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1收藏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什么?,第1张

“三味书屋”之“三味”分析:

꧁꧂

1、“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

“三味”的说法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曾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

后来有探究到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所言:“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认为“三味”可能出自于此。

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2、“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有不少人对第一种说法持质疑态度:像寿镜吾这样一位饱学秀才——“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见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怎么会用“肴馔”、“肉酱”之类来形容读书?如果是饭馆或酒馆的匾还说得过去,用作书屋之匾,这解释似乎牵强了。

同时,寿镜吾之孙寿宇先生认为:“这样的解释淡化了祖先对清王朝的反叛精神。”

他在所著文章中讲道:“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这第一点‘布衣暖’非常重要,这是我祖先峰岚公、韵樵公的思想核心,产业的失败,使他们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本质,他们认为在祸国殃民的清王朝当官就是为虎作伥,是害人害己。于是,把三味书屋的办学方向也作为子孙的人生指南,不许自己的子孙去应考做官,要甘于布衣暖,菜根香,品尝诗书的滋味。”

寿宇说寿镜吾生前曾对他说:“这三味的含义不能对外人说,也不能见诸文字,这是祖先韵樵公定的一个家规,因为‘三味’精神有明显的反清倾向,一旦传出去可能要招来杀身之祸。”

3、“三味”即“三昧”:

有人认为“三味”是借用了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

(1)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

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

(2)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4、“三味”即“三余”:

也有人认为是《三国志·董遇传》中的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后来改成了“三味”。

也有考证“三余”为“公余、饭余、茶余”的,但此种假说也质疑不断。

全身铁甲汤洗秘方:

药方:

乳香五钱、没药五钱,桑枝五钱,

忧龙肝一两,滇三七三钱,牛五钱。

落得打 五钱,木香三钱,五加皮五钱。

血竭五钱,艾叶 三钱,

上药用清水三碗煮沸后,加白醋一碗掺入药内,再用菲菜根研汁一碗,和药藏瓦罐内,不要走气,应密封。

此方与外功打虎汤近似,但其效更佳,可练全身,因此叫“金身铁甲汤”。每天硬功行功后,取药汁半碗,对开火一碗,用药棉搽洗四肢及躯干部位,可以加强功力,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壮内坚骨。

“三味书屋”因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名篇而广为人知。关于“三味”的含义有多种说法,本文作者是当年执教于“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之孙,关于“三味”的含义,他的解释可能更能体现“三味”的本义。

三味书屋原是我祖上教授私塾的一间书屋,关于三味书屋中“三味”的含义,我想谈一些实况,以供参考。

“三味书屋”的由来

我先祖定居绍兴后,至我高曾祖父寿峰岚时,在绍兴偏门外镜湖边开了个“寿同升”酒店,以酿酒为业。后因地方贪官及地霸的敲诈勒索,最终使酒坊的经营难以为继,只好关门歇业。于是峰岚公便萌发了设立私塾兴办学堂的想法,一为生计,二使子孙不再行工经商。为了走好办私塾、兴学堂的道路,峰岚公首先延请名师到家坐馆,给儿子寿韵樵讲授古籍和书法等。韵樵公潜心研习,日后不但晓通文墨,在书法上也苦练有获。嗣后,韵樵公又为两个儿子寿舟墀、寿镜吾请师讲学。学业有成后都以坐馆教书为生(寿镜吾即秉承祖业在三味书屋开办私塾终身执教,被鲁迅尊称为“寿老先生”)。

由于深谙官场腐败,宦海险恶,峰岚公立下规章,在三味书屋里只教授《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古人留下的文学古籍,不准教授试帖诗、八股文一类考取科举功名所需的知识内容。也就是说,三味书屋不是为清朝培养当官人才而设。这一良苦用心当时必然不能外道(更不可能见诸文字记载),不过峰岚公授意儿子寿韵桥(即云巢公),把原来购买房屋时所带一块“三余书屋”匾上的“余”字改为“味”字时,就阐明了此“三味”之义:“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将这三句话作为私塾的教学方针,并要以此为世代相传的祖训家规。要子孙认真遵守,更不许子孙去当清朝的官。要甘当老百姓,凭自己劳动做人,要甘于过清苦的生活。应该说,儿孙们很好地遵守了峰岚公的这一宗旨,寿氏此后数代沿袭的书香门第中,像我祖父镜吾公和我父亲寿涧邻这两位长辈,都只考取了县上的秀才,取得当私塾老师的资格后,就不再参加科举考试,终身执教于“寿家门台”内。我的伯父寿孝天也只考取到举人为止,不再图谋其它功名,虽然据其渊博的学识,谋取职位走当官的道路,是轻而易举之事。

然万物皆变,事难预料,寿氏家族中仍然出了个不愿遵守祖训的子孙,云巢公的一个孙子,也就是我的亲叔父寿洙邻想走另一条路。他热心参加科举。并在考期将到之时,逃出父亲为阻止他应考而设的禁闭室,从关他楼上的窗户悬绳而出,逃出应考。最后还得了朝考一等第一名,被任命为吉林农安县的知县。这一违背祖训之举,大大地激怒了我祖父,骂其“不孝”,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表示从此不认这个“不肖儿子”。祖父的“三味精神”之强烈,可见一斑。

关于三味书屋中“三味”的多种说法

如前所述,“三味”的原意“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中,即包含了祖上创办私塾时的宗旨,虽是必须遵循的家规,却因其反清意识绝不可对外泄露的。三味书屋因由鲁迅引起人们注意后,自然对“三味”的含义产生了兴趣。当有人问及寿洙邻时,彼以“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答之,也就是以三种味道来形容读三种古籍作为解释。但此说令许多人感到难以信服和认同。因为典出《三国志·董遇传》中的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原本就是旨在教人珍惜光阴,勤奋读书的意思,何必又要改“三余”为“三味”,用味道来形容古籍来劝人读书呢?还有人怀疑像寿镜吾这样一位饱学秀才———“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语),怎么会用“肴馔”、“肉酱”之类来形容读书?(醢系肉或鱼剁的酱)如果是饭馆或酒馆的匾还说得过去,用作书屋之匾,这解释似乎牵强了。另外也有考证“三余”为“公余、饭余、茶余”的,更有引经据典,探究到宋代李淑《邯郸书目》中的:“诗书味之太羹(古代祭祀时用的肉汁)、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一块“三味”的匾被演绎出五花八门这么多的味道,这恐怕是先祖们始料未及的。

岁月流迁,光阴似箭。看到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况,我感到应该阐明真相。而如今也不必再墨守家规,对祖训三缄其口了。于是我投书《绍兴鲁迅研究专刊》详述了我自幼在“三味书屋”里接受启蒙教育以来,耳濡目染所了解的一切。尤其是我祖父镜吾公、父亲寿涧邻、伯父寿孝天不止一次所训告“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三味精神”,自幼便在我脑海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象。

“三味”的本义不应掩盖

在探索三味的含义中,不少仁人付出了艰辛努力,进行调查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归结到劝人珍惜光阴和认真读书,种种解释都无可厚非。但此三味非彼三味也,从尊重史实的角度出发,我觉得应实事求是还“三味”本义,而不应任之以讹传讹,甚至演变到掩盖了三味书屋的创办形成和发展、办学宗旨,以及坐堂执教人等等的本来面貌。

学海无涯,探索亦无止境。近日我从浩如烟海的方志古籍中,又了解到有关“三味”新的情况,兹补记于下:清初顺治年间一位官至文林郎的甘肃人士“王了望”,因不堪宦场倾轧而辞官隐居乡间,晚年曾为人题写过一幅中堂和两条对联,在那幅中堂上赫然写的竟也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推算起来,要比三味书屋的形成早160多年!可见,由镜吾公口授家传下来的这三句祖训确有出处。想必是当初韵樵公曾见到过,心有灵犀相通而引起同感,遂借来用作“三味”的内容。

        这几天游览论坛,网页啥的,看到很多人问该怎么学国学,没啥国学基础的看书应该看什么书,我看到有很多人回复什么南怀瑾教授推荐国学书目,什么梁公推荐书目,什么老胡推荐书目,说真的,发这些的人你真是为了让这些想学国学的人去学国学吗?你说的这些书目除了南怀瑾的靠谱点,其他的你确定一群毕业好久没啥国学基础的能看?谁给你们的勇气?梁静茹吗?不是说这些书目不好,是太好了,真好。可是梁也好胡也好是出于什么原因写的这些书目呢?你确定这是给零基础的国学爱好者看的吗?我告诉你们,这些书目很好,也真的值得看,不过,这些书目一是给中国那个时期要留学的大学生研究生准备的,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是真有国学基础的,哪怕所谓没有也不是现在2020年的中年人毕业后的人群所能比拟的。所以他们不需要看国学启蒙书籍,直接入门就可以啦。你把那个时代的书目放到当今,除了会让人觉得高大上不明觉厉以外,毛用没有。

我觉得国学啊,分为启蒙,入门,总览,专精。对于现在很多基础薄弱或者没有啥基础的人来说。真的不应该看入门书籍,应该从启蒙书籍开始看。所谓的启蒙就是古人给幼儿看的书。你们不要觉得我一个中年人看幼儿书?真的,你看完就会发现,国人的教育真的太好啦。所谓的幼儿书可能都会让你一辈子受用,不知道大家听过一句没有,看了增广会说话,学会幼学走天下,说的就是2本启蒙书籍,增广贤文和幼学琼林。就连毛主席都能熟背幼学,你真的还以为国人给幼儿启蒙的书没有用吗?

那国学究竟起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

一、德行:道德情操,孝顺父母,自强不息,严格进取,团结友爱,修身养性。

二、口才:表达能力超强,应对能力超人,想象能力完美,思维能力迅速

三、做事:记忆力惊人,做事情认真,统筹安排,善始善终

四、文化:功底深厚,充满理想,热爱学习,感动他人。

经为根,史为本,子为枝,集为叶

国学一级标准:

1、三字经——99%的知道人之初性本善,50%以下的知道性相近习相远,从苟不教以下就很少有人知道啦,能背到最后宜勉励的人就兼职凤毛菱角啦——三字经学会常识,所有人的国学启蒙第一书,三百千千的头头

2、百家姓——第一句是赵钱孙李还是陈李张黄?这是北方半文盲和广东文盲的区别吧——百家姓学会宗亲

3、千字文——有文化的书法家肯定知道,至于里面的意思吗呵呵啦就——千字问学会识字

4、弟子规——也很不熟,甚至分不清他和三字经有什么不同——弟子规学会规矩

5、千家诗——宋人,明人也写诗?一说诗好像只有唐诗三百首,以为唐诗三百首以后就只有宋词元曲明文章啦。——学会古诗

6、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都不熟,所以只能说大白话,写大白话,粗线条的很——学会韵律学会预感

以上这些都知道啦,恭喜你,比呆头学的好多啦!!!!

国学二级标准

1、论语——书名比较熟悉,内容只停留在学校语文课本里——论语学会生活

2、老子——有没有把老子和道德经煌上等号?几乎成了粗口——老子学会谦虚

3、大学——很陌生,没有印象四书之一是大学,四书也不知道?总是和四大名著相混——大学学会学习

4、中庸——基本上都是负面印象,以为是各打五十大板,不分是非——中庸学会发展

5、增广贤文——没怎么听过?但书里的句子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近水楼台先得月等一听就把头点的像小鸡啄米。——学会口才

6、五字鉴——咦!中国原来有史诗啊?不用狂记上下五千年这么吃力!或者猛看XX朝那些事!减负减负——学会历史

7、龙文鞭影——相当不熟,所以学习效率不高,老牛拉破车一样,——龙文学会速记

8、唐诗三百首——只是绝句几首,其他基本不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x诗也会x

9、孝经——并不熟悉,往往把他和鲁迅批判的二十四孝混为一谈——孝经学会孝道

10、幼学琼京——几乎没印象,所以相当幼稚,没有奋斗目标,对古代历史生活科举办公基本不知道——学会做人

11、山海经:愤青所不知道的思想武器,要不他们肯定人手一本,并上街狂呼“民族主己,天涯若比邻”——学会神话传说

12、菜根谭——咬的菜根,百事可做——学会做事。

恭喜你,至此,基本你有啦一定的国学基础。这里我特别说下基本书,第一“三百千千”及增广幼学这6本书。三字经简单的概括啦怎么读书,怎么学习,中国历史作为启蒙第一本书真的很好,百家姓,可选读,不过想看以后古人小说的,最好背下。千字文和千家诗,看完千字文,基本可以保障你以后看古籍都没啥障碍,要不就等着查看字典吧。增广贤文,让你学会说话,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说出经典的句子,比如知人知面不知心,比如够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幼学是我最推荐的一本书,因为我认为这是你看以后古籍的基础,我认为这本书是国学常识汇总,从古人的神化体系,天文地理堪忧,为人生活宴请,升官朝政花草植物动物等都有总结描绘,熟背幼学琼林,以后就不会出现看古籍提到的典故不明觉厉的情况。暂时就写这么多。国学书籍很多。但是启蒙,我推荐这些,至于入门以后暗夜继续跟大家谈谈。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为暗夜自己亲手一字一字打出。希望能给有志学国学的朋友一点启示。另以后对大家感兴趣的易学怎么学,什么十道门五术,算卦就是算命吗?怎么从零基础自学玄学根据暗夜自己学周易,梅花易术,四柱批八字的经历给出推荐顺序及入门书籍。

2020年3月25日大连

1、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的通亮。

2、 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

3、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4、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5、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中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生之路。

6、 假如生活中你失败了,请不要将忧伤的泪水写在脸上。失败也是一种收获,生活中最得要的是有一份十足的勇气和一个创业的胆量。

7、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8、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

9、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10、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11、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12、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然而仍然只看见几个光着身子的隐鼠在地面游行,不象正在办着喜事。直到我敖不住了,怏怏睡去,一睁眼却已经天明,到了灯节了。也许鼠族的婚仪,不但不分请帖,来收罗贺礼,虽是真的“观礼”,也绝对不欢迎的罢,我想,这是它们向来的习惯,无法抗议的。

13、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14、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15、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