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314本」珍稀抄本、精华丛书、奇方妙治、祖传手抄本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1收藏

「中医古籍314本」珍稀抄本、精华丛书、奇方妙治、祖传手抄本等,第1张

目录(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

《秘授古脉法抄本》

中医-急救仙方

中医三补 养生

中医与汉方医腹诊

中医专家谈糖尿病饮食调养(高清版)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资料

中医之钥

中医五字经

中医人沙龙民间中医绝学专号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娄绍

中医体表疗法妙治百病(王启才)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学2008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秦伯未

中医入门一学就通-林政宏

中医入门必读歌诀

中医入门歌诀

中医入门谈

中医入门(高清版)

中医六方治百病(张子明)

中医典籍PDF电子书《经穴秘密》

中医内科学笔记图解

中医减肥秘传

中医十大名方+归脾汤

中医十大名方--小青龙汤-谭庆刚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谭宗艾等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逍遥散-温平康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六味地黄丸

中医十大名方-小柴胡汤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

中医十大名方

中医十大名方_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妙用:血府逐瘀汤

中医升降学(寇华胜)

中医单方应用大全(黄国健)

中医原来这么有趣—胡献国编着

中医古籍医论荟萃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28遵生八笺校注-[明]高濂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35名医别录(辑校本)-[梁]陶弘景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黄帝内经素问校注(郭霭春主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89随息居饮食谱清王士雄扫描版()

中医古籍珍本提要(余瀛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见能医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丁甘仁先生家传珍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临症经应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儒医心镜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医通祖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1-5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孕育玄机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医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惊搐门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折衷秘传真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济世珍宝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温病辩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王应震要诀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考证病源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理集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薛氏济阴万金书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诊验医方歌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诚求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资生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01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1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8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20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中医临床思辨录(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一)—医家明镜(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结合探讨脏象(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证病对照问答(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肾病诊疗(高清版)

中医名言大辞典

中医名言录(邓铁涛)

中医名词术语精华辞典

中医四大基础讲稿合订本

中医四大方证治要气血痰郁(刘山雁编著)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指导

中医四部经典之温病条辨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7版

中医基础理论名言名句诵读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

中医基础理论的哲学思考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孙广仁主编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版)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曹东义)

中医外治法简编(理论骈文)

中医外治法集要

中医外用药治腰痛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大词典-PDF电子书下载-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大词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太美《字里藏医》徐文兵

中医奇异治法

中医奇方妙治真传(张俊庭)

中医如何辨证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学习交流(第二讲小林谈阴阳)

中医学和藏医学基础理论特征的比较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高清版)

中医学基础(上、下册)

中医学概论--陈文慧2008(2)

中医学派

中医学熟读精选(2)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

中医学辨证概要(精华版)(1)

中医学问答·上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下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上册)

中医学问答(下册)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实践经验录(魏长春)

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余奉仙医方经验汇编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好东西)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

中医手心疗法大全

中医执业医师全科精华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解析(上下)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护理学—第三章经络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诊法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中医教程新编

中医敲打术经络拳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方法全书

中医时间医学(繁)

中医望眼辨证图解(0303;郑德良;彩色)

中医望眼辩证图解(郑德良)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彩图版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0809;本书编委会;彩色)

中医望诊测 健康

中医望诊相法--仿佛居士(1)

中医望诊相法-1991年版清晰版

中医望诊识病图谱(0606;陈家旭;彩色)

中医术语-证治要览

中医止咳糖浆功效各异

中医正骨学(岑泽波)

中医气机圆运动机理本源探讨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

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丛书—高血压病的中医预防保健(高清

中医治未病解读王琦扫描版

中医治法精华(邢玉瑞)

中医治疗学

中医治疗法则概论

中医流派

中医湿病证治学

中医熏洗疗法大全高树中冯学功

中医熟读背诵精选

中医理论辩(瞿岳云)

中医生理入门

中医病因病机学

中医病机论

中医病理(赖畴)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症治精华录

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中医眼科学

中医神志病学

中医筋伤学(韦贵康)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五脏病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儿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内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外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妇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学基础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诊断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药学

中医精髓图解汤泰元1997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标幽赋(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温病条辨-04下焦篇78秋燥(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八十一难经(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01(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2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1(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5(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4(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6(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73(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3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合并版

中医经典必背(高清)

中医经典必背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金匮要略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_内经

中医经穴秘密(中医典籍电子丛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脉法解

中医脐疗大全

中医脐疗大全·高树中

中医脾胃论白话解

中医自学百日通1

中医舌像与胃镜像对照图谱

中医芳疗

中医薪传

中医要籍重言研究:阅读中医古籍必懂的词汇

中医论证处方入门(龙野一雄)

中医证病名大辞典

中医诊断学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中医运气学解秘

中医面诊(高清版)

中医顽症金方—妇产科顽症金方

中医顽症金方—精神神经科顽症金方

中医食疗学_倪世美_11930348P

中药外治及外用配方实用专利精选CHM

中西医汇通派

丹溪学派(滋阴派)

人体核周天医学 王英秋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x

众方大成

医理大概约说 刘止唐

古今名医验方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

吉林省中医验方秘方汇编 (第三辑)

周宁中医锦方第一辑

周易与中医学

周易大传今注

唐容川

孙一奎

宗筋疗法讲义

寒凉学派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二辑)

攻邪学派

易水学派

智能医药学(郭志辰)

最全中医自学笔记

杏林集叶

温病学派

温补学派

祖传中医手抄本[失红方]

祖传九代老中医的神奇脉法

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_邢斌黄力注解

竹棠医镜(钱远铭)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经络三焦九道脉诊学(台湾 张胜利)

脾胃派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1阴阳五行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2病因病机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3脏腑经络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4诊法概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5八纲与八法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6六经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7卫气营血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8脏腑病证常用方药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9心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0肝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1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2肺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3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4中医病案分析

著名中医张锡纯著作

诸病源候论校释·上册

诸病源候论校释·下册

诸症歌诀

走廊医生事件再次升级:兰越峰被“拟解聘”-爱爱医医周精选第23期

走近中医_唐云着

走近中医_唐云著

走近中医大家周仲瑛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朱良春口述曹东义整理

走进中医

跌打秘方

重剂起沉疴古今医家大剂量用药经验集萃

重楼玉钥

重订十万金方(1958)

针灸快针治疗法则(周左宇)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索菲亚是由中国香港的汉森机器人技术公司开发的类人机器人,看起来就像正常人类女性,拥有橡胶皮肤,能够表现出超过62种面部表情。索菲亚通过“大脑”中的计算机计算能够识别人类面部表情,并与人进行眼神接触和正常对话。

索菲亚曾经来到中国做客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有兴趣的可以搜索看一看,和正常人无异。

图——索菲亚做客《对话》节目

索菲亚的研制成功,将人工智能提升到新高度,也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未来。但是我要说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曾制造出这种人工智能你一定会惊掉下巴。

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和墨子是超越那个时代的发明泰斗,但是和下面我要说的这位相比,简直不值得一提,哪怕鲁班发明了能飞三天的木鸢,哪怕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

《列子·汤问》中记载了一名工匠,无名无姓。因为他是偃师(今河南偃师)人,人们称其为偃师。

一生爱好 旅游 的周穆王(曾经幽会西王母的那位)去西方巡视,越过昆仑山,登上了弇yan山(日落之山,《山海经》中记载的崦嵫yan ci山)。

图——周穆王见西王母雕塑

周穆王回国途中,一个人拦住路,想要进献技艺,正是偃师。

周穆王召见了偃师:“你有什么技艺呈现呢”

偃师:“只要有大王的命令,我都愿意尝试。但我已经制造了一件东西,希望大王先观看一下。”

周穆王说:“明天你把它带来,我和你一同看。”

第二天,偃师带着一个人共同晋见周穆王。

穆王问道:“跟你同来的是什么人呀?”

偃师回答:“是我制造的歌舞艺人。”

穆王很惊讶,只见那人疾走慢行,伸屈自如,完全和真人无异。他低下头就能唱歌,歌声能随曲子韵律而变化;抬起手就能跳舞,舞姿和节拍合拍一致,动作千变万化,随心所欲。

图——就是一张图

周穆王以为这就是真人,于是叫出自己嫔妃一起观看。

哪知道这个人快表演完的时候竟然向周穆王的嫔妃抛媚眼挑逗。

周穆王大怒:当着我的面勾引我的女人给我戴绿帽子,真的是天子不发威,当我是二货啊,来人,将二人推出斩了。

偃师吓得赶忙跪下求饶,并将歌舞之人拆了。真的是拆了,像拆板凳一样。

周穆王一看,这个刚刚还唱歌跳舞勾搭女人的“人”,竟然是皮革、木头、树脂做的,用漆、白垩、黑炭、丹砂、青雘之类的颜料粉饰描画的。

周穆王大惊,根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走下王位仔细检查,只见此“人”五脏六腑俱全,筋骨毛发皆有,人该有的它都有。

图——没别的意思,就是配张图

周穆王又命令偃师将它组装起来,结果又恢复如初。周穆王好奇的不得了,自己动手试探起来:将它的心脏拿掉,此“人”就死了不会说话了;将它的肝脏拿掉,眼睛就瞎了;将它的肾拿掉,立马腿就瘫了。

周穆王心里高兴:我游遍天下,曾和神仙打过交道,也算见多识广,这么有意思的物件还是头一次见,这和女娲造人差不多了。于是周穆王下令,将偃师和这个“人工智能”带回了镐京。

后来鲁班和墨子的弟子将此事告诉了他俩,他俩感觉惭愧,再也不敢自夸了。

事就是这么个事,如果是真的,别说在那个时代了,就是现代也是惊天动地的技术,可以甩“索菲亚”十八条街了。

如果真的能创造出如此精妙的人造物,他们有了感情会怎么样呢?

你认为会是真的吗?

我认为把最字去掉比较好,我认为古代逆天的发明有很多,但是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其中一个,叫做: 巴格达电池

伊拉克的巴格达博物馆最有趣和 争议最大的文物 之一是一个陶罐。它高5到6英寸,并封装有一个铜圆柱。铁棒悬挂在该圆柱体的中心(但不接触它)。铜筒和铁杆都用沥青塞固定在适当的位置。棒显示出腐蚀的迹象,可能是由于使用了酸性液体,例如醋或葡萄酒。

从我们的认知里,那么早的时候,人们就会使用电池了?那么用来做什么呢?

而且这个容器真的是用来发电的吗?难道不是个普通的容器吗?

很多人都说这是个骗局。

这件物品由约130毫米(约5英寸)高的陶瓦广口瓶(有一个半英寸的开口)和一个用卷起来的铜片做成的铜柱组成, 铜柱的里面还有一条铁棒。在顶端,铁棒和铜柱被用沥青做成的塞子分离开来,铁棒和铜柱在广口瓶的开口内被紧紧的安装好,广口瓶的外壁的中间部分向外突出 。由于铜柱是卷成的,且不能将液体隔离开,因此,当广口瓶被装满含柠檬酸的液体之后, 铁棒的周围也将充满这种液体。就算往这件物品中添加极其微量的电解质溶液,它也会被腐蚀 。 这令一些学者相信柠檬水,葡萄汁,或醋将会让铁和铜启动电化学反应。

与现代的装置相比, 巴格达电池所提供的电力是不具效率的 。

有人复制过巴格达电池,复制品可产生08至近两伏的电压。

巴格达电池已经至少两次接受媒体测试考验。

分别是1980年英国电视台的Arthur C Clarke's Mysterious World节目,与2005年3月23日播出的 探索 频道的MythBusters节目。

虽然就算到了今天,依旧有非常大的争议,无数人觉得这个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个巴格达电视是非常有趣的古代发明。

在那个时代微弱的电压可以做什么呢?

难道用来占卜吗?或者用来做一些小实验?

真的很有趣!

最逆天的科学发明,难道不应该是大名鼎鼎的“四大发明”

指南针,虽然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以来,主要用途是看风水。但是没有这个发明,大航海时代就无法来临,没有大航海时代,东西方的交流还要滞后几百年吧,人类文明的碰撞、迸发也要延迟很多年,地球村的格局就不会形成。

你说逆天不逆天?

还有火药。虽然我们热爱热闹的老祖先在发明了火药之后,主要用来制造炮仗,让我们的节日过得热闹无比,婚丧嫁娶也因为有了火药更多了热闹的气氛。但是没有火药,西方的枪炮技术就不会有大规模的发展,如果他们还停留在自己的冷兵器时代,西方靠什么去掠夺不发达地区,拿什么去建立一个又一个殖民地,中国也不会在鸦片战争的时候被人家打开国门。不打开国门,大清没准会长治久安,没准你脑后还留着辫子喊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说这个发明逆天不逆天,不光逆天,还吊炸天。

还有造纸术。没有造纸术的发现,所有的文章都还刻在竹简上,写在昂贵的丝绸上,文人写字就得用刀子在竹简上刻字,书写效率大幅度下降,文化就无法传播,无法传播就无法进步。没准现在咱们的文明要后退一千年呢。

你说这个发明逆天不逆天?

再说印刷术。没有活字印刷术,所有的书籍全部靠抄,那一本书的成本该有多么昂贵,大部分的人都读不起书,读不起书就会愚昧,愚昧就会被欺骗,认为自己天生贱种,就该被奴役,就不会有文艺复兴,就不会有知识大面积传播。知识不传播,技术就不传播。

你说这个发明逆天不逆天?

说了四大发明,再说一些小的物件。

第一个当然是大名鼎鼎的“中国靴子”,这是外国人对马镫的称呼。

马镫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英国人 科技 史专家怀特说“很少有发明像马蹬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

马镫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物件,但是他对于在依靠畜力交通的时代人们来说意义非同凡响,他解放了骑士的双手,让骑士可以在马背上挥舞起重型武器。

中国最早发现的马镫出现在十六国时期,而欧洲在公元6世纪才出现的。最早发现在匈牙利阿瓦尔人的墓葬中。而阿瓦尔人是来自蒙古高原的柔然人的后代。

所以马镫又叫中国靴子。

没有马镫很难想象骑兵在马上张弓射箭,很难想象他们纵横驰骋,当然这个画面或许也很难出现:

第二个自然是战国齿轮了。看图就行了,不用多说,这个可是公元前四世纪的

透光铜镜,驻波鱼洗,双音编钟,藻井,

透光铜镜,可以把铜镜背面的花纹从光影中透出来,

基本原理,铜镜铸造时薄厚花纹的热胀冷缩不均匀,造成镜子正面细微的曲度变化,被光的反射放大。

驻波鱼洗,驻波是一种波在规整空间反射叠加产生的强化花纹。是声学现象。

双音编钟,一只编钟可以奏出互相共轭遏制的两个音高。甲音奏响时乙音抑制,反之亦然,

这两个音,波长有公约公倍数关系。

藻井,

这个最有意思,藻井可以围成一个花式风斗,

对风有抽拔烟囱作用,而周边的雕花成为一些空气动力风冷风栅格。

有藻井的亭子相当于头顶有一个空调换气扇,能引动周围热空气自然上拔。

使亭子格外凉快,成为凉亭,

有些凉亭还配有水井,蓄水井,通过抽拔凉风给水井降温,成为井亭。和蓄冰冰窖窖口亭。

藻井是一种表面积很大的冷却塔。

逆天的文物是会让你感觉不像是那个时代人的发明的东西,说起来,让我立即能想到的是这么几个:

1战国水晶杯

这完全不像是古人的作品,几乎和现代的水晶杯相差无几。战国水晶杯是在1990年发现的,出土地是杭州北部半山镇的一座战国墓,墓中的棺材已经消失无踪,可能水晶杯出于墓葬的棺中。这个水晶杯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 这件水晶杯是由一整块水晶制作而成的,其 工艺之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晶的硬度很高,很难加工;二、杯子是斜壁,上面宽,下面窄,这就导致了加工更加的复杂。三、如何抛光。外壁抛光相对简单一些,但是因为水晶杯上宽下窄的特点,手根本伸不进去,里面的部分很难打磨到。古代人是如何把内壁和底部打磨得那么光洁平整,也是一个未解之谜。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最早的水晶杯制品,独一无二,是国宝之一。

2玛雅黄金飞机

在南美洲厄瓜多尔神秘的隧洞中,有一件令人惊异的东西,就是一个纯金做的飞机模型。这组玛雅文明的黄金文物,也具有穿越性的外观,因为飞机是20世纪初期才有的发明,而这件文物出土大约在距今2千年前的古墓里,相当于中国的汉代。在考古学家看来,这并不算是古老的年代,但仍为古代玛雅人文明发展程度惊叹。难道玛雅人真的乘坐着这种飞行器,在全世界穿梭吗?怪不得好多世界未解之谜里都说玛雅人是外星人的后裔呢?但也有学者指出,这个是一个飞鸟的模型,不过和现代飞机的造型相似罢了,并没有什么新鲜的。

3陶土马克杯

虽然,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朝代是不是夏朝,至今也没有发现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但是,位于河南洛阳的二里头遗址无疑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遗址之一,这里也被不少学者认为是夏朝的遗址,在二里头文物里,最具有现代性的文物非这件灰陶杯莫属,看起来像是现在星巴克里热销的一款马克杯。这足以说明,这种杯子并非是在现在才被发明的,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懂得如何制造一款方便喝水且容易冲洗的杯子了。

我认为古人能变为今人,有三个重大发明创造起了决定性作用:第一燧人氏钻火;第二神农氏尝百草;第三仓颉造字。没有火,人类只能吃生食,要饿死多少人?没有草药,要病死多少人?没有文字,活下来的人怎么交流?就算过了几千上万年以后的我们,在这么发达的现代,我国各个地方的方言,让没听过的人是一头雾水,满脸茫然!觉得比外语还难懂……想要交流,只有文字!所以我认为,其他一切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是在此基础上而来的,仅此而已!

这种古代铜镜很神奇,它在光线的照射下,其背面的图案花纹居然能直接映射到墙上。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墨镜”。

现在,我国也出土了不少汉代透光镜,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西汉的“见日之光”镜了。其造工精湛,背部花纹外侧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关于透光镜的原理,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描述:

而据现代有关学者的研究发现,这种透光镜在锻造过程中,镜背 图案 花纹的凹凸处由于厚薄不同,经凝固收缩便产生了铸造应力,铸造后经研磨又产生压应力,因此形成物理性质上的弹性形变。

由此可见,透光镜的发明和锻造,充分的体现出我国汉代高超的光学和力学发展水平,即便放在 科技 发达的今天,也同样让人惊叹!

这又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伟大发明,更可谓是巧夺天工的一种工程创造。榫卯是极为精巧的结构发明,它不但能承受更大的荷载,而且允许结构存在一定的变形情况。因此,榫卯结构不仅让建筑构造更加牢固,同时还能通过适应性的变形,来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进而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

所以,现在我们不难发现,在某地发生地震灾害后,现代水泥混凝土建筑基本上遭受严重的损毁、或是坍塌,但当地的一些古代榫卯结构的建筑,却往往能屹立不倒。因此,不得不说,榫卯结构的发明和创造,也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逆天发明。

本文作者:小贱贱

中国古代的很多发明让今天的中国都觉得汗颜。近代中国连年的战争,破坏了中华文明,但尚不至于出现断层;看今天的日本,依稀还能看见古中国的影子。我们今天只能看着那些从一座座古墓中重见天日的文物,对那逝去的文明和令人惊异的创造力报以一声叹息……

1鲁班,又叫鲁般和公输般,甘肃敦煌人,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他曾经在凉州造一木制大飞鸟,每次只要把鸟翼上的机关拍打三下,木鸟就负着他展翅飞翔,鲁班乘着他周游列国,神龙见首不见尾,好不惬意。有一次,他的妻子怀孕了,鲁班只好呆在家中陪伴待产的妻子,他的父亲很奇怪鲁班的院子中停放着如此大一只飞鸟,鲁班的妻子就如实相告其中的秘密,老父怀着一颗 探索 科学事业的好奇心,爬上飞鸟,胡乱对着鸟翼击打了数十下,大鸟冲天而飞,可惜好奇心过甚的老父却没学会怎样让大鸟停靠下来,就这样飞啊飞,飞到了吴国,吴国人看到空中飞来了一只很奇怪的大鸟,以为是妖怪,于是就万箭齐发,结果这位想当中国第一代飞行员的老人就这样壮志未酬,从鸟身人像变成了刺猬。鲁班闻讯大怒,乘着飞鸟抢回了父亲尸体,因为怨恨吴人不分青红皂白射杀了他的父亲,于是在肃州造一木制仙人,手指东南,吴地竟然因此大旱三年,吴人不明就里,占卜得之原是鲁班所为,于是就赶紧聚集财物上门请求鲁班宽恕,鲁班手持大斧,砍掉了仙人的一条手臂,吴国顿时天降大雨,时人皆以鲁班为仙人。当然后面这一段为无妄之说,但在春秋末年,鲁班乘着当时现代化的飞行工具木鸢窥视宋国都城则史书上有过记载。

2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应该是诸葛亮比较著名的一种发明,这是在北伐的时候,诸葛亮为了方便运送粮食而发明的一种运输工具,据史料记载,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用木牛,第六次北伐用流马,木牛流马善于上山下坡,适用于山地,因他们的形象像牛,马,内有一条绳子,绳头接舍,绳尾接腿,每20公里扭转舌头一次,才可以再次走路。

3武则天即位之初,如意年间,江苏有一工匠,进献一物,叫做十二辰车,应该是报子午等十二时辰所用,但此车巧就巧在其辕马位于正南时,则马上所载午门就会自动打开,里面会出现一个小人,此车无论是在什么地方,都会如前所述,所指正南方向毫厘不差。指南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传统认为四大发明中除了造纸术为东汉蔡伦发明以外,其他三大发明都是宋朝时才有的,其实这种理解值得商榷, 历史 上战国时就出现过“司南”,当时的人们就发现了磁石的作用。

很明显,武则天时的十二辰车也是运用的这种原理,更让人惊奇的是报时用的小人晚明和清朝时才有西洋人用西洋制钟表进贡皇室,而武周时中国其实早就已经发明并熟练运用到了器具之中,不知后来因何湮灭而不见踪迹?还是这位江苏匠人,进献了一个叫做“木火通”的东西,盘中盛火,无论怎样翻转,火势不灭,此人所燃烧之火,难道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的石油?

4 猜猜这是什么?没错,是下水管道。您猜是什么时候的?秦朝的,而且是没统一六国时修的。 再看今天很多城市那“一场雨,一片海”的下水设施……当日本的下水道已经像一座地下城堡一样宽敞的时候,我们却原地踏步了3000年;要知道,3000年前日本还只是一群野人,茹毛饮血的野人……也许有人会想,秦朝到现在也没有3000年,只不过2000多年吧。那么好吧,让我们给足3000年

5这是安徽寿县的月坝。寿县古称寿春,淮南王刘安和小伙伴们在这儿鼓捣出了豆腐。三国时的实诚孩子袁术在这儿称帝。明朝万历时的知州杨涧修建现代化的排水系统,清朝乾隆年间的知州刘焕在其基础上加筑了月坝。

这东西牛在哪儿呢?牛在它可以排洪,而且现在还能用。可见,古人远比我们今天想像的聪明和睿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而那些讥讽中国古代 科技 落后的西方人只怕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当做天书一样将信将疑,然这些匪夷所思的发明创造却明白无误的记载在唐代文人的笔记中,而让今之人瞠目结舌难以想像。

可惜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因为过度重视农业和军事, 科技 发明创造也仅运用于此。轻视和消极应对民间的许多智慧,以及独创的 科技 发明与创造,甚至不屑的称其为“奇技*巧”,而让这种打上隆重色彩的“民间制造”自生自灭,加之当时的整个 社会 并不鼓励和引导匠人们 科技 创新,反而认为这种革新和创造是不务正业,那些史书上巧夺天工的技艺于是渐渐失传,而 科技 巨匠们也逐渐消隐,散佚于古籍之中。

这样循规蹈矩的 社会 ,玩弄权术的帝王和终日只知辛苦劳作于田野的人民,曾经留下璀璨 科技 文明之光的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终于如片光零羽一般不复再现,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 科技 水平的落伍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不能不说是一种深深的遗憾了。

中国古代(最)逆天的发明比较多,四大发明之外,我举以下几项为例。

一,汉字。

从结绳记事,到传说中"仓颉(jie)造字而鬼神哭",

中国人发明出了文字,告别蛮荒时代。汉字不断发展:甲骨文,金石(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由简到繁,又由繁化简;象形字到六书[六种造字方法: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通假)字,转注字]。其它民族古文明发明的文字多已泯灭,很少使用,唯独中国的方块汉字至今仍在实际运用。过去有教材说汉字最终要走上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道路,现在看来可能不必了,汉字多是"形,音,意"的结合体,简洁而又意义丰富:同样的一篇内容,在联合国使用的几种文字中,只有中文汉字占的长度位置,纸张最少。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复兴,外国人学中文,汉语汉字的人越来越多,当然闹笑话的也多。

二,筷子,陶器瓷器。

今天西餐使用的餐具刀,叉,我们在几千年前就淘汰了。筷子传说是大禹治水时,在野外煮熟食物后,发现原来的刀,叉等餐具没有带,有人便折了长条形的树枝夹食物,发现比刀叉还好用,于是便渐渐推广开来,取代了原来骨制,木制,金属制的刀叉。筷子可以夹取几乎所有固体的食物,

其 科学原理好像是"杠杆平衡(省力)原理",可以锻炼人手(指)的灵活性,进而锻炼大脑,神经系统等等,使人变得更聪明,所谓"心灵手巧"。

竹木筷子配上烧制的陶瓷的勺子,

碗碟

等等餐具,方便耐用又卫生环保。当然今天又有了金属制的碗筷,

不过这有些品牌两头都是圆的,容易滚动,不像传统的一头是方的好。

中国人差不多从断奶就开始学用筷子吃饭,如果较长时间仍学不会用筷子,多半是会被当成笨小孩受责备。

还形成了许多用筷子的餐桌礼仪文化:不能用筷子指着别人〈说话〉,敲碗碟边沿,不能把筷子直插在饭菜中间〈像给死人上香〉外国尤其西方人也开始学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菜。

记得有个笑话:两个老外对话:

"中国人的筷子真是太神奇了!"

"Why"

"我太太去了中国回来后,只用筷子吃饭喝汤 ,结果很快瘦了好几千克。"

诸葛亮事迹 诸葛亮故事

第一个版本: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诸葛亮故事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救后代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0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0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0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0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0,0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0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0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NOTE: 南阳武侯祠同样有“三顾茅庐”一说,难以定论。大家可以看。

诸葛亮《前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诸葛亮《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悼周瑜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兰溪诸葛村)[注:应网友 武春森要求]

隆中对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第二个版本:

三顾茅庐

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也叫诸葛孔明),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著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不过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如鱼得水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麼才学 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麼本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 「如鱼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环境 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手,简直「如鱼得水」,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初出茅庐

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刘备叫来关张二人 商议迎敌,张飞原本对刘备说的「得了孔明如鱼得水」很不服气,便赌气地说:「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敌 」 刘备说:「智谋靠孔明,勇武须二弟,怎麼可以推诿呢 」 刘备叫孔明指挥作战,孔明怕关张等人不听从号令,便要了刘备的宝剑和印章,显示他正掌握兵权,违令者斩孔明派兵遣将,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败夏侯敦这场漂亮的胜仗,使关张开始佩服诸葛亮,从此诚心诚意地听从他的调遣《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有首评议诗赞扬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成语「初出茅庐」原说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权就打胜仗,后来则用以比喻刚刚进人社会工作,缺乏实际经验例如:别看他「初出茅庐」,却有一股冲劲,又肯虚心学习,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作出了成绩

锦囊妙计

孙权为了控制挟持刘备,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计」,假意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刚刚死了妻子的刘备,骗刘备到南徐招亲,然后打算将他软禁,作为人质,再派人去夺回荆州刘备接见了孙权的使者,心存疑虑,诸葛亮却叫他放心大胆前往,满有把握地表示会「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并叫赵子龙护送刘备临行,诸葛亮把赵子龙叫到跟前,交给他三个锦囊,跟他耳语道:「你保主公入吴,应该领受这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可以依照顺序施行」赵子龙依计而行,迫使孙权嫁妹弄假成真,后来又护卫刘备和孙夫人安全地离开吴地,逃出虎口「锦囊妙计」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妥善办法

一时瑜亮

周瑜一直要置刘备与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末痊愈,气怒之下,终於死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个周瑜,为甚麼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能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

七擒七纵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登上帝位,蜀国兴盛起来当时南中地区(现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却作乱造反,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战事节节胜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长孟获还继续反抗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决定攻心为主,把孟获争取过来 诸葛亮善用计谋,第一次交锋就把孟获活捉了他游说孟获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孔明也不勉强他,把他放了,让他再来较量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来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汉人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擒」就是捉拿,「纵」就是放「七擒七纵」比喻对战胜对方稳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

淡泊明志

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进了草庐大门,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写看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思是用淡泊简朴来显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静来远离名利这副对联表现了诸葛亮品德修养的一个方面诸葛亮《戒子书》则是用了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还是一样诸葛亮与武当山诸葛亮,三国时人,出生於琅邪国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十四岁时,他姐弟三人随叔父诸葛玄到了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市),不久,又随叔父到了襄阳投奔刘表叔父逝世后,诸葛亮姐弟三人就在襄阳城西二十多里一个叫隆中的地方,置了田产定居下来诸葛亮天资超凡,居於隆中之卧龙岗,躬耕之余,博览诸子百家,显示出很高的知识才华据《诸葛亮集》载,诸葛亮当时曾结交过许多荆州名士,谦恭请教,,知识愈加广博当时著名的古文经学家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他在襄阳一带传授道业,收有很多门徒据《仙鉴》记载,司马徽因见诸葛亮有经世之才,便向他说:「以你的才华,应当再访名师,充实你的学问汝南灵山萼公玖熟谙政治,军事之雄韬大略,我常常向他请教,他的知识我们永远也学不完,你可以向他虚心求之」诸葛亮很高兴,就随司马徽拜萼玖为师诸葛亮在萼玖处住有一年, 萼玖却什麼也不教,但诸葛亮仍旧恭恭敬敬奉侍老师,直到萼玖认定诸葛亮确实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时,终於将《三才秘篆》,《兵法阵图》,《孤虚相旺》诸书一一传授给他这些书有道学的,有天文气象的,,有兵法的,大多是诸葛亮以前未曾涉及到的学问,这使他受益颇大数月之后,萼玖见他已能领会到所授著作的奥妙,就向他推荐说:「南郡有个武当山,此山有七十二峰,三十二岩,二十四涧,风景奇异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