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黄连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黄连简介,第1张

黄连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 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 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味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表面灰**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或橙**,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黄连片为不规则的薄片或碎块,周边黯**,粗糙,富有残存细小须根,片面**,质坚硬,气微,味极苦。酒黄连色泽较生片加深,味苦,略带酒气。姜黄连表面棕**,味苦,略带姜的辛辣味。萸黄连色泽黯**,味苦,略带吴萸的辛辣味。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黄连 [ 最后修订于2018/3/12 23:11:24 共4139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黄仁、神水、瞳神、胞生痰核、漏睛、暴风客热、金疳、胬肉攀睛、椒疮、火疳、聚星障、凝脂翳、肝虚雀目、云雾移睛、视瞻昏渺、中血堂、耳郭痰包、耳郭流痰、旋耳疮、耳疖、耳疮、耵耳、风聋、脓耳、耳疳、鼻窒、鼻槁、鼻鼽、鼻渊、喉痹、乳蛾、喉痈、梅核气、急喉风、急喉喑、喉菌、牙痈、《诸病源候论》、劳瘵、传尸、《丹溪心法》、《景岳全书》、痰湿壅遏、痞满、纳差、《兰室密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濡泻、洞泻、消渴、溏糜、飧泻、鹜溏、《难经》、钠呆、《济生方》、《沈氏尊生书》

-----------------好多生僻字,不想打了,你看着给吧,500个,太多了!!!!-----------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一七六引《德生堂方》 21 方名 22 梅花取香汤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梅花取香汤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2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梅花取香汤 1 拼音

méi huā qǔ xiāng tāng

2 《普济方》卷一七六引《德生堂方》 21 方名

梅花取香汤

22 梅花取香汤的别名

斩龙刽子手、梅花聚香汤

23 组成

天花粉1两,乌梅肉1两,人参1两,干葛1两,枇杷叶1两,黄耆1两,栝楼子1两,麦门冬1两,五味子1两,檀香5钱。

24 主治

消渴,饮水至石斗,病极者。

25 梅花取香汤的用法用量

水调服之,随意不拘时候。

2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7 附注

斩龙刽子手(原书同卷)、梅花聚香汤(奇效良方)卷三十三)。

古籍中的梅花取香汤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六消渴门]辨六经渴病并治

黄连(去皮须)栝蒌根苦参用生栝蒌根减。忽冷去梅花取香汤(出德生堂方)又名斩龙刽子手。消渴饮水至石斗

《温热经纬》:[卷五]方论

。锡类散象牙屑(焙)珍珠(各三分)飞青黛(六分)梅花冰片(三厘)壁钱(俗名喜儿窠,二十个,用泥壁上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86.详论猩红热治法

花六钱,甘草三钱,煎汤一大杯,分三次温服,每次送梅花点舌丹一丸(若在大人可作两次服每次送服二丸)。如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十四伤寒药方]诸方目

。第二百八十九、应手方治伤寒舌出寸余,连日不收。梅花冰片(为末擦舌上,应手而收,重者须用一钱方收)第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八通用诸方]饮食类第五

小便数为症状名,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又称小便频数。《张氏医通》卷七:“脬气不足,小便频数,昼甚于夜者,缩泉丸;或时清利过多,或时频数赤涩者,旧用萆薢分清饮,多不应,改用加减八味丸,效;若夜起小便多者,八味丸加五味子;数而少为实数,宜渗之,五苓减桂加滑石、甘草;数而色黄,虚热也,宜滋阴六味丸;数而多,色白体羸,为真阳虚,升气少而降气多,须补右肾相火,八味丸加补骨脂鹿茸。”《明医杂着》卷三:“盖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能禁而频数来也。故年老人多频数者,是膀胱血少,阳火偏旺也。治法当补膀胱阴血,泻火邪为主,而佐以收涩之剂,如牡蛎、山茱萸、五味子之类。……若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子。”若妇人小便频数,量少急迫,腹部觉胀,为肝郁气结,治宜疏肝理气,用逍遥散。如小便频数涩痛者,为淋症;小便频数量多,或尿如脂膏,或多饮、多食,为消渴病。

详见百科词条:小便数 [ 最后修订于2015/9/11 16:27:32 共38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