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艾叶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艾叶的别名 7 来源及产地 8 植物形态 9 采制 10 性状 11 化学成分 12 性味 13 功能主治 14 艾叶的用法用量 15 化学成分 16 艾叶的药理作用 17 中药中毒 171 艾叶作为温里药中毒 1711 不良反应机制 1712 临床表现 1713 治疗 172 艾叶作为止血药中毒 1721 不良反应机制 1722 临床表现 1723 治疗 18 艾叶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182 来源 183 性状 184 鉴别 185 检查 1851 水分 1852 总灰分 1853 酸不溶性灰分 186 含量测定 18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8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8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864 测定法 187 艾叶饮片 1871 炮制 18711 艾叶 18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8712 醋艾炭 187121 鉴别 1872 性味与归经 1873 功能与主治 1874 用法与用量 1875 贮藏 188 出处 1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艾叶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艾叶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艾叶 艾叶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ài yè

2 英文参考

folia artemisiae argyi [朗道汉英字典]

artemisiae argyi foliu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Argy Wormwood Leaf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olium Artemisiae Argy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rgy wormwood leaf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艾叶(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艾叶

艾叶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1]。艾叶为灸用材料[2]。又名冰台[2]。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2]。各地均产,湖北蕲州产者称蕲艾,河北产者称北艾,浙江四明产者称海艾[2]。《诗经·王风》:“彼采艾兮”;注:“艾所以疗疾。”《本草纲目·卷十五》:“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Folium Artemisiae Argy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argy wormwood leaf(《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艾叶的别名

蕲艾、灸草[1]。

大艾叶、杜艾叶、萎蒿。

7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家艾Artemisia argyi Lévl etVant的叶。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8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5~12m。茎直立,被白色细软毛,上部分枝。叶互生,中下部叶片广阔,3~5深裂或羽状深裂,裂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上面散生白色腺点,疏生毡毛,下面密生白色毡毛。头状花序钟形,长3~4mm,直径2~25mm,几无柄;总苞片4~5层,密被白色绵毛,边缘膜质,外层披针形;雌花长约1mm;两性花结实,长约2mm,紫褐色。瘦果椭圆形,无毛。花期7~10月。

生于荒地、林缘,有栽培。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各省区。

9 采制

夏季花未开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10 性状

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11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Ⅰ,8桉叶精、α侧柏酮(αthujo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莰烯、樟脑、藏茴香酮、反式苇醇(transcarveol)、Ⅰα松油醇(Ⅰαterpineol)。

12 性味

苦、辛,温,有小毒[1]。入脾、肝、肾经[1]。

13 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止痛,止血,安胎[1]。

1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宫冷不孕,胎动不安,腹中冷痛[1]。

2治吐血,衄血,便血,血痢[1]。

3近用治慢性气管炎[1]。煎服:3~6g[1]。

4治疥、癣、湿疹[1]。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1]。

14 艾叶的用法用量

止血炒炭用[1]。干叶捣绒,制成艾卷、艾炷,供灸疗用[1]。

15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内含桉叶素、β丁香烯、松油烯醇、芳樟醇、蒿属醇、樟脑、龙脑等[1]。

16 艾叶的药理作用

艾叶油、β石竹烯及松油烯醇对豚鼠有镇咳及明显的平喘作用,对小鼠有祛痰作用[1]。艾叶油在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甲链球菌、奈瑟菌、肺炎球菌及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抑制作用[1]。此外,艾叶油对豚鼠尚有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1]。

17 中药中毒 171 艾叶作为温里药中毒

艾叶又名冰台、艾蒿、医草、黄草、家艾、甜父、艾莲、草艾、狼尾蒿子、香艾、白艾、大叶艾、野莲头、阿及艾等[3]。本品为菊科艾屑植物艾的干燥叶[3]。主要含挥发油,有34种成分,如α罗勒烯、β罗勒烯、桧烯、α蒎烯、β蒎烯等[3]。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安胎之功效[3]。

1711 不良反应机制

艾叶煎剂小白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3g/kg(生药);艾叶油小鼠灌胃LD50为247ml/kg,腹腔注射为112ml/kg[4]。本药内服煎剂常用量3~9g[4]。人口服20~30g可引起中毒,100g左右可致死亡[4]。有报道用陈艾6根(约80g)煎服,10min后出现头昏、呼吸急促,相继抽搐死亡[4]。也有服艾叶水500ml,出现昏迷死亡的报告[4]。本药主要损害胃肠道、肝脏及神经系统[4]。

1712 临床表现

口服过量艾叶30min至1h后,可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咽喉干燥、恶心、呕吐、胃肠不适、全身无力、头晕、耳鸡、四肢震颤、全身痉挛、肌肉弛缓,严重者出现谵妄、惊厥,甚至瘫痪现象[4]。也可有肝脏肿大、黄疸、胆红素尿等[4]。孕妇可引起出血或流产[4]。

1713 治疗

艾叶中毒的治疗要点为[4]:

1口服中毒者应尽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可给予口服牛乳、蛋清或服用药用炭混悬液等[4]。

2置暗室内静卧休息,避免光、声等 [4]。出现痉挛、惊厥,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钠等镇静、抗惊厥药物[4]。

3出现腹痛、腹泻时,可给予阿托品1mg皮下或肌肉注射[4]。

4保护肝脏,可给予联苯双酯、甘利欣等药物[4]。

5对症、支持治疗[4]。

172 艾叶作为止血药中毒

艾叶又名艾蒿草、家艾叶、灸草等,属温经止血药[5]。为菊科植物艾的叶片。含有挥发油,包括各种生物成分,叶还含有黄酮类成分[5]。主要药理作用有抑菌,止血,镇咳,祛痰,平喘,保肝和胆,抗过敏等[5]。

1721 不良反应机制

其挥发油成分对局部有 作用,可使肢体末梢麻痹,胃肠道急性出血,严重时可引起癫痫伴惊厥,全身吸收后造成肝细胞代谢障碍。[5]

1722 临床表现

中毒后先出现咽部干燥、恶心、呕吐等 症状,继而全身无力、四肢震颤,随后局部乃至全身痉挛,多次发作后导致惊厥、瘫痪、精神症状,还可至肝功能异常、肝大、黄疸,慢性中毒者感觉过敏、神经炎、癫痫等。孕妇可致流产[5]。

1723 治疗

艾叶中毒的治疗要点为[5]:

1患者出现抽搐、惊厥时,先给予镇静药控制,缓解后方可给予洗胃、导泻,静脉补液,口服药用炭或用解毒剂处理[5]。

2对症治疗:腹痛、腹泻明显者可皮下或肌肉注射阿托品;出现中毒性肝炎者,给予氢化可的松静滴,并口服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肝泰乐等[5]。

18 艾叶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艾叶

Aiye

ARTEMISIAE ARGYI FOLIUM

182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183 性状

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184 鉴别

(1)本品粉末绿褐色。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T形毛,顶端细胞长而弯曲,两臂不等长,柄2~4细胞;另一种为单列性非腺毛,3~5细胞,顶端细胞特长而扭髓,常断落。腺毛表面观鞋底形,由4、6细胞相对叠合而成,无柄。草酸钙簇晶,直径3~7μm,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25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正己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艾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aC)甲苯一丙酮(10:8: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185 检查 1851 水分

不得过1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二法)。

1852 总灰分

不得过1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8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86 含量测定

照气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E)测定。

18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甲基硅橡胶(SE30)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10%;柱温为110℃。理论板数按桉油精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

18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桉油精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010mg的溶液,即得。

18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如入正己烷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正己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8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μ1,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桉油精(C10H80)不得少于0050%。

187 艾叶饮片 1871 炮制 18711 艾叶

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18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18712 醋艾炭

取净艾叶,照炒炭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喷酷,炒干。

每100kg艾叶,用醋15kg。

本品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黑褐色,有细条状叶柄。具醋香气。

187121 鉴别

(除显微粉末外)同药材。

1872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1873 功能与主治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官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1874 用法与用量

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1875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8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9

  艾草特殊功效作用介绍

 艾草,又称香艾、苦艾、家艾、艾蒿。以艾叶入药,能祛寒湿,可治关节痛、神经痛等疾病。艾叶也可以加工成绒丝状,称为“艾绒”,可作为艾灸的燃料,艾灸能治疗痛风、风湿等疾病。因艾草有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房屋前后种艾草,以防蚊虫入室。

 艾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既能够食用,又能够药用,同时民间还认为能够驱毒避邪,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

 艾草有什么功效可治病驱虫。

 有关艾草可以驱毒辟邪的传说已流传很久,古人认为艾草是很有灵气的东西,常用艾草来占卜。

 端午节在门口悬挂或插艾草、菖蒲等植物的习俗是如何演变而成的呢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叫“天中节”,阳气极盛必然会产生“热毒”之类的“邪气”,这类邪气会干扰家宅平安,不利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利用艾草、菖蒲等来驱毒辟邪。根据晋代《风土志》记载,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把具有防虫害功效的艾草扎成人形,或编织成虎形,或用彩布剪出一个虎形,然后再用艾叶贴上去,这样编成或剪出的物件称为“艾虎”。菖蒲的叶片呈剑形,古人认为其生长季节使菖蒲吸收了“百阴之气”,可解“阳极之毒”,因此菖蒲被视为“天中节”的吉祥物。人们把菖蒲编作人形,或编成剑状,称为“蒲剑”。南朝学者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也记载,五月初五“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妇女将“艾虎”别在发际

 除了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外,妇女们经常在端午节这一天开始把“艾虎”别在发际,男人们将“艾虎”或“蒲剑”佩戴在胸前或挂在腰间,人们认为这样就能防止邪毒侵袭,确保身体健康。

 另外,在古籍上还记载,端午节这一天用五色彩线系绑在小孩子的手臂上,有“令人不病”的作用,这种五色线称为“长命缕”。后来,人们用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装满艾草、菖蒲、雄黄、檀香等粉末的小布袋,给小孩挂着,用来防止毒虫干扰,这种用五色线系绑的小布袋称为香囊或香包,在古代被人们视为驱邪保命的吉祥物。

 民间还认为艾草不仅可以保健康,还可招百福。一些地方有在端午节时贴“午时联”的习俗,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石榴花胡蒜也是吉祥物

 也有人在端午节时在门上挂榕枝、石榴花或胡蒜。在民间,人们认为挂榕枝有使身体矫健的吉祥寓意,胡蒜可除邪治虫毒;石榴皮为一种中药材,石榴花也有治病的功能,所以这些植物被人们视为端午节保佑家人平安的吉祥物。

 其实,无论是居家还是旅行,都可以悬挂、佩戴在端午节所采的艾草、菖蒲等编成的物件,这些物件对人体有益而无害,在心理上也可使人精神稳定,心情愉快。

艾叶泡脚的方法介绍

 艾叶具有降火,特别是降肝火的作用。但是如果是体虚的患者或者是气血不足的患者,最好不要直接用艾叶泡脚,而是应该在泡脚之前喝一碗红枣桂圆汤,这样能够有效的补充体内的元气;阴虚的患者最好也少用艾叶泡脚,如果出现 头晕的情况,最好吃虾补一补,这样能够有效的补充精气神。

 具体方法如下:

 将一把艾叶放入干净的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继续熬煮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取出。等水自然放凉到可以泡脚的时候就可以了。泡脚的时候一定不能够得到全身大汗,而是应该在微汗的时候就停止。然后按摩涌泉穴大概一百下就可以睡觉了。

 我们大家对于艾叶水可能比较生疏,但是艾叶水拥有许多潜在的功能时常却被我们忽略。能了解并重视起这些功能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详细的了解一下艾叶水洗脸的功能吧!

 艾草洗脸的功效和作用

 用艾草整株浸泡入热水洗脸是可以的,对于皮炎、湿疹有一定的效用。长期使用艾草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艾草,又称家艾、冰台、医草、艾蒿,属菊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们的家乡,田野间、农家院落里到处都有艾草生长。《本草纲目》记载,艾草“用于灸百病,也可煎服。”其实艾草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孟子曾言:“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草的药用价值。我国现存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艾草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灵枢经》等古籍中均有用艾的处方。

 艾草茎叶含挥发性芳香油,味浓烈,有驱除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的作用,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在临床应用方面,艾叶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崩漏、痛经,治疗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结核、感冒等。在华北的不少乡下地区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 谚语 。前几年非典流行时,一夜之间食用醋和消毒液价格暴涨,很多人用艾草燃烧的烟雾给院子和室内空气消毒。

 艾草具有温经活血,祛湿驱寒,消肿散结的作用,对于因为受寒导致的身体酸痛,因为过敏造成的皮炎和湿疹等都有一定的作用。用整株的艾草浸泡在热水中,就可以用来洗脸,对于患有皮炎、湿疹的脸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如果长期使用艾草煮水洗脸,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对神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艾草煮水不能长期用来洗脸。另外如果发烧或者高血压病人最好是不用艾草的。

 艾叶能祛寒、除湿、通经络 用8-10根艾叶制成的清艾条扎成一排熏后背、小腹、小腿、手臂的 方法 ,能快速祛寒湿。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等一些疾病。

 同时因为现代人普遍寒湿重,所以艾叶就成了治病不可缺少的帮手。艾叶能祛寒、除湿、通经络 能快速祛寒湿。用艾叶水洗脸能有效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这些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只要是发生上述疾病时,你就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或用纯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四分之一,同时要多喝温开水,不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这些因虚火、寒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都会明显好转或消失了。有的人天天用艾叶水洗脸,这样又过了。因为用艾叶水洗脸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就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头晕、头痛,还会引起情绪上的变化等。

人们通常会在端午节前一天或是当天将艾叶挂到门上。

至于挂多少艾叶、悬挂艾叶的时间都没有具体的讲究,一般是大门一边挂一根或几根。往往会一两个月后等艾草干枯了、不再散发出香味了才把它取下来。

在端午节挂艾叶是为了驱病、防蚊、辟邪。在民间有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到端午节的时候,将艾草、菖蒲等用绳子捆绑成为一束,悬挂在门上,或者是窗户边上。插艾和菖蒲是重要的习俗之一,具有有辟邪、驱病的寓意。

在古代,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打扫庭院、点雄黄水等,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蚊虫等害虫也多了,由于艾叶特殊的香味,悬挂艾叶就是希望能驱病、防蚊,达到杀菌防病的效果。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两个标志性习俗是扒龙舟和食粽。

据推测,端午的习俗最初可能只在吴越地区中流行,后来这种习俗才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端午节的由来也有后世关于历史人物的纪念说,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对于诸“历史人物纪念说”,学术界大都认为是后世牵强附会之辞,难以置信。据专家考古考证及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纪念历史人物说,无论是伍子胥、介子推,或者曹娥、陈临、屈原等说,学术界大都认为是后世杜撰附会之辞。

以上内容需结合实际情况,仅供参考。

长痘痘,是很多人都非常困恼的问题。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还会使得心情不好!有人困惑了,艾草可以祛痘吗?关于,艾草可以祛痘吗?艾草能治疗痘痘吗?我来为您一一解答!

艾草可以祛痘吗

艾草可以祛痘。针对痘痘的问题,最好是近期饮食注意避免,辛辣的刺激性的食物,海鲜、辣椒、浓茶、咖啡等。不要熬夜精神压力大,过度紧张焦虑即可。买点阿达帕林凝胶进行外涂患处,最好多吃点薏仁粥和绿豆汤,有利于调理大家的内分泌,有助于痘痘的祛除。

艾草能治疗痘痘吗

艾草能治疗痘痘。提到艾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它的生命力很顽强,并且有着怡人的芬芳,对于中国人来说,艾草的用途十分广泛,用艾草泡水沐浴,可祛病健体。在医药古籍中记载,艾草具有利于肝气、肾、脾胃循环的功能,同时可以祛除体内寒气和湿气。至今仍有用艾灸祛除腹痛的治疗方式。

艾草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药材,同时也是美容的佳品,对于特别是压力非常大的白领女性,艾草可以带来非常可观的美容价值。艾草除了可以泡澡,还可以作为茶来饮用。一些女性以艾草来煮茶,经常饮用让自己的皮肤红润,让自己充满活力。这是由于艾草里面富含钙铁和维生素ABC等元素,可以帮助保持皮肤的红润及细胞的新陈代谢,让皮肤一直处于活力状态。

巧用艾草艾灸祛痘秘笈

1早、晚用艾叶烧水熏脸10分钟;

2每天晚上九点开始运动,先原地跑7分钟,再做拍心、肺经、胆经等经络操;

3有新长出的痘痘,就马上用艾条灸对准灸5分钟;

4当然,祛痘少不了调理肠胃,就灸中脘、关元、气海、天枢、神阙、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保证大便通畅;

5睡前睡醒还需记得,先搓热手,再搓脸,可促进血液循环,去除痘印哦;

6可加灸一下脸部的穴位:阳白、印堂、颧髎、颊车、下关、合谷、曲池。

艾草有非常好战痘实力

对于女孩子来说,痘痘绝对是皮肤美丽的最大杀手,但是产品很多,效果却不见得有用,另外对于一些皮肤敏感的女孩子来说选择祛痘产品也是一个非常费心思的事情。而用艾草来祛痘,绝对是一种非常安全,效果也非常好的方法。原来,艾草具有非常好的天然抗菌功效,将新鲜的艾草捣烂取汁,敷在皮肤的患处,过一段时间后痘痘就会自然消失。同时艾草也具有非常好的控油作用,用艾草泡水洗脸具有非常好的清洁作用,同时防止痘痘粉刺的生成。

艾草祛斑还你无暇肌肤

艾草除了可以祛除痘痘外,同时也是淡斑美白的作用,只要将艾草用水煮开后晾凉,再加入几滴新鲜的柠檬汁后,将这样的艾草水最为爽肤水来使用,早晚对肌肤进行擦拭,同时让皮肤充分吸收,在外出前,再涂上防晒用品,这样时间一长,皮肤自然会恢复净白。另外,如果每天晚上能够用艾草泡的温水来泡脚,更能加速您的美白计划哦!还不快试试?

艾草具有护发的作用呢

女孩子的靓丽秀发,总会被出油、头屑等问题频添烦恼。而用艾草洗发,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问题。这同样也是因为艾草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消炎的作用,方法也非常简单,将艾草捣碎取汁,敷在头发上,用法与护发素的用法相同,过几分钟后将头发洗净,这样既可以很好的去痒、祛除头屑、控制头发出油。艾草作为一种可以美容、调节身体循环的草药,只要使用得当,可以起到很多意料之外的神奇功效,更主要的是它天然,无刺激,适合各种体质的人群使用,所以MM们,不妨试一试哦!

暴晒后艾草修复效果奇佳

当MM在夏季参加户外活动后,不慎被太阳晒伤时,或者是在冬季被冷风吹伤了肌肤,这时艾草也绝对有非常好的缓解作用,将艾草煮水放至常温,用纱布浸透,在皮肤的患处敷15分钟左右,这样反复使用几次,受伤的肌肤就会加速修复,但是99健康网编辑提醒,如果皮肤受伤严重,还需要在医院就诊。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的功效。

事实上,艾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针灸治疗领域里,人们将艾叶制成艾绒,用以熏灸穴位,通过热力和其性温的性质可以达到温煦气血、透达经络的作用。而在治疗方面,艾叶其实主要是能够治疗虚寒性疾病,其治疗出血的作用也是一样,人们将它誉为“妇女良药”,用止崩漏、月经不调、宫寒不孕、虚寒痛经、带下清稀等等,其实都不理“虚寒”二字。所以在疗病方面,要想让它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一定要辨证正确才行。当然对于妊娠胎动不安的情况,倒是可以直接与阿胶、桑寄生等同用。

另外,关于艾草的 养生 作用,除了普遍将其制作成艾条、艾绒熏灸穴位以外,人们还将其新鲜的药草同红花、姜片、花椒等煎煮,用来泡脚,对于患有脚气、脚臭、脚痒、静脉曲张、风湿关节疼痛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当然,对于这四种药材共煮后用来泡脚也不仅仅治疗上面几种疾病的作用,其通过促进足部血液循环,还可以将药效从足部皮肤吸收,通往全身,以达到温经通脉的作用,对于虚寒性体质的人群,治疗效果颇好!

最后,再给大家送上一段古籍记载的艾草的功效,《名医别录》载:“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估计有人看到“使人有子”这几个字会更加疯狂了吧!

艾草阳气很足。有辟邪去污秽的作用。一身都是宝。

现在人普遍身体寒凉,根据情况用艾草进行加减使用效果很好。

艾灸是一种纯天然的疗法,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只要在艾灸时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艾灸可补虚强壮、扶阳固脱、祛湿逐寒、行气活血、补益中气、升阳举陷、清热解火、消肿散结。艾烟又可驱邪防病。

艾灸要持之以恒,人的体质和症状不同,在开始施灸时可能会出现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症状。艾灸有为身体补充阳气的作用,尤其适合于阳虚体质,艾灸也有补泄的效果,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去调理阴阳的平衡。这需要调整施灸的穴位和方法。

家乡艾草很多,5月的艾草最好,家人泡艾草洗脚,烧艾草驱蚊,艾草舒筋活血

艾草的作用很多,有驱蚊、活络散血止血的功效。现在艾草刚长新叶,我们可以做艾草糍粑等到一过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把它砍下来晒干。冬天手脚冰凉,可以拿来泡脚。

艾草是常见的一种植物,田间地头都有。它生命力很强。它可以温经,散寒,通络,止血的功效。还有祛湿,杀虫。平时在我们生活中有些老年人喜欢用来杀虫。

前几天在家里摘了些艾草晒干,做了好几个枕头芯子,枕着睡觉,真的好香,曾经失眠的我一觉睡到大天亮。

艾草具有驱蚊平喘,镇咳去湿,散寒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抗过敏的效果。

目录 1 拼音 2 方出《千金》卷二,名见《产孕集》卷上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方出《证类本草》卷九引《子母秘录》,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千金》卷二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74 注意 75 摘录 8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105 摘录 11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115 摘录 12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121 处方 122 功能主治 123 摘录 13 《普济方》卷二三一 131 处方 132 功能主治 133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134 摘录 14 《疡医大全》卷二十四 141 处方 142 功能主治 143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144 摘录 15 《圣惠》卷十 151 处方 152 制法 153 功能主治 15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155 摘录 16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161 处方 162 制法 163 功能主治 16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165 摘录 17 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经心录》,名见《医统》卷八十三引《录验》 171 处方 172 制法 173 功能主治 17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17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艾叶汤 1 拼音

ài yè tāng

2 方出《千金》卷二,名见《产孕集》卷上 21 处方

艾叶3两,阿胶3两,芎藭2两,当归3两,甘草1两。

22 功能主治

妊娠23月至89月,胎动不安,腰痛,已有所下。

23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纳胶令消,分3服,日3次。

24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二,名见《产孕集》卷上

3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31 处方

艾叶(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黄连(去须)1两,茯神(去木)1两,桑耳1两,代赭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白茅根(切)1两,白芷1两,阿胶(炒燥)1两,白术3分。

32 制法

上为粗末。

33 功能主治

妊娠胎漏下血。

3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4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 41 处方

艾叶1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

42 功能主治

霍乱后,洞下不止。

43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分温3服。如人行5里,温再服。

44 摘录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

5 方出《证类本草》卷九引《子母秘录》,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51 处方

艾叶半斤。

52 功能主治

倒产及子死腹中。

53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以酒4升,煮取2升,分温服。

54 摘录

方出《证类本草》卷九引《子母秘录》,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6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61 处方

艾叶(炙干)3分,桑上寄生(锉,炒)1两半,人参2两,茯神(去木)3分,阿胶(炙令燥)3分。

62 制法

上为粗末。

63 功能主治

妊娠外因惊动,胎内不安,转移不宁。

6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糯米半合,葱白3寸(并须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6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7 《千金》卷二 71 处方

艾叶2两,丹参2两,当归2两,麻黄2两,人参3两,阿胶3两,甘草1两,生姜6两,大枣12枚。

72 功能主治

妊娠2月,中风寒,有所动摇,心满,脐下悬急,腰背强痛,卒有所下,乍寒乍热。

73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外台》引作“艾汤”。

74 注意

忌海藻、菘菜。

75 摘录

《千金》卷二

8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81 处方

生艾叶(捣,绞取汁)1盏,阿胶(炙令燥)半两,蜜1合。

82 功能主治

妊娠卒下血不止,胎上逼心,手足逆冷欲死。

83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煎取1盏,去滓,分为2服,温温服之。

84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9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91 处方

艾叶(炒)1两,芎藭1两,当归(炙,锉)1两,干姜(炮)1两,白术1两。

92 制法

上为粗末。

93 功能主治

妊娠胞中虚冷,致胎萎燥不长。

9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9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10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101 处方

艾叶(去梗,炙)1分,白芷1两,阿胶(炙令燥)1两,白术(锉,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黄连(去须)1两,茯神(去木)1两半,地榆皮1两半,赤石脂(研)1两半,黄芩(去黑心)半两,肉豆蔻(去壳)1枚。

102 制法

上为粗末。

103 功能主治

妊娠下痢。

10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

10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11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111 处方

艾叶(捣成末)1两,阿胶(炙令燥)半两。

112 制法

上为粗末。

113 功能主治

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腹痛。

11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空腹服之。未效更服。

11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12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121 处方

艾、参、苓、术、芎、归、白芍、熟地、黄耆、阿胶、陈皮、香附、前胡、杜仲、乌梅、生姜。

122 功能主治

益精。主妊娠二月,胎动不安。

123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13 《普济方》卷二三一 131 处方

伏道艾叶、生姜各等分,杏仁(生,去皮尖)、松节明子木。

132 功能主治

男女虚劳咳嗽,痰涎不止。

133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力中杏仁。松节明子木用量原缺。

若便血,去杏仁。

134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三一

14 《疡医大全》卷二十四 141 处方

艾叶、苎麻叶、槐叶、柳叶、白及、防风、白芷、升麻各等分。

142 功能主治

阴(匿虫)。

143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上晒燥,为粗末,入麝少许,以器贮马桶内,点着,令患者坐马桶上,遮紧勿走烟,熏两个时辰。

144 摘录

《疡医大全》卷二十四

15 《圣惠》卷十 151 处方

艾叶半两(细锉,炒微黄),生干地黄半两,阿胶1分(杵碎,炒令黄燥,为末)。

152 制法

上药和匀,分为2服。

153 功能主治

伤寒衄血及吐血,连日不绝,欲死。

15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下赤马通汁1合半,搅令匀,不拘时候,放温频服。以愈为度。

155 摘录

《圣惠》卷十

16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161 处方

艾叶(炒)半两,白芍药3分,熟干地黄(焙)1两,干姜(炮)半两,阿胶(炙令燥)1两,甘草(炙)1分。

162 制法

上为粗末。

163 功能主治

坠堕颠扑,内伤脏气,吐唾出血。

16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6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17 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经心录》,名见《医统》卷八十三引《录验》 171 处方

防风3两,大戟2两,艾5两。

172 制法

上切。

173 功能主治

妇人阴中肿痛不可近者。

174 艾叶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5升,温洗阴中,日3次。

175 摘录

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经心录》,名见《医统》卷八十三引《录验》

古籍中的艾叶汤 《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七妊娠诸疾门]养胎胎教

方有人参一两。忌生菜、芜荑、桃、李、雀肉等物。艾叶汤(一名鸡艾汤出千金方)治妊娠二月名始膏。无食辛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四妊娠诸疾门]诸血

上者炙令焦一两)上为散。研匀细。每服二钱匕。用艾叶汤(一名地黄艾叶汤)治妊娠卒下血不止。腰腹疼痛。

《邯郸遗稿》:[卷之二]淋浊

漏水状,下而不止,止而复来,脐下如冰者,宜香胶艾叶汤。若劳伤血气虚弱,淋漓日久者,宜胶艾汤加炒蒲黄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第二]徐之才逐月养胎方

心满,脐下悬急,腰背强痛,卒有所下,乍寒乍热,艾叶汤主之。艾叶汤艾叶(去梗)丹参(洗)当归(洗,去

《胎产心法》:[卷之上]受胎试验法(附方)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