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古代大夫对于各种病的称呼,我正在写一部关于古代神医的小说
1、感冒,即伤寒;
2、瘟疫、瘴气、疫疾、流行性感冒、麻风病等,在传统史籍中,合称为疾疫、时疫;
3、“毒言”是一种热带地区流行的传染病,《论衡·言毒》记载:“太阳之地,人民急促,促急之人口舌为毒。故楚、越之人,促急捷疾;与人谈言,口唾射人,则人胎肿而为创(疮)。”它似乎是一种通过唾液传播的皮肤性疾病。
4、癫痫,即在祖国医学中,称为“痫证”;
5、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古代又有哮、哮喘、哮吼、哮嗽、哮拔、天哮、水哮、久哮、喘鸣、喘呼、喘喝、喘吼、齁(鼻合)、齁鼾、齁喘、(鼻叚)齁、呷咳、呷嗽、呴嗽等多个相关称谓,各称谓含义从文字角度看虽略有差别,却均能体现哮病发作时的症状特点——气喘且喉中有痰鸣声,因此,均为哮病的相关病名;
6、额上时时汗出,乃肾气虚也,即汗病;
7、古代就有不少病名,如《金匮要略》就记载了几十余种古代病名,如结胸、蓄水、肠痈等;
8、厥:厥是古代病名,是一组症候群的名称。凡患病发厥的,先由手指、足趾尖冷起,从肢体向躯干进行,这就是厥,又叫做厥逆;
9、温病: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属广义伤寒范畴。以发热、热象偏盛(舌象、脉象、便溺等热的征象)、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温病包括范围很广,一般外感疾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属于温病的范围。例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温毒等。温病属常见病,其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起病急骤、传变较快,且多数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流行性。温病的治疗,应以清热存阴为基本原则;
10、呃逆,是指胃失和降,气逆动膈,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疾病。古代曾使用的相关名称有哕、吃忒、吃逆、打咯忒、打嗝、咳(亥欠)逆、逆、食厄逆等多个病名。
脊髓灰质炎为病症名。又称小儿麻痹症。系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祖国医学“痿证”范畴。病毒由消化道或呼吸道传入患者体内,主要侵害脊髓的运动神经细胞。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以下简称polio)即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acute anterior poliomyelitis),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广泛且对儿童健康危害很大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脊髓和脑干运动细胞受累,致所支配肌肉发生弛缓性瘫痪为特征。尽管该病已存在多个世纪,至1840年Jacob Heine才做了明确描述,1890年Medin建立了该病的流行病学,因此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又称HeineMedin病。尽管近年来由于预防措施的积极推广其发病已明显减少,尤其是在城市及居民点集中部,但在边远及不发达地区仍可发现,包括既往患者残留的后遗症等,均需治疗。
脊髓灰质炎的病理改变部位主要位于脊髓灰质前角,少数病例可波及脑干及脑实质。本病的病毒侵袭的结果主要是不显性的亚临床感染,大约只有1%的人受感染后有临床表现,损害严重者可有瘫痪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好发于儿童,通过粪便和咽部分泌物传播。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出现不规则、不对称、无感觉障碍及无大小便失禁的弛缓性瘫痪,此时,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但其并非小儿所专有。
根据埃及木乃伊的尸骨推断,脊髓灰质炎在公元1400年以前即已存在。我国在明、清两代的医学记载中,可以看到类似本病的记载,称为“小儿惊瘫”。1908年Landsteiner与Popper首次将患者脊髓接种猴子成功获得感染。1949年Enders等成功地用人胚细胞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并加以传代。1953年Salk发现接种甲醛溶液(福尔马林)灭活疫苗可预防本病,并在1955年获得推广,使本病发病率显著下降,被誉为本世纪医学科学一大成就。1960年开始使用Sabin等发明的减毒活疫苗后,脊髓灰质炎在世界许多地区受到控制。
脊髓灰质炎,在古代中医无此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初起类似“温病”、“疫疠”,后期出现肢体瘫痪等后遗症则属于“痿证”范畴。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黄帝内经素问·痿论》曰:“五脏有热,可使人病痿,盖炽热于内,形痿于外。”又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蹙也。”对热病致痿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均有所发挥。《诸病源候论》及《备急千金要方》有石膏汤主治小儿手足不遂;《小儿药证直诀》有全蝎散治小儿手足偏废等记载。明代《瘟疫明辨》云:“时疫初起腿胫痛酸者,太阳经脉之郁也。”“兼软者,俗名软脚瘟,往往一、二日死。”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云:“小儿自周岁至童年皆有之,突然患此证者少,多半由伤寒、瘟疫、痘疹、吐泻等证后,元气渐亏,面色青白,渐渐手足不动。”以上这些论述表明历代医家很早就对脊髓灰质炎有一定的认识和治疗措施。
近代中医对脊髓灰质炎的治疗,最早报道见于1954年。50年代中期,临床资料迅速增多,在治疗上,运用中药、针灸或针药并治多种方法。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中医药以挖掘传统方剂为主治疗本病,针灸创用了穴位 结扎疗法,对提高瘫痪肢体的肌力和纠正某种程度的畸形有较好效果。近10余年来,除运用上述方法外,还增加了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电排针、芒针透刺等法,提高了治疗效果。据报道,本病初起(急性期)治疗效果较佳,用中药内服、外敷治愈率在80%以上,总有效率达100%。如病初失治或治疗不当,导致肢体麻痹或瘫痪则治疗效果较差,迁延越久,疗效越差。针灸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基本治愈率为30%~40%,有效率90%以上。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防止瘫痪或肌肉萎缩性残废的关键。
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现针刺可提高血中5HT、5HIAA含量,促进了5HT系统的代谢和加强生理功能调节,使局部组织血流通畅,促进组织代谢,提供了组织细胞需要的养料,加速废物的排泄,从而有利于患肢肌群功能的恢复。
详见百科词条:脊髓灰质炎 [ 最后修订于2015/6/26 19:52:45 共3475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医方易简》卷四:避瘟丹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医方易简》卷四:避瘟丹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35 注意 36 摘录 4 《慈禧光绪医方选义》:避瘟丹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45 各家论述 46 摘录 5 《济阳纲目》卷七:避瘟丹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55 注意 56 摘录 6 《奇方类编》卷下 61 方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泻疫新论》卷下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避瘟丹 1 拼音
bì wēn dān
2 《医方易简》卷四:避瘟丹21 处方
乳香 苍术 细辛 甘松 川芎 降香各等分
22 制法上药为末,枣肉为丸,如芡实大。
23 功能主治预防瘟疫。
2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遇瘟疫大作之时,家中各处焚之。
25 摘录《医方易简》卷四
3 《医方易简》卷四:避瘟丹31 处方
紫苏2两,香附4两(童便、醋、盐水、酒四制),苍术2两(土炒),麦冬1两(去心),木香1两(忌火),白扁豆2两(炒**),雄黄5钱(研末),薄荷2两,管仲8两(洗净煎膏),连翘2两,山楂肉3两(炒黑),广藿香叶1两(晒燥,研),降香末3两。
32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1斤捣汁拌入药内,再炼蜜为丸,朱砂飞净为衣,每丸重2钱。
33 功能主治一切时证伤寒,四时瘟疫疟痢。
3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时证伤寒,山楂、薄荷汤送下;疟疾,柴胡、陈皮汤送下;痢疾赤者,当归汤送下,白者淡姜汤送下。小儿、孕妇服半丸。
35 注意忌生冷鱼腥油腻煎炒。
36 摘录《医方易简》卷四
4 《慈禧光绪医方选义》:避瘟丹41 处方
生甘草1两,南苍术1两,北细辛1两,黄乳香1两。
42 制法上为细末,加红枣肉半斤为园饼,如桂圆大。
43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镇静。主瘟疫邪毒。
4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放炭火上取烟熏之,可保3日无灾,一家免难。入夏加干石膏1两,入冬加朱砂5分,春、秋不加。
45 各家论述细辛、乳香皆富含挥发油,具有解毒消肿镇静之功,此药熏烟,配上生甘草解毒,苍术除湿,则瘟疫邪毒可止。
46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义》
5 《济阳纲目》卷七:避瘟丹51 处方
苍术1斤,台乌半斤,白术半斤,黄连半斤,羌活半斤,川乌4两,草乌4两,细辛4两,紫草4两,防风4两,独活4两,藁本4两,白芷4两,香附4两,当归4两,荆芥4两,天麻4两,官桂4两,甘松4两,三奈4两,干姜4两,麻黄4两,芍药4两,牙皂4两,甘草4两,麝香3分。
52 制法上为末,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53 功能主治除瘟疫,并散邪气。凡宫舍久无人到,积湿容易侵入,预制此烧之,可远此害。主
5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每丸烧之。
55 注意权宜于暑月。
56 摘录《济阳纲目》卷七
6 《奇方类编》卷下 61 方名
避瘟丹
62 组成乳香1两,苍术1两,细辛1两,甘松1两,川芎1两,真降香1两。
63 功效瘟疫不能传染。
6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烧之。
65 制备方法上为末,枣肉为丸,如芡实大。
7 《泻疫新论》卷下 71 方名避瘟丹
72 组成乳香、苍术、细辛、甘松、云香。
73 功效避瘟及一切秽恶邪气。
7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每用1丸焚之,良久,又焚1丸,略有香气即妙。
75 制备方法枣肉或糊为丸,如豆大。
古籍中的避瘟丹 《松峰说疫》:[卷之五·诸方]避瘟方两)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日空心,温水下五丸。避瘟丹烧之能避一切秽恶邪气。苍术乳香甘松细辛芸香降真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五瘟疫门]药方,令病患嚼吃,汤水任下。此三字鬼之祖名也。宣圣避瘟丹(孔平仲云∶邪气氤氲,未尝不流行而为病。故轸念
《松峰说疫》:[卷之五·诸方]除瘟方,和匀。每服一钱,用无根水调服,汗出即愈。灵宝避瘟丹苍术(一斤)降香(四两)雄黄(二两)硫黄(一两
《文堂集验方》:[卷一]泄泻儿半丸。)外用靛青涂肿处。燥即再润之。亦效。〔避瘟丹〕苍术。(一斤)降香。(锉末八两)雄黄朱砂。大
《松峰说疫》:[卷之二·论治瘟疫统治八法]符咒#教育# 导语读历史类书籍,如果要学精是离不开二十四史这类正统史书的,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古文实在是难理解,所以一些接地气、学术性相对不那么强的历史类书籍,就成为现代人了解历史的选择。以下内容是 考 网教育频道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国史大纲》
豆瓣评分:93(9226人评价)
钱穆是我国的国学大师,这本国史大纲是在抗战中写成,此书刚完成就成为各大学的历史教科书。
这是一本繁体字竖排版的书,是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内容上承夏商周三代,下迄20世纪中叶,以政治、经济、文化为切入点,对战争的描写不多,走的基本是大脉路。
《万历十五年》
豆瓣评分:89(57292人评价)
这是一本广为人知、经典的历史通俗读物,差不多是历史的入门必读书目。
所谓“生平不读十五年,就称明粉也枉然”,本书是黄仁宇的成名作,讲的是明朝万历十五年发生的事情。
作者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做切入面,用显微镜仔细观察这个时代的病理,分析明代社会的症结。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豆瓣评分:91(21883人评价)
这本书是钱穆先生的专题演讲合集,只选择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事实陈述,内容仅归于选举、官制、天赋、兵役四个方面,是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这是一本值得你去读的书。
《中国美术史》,李霖灿著,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本书作者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李霖灿,作为一位有四十余年馆龄的老馆员,他潜心研究中国美术多年,又在台湾大学讲授“中国美术史”二十载。本书是作者在台湾大学讲授同名课程二十余年的累积成果,延续了课程的特点,以现存的、看得见的作品为基础,分主题、按时间讲授了中国美术的方方面面,包括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等。
《劫掠欧罗巴——西方艺术珍品在二战中的命运》,[美]林恩·H·尼古拉斯著,刘子信译,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本书作者通过大量采访和丰富的档案资料,描绘了“二战”前后纳粹掠夺者对欧洲艺术珍宝的巧取豪夺,同时向读者展现了盟国全力解救这些艺术品的细节。在书中,我们能看见纳粹分子对“堕落艺术”的清洗、纳粹分子对人所有的艺术品的无情夺取;在面对劫掠和轰炸威胁时,欧洲各国博物馆工作人员千方百计转移、庇护艺术品以及古迹救护官维护艺术品的经过。虽然很多艺术品在二战期间被毁或至今下落不明,但是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古迹救护官、神职人员、打包工、卡车司机等人的几番努力,根特祭坛画、《抱白鼬的贵妇》、《圣母与圣子》等很多西方艺术品最终保存了下来,我们现在仍可在博物馆、在教堂中看到它们。《瘟疫与人》,[美]威廉·麦克尼尔著,余新忠、毕会成译,中信出版集团。
疫病,特别是其中的传染病,乃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瘟疫与人》是威廉·麦克尼尔备受欢迎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宏观论述瘟疫与人类历史关系的史学佳作。他详实探讨传染病如何肆虐欧洲、亚洲、非洲等文明发源地,而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色。《纽约时报书评》称“此书从此扭转了人们看待世界历史的角度”。《花舞大唐春:解读何家村遗宝》,齐东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0年10月发现的何家村遗宝,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碰撞的一颗明珠,尽显了大唐盛世的雍容与华贵。大唐宫廷贵族生活、金银制作工艺、租庸调制、道教和医药、胡人和胡风等,都能在何家村遗宝上看见。几十年过去了,何家村遗宝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淡忘,反而以独有的魅力,谜一样地吸引学界不断地探索、破解。神秘的何家村遗宝的主人是谁?精美的器物有哪些?为什么要埋入地下?在这本书中,齐东方教授给出了他的答案。《观沧海:大航海时代诸文明的冲突与交流》,林梅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葡萄牙人在哪里首次登陆中国?景德镇瓷器对西方文明产生过什么深远影响?郑成功之父的海上帝国面貌如何?传说中利玛窦所绘名画《平林野墅图》的真正作者是谁?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利用海内外最新考古研究成果,从多领域探讨欧洲、中东和大明王朝的冲突与交流,带领读者步入大明王朝在郑和下西洋以后这一段重要而辉煌的海上丝路历史。《美国城市史百科全书》,[美]戴维·古德菲尔德主编,上海三联书店。
城市史是一个跨学科领域,包括建筑、规划、社会学、环境学、政治学和经济学。这本百科全书的300多名撰稿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和大学,以及公司和政府机构。主编古德菲尔德是北卡罗来纳大学历史教授,参与撰写或我了十余部与北美历史相关的书籍。本书从经济学、地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角度探讨了美国城市地区的兴起,焦点主要集中在20世纪,在这个时期,美国发生了最剧烈的变化,从更多的农村转移到主要的城市定居模式。《中国古代契丹—辽音乐文化考察与研究》《中国古代契丹—辽音乐史料图文集》,陈秉义著,上海三联书店。
本文2023-08-03 20:48:1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