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里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攻里 1 拼音
gōng lǐ
2 注解
攻里 治疗学术语。系下法之一。即攻逐里实。用泻下药物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参下法条。
古籍中的攻里 《儒门事亲》:[卷二]攻里发表寒热殊涂笺十二有一言而可以该医之旨者,其惟发表攻里乎?虽千枝万派,不过在表在里而已矣。欲攻其里者,宜以寒为主;欲发
《医述》:[卷三·伤寒提钩]伤寒硝、黄以治里。其于表里虚实,表热里寒,发表和表,攻里救里,病有浅深,治有次第,方有轻重,是以定其中外
《疡医大全》:[卷四十附刊寒门秘法]似证辨疑
法也。果见下利清谷,必先救里,果见烦满口干,则先攻里。大法传经两感先治表,直中两感先救里,或救或攻,
《医述》:[卷五·杂证汇参]温热难愈。所以病温之人,有发表三、五次而外证不除者,攻里三、五次而内证不除者,以为在表也,又似在里,以为
《疡医大全》:[卷四十附刊寒门秘法]表里俱见目录 1 拼音 2 《经验方》:茯苓饼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茯苓饼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回春》卷八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茯苓饼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茯苓饼 1 拼音
fú líng bǐng
2 《经验方》:茯苓饼21 处方
茯苓细粉 米粉 白糖各等份
22 制法上3味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饼。
23 功能主治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虚体弱所致的心悸、气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肿、大便溏软等。
24 茯苓饼的用法用量
可经常随量吃。
25 摘录《经验方》
3 《回春》卷八 31 方名
茯苓饼
32 组成防风1钱,人参1钱,五加皮1钱,白鲜皮1钱,当归1钱,川芎1钱,丁皮1钱,木瓜1钱,皂角刺1钱,海桐皮1钱,乳香1钱,没药1钱,金银花1钱,甘草1钱,土茯苓半斤。
33 主治远近顽疮,烂不敛口。
34 茯苓饼的用法用量不拘时候,外将细粗末煎作汤饮。以疮好为度。
3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将药末4两对麦面4两,水和1处作饼,焙干熟用。
古籍中的茯苓饼 《简明医彀》:[卷之八]杨梅疮汁二碗,入众药煎服。土茯苓二汁,再煎众药渣服。茯苓饼(远近顽癣,搔烂不痊,并治)防风人参五加皮白藓
《万病回春》:[卷之八]杨梅疮茯苓四两,水四碗煎至二碗,入丸煎化,去渣温服。茯苓饼治远近顽疮、烂不敛口并治。防风人参五加皮白鲜皮
《儒门事亲》:[卷十五辟谷绝食第十八]辟谷方之,三日后,诸般食饮无避忌。此药大忌欲事。又方茯苓饼子白茯苓(四两,为末)头白面(一、二两)上同调
《普济方》:[卷二百六十四服饵门]神仙辟谷(附论)开去皮为细末)如泥。渐入豆晒干捣饥。第若待汤少茯苓饼子(出儒门事亲书)白茯苓(四两为末)头白面(二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接骨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儒门事亲》卷十五:接骨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良朋汇集》卷五:接骨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45 注意 46 摘录 5 《普济方》卷三○九:接骨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永类钤方》卷二十二:接骨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百一》卷十三:接骨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中藏经·附录》:接骨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圣惠》卷六十七:接骨散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丹溪心法》卷四:接骨散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105 摘录 11 《回春》卷八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功效 114 主治 115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2 《活人心统》卷三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经验秘方》引阿里平章方(见《医方类聚》卷一八七)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功效 134 主治 135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136 制备方法 14 《串雅外编》卷一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功效 144 主治 145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146 制备方法 15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中藏经·附录》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理伤续断方》 181 方名 182 接骨散的别名 183 组成 184 功效 185 主治 186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187 制备方法 188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接骨散 1 拼音
jiē gǔ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接骨散21 处方
定粉、当归,各一钱;硼砂一钱半。
22 炮制上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治从高堕下,马逐伤折,筋断骨碎,痛不可忍。接骨续筋,止痛活血。
2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煎苏木汤调下,服讫后时时吃苏木汤。
25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儒门事亲》卷十五:接骨散31 处方
金头蜈蚣1个,金色自然铜半两(烧红,醋淬,研为细末用之),乳香2钱(研为细未用之),铜钱(重半两者)3文或5文(烧红,醋淬细研),金丝水蛭1钱半(每个作3截,瓦上煿去气道为度),没药3钱(研细)。
32 制法上为细末。
33 功能主治打折损伤,恶疮。
3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如疮肿处,津调半钱涂,立止痛;如见得出脓,先用粗药末少许,小油少半匙,同打匀,再入少半匙,再打匀,又入前药接骨散半钱,再都用银钗子打成膏子,用鸡翎扫在疮肿处,立止痛,天明1宿自破便效。如骨折损,立接定不疼。如不折了,吃了药,立便止住疼痛。服药觑可以食前服,食后服。又外用接骨药。
如打折骨头并损伤,可用前项接骨散半钱,加马兜铃末1钱,用好酒1大盏,热调,连滓温服。
35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4 《良朋汇集》卷五:接骨散41 处方
血竭1钱,半夏8分,乳香1钱半,没药(俱去油)1钱半,当归5分,土鳖(焙干)5分,巴豆4分(煅存性)。
42 制法上为细末,瓷罐收秘。
43 功能主治跌打损伤。
4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每服5分,滚黄酒调下,如患在上,食后服;患在下,空心服。
45 注意忌一切豆类等物、烧酒、房事。
46 摘录《良朋汇集》卷五
5 《普济方》卷三○九:接骨散51 处方
米壳1两(去顶,蜜炒**),麻黄1两,乳香1钱半,当归1钱半,甘草3钱半,芍药3钱半。
52 制法上为细末。
53 功能主治折伤。
5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酒煎熬至7分,和滓温服,病上食后,病下食前服。
55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
6 《永类钤方》卷二十二:接骨散61 处方
白芍药2两,故纸(炒)1两,自然铜1两(醋淬),没药1两(别研),羊胫骨灰1两,白茯苓2两,骨碎补(去皮)2两,川乌半两(炮),木鳖子(去壳并油煨)半两,虎骨随多少(醋煮,别研)。
62 制法上为末。
63 功能主治住痛消肿。主诸伤筋折肿痛。
6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烧羊胫炭法:四五月收麻羊粪,用茅一层,又加粪一层,尽意烧之存性,合了烟令作炭,先办姜汁、童便,候炭成,将入汁内淬,晒干为末。
65 摘录《永类钤方》卷二十二
7 《百一》卷十三:接骨散71 处方
半两古老钱(用火煅,醋内淬数过)、没药、乳香各等分,麝香少许。
72 制法上为末。
73 功能主治打扑伤损折。
7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字,用淡姜汤调服,不拘时候。
75 摘录《百一》卷十三
8 《中藏经·附录》:接骨散81 处方
黄狗头骨1个(以汤去毛,便以汤连皮煮,去皮取骨,泥固,炭火煅过,去泥,为细末)、官桂末、牡蛎(亦泥固煅)。
82 制法上各为细末。
83 功能主治折伤。
8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每日狗头末5钱,入牡蛎末3钱,桂末2钱,并炒,以糯米粥铺绢帛上,方掺药在粥上,裹损伤处;大段折伤者,上更以竹片夹之。少时即痒,不可抓之,轻以手拍,23日效。
85 摘录《中藏经·附录》
9 《圣惠》卷六十七:接骨散91 处方
栗黄1斤(晒干),雄黑豆半斤(炒熟),桑根白皮1斤(锉),没药2两,麝香半两(细锉)。
92 制法上为细数。
93 功能主治伤折疼痛。
9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醋1中盏,煎至半盏,用浆水2合解服。不过3服,疼痛即止。
95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10 《丹溪心法》卷四:接骨散101 处方
没药半两,乳香半两,自然铜1两(煅淬),滑石2两,龙骨3钱,赤石脂3钱,麝香1字(另研)。
102 制法上为末,好醋浸没,煮多为上,干就炒燥为度。
103 功能主治跌扑伤损。
10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准绳·疡医》有“白石脂”。
若骨巳接尚痛,去龙骨、赤石脂,而服多尽好,极效。
105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11 《回春》卷八 111 方名
接骨散
112 组成窝苣子不拘多少。
113 功效接筋续骨。
114 主治跌打损伤。
115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3钱,同好酒调服。
116 制备方法上微炒,研细末。
12 《活人心统》卷三 121 方名接骨散
122 组成自然铜(醋淬)1两,乳香5钱,没药5钱,真血竭5钱,地龙5钱,甜瓜子5钱,骨碎补1两,合欢藤1两,续断1两,苏木7钱,川归2两。
123 主治跌扑伤损,骨折筋伤。
12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3钱,酒调下。
12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3 《经验秘方》引阿里平章方(见《医方类聚》卷一八七) 131 方名接骨散
132 组成广荗1两,京三棱1两(炮),黄柏1两,黄芩1两,龙骨1两,乌鱼骨1两(去皮),白及1两,当归1两,骨碎补1两,木鳖子(去壳,不出油)1两,乳香3钱,没药3钱。
133 功效止痛。
134 主治攧扑伤折。
135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热酒调下。以汗出痛止为度。加黄丹、酽醋调敷贴患处,破则干掺。
13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14 《串雅外编》卷一 141 方名接骨散
142 组成茉莉根1寸。
143 功效接骨止痛。
144 主治跌损骨节、脱臼。
145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昏迷1日乃醒,服2寸2日,3寸3日乃醒。
146 制备方法酒磨服。
15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 151 方名接骨散
152 组成黄麻(烧灰)2两,头发(烧灰)1两,乳香5钱。
153 主治跌扑闪胸,骨折疼痛。
15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酒调服。
15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6 《中藏经·附录》 161 方名接骨散
162 组成黄狗头骨1个(以汤去毛,便以汤连皮煮,去皮取骨,泥固,炭火煅过,去泥,为细末)、官桂末、牡蛎(亦泥固煅)。
163 主治折伤。
16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每日狗头末5钱,入牡蛎末3钱,桂末2钱,并炒,以糯米粥铺绢帛上,方掺药在粥上,裹损伤处;大段折伤者,上更以竹片夹之。少时即痒,不可抓之,轻以手拍,23日效。
165 制备方法上各为细末。
17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171 方名接骨散
172 组成自然铜1两(火烧3度,醋淬,研),木炭半斤(火烧,醋蘸2度),白丝3两(烧灰)。
173 主治伤折筋骨。
174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煎苏木酒调下。病甚损伤折骨者,服讫,绵衣包裹了,次服没药丸。
175 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18 《理伤续断方》 181 方名接骨散
182 接骨散的别名神授散、铅粉散
183 组成硼砂1钱半,水粉1钱,当归1钱。
184 功效接骨续筋,止痛活血。
185 主治飞禽骨断,从高坠下,驴马跌折,筋断骨碎,痛不可忍。
186 接骨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苏木汤服讫,时时但饮苏木汤。立效。
187 制备方法上为末。
188 附注神授散(《苏沈良方》卷九)、铅粉散(《普济方》卷三○九)。
古籍中的接骨散 《普济方》:[卷三百九折伤门]接骨手法血竭甘草川芎(以上各一钱半)半两钱(一个火烧醋接骨散并治恶疮。金丝水蛭(半钱每个三截瓦上去气道为度
《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又接骨议论方再用明目生血饮服之而安。续有鼻梁骨断之症,先将接骨散敷之著骨,次用生肌散菜油调敷,再用活血止痛散,
《跌打秘方》:论治法服,待其平复,再服生血明目饮。若鼻梁骨断,先用接骨散敷之,次用生肌散菜油调搽,再服活血止痛散。如口
《儒门事亲》:[卷十五疮疡痈肿第一]接骨散油少半匙,同打匀,再入少半匙,再打匀,又入前药接骨散半钱,再都用银钗子打成膏子,用鸡翎扫在疮肿处,
《伤科大成》:接骨入骱(骨之小笋也)用手巧法目录 1 拼音 2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崔氏方:温白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温白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外台》卷十二引《崔氏方》 51 方名 52 温白丸的别名 53 组成 54 主治 55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 56 制备方法 57 用药禁忌 58 附注 6 《儒门事亲》卷十五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魏氏家藏方》卷二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御医撮要》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理瀹》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直指小儿》卷二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 124 主治 125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 126 制备方法 13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131 方名 132 温白丸的别名 133 组成 134 功效 135 主治 136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 137 制备方法 138 附注 14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家宝》 141 方名 142 温白丸的别名 143 组成 144 主治 145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 146 制备方法 147 附注 15 《普济方》卷三九五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温白丸 1 拼音
wēn bái wán
2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崔氏方:温白丸21 处方
紫菀22克 吴茱萸22克 菖蒲15克 柴胡15克 厚朴15克(炙)桔梗15克 皂角22克(去皮、籽,炙)乌头75克(熬)茯苓15克 桂心15克 干姜15克 黄连15克 蜀椒15克(汗)巴豆75克(熬)人参15克
22 制法上十五味,合捣下筛,加白蜜和匀,更捣二千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温里祛寒,消症除癖。治心腹积聚、症癖。
2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
一服2丸,不知,渐增至5丸,以知为度。
25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二引崔氏方
3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温白丸31 处方
天麻(生)15克 白僵蚕(炮)白附子(生)干蝎(去毒)天南星(锉,汤浸七次,焙)各75克
32 制法上药同研为末,汤浸寒食面和丸,如绿豆大。
33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虚,泄泻瘦弱,及因吐泻或久病后而成慢惊,身冷瘈疭者。
3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再于寒食面内养七日取出。每次服5~7丸,加至20~30丸,空腹时煎生姜米饮送下。
35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4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41 方名
温白丸
42 组成丹砂1两(研如粉,一半入药,一半为衣),白矾(研,飞)3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3两,生姜3两(切,与半夏同捣作饼,炙黄熟为度),白术2两,丁香半两。
43 主治中焦虚寒,痰积不散。
4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临卧生姜汤送下。
45 制备方法上除丹砂一半为衣外,捣研为细末,姜汁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丹砂为衣。
5 《外台》卷十二引《崔氏方》 51 方名温白丸
52 温白丸的别名厚朴丸
53 组成紫菀3分,吴茱萸3分,菖蒲2分,紫胡2分,厚朴2分(炙),桔梗2分,皂荚3分(去皮子,炙),乌头10分(熬),茯苓2分,桂心2分,干姜2分,黄连2分,蜀椒2分(汗),巴豆1分(熬),人参2分。
54 主治心腹积聚,久症癖,块大如杯碗,支满上气,时时腹胀,心下坚结,上来抢心,旁攻两胁,彻背连胸,痛无常处,绕脐绞痛,状如虫咬;又疗十种水病,八种痞塞,反胃吐逆,饮食噎塞;或五淋五痔;或九种心痛,积年食不消化;或妇人不产,或断续多年,带下淋沥;或痎疟连年不愈;又疗诸风,身体顽痹,不知痛痒,或半身疼痛,或眉发堕落;或癫或痫;或妇人五邪,梦与鬼交,四肢沉重,不能饮食,昏昏默默,终日忧愁,情中不乐,或恐或惧,或悲或啼,饮食无味,月水不调,身似怀孕,连年累月,羸瘦困弊。
55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丸,不知,渐加至5丸,以知为度,食后姜汤送下。
56 制备方法上为末,和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7 用药禁忌禁生冷、饧、醋、猪、羊、鱼、鸡、犬、牛、马、鹅肉、五辛、葱、面、油腻、豆及糯米粘滑、郁、臭之属。
58 附注厚朴丸(《保命集》卷中)。
6 《儒门事亲》卷十五 61 方名温白丸
62 组成椿根白皮(去粗皮,酒浸,晒干)。
63 主治脏毒下血。
6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淡酒送下。
65 制备方法上为末,枣肉或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 《魏氏家藏方》卷二 71 方名温白丸
72 组成天南星(汤泡7次)、青皮(去瓤)、白茯苓(去皮)、半夏(汤泡7次)、陈皮(去白)、丁香(不见火)、干姜(炮,洗)各等分。
73 主治痰饮。
7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7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姜汁打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8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81 方名温白丸
82 组成柴胡(去苗)1两,紫菀(去苗土)1两,吴茱萸(汤浸,焙干炒)1两,菖蒲1两,桔梗(锉,炒)1两,京三棱(煨、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黄连(去须,炒)1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1两,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1两,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尽)1两,皂荚(去皮,炙黄)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当归(切、焙)2两,乌头(炮裂,去皮脐)2两,黄耆(锉)2两。
83 主治藏腑积聚,症癖气块,腹多(疒丂)痛,按或有形,肢节烦热,腰脚酸疼;及妇人血癖,经候不调,赤白带下等疾。
8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2丸,加至34丸。温酒送下。利下恶物为度。
8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91 方名温白丸
92 组成半夏(汤浸去滑,切,焙)1两,白附子(炮)1两,硫黄(研)1两。
93 主治伤寒面青,心下坚硬,开口出气,身体不热,头面多汗,四肢厥冷。
9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吐逆,炒生姜盐酒送下,或艾醋汤送下,不拘时候,阴毒并吃35服。
95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粳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10 《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御医撮要》 101 方名温白丸
102 组成紫菀2分,吴茱萸2分,皂角(去皮子,酥炙)2分,干姜(去皮,煨)2分,柴胡2分,桔梗2分,厚朴2分,茯苓2分,石菖蒲(米泔水浸1宿,切,焙干)2分,肉桂(去皮)2分,黄连2分,川椒(去皮子,出汗)2分,甘草2分,牛膝2分,当归(炒)2分,巴豆(去皮,麸炒黄,细研,纸裹压出油)2分,葶苈2分,乌头10分(炮,去皮尖)。
103 主治久患宿疾劳病,脏腑久冷,黄黑瘦弱,吐逆腹胀,吃食减退。
10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初服2丸,加至3丸,临卧熟水送下。如是宿患,取微利为度,看脏腑虚实,加至5丸;如患宿疾劳病,脏腑久冷,黄黑瘦弱,吐逆腹胀,吃食减退,于五更初暖酒下3丸,粥饮下亦可;一切气痛,冷热气筑,用温酒下3丸;一切伤寒热病,浑身壮热,头痛,阴阳二毒,葱汤下35丸,坐间汗出,微转下恶物,麻黄汤下亦好;大小男女患惊痫,热茶下12丸;消食化气,脏腑壅滞,食前茶酒或汤任下3丸;脐下结痛,煎橘皮汤下3丸;血痢蜜汤下;心痛石榴皮汤下;脚气,杏仁或小豆汤下;腿转筋,木瓜汤下;水泻,龙骨汤下;口疮,蜜汤下;咳嗽,百部汤下;诸般风疾,柳枝汤下;头痛,石膏汤下,或茶下;耳鸣,盐汤下,胸膈气满,木通汤下;心痰,米饮下;大小便不利,葱茶汤下;翻胃,人参汤下;疟疾,醋汤下;鬼气胀满,桃仁汤下;喉闭喉塞,吴茱萸汤下;中毒,洗衣汤下;又时气,豆豉汤下;赤眼,茶下;血淋,麻子汤下;产难,滑石汤下。
10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理瀹》 111 方名温白丸
112 组成川乌2两半(炮),吴萸1两,桔梗1两,柴胡1两,菖蒲1两,紫菀1两,黄连1两,炮姜1两,肉桂1两,花椒1两,巴豆1两,泽泻1两,皂角1两,厚朴1两。
113 主治积聚,症瘕,痃癖,痞气。
11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炒热熨。
11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2 《直指小儿》卷二 121 方名温白丸
122 组成人参1钱,防风1钱,白附子(生)1钱,直僵蚕1钱,全蝎(并焙)1钱,南星(烫7次,焙干)2钱,天麻2钱。
123 功效驱风豁痰定惊。
124 主治小儿吐泻久病转成慢惊,身冷瘈疭。
125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姜汤送下。
126 制备方法上为末,飞白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13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131 方名温白丸
132 温白丸的别名丁香半夏丸
133 组成半夏2两(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晒干),白术1两,丁香1分。
134 功效温益肺胃,思进饮食,消痰饮癖,止心嘈烦。
135 主治脾胃虚寒,宿食不消,痰饮停滞。咳嗽呕吐,胸膈痞满。
136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煎生姜汤送下。如腹痛并呕逆,食后服。
137 制备方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138 附注丁香半夏丸(《鸡峰》卷十八)。
14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家宝》 141 方名温白丸
142 温白丸的别名白术丁香丸
143 组成白术(米泔浸,炒)1分,丁香(炒)半分,半夏(炮7次)1钱半。
144 主治小儿久泻,脾虚不能食,食即泻下,米谷不化。
145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半岁儿每服3丸,35岁儿每服57丸,淡姜汤吞服,早、晚各1次。
146 制备方法上为末,姜汁糊丸,如绿豆大。
147 附注白术丁香丸(《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15 《普济方》卷三九五 151 方名温白丸
152 组成附子(炮)2两,桔梗2两,人参1两,干姜2分。
153 主治小儿寒中吐利及客忤。
154 温白丸的用法用量20日儿,麻子大1丸;50日儿,胡豆大1丸;100日儿,小豆大1丸,米饮送下。
15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古籍中的温白丸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五宇集·古方八阵]攻阵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远姜汤下。《局方》温白丸治心腹积聚,癖痞块,大如杯碗,胸胁胀满,呕吐,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五·脾胃部]积块瘕。治愈一切万病如神,惟有孕者不宜服。〔《局》〕温白丸治心腹癖块,久症积聚,大如杯碗,黄胆宿食,朝起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三十三积聚门]药方,大便臭者及噎塞,皆可用之,神效。(《和剂》)温白丸治心腹积聚,瘕痞块,大如杯碗,胸胁胀满,如有所
《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积聚分两而无各字,川乌乃云半两加三钱,不知何谓。考温白丸方,惟川乌二两半,余药各半两,亦恐有讹,重于变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六·小儿部肝主风]惊搐目录 1 拼音 2 方出《圣惠》卷七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三三三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眼科阐微》卷三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附注 4 《女科旨要》卷四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古今医鉴》卷十一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55 用药禁忌 6 《金鉴》卷七十八 61 方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主治 6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66 制备方法 7 《儒门事亲》卷十二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77 用药禁忌 78 通经散的临床应用 8 《产科发蒙》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85 加减 86 制备方法 9 《竹林女科》卷一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明医指掌》卷六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功效 114 主治 11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通经散 1 拼音
tōng jīng sǎn
2 方出《圣惠》卷七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三三三 21 方名通经散
22 组成鼠屎1两(烧灰)。
23 主治室女月水不通。
2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以温酒调下。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 《眼科阐微》卷三 31 方名通经散
32 组成当归1两,生地1两,栀子1两,薄荷1两,赤芍1两,黄芩(酒洗)1两,大黄8钱,红花2两,黄连6钱,川芎6钱,羌活6钱,甘草3钱,苏木6钱,木贼5钱。
33 功效破血通经。
34 主治妇人、室女因血热而经逆上行,血灌瞳仁,或患久血死在目珠而生胬肉。
3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姜皮汤调下。
36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37 附注《金鉴》有香附一两。
4 《女科旨要》卷四 41 方名通经散
42 组成川牛膝、当归、刘寄奴、红花、苏木、肉桂、白芷、急性子、白芍、甘草各等分。
43 主治妇人月经不通。
4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每服4钱,酒送下。
45 制备方法上为末。
5 《古今医鉴》卷十一 51 方名通经散
52 组成斑蝥(去头足),大黄(酒浸)3钱,藿香少许。
53 主治经闭。
5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上斑蝥量疾远近轻重用之,如1年,壮者用78个,每服78分,弱者56个,每服56分;如56个月,壮者56个,每服56分,弱者45个,每服45分。俱为末。未服之先,以热水漱口令净,即食枣34枚,将药用温酒1钟调服,再食枣34枚,静卧,勿令人搅扰。待腹疼二三阵,其经即行。如腹不疼,再进1服,立通。后服平胃散,以复胃气也。
55 用药禁忌忌气恼、生冷、油腻。
6 《金鉴》卷七十八 61 方名通经散
62 组成苏木1两,大黄5钱,红花1两,黄芩2两,黄连1两,羌活1两,薄荷1两,黑栀子1两,香附1两,生地黄1两,当归1两,赤芍药1两,木贼1两,甘草1两,川芎1两。
63 功效破血通经。
64 主治女子血热逆经,血灌瞳仁,满眼赤涩或生胬肉。
6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66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7 《儒门事亲》卷十二 71 方名通经散
72 组成陈皮(去白)1两,当归1两,甘遂(以面包,不令透水,煮100余沸,取出,用冷水浸过,去面焙干)。
73 功效下水湿。
74 主治落马堕井,打扑闪肭损折,汤沃火烧,车碾大伤,肿发焮痛,日夜号泣不止;或膝踝肘腕大痛,腰胯胁痛;或腰痛气刺,不能转侧,不能出气,不食;或膝被肭破行,行则痛数日。卒疝,赤肿大痛,数日不止;寒疝,脐下结聚如黄瓜,每发绕腰急痛不能忍。贲豚。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及手足麻木不仁。蛇虫所伤;或为犬所啮,胫肿如罐,坚若铁石,毒气入里,呕不下食,头痛而重。风水,喘不能食,遍身皆肿;或浑身肿绕,阴器皆肿,大小便如常,其脉浮而大。项疮,状如白头,根红硬,疼痛不可忍,项肿及头,口发狂言,如见鬼神。代指,痛不可忍。痰隔,咽中如物塞,食不下,中满。嗽血,目赤多泪。经水不行,寒热往来,面色萎黄,唇焦颊赤,时咳三两声。黄疸,面黄如金,遍身浮肿,乏力,惟食盐与焦物;或脾疸,湿热与宿谷相搏,善食而瘦,四肢不举,面黄无力。黄病,遍身浮肿,面如金色,困乏无力,不思饮饵,惟喜食生物泥煤之属。收产伤胎,经脉断闭,腹如刀剜,大渴不止,小溲闷绝,口舌枯燥,牙齿黧黑,臭不可闻,食饮不下,昏愦欲死。肥气积,初如酒杯,大发寒热,15余年后,因性急悲感,病益甚,唯心下三指许无病,满腹如石片,不能坐卧。积气20年,视物不真,细字不睹,当心如顽石,每发痛不可忍,食减肉消,黑(黑干)满面,腰不能直。伤寒瘀血,心胸痞闷,不欲饮食,身体壮热,口燥舌干,小便赤色,大便色黑。
7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临卧温汤调下。
7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77 用药禁忌闪肭膝踝肘碗大痛、腰胯胁痛、杖疮落马、坠堕打扑者,忌热酒。
78 通经散的临床应用代指麻先生妻,病代指痛不可忍,酒调通经散1钱,半夜先吐,吐毕而痛减。
8 《产科发蒙》 81 方名通经散
82 组成紫檀2钱,红花2钱,牛膝2钱,肉桂1钱,白矾1钱,代赭石1钱。
83 主治妇人经水不来。
8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分作5帖,3日服尽。
85 加减倘经水不来者,更加枯矾2分。
8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9 《竹林女科》卷一 91 方名通经散
92 组成刘寄奴2钱,当归尾1两,穿山甲(炒)1两,赤芍1两,红花1两,玄胡索1两,莪术(醋炒)1两,乌药(炒)1两,牡丹皮(酒洗)1两,川牛膝(酒洗)1两,三棱1两(醋炒),官桂3钱,辰砂(另研)3钱。
93 主治室女经团,血瘀腹痛,攻刺小腹,坚硬成块。
9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温酒调服,或薄荷汤调服。
95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10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101 方名通经散
102 组成斑蝥(去翅足,炒)40枚,虻虫(麸炒,去羽)40枚,水蛭(麸炒)40枚,杜牛膝半两,当归(洗,焙)3钱,红花3钱,滑石1分。
103 主治冲任不调,经脉闭塞,久而不通,渐成坚瘕,服寻常通经药不效者。
10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生桃仁7枚(细碎),食前用温酒调下。如血未通,再服,以通为度。
10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11 《明医指掌》卷六 111 方名通经散
112 组成陈皮1两,甘遂(煨)1两,当归尾1两5钱,川芎1两,红花1两(酒洗),桃仁100个(去皮尖)。
113 功效活血定痛。
114 主治女人瘀血积滞,经闭,腹中痛。因跌扑或吐衄后经行呕止,日轻夜重,其痛有常处,一块不移,喜热恶冷,口干,或口中常觉血腥气,其血已结块,脉粗涩。
11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每服7钱,水2钟,酒1钟,煎至8分,空心服。
116 制备方法上锉。
古籍中的通经散 《续名医类案》:[卷十]痞吐之,如鱼腥黄涎,约一二缶。至夜,令用舟车丸、通经散投之,五更,黄涎浓水相半,五六行,凡有积处皆觉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疝如水投石,张以导水一百五十丸,令三次咽之,次以通经散三钱,空腹淡酒调下,五更下脏腑壅积之物数行,痛
《儒门事亲》:[卷二]凡在下者皆可下式十六间,立获大效。可峻泻三、四十行,痛止肿消,乃以通经散下导水丸等药。如泻水少,则可再加汤剂泻之,后服
《续名医类案》:[卷十三]痛痹能攻,况于热药补之乎?异日,又用神丸百二十丸,通经散三四钱。又来日以神八十丸投之,续见一二行,又次
《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三妇人诸疾门]月水不通本文2023-08-06 01:49: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7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