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1、王羲之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今绍兴)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2、颜真卿
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时,县里有个叫杨志坚的人,酷爱学习,但家里贫困,不为乡人所了解。他的妻子因为钱财的供给太少,向他要休书离婚。杨志坚写了一首诗送给她说:“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
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他的妻子拿著诗,到州里去办理官府的公文,以便改嫁。颜真卿在评判的公文上说:“杨志坚很早就钻研儒家学说,很有作诗的名声,心里虽然羡慕高高地考中科举,自身却没有享受到一点俸禄。
他的愚昧的妻子看他始终没有考中功名,竟然不想再和他一起生活下去,不愿意象冀缺的妻子,帮助丈夫成就事业;只想学朱买臣的女人,讨厌并抛弃自己的丈夫。
给家乡带来耻辱,败坏了道德教化,如果不给以惩罚警诫,怎么能制止这类轻浮的行为呢?妇人应当打二十板子,任凭她去改嫁。杨志坚秀才,资助他粮食布匹让他随着军队暂时担任个职务。”四面八方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没有不心悦诚服的。从此江表一带的女子,没有敢抛弃她的丈夫的。
3、米芾
米芾是一位受人崇敬的清官廉吏。据史料记载,米芾为官的一大特点是“用文雅为治,尚礼教,祛*祠”。北宋绍圣四年,米芾出任江苏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县,主政两年,多有惠政。
期满离任时,乡绅百姓略备薄礼为他送行以示感念,米芾一一婉拒,并再三叮嘱家人:“凡公之物,不论贵贱,一律留下,不得带走”,还亲自逐一检点行李,生怕家人暗自夹带。
米芾发现自己常用的一支毛笔上沾有公家的墨汁,便让家人把砚台、毛笔洗干净后,方离开县衙。米芾临池洗墨,不带走安东的一点点墨汁,清清白白上路,一时传为佳话。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洗墨的水池取名为“米公洗墨池”并立碑记之。
4、赵孟頫
元朝时,扬州有个姓赵的人,富裕而喜欢招待客人。他的家里有明月楼,人们替楼写春联,大多无法符合主人的想法。
一天,赵孟頫路过扬州,主人知道这件事,把他迎接到明月楼上,用丰盛的酒席款待他,席上所用的都是银制的器具。酒过半巡,主人拿出纸笔,请求赵孟頫替他写春联。赵孟頫拿起笔即写道:“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得到春联后,非常高兴,把酒具全部撤下并把它们送给赵孟頫。
5、欧阳询
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欧阳询应诏与人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七年书成,询撰序言。全书凡100卷,分48部。此书征引古籍达1400馀种,这些古籍后来大多散佚。赖《艺文类聚》保存诸书许多重要内容。
《中国书法史笔记-(魏晋南北朝卷)》(八)
公元304年至439年间,与偏安江左的东晋并立的还有北方和四川地区的数个各族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
十六国时期地图↓
其中有汉族建立的西凉、北燕、前凉、冉魏等政权,也有匈奴、羯、鲜卑、氐、羌这“五胡”建立的少民政权。
这期间,北方地区混乱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无论士族还是平民百姓,无不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而不幸中的万幸是,少民统治者为了在汉族地区巩固政权,不得不与北方士族和地方势力合作。这客观的保存和传播了汉晋的文化传统,也加快了上层统治者的汉化过程。
书法史上,十六国的文字书法鲜受关注,几乎是一片空白。除了被同期的东晋“二王”光芒所掩盖,更主要的原因是十六国书迹非常罕见。一直到20世纪以来,一些文书、写经、碑刻、墓志才得以出土发现。
十六国时期的墨迹文书、写经多是行书、楷书书写,而碑刻、墓志则采用隶书。
1、十六国隶书特点
十六国时期的隶书碑刻一种是正体隶书。这类隶书传承了魏晋隶书的“折刀头”形态,翻挑明确,结体平整。如邓太尉祠碑↓
还有一类正体隶书,字形方扁,翻挑分明,如西凉写经《律藏初分第三卷》的标题和署款。
第三类方笔隶书如《镇军梁府君之墓表》题额,笔画厚重,字形方整,但较之东晋隶书,结体并不如其平整峻厚,且波挑分明。
另一类隶书属于变体隶书,主要特点是以楷法写隶书。如《广武将军碑》↓。
2、楷书墨迹
十六国时期的楷书主要见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古文书和甘肃敦煌的佛经写本。
古时敦煌历来为书法名镇,张芝、索靖都是敦煌人,此二人也被当地人尊为师。可以说,西北地区发现的十六国时期书写墨迹可视为汉晋书法的余绪。
首先一类是古籍写本。楷书书写时,仍有隶书遗意。这类的代表有《毛诗关雎序》↓、《秀才对策文》等。
第二类是佛经写本。这类楷书的特征是 横画长,纵画短;横画收笔重,捺画肥厚;横画左低右高;左右结构字头平齐。代表有《优婆塞戒经残卷》↓。
第三类楷书是日常往来文书。这类楷书往往并不那么工整,且有行书笔意。长横多平直,尖头钝尾,按锋收笔,纵向笔画长,结体紧敛。
3、行书墨迹
建国前出土的行书墨迹多流失海外,建国后出土的墨迹也多见于西北地区。这些行书的特点总结来说是当时楷书的俗写体或连笔体。具体来说,可分为纵长、横方、长横相间三类,这些行书已经接近当时江南欹侧妍美的字迹。如《王念买驼券》↓。
另外一件比较有名的十六国行书代表是《李柏文书》↓(完整的共两篇)。
两篇《李柏文书》随书体有异,笔画一肥一瘦,却是同一人手笔。这件文书的难得之处在于,一个远在西北地区的无名书吏,其书法已呈现出与江南二王相近的遒媚姿态,却比王羲之写兰亭还早几年。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书家,以清河崔氏、范阳卢氏为代表。他们在北方文化建设大大落后于南方的战乱时期,坚守了汉魏书法传统,延续了西晋书风。他们的书法很文化在“胡族”政权夹缝中,维持了高贵门第的标志,更是广大北人“故国神游”的精神寄托。
下一篇:北魏书法
说到书法家,我们马上就能想到那些著名的书法家比如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等,但要说到比较知名的女书法家可能很多人都无法列举出来,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最著名的女书法家是一位东晋时期的女子,并且其他才华横溢的女子书法都无法与之相比,她便是“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铄,人称卫夫人。
卫夫人(卫铄,公元272-349年),名铄,字茂漪,号和南,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师承钟繇,高徒有王羲之。代表作有《笔阵图》《名姬帖》等。
其族祖卫瓘(220年-291年),是三国时期曹魏后期的重臣,晋武帝时期,与索靖(239年-303年)都极其擅长草书,当时人称“一台二妙”,说的是他二人的书法与东汉时期的书法家张芝有很深的师承关系。
卫夫人年幼时即好学,尤其尤其是在书法艺术方面,并以东汉末年的大书法家钟繇的书法为模仿对象,习得真传,掌握要领,在隶书方面尤其出色。唐代书法理论家张彦远编撰的《法书要录》这么形容卫夫人:“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卫夫人虽然继承了钟繇的风格,但在钟繇瘦洁飞扬的基础之上,引入了自己身为女子而带来的那份柔美,流露出一种清婉灵动的韵味,其书法作品带有女性特有的妩媚娇柔的美感, 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卫夫人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不让须眉的成就,而且她在书法艺术理论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理论,对其有着深入的研究。卫夫人撰有《笔阵图》,她在书中首先提出,书法之妙“莫先乎用笔”,以此告诫众人学习书法要上溯其源,师法古人,反对谙于道理,学不该赡,以致徒费精神,学无成功。
欧阳修幼时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他的母亲用芦苇秆在地上教他写字。到他年龄略微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到同乡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他从小写的诗、赋文章,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了。
本文2023-08-06 03:13: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7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