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看不贯杨贵妃,写了一首什么诗嘲讽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李白看不贯杨贵妃,写了一首什么诗嘲讽呢?,第1张

经常有人说唐朝人以肥胖为美,这种说法有些想当然了。无论在什么时候,人们的审美观都没有办法统一。就像现在有的人喜欢肉肉的美女蒋欣,有的人喜欢骨感美女鲁豫。这种事情,那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关于女人漂不漂亮,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女为悦己者容”。只要心爱的人认为女人漂亮,女人的漂亮才有价值。在我看来,不是唐朝人以肥胖为美,而是唐玄宗以肥胖为美。是唐玄宗喜欢肉肉的美女杨贵妃,不是唐朝人喜欢肥胖的美女。

唐玄宗、杨贵妃剧照,感谢原作者

唐朝人也有很多人喜欢瘦美女,比如唐朝的宰相元载,就喜欢瘦美女薛瑶英。关于薛瑶英的事迹,见载于唐朝古籍《杜阳杂编》。这本古籍说薛瑶英“载宠姬薛瑶英攻诗书,善歌舞,仙姿玉质,肌香体轻,虽旋波、摇光、飞燕、绿珠,不能过也。”旋波,摇光、飞燕、绿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美女,大家对另外三个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对于赵飞燕,应该是非常熟悉了。

有个成语“燕瘦环肥”里面的燕,说的就是赵飞燕,赵飞燕是历史上瘦美女的代表人物。赵飞燕瘦到什么程度呢?古籍记载说她能在手掌上跳舞,她的瘦由此可见一斑。汉成帝得到赵飞燕之后,看着她走路,担心弱不禁风的她被风吹走,所以修建了八宝防风阁供赵飞燕居住。赵飞燕是瘦美女代表人物,所以后世的人,老是把她当成标杆来比较。比如元载的好朋友贾至写诗赞美薛瑶英就说:“舞怯铢衣重,笑疑桃脸开。方知汉武帝,虚筑避风台。”(注:汉朝武功鼎盛,后人常把汉朝皇帝统称“武帝”,此处的武帝说的是汉成帝。)

跟赵飞燕相反,杨玉环则是历史上胖美女的代表人物。“燕瘦环肥”里面的“环肥”,说的就是杨玉环。杨玉环的美,和赵飞燕的美截然不同,所以经常被人放在一起比较。唐玄宗就曾经笑着对杨贵妃说:“飞燕身轻欲不胜风,尔则任吹多少。”

杨玉环也是不甘示弱,说道:“赵飞燕瘦到能掌中起舞,我一曲霓裳羽衣舞就能秒了她。(霓裳羽衣一曲,可掩前古)”

这种事情,虽然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夫妻之间打情骂俏的话,但是也让杨贵妃对赵飞燕的话题颇为敏感。偏偏在这个时候,李白写了一首诗赞美杨贵妃,诗曰:”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杨贵妃剧照,感谢原作者

杨贵妃出身隋唐时期一等一的世家大族弘农杨氏,她本来就看不起出身低贱的赵飞燕。李白本来是想夸杨贵妃,偏偏杨贵妃对赵飞燕过敏。杨贵妃对于李白拿赵飞燕和自己比较的诗句,产生了抵触情绪。偏偏这个时候,太监高力士出来使坏了。高力士是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监,这家伙在后宫地位非常高,唐玄宗从来不叫他名字,而是称呼他为“将军”。李白曾经当众羞辱高力士,高力士就想抓住机会报复李白。高力士知道杨贵妃对赵飞燕过敏,就抓住这个机会大做文章,想乘机扳倒李白。

高力士对杨贵妃说:“赵飞燕出身低贱,以色事君,才得到了汉成帝的宠爱。赵飞燕是红颜祸水的代名词,李白拿赵飞燕出来和娘娘比较,这是指着和尚骂秃驴,这是在暗讽娘娘以色事君,红颜祸水啊。”

李白剧照,感谢原作者

大家都知道杨贵妃本来就是以色事君啊,她最怕别人说这个话题。杨贵妃听了高力士的话,越来越觉得李白是在讽刺她。杨贵妃不干了,她找到唐玄宗,哭哭啼啼说李白讽刺她。唐玄宗跟杨贵妃的关系,本来就敏感,他也怕天下人对于他俩婚事说三道四。唐玄宗听了杨贵妃的诉苦之后,也觉得李白是在暗讽他贪恋杨贵妃的美色,以至于误了朝廷的大事。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大家都知道,唐玄宗原本是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帝王生涯的早期,可是成就了著名的“开元之治”啊。自从得到了杨贵妃之后,唐玄宗就变得不爱处理朝政了。唐玄宗本来就是因为贪恋杨贵妃的美色,耽误了不少朝廷大事,所以他才十分害怕别人说他这个事情。

唐玄宗剧照,感谢原作者

高力士这个人,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他给杨贵妃进的这句谗言,可谓是踩中了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痛点啊,可谓是打中了李白的七寸啊。从那以后,李白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唐玄宗曾经许诺封李白为中书舍人,出了“赵飞燕”事件之后,唐玄宗对李白的承诺就迟迟无法兑现了。再后来,李白处处感到受到打压,就申请离开京城去浪迹江湖。唐玄宗就坡下驴,赏了李白一笔钱财,让李白去四海漂泊了。这件事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赐金放还”事件。

关于李白因为“赵飞燕”三个字得罪杨贵妃的事情,在历史上颇多争议,有不少人认为是八卦新闻,不足为信。也有不少人认为确有此事。相信这件事情的代表人物是欧阳修,他主持修撰的《新唐书》就采信这种说法。《新唐书》关于这件事情的记载原文是:“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高力士剧照,感谢原作者

跟《新唐书》的意见相反,《旧唐书》则认为李白“赐金放还”事件,全是高力士搞的鬼,跟杨贵妃没有关系。《旧唐书》关于这件事情记载的原文是“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是公认的国家级正史,两部正史在这件事情上有分歧,我们该信谁的话呢?笔者认为,《新唐书》的说法比较靠谱。当然了,这件事情争议了一千多年,也没有结果。我说的只是我的个人观点,至于列位看官信不信,那就只能见仁见智了。

  1、中国古代天文星象学的入门书:《步天歌》

  步天歌

  东方七宿:

  角两星南北正直着,中有平道上天田,总是黑星两相连。别有一乌名进贤,平道右畔独渊然。最上三星周鼎形,角下天门左平星,双双横于库楼上。库楼十星屈曲明,楼中五柱十五星,三三相似如鼎形。其中四星别名衡,南门楼外两星横。

  亢四星恰如弯弓状,大角一星直上明,折威七子亢下横。大角左右摄提星,三三相似如鼎形。折威下左顿顽星,两个斜安**精。顽下二星号阳门,色若顿顽直下存。

  氐四星似斗测量米,天乳氐上黑一星,世人不识称无名。一个招摇梗河上,梗河横列三星状,帝席三黑河之西。亢池六星近摄提,氐下众星骑官出,骑官之众二十七,三三相连十欠一。阵车氐下骑官次,骑官下三车骑位。天辐两星立阵旁,将军阵里振威霜。

  房四星直下主明堂,键闭一黄斜向上,钩钤两个近其旁。罚有三星直键上,两咸夹罚似房状,房西一星号为日,从官两个日下出。

  心三星中央色最深,下有积卒共十二,三三相聚心下是。

  尾九星如钩苍龙尾,下头五点号龟星,尾上天江四横是,尾东一个名傅说,傅说东畔一鱼子,尾西一室是神宫,所以列在后妃中。

  箕四星形状如簸箕,箕下三星名木杵,其前一黑是糠皮。

  北方七宿:

  斗六星其状似北斗,魁上建星三相对,天弁建上三三九。斗下圆安十四星,虽然名鳖贯索形。天鸡建背双黑星,天龠柄前八黄精,狗国四方鸡下生,天渊十星鳖东边,更有两狗斗魁前,农家丈人斗下眠,天渊十黄狗色玄。

  牛六星近在河岸头,头上虽然有两角,腹下从来欠一脚。牛下九黑是天田,田下三三九坎连,牛上直建三河鼓,鼓上三星号织女。左旗右旗各九星,河鼓两畔右边明。更有四黄名天桴,河鼓直下如连珠。罗堰三乌牛东居,渐台四星似口形。辇道东足连五丁。辇道渐台在何许?欲得见时近织女。

  女四星如箕主嫁娶,十二诸国在下陈。先从越国向东论,东西两周次二秦,雍州南下双雁门,代国向西一晋伸,韩魏各一晋北轮,楚之一国魏西屯,楚城南畔独燕军,燕西一郡是齐邻,齐北两邑平原君,欲知郑在越下存,十六黄星细区分。五个离珠女上星,败瓜珠上瓠瓜生,两个各五瓠瓜明。天津九个弹弓形,两星入牛河中横。四个奚仲天津上,七个仲侧扶筐星。

  虚上下各一如连珠,命禄危非虚上呈,虚危之下哭泣星。哭泣双双下垒城,天垒团圆十三星。败臼四星城下横,臼西三个离瑜明。(注:命禄危非,即司命、司禄、司危、司非)

  危三星不直旧先知,危上五黑号人星,人畔三四杵臼形,人上七乌号车府,府上天钩九黄晶,钩上五鸦字造父。危下四星号坟墓,墓下四星斜虚梁,十个天钱梁下黄。墓旁两星能盖屋,身着黑衣危下宿。

  室两星上有离宫出,绕室三双有六星。下头六个雷电形,垒壁阵次十二星,十二两头大似井,阵下分布羽林军,四十五卒三为群。军西西下多难论,仔细历历看区分:三粒黄金名鈇铖,一颗真珠北落门,门东八魁九个子,门西一宿天纲是。电旁两星土公吏,腾蛇室上二十二。

  壁两星下头是霹雳,霹雳五星横着行,云雨次之口四方。壁上天厩十圆黄,鈇锧五星羽林旁,土公两黑壁下藏。

  西方七宿:

  奎

  腰细头尖似破鞋 一十六星绕鞋生 外屏七乌奎下横 屏下七个天溷明

  司空右畔土之精 奎上一宿军南门 河中六个阁道形 附路一星道傍明

  五个吐花王良星 良星近上一策名 天策天溷与天屏 一十五星皆不明

  娄

  三星不匀近一颗 左更右更乌夹娄 天仓六个楼下头 天庾三星仓东脚

  娄上十一将军侯

  胃

  三星鼎足河之次 天廪胃下斜四星 天囷十三如乙形 河中八星名大陵

  陵北九个天船名 陵中积尸一个星 积水船中一黑精

  昴

  七星一聚实不少 阿西月东各一星 月下五黄天阴名 阴下六乌刍槁营

  营南十六天苑形 河里六星名卷舌 舌中黑点天谗星 砺石舌旁斜四丁

  毕

  恰似爪叉八星出 附耳毕股一星光 天街两星毕背旁 天节耳下八乌幢

  毕上横列六诸王 王下四皂天高星 节下团圆九州城 毕口斜对五车口

  车有三柱任纵横 车中五个天潢精 潢畔咸池三黑星 天关一星车脚边

  参旗九个参车间 旗下十三乌天园 九游天园参脚边

  觜

  三星相近作参蕊 觜上座旗直指天 尊卑之位九相连 司怪曲立座旗边

  四鸦大近井钺前

  参

  总有七星觜相侵 两肩双足三为心 伐星三小足里深 玉井四星右足阴

  屏星两扇井南襟 军井四星屏上吟 左足下四天厕临 厕下一物天屎沉

  南方七宿:

  井宿

  八星横列河中净,一星名钺井边安,两河各三南北正,

  天樽三星井上头。樽上横列五诸侯,侯上北河西积水,

  欲觅积薪东畔是,钺下四星名水府,水位东边四星序。

  四渎横列南河里,南河下头是军市,军市团圆十三星,

  中有一个野鸡精。孙子丈人市下列,各立两星从东说,

  阙丘两个南河东,邱下一狼光蓬茸。左畔九个弯弧弓,

  一矢拟射顽狼胸,有个老人南极中,春秋出入寿无穷。

  鬼宿

  四星册方似木柜,中央白者积尸气,鬼上四星是爟位,

  天狗七星鬼下是,外厨六间柳星次,天社六个弧东倚,

  社东一星名天纪。

  柳宿

  八星曲头垂似柳,近上三星号为酒,宴享大酺五星守。

  星宿

  七星如钩柳下生,星上十七轩辕形,轩辕东头四内平,

  平下三个名天相,相下稷星横五灵。

  张宿

  六星似轸在星傍,张下只是有天庙,十四之星册四方,

  长垣少微虽向上,数星欹在太微傍,太尊一星直上黄。

  翼宿

  二十二星太难识,上五下五横著行,中心六个恰似张,

  更有六星在何许?三三相连张畔附,必若不能分处所,

  更请向前看记取,五个黑星翼下头,欲知名字是东瓯。

  轸宿

  四星似张翼相近,中央一个长沙子,左辖右辖附两星,

  军门两黄近翼是。门下四个土司空,门东七乌青邱子,

  青邱之下名器府,器府之星三十二。以上便为太微宫,

  黄道向上看取是。

  三垣

  紫微宫

  中元北极紫微宫 , 北 极 五 星 在 其 中 , 大 帝 之 座 第 二 珠 ,

  第三之星庶子居 , 第 一 号 曰 为 太 子 , 四 为 后 宫 五 天 枢 ,

  左右四星是四辅 , 天 乙 太 乙 当 门 路 。 左 枢 右 枢 夹 南 门 ,

  两面营卫一十五 , 东 藩 左 枢 连 上 宰 , 少 宰 上 辅 次 少 辅 ,

  上卫少卫次上丞 , 后 门 东 边 大 赞 府 。 西 藩 右 枢 次 少 尉 ,

  上辅少辅四相视 , 上 卫 少 卫 七 少 丞 , 以 次 却 向 前 门 数 。

  阴德门星两黄聚 , 尚 书 以 次 其 位 五 , 女 史 柱 史 各 一 户 ,

  御女四星五天柱 。 大 理 两 星 阴 德 边 , 勾 陈 尾 指 北 极 巅 ,

  六甲六星勾陈前 , 天 皇 独 在 勾 陈 里 , 五 帝 内 座 后 门 间 。

  华盖并杠十六星 , 杠 作 柄 象 华 盖 形 , 盖 上 连 连 九 个 星 ,

  名曰传舍如连丁 , 垣 外 左 右 各 六 珠 , 右 是 内 阶 左 天 厨 ,

  阶前八星名八谷 , 厨 下 五 个 天 棓 宿 。 天 床 六 星 左 枢 右 ,

  内厨两星右枢对 , 文 昌 斗 上 半 月 形 , 稀 疏 分 明 六 个 星 。

  文昌之下曰三公 , 太 尊 只 向 三 公 明 , 天 牢 六 星 太 尊 边 ,

  太阳之守四势前 。 一 个 宰 相 太 阳 侧 , 更 有 三 公 向 西 偏 ,

  即是玄戈一星圆 , 天 理 四 星 斗 里 暗 , 辅 星 近 著 开 阳 淡 。

  北斗之宿七星明 , 第 一 主 帝 名 枢 精 , 第 二 第 三 璇 玑 是 ,

  第四名权第五衡 , 开 阳 摇 光 六 七 名 , 摇 光 左 三 天 枪 明 。

  太 微 宫

  上 元 天 庭 太 微 宫 , 昭 昭 列 象 布 苍 穹 , 端 门 只 是 门 之 中 ,

  左 右 执 法 门 西 东 。 门 左 皂 衣 一 谒 者 , 以 次 即 是 乌 三 公 ,

  三 黑 九 卿 公 背 旁 , 五 黑 诸 侯 卿 后 行 。 四 个 门 西 主 轩 屏 ,

  五 帝 内 座 于 中 正 , 幸 臣 太 子 并 从 官 , 乌 列 帝 后 从 东 定 。

  郎 将 虎 贲 居 左 右 , 常 陈 郎 位 居 其 后 , 常 陈 七 星 不 相 误 ,

  郎 位 陈 东 一 十 五 。 两 面 宫 垣 十 星 布 , 左 右 执 法 是 其 数 ,

  宫 外 明 堂 布 政 宫 , 三 个 灵 台 候 云 雨 。 少 微 四 星 西 北 隅 ,

  长 垣 双 双 微 西 居 , 北 门 西 外 接 三 台 , 与 垣 相 对 无 兵 灾 。

  天 市 宫

  下 元 一 宫 名 天 市 , 两 扇 垣 墙 二 十 二 , 当 门 六 角 黑 市 楼 ,

  门 左 两 星 是 车 肆 , 两 个 宗 正 四 宗 人 , 宗 星 一 双 亦 依 次 ,

  帛 度 两 星 屠 肆 前 , 候 星 还 在 帝 座 边 。 帝 座 一 星 常 光 明 ,

  四 个 微 茫 宦 者 星 , 以 次 两 星 名 列 肆 , 斗 斛 帝 前 依 其 次 ,

  斗 是 五 星 斛 是 四 , 垣 北 九 个 贯 索 星 , 索 口 横 者 七 公 成 ,

  天 纪 恰 似 七 公 形 , 数 著 分 明 多 两 星 。 纪 北 三 星 名 女 床 ,

  此 坐 还 依 织 女 傍 , 三 元 之 像 无 相 侵 , 二 十 八 宿 随 其 阴 ,

  水 火 木 土 与 并 金 , 以 次 别 有 五 行 吟 。 河 中 河 间 晋 郑 周 ,

  秦 连 巴 蜀 细 搜 求 , 十 一 星 属 十 一 国 , 梁 楚 韩 邦 在 尽 头 ,

  魏 赵 九 河 与 中 山 , 齐 越 吴 徐 东 海 间 , 燕 连 南 海 尽 属 宋 ,

  请 君 熟 记 有 何 难 。

  2、开元占经(这本就比较深入一点了)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天文学明著。本书的全名是《大唐开元占经》,作者是瞿昙悉达,成书时间约在718~726年之间。唐朝以后,《开元占经》一度失传,所幸在明末又被人发现,才得以流传。本书共120卷,保存了唐以前大量的天文、历法资料和纬书,还介绍了16种历法有关纪年、章率等基本数据。在书中,各种物异和天文星象等方面的术语很多。本书在天文史上很有研究价值。

  《开元占经》,一名《大唐开元占经》,清人又或名《唐开元占经》,是唐代瞿昙悉达主编的一部天文学著作。

  瞿昙悉达祖籍印度,其先世由印度迁居中国。关于他本人的生平史料传世很少。在《开元占经》卷一中记载,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瞿昙悉达奉敕作为主持人,参加修复北魏晁崇所造铁浑仪的工作,并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完成。在《旧唐书·天文志》中又记载有,瞿昙悉达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奉敕翻译印度历法《九执历》。这部历法后来被录入了《开元占经》,至于瞿昙悉达何时编撰《开元占经》,史无明文。但据今人薄树人考证,瞿昙悉达大概在开元二年二月之后奉敕编撰《开元占经》的,至于编成时间,则不会早晚于开元十二年。

  《开元占经》全书共一二�卷,其中前二卷是集录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关于宇宙理论的论述;卷三至卷九集录了古代名家有关天体的状况、运动、各种天文现象等等方面的论述,以及有关的星占术文献;卷九十一至卷一�二集录了有关各种气象的星占术文献;卷一�三主要抄录了唐代李淳风撰的《麟德历经》;卷一�四讲算法,《九执历》就录在这一卷内;卷一�五集录了从先秦古六历到唐代神龙历为止共二十九种历法的一些最基本的数据,卷一�六至卷一一�则是讲星图,不过书中并没有图象,而是用文字介绍今测恒星位置与旧星图所载之不同;卷一一一至卷一二�是集录古代各种有关草木鸟兽、人鬼器物等等的星占术文献。

  那么,《开元占经》究竟有多少内容值得我们珍视呢?简而言之,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开元占经》保存了中国最古老的关于恒星位置观测的记录。在卷六十至卷六十三有关二十八宿星占和卷六十五至卷六十八有关石氏中、外官星中总共给出了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赤道坐标位置(其中有六颗星的数据在今传各本中已佚失)。这种赤道坐标和现代天文学上所使用的赤道坐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一百二十一颗星的坐标构成了一份我国最古老的星表,研究者名之为“石氏星表”。

  (二)《开元占经》中保存了可能是世界最早木星卫星的肉眼观测记录。在卷二十三有关岁星(木星的古代名称)占中有一段甘氏的论述:“单于之岁,岁星在子。与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意思是说,在单于岁那年,木星运动到了这一天区,早、晚和虚、危二宿共升共落。这时的木星看上去又大又亮,而在它的边上仿佛有一颗小的红色的星,这个现象称之为“同盟”。甘氏的这个发现是在公元前364年,这比伽利略在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之后,才发现木星卫星早了近两千年。

  (三)《开元占经》保存了石氏、甘氏和王咸三家星官的原来面目。星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恒星命名形式。一个星官是一个恒星组合,其中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颗,多到数十颗。一组星起一个名字,如北斗(七颗星)、牵牛(六颗星)、天官(一颗星)、羽林军(四十五颗星)等等。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有许多流派,大部分流派都有自己的星官体系,彼此略有差异。三国时代时有吴国的一位太史令陈单曾把古代主要的三家官体系——石氏、甘氏和王咸的,并同存异,组成一个二八三个星官包含一四颗星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被后世接受,成为中国传统的恒星命名系统。由于陈单综合的成功,反使原来的三家星官逐渐不为世人所知。全赖《开元占经》保存了原来三家各自的组成情况,才使后人得以知晓这三家星官的原貌,从而为中国星名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四)《开元占经》中有很高科学水平的关于日蚀现象的论述。卷九中录有西汉天文学家刘向的论断:“日蚀者,月往蔽之。”这是我国天文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释了日食发生的原因。同卷中还引有与刘向同时代的一位星占家京房对古代日食观测方法的记述:“日之将蚀,……置盆水庭中,平旦至暮视之。”这段记述表明,当时已发明了预报日食的方法,但在时刻计算上还比较粗疏,因此,耐心的天文学家借助了一盆水使观测者专注的目光从长时间向上仰视刺目的太阳光本身转变为自然微俯观测刺目程度较低的水中太阳像,从而可以大大减轻观测者的痛苦和疲劳。这个观测方法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观测日食的能力和质量。此外,《开元占经》还集录了日全食时人们看到的太阳外层的一些有关现象,如日珥和日冕。

  (五)《开元占经》记述了大量古代天文学家有关宇宙结构和运动的认识,而且其中有一些是仅见于此书的。如后秦天文学家姜岌诉《浑天论参难》,梁武帝在长春殿召集群臣讨论天文、星象的记载,以及祖恒对姜岌的批评等等。这些论述在《开元占经》之外迄今尚未发现影迹。还有些论述在别的古书中虽也有所记载,但是《开元占经》所录却更为详尽。如对祖恒的《浑天论》、陆绩的《浑天象说》等的记载都较《晋书·天文志》、《隋书·天文志》等所记为详。所以,集中记述宇宙理论的《开元占经》卷一、卷二,乃是研究中国古代宇宙观史的学者所必读之书。

  (六)《开元占经》卷一�三主要介绍了《麟德历经》。《麟德历》是初唐天文学家李淳风所编。该历继承了隋代刘焯《皇极历》的成就,并在天文数据和一些数学计算方面又有许多进步。它是我国历法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有记述,但这二书所载错讹特多,且互有差异。因此瞿昙悉达所录的《麟德历经》对于《麟德历》的整理研究工作具有很大参考价值。(七)《开元占经》卷一�四中记录了印度的数码,提出了“�”的符号。这是中印数学交流史上的一段重要资料。

  (八)《开元占经》卷一�四中还主要记载了《九执历》术文。《九执历》是一部印度历法。九执是指日、月、五星这七个天体和罗�、计都二颗“隐星”,罗�、计都实际上并不是星,而是天球上月亮轨道与太阳轨道相交的两个交点。印度天文学家中把它们看作“隐星”)。《九执历》原来面目如何,已无可考。《开元占经》所载主要是有关日、月运动和日、月食预报的计算方法。印度天文学曾经受到希腊天文学的影响,在计算天体运动时采用了黄道坐标系和几何学方法,和中国之采用赤道坐标系及代数方法大不相同。《九执历》中的基本天文数据中有若干较之中国略有逊色,但其方法和概念也有许多长处。例如,中国古代历法中一直没有分辨出太阳运动的近地点和冬至点、远地点和夏至点的区别,而《九执历》则定出远地点在夏至点之前十度,这是符合当时天文实际的。又如,中国古代历法中不考虑日、月和地球之间直线距离的远近变化问题,所以在日、月食的计算中是有局限,《九执历》则有推算月亮视直径大小变化的方法,较中国古代历法有所进步。此外,《九执历》中引进了三角学里的正弦函数算法和正弦函数表,这在中国古代数学中也是一个新事物。总之,《九执历》的传入乃是中国与印度科学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而这件大事的价值都只有《开元占经》才能为我们提供评价的具体依据。

  (九)《开元占经》记录的古代历法基本数据对《二十四史》中的有关记载有所补充。《二十四史》中有多部史书辟有“历志”或“律历志”卷,记载有关时代所用历法的种种情况,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历法留下来的记载很少,而《开元占经》卷一�五“古今历积年及草率”中所记有不少可为史书资料作补充。例如,晋代北凉地方行用的赵匪攵《玄始历》是一部重要的历法。它首先改革了古代历法中十九年里安排七个闰月的规律,创立了六��年中安排二二一个闰月的新规律,由此促进了古代历法中朔望月和回归年时间长度数据的精确性的提高。可是这个历法在古书中记载极少。只有《开元占经》中记述了这个历法的一些基本天文数据,才使我们对它有所了解。又如汉代太初历以前有所谓古六历,后人只知它们都是一种四分历,但它们的历元是哪一年,却仅见于《开元占经》。此外,还有隋代刘孝孙的历法,张容的《开皇历》等,在《开元占经》中都有可以补充《隋书·律历志》中所载的资料。

  (十)《开元占经》中保存了大量已失传的古代文献资料。据初步统计,《开元占经》中摘录有现已失传的古代天文学和星占学著作共约七十七种,纬书共约八十二种。这些佚书在其他古籍中间或已有记载,但完全不如《开元占经》丰富。如有关纬书,明代曾有一位学者孙珏从许多唐宋古籍中辑录出一部纬书辑佚集,题为《古微书》。然而,自《开元占经》重新发现后,清朝人所辑的《玉函山房辑佚书》等所辑纬书篇幅超出了《古微书》好几倍。至于天文学和星占学的著作,则还没有人全面重新辑佚过。此外,《开元占经》中还摘有若干现已佚失的经学、史学和兵家著作。总之,可以说,《开元占经》作为保存古代文献的著作来说,称得上是一座宝库。

  除了以上十项之外,如果用不同科学学科来检验,肯定还可以发掘出新的令人惊异的科学内容。总之,《开元占经》的科学价值是不容低估的。

  《开元占经》自撰成以后,传世极少。这是因为书是一部以星占术为主的书,宣扬天命论的本身及笃信迷信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它视为高度的机密,生怕有人拿其中的话,结合天上的天象,来“妖言惑众”,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本书在唐、宋时代就流传极少。宋以后即无记载,当已失传。甚至连明代的皇家天文台也无藏本。直到明神万历四十四年(1616),安徽歙县有叫程明善的学者,因给古佛像布施装金,而在佛腹中发现了一部抄本。当今传世较广的是道光年间的恒德堂刻版巾箱本。近年来,台北出版了文渊阁藏本《四库全书》影印本。中国书店也于一九八九年出版影印本。

  3、与开元占经齐名的还有以下:

  唐代学者李淳风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占星大家,其著作《乙巳占》则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占星学典籍但李淳风本人实际上是一位天文学家,在天文仪器制作、历法修订、天文著作编撰乃至数学、气象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乙巳占》本身对于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也具有极高价值

  《灵台秘苑》原是北周庾季才撰,据《隋书·经籍志》载,共有一百二十卷,现在见到的只有二十卷,北宋王安礼等人重修。书中有三百四十五颗恒星的赤道坐标值,是我国现存第二份星表,它的观测年代是北宋仁宗皇佑年间(公元1049年到1053年),这对研究宋代的恒星观测很有帮助。

应该是素问灵枢均有 张志聪集注总体一般 相当一部分附会 初学者想入门眇一遍是可以滴 但只要眇完基本可以弃之 其实这是本垃圾书而已

明清后大都都垃圾 其中 目前在市面上很出名但其实很多瞎扯在里面滴书籍有:

首推明代马时滴主政发微 非常之垃圾 以及明张景岳之类经 文化功底不错 但自是太高 以致错误也太多

明吴坤素闻吴注和清张志聪滴集注 由于词藻太宽泛笼统 仍然是烂书之列

目前 1910以后以及1949以后出滴叫兽书籍仍然是垃圾绝大多数 鱼弄世亻骗科研经费而已

只剩下汉唐古籍还能看 其中王冰滴素问也是错误太多 但适合中期看

唯一内经权威注本 古往今来 只有唐代滴黄帝内经太素 原因不想解释 适合入门以及整个学习中医过程贯穿始终 此外难经 中藏经 伤寒论 千金方还是能看滴 不过有些内容太深奥晦涩 估计作者本身也不一定懂 只不过传给后亻而已 还有一些重要书均毁于历代站火 太素简体本pdf 网上有下载2MB左右

友情附注:学习中医至少需要普通高中学历毕业水平 否则古文水平不行 科学常识也不行 读起古籍来会非常吃力 最后 须知上古圣亻之道 非其亻不受 没有道德是不配拥有滴

杨玉环的美令人惊心动魄,难以言喻,所以让唐人喜爱。在《唐古籍》的《玄宗杨贵妃传》有记载:杨玉环资历丰富多彩,能歌善舞,所创作的音乐旋律优美,智慧过人。这样的人即使放在现代,杨玉环也会让很多人喜欢。

而李白更是作了永恒的绝唱: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开始唐玄宗做了一首《霓裳羽衣之歌》,这首歌变成了一开始,杨贵妃听后忍不住,即兴发挥跳了一首歌,美女如玉,霓裳飘飘。玄宗看后,命令杨玉环设计舞蹈。为了给他们一个排练的好地方,李隆基在宫中建了一座梨园。

同时杨玉环还是唐代的宫廷乐师、舞蹈家。她的音乐才能在后宫嫔妃中罕见,被后人尊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再加上她的体态丰满,史书上记载她是一名舞蹈大师,而且还精通胡旋、摇摆、跳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杨玉环的宫殿,遵循封建司法制度,不问法院政治,不干涉的权力斗争,凭借自己的迷人的温顺和非凡的音乐天赋,得到了明宣宗和广大唐人各种各样的爱。

虽然明宣宗曾经因为嫉妒和愤怒,杨玉环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如果杨玉环出生在另一个时代,她可能就不是杨贵妃了。唐代人以丰满为美,杨玉环则是“胭脂”,甚至“肥”开始“凝集”,就像“胭脂”散发出“华丽”的色彩,这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

再加上杨玉环的身世,更是使得人们喜爱。她是唐朝唐玄宗的儿子李茂公主。后来,她奉命出家,被她的公公唐玄宗册封为妃子。最终,杨玉环在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中被流放,和唐玄宗一起去蜀中的马嵬驿,这也使得杨玉环死于混乱的马嵬驿。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是唐朝典籍《贞观政要》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得到人才。这句经典指出了人才对于治国经邦的重要性。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是唐太宗对自己用人政策的一个经验总结。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在用好人才,用人不当,国家则难以达到治理。

 古书鉴别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技术性强,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很多喜欢研究文学的人们都会想要去购买一本真品。那么你知道应该如何去鉴别清楚它的真伪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书鉴别真伪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古书鉴别真伪的方法

 一、封面。古书封面为四周单线边栏,分为三行,右行为编著撰选者姓名,中行为书名,左行为刊印人或斋、堂名。

 二、装订。古书装订在宋以前均为卷轴形式和折叠页装。册装书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册装最初是蝴蝶装,后来进到了包背装。线装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

 三、版式。古书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四、字体。古书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宋体字,另一种是元体字。尽管时有非欧非颜,非柳非赵的所谓“馆阁体”出现,但那并非主流。

 五、纸张。宋代印书多用麻纸和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元刻本常用竹纸或皮纸,比宋版用纸稍黑。明代印书,前期多用江西棉纸,后期多用竹纸,晚期盛行毛边纸。清代大多采用开花(又称桃花纸),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以前所用的各种纸张,清刻本中都在运用。

 六、讳字。避讳讲究自周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随帝王名字的改变而改变,这对判断古籍年代极有参考价值。历代避讳常见的有改字、空字、缺笔。秦汉时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讳,讳名不讳姓。用缺笔字代讳字发端于唐,又在宋版书上特多。金元刻本无讳字,多俗体、简体。明前、中期亦不避讳,明刻讳字始于明光宗朱常洛。清刻本避讳尤其苛严。

古书的纸质

 麻纸:分黄、白两种。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白麻纸略厚;白麻纸洁白光滑,背面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质地细薄,坚韧。纸纹均宽,约一指半。宋刻本多用白麻纸,元后期多用黄麻纸,时纸纹渐窄,约一指。明初仍用之。

 罗纹纸:色白,质地柔软,具明显横纹,似丝织罗绸,故名。自宋以来代有制造,但宋刻本有此纸者鲜见。

 棉纸:又称皮纸,分黑、白两种。白棉纸色白,质地细柔,纤维多,韧性强;黑棉纸色黄黑,韧性稍差。明前期多用。嘉靖前较细薄,隆、万后稍粗厚。清初仅见少数印本。

 竹纸:色微黄,稍脆,宋元至明初问有使用,嘉靖后较为普遍。

 开化纸:细腻、洁白,薄而韧性强,柔软。清内府刻本及扬州诗局刻书多用之。嘉、道后质次量少,家刻本中偶有采用。

 连史纸:洁白纯净,正面光滑,背面稍粗糙,但无草棍纸屑粘附,纸料较细。乾隆后所用甚多。

 宣纸;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分为多种。料半纸,薄而质地细,色洁白,绵软有弹性,可以作绘画印书,晚清、民国有些书用之。玉版纸,能吸水,晚清、民国印金石、书画册等多用此纸。棉连纸,摹拓铜器、碑刻及印书画用。

 毛边纸:米**,正面光滑,背面稍粗,质脆,乾隆后用得较多。

 太史连纸:稍黄,质地细洁而有韧性,乾隆后与上述毛边纸为两种最常使用的印书纸。

如何通过字体鉴定古籍年代

 唐刻本

 现存最早的唐代刻本,除了敦煌所出乾符四年(877)与中和二年(822)两种唐历和刻于咸通九年(868)卷本《金刚经》已流散异国以外,未见其他传本留存。所以说,唐代古书都是传说级别的东西。

 宋刻本

 前面说到,宋时刻书印书事业繁盛,两浙、四川与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了刻书的中心,刻书单位有监司、州学、书院、家塾、书坊等。但为何到今天宋版书寥若晨星呢因为即使排除战火、天灾的因素,一般纸的寿命也只不过千年而已。像唐代遗留下来仅存的那几本书,若不是纸张在湿度为零、几乎真空的敦煌戈壁滩的洞窟中存放,绝无保全的可能。

 每一册宋版书都是艺术品,弥足珍贵,因此现代按页卖,且每页都在万元以上。其实早在明末崇祯年间,著名的刻书和藏书家毛晋,为搜求宋版书,就按页购宋版书了。他在藏书楼汲古阁门前悬挂征求启事谓:“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

 宋代官刻书多在卷末镌校勘人衔名,私刻和坊刻本多在卷末镌刻书题记或牌记。由工于刻书前要请书法大家缮写上版,字体既美,校刻亦精,字体大都采颜、柳、欧阳笔法,其风格北宋质朴,南宋挺秀。所谓“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明高濂《遵生八笺》)则是宋刻本的共同特色。

 元刻本

 元代初期刻书承南宋遗风,字体也接近,常把元刻本误为宋刻本,后流行赵体字。元浙本多由士大夫经手,流风所及,自然流行赵体,渐有颜体字,字瘦一些、圆劲一些,不像南宋建本字那样横细竖粗。元代俗文化发达,故刻本中多简体字和俗字,许多简体字跟现代一致。

 官刻、家刻中较少,经史文集中较少,坊刻和话本类书中较多。元本墨色稍淡,刀法也显软弱无力。早期用纸,白麻纸、黄麻纸兼而有之,中期以后,则多用黄麻纸。元朝皇帝为蒙古族。人名汉字都是音译、无法避讳也不用避讳。元人礼制观念淡薄,查禁的也不严,元刻本中几乎没有讳字。

 明刻本

 明代刻书情况,大致可分三个时期:明初至正德一百余年间,刻书风格继承元代余韵,无论官刻私雕,概括起来讲,那就是“黑口、赵字、继元”。

 嘉靖(1522—1566)至万历(1573—1620)时期,近百年间,由于前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反映在刻书风格上,一洗前期旧式版式、行款、字体,全面仿宋。这一时期所刻的书,除了司礼监刻一遵旧式少有变化外,其余无论官雕私刻,完全变为另外一种风格,即“白口、方字、仿宋”。颇有宋版遗风。

 嘉靖 六家文选 字体

 万历后期至崇祯(1628-1644)时期,刻书风气又一变,字形由方变长,字画横轻竖重,更显死板,讳字也较以前为严。

 清刻本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