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比南山的南山,指的是哪座山,为何用它代表长寿?
寿比南山的南山指的是终南山,终南山自古多神仙,是高道云集、仙人出没的仙山洞天,道教诸多神仙信仰的发源地与形成地,在终南山传授教念都是得道高人,且寿命长,故人们都把终南山代表长寿之地。
山海经中记载的内容很丰富,有山川走向,有河流的起点和终点,有各种神奇的矿物、部落、植物和有趣的动物。这些植物和动物有的存在于我们身边,有的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山海经中遇到的第一个动物被称作“狌狌”,原文中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这里所说的狌狌是一种灵长类动物,外形类似于“禺”。众多研究者都确认了狌狌的身份,它就是“猩猩”。
禺是古代传说中一种类似于猴子的动物,这里说“其状如禺”,说明写这段经文的编著者对狌狌是有着细致的观察的。编著者或者亲眼看到了猩猩,或者亲眼看到了猩猩的图画,这也间接说明山海经确实存在配套的山海图。鹊山的猩猩外形比较特别的就是耳朵是白色的,它走路的时候趴伏着用四肢走路,而跑起来的时候却像人一样奔跑。如果一个人吃了猩猩的肉,他就会变得善于奔跑。上述这些是鹊山猩猩的一些特点。在山海经中还有两处提到了猩猩。一处是在“海内南经”,一处是在“海内经”。
“海内南经”中记载:“汜林方三百里,在狌狌东。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这里的猩猩和鹊山的猩猩就不一样了,这里的猩猩像一头猪,但长着人的面孔,位于舜帝下葬的西方。与南山经鹊山的猩猩相比,这里的猩猩完全就是另一种不同的物种了,而且具有了天生就知道人名的特殊能力。“海内经”中介绍建木和窫窳的时候,又一次提到了猩猩:“有青兽,人面,名曰猩猩。”海内经中的猩猩是青色的,这倒与现实中的黑猩猩和大猩猩相似。那么山海经中记载的猩猩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吗?
我们知道现实世界中猩猩分为三类,分别是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目前猩猩分布在东南亚,黑猩猩和大猩猩都分布在非洲,在我国已经没有了猩猩的栖息地。猩猩的毛色是红褐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毛色是黑色的,所以山海经海内经中提到的青色猩猩所在的建木的位置就成为一个问题了。如果按照现在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栖息位置,能够与上天相通的建木就到非洲去了。当然也许中国古代也有黑猩猩或者大猩猩的存在,只是后来灭绝了。那么中国古代有猩猩吗?
中国古代当然有猩猩,记载猩猩的古籍还相当多。《礼记》中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成书于汉代,但很多内容应该来源于孔子整理的周礼资料,所以不排除春秋时代就记载了猩猩的存在,可见至少在汉代中国还是有猩猩存在的。《蜀志》说:
这里的封溪县位于今天的越南境内,猩猩既能说话又可以知道人的名字,那时的人用酒来诱捕猩猩。那么猩猩有什么用途呢?
《华阳国志》记载:“永昌郡有猩猩,能言,其血可以染朱罽。”可见猩猩的血可以作为染料,用于一些纺织品的染色。这种用途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许多古代作品中确实出现了猩猩作为染料的记载。《封神演义》描述北伯侯崇侯虎之子崇应彪的时候说“盘龙冠,飞凤结,大红袍,猩猩血,黄金镫甲套连环。”崇应彪的大红袍就是猩猩血染红的,书中出现了大量关于猩猩红的描写,猩红色也成了一种颜色的称呼。
猩猩还有另一种用途,在中国古代它是一种难得的美味佳肴。《吕氏春秋》说:"肉之美者,猩猩之唇。"我们不知道猩猩之唇有什么好吃的,但确实有一些人相信猩猩之唇是一种美味。《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赶到瑶池时,那里布置的美味就包括龙肝凤髓,熊掌猩唇。这里的猩唇与熊掌、龙肝和凤髓齐名,可见它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封神演义》中也能见到猩猩被端到了餐桌上,纣王请姬昌赴宴时,桌上就有兔丝、熊掌、猩唇、驼蹄、凤髓、龙肝、狮睛、麟脯,可见猩唇美味在古代已经深人人心了。如果中国古代没有猩猩,是不可能出现这么多关于猩猩的记载的。
既然中国古代有猩猩分布,那么古籍中记载的猩猩信息就是准确的吗?这可不一定,许多古籍中都说猩猩能言,但实际上猩猩是不能讲话的。《淮南万毕术》中又说:归终知来,猩猩知往。但我们知道猩猩能知道过去发生的事儿就是一种想像,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山海经中关于食用猩猩可以善于奔跑,以及猩猩能知人名,能说话,可能都是不真实的。那么古人为什么要这么记载猩猩呢?这可能与古代获得信息的渠道有关。
《聊斋》中有一条关于狮子的记载,说从暹罗进贡来一头狮子,百姓们都去看热闹。那么这个狮子有什么特别的呢?那就是狮子吃东西的时候。文中说:
这只狮子很厉害,吃鸡的时候用爪子一抟,再一吹,鸡毛就全飞了!这会是真的吗?显然这是假的,但蒲松龄就是相信这个,并把他写到了自己的书里。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记载应该是不准确的。但这些记载也一定不是空穴来风,应该与那时人们的风俗习惯和观察事物的方法有关。
山海经中记载的第一个动物就是现实中存在的猩猩,但这里的猩猩与实际的猩猩又有一些差别。如果山海经记载的是真实的,那么鹊山的猩猩倒是可以有很大的用途。士兵们吃了他的肉就都善于奔跑了,这样一来不论进攻还是撤退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山海经中记载的信息经过了这么漫长的时间之后,恐怕很多信息已经没有那么准确了。鹊山的猩猩恐怕也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可指衡山,终南山,云门山,这些都是可以找到出处的: 衡山 祝颂词“寿比南山”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南山”就是南岳衡山。 据了解,南岳之称定寿岳,由来远矣。据《周礼·职方氏》、《史记·天官书》以及《春秋》、《星经》等古籍的论述,南岳衡山上应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中的轸星,轸星司衡主寿,故南岳早就被世人尊之为“寿岳”了。汉之《天象赋》、费直《易传》、唐之《步天歌》、齐已《白莲集》等古籍或诗文,都有南岳即寿岳的类似记载。 终南山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其大意是:犹如上弦的月,好比初升的日。恰似南山之寿,不会崩坍陷落。犹如松柏枝叶,长青不衰。由此可见,“寿比南山”指的当是西安城南之秦岭主脉终南山,亦称“周南山”“中南山”或“太乙山”,其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诗中的南山,可能是终南山。此诗后来演化了“寿比南山”成语,诗中的松柏,也演化成了“ 南山不老松”。 云门山 南山即今山东省青州市南侧十多里的云门山。云门山不很高,但风景优美,古迹较多,山顶有云窟和云门洞,洞穿南北,洞下崖壁陡峭,绝壁上刻有巨大的"寿"字。刻字是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衡望府的周全所书,距今已经有400多年。"寿"字高达75米,宽37米,高大宏伟,气势磅礴,天下罕见。单是下面的"寸"字就高达3米多。从古到今,有"青州府里,人无寸高"之说,人站在"寿"字下面,昂首仰望,"寿"高入云,"寿比南山"或"南山之寿"之说便由此而来。
延着招摇山向东三百里,是鹊山山脉另一处山峰叫做堂庭山。从字面来看堂与庭似乎与房屋庭院有关,不知道这山上是否有此一处高大殿堂与广括庭院而闻名,还是其山形本身就像是殿堂庭院呢?
堂庭之山上生长多是茂密的棪木,棪木我查来又唤做君迁树,其果实名君迁子,好有诗意的名字。树如其名,君迁树也被赋予了很多人文故事。
君迁子据说也是很好吃的一种果子,我看来像是老家的野柿子,好吃的确实甜而脆,熟透的甜而软入口即化。也有说其果实像苹果,红了既可食用。无论哪一种是真的棪木,究竟是不是同一树种的果实,我无从考证。
堂庭山林中栖息着很多白猿,白猿顾名思义,白色的猿猴。然而白猿至今未曾听闻有见过,也不见有诸般报道,所能得知的也都是一些古籍中传说而已。白猿在传说中是一种正面的形象出现,而且还是一个用剑高手,很多奇人异士都跟白猿学剑,而在《平妖传》里白猿因为有功,而号“白云洞君”。
其实在古代人们一样喜欢白色,像大诗人李白,直接取名白而且字还是太白。女人为了达到肌肤若雪的效果,会在脸上涂上一层厚厚的铅粉。所谓披麻戴孝的白色,其实是纯麻色是偏**的。今人完全曲解古人对白色的追求与爱好。
堂庭山还盛产水玉,何谓水玉:“其莹如水,其坚如玉。”其实也就是水晶。除此之外一样也盛产黄金,不得不让我感慨得此一山者,可富甲一方也。
再向东三百八十里,有猿翼之山。观其名就觉得与动物不无关系,事实也是如此。只是这猿翼之山神怪异兽多,却并未如堂庭山有提到白猿之类,而是一些怪鱼、怪蛇,鱼蛇是算不得兽类的。因此推断猿翼山中多怪兽,一定少不了如白猿或是飞禽走兽类的。
猿翼山中也有水系,不知流向何处,水中有很多怪鱼,山间亦多怪蛇。怪鱼、怪蛇无从考证,却有一蝮虫,可以窥见一斑。蝮虫又名蝮蛇,乃是一种毒蛇,红白相间的鳞片,大的可重达一百多斤,鼻子上还有一钩刺,又名反鼻虫。此虫非虫也,而是虺(hui)。虺五百年化蛟,千年可化龙。
能与蝮虫同居于猿翼山中,可想而知各种怪蛇、怪鱼恐怕也并非一般蛇虫鼠蚁能比。猿翼山中样样都怪,怪鱼、怪蛇不说,树木也是一怪,不像招摇、堂庭之物可食又多有益处。而以怪字闻名,必具备各种异能邪术。
光这蝮虫就让人望而生畏,想来此地其它怪兽就更加不可靠近,因此人也是上不去的,不得窥见猿翼山中怪兽真容也在情理之中。
此山中到也有一宝既白玉,玉在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玉是君子的象征,玉还有五德、九德、十一德之说,玉甚至是驱邪避凶之灵物。玉对中国历史、政治、文化、艺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白玉更是玉中最佳上品。
但如此宝贝藏在怪兽横生的深山之上,也只能让人寤寐思服,望洋兴叹了。猿翼山与招摇山、堂庭山相比,前者就像是一座令人胆战心惊的邪山,而后两者更像是心向往之的神山矣。
本文2023-08-06 03:42: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