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揉法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揉法简介,第1张

揉法推拿手法名。用手指指腹或手掌掌面轻按于治疗部位上,带动该处皮下组织,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保赤推拿法》:“揉者,医以指按儿经穴,不离其处而旋转之也。”《厘正 要术·揉法》:“揉以和之。揉法以手宛转回环,宜轻宜缓,绕于其上也,是从摩法生出者。可以和气血,可以活筋络,而脏腑无闭塞之虞矣。”本法有祛瘀活血,消肿散结等作用。掌揉法掌揉法是用大鱼际或掌根着力贴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环旋摆动。掌揉法操作要领用大鱼际或掌根着力贴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环旋摆动。操作同上法。掌揉法作用与应用由于掌揉法和缓舒适,老幼均可,脘腹部、头面部及四肢等部均可应用。掌揉法具有理气和胃,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可治疗脘腹胀痛、胸胁支满、腹泻、便秘、头痛、失眠等疾患。也可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红肿疼痛、肢体麻木等症。指揉法指揉法是用指腹部(拇指或中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贴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缓旋揉的节律性动作。指揉法操作要领用指腹部(拇指或中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贴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缓旋揉的节律性动作。操作时腕部放松,摆动前臂,带动腕和掌指,揉动时需蓄力于指,吸定在操作部位。指揉法的作用与应用温经理气,散瘀止痛。本法适用范围较广,头面、胸胁部均可应用,可治疗头痛、脘腹痛及软组织损伤等症。

详见百科词条:揉法 [ 最后修订于2011/2/18 13:20:17 共54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祖师麻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生境分布 26 性状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祖师麻的用法用量 210 附方 211 祖师麻的临床应用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祖师麻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祖师麻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祖师麻 1 拼音

zǔ shī má

2 《辞典》:祖师麻

21 出处

《陜西中药志》

22 拼音名

Zǔ Shī Má

23 来源

为瑞香科植物黄瑞香的根皮或茎皮。全年可采。

24 原形态

直立落叶小灌木,高达50厘米或较高,通体平滑无毛。根红**。小枝绿色或紫褐色。叶互生,常集生于小枝梢端;倒披针形,长3~6厘米,先端尖或钝,全缘,基部长楔形,下延成极短的柄,上面绿色。下面被粉白色霜。顶生头状花束,有花3~8朵,着生于光滑无毛的短梗上;无苞片;花被**,筒部长6~8毫米,裂片4,尖形,长约为筒长之半;雄蕊8,2列,着生于花被管的近顶部;子房1室。浆果卵形,鲜红色。花期6月。果期7月。

25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疏林中。分布陜西、甘肃、四川、青海等地。

26 性状

干燥根皮,呈带状,宽1~2厘米,边缘内卷成筒状,外表灰棕色至紫棕色,有纵皱及横纹,栓皮易开裂脱落。内表面浅**至淡棕色,光滑,有纵纹理。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富纤维性。气微,味微酸苦。

同科植物结香(参见"梦花"条)和陜西瑞香的根皮及茎皮亦同等入药。

27 性味

《陜西中药志》:"辛苦,温,有小毒。"

28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止痛散瘀。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头痛,胃痛,跌打损伤。

①《陜西中药志》:"止痛,散血,补血,有麻醉性。用于跌打损伤,周身疼痛,头痛,心胃痛,腰腿痛。又治四肢麻木。"

②《陜西中草药》:"祛风除湿,温中散寒。治感冒,风湿疼痛,中风麻木,半身不遂,皮肤痒疹。"

29 祖师麻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煅研为散。

210 附方

①治心胃疼痛:祖师麻一钱五分,甘草三钱。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②治腰腿疼痛:祖师麻、防风、土青木香、羌活、独活、透骨消、乳香、小茴、甘草,黄酒煎服;女加四物汤,男加四君子汤。(《陜西中药志》)

③治四肢麻木:祖师麻三钱,水煎,煮鸡蛋十个。每日早晚各吃一个,并喝汤一、两口(冬天用较好)。(《陜西中草药》)

④治风寒感冒:祖师麻二钱,生姜、葱白为引。水煎服。(《陜西中草药》)

211 祖师麻的临床应用

治疗关节炎:将祖师麻制成20%祖师麻醑,用纱布四层浸透,敷于患处,盖一层塑料布后包扎。10~30分钟后,局部有热感、灼痛;4~6小时后出现水泡。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泡内积液,经3~5天泡皮结痂脱落。以后根据病情再敷,一般2~4次即可。或用祖师麻细粉200克,加凡士林800克,调成软膏,取适量敷于患部。上盖塑料布,包扎。约6~8小时局部出现水泡,处理方法同上。亦可制成20%祖师麻膏药,用时将其烤热,待温贴于患部。贴敷30小时后,局部出现痒感、热感、红丘疹、渗出液,于第5~6天揭去膏药。待局部症状消失后,根据病情再贴,一般贴2~3次。共治疗风湿性关节炎50例,良性关节炎38例,外伤性关节炎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腰痛、肌肉痛11例;结果共治愈66例(占595%),好转38例(占342%),无效7例(占63%)。祖师麻作为发泡剂,可使局部循环改善,起到祛瘀活血,舒通血脉的作用。用药后如局部无反应,则疗效不佳。治程中少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如皮疹、发热、嗜睡,但均无不良后果,停药数日自行消失。醑剂和软膏局部反应较重,适用于较重患者;膏药适用于老年体弱、儿童、妇女等的腰腿痛。本品对皮肤、粘膜有穿透力,加工制作时须注意防护。

2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祖师麻的方剂 归麻止痛膏

ao标准编号:WS3B091091处方:祖师麻150g当归80g铁棒锤70g山莨菪60g薄荷

祖师麻膏药

yao标准编号WS3B345698本品为祖师麻经适宜加工制成的膏药。性状本品为摊于布上的黑膏

祖师麻关节止痛膏

ao标准编号:WS3B345598处方:祖师麻樟脑冰片薄荷脑水杨酸甲酯苯海拉明二甲苯麝香性状

太乙救苦辟瘟丹

佩,可涂。《良方集腋》卷上:别名:太乙救苦丹、卢祖师解毒辟瘟丹组成:麻黄(16两,去根节,晒,取净末

更多用到中药祖师麻的方剂

用到中药祖师麻的中成药 祖师麻注射剂

拼音:zǔshīmázhùshèjì英文:祖师麻注射剂说明书:药品名称:祖师麻注射剂剂型:2ml。

祖师麻片

mápiàn英文:祖师麻片药典标准:品名:祖师麻片ZushimaPian处方:祖师麻1100g制法:

归麻止痛膏

ao标准编号:WS3B091091处方:祖师麻150g当归80g铁棒锤70g山莨菪60g薄荷

祖师麻膏药

yao标准编号WS3B345698本品为祖师麻经适宜加工制成的膏药。性状本品为摊于布上的黑膏

祖师麻关节止痛膏

ao标准编号:WS3B345598处方:祖师麻樟脑冰片薄荷脑水杨酸甲酯苯海拉明二甲苯麝香性状

更多用到中药祖师麻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祖师麻 《回生集》:《回生集》原叙

十载以来,屡治不瘥。戊申岁恭设乩坛,求治于葛仙翁祖师,乩示云,此膝痛即系积痰所致。幸赐方药,宿疾顿除

《达摩洗髓易筋经》:原叙三·增演易筋洗髓经合编序

易筋洗髓,自达摩祖师西去后,慧可祖师将洗髓携去云游,易筋藏少林壁中。由是道分为二∶习洗髓者仅能收心养

《医学心悟》:[卷一]人参果

昔者纯阳吕祖师,出卖人参果,一纹一枚,专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并能御外邪,消饮食,轻身不老,却病延年

《验方新编》:[卷二十三跌打损伤经验各良方]救死活命丹

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吕纯阳祖师仙药,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验方新编》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百二十穴玉龙歌]穴法歌

手厥阴心包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PC。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五行属(相)火。《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循(循字据《针灸甲乙经》卷二及《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王注补)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贯穿膈肌,联络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胸中分出,走胁部,在腋下三寸的部位(天池)又向上行至腋窝下面。沿上臂前边,行走在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沿中指出其末端(中冲);它的另一条支脉,从掌中分出,出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经气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心热,肘臂挛急,腋肿,胸胁胀闷,心痛,心烦,面赤,目黄、喜笑无常等。

本经从胸中开始,出来属于心包,向下贯穿膈肌,联络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经腋下3寸的天池而上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中间,到肘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曲泽,再下行于前臂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的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到手掌心中的劳宫,沿中指出其末端的中冲;它的另一条支脉,从掌中分出,到无名指尺侧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手厥阴心包经共有9个穴位,其中8个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1个穴位在前胸上部。原穴为大陵穴,络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外关穴。首穴天池,末穴中冲。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本经腧穴可主治胸部、心血管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和本经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心痛、心悸、心胸烦闷、癫狂、呕吐、热病、疮病及肘臂挛痛等。厥阴是阴气消尽的意思,适应虚症里症,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发病,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经脉所过部位疾病及其他疾病。如心悸不宁、心烦、心痛、胸胁满闷、目黄、喜笑无常、面赤、腋下肿。经脉所过处疼肩、麻木、厥冷。

详见百科词条:手厥阴心包经 [ 最后修订于2017/2/4 0:03:18 共414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四棱麻的别名 4 来源及产地 5 性味归经 6 功能主治 7 化学成分 8 四棱麻的药理作用 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四棱麻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四棱麻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四棱麻 1 拼音

sì léng má

2 概述

四棱麻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新修本草》记载的豨莶草之别名[1]。

3 四棱麻的别名

猪膏莓、黏糊菜、肥猪苗、黏不扎、虾钳草、风湿草、牛人参、四棱麻、大叶草[2]。

4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豨莶Siege eckia orientalis L.或腺梗稀莶S pubescens Mak.等的全草[2]。主产湖北、湖南、江苏、河北[2]。

5 性味归经

辛、苦,寒[2]。入肝、肾经[2]。

6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关节,降血压[2]。

1治风湿痹痛,腰膝无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疟疾,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2]。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2]。

2治疗疮肿毒,捣烂敷,风疹湿痒,煎水洗[2]。

7 化学成分

两种豨莶均含有效成分豨莶苦味苷(Darutoside)[2]。腺梗豨莶还含豨莶苦味四醇(Primara8(14)ene6β,15,16,18tetraol)、左旋16,17二羟基16β栲利酸(16,17Dihydroxy16β(1)kauran19oic acid)大花沼兰酸、奇任醇等[2]。豨莶还含豨莶醛内酯(Orientalide)、豨莶苦味三醇(Darutigenol)、3,7二甲基槲皮素等[2]。

8 药理作用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出自《伤寒论》,其组成为麻黄9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18g,具有辛凉解表、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邪,肺热咳喘证。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合并肺炎等疾病,辨证属于表邪未尽,邪热壅肺者。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与麻黄汤组成只有石膏与桂枝之别,用于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而对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不宜应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尚无法解释;但临床实验研究证明麻杏石甘汤临床用于治疗哮喘、荨麻疹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哮喘和荨麻疹均属第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防治第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首先要控制其发生的几个主要环节,一是要防止过敏原进入机体;二要控制IgE的产生,阻断IgE与肥大细胞的嗜酸性粒细胞结合,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三是阻止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反应。该方剂确实具有上述作用,故能治疗第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同时该方剂具有强大的广谱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解热镇痛、止咳、平喘作用,这对支气管炎、上感、肺炎治疗尤为必要。同时该方剂对免疫功能有调节和促进作用,特别是能对抗Ⅰ型变态反应,因此不仅有利于哮喘治疗也有利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这对重症肺炎、支气管哮喘、心功能障碍和血黏度增高的治疗尤为重要。

详见百科词条: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最后修订于2017/5/24 17:21:25 共642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足厥阴肝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LR。与足少阳胆经相为表里。五行属木。《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本经从足大趾背毫毛处的大敦开始,向上沿着足背内侧,到内踝前1寸的中封,上沿小腿内侧,在离内踝8寸处交于足太阴脾经之后,再沿膝关节和大腿内侧中线上行,进入 中,环绕阴器,到达小腹部,挟胃旁边,属肝,络胆,向上贯穿膈肌,分布在胁肋部,沿着喉咙的后边,上行到鼻咽部,联系目系(眼与脑相连的组织),上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行到面颊里边,环绕唇内;它的另一支脉,从肝分出,贯穿膈肌向上流注于肺,经气由此处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足厥阴肝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于腹部和胸部,12穴在下肢部。原穴为太冲穴,络穴为足少阳胆经之光明穴。首穴大敦,末穴期门。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足厥阴肝经以里症虚症为主。足厥阴肝经发病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疾患、消化系统疾患、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及其他疾患。如:呕吐、泄泻、遗尿或癃闭、小便色黄、腰痛、胁肋胀满疼痛、疝气、小腹肿、咽部干、面色灰黯、头痛、眩晕。经脉所过处疼痛、麻木、厥冷。

足厥阴肝经以腧穴主治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如:胸胁痛、少腹痛、疝气、遗尿、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头痛目眩,下肢痹痛等症。

详见百科词条:足厥阴肝经 [ 最后修订于2017/2/13 17:57:11 共539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补阴又称滋阴、养阴等。是一种治疗阴虚症的方法。如心阴虚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质嫩红、苔少,脉细弱而数等症,针灸常选神门、心俞、三阴交、肾俞、太溪(或复溜)等穴,针用补法。肝阴虚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耳聋、麻木、震颤、夜盲、舌干红少津、苔少、脉弦细数等症,针灸常选肝俞、太冲、曲泉、复溜、太溪等穴,针用补法。肺阴虚表现为咳呛气逆、痰少质黏、痰中带血、午后低热、颧红、夜间盗汗、虚烦不眠、口干咽燥或音哑、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针灸常选肺俞、太渊、三阴交、复溜等穴,针用补法。肾阴虚表现为腰酸腿软、遗精、头昏耳鸣、睡眠不深、健忘、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针灸常选肾俞、志室、复溜、太溪、三阴交等穴,针用补法。补阴又称滋阴、育阴、养阴、益阴。指用补阴药物治疗阴虚证的方法。阴虚多与心肺肝肾四脏相关,应辨证施治。如心阴虚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治用天王补心丹。肺阴虚症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治用百合固金汤。肝阴虚症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胁肋灼痛,手足蠕动,肢体麻木,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治用杞菊地黄丸。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眩晕耳鸣,遗精,五心烦热,盗汗潮热,颧红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治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饮。常用药物有沙参、麦门冬、天门冬、玉竹、女贞子、石斛、百合、旱莲草等。

详见百科词条:补阴 [ 最后修订于2015/6/11 19:56:17 共59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