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如何用田维的事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写作文如何用田维的事例,第1张

1 有关不讲礼貌的事例,写成作文,要写看到谁与谁产生了矛盾(要在

原来以为上了幼儿园,睿睿小朋友的坏脾气能收敛一些,行为能规矩一些,结果这一个多月的幼儿园生活虽然多多少少对他有些正面的影响,但是感觉小家伙现在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越来真没分寸,越来越没礼貌,有时达到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当然并不是说因为上了幼儿园而变成这样,而是觉得幼儿园里的规矩似乎对他的约束作用不大,尤其是在家里,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不教训确实是过不去了!

在家里,除了妈妈,其他人几乎都享受过被睿儿驱赶的待遇。特别是对爷爷,睿儿从小到大就没怎么亲近,打小就不喜欢爷爷抱,稍大一些还总嫌爷爷“脏”,因为爷爷开的是修车店,每天与各式各样出了问题的自行车打交道,手上沾的油污有很多已经没办法清洗干净,睿睿小朋友一岁多刚刚会说单字时一看到爷爷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命令”爷爷洗手,“脏,洗!”几乎是每天他对爷爷说得最多的话,洗了又洗还叫“脏脏”,不肯要爷爷抱;两岁后懂事些了,对爷爷的态度却一直没有改变,反而是在行为上越发的抵触,一看到爷爷回来,就嚷着“不要爷爷,爷爷走!”,轻则推开爷爷不让呆在他呆的地方,重则直接将爷爷关在门外;有时妈妈忙着没时间陪他,让爷爷陪他一会儿,他总不让爷爷进门儿,爷爷只能在门口远远看着他,可一旦被他发现,总是尖叫着用力把门关上。不明白为什么睿儿会对爷爷有这么深的“成见”,爷爷发自内心地疼他爱他,但他却不领情,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对爸爸,睿儿一直也不太“感冒”,虽然父子俩好的时候也能打成一片,可是大部分情况下小家伙也总不喜欢爸爸陪他,现在更是见到爸爸就赶,尤其是妈妈在的情况下,基本上不让爸爸靠近,总是不耐烦地让爸爸“走开”;只有在妈妈不在时,爸爸用些招数吸引小家伙和他一起玩儿,俩人才能和平共处一会儿,可是妈妈一来,爸爸就得遭遇被赶的命运了。更让人忍无可忍的是,有时小人儿发脾气使坏闹得太过份,爸爸生气地沉下脸拿出鞭子准备“教训”,小家伙居然也黑着脸反抗,顺手操起手上的东西用力爸爸砸过去,汗!还真是没大没小,不打不成器!

睿睿小朋友这种不礼貌的行为,现在发展到不关是对家人,对邻居或其他熟识的人居然也常作出出其不意的举动,让人尴尬不已。有时邻居看到睿儿在玩耍,喜欢来逗逗他,可是小家伙一看到人家过来,没有礼貌的邀请也就罢了,直接“砰”地一声用力关上大门,让人哭笑不得,莫名其妙;爷爷奶奶或爸爸的朋友有时过来玩儿,人家还没进门呢,小家伙先让人吃一闭门羹,搞得人家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让家人颜面全无。记得刚学会走路那会儿,小家伙虽不会说话,但在行动上可有礼貌啦,特别是对老人,不管是认识不认识的,到我们家小家伙都会搬出椅子请人坐,有时还会塞吃的给客人,总是让人家感动一大把。睿儿的太奶奶过来我们家,一到门口,小家伙总是主动拿出拖鞋递上,还搬着椅子热情地招呼老奶奶坐,招呼老奶奶吃饭,曾无数次让老奶奶感动得泪盈于睫,很开心感动于曾孙这么小就能这样孝顺;可是现在大些懂事些了,居然礼貌上反而变得越来越差,老奶奶来了也要把门关上,真不知他这关门的习惯是从哪儿来的。

曾无数次教育他小朋友要讲礼貌,客人来了要说“你好!请进!请坐!”,引用了很多他喜欢的卡通人物的故事和书本上正面的教材分析给他听和他讲道理,并用他对别人作出的行为反过来加之他的身上作为事例来引起他的共鸣,小家伙表面上总是回答知错了明白了,下次不会了,可是事情一来又故态复萌,屡教不改。“巧虎”里好的没学到,反面的教材反倒成为他的“座右铭”,学得维妙维肖,真是晕啊!在这个似懂非懂的年纪,让他这样胡作非为还了得,将来形成习惯了可不好,“三岁定终生”这话可一点儿也不假,一定要慢慢加以引导,树立起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了,必要时让小PP吃些苦头也是没办法的事,总之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2 仿生学的例子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

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9]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

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 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

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

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

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

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

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

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

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10]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

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

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

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电鱼与伏特电池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 。

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

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

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

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特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

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水母的顺风耳 在自然界中,水母,早在5亿多年前,它们就已经在海水里生活了。

“但是,水母跟顺风耳又有什么关系呢?”人们肯定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水母在风暴来临之前,就会成群结队地游向大海,就预示风暴既将来临。

但是,这又与“顺风耳”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为8~13赫),是风暴来临之前的预告。这种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而对水母来说却是易如反掌。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水母的耳朵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 科学家仿照水母。

3 关于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挫折中奋斗的事迹的作文

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Островский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1904~1936),苏联作家。尼古 拉·阿耶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洛文斯克省维里亚村,父亲是酿酒工人,母亲是地主家的厨娘。奥斯特洛夫斯基只上到小学三年级,10岁就去给地主放牛,11岁到食堂车站当童工,后来在发电厂当助理司炉。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在一次车祸中,他的右膝受到重撞,被迫离开工作岗位。1926年7月与女工拉·波·马秋克结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1927年底,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两个月后小说截稿,他把小说封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给予小说好评,可万万没想到,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4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但只创作完第一部,后人根据他的思路才把此书写完。1935年底,苏联 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不过他的出生地却在乌克兰。父亲是酿酒厂的制曲工人,也曾在外村或城里打零工还当过五年邮差。他到过彼得堡,服过兵役,接触过进步的大学生,知道一些革命者与沙皇作斗争的故事。母亲出身贫寒,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去给人家干活,放鹅、种菜、照看孩子。他们婚后生下六个儿女,夭折了两个。奥斯特洛夫斯基最小,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母亲除了做家务带孩子,还替人家做针线,当女佣。他十岁那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全家为逃避战火,辗转到达舍佩托夫卡定居。这时,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4 量子力学是怎样的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量子态的概念,运动方程、理论概念和观测物理量之间的对应规则和物理原理。

量子力学诠释:粒子的振动

类似10维或11维的“弦论”=振动的弦、震荡中的象弦一样的微小物体。

霍金膜上四维世界的量子理论的近代诠释(邓宇等,80年代):

振动的量子(波动的量子=量子鬼波)=平动微粒子的振动;振动的微粒子;震荡中的象量子(粒子)一样的微小物体。

波动量子=量子的波动=微粒子的平动+振动

=平动+振动

=矢量和

量子鬼波的DENG'S诠释:微粒子(量子)平动与振动的矢量和

粒子波、量子波=粒子的震荡(平动粒子的震动)

5 请说点有关跳出思维定式的作文素材、事例和写作方法

1952年,日本东芝电气公司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经营危机。

那时候,电扇是这家公司的重要主打产品,但由于消费者选择面的增多以及商业竞争激烈等原因,仓库里积压了大批的电扇无法销售出去,公司陷入了资金周转捉襟见肘的困境。尽管公司7万多名员工为了打开销路想尽了一切办法,可是进展仍然不大。

最后董事长不得不郑重宣布,谁能够让公司走出困境打开销路,就把公司10%的股份送给他。这时候,一位最基层的小职员向董事长提出了一个建议。

这位职员自信地说:“董事长先生,目前世界上生产的所有电扇都是黑色的。既然服装都可以用五颜六色来吸引不同的消费者,我认为电风扇也可以做成不同的颜色,而且这个方法也很容易做得到。”

董事长对这位小职员的建议深表赞赏。第二年夏天,这家公司果然推出了一系列彩色电扇。

这些电扇一经推出,立刻在市场上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短短几个月就卖出了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电扇再也不是单一的黑色面孔了。

风扇改变颜色,使这家公司摆脱了困境,效益更是成倍地增长。而改变颜色的这一构想,其实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专业知识,也不需要有多么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这家公司的几万名员工都没有想到呢?这显然是因为自己的思维定式造成的。

6 写一篇作文,关于维生素a的故事

我喜欢吃桃子,

桃子的外形圆圆的

像一个小小的皮球 ,最顶端还有一个小尖尖,有的桃子的尖还稍稍

歪一点,真有趣!我摸了摸桃子的外皮,感觉有点扎手仔细一看原来桃子长着许多细毛毛,沾的我满手都是

看来桃子还穿了一身“毛衣服”呢,太好玩了。

我举起桃子,闻了闻,感觉有一种混杂着甜的而且可

以提神的香味。桃子的外表是浅**的,上面还附着一些大小不同的

红色。我把桃子的皮小心地扒下来,观察果肉的颜色。我发现,果肉的颜色是乳白色的,熟

透的地方是乳**的,还夹着几丝粉红色,和表皮的颜色不一样。我轻

轻地咬了一口,有一股清新的味道融入了口中,而且还有一种比蜂蜜都要甜的汁水流入满口。

7 求鲁迅或者王维的生平事迹,要非常详细,可以用来写一篇作文的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

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满 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旧唐书·王维传》说代宗时王缙编次王维诗 400余篇。

又王缙《进王右丞集表》云编次王维诗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后归陆心源□宋楼。

北京图书馆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据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刘须溪评点《王右丞集》(诗集) 6卷,《四部丛刊》据以影印,其中已杂有钱起、卢象、崔兴宗等人作品。

明人顾起经有《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附文集4卷,这是现存最早的王维诗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为止较好的注本。

除笺释全部诗文外,并附评语,对于作者可疑的诗歌加以说明,间有考订;又收辑有关王维生平和诗画评论的资料,作为附录。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1年将赵注本重加校订,排印出版。

又郑振铎曾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用赵殿成注本等四种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库》中。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顾起经注本和赵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维年谱。今人陈贻□有《王维生平事迹初探》一文,后附《王维简要年表》(载《唐诗论丛》)。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雪景 传为王维作 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

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例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以及《鸟鸣涧》、《鹿柴》、《木兰柴》等诗,都有体物入微之作。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

8 详细介绍一种仿生的例子

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托设计的德国不莱梅的高层公寓(1958—1962年)的平面就是仿自蝴蝶的原型,他把建筑的服务部分与卧室部分比作蝶身与翅膀,不仅造成内部空间布局新颖,而且也使建筑的造型变得更为丰富。

早在1853年时,巴黎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思曼(GEHaus ann)为了执行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巴黎建设计划,曾对巴黎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它不仅要表示对帝国首都的赞美,而且要在城市结构功能上进行改善,使城市交通、环境绿化、居住水平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的巴黎改建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模拟了人的生态系统而进行规划设计的。例如当时在巴黎东、西郊规划建设的两座森林公园,东郊维星斯公园和西郊布伦公园的巨大绿化面积,就象征着人的两肺,环形绿化带与赛纳河就象是人的呼吸管道,这样就使新鲜空气可以输入城市的各个区域。市区内环形和放射的各种主干与次要道路网就象是人的血管系统,使血流能够循环畅通。这种城市环境仿生思想,不仅在当时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解决了困扰巴黎的城市交通与环境美化问题,使巴黎在世界上成为城市改建的成功范例,而且城市环境仿生理论今后仍然值得借鉴和完善。

1950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在设计法国孚日山区的朗香教堂期间,一枚蟹壳给了他无穷灵感。他选择了与以往任何设计作品都不同的屋顶样式。该屋顶各边都像壳一样向上弯曲,在壳易碎的超薄材料里蕴藏着自然力和坚韧性。同时,朗香教堂的平面就是模拟人的耳朵,象征着上帝可以倾听信徒的祈祷。正是因其平面具有超现实的功能,以致在造型上也相应获得了奇异神秘的效果。

1947—1949年意大利结构工程师奈尔维和建筑师巴托利(Nervi and Bartoli)设计的意大利都灵展览馆的巨形拱顶就是仿叶脉肌理而建造起来的,混凝土骨架和玻璃格组成的拱顶宽936m,长75m。奈尔维和维特罗西(AVitelozzi)于1957年建造的罗马奥运会小体育宫,半圆形弯顶直径60m,内部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网格的结构系统,就是受葵花的启发,不仅用材经济,受力合理,而且创造了内部装饰新颖的效果。小体育宫的外部则从人类腿骨的受力分析中得到启示,创造了一圈丫形支撑体系,使空间结构与建筑艺术形式的虚实结合达到了完美的统一。1960年奈尔维又建成了罗马奥运会的大体育宫,半圆形弯顶直径达到984m,可容纳16000观众,内部采用放射形拱肋的构造形式支撑着上部的混凝土弯顶,顶厚只有6cm。同部看去既象一朵花,也象是密密麻麻的叶脉网,成功地使现代技术与使用功能、装饰艺术达到有机的结合。对比公元120—124年建成的罗马万神庙,半圆形弯顶直径为432m,混凝土厚度则为12m,这充分说明了建筑技术运用仿生原理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奈尔维既是一位闻名遐迩的结构工程师,也是一位卓越的建筑师,他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向自然界学习。

精湛是指某样技艺十分娴熟,一起来看看精湛的同义词,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高深:

水平高,程度深(多指学问、技术):莫测~│~的理高深

精致优良;完善:制作~ㄧ装备~。精良

精美:

精致美好:包装~ㄧ我国~的工艺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精美

精深:

(学问或理论)精密深奥:博大~ㄧ学术造诣~。精深

卓越:

杰出;超出一般:卓越人材|卓越功勋|卓越的才能|卓越

精熟:

1亦作"精孰"。 2精通熟悉。精熟

详细解释

精湛1精熟深通。某样技艺十分熟练。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诸色人中有才行兼茂,明於理体者,经术精深,可以师法者……宜委常参官,各举所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三》:“招集天下之能通经者,皆隶焉。公家月廪饩之。日省月试,必待精深,然后官之。”2精微深奥。《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传赞》:“ 甫 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清 吴德旋 《初月楼古文绪论》十八:“《老》、《列》、《庄》三子:《老》虽道其所道,而最精深;《庄子》亦超妙;《列子》较浅。”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同时她想他是着眼在更精深更切实的处所了;眼前的愁烦是蜕化期间应有的苦闷。”

示例

她的棋艺精湛,次次能赢过对手。

老师傅别的不能说,就是会修车,技艺精湛。

工艺学名词

工匠假说

精湛用来描述工匠的技艺,从工匠角度去思考它的本意更为合理。精湛是指古代冶铁两个最重要的工艺,渗碳和淬火工艺,用此两个工艺名称来表达工匠的技艺。 有论点认为精是代表上好的白米,但是什么好米是青色的?而在渗碳工艺中使用米代替木屑是很可能的,毕竟古人甚至用米汤来筑城。 米加热制碳颜色变成黑色,用青来表达还是在可理解范畴。“zhan huo”现在工人依然固执的使用此发音,虽然字典中文字已经更换了很多,有代表动作的“蘸火”,有代表声音的“淬火”等。但是这些现代字典的解释与使用语言的工人解释不同,我更倾向于后者。中国的考古存在很大的误区,基本都建立在古代文字基础上,但是古代文字仅属于贵族掌握的,所以使用古籍来解释工匠用语不能算作可靠的证据。

1《楚楚》BY轩辕悬

这篇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的吧,作者大人的文笔相当好,写古代的文,很有古人风范。内容也温馨,属于美攻平凡受类型的。小攻很疼爱小受,但是性格很不好,喜欢欺负小受,小受是绝对的弱受,也是烟花地出身,不漂亮但很惹人怜爱的说。很值得一看。

2 《坐看云起时》BY箫寒舞痕

很长的一篇文 穿越文 绝对的攻宠受 很宠很宠 文笔一般吧 但是,虐文或重口味文看多了 这个也是可以看看的 睡前看 有助睡眠

3《行行重行行》BY淇奥

很不错的一篇文 虽然小受的经历有点凄惨 但是总的来说是很温馨的 作者的文笔还满不错 不会显得特意张扬或拖沓

4《浊世佳公子》BY褐酒

平淡温馨的文 师徒文 年上攻 小攻是个很有原则 道德品质很好 很温柔的人 小受被小攻从小收养 因为小时候很可怜 所以有点冷淡 具体情节也不大记得 反正还蛮好看的 作者文笔也不错

5《微臣》BY公子欢喜

这位作者的文 质量很有保障的 文笔很不错 有古风 描写很细腻 小受很惹人疼啊 一直喜欢小攻 一直默默更在小攻身边 一直帮他 陪伴他 总体来说过是温馨的

6《床下之盟》BY桔桔

文案:孽缘!他一不杀人放火、二不坑蒙拐骗,怎么会惹上这样的煞星?南云觉得自己真是委屈,只不过幼年时给他扣了一顶黑锅外加恶语伤人,就被这个小肚鸡肠的男人记恨了十年,还费尽心机地回来整治自己!自从碰上他,自己就处处吃瘪,有苦说不出--游湖的时候救他一命,顺手在他身上乱摸,忍了。喝花酒的时候百般调笑,还趁机拐他上床,理亏,忍了。哄骗他签下卖身契,莫名其妙地成了对方的所有物,破罐子破摔,也忍了。在老管家面前颠倒黑白,硬说自己死缠着他不放,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顺便忍了。可是,为什么这个人会如此喜怒无常?先是柔情似水,哄得他动了心,下一刻又冷若冰霜,丢在一边不闻不问,这这这……忍无可忍!他南云也不是没脾气的,姓韩的,你要欺负小爷到什么程度!南云是个超猥琐的小受啊 胆小怕事又色胆包天 偏偏小攻就是喜欢他 呵呵 很有意思

7《蟒缘》BY白日梦0号

这位作者那是相当强大呀 他的古文功底那叫一个扎实啊 叫我这个中文系的彻底折服啊内容也很温馨 这个文是写人兽的 蟒蛇小攻和人类小受 小攻是个蟒蛇妖 很温柔很专情的小攻啊 超萌的说

1苍蝇又失业了,一回到家就往沙发上一躺。叫道:爸,我的饭碗又丢了!老妈挖了它一眼道:什么饭碗。你那是屎盆子。2苍蝇父子正在用餐。父亲听到了脚步声,嗡地飞远了。大叫:儿子,快走!儿子大叫:我上面有人!什么上面有人再不走就没命了父亲急了。我上面真的有人儿子声音弱了。父亲一看,原来是拉屎的小屁孩一屁股坐在了地上。3幸福是什么儿子问老苍蝇想起了往昔岁月,道:幸福就是:你饿得快要死了,突然发现屎,就在不远方4爸爸,我们为什么

十九道纵横(古代围棋的故事)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卷三:抱春 第26局:兖州4

越往高处走,石阶旁是被云雾遮挡住不知道深浅的山沟,而顺着蜿蜒不绝的石阶仰首看去,郁郁葱葱的丛林树冠一角,露出片瓦乌檐,弯勾屋脊。好不容易走了数千级的石阶,每次都觉得下一个转弯就到了,却每一次还只是看到隐隐露出的寺庙一角,没多,也没少。

清晨登山的一行人中,少了去九里山山路修车办事的红叶和初一,多了窝在肩膀上睡觉的老白和死缠着跟过来的冯大掌柜。

允墨这几年每日埋首棋盘古籍之中,就是偶尔早晚做做体操什么的,早两年农活练下薄薄的肌肉都换成今日厚度不蜚的脂肪层,现在哪里受得了,大口喘着气坐在地上硬是起不来。

刑远见依山的石阶边上刚好有几块大石,饶有兴趣地爬上去一看,回头冲着允墨招手,“墨儿,过来看,这边风景好漂亮。”老白从刑远身上跳下,早一步跳上大石东张西望,见实在是没什么东西又跳下,在大石附近的泥地里翻找着新芽杂草玩耍。

冯蔚然伸手要扶,允墨却早一步站起,晃到大石上一看。果……

先秦旅游活动绎释

现在人们论及先秦旅游史时,大多认为先秦的旅游活动只是这三方面的内容:天子巡游,商务旅行,政治旅行〔(1)〕。显而易见,这三项活动中,除天子的巡游的确具有双重目的外,其余两项却都是旅游目的之外的一般旅行。如果说后两项活动中有时也含有旅游因素的话,那么这因素只是其他功利目的的附属,如从美学角度来分析,即功利的目的远远大于审美的目的,因而也就不能说是独立的旅游。 尽管在现代汉语中,“旅游”、“旅行”两词有时也可以大体通用,然而严格地说,二者却又大有区别。旅行所指的,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而旅游所指的,却是以游览为主要目的所作的旅行。仅从“旅游”一词在汉语又称“观光”这一点(日语亦用“观光”二字),也可看出旅游与旅行的区别。“观光”一词的使用,正好突出了旅游自身所具有的特定目的。大概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所以在述及旅游史时,有的论述者才故意将二者合并在一起,以期用已知的旅行史料来填补旅游史料缺乏的空白;而于早期旅游活动,有时甚至无一史料可据,于是只好单提旅行不提旅游。 那么我国先秦时期有没有旅游活动呢?答案不仅是有,而且还可以是异常丰富的。 2 现代旅游业,是一门极为年轻的产业,它的发达是近世才有的事;然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却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活动,以致不回溯探索就难以有个真切的认识。应该承认,人类早在自己的童年时代就已经尝有了生活的欢乐,在社会的发展中,原始艺术和人类的审美趣味也同样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伴随着采集、渔猎范围的扩大,尤其是在迁徙、游牧和物质交换的旅途里,人们更从自然环境和人文圈的变化中享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欢乐;而对故土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又促成了人类早期的一种逆向的旅行,这旧忆的重温,又使人们的心灵感受到了一种和谐的安适。作为人类的一项实践活动,不附属于其他任何功利目的的旅游,也就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 中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传至今的文献古籍不仅浩如烟海,且人们对其所做的研究也成果辉煌。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在我们所做的研究中,对有关旅游的研究也实在太晚了一些,对旅游文学的研究更尤其滞后,以致在不少的相关论著中,我国早期的旅游文学几乎是一片空白,在大学的教材中也才出现了本文开头所说的那种误会。 本文这里想做的“绎释”,便是以旅游活动为论题而对众多古代文献的一次再研究。 前已说到,人们的旅行,其实是为了到达某一目的地所凭借的方式;而旅游,才是通过旅行来实现游览目的的实践。因此,动机和目的,便成了研究者识别旅游及用来对旅游进行类别分析的依据。如果我们也对我国早期的旅游实践作一个心理动机的分析,那么先秦时期的旅游活动大致可分如下几个类型: (1)巡游。巡游又可分为天子的巡狩和诸侯的巡行。“巡狩”亦可写作“巡守”,它是古代帝王的出游活动,是帝王离开国都到境内各诸侯领地进行巡视。如从表面来看,巡狩的确是一种冠冕堂皇的政治目的的旅行,孟子引述春秋时晏婴的传统解释是:“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2)〕意思是天子到诸侯的国家去叫巡狩,巡狩就是巡视诸侯所守的疆土;另一方面,诸侯也可以去朝天子,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作为汉章帝时讲解五经同异的成果,《白虎通义》后来总结的含意就更神圣:“王者所以巡狩何?巡者,循也,狩,牧也,为天下循行守牧民也。道德太平,恐远近不同此,幽隐自不所得,考礼义,正法度,同律历,计时月,皆为民也。”〔(3)〕 如据《史记》所保存的远古传说,则黄帝、颛顼、虞舜等都曾有过多次的巡守。《史记》所记,其根据何处已无一一细考的必要,然司马迁自有所本,却是无庸置疑的。如舜的巡狩,今就可同时见于《尚书》:“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狩,至于四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狩,至于北岳,如西礼。……五岁一巡狩。”〔(4)〕如据历史地理学者对《史记》等的诠释,黄帝足迹所至该是东到东海,西到崆峒,南到长江,北到今河北怀来的地方;颛顼所至,较黄帝为远,如应之以后世地名,则东至海中岛屿,南至交州,西至陇西,北至幽州;关于舜巡狩的记载,因为侧重于柴祭山川的活动,故所记足迹至处便是东南西北的四岳,如参照《史记·封禅书》的记载,自当还有五岳里的中岳。 对古代君王巡游的记载,古代史料比比皆是,所记内容更延至夏商周各代,到了春秋战国,除天子巡狩之外,更加上了大量的诸侯在自己国内的巡行。 巡狩的目的,或者当初确也出于政治方面的动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巡游活动中实际感受的丰富,巡狩所具有的旅游目的也就越来越突出。一次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就道出了其中的实质。 离宫别馆是帝王用于休憩的园林。一次齐宣王在他的离宫里接见了孟子,并询问孟子是不是有道德的人也能享受到这种休息的欢乐。孟子在回答时强调了他一贯主张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并讲述了春秋时齐景公跟晏子的一段故事〔(5)〕:齐景公对晏子说:“我想到转附和朝wǔ@①这两座山上去玩玩,然后沿着海滨去到琅琊山,我该怎样做才能跟过去圣明君王的巡游一样呢?”晏子回答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呀!过去天子的巡狩,没有不跟工作相结合的:春天要巡视耕种的情景,秋天要考察收获的情形。所以夏代民间的谚语这样说:‘若是我王不巡游,我的休息向谁求;若是我王不巡狩,我的补助哪会有。’然而现今的出巡可不这样了。国王一出动,筹粮运来,弄得饥者不得食、劳者不得息。上游玩够了下游玩,下游玩够了又去上游,没完没了的打猎,还吃吃喝喝地没个够。这种流连忘返、荒亡无度的行为,前代圣明君王可从来没有过。在这两种不同的巡游中,现在就看您选哪一种。”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这个回答,非常高兴,于是出巡前先在国都里准备了不少东西,开拔到郊外一停下,便马上拿出东西来救济劳苦百姓,并还把主管音乐的官员叫来,让他谱写一支君臣同乐的乐曲。 这个故事至今还保留在《晏子春秋》及《孟子》中。从这里不难看出,春秋时的晏子也好,战国时的孟子也好,都早已透过巡狩巡行的表象,看到了其中旅游的实质,而齐景公的旅游,也想披上一件与民同乐的外衣。所以说,古代君王的巡游,其实就是帝王所独有的一种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只不过它是建立在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的基础上罢了。 (2)游畋。“牧畋”的“畋”字,也可写作“田”,意思是打猎。游畋就是游猎,指的是不以物质利益为主要目的狩猎活动,因此也就跟一般的狩猎不同。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里面就有不少诗作写进了畋猎的内容,即使仅就其中为历代研究者公认的畋猎篇什来说,《车攻》、《吉日》〔(6)〕所写的就是游畋的内容。《车攻》一诗开始写道:“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田车既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接着写的便是射猎的欢乐情景和最后对此次狩猎的赞扬。据称是汉代毛公为本诗作的小序说:“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竟士。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7)〕似乎本诗所写周宣王的游猎,也是治国为民的大事情;然而相传是文王儿子周公所作的《尚书·无逸》却说:“文王……自朝至于日中dié@②,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畋。”〔(8)〕夸赞周文王从早晨直忙到太阳偏西都没有空吃早饭,所考虑处理的政务全都是关系到黎民百姓的大事情,自然也就不敢沉溺于游逸畋猎了。此篇《无逸》接下去的内容还说到,文王以后的继位者也以文王行为为准则,在游畋方面也不敢追求过分的享受。如从《无逸》的记载来看,连文王的游畋也是一种旅游打猎的活动,那么宣王游畋的真实内容也就勿须讳言了;更何况《车攻》全篇,的确也没有任何为民治国的政治内容,只因经学家们颂古心切,以致才作了过分的赞扬。 有意义的是,举世闻名的石鼓,却从另一角度构成了旁证。石鼓是刻有籀文的十只鼓形石,每只上面均镌有四言诗一首,因其是在唐代才在岐山之南的陈仓发现的,故又称为岐阳石碣或陈仓石碣。因其所用字体介于秦篆和较秦更 古的文字之间,有人疑是周宣王的史官史籀所书;又因诗的内容和字句跟表现周宣王畋猎的《车攻》、《吉日》相近或相似,故也曾被认为是描写周宣王畋猎的作品,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又被称为宣王石鼓。可是经过近代学者更深入的研究,结果却跟前人看法不同,研究者大都认为这十只石鼓实际是秦刻石,所刻内容是春秋战国时秦国国君的活动。不过在具体的年代上,各家却又略有不同:郭沫若等定为秦襄公,震钧、罗振玉、马叙伦、童书业等定为秦文公,马衡等定为秦穆公,唐兰等定为秦献公。关于石鼓的年代,研究者们自然各有所据,我们这里不拟讨论,我们要谈的是它的内容。 郭沫若之说,为其晚出的一种,自然也就融进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如依郭沫若的诠释和排列的次序,这十只石鼓中,第一石的内容为“称道qiān@③源之美、游鱼之乐”,“叙其风物之美以起兴;二石、三石追叙“攻戎”与“凯旋”;四石“追叙作西zhì@④”“以供游玩”;五石“叙作zhì@④既成,将畋游以行乐”;六石“叙初出猎”;七石“叙猎之方盛”;八石“叙猎之将罢”;九石“叙猎罢而归”;十石“叙猎归献祭”〔(9)〕。由此看来,是qiān@③源河水之美和游鱼之乐引出了襄公的畋游,那么其游畋的目的也就十分清楚了。因而也就可以说,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刻文字,其所记载的正是一次旅游行猎活动的内容。 其他如震钧等人的文公说,尽管年代与郭说相异,然而其说对内容实质的分析,也与郭说没有多大不同。《史记·秦本记》有载:“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10)〕《史记·封禅书》也载:“作西zhì@④……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qiān@③渭之间”〔(11)〕。如与石鼓猎碣对照,亦不难弄明文公畋游的目的。至于唐兰等人的献公说,考证者更明确地认为,石鼓文字当为献公修治道涂旅游渔猎之作〔(12)〕。 古今研究者几乎一致认为,石鼓四言诗本是仿三百篇之作,它跟《车攻》、《吉日》内容主题乃至文字竟是如此相似,看来孔颖达疏诗时所说的“人君游畋或意在适乐”〔(13)〕也就更有根据了。关于古代君王的游畋,先秦典籍的记载实在不少。从《尚书·无逸》与《诗经·车攻》的比照中,从无数学者对石鼓文的考释中,我们都不难弄清古代君王游畋的目的,而这一结论的得出又正好帮助我们判断,古代君王的游畋正是旅游的一个类型。 (3)观光。“观光”一词,源出《周易》。《周易》一书,原为我国古代占卜用书,意在通过以阴爻阳爻为基础的六条爻线的排列组合,来预卜人世的吉凶祸福。在《周易》总共的六十四卦里,有一卦称作“观”。该卦爻辞在解释卦中倒数第四条爻线时说,“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14)〕。如综合各种传统的疏释,即倒数第四线最接近倒数第五线,而此卦倒数第五线是阳爻,是地位最高的标志,所以此卦倒数第四线便意味着最接近最尊贵的位置,象征着居处在宫殿附近台观的人,对于国家礼仪最为熟悉,最有利在国家朝廷作为上宾〔(15)〕。 由于观光活动在先秦时的发展,因而“观光”一词的涵意实在远比《周易》的解释丰富得多。通行的观光的含意,是指参观考察异国异地的礼乐文物或政教风俗,亦即是实现参观考察目的的旅游。如从现存史料来看,先秦时的观光便有观乐、观社、观腊,以及观祭祀等多方面的内容。 观乐的乐,指的是音乐歌舞。《左传》、《史记·吴太伯世家》等都载有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的事。吴公子季札到鲁国去,曾提出了观赏音乐歌舞的请求,于是鲁国为他演唱了《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接着又演唱了二雅和三颂,最后还表演了一系列上古的舞蹈,以致让季札感动得如痴如醉,发出了“观止矣”的赞叹声,因而“观止”一词流传到后来便成了尽善尽美的代称。这就是一次有名的观乐〔(16)〕。 观社的社,指的是社日的节日活动。《国语》和《左传》都载有鲁庄公到齐国观社的事情。记载说,鲁庄公打算去齐国参观社日的节日活动,曹刿极力设法劝阻,可是鲁庄公仍然不听,最后终于登程去了〔(17)〕。为什么鲁庄公执意要去齐国观社呢?《墨子》一书后来说得好,就像宋国有桑林、楚国有云梦一样,各国各地的景物风情各不相同,各国各地的节日活动也各具异采,齐国的社日活动就象宋国的桑林那样富于异乡情调,所以才吸引着男男女女一起前去游观。其实这道理在曹刿的话中也已有所透露,那就是齐国当时的社日活动早已超越了齐太公早年规定的内容,连齐国的统治者这时也要“观民于社”了。而《墨子》所说的“此男女相属而观也”〔(18)〕,更道出了观社活动的热闹和普及,可见观社活动在先秦时确已成了一种富于引力的旅游。 仅从以上两例就足以看出,观乐、观社,以及观腊、观祭祀等等,实际就是古代旅游参观考察的活动,观光便是它们的总名称,所以发展到后来,人们才用“观光”一词来表达旅游的内容,乃至最后成了旅游的别称。 (4)游娱。“游娱”也可写作“游虞”及“游逸”,并跟“游豫”或“游预”有着相通的内容。由于它们的含意较广,有时甚而可以包容全部的旅游活动,我们这里使用此词时,着重点在于游览的欢娱。 前此所述的巡游和游畋,主要是古代君王的活动;观光范围广些,然而似乎也有一些局限;那么普通人是否也能享受到旅游的欢乐呢?这正是此节所要讨论的内容。 《诗经》里有一首名叫《溱洧》的诗,解释《诗经》的韩婴学派说,在季春三月桃花开春水涨时,郑国便有一种到溱水、洧水去洗浴的风习〔(19)〕;如据《溱洧》原诗来看,所反映的这一风习实际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水边的游乐活动:“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⑤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wū@⑥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20)〕这是《溱洧》一诗的第一章,正是溱洧水边美丽的风光,才吸引着人们前去游玩,从全诗两章都有的“洵wū@⑥且乐”反映出的“地方实在大,人们喜洋洋”来看,从第二章“殷其盈兮”反映的“人山人海来游玩”来看,本诗所描写的正是郑国民间的春游。 《论语》中曾写到了孔子让自己的学生谈志向和能力的事情。有一次,他的学生子路、冉有、公西华都陆续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子路说,能治理好中等大小的国家;冉有说,可以使小国百姓人人富足;公西华谦虚地表示,愿在礼仪活动中作一个小小的司仪。当孔子转而问到曾皙时,曾皙却这样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于是孔子感慨地说道:“吾与点也!”〔(21〕这里,曾皙用委婉的办法把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化作对春游活动的描写;而孔子呢,却对曾皙的志愿极表赞同。这中间自然包含有孔子曾皙共同的志向,也许还包含有他们二人的社会理想,但是如从其表述方式来看,也不难看出当时春游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在《庄子》一书中,“游”更是一项极为引人注目的活动,有寓言的游,有现实的游,有思想的游,有行为的游。游的意义何在呢?《庄子》中有这样的段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故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22)〕 这里我们不拟研究庄子惠子辩论在认识论和逻辑学上的意义,而只想讨论其中“乐”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庄子得出“鱼乐”的根据,如从文字上来看,当是由“鱼游从容”推出的;而在实际上,却是庄子自己游于濠梁之上产生了乐的感情,再看水中从容的游鱼,自然连类无穷得出了“鱼乐”的结论。如进而联系到《庄子》首篇《逍遥游》的意旨(天地万物如能任其本性自然,即可获得无上的快乐,这就是逍遥),甚至还可以推究出庄子对旅游的审美意义的认识。 从古代典籍中众多的出游活动来看,各种不同方式的游的活动的确已为多阶级多阶层的人们所认识所享有。只是因为各人自身条件有异,因而出游路途的长短和所用时间又各不相同。鉴于古代生产力的低下和交通条件的局限,鉴于古人作息时间也跟今人不同,如果用现代社会“旅游者”的定义去要求古代,显然不太合适。因而古代这种旅途远近和时间长短都不尽相同的游览活动,也理当属于旅游研究的范畴。 (5)托志。托志是在山川景物的游览中,赋予山川以象征性寓意,以寄托自己的志向和情怀。 在探究旅游活动的游娱类型时,我们曾说到孔子弟子曾皙表示自己志向的作法,虽然他也把自己的志向化作了对春游的描写,然而他所着重的是全部的游览活动;这里与曾皙的不同之处,在于托志所说的是游览之中赋予山川景物以人格的特征。 著名山川的见称,在我国渊源甚早,《管子》有载,天下名山有五千二百七十之多〔(23)〕。山川之名,实系因人而得;如无人类的登临和欣赏,名又何来?如果暂先不谈人们对山川自然美的赞叹,除此之外,人们还曾对山川有过敬仰的心理,如从古代原始的民俗心理来分析,那便是对山川的崇拜,发展到后来,这崇拜又跟人对自然美的认识、跟人的品格美融汇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观念。《论语》中孔子的总结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4)〕意思是智慧的人乐于水,仁爱的人乐于山,由于智慧的人爱活动,仁爱的人爱恬静,所以智慧的人乐观,仁爱的人长寿。据经学家们的进一步解释,这是因为“知者乐运其才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仁者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25)〕。这一解释是否真是孔子所总结的前人思想,自然还可讨论;但是这种山水托志寄情的思想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以致古人中也广泛流传着这方面的佳话,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 古人登山临水的旅游活动确实不少,正是因为这种游览能给人带来欢乐,带来美的享受,所以早在《山海经》里就已有了“乐游之山”〔(26)〕和“游戏之山”〔(27)〕这类名称。今存《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学者意见多异,但是其中资料源自夏殷时代却是众所公认的,由此可见对山川的游览的确由来已久了。然而,从孔子时代(或更早一些)开始,山水人格化的思想便给山水的游览带来了新的内容。作为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它不仅促进了古代旅游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后世骚人墨客的意趣,并进一步构成了我国山水诗、山水画的美学基础。 (6)泻忧。“泻忧”也可写作“泄忧”,就是通过旅游活动来排解自己心中的忧愁。 《诗经·邶风》中有一首《泉水》,《诗经·卫风》中有一首《竹竿》,有研究者认为,这两首诗都是出自我国文学史中第一位名著于册的女诗人——许穆夫人——之手。许穆夫人原是卫国人,为卫国王室宣姜所生,长大后嫁给了许国的许穆公。据说在卫国被狄人攻破、卫懿公战死时,许穆夫人想回国探望,然而却被许国大夫追回,以致未能成行,故才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泻)我忧。”〔(28)〕“淇水@⑦@⑦,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泻)我忧。”〔(29)〕她思念故国的肥泉、淇水,思念故国的一切,但无法回去,因此才用驾舟出游的活动来排遣胸中的郁愁〔(30)〕。 也有学者认为,《泉水》、《竹竿》并非许穆夫人所作,诗中泄忧的诗句“驾言出游,以写我忧”都是当时谣谚成语的运用〔(31)〕。如依此说,则谣谚存在的本身正好说明当时出游泄忧活动的流行。如细细考察《诗经》的各类作品,确实可以发现,用旅游活动来宣泄胸中忧愁的现象实在为数甚多。如《邶风·柏舟》一诗就写到:“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这里的泛舟,这里的遨游,也是用来排解心中的忧愁。 这种在生活中用遨游来摆脱苦恼的作法,到了战国时代更有所发展,以致《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艺术方法在《楚辞》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当心怀耿介敢于直言的屈原遭到朝廷排挤时,他胸中郁结的忧思诉向何人!于是遨游——幻想的、现实的、四海的、楚地的——便不失为其解脱的办法之一了。屈原的一篇作品叫《远游》,一开始就是“悲时俗之迫è@⑧兮,愿轻举而远游。”究其缘由,屈子自叙身世,“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屈原的这一思想,不仅仅表现在《远游》一篇,其实其他多篇均有相同相似的抒发。《涉江》称“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离骚》称“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湘君》、《湘夫人》也称“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32)〕。从这众多的诗作里不难看出,正是世溷浊而莫余知兮,正是独郁结其谁语,才在心底激起了远游的愿望,才导致了聊浮游以逍遥。如果说在《庄子》中“逍遥”还含有世间万物自适之理的话,那么楚辞中的“逍遥”却实在是人的遨游。 这种用遨游来摆脱尘世烦恼的作为,不仅见之于先秦,且还大大地影响于后世,汉魏六朝以来傲世之士的旅游活动,实际就是源自先秦时代泻忧目的的旅游。 (7)伴随类型。先秦时的旅游活动,除了以上所列巡游、游畋、观光、游娱、托志、泻忧六种主要类型外,往往还伴随在其他多种非旅游性质的事务活动中。如诸侯对天子的朝聘、臣下对君主的朝觐、诸侯之间的会同、使者的出使、策土的游说、诸子的游学、个人出外谋业谋生、商贾的贸易往来、受迫害者的出亡、臣属对上司的随行、远方的军务政务劳务、故乡的重访、异地探亲寻友等,往往都或多或少地伴随有异国异地风情的观览、名山大川的登临。尽管这些活动本身并不是典型的旅游活动,但我们在探究古代旅游活动时,却不应把它们除外;加之这类活动在古代存在的数量极大,作为一个非典型的类别,也必须对它们进行研究。 3 虽然上文已将先秦的旅游活动分作了七个类型,但是并不是说先秦时期的旅游活动便都是单一类型的活动。由于人类环境的多样性,而时间因素的变化更是从未停歇,加之人们气质和需求的差异等等,因而旅游活动的形式就更加显得变化多样了。比如说,古代帝王的巡狩就常插入游猎的活动,而周穆王的游行四方又不同于前王的巡狩,所含游娱成分反倒更强。又如孔子的旅游思想,应该说主要是托志和游娱的融汇,而在实践上却难以跟游学分割。从历史典籍的记载来看,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光,显然是由于出使的方便;可是鲁庄公的赴齐,怀抱的却只是观社的目的。看来,先秦时的旅游不仅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单项活动,同时也大量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综合类型。 由于古代史学家地位的局限,也给古代典籍带来了局限,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得出片面的结论,以为先秦的旅游活动仅仅属于帝王。这方面,除了《诗经》的大量内容可以作为佐证外,自当还有别的资料,如前面观光一节所提《墨子》书中的话,就很能说明问题。《墨子·明鬼下》在说到春秋时燕简公“将驰祖”时,接下便是说明性的原文:“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楚:此男女相属而观也。”楚国的云梦,是著名的泽薮,地域广大,森林茂密,河流湖泊交错,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是个有名的游览渔猎的好地方;宋国是殷商后代之所在,宋之桑林更是商汤祈雨的遗址,那里保存着殷代的传统文化、音乐舞蹈和前代的风习,不仅饱具异乡情调,而且还能激起思古的幽情;齐国社日的民间节日活动,早已超过了先王齐太公规定的内容,这时连本国和邻国的统治者都被吸引得前往观看,也不难想像出其中热闹的情景;而燕国的祖泽,也具有同样艳丽的色彩,燕简公驱驰要去的,也就是这样的地方。所以这一切,才吸引着男男女女络绎不绝地前往〔(30)〕。表面看来,《墨子》这段原文不长,但是所含内容却极为丰富,如果我们能用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将其充实起来,那么先秦时旅游者熙来攘往的景象也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先秦时期旅游活动的大量出现,其原因绝不仅是人们已经有了旅游的要求,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社会的发展已为人们提供了物质的可能。作为游行交通的保证,有道路舟车的进步;住宿不仅有馆舍逆旅和帐幕,天子巡行还可在诸侯的宗庙和宫室住宿;作为食物,生吃和野炊当也可以,然而还更出现了便于携带的多种干粮。如从考古收获来看,我国先秦时足迹之所到,早已远远地超出了史籍记载的范围,如果没有必要的物质基础,这种游行是无法实现的。 对于人类社会,摩尔根—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学说将其进程分作三个时期——蒙昧、野蛮、文明。文明作为社会的进步状态,现今史学界大都把它用指氏族的解体而进入有国家组织的社会阶段。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其构成因素自当有多种,其中文字、金属器的制造和使用尤显重要〔(34)〕。而我国先秦时期的旅游,于甲骨文金文之中,于青铜器上都有大量的反映。尽管先秦时旅游的欢乐还不是人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的,然而作为人类这一整体,我们却又不能不说,旅游同样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个答案不准 只是给你点参考~~~

建议你读一读《中国古代名人自传选》

《中国古代名人自传选》:作 者:陈兰村编 丛编项:无 装帧项:平装 19cm / 349 出版项:中国青年出版社 / 1997-07 ISBN号:9787500623939 / 7500623933 原书定价:¥1400 马上购买 主题词:名人-传记-中国-古代

图书简介 - 中国古代名人自传选

本书精选中国古代名人所写自传35篇,起自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