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小儿咳嗽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病因病机 5 分类 6 辨证分型 61 小儿咳嗽·风寒袭肺证 62 小儿咳嗽·风热犯肺证 63 小儿咳嗽·痰热壅肺证 64 小儿咳嗽·痰湿蕴肺证 65 小儿咳嗽·肺气虚证 66 小儿咳嗽·肺阴虚证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小儿咳嗽的穴位 2 治疗小儿咳嗽的方剂 3 治疗小儿咳嗽的中成药 4 小儿咳嗽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小儿咳嗽 小儿咳嗽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xiǎo ér ké sòu

2 英文参考

infantile coug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infantile cough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小儿咳嗽(infantile cough[1])为病名[2]。是指发生于小儿的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

4 病因病机

小儿腠理不密,容易感冒,表邪侵入,首先犯肺,因而在冬、春气候多变的季节,最易引起咳嗽[2]。

另小儿如消化不良,以致脾为湿困,容易生痰,痰湿内蕴,则肺气失宣,亦致咳嗽[2]。

至于体质素弱,久咳伤津,导致虚火上炎而使津气亏虚,肾不纳气,则肺气更虚而咳嗽加剧[2]。

5 分类

因此小儿咳嗽,可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咳嗽,如寒咳、热咳、伤寒暴嗽、肺寒咳嗽、肺热咳嗽、痰热嗽、秋燥咳嗽;内伤咳嗽,如食积咳嗽、呷嗽、涎嗽、痰血嗽、肺燥久咳、脾虚久嗽、肾虚久嗽等[2]。

6 辨证分型 61 小儿咳嗽·风寒袭肺证

小儿咳嗽·风寒袭肺证(infantile cough with syndrome of windcold invading lung[1])是指风寒侵袭,肺气不宣,以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或伴恶寒无汗,咽部不红,苔薄白,脉浮紧为常见症的小儿咳嗽证候[3]。

62 小儿咳嗽·风热犯肺证

小儿咳嗽·风热犯肺证(infantile cough with syndrome of windheat invading lung[1])是指风热侵袭肺卫,肺失宣降,以咳嗽,痰黄而稠,鼻塞,流浊涕,发热恶风,咽红而肿,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小儿咳嗽证候[3]。

63 小儿咳嗽·痰热壅肺证

小儿咳嗽·痰热壅肺证(infantile cough with syndrome of phlegmheat congesting lung[1])是指痰热互结,壅闭于肺,以咳嗽,痰黄白黏稠,咯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喉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小儿咳嗽证候[3]。

64 小儿咳嗽·痰湿蕴肺证

小儿咳嗽·痰湿蕴肺证(infantile cough with syndrome of phlegmdamp amassing in lung[1])是指痰湿蕴肺,以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咳时喉有痰声,或呼吸气粗,多不发热,舌苔白腻,脉滑为常见症的小儿咳嗽证候[3]。

65 小儿咳嗽·肺气虚证

小儿咳嗽·肺气虚证(infantile cough with syndrome of lung qi deficiency[1])是指肺气虚弱,宣降失司,以咳声无力,痰白清稀,面色淡白,体弱多汗,易于感冒,舌淡,脉无力为常见症的小儿咳嗽证候[3]。

66 小儿咳嗽·肺阴虚证

小儿咳嗽·肺阴虚证(infantile cough with syndrome of lung yin deficiency[1])是指肺阴不足,虚热内生,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咳声嘶哑,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小儿咳嗽证候[3]。

7

咳血为病名。血证之一。又称嗽血(见《症因脉治·嗽血论》)。《中医药学名词》作咯血。是指以咯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即患者咳嗽而出血,痰中带血丝,或痰血相兼的表现。血由肺而来,经气道咳嗽而出,或痰中带有血丝,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均称为咳血。咳血由肺络受损所致。因肺为娇脏,又为脏腑之华盖,喜润恶燥,喜清恶浊,不耐寒热,故邪气犯肺,使肺失清肃则为咳嗽,损伤肺络,血溢脉外,则为咳血。

咳血来自肺脏者,多因外感风热燥火,或木火刑金,阴虚火动,灼伤肺络所致。

《丹溪心法·咳血》说:“咳血者,嗽出痰内有血者。”

《症因脉治·嗽血论》说:“咳血即嗽血。”

《医林绳墨·血论》:“从嗽而来于肺者为咳血。”

《症因脉治·吐血咳血总论》:“咽中胃管呕出名吐血,喉中肺管嗽出名咳血。”

《赤水玄珠》卷九:“嗽出痰内有血者,名咳血,又云嗽血。其因有二,热壅于肺者易治,不过凉之而已,久嗽损于肺者难治,此已成劳也。”

《张氏医通·诸血门》:“咳血者,因咳嗽而见血,或干咳,或痰中见红丝血点一两口,气急喘促。此虽肺体自燥,亦为火逆,咳伤血膜,而血随痰出也。……治宜六味丸加门冬、五味、清金壮水为主,略兼阿胶、贝母、百合、款冬、紫菀,润肺止咳之剂。血止后胃虚少食,气息不续者,劫劳散去半夏加紫菀茸及琼玉膏调理之。咳血久而成劳,或劳而咳血,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冲潮热,盗汗减食,异功散加阿胶,或四君子加黄芪、鳖甲、麦冬、五味。阴虚火动而咳血,或痰中有血星如珠者,生料六味丸加茜根、乌贼骨、童便。”

咳血可见于西医的支气管扩张、肺炎、肺部结核、肺癌等疾病。

详见百科词条:咳血 [ 最后修订于2018/9/17 16:13:01 共530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中所周知,桑叶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喂蚕,却很少人知道桑叶其实也是一味中药,那么桑叶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桑叶的功效

别名铁扇子;蚕叶。

性味性寒;味甘、苦。

归经归肺经、肝经。

功效祛风清热,凉血明目。

主治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1、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及目赤肿痛,常配菊花。

2、清肝明目:用于风火目疾(如急性结膜炎)。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视物昏花。

3、清肺润燥∶用于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

用药禁忌经期妇女及孕妇不宜使用。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气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热出汗。

《日华子本草》:暖,无毒。利五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春叶未天,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风。

《本草纲目》: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止消渴。

《本草蒙筌》:采经霜者煮汤,洗眼去风泪殊胜。盐捣敷蛇虫蜈蚣咬毒,蒸捣扑损瘀血带凝。煎代茶,消水肿脚浮,下气令关节利;研作散,汤调。止霍乱吐泻,出汗除风痹疼。炙和桑衣煎浓,治痢诸伤止血。

桑叶的作用

1、桑叶善于散风热而泄肺热,对外感风热、头痛、咳嗽等,常与菊花、银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应用。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至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桑叶还可配滋养肝肾的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2、桑叶轻清发散,能散风热,但作用较弱。临床主要用于清泄肺肝,如风热袭肺、咳嗽多痰,或燥热伤肺、干咳无痰;以及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症,为常用的药品。配牛蒡子、前胡,则散风清肺;配石膏、麦冬,则清燥润肺;配菊花、决明子,则清肝明目。

3、桑叶有降血糖作用。其所含的蜕皮甾酮对多种方法诱导的血糖升高均有降糖作用,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元,但不改变正常动物的血糖。

4、桑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桑叶提取液给狗麻醉后股静脉注射,出现暂时血压降低,但不影响呼吸。

5、桑叶有抗炎、抗病原体作用。桑叶煎剂在体外试验对金**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另外,还可杀灭钩端螺旋体。

总结 :看完本文是否对桑叶的功效和作用有了解了呢?其实桑叶的作用还有很多,友友们有机会可以多多尝试,桑叶对人体几乎没有副作用,请放心食用。

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南沙参 Nanshashen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Fisch或沙参A Stricta Miq 的根。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趁鲜刮去粗皮洗后干燥,切厚片或短段生用。 别名知母 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清胃生津,补气,化痰。 应用 1.肺阴虚证。本品甘润而微寒,能补肺阴、润肺燥,兼能清肺热。亦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痰少、咳血或咽干音哑等症。其润肺清肺之力均略逊于北沙参。但对肺燥痰粘,咯痰不利者,因兼有一定的祛痰的作用,可促进排痰;对气阴两伤者,还略能补脾肺之气,可气阴两补。常与北沙参、麦冬、杏仁等润肺清肺及对症之品配伍。 2.胃阴虚证。本品又能养胃阴,生津止渴,并清胃热。适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及饥不欲食、呕吐等证。本品养胃阴、清胃热之力亦不及北沙参。但本品兼能补益脾气,对于胃阴脾气俱虚之证,有气阴双补之效,对热病后期,气阴两虚两余热未清不受温补者,尤为适宜。多与玉竹、麦冬、生地等养胃阴、清胃热之品配伍,如益胃汤(《温病条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反藜芦。 鉴别用药北沙参与南沙参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植物,因二者功用相似,均以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或补肺胃之阴,清肺胃之热)为主要功效。但北沙参清养肺胃作用稍强,肺胃阴虚有热之证较为多用。而南沙参尚兼益气及祛痰作用,较宜于气阴两伤及燥痰咳嗽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轮叶沙参含三萜类皂苷、黄酮类化合物、多种萜类和烃类混合物、蒲公英萜酮、β-谷甾醇、胡萝卜苷、饱和脂肪酸、沙参酸甲酯和沙参醇。沙参中含呋喃香豆精类。 2.药理作用:杏叶沙参可提高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且可抑制体液免疫,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轮叶沙参有祛痰作用,其祛痰作用较紫菀差;1%沙参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明显强心作用;体外试验,沙参水浸剂(1:2)有抗真菌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本品配伍麦冬、金银花等药,制成蜜丸,空腹时含化、缓咽,1日3~5次,治疗食管炎12例,治愈8例,好转3例,无效1例(福建中医药,1982,4:28)。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补中,益肺气。” 2.《本草纲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3.《饮片新参》:“清肺养阴,治虚劳咳呛痰血”。 配伍效用: 南沙参配伍北沙参 二者均有养阴清热之功, 但南沙参体轻质松, 味苦性寒, 长於清热祛痰止咳;北沙参体重质坚, 味甘性凉, 功擅润肺益胃生津.二者合用, 有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益胃生津之功效, 用於治疗肺热阴伤之燥咳、少痰、咯血;或热病伤津、胃阴不足之咽干、舌燥、口渴等症. 沙参配伍党参 沙参甘凉以补肺胃之阴;党参甘温, 以补肺胃之气.二者合用, 有补气养阴之功效, 用於治疗肺胃气阴两虚所致诸症. 沙参配伍麦冬 二者皆味甘性寒, 均有滋阴清热之功.但沙参体轻质松, 多入上焦, 清肺热、养肺阴;麦冬甘寒柔润, 善入中焦, 清胃热、益胃阴.相须为用, 其功效更著, 用於治疗肺胃燥热之干咳少痰、口渴咽干等症. 沙参配伍石斛 二者均有滋阴养胃生津之功效.相伍为用, 其效更著, 用於治疗热病之后、胃津不足之口干舌燥、食少干呕等症. 沙参配伍浙贝母 沙参润燥止咳;浙贝母清热化痰.二者合用, 有清热、润燥、化痰之功效, 用於治疗咳嗽、痰稠咳吐不爽、舌红而干证属肺燥者. 注意事项 宜忌:风寒作嗽及肺胃虚寒者忌服.反藜芦. 医家论药 `肺主气, 故肺家之药, 气胜者为多.但气胜之品必偏於燥, 而能滋肺者, 又腻滞而不清虚.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之药, 色白体轻, 疏通而不燥, 润泽而不滞, 血阻於肺者, 非此不能清也.'(《本草经百种录》) `人参甘苦温, 其体重实, 专补脾胃元气, 因而益肺与肾, 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 其体轻虚, 专补肺气, 因而益脾与肾, 故金受火克者宜之.一补阳而生阴, 一补阴而制阳, 不可不辨之也.'(《本草纲目》) `沙参清肺, 肺气肃则下行自顺, 气化咸借以承宣, 故清肺药皆通小水.喻氏谓有肺者有溺, 无肺者无溺, 可以勘破机关.'(《重庆堂随笔》) `沙参有南、北两种, 北沙参质坚性寒, 南沙参体虚力微.'(《本草求真》) 附注:根据文献记载, 古代沙参并无南、北之分, 据对其形态的描述及功用推测可知, 古代文献中之沙参应为今之南沙参.因此, 古代文献资料处方中所用沙参一名, 多系指南沙参.至清代张石顽《本经逢原》始言沙参`有南、北两种'.《本草纲目拾遗》论述南沙参时提到`南沙参功同於北沙参而力稍逊'.嗣后沙参方有南、北之分.现今之处方名`沙参', 则大多指北沙参. 北沙参在我国北方地区均有出产, 其中产於山东即墨县丁字港海南的半岛上的栽培品, 加工细致, 品质较优, 称海南参;产於辽宁者, 称辽沙参.北沙参药材呈条状、细长、色白如银而质坚, 亦称北条参、条沙参、细条参、银条参.有医家习用真北沙参一名, 只为强调正品入药而已.北沙参体重质坚, 性味甘凉而腻, 偏擅於清肺养阴、益胃生津, 宜用於阴虚火旺、咳嗽少痰、骨蒸劳热、口苦烦渴或病后阴耗津亏之口燥咽干者, 常配伍麦冬、玉竹等养阴之品同用.此外, 临床应用王氏清暑益气汤时, 可用本品代西洋参入药.因本品性质柔腻, 有外证者一般不宜用. 南沙参形较粗大, 体轻质松, 根心空似丝瓜络, 故亦有大沙参、空沙参之名, 少数地区(如四川)又称其为泡参.南沙参微苦, 性凉, 入肺经, 功专清肺祛痰、养阴润肺, 可用於肺虚有热之咳喘, 常与川贝、麦冬等清肺止咳药同用.对肺阴不足而兼有外感者也可应用, 如桑杏汤中每多选用南沙参配伍, 以治疗外感温燥、肺阴受灼所致的头痛身热、口渴咽燥、干咳无痰之证. 北沙参功效 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口渴 ①《本草从新》:"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②《饮片新参》:"养肺胃阴,治劳咳痰血。" ③《东北药植志》:"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膨胀不全,肺脓疡等。" ④《中药志》:"养肺阴,清肺热,祛痰止咳。治虚劳发热,阴伤燥咳,口渴咽干。" 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字体[大中小]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主治:1.肺阴虚证。本品甘润而偏于苦寒,能补肺阴,兼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少痰、咳血或咽干音哑等证。常与相似的养阴、润肺、清肺及止咳、平喘、利咽之麦冬、南沙参、杏仁、桑叶、玄参等药同用。 2.胃阴虚证。本品能补胃阴,而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适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干多饮、饥不欲食、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及胃痛、胃胀、干呕等证。常与石斛、玉竹、乌梅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胃阴脾气俱虚者,宜与山药、太子参、黄精等养阴、益气健脾之品同用。 性味:苦、微寒、无毒。 归经:归肺、胃经。 别名:南沙参,北沙参(功效比南沙参好)。 用量:9~30克 慎忌:反藜芦(会增强藜芦的毒效)。虚寒证忌用。 名称考证海沙参,辽沙参,条沙参,真北沙参,莱阳沙参,莱阳参,银条参,辽条参,北条参,野香菜根,细条参,珊瑚菜根,滨防风,轮叶沙参,杏叶沙参,阔叶沙参,铃儿草,四叶沙参,挺杖沙参,长白沙参 释名 亦名白参、知母、羊乳、羊婆奶、铃儿草、虎须、苦心。 根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结热邪气头疼,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主头眩痛,益气,长肌肉。去皮肤浮风,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补虚,止惊烦益心肺,排脓,消肿毒。清肺火主咳肺痿。 发明:时珍说:人参甘、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肾,适宜内伤元气者。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肾,故适宜金能受火克者。一个补阳而生阴,一个补阳而制阳,不可不区分。 主治 1、肺热咳嗽。用沙参半两,水煎服。 2、突然发疝(小腹及阴中绞痛,自法出,几欲死)。用沙参研细,每服 一茶匙,酒送下。 3、妇女白带。用沙参研细,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沙参分为北沙参南沙参两种 一、北沙参:(补益药:补阴药)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应用: 1、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可单用。复方中常与麦冬、天花粉等配伍,如沙参麦冬汤。 2、用于热伤胃阴或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常与麦冬、玉竹等益胃生津药同用。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9—30克。 二、南沙参:(补益药:补阴药) 性味、功用与北沙参相似,但效力较北沙参弱。此外,略有祛痰、补气作用。 用于肺燥咳嗽及温热病后气液不足较为适宜。 用量、使用注意等,与北沙参相同。 各家论述

《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医学启源》:“虚损血衰之人须用,善黑须发。《主治秘要》云:其用有五:益肾水真阴一也,和产后气血二也,去脐腹急痛三也,养阴退阳四也,壮水之源五也。”

《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脾阴,止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干咳痰嗽,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便秘,诸种动血,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古代临床应用

用于血虚诸证。如《景岳全书》两仪膏;《正体类要》八珍汤;《傅青主女科》加减四物汤。

用于肝肾阴虚诸证。如《医宗金鉴》知柏地黄丸。

用于小儿发育迟缓,如《景岳全书》贞元饮。

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畏寒肢冷,阳痿遗精,小便遗沥,或火不生土之食少便溏,多与附子、肉桂等温阳之品配用,此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意。用治阴疽寒凝,本品常与鹿角胶、肉桂、麻黄等配用以温经养血,散寒通脉。

《活法机要》:“熟地、当归合用名补髓剂。”

《本草经疏》:“同砂仁,治胎动下血腰痛。”

《得配本草》:“得乌梅,引入骨髓;得砂仁,纳气归阴;得炒干姜,治产后血块;得丹皮,滋阴凉血;使元参,消阴火;合当归,治胎痛;加牛膝,治胫股腹痛;和牡蛎,消阴火之痰。”

注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禁服。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治疗肺咳的方剂 2 治疗肺咳的穴位 3 治疗肺咳的中成药 4 肺咳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肺咳 1 拼音

fèi ké

2 英文参考

pulmonary cough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肺咳为病证名。

①因肺经病变,咳喘有声,甚则唾血之证。《黄帝内经素问·咳论》:“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因寒所致者,用麻黄汤;肺虚有火者,用泻白一物汤、人参补肺汤。参见肺经咳嗽条。

②十咳之一。《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七日肺咳。咳而引颈项而唾涎沫是也。”参见十咳、咳嗽条。

治疗肺咳的方剂 九仙散

益气养阴之功效。主治久咳肺虚证。本方是治疗久咳伤肺,气阴两虚的常用方。现代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属气

贝母瓜蒌散

g,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之功效。主治燥热伤肺,咳嗽气喘,咳痰不利,咽喉干燥疼痛。本方为润燥化痰之

加味小青龙汤

分,白茯苓8分,陈皮8分。功能主治:春初寒邪,伤肺咳嗽。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食少时稍热服。

桑菊饮

管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属风热犯肺或肝经风热者。桑菊饮有强大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尤

济阴浚泉丸

烧)3两,补骨脂(酒炒)2两,胡桃肉3两;如火炎肺咳,加麦冬3两,款冬花3两;如火灼肺而痰臭者,加白

更多治疗肺咳的方剂

治疗肺咳的穴位 肺俞

输注,本穴是肺气转输的部位,故名肺俞。肺俞穴主治咳嗽,气喘,胸满,背痛,潮热,盗汗,骨蒸,吐血,鼻

肩中外俞

输注,本穴是肺气转输的部位,故名肺俞。肺俞穴主治咳嗽,气喘,胸满,背痛,潮热,盗汗,骨蒸,吐血,鼻

输府

肾之经气由此穴入胸,故名俞府。俞府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痰多,骨蒸潮热,呃逆,呕吐,胸满

俞府

肾之经气由此穴入胸,故名俞府。俞府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痰多,骨蒸潮热,呃逆,呕吐,胸满

腧府

肾之经气由此穴入胸,故名俞府。俞府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痰多,骨蒸潮热,呃逆,呕吐,胸满

更多治疗肺咳的穴位

治疗肺咳的中成药 小儿肺咳颗粒

。功能与主治:健脾益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脾不足,痰湿内壅所致咳嗽或痰多稠黄,咳吐不爽,气短,喘促,动

肺力咳合剂

。肺力咳合剂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用于咳喘痰多,呼吸不畅,以及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

清肺止咳丸

规定(附录2页)。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多。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清肺抑火膏

IF)。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降火生津。用于肺热咳嗽,痰涎壅盛,咽喉肿痛,口鼻生疮,牙齿疼痛,牙根

二母清肺丸

ⅠA)。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涎壅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

更多治疗肺咳的中成药

肺咳相关药物 止嗽口服液

状功能主治止咳祛痰、疏风理肺。用于风邪犯肺咳嗽咽痒,痰不易咳出者。规格每支10毫升用法

止嗽合剂

状功能主治止嗽祛痰,疏风理肺。用于风邪犯肺咳嗽咽痒,痰不易咳出者。规格每瓶装120毫升

止嗽合剂

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止嗽祛痰,疏风理肺。用于风邪犯肺咳嗽咽痒,痰不易咳出者。用法与用量口服

止嗽丸

状功能主治止嗽祛痰、疏风理肺。用于风邪犯肺咳嗽咽痒,痰不易咳出者。规格每7粒重1克用法

止嗽丸

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止嗽祛痰、疏风理肺。用于风邪犯肺咳嗽咽痒,痰不易咳出者。用法与用量口服

更多肺咳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肺咳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九(卷首缺)·气论]咳论

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皆以肺传与之,称咳为肺咳,然脏腑皆有咳也。)黄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四]咳论第三十八篇

咳,肺病也。形寒饮冷,则为肺咳,而五脏六腑,皆能为咳。五脏则关于肺,六腑则聚于胃,而治各有法。黄帝问

《医述》:[卷十·杂证汇参]咳嗽

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容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肺咳之

《神灸经纶》:[卷之三]中身证略

乘肺皆足致咳其湿咳即分属于风火热燥寒五气中也风乘肺咳汗出头痛痰涎不利火乘肺咳喘急壅逆涕唾见血热乘肺咳

《医门法律》:[卷五咳嗽门]咳嗽续论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注意 210 规格 211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风寒咳嗽冲剂 风寒咳嗽冲剂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fēng hán ké sòu chōng jì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Fenghan Kesou Chongji

22 标准编号

WS3B129693

23 处方

陈皮 100g 生姜 150g 法半夏 150g 青皮 100g 苦杏仁 100g 麻黄 100g 紫苏叶 100g 五味子 100g 桑白皮 100g 甘草(蜜炙) 100g

24 制法

以上十味,陈皮、青皮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其余法闰夏等八味,加水煎煮三(苦杏仁在水沸后加入),每次 15小时,合并煎 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60~65℃)的清膏。 取清膏 1份,加蔗糖 3份,糊精 1份,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上述陈皮等挥发油, 混匀,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浅褐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苦

26 检查

应符合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

27 功能与主治

温肺散寒,祛痰止咳。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痰多咳嗽,胸 闷气喘。

28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5g,一日 2次。

29 注意

阴虚干咳者慎服。

210 规格

每袋装 5g

211 贮藏

密封。

古籍中的风寒咳嗽冲剂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局方》)二陈汤治痰饮呕恶,风寒咳嗽,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生冷,或饮酒过多,脾胃不和等证。

《幼科心法要诀》:[卷四咳嗽门]风寒咳嗽

风寒咳嗽频嚏涕,鼻塞声重唾痰涎,疏风参苏金沸散,散寒加味华盖痊。注小儿脱衣偶为风冷所乘,肺先受邪

《医宗金鉴》:[卷五咳嗽门]风寒咳嗽

风寒咳嗽频嚏涕,鼻塞声重唾痰涎,疏风参苏金沸散,散寒加味华盖痊。[注]小儿脱衣偶为风冷所乘,肺先受邪

《胎产心法》:[卷之下]咳嗽论

产后七日内,外感风寒咳嗽,鼻塞声重恶寒者,只服生化汤自愈。内有芎姜散其邪也。或于生化汤中,加杏仁、桔

《周慎斋遗书》:[卷三二十六字符机]扬

目录 1 拼音 2 风寒咳嗽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含量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74 测定法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注意 211 规格 212 贮藏 213 版本 3 风寒咳嗽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标准编号 33 处方 34 制法 35 性状 36 鉴别 37 检查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注意 311 贮藏 4 风寒咳嗽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42 药品名称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49 规格 410 风寒咳嗽丸的用法用量 411 禁忌 412 风寒咳嗽丸的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414 风寒咳嗽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5 风寒咳嗽丸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风寒咳嗽丸 风寒咳嗽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fēng hán ké sòu wán

2 风寒咳嗽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风寒咳嗽丸

Fenghan Kesou Wan

22 处方

陈皮100g、法半夏150g、青皮100g、苦杏仁100g、麻黄100g、紫苏叶100g、五味子100g、桑白皮100g、炙甘草100g、生姜150g

23 制法

以上十味,除生姜外,苦杏仁压榨去油,与其余陈皮等八味共同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生姜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水丸;味微苦。

2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种皮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五味子)。气孔特异,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状(麻黄)。石细胞橙**,贝壳形,壁较厚,较宽的一边纹孔明显(苦杏仁)。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草酸钙针晶束,长32~144μm,存在于黏液细胞中(法半夏)。

(2)取本品10g,研细,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弃去乙醚液,药渣挥干溶剂,加三氯甲烷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药渣备用,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2)项下三氯甲烷提取后的药渣,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加热使溶解,滤过,滤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二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05%氢氧化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为展开剂,展开5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20:10:1:1)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2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2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含03%三乙胺的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4:9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堿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麻黄堿对照品和盐酸伪麻黄堿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盐酸麻黄堿15μg、盐酸伪麻黄堿15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研细,取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4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3g,内径为1cm)上,收集流出液,用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合并流出液及洗脱液,加盐酸1滴,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移至10ml量瓶中,加磷酸1滴,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麻黄以盐酸麻黄堿(C10H15NO·HCl)和盐酸伪麻黄堿(C10H15NO·HCl)的总量计,不得少于068mg。

28 功能与主治

宣肺散寒,祛痰止咳。用于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所致的咳喘,症见头痛鼻塞、痰多咳嗽、胸闷气喘。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210 注意

阴虚干咳者慎服。

211 规格

每袋装6g

212 贮藏

密封。

2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风寒咳嗽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Fenghan Kesou Wan

32 标准编号

WS3B171094

33 处方

陈皮 100g 法半夏 150g 青皮 100g 苦杏仁 100g 麻黄 100g 紫苏叶 100g 五味子 100g 桑白皮 100g 甘草 (蜜炙) 100g

34 制法

以上九味,苦杏仁压榨去油,与其余陈皮等八味共粉碎成细粉,过筛, 混匀。另取生姜 150g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粉末泛 丸,干燥,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黄黑色的水丸;味微苦。

36 鉴别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种 皮表面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气孔 特异,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石细胞橙**,贝壳形,壁较厚,较宽一边纹孔明显 。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2) 取本品 5g,研细,加乙醇20ml,温浸15分钟,滤过,滤液挥去乙醇,残渣用盐 酸液(01mol/L)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使成堿性,加氯仿 5 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分置二支试管中,一管中加氨制氯化铜试液与二硫化碳各 5 滴,振摇,静置,氯仿层显**;另一管作为空白对照,以氯仿5 滴代替二硫化碳 5 滴,振摇后,氯仿层为无色或显微**。

3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 页)。

38 功能与主治

温肺散寒,祛痰止咳。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痰多咳嗽,胸 闷气喘。

3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 9g,一日2 次。

310 注意

阴虚干咳者慎服。

311 贮藏

密闭,防潮。

4 风寒咳嗽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中药

42 药品名称

风寒咳嗽丸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温肺散寒,祛痰止咳。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痰多咳嗽,胸闷气喘。

49 规格 410 风寒咳嗽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411 禁忌 412 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风寒咳嗽,其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伴有鼻流清涕,口渴,头痛,恶风。

3阴虚干咳者慎服。

4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用三天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6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或痰色由白转黄者应到医院就诊。

7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5 风寒咳嗽丸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风寒咳嗽丸 《本草简要方》:[卷之四菜部]莱菔

食)肠风。下血。(蜜炙食)子治风寒咳嗽。痰喘下痢后重。消肿毒。莱菔丸。莱(炒)胡椒浓朴各五钱。白术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五附:秘传十三方]7玉液丸:

枯矾五钱。共为末,米糊丸,如粟米大,姜汤下。感风寒咳嗽,桑白皮汤下。咳血,茅根汤下。常咳,茶汤下。咳

《本草从新》:[卷十果部]枇杷叶

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未终剂而愈。)虚寒呕吐。风寒咳嗽忌之。叶湿重一两。干重三钱为气足。拭净毛。(毛

《本草备要》:[木部]川椒

(《千金方》有人冷气入阴囊肿满,生椒择净,帛裹着丸囊,浓半寸,须臾热气大通,日再易,取消瘥。梅师用

《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小儿痉病螈病共有九大纲论]风温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