸
产自四川,薄而匀。纸幅大,无矾性,用以粘补黄竹纸书最为合宜。
7.玉扣纸
近似毛边纸,但不如毛边纸柔软。因其厚硬,不适于修补书叶,但适宜染色做书皮。
8.官堆纸
比毛边稍厚,金陵书局印书多采用。
9.连史纸
产于福建连城,故名。有大、小两种,分别称“大连史”、“小连史”。连史纸原料中有一定比例的韧皮纤维,故有人把它列入棉纸类。但现今制造的大连史纸原料中竹子占的比例很大,所以也可列入竹纸类。这种纸洁白匀净,正面光滑,背面粗涩发滞,但没有草屑粘附。纸料细而耐久性强,与棉连相似,惟韧性稍逊于棉连。托墨、写字易洇,清代乾隆以后用以印书者较多。它是修补装潢古书的必备纸张,用作普通线装书的补镶、衬或扉叶均可。尤其适宜作竹纸书籍的扉叶,但不宜用作书皮。
10.机制连史纸
又称洋连史。与连史纸大致相似,但颜色稍黄。正面平滑有亮光,背面粗糙,纸薄而脆,不利于保存。这种纸出现较晚,清末民初始用于印书,中华书局排印的线装本《四部备要》。日久纸面上会因老化而出现**斑点。
11.洋粉连纸
为机制纸。颜色灰白,正面光滑,背面粗涩,质薄而脆,不耐久藏。清末民初的石印本多采用此纸。
12.山贝纸和本槽纸
二者都是竹草纸,产于广东,山贝纸色黄,本槽纸色白,广东广雅书局“外聚珍本”丛书,多用这两种纸印刷。
13.呈文纸
亦称隔纸,纸质粗厚,正面平滑,反面粗糙,松软无力,不能作为印书用纸,也不能作为修补古书的直接用纸,但由于它吸水力强,可以作为修整古书时的隔纸,用以垫书撤水。
(五)其 他
1磁青(或古色)纸
古籍书皮用纸,一般用宣纸或毛边纸染成磁青或古色(即栗壳色、米色或古铜色),托裱一层质地相同的纸张。
2.虎皮宣
用宣纸染成黄白相间虎皮的颜色和花纹,再托裱一层质地相同的纸张,可用以作书皮。
3.蜡笺纸
产于明清时期。以植物韧皮纤维制成,纸质厚韧,有蜡色光泽。可用作书皮或护叶。
4.发笺纸 .
以植物韧皮纤维制成,类似高丽纸,在制造时加进人的头发,增加纸张韧性,故称发笺。适宜于作善本书封皮。
5.洒金纸
以金银箔片均匀地洒在含有胶矾水的宣纸上而成。颜色经年不变。分雪金笺与雨金笺两种,合称洒金纸或冷金笺。适宜作珍贵书籍的封皮或书签。
本文2023-08-06 01:42:4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