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根长什么样的,又结什么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土瓜根长什么样的,又结什么果,第1张

首先来介绍一下土瓜:又称公公须。因为它像葡萄藤一样,长出卷卷的胡须,攀缘在其它物品上。果实椭圆形像红色的、**的鹅蛋。但我们今天用的是它的根。也就是土瓜根了,它是植物葫芦科王瓜的根。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等地。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注,因为土瓜根含丰富脂肪酸,含山柰甙、氨基酸、胡萝卜素、胆碱等。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宫颈癌-14、大鼠瓦克癌-256、 肝癌等均有抑制作用。可败毒抗癌、泻热祛淤、消肿止痛,痈疮肿毒。 一个人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有美丽动人的气质。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要使肌肤滋润、水灵绝非易事,因为想使粗糙的肌肤变柔嫩紧致,需要具有收敛效果的植物精华做辅助。 土瓜根粉做到了,因为它还具有抗老化、皱纹及斑点促进肌肤供氧的能力,可以促进皮脂分泌杀菌、消除瘢痕,防止水分散失具有消炎作用, 使粗糙的肌肤变柔嫩紧致肌肤,并有收敛效果 ,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新陈代谢,抑制过剩的皮脂分泌,清除肌肤的老旧废物、收敛毛孔的效果。 现在让我们翻开历史,去寻找那片神奇…… 古籍《肘后方》中记载:“土瓜根可治面上痱磊(痱子),令面上光润,百日光华射人,夫妻不相识” 意思就是说:用土瓜根敷脸,可以治疗痱子、痘子,使你的皮肤变得光滑柔细,用了一百天后,痘痘、细纹、黑点全部不见了,艳光四射,皮肤亮得可以当镜子。夫妻双方都不认识了……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土瓜根可治“面黑面疮”。因为它含有蛋白氨基酸、胆碱淀粉等。可活血化瘀、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消除面部黑点治疗痘痘及痘疤有奇效。 唐代官府竹纸编写的药典《新修本草》上芥有记载土瓜根能滋润皮肤,去皱增白,活血化淤,消肿,清热排毒等功效。 合上史书,我们突然意识到只有健康加美丽,才能算是幸福的生活。 今天,医学研究发现,土瓜根中有40多种对人体肌肤有益的植物因子,是最为理想的化妆品成分之一。因此日本、韩国各大品牌化装品生产厂家,纷纷把土瓜根作为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之一,土瓜根就这样随着全球化绿色本草趋势蔓延开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草本护肤的概念一定会日趋成熟。 爱美不仅仅是女人的天性,应该说是所有人的天性,看到以上的这些,你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次彩虹般的美丽之旅呢? 土瓜根(王瓜根、山苦瓜、毛冬瓜):味苦、性寒。归脾、胃经。含丰富脂肪酸、山柰甙、氨基酸、胡萝卜素、胆碱等多种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行血破瘀的功效。可活血化瘀、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消除面部黑点,治疗痘痘及痘疤。 [药物] 为植物葫芦科王瓜 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Ser)Maxim的根。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等地。 秋冬采挖,洗净,切段,晒干,生用,亦用鲜品。 [药化] 含山柰甙、氨基酸、胡萝卜素、胆碱等。 [药理] 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宫颈癌-14、大鼠瓦克癌-256、肝癌等均有抑制作用。 [药性] 苦、寒。归肝、脾、胃经。 [药效] 败毒抗癌、泻热祛淤、消肿止痛。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鼻咽癌 王瓜根10克 切碎,浸入75%酒精25毫升与蒸馏水25毫升的混合液内,3天后,再加蒸馏水50毫升,搅匀,用消毒纱布过滤,去渣,加甘油20毫升,用此液每天滴鼻3~6次。并可结合口服药:蜈蚣蚣3条,炮山甲、土鳖虫、地龙、三七各3克 焙干,共研细末,和以适量米酒,分3次服,日1剂。继续服2个月,能使鼻咽通顺,头痛咽肿缓解,全身症状基本消失。甲状腺癌 王瓜鲜根、野牡丹、白英各30克,金银花、爵床草、夏枯草各15克 水煎3次分服。能使肿块软缩,压迫症状消失。乳腺癌 王瓜根、海带、夏枯草各12克,露蜂房、天花粉各9克,川贝、玄参、蜈蚣各5克,牡蛎30克 水煎2次分服。可使肿块与疼痛缓减,亦宜于卵巢癌。白血病 王瓜根、天冬、岩白菜各适量 均用鲜品,捣烂,取药汁12~30毫升,冲糖水口服。宜于急性各型。能使症状完全缓解。 (2)泻热祛淤,用于热蕴淤滞:热蕴咽痛 王瓜根12克,朱砂根、三颗针各9克 水煎含咽。外伤淤痛 王瓜根1克 嚼烂吞服。一般用药后5~30分钟见效。药效持续05~72小时。亦用于肠胃道疼痛与手术后疼痛。 (3)消肿止痛,用于疮伤肿痛:痈疮肿毒 王瓜根适量 酒磨搽肿处。横痃肿溃 王瓜根30克,冰片1克 共研末。先用淡盐水洗净患处后,用本药末外撒,外加包扎,每日换药1次。 [药量] 煎剂:4~15克(鲜品倍量)。捣汁:5~30毫升。散剂:1~6克。外用:适量。 如何分辨真假土瓜根粉 目前随着土瓜根粉的祛痘效果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争相传颂,市场上也充斥了很多的土瓜根粉品牌,由于各自的文字描述、实物、使用方法不尽相同,让买家无从分辨土瓜根粉的真假,不知道该到底如何选择?在这里我教大家一个分辨土瓜根粉真假的小技巧。 先说一下,一般假的土瓜根粉是什么粉。在医书上记载,跟土瓜比较接近的一种植物叫做栝(瓜)娄,它的外形、颜色都和土瓜有点相似,所以很多假的土瓜根粉一般都是栝(瓜)娄根粉。 当把这两种中药饮片(就是把根状的药材切成片,以利于使用)加工成粉以后,从外形和颜色上就很难再分辨了。然而有一点他们是完全不同的,那就是味道。土瓜根粉味极苦,苦到什么程度哪,如果你尝一点的话,能让你记一辈子的那种苦。而栝楼根粉的味道也有点苦,但不是那种刻骨铭心的苦,有一种淡淡的苦味而已。所以分辨真假土瓜根粉,只要稍微尝一下味道就可以了。 网站: wwwhuaisutangcn 土瓜根粉用后的几个正常反应 土瓜根因其具有排毒、去痘的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的新陈代谢,能把暗疮和闭合的粉刺或者一些激素残留排出,一般用后会出现以下几个正常反应。 1、做面膜时能明显感到皮肤有紧缩的感觉。做过面后的第二天早上洗脸时,有明显的刺痛感,痘痘和痘印会发红。(这主要是因为土瓜根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2、用纯净水或蛋清调和做过面膜后,皮肤会很干,有的会出现脱皮。(这主要是因为水或者蛋清比较容易干,不能对皮肤起到保湿的作用。建议:如果对蜂蜜不过敏者最好使用蜂蜜,油性或混合性皮肤者可以在蜂蜜里适当加入纯净水。) 3、在刚使用土瓜根粉期间,有的会暂时出现痘痘增多或者脓包。(这主要是因为有的是皮肤里面有潜伏的暗疮或者闭合粉刺,土瓜根的药效可以把这些发出来。有的是因为过去用过其他去痘内服或外用的产品,这些有的是激素型的,有的含有超标的化学药品,而自己并不知道,在使用土瓜根粉后,会把这些毒素排出来。) 如果出现以上这些反应,绝对不是过敏反应。请大家放心使用。 使用土瓜根粉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买家必读) 1、土瓜根粉是百分百的纯中药粉,没有添加任何的化学药品或者激素,虽然其具有去痘、排毒的效果,但是不能在短期就把痘痘的根治,希望使用土瓜根粉的朋友多点耐心。一般使用一个月后能有效果,3个月后可以解决痘痘问题。 2、油榨性食品、糖类、脂肪类食品、刺激性食品及酒类要少吃,多吃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的食品,防止大便干燥。 3、如果短期内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要求,切忌心情急躁,急于求成。一要坚持二要放松,避免过度紧张或疲劳引起内分泌紊乱,让身体在和谐放松的状态下慢慢调理。 4、不要使用带激素的化妆品和药品。也不主张使用油性或者收缩毛孔的化妆品,因可阻塞毛孔产生痤疮。也不要经常使用抑菌香皂清洗面部,这样会破坏面部皮肤产生的保护层。可以使用一些含有植物净化的润肤液或者保湿精华等化妆品。 5、如果出现痘痘或者脓包,不要自己用手挤,避免感染。一定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挤压(自己操作的话一定要注意消毒),尤其在三角区。如果痘痘或脓包破了的话,待完全愈合后再用。如果有新皮肤长出来,也要等1-2天再用。 土瓜根粉有什么作用 土瓜根粉具有抗老化、皱纹及斑点促进肌肤供氧的能力,可以促进皮脂分泌杀菌、消除瘢痕,防止水分散失具有消炎作用, 使粗糙的肌肤变柔嫩紧致肌肤,并有收敛效果 ,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新陈代谢,抑制过剩的皮脂分泌,清除肌肤的老旧废物、收敛毛孔的效果。 医学研究发现,土瓜根中有40多种对人体肌肤有益的植物因子,是最为理想的化妆品成分之一。因此日本、韩国各大品牌化装品生产厂家,纷纷把土瓜根作为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之一,土瓜根就这样随着全球化绿色本草趋势蔓延开来。 晋葛洪在《肘后方》中记载:土瓜根可治面上痱磊(痱子),令面上光润,百日光华射人,夫妻不相识。’意思就是说:用土瓜根敷脸,可以治疗痱子、痘子,使你的皮肤变得光滑柔细。能坚持用一百天的话,痘痘、细纹、黑点全部不见了,让你艳光四射,皮肤亮得可以当镜子,连夫妻都互相不认识。 《本草纲目》更是对土瓜根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明确指出土瓜根可治‘面黑面疮’。可活血化瘀、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消除面部黑点,治疗痘痘及痘印,祛皱增白等。 [名称]:中文tu gua gen土瓜根。拉丁名:原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Ser)Maxim [别名]:又名:王瓜根、山苦瓜、毛冬瓜不同著作用名不同。土瓜《本经》、钩蒌《尔雅》郭璞注、雹瓜《圣 惠方》、老鸦瓜《本草图经》、野甜瓜、马雹儿《丹溪纂要》。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葫芦科植物王瓜的果实。另有说法为植物葫芦 Trichosanthescucumeroides(Ser)Maxim的根。 [性味]:①自《日用本草》:“味苦、平凉、无毒。” ②自《医林纂要》:“苦、 寒。” [归经]:①自《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②自《本草撮要》:“入手、 足经。” [产地]:分布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台湾等地。 春秋采挖,洗净,切段,晒干,生用,亦用鲜 品。 [成份]:β-胡萝卜素、脂肪酸、氨基酸、番茄烃(Lycopene) 豆甾烯— 7---(Stigmast-7-en一3B –ol) 和a- -菠菜甾醇 (a-Spi-nasterol)、 胆碱、叶含山奈甙等多种成分。 [药性]: 味苦、性寒。归脾 、胃经 [药理实验]: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宫颈癌-14、大鼠瓦克癌-256、肝癌等 均有抑制作用。 [药物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泻热祛淤、消肿散结,行血破瘀的功效。消肿止痛, 败毒抗癌、利尿消 肿、消瘀通 乳、除黄、通经、生津等药物作用。 [药物治疗]:具有活血化瘀、改善皮肤血液循环,消除面部黑点,治疗痘痘及痘 印功效显著。同时对 急慢性扁桃 体炎、咽喉炎、消渴、噎膈反胃、 蛇咬伤、黄疸、经闭,乳汁滞少、痈肿、等亦有疗效。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入丸、散。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①《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②《本草从新》:“稍稍挟虚,切勿妄投。” [考证]:关于土瓜根我们从以下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医学著作中取得了进一步的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①《唐本草》:“此物(王瓜)蔓生,叶似栝楼, 子如栀子,生青熟赤,但无棱尔。根似葛,细而多糁。 北间者累累相连, 大如枣,皮黄肉白,苗子相似,根状不同。” ②《本草图经》:“王瓜, 叶似 栝楼,有刺如毛,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均 、房间人呼为老鸦瓜,亦曰菟瓜。 ” ③《本草衍义》:“王瓜,体如栝楼,其壳 径寸,一种长二寸许,上微圆,下尖长,七、八月间熟 红 赤色,壳中子如螳螂头者,今人又谓之赤雹子。其根即土瓜根也。于主根 上又生淡黄根,三、五相 连,如大指许,根与子两用,红子同白土子治头 风。” ④《本草纲目》:“土瓜,其根作土气,其实似 瓜也。或云根味如 瓜,故名土瓜。王字不知何义。瓜 似雹子,熟则色赤,鸦喜食之,故俗名 赤雹、老 鸦瓜。一叶之下一须,故俚人呼为公公须。“王瓜 ,三月生苗, 其蔓多须,嫩时可茹,其叶圆如马蹄而 有尖,面青背淡涩而不光。六、 七月开五出小 黄花成簇,结子累累,熟时有红、黄二色,皮亦粗涩。 根不似葛,但如栝楼根之小者,澄粉甚白腻 ,须深掘二、三尺乃得正根。 ” ⑤《中药志》:“《本草》 所载王瓜,不止一种,……除寇宗奭所述者 为 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Maxim 外,恐尚包括赤 雹 Thladianth a dubia Bge 在内。据《证类本草》所附 均州王瓜图及《植物名实图考》所附王瓜图, 叶均为广卵状心脏形,无缺刻,与王瓜 T Cucumero ides完全不象,据上引文及附图来看,都与赤雹 Thladianthadubia 的叶 形、花色、果实及种子相类 似。”

麻烦采纳,谢谢!

语:

“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

“不到黄河心不死”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阮籍《咏怀》)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同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崖。如今直上银河去,直到牵牛织女家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

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于曲阿。

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扬波。

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苍穹。

贯中夏之能甸兮,经朔北之遐荒。

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

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

殷徒涉而永固,卫迁济而遂疆。

赵决流而却魏,嬴引沟而灭梁。

思先哲之攸叹,何水德之难量。

关于黄河的诗词歌谣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黄河,它们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黄河船工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上,漂泊在木船上。他们对黄河了如指掌,把船只视为家珍。在与黄河风浪搏斗的生活实践中,船工们创作出了丰富多采、独具特色的黄河号子。声声号子,抒发了船工们复杂的感情,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忧、怨、悲、欢。黄河船工号子,伴随着船工的劳动,是船民生活的旋律。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诗中的第一首中的前两句。后两句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洲词》王之涣

黄河二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黄河二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作者:韦应物 年代:唐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注释: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他在夏末离开长安赴任,经洛阳,舟行洛水到巩县入黄河东下。这诗便是由洛水入黄河之际的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任洛阳县丞时的僚友。

诗人顺洛水向东北航行,两岸青山不绝,渐渐地,东南方向的高山深谷多了起来,而船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驶入黄河了。于是诗人纵目四望黄河景物。这是秋天的傍晚,滚滚黄河与天相连,天边隐约可见稀疏的树木在寒气中枯落。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亮忽暗地闪烁不定。那种清廓的景象,使他想起了几年前在伊水边看到的那个孤零零的村落,自经安史之乱,残破萧条已甚。往事不堪回首,而眼前雨霁晴展,北风劲吹,只见空中有一只孤雁向南飞去。此刻,诗人的心情如何?他告诉洛阳的僚友们说,他的心情就象《庄子·列御寇》中说的那样:“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觉得自己既非能干的巧者,也不是聪明的智者,而是一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无所作为,无可忧虑,就象这大河上的船,随波逐流,听任自然,奉命到滁州做官而已。显然,这是感伤语,苦涩情。他的僚友们会理解他的无奈的忧伤,不言的衷曲。

唐德宗从建中元年即位以来,朝政每况愈下,内外交困,国库空虚,赋税滥征,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韦应物了解这一切,为之深深忧虑,然而无能为力。此次虽获一州之任,亦是荣升之遇,有可作为之机,但他懂得前途充满矛盾和困难。因此只能徒具巧者之才,空怀智者之忧,而自认无能,无奈而无求。也许他的洛阳僚友曾给他以期望和鼓励,增添了他的激动和不安,所以他在离别洛阳之后,心情一直不平静,而这黄河秋天傍晚的景象更引起他深深的感触,使他无限伤慨地写下这首诗寄给朋友们。

黄河的成语

波涛汹涌、波澜壮阔、一泻千里、气吞山河、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

灵台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远古即有先民生息,商周之际建立古密须国、密国,史有文王伐密筑灵台的记载。灵台因此得名,有上千年的历史。灵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晋代名医皇甫谧,曾开中国针灸医学的先河,以医学宝典《针灸甲乙经》而蜚声古今中外,唐代名臣牛弘、博学多闻、贯通古今,官居吏部尚书。名相牛僧孺,为官清正,著作等身,其《玄怪录》在古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自然地理

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890~1520米之间,地处东经107°00′~107°57′,北纬34°54′~35°14′。年平均气温86℃,最高气温358℃,最低气温-232℃。年平均降水量6544mm,降雨分布不均匀,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5%。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453小时,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2804℃,全年无霜期159天。境内有一塬(什字塬)一山(南部山区)两道川(达溪河、黑河川区),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属黄土高原沟壑区。东南与陕西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本省崇信、泾川县毗邻。

政区概况

全县辖5镇8乡1个街道办事处:中台镇、邵寨镇、独店镇、什字镇、朝那镇、新开乡、西屯乡、上良乡、梁原乡、龙门乡、星火乡、百里乡、蒲窝乡;国营万宝川农场。2个居委会184个行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全县总户数61825户,总人口23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230人;民族以汉族居多,占967%,少数民族有回、藏、满、苗、蒙古族等占33%。

历史沿革

灵台历史悠久,远在商周时期就先后建有密须国、密国。秦代置鹑觚、阴密二县。东汉后期设三水县。东晋南北朝,曾先后设立过鹑阴、朝那、安武等县。隋大业元年(公元六○五年),分鹑觚置灵台县,取文王伐密筑“灵台”之意,灵台县名始见于史册,距今一千三百七十多年。同年西部始置良原县,鹑觚、良原、朝那三县均属安定郡。隋大业二年废灵台、阴密入鹑觚,唐武德元年复置灵台县,属麟州,贞观元年废麟州,省灵台入麟游,天宝元年改鹑觚及析麟游为灵台县。元至七年,省灵台入泾川,十一年复置,以良原县省入。清康熙六年分陕西置甘肃省,灵台县遂入甘肃。民国元年灵台属泾原道,民国十六年废道,灵台县直隶甘肃省。民国二十五年,原泾原道划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灵台县属之。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四日,灵台县全境解放,成立灵台县人民政府。一九五八年十月撤销灵台县并入泾川县。一九六一年十二月恢复灵台县至今。

优势资源

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身条件看,主要有五大优势:一是广阔的土地资源优势。县内土地面积大,特别是可供投资开发的土地资源丰富。加之山、川、塬兼有的地貌特点,独特的纬度、海拔和气候,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为我们大规模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自然条件。二是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县域内物种丰富,动、植物资源品种繁多,土特产尤为著名,“中华甲鱼”、“牛心杏”等地方特产和冬花、甘草等中药材远近闻名。农业生产初步形成了草畜、林果、药材三大主柱产业。三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我县历史悠久,境内文化遗址遍布,人文景观荟萃,是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四是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全县农村现有63670多名劳动力,大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较强,为今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五是丰富煤炭、油气资源。已初步探明,南部山区煤炭储量在10亿吨以上,油气资源正在勘探之中。

综合实力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2688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72万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19701万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52514万元,增长16%。

历史渊源

灵台县古属雍州。商周时为密须国和密国属地。秦始皇二十七年置鹑觚县,属北地郡。汉武帝元鼎三年,置阴密县,属安定郡。东汉废阴密,鹑觚改属安定郡。顺帝永建四年于今梁原境内侨置三水县。献帝兴平元年鹑觚县改属新平郡。三国魏复置阴密县,属安定郡。十六国后赵石虎建武十年,于鹑觚县置赵平郡,并领鹑觚县。十六国前秦鹑觚、阴密俱属安定郡。北魏太武帝神三年,鹑觚属泾州赵平郡。西魏文帝大统元年,自原州百泉徙朝那县治于今灵台县朝那镇,后置安武郡,析置安武县。大统中期鹑觚县治自故城移至今所。废帝元年阴密改属平凉郡,北周废阴密县。隋开皇三年废安武郡及安武县入朝那县。炀帝大业元年,分安定、鹑觚二县之地置良原县,分鹑觚置灵台县,唐义宁二年,废朝那县,又以安定郡之鹑觚县析置灵台县。唐太宗贞观元年省灵台入麟游县,鹑觚改属泾州。玄宗天宝元年,改鹑觚为灵台县。宋真宗咸平四年,灵台、良原县改属秦凤路。元初,灵台、良原县属泾州;世祖至元七年,灵台县并入泾川县;清顺治九年,灵台县改属平凉府;乾隆四十二年复属直隶泾州。民国初,二十四年隶属甘肃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灵台县隶属甘肃省平凉地区。1958年底,撤销灵台县置,并入泾川县。1962年1月复置灵台县至今。

古迹文物

灵台县地处泾河渭河之间,达溪河横贯全境,良田沃土遍及山川。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文明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的支道之一。境内富有大量古遗址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旧石器晚期,早到仰韶、齐家文化,历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下迄民国,各时代精品文物荟萃,尤其商周青铜器载誉陇上。已发现古遗址240多处,古墓葬30多处,古城址6处,古生物化石点18处,已发掘出土各种文物近万件(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经推荐报批,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3处,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7处。近年来,配合国家、省、市发掘调展文物近3000余件。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灵台,原始先民的居住遗址380处,位于中台镇许家沟村的西山遗址,梁原乡横渠地的西堡子山遗址和杜家沟村的阳面岭遗址,什字镇草脉村的草脉殿遗址,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丰富的仰韶、齐家文化陶器、磨制石器、骨器等遗物遗迹表明,早在五千年前灵台的先民已迈进了人类文明。在商周,灵台曾建立过密须国。境内与新石器时期并存的周文化遗址近200处,分布于邵寨、独店、西屯、什字、上良、朝那、梁原、百里、中台、新开13个乡(镇)。西周初期至中叶的共王时期,灵台为姬姓封侯国“密国”,这一时期,灵台东近京地,西拒大戎,既有朝臣采邑,亦是军事要塞。因此,这一时期灵台青铜文化名噪陇上,堪称文物精华。什字境内周文化堆积,遗存40余处,姚家沟出土的乖叔鼎、西屯白草坡_伯、“ 爰伯”墓地所出土的青铜器以及桥子、庙头湾出土的玉器及其墓葬品,均见西周早期文化特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科学和学术研究价值。大量遗址遗物表明,达溪河下游以支流蒲河为中心分布——西山遗址群,在达溪河中上游的狭长川道,以密都百里为辐射区的庞大西周遗址群,其中新集西周墓群中的并伯,据专家考证,为一尊并姓的西周军事长官,系殷纣时比干族属,其发现,对西周早期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古墓葬

东周时期的秦国,能在弱肉强食中立于不败之地,且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与秦文化的先进水平是不可分割的,1974年发现的梁原景家庄春秋早期秦墓及出土的文物可见一斑。其次,还有景村砖瓦厂西周墓群出土的铜、陶、蚌器、青铜礼器,新开吴家湾唐墓及其出土文物陶武士俑、马俑、景村古墓群及其出土文物青铜礼器、告王河古墓群出土文物陶器、孙家坡下河古墓群出土文物铁剑、铁釜等,其古墓群内涵丰富,历史跨度从战国、秦到秦汉、唐、宋各代。

馆藏文物

博物馆文物藏量6573件,其中国家一级品44件,二级品441件,典型器物有铜鬲、四孔一穿铜刀、蚌壳嵌件、重室陶仓。鎏金铜卧鹿镇、簋、鼎等,均为国家一、二级品。秦汉时期,是中原文化和多民族文化交融汇通,汉文化发展成熟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灵台文物颇丰,其中,外文铅饼专家确认汉代波斯货币,其发现再现当时灵台作为丝绸之路北道重要支道的繁荣,反映为晋至汤,中国佛教铜、石造像及隋唐佛教文物数十件,举其要,有纪年观音铜造像、鎏金铜造像;中国瓷器起源很早,而以宋瓷为最,乃百里宋金瓷器窑藏出土的耀州窑和定窑瓷器精品。

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蕴藏丰富,人文景观荟萃,人民自古就有崇文尚武之传统。新中国建立后,百废俱兴,各级党政组织重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自1995年来,先后投资1千多万元,在县城新建荆山公园和东和阳门、牌坊门、古灵台周苑门和荆山之巅北城门和民俗展馆,以及“朝晖”、“夕照”、“灵沼”、“灵囿”,等新景观,辅之以博物馆、文化馆、文庙、形成5处古建筑群,城外延伸隐形山志公祠、离山牛僧孺祠及虎山药王洞,“一城两园三门四线八景区”的旅游基地初具规模。

古灵台

素有“陇上明珠”之称的古灵台,位于县城中心,坐落在文化馆院内。其名取文王伐密筑台典礼之意,而以 “灵台”为县名,始于隋大业元年。“灵台”历经沧桑,至晚清,因遭兵燹,仅存残垣。民国23年(公元1934年),县长张东野主持修复“灵台”,并柬请中央及各地党政要人林森、孙科、李宗仁、杨虎城、傅作义、朱绍良等题词勒碑,使之拥有大观气象,至新中国成立后仍见古迹风貌。1966年,“灵台”被视为“四旧”拆除。八十年代,中共灵台县委、灵台县人民政府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全县人民精神,在原址兴工修建“灵台”,1985年12月竣工落成。台通高36米,基围96米,上建楼亭,内奉文王塑像,外嵌林森等人原题碑石,千秋古迹重现风姿。灵台县以有“灵台”而得名且闻名。

碑林

“灵台”两侧建有靠山亭两层,并牌坊门一座,历经设计、施工、镌石、镶嵌、彩绘,形成以灵台为主体,辅道两侧,台、亭、廊、坊谐对,上下左右贯通,脊兽明柱,要人名家碑碣荟萃的游览名胜。碑林总面积548平方米,镶石碑200余方,有领袖人物书选,各级党政领导题词,当代名家墨宝,历代名碑复制,民国政要旧碑,零碎碣碑荟萃。

文庙

位于县城一中院内,初建于明洪武年间。1987年维修,保存了原有风貌,横排7间。纵深5间,檐角四挑,斗横繁复。院内有古柏4棵,为唐代所植。其中1棵在主干分枝上自生桑树一棵,本固枝荣,别具风采,俗称“柏抱桑”。198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疙瘩庙

在县东20华里外的新开乡寨坡村,山包突兀而起,酷似疙瘩,院周树木葱茏,院内庙字甚多,此山寺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其中有观音殿一座,系明嘉靖元年(1506年)所建,檐栋间所绘图案,亦系明代风格。院内一棵木瓜树依房而生,直径尺余,古朴苍然,其龄几百年,躯干老态龙钟,树顶枝叶茂盛,自一瓦室出。据证比疙瘩庙还早。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距此不远处有蛟城庙一座,庙内有千佛碑彩塑神像数尊,明代殿堂一座。

皇甫谧陵墓

坐落在县城东北15华里的独店镇张鳌坡村,196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甫谧中年后,患风痹症,遂潜心钻研针灸医术,试治自身,十余载不已,民亲身体会完善了针灸经验,撰成举世闻名的《针灸甲乙经》,流传于世,对针灸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此著被国际针灸学会列为基础教材,皇甫谧也被拥为世界文化名人,针灸医学的鼻祖。皇甫谧生于朝那三里,故于独店张鳌坡,其陵墓于196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85年以来,省、市、县各级政府共同维修墓葬,建成陵园。如今,重新修葺扩建的皇甫谧陵园占地400平方米,陵园以皇甫谧墓冢为中心,混凝土砌级,冢前树立“皇甫谧陵园”字样的墓碑。

牛弘墓

位于新开乡牛村。牛弘历阅西魏、北齐、北周、隋四朝,隋时任秘书监、吏部尚书等职。曾应召删修刑律,撰《大业律》18篇500条,并参与修定音律,正定新乐。

牛僧孺墓

位于新开乡牛村。牛僧孺,字思黯,唐代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47年,经唐德宗至宣宗八代,幼年丧父,机敏博学,及第进士。穆宗时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文宗时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此两任宰相前后,曾为首与李德裕派形成长期“牛李党争”,声誉大兴。牛僧孺生于灵台新开,殁后葬于老乡牛村,现存陵尚在,晚年生活的离山寺洼遗址被民国年间列为灵台八景之一,即“别墅烟云”。

历史名人

灵台历史久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英才辈出,晋代针灸鼻祖皇甫谧,研精覃思,所著《针灸甲乙经》,声名远播国内外;唐朝著名宰相牛僧孺,彪炳史册,所著《玄怪录》开创我国传奇小说之先河;隋代牛弘会写了光照千秋的不朽乐章;唐时皇甫松、牛峤的诗文在我国诗歌史上享有声誉;素有:“天下春秋第一人”的明代杨重以其优秀的作品流芳百世。

皇甫规(公元104~174年),安定朝那(今灵台人),世代武官之后,喜读好文,有著述二十余篇。历任太山太守,度辽将军,永康元年拜为尚书,后迁弘农太守,护羌校尉,终年71岁。一生为人正直,是非分明,尽力国事,不计私利,在朝野享誉很高。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幼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甘肃朝那)人,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我国十大名医之一。历经东汉、魏、晋三朝。幼年丧母,境遇艰难。成年后,奋志于学,博通典籍,文史著述多,屡诏不仕,专以著述为务,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史、医、哲诸领域均有建树,著述颇丰。尤以《针灸甲乙经》享誉海内外被国际针灸学会列为必读书目之一,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牛 弘(公元545~610年)。安定鹑觚(今灵台人)好学博文,曾为隋纳言上士,专掌文翰,后升为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袭封“临泾公”,宣政元年,升任内士下大夫,进位使持节,大将军、仪同三司。隋朝先后授官秘书监、礼部和吏部尚书。享年66岁。一生为抢救历史典籍、制礼作乐、完善刑律贡献甚巨。

牛僧孺(公元779~847年),字思黯,安定鹑觚(甘肃灵台)人,一生历经中唐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宗八朝皇帝,官至宰相,居官清正,刚直敢言,为首与李德裕派形成长期“牛李党争”,声誉大兴。一生酷好文学,仕宦期间,好交名人文士,颇嗜“传奇志怪”,所著《玄怪录》造传奇之文,荟萃为一集,其中80余篇保留至今。这些志怪作品,继承发扬了汉魏六朝以来志怪艺文的特长,对唐以后小说创作有较深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皇甫松 唐代诗人,陆州人,唐工部郎中皇甫 之子。他的诗歌大多反映田园、渔村的风情,纯朴、真实感人。传说他死后葬于灵台西屯塬上,其弟皇甫竹,也是诗人,死后同兄并葬一个墓地。其墓俗称“双堠子”。

杨 重 明代灵台上良人,进士,官至翰林修撰,任为肃政大夫,汉南道监察御史。曾与南京才子比诗文,倒背《春秋》一字不差,令人折服,号称“天下春秋第一人”。

张文明(~1930年),山东省临清市人,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1930年9月4日,奉命署理灵台县县长。到任后,遍观人民饥困、灾荒及土匪侵扰,采取了减轻财税负担,组织地方武装自卫,安定社会秩序,兴教助农,救治饥馑,民深感戴。时中央军驻陇东十三师旅旅长杨抱诚强行摊派灵台额外服装费银币一万元,几经上下周旋,张断然拒绝,至10月11日晚,驻军施行暴力对其吊拷毒打,张公虽遍体鳞伤,仍怒叱咤,次日凌晨,被绑架,诈称解平凉,至东门外,惨遭枪杀。人民自发制棺木,收遗体,设灵于东岳庙中,民间致丧吊唁者络绎不绝。次年春,其子扶柩还乡,人民集资相助,后县长张东野树立“为民流血之碑”以彰功勋,永怀纪念。张公被害后不久,杨抱诚亦死,当时盛传“杨贼杀害张县长后,每一合眼便见张公执杖追打,夺了他的贼命。”这自然是人民口诛心伐杨贼的一种表现形式。

杨子恒(1898~1961年),灵台县上良杨家庄人,名渠统以字引。民国陆军将领,历任排、连、营、旅长,陇东绥靖司令、军长。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政府委员、交通厅长,民盟甘肃支部委员,民盟西北总支委员、中央委员,甘肃省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全国赴朝鲜慰问团二分团副团长,1954年当选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对修复灵台、兴办地方文化事业颇有贡献。

高永祥(1915~1945年),灵台县星火王家庄村人,原名高苍贵。自幼聪慧精敏,少怀壮志,抱负远大,1931年背瞒父兄投奔国民军,1932年随部于宁都其一,后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队伍中,英勇有为,身经百战,多次荣立战功,受到嘉奖。历任连、营长,绥晋军三十六团团长职务,1945年牺牲于神池,时年31岁,遗体安葬于华北军区石家庄烈士陵园。

灵台民俗

灵台县民风淳朴,自古崇尚礼仪,素有热情好客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也极为丰厚,独特的有民间戏剧:木偶戏,制作精美、初具规模的民间工艺品:宫灯、剪纸、根雕、泥塑、刺绣、香包、麦秆画、皮影,还有灵台碑林、民间社火等;木偶戏参加省上汇演,剪纸、香包、泥塑获甘肃省民间艺术节艺术品展览二等奖。

灵台宫灯

灵台宫灯起源于明代,初流传民间富豪人家,正月元宵节悬挂于大门楼厅。宫灯起初由民间艺人制作,造型比较单一,明清后,民间艺人不断探索改进,造型也独具特色。主架结构除木材外,出现了用竹子熏烤成多种动物形状,如十二生肖宫灯,在民进盛行。解放后,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铁丝为主要制作材料,工艺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周边地区开始流传。灵台宫灯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远销省内外,很受欢迎。中台镇康家沟宋效斌、新开乡张积灵、左相、张培育制作的宫灯造型精美,内涵丰富,观赏性强,名扬省内外。

灵台香包

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美称的灵台县,其香包刺绣名噪陇上,源远流长。灵台香包,古称香囊,其意蕴,如什字塬黄土般身后,其源流,同端阳节一样悠长。小小香包,寄托着灵台人民心灵深处的美好夙愿:为老人求寿、男女求婚、儿女求福、家庭求吉、旅途求顺、病者求愈、五谷求丰、生意求利,无不赋予以展现生命、活力,表达思想、信仰,揭示人性、欲望的民俗文化内涵,更具率真而拙巧,古朴而传神,原始而有崭新的“陇绣”艺术特色。近年来,灵台香包走入市场,以其独具魅力的观赏装饰价值和民间工艺美术价值赢得声誉,销往西安、宝鸡、兰州各地,独店、中台、新开三乡镇产销初具规模。

灵台剪纸

剪纸,是灵台县民间传统艺术,根植乡里,历史悠久,年节庆典,婚丧嫁娶,生日祝寿,刺绣花样无不即兴而做,民间十分普及。其造型生动、掘朴,灵活、夸张,情趣四溢,内容丰富,人物、花卉、飞禽、走兽、世象万物不一而足,充分显示出灵台人民的智慧、情怀和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欣赏、装饰与收藏价值。新开乡寨坡村已故83岁老人李爱英,人称“一剪花”,生前授徒甚众,李派剪纸名扬县内。

灵台泥塑

灵台泥塑历史悠久,源于民间陶艺流行乡村农舍,初为玩具,后赋以祈祥,艺人代为传承,至今形成具有关中风格的工艺模式。制作中采用灵台“板板土”,经过砸泥、制坯、塑型、精抛、酚洗、勾线,妆色等十几道工序,全部手工制作完成。制作的泥塑充分运用夸张造型、线描形体、勾填绘彩等艺术表现手法、熔奇异、热烈、大气、朴拙、有趣于一体,具有较强的视角冲击力和装饰性。彩绘饱和喧嚣,具有浓厚的泥土气息和西部人粗犷豪爽的性格特点,表达了劳动者的生命内涵与纯朴感。近年来经过抢救、扶持、引导,灵台泥塑代有传人,尤以新开乡左相、张培弦、姚拴玉、独店镇冯兴业的作品精到传神。

灵台皮影

皮影不仅是独特剧种,亦是我国民间工艺之精粹,由于艺术价值、研究价值极高,倍受收藏界青睐。灵台皮影流传久远,演出和制作艺人代代相传;灵台皮影古称“灯影”,以上好牛、驴皮为最佳材质,皮子加工、剪刻造像、着色妆彩工艺考究,手法繁复,流派与特色为“关中道”。灵台独特剧种“灯盏头”即为皮影戏,其已故传人上良乡杨班主即为名盛千、陇、灵、崇地区的皮影制作大家。

灵台麦秆画

灵台麦秆画起源于清代,由乡间农村妇女编织草帽引发。始初,将麦秆用水浸泡,待有柔性,民间妇女可即编成小动物之类的工艺品。此后出现了用麦秆蘸骨胶水粘贴书法对联,悬于中堂,继之,又用麦秆粘贴图案,花、鸟、虫、鱼及人物,染色或烫色,观赏价值极高。一直流传至今,久盛不衰。我县艺人宋效斌、张积灵、左相、杨登华、王怀珍制作的麦秆画融政治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倍受欢迎。

灵台碑林墨迹

《灵台碑林墨迹》成书于二○○二年,本书收编民国时期国民党中央政府、各省军政要员、地方各界名流为重修古灵台落成题赠碑匾共200余幅,墨迹、题词注解与人物简历相辉相映,堪称我国民国时期文化史一大景观之汇编展示,资料价值甚高。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古籍出版社承印,一套三卷,仿线装古版,装饰精美,十分典雅,具有收藏价值。

工业经济

2005年,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全县共完成工业增加值8152万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68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6%。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较好。原煤生产量20万吨,比上年增长110%;中成药生产166吨,比上年增长38%;化学原料药生产量172吨,比上年增长24%;瓦楞纸生产11660吨,比上年增长432%;机砖生产量2537万块,比上年增长164%。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743万元,比上年增长296%,实现利税10225万元,比上年增长361%。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持续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863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全县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700万元,实现税金121万元,施工房屋面积289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34万平方米。

交通通讯

2005年,交通运输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年末营运汽车拥有量450辆,其中出租车78辆,完成客运周转量298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货物周转量43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9%。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406万元,比上年下降201%。年末固定电话总容量达到10769门,移动电话20002部,比上年增长148 %,电话普及率达到1327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799户。

旅游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5万人,比上年87%,旅游业总收入25万元,比上年增长87%。

科技教育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灵台县位列第368名。

2020年12月2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灵台县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6年2月16日,灵台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5年3月10日,灵台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古代名士还有: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丘;他的学生曾子;兵家孙武;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哲学家子思;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建筑工匠鲁班;围棋名手弈秋;军事家孙膑;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学孟轲;

汉代:医学家淳于意;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伏生;文学家东方朔;经学家匡衡;文学家韦玄成;农学家汜胜之;文学家孔融;经学家郑玄;哲学家仲长统;文学家王粲;文学家刘桢;天文学家刘洪;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经学家、训诂学家、郑玄孙炎;

晋代:数学家张邱建;文学家羊祜;玄学家王弼;文学家左思;书法家王羲之;

南北朝: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诗人颜延之;文学家鲍照;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文学家温子升;文学家王籍;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名医徐叔向;医学家王叔和;史学有崔鸿;农学家贾思勰;

隋朝:画家展子虔;

唐朝:天文历算学家崔善为;诗人储光羲;文学家段成式;

宋朝:学者胡旦;文学家王禹锡;学者、文学家石介;医学家钱乙;文学家晁补之;医学家成无己;女词人李清照;抗金英雄、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金代:历算学家张行简;水利家王居卿;围棋名手刘仲甫;古代建桥工程专家王辟之;画家张择端;金石学家赵明诚;画家梁楷;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处机;金末史学家孔元措;金代史学家、书法家党怀英;词人、学者周密;

元代:著名诗人和散曲家杜仁杰;史学家、文学家王恽;水利家贾鲁;文字学家杨桓;散曲作家、文学家张养浩;散曲家杨朝英;戏曲作家高文秀;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王祯;戏曲作家康进之;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于钦;四书五经注释者董养性;

明朝:机械家王诏;民间水利家白英;文学家谢榛;戏曲家李开先;散曲家冯惟敏;著名诗人、文学家李攀龙;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书画家邢侗;文学家、诗人于慎行;散曲作家刘效祖;名医毕荩臣;

清朝:文学家、药学家王象晋;戏曲作家、文学家丁耀亢;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薛凤祚;历史学家傅以渐;经济学家张尔岐;诗人宋琬;史学家马马肃;文学家田雯;诗人曹贞吉;史学家张昭潜;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戏曲作家孔尚任;书法、绘画家潘伍云;诗人赵执信;书画篆刻艺术家高凤翰;医学家黄元御;书法家刘墉;地方志学家李文藻;学者孔继汾;学者孔继涵;经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民间名中医綦沣;著名金石学家、校勘学家和书法家许瀚;文学鉴藏家、古钱币学家李佐贤;金石学家陈介祺;医学家蔡玉珂;教育学家武训;著名金石文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艺术家孙中新;藏书家杨以增;著名学者和古籍编纂家马国瀚;金石学家吴式芬;针灸名医杨作质;兵器制造专家丁守存;名医臧应詹;史学家、书法家吴浔源。

〔姜 尚〕 周代齐国的始祖,军事家、政治家。姜姓,吕氏,名望。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俗称“姜太公”。兵书《六韬》,相传是他的著作。

〔孔 子〕 (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

〔管 仲〕 (?--前645)名夷吾,名仲,颍上(颍水之滨)人。春秋初期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今传《管子》一书,系后人依托之作。

〔孟 子〕 (约前372~前289)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作有《孟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亚圣”。

〔孙 武〕 字长卿。齐国人。春秋末期军事家。其著作《孙子兵法》,是我国杰出的兵书。

〔诸葛亮〕 (181~234)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著作有《诸葛亮集》。

〔王羲之〕 (303~361) 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真迹无存。

〔扁 鹊〕 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山东长清)人。战国时医学家。

炎黄二帝的历史传说(记载),有很多个说法

1、炎帝部落居住在陕西南部,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与黄帝部落冲突,与黄帝战于阪泉,三战皆溃,被迫与黄帝结盟从而归附,从此形成了华夏民族

2、黄帝部落兴起与泰山以西,炎帝部落统治天下末期,因为势力孤微无力号令天下,黄帝为争夺帝位与炎帝战与阪泉,炎帝战败,被流放,炎帝部将蚩尤不服而骑兵反抗,与黄帝战与涿鹿,败死。

后来因为炎帝的威望很高,百姓思念,黄帝召炎帝回朝廷辅政,从而形成以黄帝、炎帝为首华夏联盟。

3、炎帝部落居住在渭河流域农耕,在东进扩张的过程中被当地的蚩尤驱逐去国境,后来因为侵略诸侯被黄帝击败与阪泉,并且与黄帝部落结盟归附,黄帝、炎帝联盟逐渐统一各部,蚩尤不服,与黄帝、炎帝战于涿鹿,败死。

4、炎黄二帝在相互向东扩张的过程中发生冲突,战于阪泉,炎帝战败,与黄帝结盟归附。炎黄二部联盟之后,势力扩张。

后来蚩尤入侵炎帝的领地,炎帝不敌,被驱逐到涿鹿,向黄帝求援,炎、黄联合各族与蚩尤联盟战与涿鹿,大败蚩尤81部,擒杀蚩尤(一说俘虏后重用)。为华夏民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扩展资料:

涿鹿战争的胜利,进一步扩大了炎黄部落联盟的势力,发展成规模更大的部落联合体。黄帝的权威大大提高了,集审判权、祭祀权、军事指挥权与生产指挥权于一身。各部落均需听从他的号令,不听从号令的,即出兵进行征伐。

他还开山修路,努力打通部落地区的隔绝,增进部落之间的交往。传说黄帝一生“未尝宁居”,在118岁那年出巡河南时死在荆山,人们将他护送回陕北,葬在今陕西黄陵县的桥山之上,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黄帝陵。

由于黄帝后来被追尊为华夏的祖先,后人便把远古时代的许多创造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大臣”们,如说黄帝建造屋宇,开凿水井,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弓弩,炼石为铜,创制乐律,他的妻子嫘祖发明育蚕,他的“大臣”仓颉创文字,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等等。

同样的原因,由于炎帝也被追尊为华夏的祖先,后人也将一些创造发明的功劳算到他的身上,并称他为神农氏。在先秦的传说中,神农氏和炎帝原本是时代不同的两个人物,神农氏生活的时代要早于炎帝。

到战国时,人们将两个人合在一起,称为炎帝神农氏,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这些发明当然也是原始时代人们的集体创造。

参考资料:

-炎黄二帝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别称太史公,夏阳(今陕西)人,西汉著名的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10岁,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这个时候,正当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张骞奉使通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设立乐府,也是司马迁在京城里丰富见闻,热情迸发的时候。

  司马迁大约20岁开始外出游历回到长安以后,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他随汉武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使巴蜀,他到过最南边是昆明。司马迁的家族,世代都是史官,而作为史官,他的责任是来记载帝王圣贤的言行,并搜集整理天下的遗文古事,再通过叙事论人而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借鉴。他的父亲司马谈就有志于整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试图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著。就是写一部史书,从他父亲开始就已有这么一个理想,他的父亲做太史令之后,就开始搜集阅读史料,为修史做准备。但是司马谈感到自己年事已高,要独立地修成一部史著,无论是时间、无论是精力,还是才学知识都还不够,所以司马谈寄厚望于他的儿子司马迁,希望他能够早日参与其事,最终实现这样一个宏愿。 于是,司马迁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开始行万里路。司马谈要求他儿子来进行一次为期两年多的一次全国的漫游。司马迁从20岁开始的全国漫游,是为写《史记》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他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史记》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他这个漫游,也是《史记》实录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司马迁在漫游的旅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了解历史的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存留于人们口碑上的故事,获得了许许多多从古籍当中所得不到的历史材料,同时他深入民间,广泛地接触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使得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认识逐渐深入。此外他遍历名山大川,饱览了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了性情,从而也提高了他的文学的表现力。所以说司马迁的这次漫游,正是司马迁走向成功的极为坚实的一步,是非常典型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也因此他编纂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部记载了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时期近3000年历史,并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的文献。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