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才是伏羲的出生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到底哪才是伏羲的出生地?,第1张

伏羲

出生地:今甘肃省天水陇南一带

别名:宓羲、庖牺、皇羲、太昊、伏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传说,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

扩展资料:

伏羲的主要成就: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二、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

三、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四、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

五、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

六、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

七、根据《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记载可以伏羲时期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芜,于是伏羲娶妻,生子四,命名万物。

参考资料:

伏羲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逐瘀止血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逐瘀止血汤 1 拼音

zhú yū zhǐ xuè tāng

2 处方

生地30克(酒炒)大黄9克 赤芍9克 丹皮3克 当归尾15克 枳壳15克 龟版9克(醋炙)桃仁10粒(泡,炒,研)

3 功能主治

行血祛瘀。治妇人从高坠落,或闪挫受伤,以致恶血下流,有如血崩之状者。

4 逐瘀止血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摘录

《傅青主女科》卷上

古籍中的逐瘀止血汤 《竹泉生女科集要》:[气化次序说调血下]血崩由于闪跌第十一

。然腹痛拒按,久则面黄形槁,治当消瘀,傅氏用逐瘀止血汤。傅氏逐瘀止血汤酒炒生地大黄归尾醋炙龟版炒桃

《傅青主女科歌括》:[女科上卷血崩]闪跌血崩(十一)

行血以去瘀,活血以止疼,则血自止而愈矣。方用逐瘀止血汤。生地(一两,酒炒)大黄(三钱)赤芍(三钱)

《辨证录》:[卷之十一妇人科]血崩门(八则)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宁嗽丹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辨证录》卷四 61 组成 62 主治 63 宁嗽丹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宁嗽丹 1 拼音

níng sòu dān

2 处方

麦冬60克 五味子6克 天冬9克 生地30克 桑白皮6克 款冬花 紫菀 桔梗各3克 甘草15克 牛膝9克

3 功能主治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治阴虚肺燥,咳嗽吐痰不已,皮肤不泽,少动则喘者。

4 宁嗽丹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摘录

《辨证录》卷六

6 《辨证录》卷四 61 组成

苏叶1钱,甘草1钱,天花粉1钱,天冬1钱,款冬花1钱,桔梗3钱,生地3钱,麦冬5钱。

62 主治

骤感风寒,一时咳嗽,鼻塞不通,嗽重,痰必先清后浊,畏风畏寒。

63 宁嗽丹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2剂愈。

古籍中的宁嗽丹 《辨症玉函》:[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咳嗽

□□者无几也吾今酌定一方可以为永远之□□□□名宁嗽丹此方祛风祛痰又不耗气治初起之咳嗽殊有神功大约二

《辨证录》:[卷之六]燥症门(十五则)

无非治肺也。脾肾濡,而肺气安有独燥者哉。此症用宁嗽丹亦佳。麦冬(二两)五味子(二钱)天冬(三钱)生

《辨证录》:[卷之四]咳嗽门(八则)

,斟酌咸宜,调剂皆当,故奏功取胜耳。此证亦可用宁嗽丹苏叶甘草天花粉天冬款冬花(各一钱)桔梗生地(各

《增订十药神书》:己字太平丸

按∶与保和汤药品有十味同,兹加金箔用蜡丸,名为宁嗽金丹,甚效。镇定魂魄、宁安惊悸,连服五七丸即愈。心

《增订十药神书》:丁字保和汤

目录 1 拼音 2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保阴煎的用法用量 3 《顾松园医镜》卷十一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保阴煎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保阴煎 1 拼音

bǎo yīn jiān

2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21 处方

生地 熟地 芍药各6克 山药 川续断 黄芩 黄柏各45克 生甘草3克

22 功能主治

主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经期太早,一切阴虚内热动血。

23 保阴煎的用法用量

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3 《顾松园医镜》卷十一 31 处方

熟地3钱至1两,生地23钱,麦冬23钱,天冬2钱,牛膝(酒蒸)23钱,茯苓2钱,山药(蒸)23钱,玉竹45钱,鳖甲45钱,龟甲45钱(加圆肉10枚)。

32 功能主治

真阴虚衰,相火炽盛而发热,其热在于午后子前,或但皮寒骨蒸,五心常热,鼻中干燥,唇红颧赤,口苦舌干,耳鸣目眩,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倦怠嗜卧,大便燥结,小便黄赤,六脉弦数或虚数无力。或病日久,饮食少思,大便溏泄,午后洒淅恶寒,少顷发热,或热至鸡鸣寅卯时分,盗汗身凉等证。虚劳。

33 保阴煎的用法用量

骨蒸内热有汗,加骨皮2钱;无汗,加丹皮1钱;腰痛,加枸杞35钱,杜仲2钱,或猪腰子1枚,脊髓4、5条;盗汗,加枣仁(炒,研细)2钱至8钱,五味子2分至1钱;咳嗽,加鲜百合12两,款冬花23钱,枇杷叶3大片;有痰,加贝母23钱;有血,加藕汁、童便各1杯;食少,加米仁(炒)5钱至1两;肺经无热、肺脉按之无力者,量加人参;便溏,去生地、天冬。

古籍中的保阴煎 《妇人规》:[上卷经脉类]治崩淋经漏之法

若阴虚血热妄行者,宜保阴煎、加减一阴煎。保阴煎(见血热经早)加减一阴煎(见血热经迟)若火盛迫血妄行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八人集·妇人规(上)经脉类]崩淋经漏不止(十二)

故曰脾统血治崩淋经漏之法∶若阴虚血热妄行者,宜保阴煎、加减一阴煎;若火盛迫血妄行而无虚证者,宜徙薪

《妇人规》:[上卷胎孕类]妊娠卒然下血

甚。火之微者,凉胎饮;稍甚者,徙薪饮;再甚者,保阴煎、子芩散。若肝经有风热而血下者,宜防风黄芩丸。

《妇人规》:[上卷胎孕类]胎漏

而漏者,亦不过因病治之而已耳。妊娠血热而漏者,保阴煎、清化饮,择而用之。怒动肝火漏血者,保阴煎,甚

《胎产心法》:[卷之下]乳少无乳并乳汁自出论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生地黄饮子 31 组成 32 功能主治 3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4 《杂病源流犀烛·六*门》卷十七方之生地黄饮子 41 组成 42 功能主治 4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5 《太平圣惠方》卷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51 组成 52 制备方法 53 功能主治 5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6 《太平圣惠方》卷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61 组成 62 制备方法 63 功能主治 6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7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71 生地黄饮子的别名 72 组成 73 制备方法 74 功能主治 75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76 附注 8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81 生地黄饮子的别名 82 处方 83 制法 84 功能主治 85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86 摘录 9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方之生地黄饮子 91 组成 92 制备方法 93 功能主治 9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0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101 生地黄饮子的别名 102 组成 103 制备方法 104 功能主治 105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06 附注 11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生地黄饮子 111 组成 112 功能主治 11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2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121 组成 122 功能主治 12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3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131 组成 132 制备方法 133 主治 13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4 《证治汇补》卷二方之生地黄饮子 141 组成 142 功效主治 14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44 各家论述 15 《证治汇补》卷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151 组成 152 功效主治 153 运用 154 各家论述 16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161 组成 162 功能主治 16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64 各家论述 17 《西塘感证》卷中引海藏方之生地黄饮子 171 组成 172 功能主治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生地黄饮子 1 拼音

shēng dì huáng yǐn zǐ

2 概述

生地黄饮子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五首。

3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生地黄饮子 31 组成

生地黄汁、竹沥各三合,独活三分(研末)[1]。

32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小儿中风,面引口偏,身体拘急,舌不能转[1]。

3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上药相和,煎至4合,去滓,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4 《杂病源流犀烛·六*门》卷十七方之生地黄饮子 41 组成

人参、黄芪、生地黄、熟地黄、石斛、天门冬、麦门冬、枳壳、枇杷叶、泽泻各一钱,甘草五分[1]。

人参1钱,黄耆1钱,生地1钱,熟地1钱,金石斛1钱,天冬1钱,麦冬1钱,枳壳1钱,枇杷叶1钱,泽泻1钱,甘草5分。

42 功能主治

《杂病源流犀烛·六*门》卷十七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消瘅[1]。

4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5 《太平圣惠方》卷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51 组成

生地黄3两,玄参1两,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犀角屑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52 制备方法

上细锉,和匀。

5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时气,心膈大热烦闷,言语失度。

5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6 《太平圣惠方》卷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61 组成

生地黄2两(切),川升麻1两,玄参1两,川大黄1两(生用),柴胡2两(去苗),贝母1两(爆令微黄),麦门冬1两(去心),百合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62 制备方法

上锉细。

6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热病,毒气攻肺,咳嗽,喉中生疮。

6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分,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入蜜1小匙。更煎1沸,放温服,不拘时候。

7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71 生地黄饮子的别名

生地黄汤

72 组成

生地黄汁1中盏,竹沥1中盏,荆沥1中盏,防风半两(去芦头),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羌活1两。

73 制备方法

上锉细。

74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瘫缓风,手足不遂,言语謇涩,心神躁闷。

75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以汁沥等同煎至2中盏,去滓分温3服,不拘时候。

76 附注

生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九)。

8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81 生地黄饮子的别名

生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九)。

82 处方

生地黄汁250毫升 竹沥250毫升 荆沥250毫升 防风15克(去芦、头)附子15克(炮裂,去皮、脐)羌活30克

83 制法

上药锉细。

84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瘫缓风,手足不遂,言语謇涩,心神躁闷。

85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以汁、沥等同煎至60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分三次温服。

86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

9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方之生地黄饮子 91 组成

生地黄2两,柴胡1两(去苗),葱白5寸(切),香豉半合,甘草半两(生用),生姜半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地骨皮半两,赤芍药半两。

92 制备方法

上锉细,和匀。

9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骨蒸劳热,四肢疼痛,小便赤黄。

9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童便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0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101 生地黄饮子的别名

生地黄汤

102 组成

生地黄2两,淡竹叶20片,大麦半合,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03 制备方法

上锉细,和匀。

104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心黄。

105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06 附注

生地黄汤(《普济方》卷一九六)。

11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生地黄饮子 111 组成

生地黄汁1中盏,童便1中盏,当归1两(锉),生姜汁1合,酒1中盏。

112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产后卒血气上攻,心胸烦闷,口干壮热,不思饮食。

11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上药捣和,煎57沸,去滓,不拘时候,温服1小盏。

12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121 组成

生地黄汁2合,生益母草汁2合,生藕汁2合,鸡子白2枚,童便1合。

122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产后血运,心烦闷乱,恍惚如见鬼神。

12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上药相和,微煎23沸,下鸡子白,搅令散,分温3服。

13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131 组成

生地2钱,赤芍2钱,羌活1钱,当归1钱,甘草2分。

132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133 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小儿生下满身面目俱黄,状如金色,面赤身热,眼闭不开,大便不通,小便如栀汁,满身生疮。

13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用灯心煎汤服。产妇亦宜服,抹少许入儿口内。

14 《证治汇补》卷二方之生地黄饮子 141 组成

生地、熟地、天门冬、麦门冬、黄耆、甘草、银柴胡、黄芩、地骨皮、白芍药。

142 功效主治

《证治汇补》卷二方之生地黄饮子功在扶元退热。主治气虚血热,潮热,吐衄,脉弦数者。

14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44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气虚血热,不能摄火,而经气疏泄,血不得归经,故吐血、衄血,潮热不止焉。生地滋阴壮水以凉血,熟地补血益阴以济火,麦冬清心润燥,天冬润燥益阴,黄耆补既伤之气,蜜炙能禁疏泄之血,黄芩清燥热之火,炒黑能止吐衄之血,地骨皮除蒸热,炙甘草缓虚阳,银柴胡解阴分之热,白芍药敛热伤之阴。俾热退阴藏则潮热自解,而经气清和,吐衄无不止矣。此扶元退热之剂,为气不摄火吐衄之专方。

15 《证治汇补》卷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151 组成

人参、生地、熟地、麦冬、天冬、石斛、五味子、甘草、枇杷叶、茯苓。

152 功效主治

《证治汇补》卷五方之生地黄饮子功在滋培润燥。主治下焦虚火上炎,消渴,脉虚数者。

153 运用

小便不利,加茯苓。

154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下焦虚火上炎、肺金受烁,不能分布津液上潮,故消渴不止。生地滋阴壮水以制虚火,熟地滋肾补阴以济心阳,天冬益阴润肺,麦冬润肺凉心,人参扶元生水,甘草泻火生金,五味子收肺气之耗散,枇杷叶平肝气之上逆,石斛益阴以除虚热。水煎,温服,使肾水内充,则虚阳自潜而 无不上奉,何消渴之不瘳哉!小便不利,加茯苓,乃水出高源,源流并泽以上潮,何消渴之有?此滋培润燥之剂,为阴虚消渴之专方。

16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161 组成

生地5钱,阿胶3钱(蒲黄灰炒),白芍1钱半(炒),麦冬3钱(去心),地榆3钱(炒黑),茯神2钱(去木),小蓟根3钱。

162 功能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孕妇尿血,脉虚数者。

16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164 各家论述

胎热伤阴,经血暗渗,故尿血不止,胎孕不安焉。生地滋阴凉血以资血室,阿胶补阴益血以护胎元,麦冬清心润肺,白芍敛阴止血,茯神安神定志,地榆凉血涩血,小蓟散瘀凉血以上溺血也。水煎,温服,使阴血内充,则胎热自化而经气完夏,经血无妄行之患,何溺血之有不止者?胎孕无不自安矣。

17 《西塘感证》卷中引海藏方之生地黄饮子 171 组成

生地、熟地、枸杞、地骨皮、黄耆、白芍、天冬、黄芩、甘草、枳壳、防风。

172 功能主治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复脉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复脉汤 1 拼音

fù mài tāng

2 处方

炙甘草 西洋参 火麻仁 生地 麦冬

3 功能主治

益阴生脉。治气血虚亏,心悸,口干舌燥,脉结代。

4 复脉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摘录

《医门补要》卷中

古籍中的复脉汤 《温病指南》:[卷上]风温下焦篇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邪热少虚热多也。加减复脉汤主之。温病误表。以致心中震震。舌强神昏者。心气

《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阳土,未有不克少阴癸水

《温病正宗》:[下编·正宗辑要第二章·分论]六、论吴氏《温病条辨》之误

汤,用玄参、麦冬、鲜生地),以及一甲二甲三甲之复脉汤(加减复脉汤用炙草、干地、白芍、麦冬、阿胶、麻

《临证指南医案》:[卷五]温热

生地阿胶天冬人参川斛茯神麦冬张营络热。心震动。复脉汤去姜桂参加白芍。陆(六九)高年热病。八九日。舌

《吴鞠通医案》:[卷一]温疫

汉代及以后对《孟子》的注解大多是笼统地说“诸冯”是在东方的东夷之地,没有具体地说在什么地方。此后的一些地理方志中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以下三处:

1、在今山东省诸城市北部的万家庄乡诸冯村,其地有舜庙。明《职方地图》于“诸城”下注云:“舜生处”。清代乾隆《诸城县志·古迹考第五》载:“(诸城)县人物以舜为冠,古迹以诸冯为首。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文学家苏轼知密州(治今诸城),写下了《登常山绝顶广丽亭》诗,开首四句云:“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飞埃。相将叫虞舜,遂欲归蓬莱”,是以诸城为舜生地的诸冯。清代学者焦循在《孟子正义》认为也在此地,云:“今青州府有诸城县,大海环其东北,说者以为即《春秋》书‘城诸’者。其地有所谓冯山、冯村,盖相传自古,窃疑近是。由此以推,则知历山、雷泽、河滨与负夏、寿丘、顿丘之皆东土,斑斑可考。”

2、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古称曹县)。一说在菏泽西北五十里,其地原有诸冯村。明《嘉靖山东通志》卷二十二《古迹》云:“诸冯,在曹县西北五十里,相传舜生之地。今按其地与姚虚相去不远,恐或然也。” 一说是在菏泽县南五十里处,如《清一统志》亦云:“诸冯,在菏泽县南五十里,相传即舜生处。”杨伯峻《孟子译注》云:“诸冯,传说在今山东菏泽县南五十里”, 即指此。

3、在今山西省垣曲县诸冯山下,该县被称为“舜乡”或“帝舜故里”。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一《山西三·平阳府》云:“诸冯山,在(垣曲)县东北四十里,《孟子》云‘舜生诸冯’,盖即此。”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