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补肾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古籍中的补肾汤简介,第1张

《古今医鉴》卷十:补肾汤处方破故纸(酒炒)小茴(盐、酒炒)玄胡索牛膝(去芦,酒洗)当归杜仲(酒炒)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功能主治主肾虚腰痛。用法用量上药锉一剂。加生姜,水煎服。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三因》卷七:补肾汤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白术1两,黄耆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沉香4钱,木瓜1两半,羌活半两,甘草(炙)1分,芎1分,紫苏3分。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温脾补肾。主寒疝入腹,上实下虚,小腹(疒丂)痛,时复泄泻,胸膈痞满,不进饮食。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呕,加半夏半两,生姜7片,添水作1盏半,煎服。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气阴两虚,风寒袭入经中,筋脉失所营养,故虚疝时发,倦怠欲睡。人参扶元补气,黄耆补气益卫,附子补真阳以御邪,白术健脾元以运化,川芎行血中之气,小茴散经中之寒,茯苓清治节,甘草缓中气,羌活散气分之风寒,苏叶散血分之风寒,沉香降逆气以平疝,生姜温胃气以除疝也。水煎温服,使阳气内充,则风寒解散而筋脉得养,虚疝自平。摘录《三因》卷七《圣惠》卷三十:补肾汤处方磁石2两(捣碎,水淘去赤汁),牛膝1两(去苗),桂心1两,黄耆1两半(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独活1两,芎1两,当归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泽泻1两,汉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虚劳肾脏乏损,耳聋体瘦,脚膝少力,疼痛。用法用量每服用羊肾1对(切去脂膜),以水1大盏半,煎至1盏,去肾,下药末半两,更煎至6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分2次温服。摘录《圣惠》卷三十《脉症正宗》卷一:补肾汤处方熟地2钱,杜仲1钱,当归8分,白芍8分,芡实1钱,车前8分,山药1钱,木通8分。功能主治补肾。主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脉症正宗》卷一《证因方论集要》卷三引黄锦芳方:补肾汤处方

详见百科词条:补肾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0:35:50 共225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加减八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二 61 组成 62 主治 63 加减八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64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八味地黄汤 1 拼音

jiā jiǎn bā wèi dì huáng tāng

2 处方

怀熟地8钱至1两余,丹皮1钱,山茱肉2钱,茯苓2钱5分,山药2钱4分,泽泻(盐水炒)1钱,牛膝1钱,麦冬3钱,五味子6分,肉桂(盐煎,刮去粗皮)1钱。

3 功能主治

凡咳嗽不止,痰唾槁枯,身热骨痛,头眩目胀,或时畏寒,六脉弦数,肌肉日瘦,夜不能寐,甚有两颊之间肿硬者。

4 加减八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3大碗,煎1碗,食前温服,日1剂,不煎渣,服后随进饮食压之。数剂后,热退嗽减,六脉洪缓无力,身体倦怠,照前方冲参汤服。愈后,每早淡盐汤吞服八味丸45钱。

如尺脉无神者,加熟附子1钱。

5 摘录

《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二

6 《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二 61 组成

怀熟地8钱至1两余,丹皮1钱,山茱肉2钱,茯苓2钱5分,山药2钱4分,泽泻(盐水炒)1钱,牛膝1钱,麦冬3钱,五味子6分,肉桂(盐煎,刮去粗皮)1钱。

62 主治

凡咳嗽不止,痰唾槁枯,身热骨痛,头眩目胀,或时畏寒,六脉弦数,肌肉日瘦,夜不能寐,甚有两颊之间肿硬者。

63 加减八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3大碗,煎1碗,食前温服,日1剂,不煎渣,服后随进饮食压之。数剂后,热退嗽减,六脉洪缓无力,身体倦怠,照前方冲参汤服。愈后,每早淡盐汤吞服八味丸45钱。

64 加减

如尺脉无神者,加熟附子1钱。

古籍中的加减八味地黄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84.详论咽喉证治法

牛膝,收敛元阳归根以止汗,而咽痛自愈也。加减八味地黄汤大怀熟地(一两)净萸肉(一两)生怀山药(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六必集·杂证谟面病]论治(共三条)

欲过度,阴虚气越而致者,宜六味地黄汤,或八味地黄汤,或加减八味丸。若因劳倦伤脾,气虚不敛而面目虚浮

《景岳全书》:[卷之十六理集·杂证谟虚损]虚损论列方

一)理阴煎(新热三)八味地黄汤(补一二一)五物煎(新因三)六气煎(新因二一)加减八味丸(补一二二)温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三贯集·杂证谟疝气]论治(共十一条)

之。若阴虚无火,或兼寒痛精虚者,宜理阴煎,或八味地黄汤加茴香、枸杞之类,或用暖肝煎主之。一、疝久者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四心集·杂证谟泄泻]泄泻论列方

草部

甘草 黄芪 人参

沙参 荠苠 桔梗

长松 黄精 萎蕤

知母 肉苁蓉 列当

赤箭(天麻) 术(白术) 狗脊

苍术 贯众 巴戟天

远志 *羊霍 玄参

地榆 丹参 紫参

紫草 白头翁 白及

三七 黄连 胡黄连

黄芩 秦艽 茈胡(柴胡)

前胡 防风 独活

升麻 苦参 白鲜

延胡索 贝母 山慈姑

石蒜 白茅 龙胆

细辛 徐长卿 白薇

白前 锦地罗 檀香

锁阳 铁线草 当归

芎穷 蘼芜 蛇床

蛇床 藁本 白芷

芍药 牡丹 木香

甘松香 杜若 高良姜

郁金 姜黄 补骨脂

荜茏 益智子 缩砂密

白豆蔻 豆蔻 蓬莪茂

荆三棱 莎草香附子 藿香

薰草(零陵 兰草 马兰

香薷 假苏 薄荷

水苏 菊 野菊

淹闾 艾 茵陈蒿

青蒿 白蒿 茺蔚(益母

夏枯草 刘寄奴草 旋夏花

青葙 鸡冠 红蓝花

番红花 燕脂 大蓟、小蓟

续断 漏卢 苎麻

苘麻 大青 小青

胡芦巴 蠡实 恶实

呆耳 无名精 希莶

箬 芦 甘蕉

蓑荷 灯心草 木贼

麻黄 地黄 牛膝

紫菀 麦门冬 萱草

淡竹叶 鸭跖草 葵

蜀葵 龙葵 酸浆

蜀羊泉 败酱 款冬花

鼠曲草 款冬花 决明

地肤 瞿麦 王不留行

葶苈 车前 马鞭草

蛇含 鳢肠 连翘

蒴翟 蓝 蓝淀

青黛 甘蓝 蓼

水蓼 马蓼 荭草

虎杖 匾蓄 蒺藜

谷精草 海金沙 半边莲

紫花地丁 见肿消 大黄

商陆 狼毒 防葵

狼牙 闾茹 大戟

甘遂 续随子 莨菪

蓖麻 蜀漆 藜芦

附子 天雄 侧子

酸模 菖蒲 菰

水萍 苹 萍蓬草

水藻 海藻 昆布

石斛 骨碎补 石韦

景天 虎耳草 石胡荽

螺旋草 酢浆草 地锦

陟厘 昨叶何草 土马

卷柏 石松 马勃

及己 漏篮子 乌头

白附子 虎掌 局箬

半夏 蚤休 鬼臼

射干 玉簪 凤仙

坐拿草 曼陀罗花 羊踯躅

芫花 莽草 茵芋

石龙芮 钩吻 菟丝子

覆盆子 使君子 木鳖子

番木鳖 马兜铃 盍藤子

预知子 牵牛子 旋花

紫葳 营实墙蘼 月季花

栝楼 王瓜 葛

天门冬 百部 何首乌

萆解 菝葜 土茯苓

白蔹 山豆根 黄药子

白药子 威灵仙 茜草

防己 通草 通脱木

钩藤 白英 乌蔹莓

律草 络石 木莲

忍冬 藤类概述 泽泻

羊蹄

木部

竹黄 竹 桑上寄生

雷丸 猪苓 琥珀

茯苓 接骨木 木芙蓉

木槿 紫荆 牡荆

石南 枸杞、地骨皮 五加

南烛 卫矛 枸骨

冬青 女贞 鼠李

郁李 金樱子 胡颓子

山茱萸 蕤核 白棘

酸枣 栀子 枸橘

楮 柘 桑

相思子 阿魏 大风子

巴豆 乌臼木 棕榈

桦木 蘖木 檀

小蘖 厚朴 杜仲

椿樗 漆 楸

桐 梧桐 罂子桐

海桐 楝 槐

秦皮 合欢 皂荚

肥皂荚 无患子 诃黎勒

榉 柳 树柳

水杨 白杨 榆

芜荑 苏方木 乌木

芦荟 檀香 樟脑

龙脑香 安息香 骐竭

没药 薰陆香 枫香脂

乌药 钓樟 樟

楠 降真香 辛夷

木兰 筒桂 桂

杉 松 丁香

柏 竹黄 竹

桑上寄生 雷丸 猪苓

琥珀 茯苓 接骨木

木芙蓉 木槿 紫荆

牡荆 石南 枸杞、地骨皮

五加 南烛 卫矛

枸骨 冬青 女贞

鼠李 郁李 金樱子

胡颓子 山茱萸 蕤核

白棘 酸枣 栀子

枸橘 楮 柘

桑 相思子 阿魏

大风子 巴豆 乌臼木

棕榈 桦木 蘖木

檀 小蘖 厚朴

杜仲 椿樗 漆

楸 桐 梧桐

罂子桐 海桐 楝

槐 秦皮 合欢

皂荚 肥皂荚 无患子

诃黎勒 榉 柳

树柳 水杨 白杨

榆 芜荑 苏方木

乌木 芦荟 檀香

樟脑 龙脑香 安息香

骐竭 没药 薰陆香

枫香脂 乌药 钓樟

樟 楠 降真香

辛夷 木兰 筒桂

桂 杉 松

丁香 柏

火部

糟 烧酒 醋

酱 饴糖 蘖米

红曲 神曲 曲

蒸饼 豆腐 大豆豉

刀豆 扁豆 豇豆

蚕豆 豌豆 绿豆

赤小豆 黄大豆 大豆黄卷

大豆 阿芙蓉 罂子粟

薏苡仁 稗 参子

粟 粱 玉蜀黍

蜀黍 黍 稷

籼 粳 稻

荞麦 雀麦 大麦

小麦 大麻 胡麻

果部

慈姑 乌芋 芡实

芰实- 莲藕- 石蜜-

沙糖- 甘蔗- 猕猴桃-

婴奥- 葡萄- 西瓜-

甜瓜 茗- 盐麸子-

吴茱萸 毕澄茄- 胡椒-

蜀椒- 秦椒- 枳-

马槟榔- 无花果- 波罗蜜-

椰子- 槟榔- 海松子-

榧实- 橄槛- 龙眼-

荔枝- 槲实- 橡实-

阿月浑子- 榛子- 胡桃-

银杏- 樱桃- 杨梅-

枇杷- 枸橼- 柚-

橙- 柑- 橘-

安石榴- 柿- 林檎-

山楂- 榲柏- 楂子-

木瓜- 梨- 枣-

栗- 桃- 榔梅-

梅- 巴旦杏- 杏-

李-

鳞部

青鱼 鲤鱼 鱼子

鳔 海马 虾

乌贼鱼 黄颡鱼 鳅鱼

鳝鱼 鳗鲡鱼 鳢鱼

金鱼 鳜鱼 鲫鱼

鲥鱼 石首鱼 水蛇

乌蛇 白花蛇 蚺蛇

蛇蜕 蛤蚧 守宫

石龙子 鲮鲤 鳄鱼

吊 龙

兽部

猕猴 猬 鼠

水獭 兔 湍

猫 灵猫 麝

麋 鹿 羚羊

熊 野猪 犀

象 豹 虎

狗宝 鮓答 牛黄

黄明胶 阿胶 驼

驴 马 牛

羊 狗 豕

禽部

鹗 鹰 鹊

乌鸦 斑鸠 寒号虫

伏翼 雀 鸽

雉 鸡 凫

鹜 鹅 鹈鹕

虫部

蛔虫 蛞蝓 蜗牛

蚯蚓 蜈蚣 蝌蚪

蛙 蛤蟆 蟾蜍

蜚虻 蜚蠊 蔗虫

鼠妇 衣鱼 萤火

蝼蛄 天牛 蜣螂

蝉蜕 蚱蝉 蛴螬

蛆 水蛭 蝎

壁钱 蜘蛛 地胆

葛上亭长 芫青 斑蝥

樗鸡 九香虫 原蚕

蚕 螳螂桑螵蛸 虫白蜡

艺翁 露蜂房 土蜂

蜜蜂 蜜蜡 蜂蜜

目录 1 拼音 2 淡渗二苓汤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淡渗二苓汤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淡渗二苓汤 1 拼音

dàn shèn èr líng tāng

2 淡渗二苓汤的别名

五苓散

3 处方

泽泻1两,滑石2两,赤茯苓、白术、猪苓(1方有桂2钱半)。

4 功能主治

中湿,病似伤寒,头汗自出,肢体疼重,难于转侧,小便不利者;欲作痫状,或表热里寒而自利,或误用巴豆热药下之而协热利不止,或表里俱热,自利或呕,或伤寒痞闷,脉尚浮而恶寒,表未解者;或一切留饮不散,水停心下,或太阳少阴俱病,或一切呕泻霍乱无问寒热,及小儿吐泻急慢惊风。

5 淡渗二苓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生姜3片,大枣3枚,灯心5茎,水煎,热服。

嗽喘烦心不得眠卧者,加阿胶半两。

6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五十六引《修月鲁般经》

古籍中的淡渗二苓汤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多由火不养土,土不制水,故水气盈溢,脉道闭塞,渗透经络,发为浮肿、心腹胀满之证。当归桂心木香赤茯

《济世神验良方》:女科门

物加参术。带痰加南星、半夏、陈皮。经少不及期而来淡色来者,痰多也,二陈加川芎、当归。过期而来是血虚

《银海精微》:[卷下]治小儿疳伤

。五疳丸猪肝散驻景补肾明目丸治肝肾俱虚,瞳仁内有淡白色,昏暗渐成内障,服能安魂稳魄,补血气虚散。五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外感

朴、生姜、半夏辛散,参、术甘苦温补,茯苓、泽泻淡渗,随病所在调之。通用二陈汤为主,肥人多湿痰,加苍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呕吐]呕吐论列方

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解暑三白散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解暑三白散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解暑三白散 31 解暑三白散的别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功能主治 35 解暑三白散的用法用量 36 摘录 4 《局方》卷二(宝庆新增方) 41 方名 42 解暑三白散的别名 43 组成 44 主治 45 解暑三白散的用法用量 4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解暑三白散 1 拼音

jiě shǔ sān bái sǎn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解暑三白散

21 处方

泽泻、白茯苓、白术,各五钱。

22 功能主治

治冒暑伏热,霍乱吐泻,小便不利,头目昏眩。

23 解暑三白散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灯心十茎,煎一钟,不拘时服。

24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解暑三白散

31 解暑三白散的别名

解暑三白饮(《丹溪心法附余》卷二)。

32 处方

泽泻 白术 白茯苓各等分

33 制法

上哎咀。

34 功能主治

健脾利水。治冒暑伏热,饮饮过多,阴阳气逆,霍乱呕吐,小便不利,脏腑不调,恶心头晕。

35 解暑三白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灯心10茎,煎至120毫升,去滓服,不拘时。

36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4 《局方》卷二(宝庆新增方) 41 方名

解暑三白散

42 解暑三白散的别名

三白散、解暑三白饮

43 组成

泽泻、白术、白茯苓各等分。

44 主治

冒暑伏热,引饮过多,阴阳气逆,霍乱呕吐,小便不利,脏腑不调,恶心头晕。

45 解暑三白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1盏,加生姜5片,灯心10茎,煎8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46 附注

三白散(《本草纲目》卷十九)、解暑三白饮(《丹溪心法附余》卷二)。

古籍中的解暑三白散 《类证治裁》:[卷之一]暑症论治

六和汤。暑热引饮过多、致水暑交并,上吐下泻,解暑三白散。伤暑吐泻,兼烦乱,香朴饮子。脾胃停积冷湿,

《类证治裁》:[卷之一暑症论治]附方

〔久泻〕玉龙丸硫黄硝石滑石明矾水丸。〔暑泻〕解暑三白散茯苓白术泽泻(各二钱)姜(三片)灯心(二十茎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卷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下食。宜服此方。于本方。加半夏。生姜。和剂。解暑三白散。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阴阳气逆。霍乱呕吐。

《普济方》:[卷一百十七寒暑湿门]中暑附论

多。五苓散主之。不欲饮水为阴多。理中汤主之。解暑三白散(出和剂方)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阴阳气逆。霍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目录 1 拼音 2 《万病回春》卷三:分消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分消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洞天奥旨》卷十:分消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分消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回春》卷三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分消汤的用法用量 44 加减 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分消汤 1 拼音

fèn xiāo tāng

2 《万病回春》卷三:分消汤

21 处方

苍术(米泔浸,炒)白术(去芦)陈皮 厚朴(姜汁炒)枳实(麸炒)各3克 砂仁21克 木香09克 香附 猪苓 泽泻 大腹皮各24克 茯苓3克

22 功能主治

主治中满成鼓胀;兼治脾虚发肿满饱闷。

23 分消汤的用法用量

上锉一剂,加生姜1片,灯草1团,水煎服。

24 摘录

《万病回春》卷三

3 《洞天奥旨》卷十:分消汤

31 处方

黄芩1钱,炙草1钱,青黛2钱,桔梗3钱,天花粉2钱,麦冬2钱,天冬2钱,连翘3钱,苦丁香5分。

32 功能主治

鼻息鼻痔。

33 分消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34 摘录

《洞天奥旨》卷十

4 《回春》卷三 41 组成

苍术(米泔浸,炒)1钱,白术(去芦)1钱,陈皮1钱,厚朴(姜汁炒)1钱,枳实(麸炒)1钱,砂仁7分,木香3分,香附8分,猪苓8分,泽泻8分,大腹皮8分,茯苓1钱。

42 主治

中满成鼓胀,兼治脾虚发肿满饱闷。

43 分消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灯草1团,水煎服。

44 加减

气急,加沉香;肿胀,加萝卜子;胁痛面黑是气鼓,加青皮,去白术;胁满小肠胀痛、身上有血丝缕是血鼓,加当归、芍药、红花、牡丹皮,去白术、茯苓;嗳气作酸、饱闷腹胀是食鼓,加山楂、神曲、麦芽、萝卜子,去白术、茯苓;恶寒、手足厥冷、泻出清水是水鼓,加官桂;胸腹胀满、有块如鼓者是痞散成鼓,加山楂、神曲、半夏、青皮、归尾、玄胡、鳖甲,去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45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古籍中的分消汤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木香流气饮

甘遂也寒胀中满分消汤 热胀中满分消汤8气虚胀病分寒热,中满分消有二方,寒胀参耆归苓朴,半夏吴萸

《杂病广要》:[内因类]胀满

肿者,此寒热错杂胶固于中,营卫血气凝滞于内也,分消汤、分消丸,详寒热多少,或加减用之,诸七气选用亦

《杂病心法要诀》:[卷三]胀满水肿死证

大黄、桃仁、虫、甘遂也。寒胀中满分消汤热胀中满分消汤气虚胀病分寒热,中满分消有二方,寒胀参归苓朴,

《万病回春》:[卷之三]鼓胀

,并皆不治。腹胀者,肚腹胀起、中空似鼓是也。分消汤治中满成鼓胀,兼治脾虚发肿满饱闷。苍术(米泔浸炒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74.论水臌气臌治法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加减肾气大补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肾气大补汤 1 拼音

jiā jiǎn shèn qì dà bǔ tāng

2 处方

熟地8钱,萸肉4钱,怀山4钱,茯芩3钱,丹皮2钱,泽泻2钱,制附4钱,肉桂2钱,牛膝2钱,黄耆4钱,归身4钱,栀子4钱,丝饼4钱。

3 功能主治

产后气血虚弱,督脉不通于脑,髓海空虚,风寒乘入,以致头痛畏风,久则鼻流黄涕,稠粘腥臭,脑痛如破者。

4 加减肾气大补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巅痛,加川芎1钱5分,藁本1钱5分,北细辛7分;两太阳痛,加荆芥、防风、*羊霍各1钱;牵引两目疼痛,加炒僵蚕1钱,灵仙1钱5分,蝉蜕1钱;面上起块如饼,加全蝎梢8分,海桐皮1钱5分,煅石决明2钱,干蟾蜍1只;面上红肿如游风,加白头翁、牛茅子各2钱,独活、羌活各1钱,钩丁2钱;眼目红沿出泪,加谷精1钱,冬桑叶10片,干蟾蜍1只(香油炙酥),研末,药汁送下。

5 摘录

《胎产秘书》卷下

古籍中的加减肾气大补汤 《保婴撮要》:[卷九]肿胀

汤(方见寒吐)五苓散(方见五淋)八珍汤(即十全大补汤去黄、肉桂,方见自汗)六君子汤(方见内钓)加减

《古今名医汇粹》:[卷七辑选薛立斋各证医案四十六条]脾胃亏损小便不利肚腹膨胀等证

、补中益气,月余自能转侧,又两月而能步履。却服大补汤、还少丹,又半载而康。后稍失调理,其腹仍胀,服

《内科摘要》:[卷下]三、脾肾亏损小便不利肚腹膨胀等症

丸、补中汤,月余自能转侧,又两月而能步履,却服大补汤、还少丹,又半载而康。后稍失调理,其腹仍胀,服

《明医杂着》:[卷之一]化痰丸论

也,宜用补中益气汤为主,中气既健,其痰自运化;若肾气亏损,津液难降,败浊为痰者,乃真脏之症,宜用六味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泄泻

《寿世保元》卷六:滋阴降火汤处方当归3克川芎3克白芍36克川黄柏(蜜水炒)3克生知母3克怀熟地黄45克天花粉3克生甘草3克元参6克白桔梗(去芦)9克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治虚火上升,喉内生疮。用法用量水煎,入竹沥50毫升,温服。摘录《寿世保元》卷六《医便》卷二:滋阴降火汤处方当归3克川芎15克白芍药(薄荷汁炒)黄芩各21克生地黄(姜汁炒)黄柏(蜜水炒)知母(酒炒)各24克柴胡21克熟地黄24克麦门冬24克功能主治治阴虚火动,起于九泉者。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服。别以附子为末,唾津调贴涌泉穴。气虚,加人参、黄耆各24克;咳嗽,加阿胶、杏仁各21克,五味子09克;咯唾衄血,加牡丹皮24克,藕节自然汁10毫升,犀角末15克。摘录《医便》卷二《赤水玄珠》卷十五:滋阴降火汤处方当归黄柏(盐水炒)各45克知母牛膝生地各3克白芍36克甘草梢木通各24克功能主治治火燥血少,气不得降致淋。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五《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滋阴降火汤处方白芍39克当归36克熟地麦冬m白术各3克酒生地24克陈皮21克盐知母盐黄柏各15克生姜3片大枣2枚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治阴虚火旺,唾血鲜红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喉舌备要秘旨》方名滋阴降火汤组成熟地5分,元参3钱半,麦冬1钱半,生芍药1钱半,丹皮1钱半,泽泻1钱,北沙参3钱,女贞3钱,金钗石斛1钱半,天冬1钱半。主治阴虚火旺之喉症。用药禁忌如无潮热,方可用此方。《幼科铁镜》卷六方名滋阴降火汤组成当归、地黄、白芍、黄连、白茯苓、知母、天花粉、莲子、黑元参、甘草、麦冬、灯心。主治小儿阴虚痰结之咳嗽,涕唾带血,甚至血溢。附注《幼幼集成》本方用法:净水浓煎,清晨空心服。《类证治裁》卷三方名滋阴降火汤组成白芍1钱3分,当归1钱2分,熟地1钱,麦

详见百科词条:滋阴降火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1:07:20 共329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