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功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人参的功效,第1张

以下是人参的功效:

1、保护脾胃

平时人们适量吃一些人参,对脾胃有明显保护作用,它可以修复受损的胃粘膜,也能调节胃酸分泌,并能消除胃部炎症,对人们的脾胃不和,以及胃炎和胃痛,还有消化不良等多种症状,都有良好预防作用。

2、预防糖尿病

平时多吃一些人参,可以吸收丰富的人参多糖,能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而且也能促进胰岛素再生,它可以让人体血糖处于正常状态,所以经常吃人参,不单能预防血糖升高,还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机率。

3、调节神经

人生对人类的神经系统有明显调节作用,平时人们适量吃一些人参,能让人们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而且可以提高机体活力,能缓解身体疲劳。另外适量吃人参,对人们经常出现的神经衰弱和头痛,失眠以及焦躁等不良症状,还有明显调理作用。

扩展资料:

人参的服用禁忌

1无论是红参或是生晒参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

2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

3以下这些人不要服用人参健康人身体健康的人当以饮食和体育锻炼为强身之良策,若多服、过服人参无益于健康,尤其是儿童、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更不可盲目服用人参。

4舌质紫暗的人

中医学认为,舌质紫暗为气血瘀滞之象,若服用人参反而会使气血凝滞加重,出现烦躁不安、手足心发热等症状。

参考资料:

人参的功效--人民网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组成 5 固冲汤的功效与主治 6 固冲汤的用法用量 7 方解 8 固冲汤的临床运用 81 加减法 82 使用禁忌 83 固冲汤治血崩 84 固冲汤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9 固冲汤的现代适应证 91 功能性子宫出血 10 固冲汤的药理作用 101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102 对出血、子宫及生殖功能的影响 103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04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10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氧化损伤作用 11 歌诀 12 出处 13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固冲汤 1 拼音

gù chōng tāng

2 英文参考

guchong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uchong Tang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固冲汤记载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其组成为白术(炒)30g、生黄芪18g、煅龙骨24g、煅牡蛎24g、山萸肉24g、生杭芍12g、海螵蛸12g、茜草9g、棕榈炭6g、五倍子15g,具有固冲摄血,益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本方为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之血崩、月经过多的常用方。现代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过多等属脾肾虚弱,冲任不固者。

固冲汤具有强大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特别是对雌激素等性激素的调节非常重要,对子宫出血有强大的止血效果,因而对功能性子宫出血应有一定治疗作用。同时通过对该方剂分析,还发现其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消化系统功能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大部分药还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由于不是本节分析的重点,故不再赘述。[1]

4 组成

白术一两(炒),生黄芪六钱,龙骨八钱(煅捣细),牡蛎八钱(煅捣细),萸肉八钱(去净核),生杭芍四钱,海螵蛸四钱(捣细),茜草三钱,棕边炭二钱,五倍子五分(轧细)[2]

白术(炒)30g、生黄芪18g、煅龙骨24g、煅牡蛎24g、山萸肉24g、生杭芍12g、海螵蛸12g、茜草9g、棕榈炭6g、五倍子15g[3]

白术(炒)30克 生黄耆18克 龙骨(煅,捣细)24克 牡蛎(煅,捣细)24克 萸肉(去净核)24克 生杭芍12克 海螵蛸(捣细)12克 茜草9克 棕边炭6克

白术1两(炒),生黄耆6钱,龙骨8钱(煅,捣细),牡蛎8钱(煅,捣细),萸肉8钱(去净核),生杭芍4钱,海螵蛸4钱(捣细),茜草3钱,棕边炭2钱,五倍子5分(轧细,药汁送服)。

5 固冲汤的功效与主治

固冲汤具有固冲摄血,益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症见猝然血崩或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头晕肢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3]

6 固冲汤的用法用量

药汁送服[2]

上药煎汤,用五倍子末15克和服。

脉象热者,加大生地30克,凉者,加乌附子9克。

7 方解

固冲汤主治因肾虚不固,脾虚不摄,冲脉滑脱所致崩漏,当急治其标,治宜以固冲摄血为主,健脾益气为辅。方中重用山萸肉甘酸而温,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收敛固涩,为君药。龙骨味甘涩,牡蛎咸涩收敛,合用收敛元气,固涩滑脱,共助君药固涩滑脱;白术补气健脾,以助健运统摄;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举,尤善治流产崩漏,2药合用,令脾气旺而统摄有权,共为臣药。生白芍味酸收敛,功能补益肝肾,养血敛阴;棕榈炭、五倍子味涩收敛,善收敛止血;海螵蛸、茜草固摄下焦,既能止血,又能化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以上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固冲摄血,益气健脾之功。[3]

冲为血海,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摄血。若脾气虚弱,统摄无权,或冲脉不固,而致血崩或月经过多。亟宜益气健脾,固冲摄血为治。方中重用白术、黄芪补气健脾,俟脾气健旺则统摄有权,故为君药。肝司血海,肾主冲任,故以山萸肉、生白芍补益肝肾,养血敛阴,共为臣药。煅龙骨、煅牡蛎、棕榈炭、五倍子收涩止血;在大队固涩药中,又配海螵蛸、茜草化瘀止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以上共为佐药。综合全方,补气固冲以治其本,收涩止血以治其标,共奏固崩止血之效。[4]

8 固冲汤的临床运用

固冲汤为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之血崩、月经过多的常用方。临床上以出血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为证治要点。[3]

81 加减法

若兼肢冷汗出、脉微欲绝者,为阳气虚衰欲脱之象,需加重黄芪用量,并合参附汤以益气回阳。[3]脉象热者,加大生地1两;凉者,加乌附子3钱;大怒之后,因肝气冲激血崩者,加柴胡2钱;若服药两剂不愈,去棕边炭,加真阿胶5钱(另炖)同服;服药后觉内热者,加生地。

82 使用禁忌

血热妄行崩漏者忌用固冲汤[3]。

83 固冲汤治血崩

一妇人年三十余,陡然下血,两日不止。及愚诊视,已昏愦不语,周身皆凉,其脉微弱而迟。知其气血将脱,而元阳亦脱也。遂急用此汤去白芍,加野台参八钱、乌附子三钱。一剂血止,周身皆热,精神亦复。仍将白芍加入,再服一剂,以善其后。

84 固冲汤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以固冲汤为主治疗5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每日一剂,三日为一疗程。其中劳伤型(30例)加红参、三七、鹿角霜,虚寒型(14例)加附片、炮姜、艾叶,虚热型(4例)加生地、丹皮、旱莲草,血瘀型(2例)加蒲黄、赤芍、当归。结果,服药12个疗程后,痊愈34例,显效13例,有效3例。

9 固冲汤的现代适应证

[4]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脾气虚弱与冲任不固者可用固冲汤。

91 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包括两种:①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机体受内部或外部因素如精神紧张、代谢紊乱、气候骤变等因素影响,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或靶细胞效应异常而致月经失调。子宫内膜主要表现为:组织脆性增加,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至修复困难、血量结构及功能异常、凝血与纤溶异常,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甚至大量出血。②排卵性月经失调,是由于月经周期中有卵泡发育及排卵,但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主要病理是子宫内膜腺体呈分泌不良,间质水肿不明显或腺体与间质发育不同步,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另一种是由于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或溶黄体机制异常引起黄体萎靡不全,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期延长达9~10日,且出血量多。

10 固冲汤的药理作用

[5]

101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芪煎剂能加强学习和记忆巩固,同时有中枢性镇静、镇痛作用;黄芪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量,还能调节中枢神经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激肽系统,从而具有降血压作用;黄芪能抑制因缺氧大脑中儿茶酚胺的升高,保护大脑因缺氧而致ATP含量及脑中氧化磷酸化下降;黄芪多糖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高血糖反应,而对苯乙双胍所致血糖低下又有显著对抗效果,最近研究证明黄芪有明显的降糖效果,对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黄芪多糖腹腔注射可见小鼠肾上腺重量显著增加,连续服用黄芪煎剂可见大白鼠肾上腺束状带细胞脂质空泡含量显著增加,并能明显抑制衰竭的血浆皮质醇含量降低,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抗炎、解热、允许作用,以及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还有研究证明黄芪有促雌激素样作用。白术有镇静作用,而且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具有抗应激、增强体力的作用,还有降血糖作用。臣药山萸肉能兴奋副交感神经,同时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使皮质醇浓度升高,具有抗应激、抗缺氧、抗疲劳,增强记忆功能的作用;山萸肉还可促进残余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以及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而有降血糖作用。白芍有中枢性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又能增进学习和记忆能力,提高耐缺氧能力,改善缺氧所致脑电活动,降低脑钙、钠、水含量;白芍总苷对高度兴奋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明显的保护效果,同时对其又有双相调节作用;白芍水提物含有拮抗胰腺腺泡细胞上八肽胆囊收缩素受体成分,还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肌痉挛,以及因痉挛引起的腹痛等。佐药龙骨、牡蛎、海螵蛸以及君药黄芪中含大量的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镁、铝、硅、氧化铁、氧化钙、钾、钠、氯、铜、锌、镁、锶、镍、钛、磷、锰等微量元素,大量的Ca2+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对神经冲动的传导、肌肉的收缩以及神经肌肉的应激等均有重要作用;Mg2+缺乏时神经肌肉传导调节就会发生障碍,Mg2+是在细胞内与线粒体结合,在很多酶中起辅因子作用,尤其是在ATP及cAMP的活化和产生、神经肌肉传导调节及细胞内钾、钙的稳定上起重要作用。钾是糖氧化、ATP生成、糖原合成有关酶的激活剂,当钾缺乏时则ATP生成不足,钾能激活乙酰化酶,钾缺乏则影响乙酰胆堿等神经介质合成,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钠直接影响着神经冲动的传递和神经肌肉的应激性。铁能治疗缺铁性贫血,临床上往往见缺铁性贫血患者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缺铁使脑中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血清素降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排泄量增加所致;铁剂治疗后恢复正常,说明铁剂对神经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铜缺乏时精神发育障碍,铜剂治疗后好转,说明铜对中枢神经有一定作用;铜具有酶和激素样催化作用,如给糖尿病患者饮食中加入少量铜盐,病人一般情况改善,尿糖、血糖降低。由此可见,龙骨、牡蛎所含的上述物质可从分子生物学上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五倍子所含没食子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腺细胞的蛋白质被凝固引起分泌抑制,产生黏膜干燥、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可呈微弱的局麻现象。茜草提取物可使脑中ATP含量增加,有利于能量代谢及氧效应调节。

由此可见该方剂对大脑功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以及多种内分泌系统均有一定的调节和促进作用,这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神经性激素调节障碍应有一定益处。

102 对出血、子宫及生殖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芪有雌激素样作用,这就有利于保持女性第二性征,并在孕激素协同下,使子宫内膜产生周期性变化,形成月经周期,增强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使 上皮增生,浅表层细胞氧化,同时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系统,通过抑制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而抑制排卵。君药白术的醇或石油醚提取物对子宫的自发性收缩或催产素、益母草引起的子宫兴奋性收缩均呈明显的抑制作用,但白术水提取物的这种作用较醇提物为弱。臣药白芍具有解痉作用,能明显抑制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佐药煅龙骨、煅牡蛎、海螵蛸中含有大量的钙、磷,与血浆中的钙、磷共同参与凝血过程,Ca2+为凝血因子Ⅵ,在激活因子Ⅸ、Ⅹ、ⅩⅢ和凝血酶原的过程中不可缺少;血小板因子3和凝血因子Ⅳ主要成分是磷,二者在凝血过程的凝血反应中起关键作用。佐药棕榈子粉的醇提取物能收缩子宫,并具有凝血作用,以其制成的止血丸对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慢性宫颈炎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均有较好的止血效果。茜草水提取液正丁醇萃取部分是该药止血活性的有效成分,对凝血过程的3个阶段即凝血活酶生成、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形成均有促进作用,临床用茜草粉加纱布加压对股动脉出血35秒钟可停止出血。该方剂各味药含大量生物堿及蛋白质、氨基酸类,牡蛎、龙骨、海螵蛸含有大量的钙、镁、铁、锌、钾、钠,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山茱萸和五倍子中含有大量的没食子酸,可与若干金属、生物堿类形成不溶解化合物,因而具有解毒和收敛作用;没食子酸与皮肤黏膜及各种组织中的蛋白接触后,组织蛋白即被凝固,形成一种被膜而具有收敛止血效果。茜草、山茱萸和五倍子中含有大量的鞣质,鞣质也具有收敛止血作用。该方剂中各味药又含大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等,这就为子宫黏膜的修复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由此可见该方剂具有较强的止血和解痉作用,因而可缓解出血和疼痛。

103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黄芪煎剂能抑制磷酸二酯酶(PDE)活性,从而升高cAMP量,激活了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使钙通道蛋白磷酸化,导致钙内流增加;同时细胞内cAMP增加也促进了肌浆网释放钙,导致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增强,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对中毒及疲劳的心脏作用更为明显;黄芪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可增加冠脉血流量,可促进心肌代谢,增强心肌细胞对损伤的耐受力,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率并有解偶联作用;黄芪还能提高红细胞中2,3二磷酸甘油的含量,增强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提高红细胞内SOD含量,抗自由基,从而起到保护心肌作用;黄芪多糖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同时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黄芪除有直接扩血管作用外还能调节中枢神经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因而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可使高血压动物血压下降,又可使低血压或休克动物血压回升并且保持稳定,同时还能改善微循环;黄芪对钙调蛋白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了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血小板内cAMP水解减少,含量升高,同时还能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TXA2生成,促进PGI2生成,因而可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白术对血管有扩张作用,对心脏有轻度抑制作用,同时对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有显著延长作用。臣药山茱萸对失血性休克能迅速、明显地升高血压,有抗休克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泵血量和扩张外周血管,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对缓解休克、DIC形成具有一定作用。白芍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同时扩张周围血管,具有降血压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茜草提取物茜Ⅱ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小板聚集,延长耐缺氧时间,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龙骨、牡蛎、海螵蛸含大量的钙、镁、铁、锌等微量元素,当低血Ca2+时对心肌细胞Na+内流屏障作用减小,使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升高,但由于膜内外Ca2+的浓度差减小,Ca2+内流减慢致动作电位平台期延长,不应期也延长;牡蛎可补充Ca2+,故有利于此种情况的消除;同时Ca2+还有利于凝血因子韵生成,故有促凝作用;低镁血症对心血管可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第一,低Mg2+血症可使Na+K+泵失灵,导致心肌兴奋性升高;Mg2+对Na+有阻断作用,使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Mg2+低常伴K+低,可加重上述两种情况,从而引起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也可导致病人烦躁不安而自汗;第二,Mg2+低时可使血管活性的内皮素、儿茶酚胺产生增加,扩张血管的前列环素产生减少,使血压升高,外围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自汗;Mg2+是许多酶系必需的辅助因子,严重Mg2+降低可使心肌细胞代谢障碍和冠状血管痉挛,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牡蛎含有大量的Mg2+,因而可以改善上述情况。

104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芪所含黄芪苷及多糖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黄芪苷具有抗生物氧化作用,并能诱导肝药酶,使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明显升高,对抗远志皂苷所致红细胞溶血,说明其是通过代谢调节和膜稳定作用而具有保肝功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黄芪注射液可使病人CD8下降、CD4/CD8升高,恢复正常免疫功能,提高清除病毒和抑制病毒扩散的能力;黄芪多糖也具抗生物氧化作用,而且能促进ATP的恢复而具保肝作用,可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使血清胃泌素明显下降而具有抗胃溃疡作用,对胃黏膜损伤有显著抑制作用,降低损伤指数,减少损伤面积。白术主要成分苍术酮能抑制转氨酶升高,防止肝糖元减少,防止脂肪浸润、组织坏死;白术醋酸乙脂提取物则有利胆作用;白术煎剂对肠管呈双相调节作用,正常情况下有兴奋作用,当肠管受乙酰胆堿作用而兴奋时,白术抑制之,当受肾上腺素作用而抑制时,白术则兴奋之,从而使肠管活动恢复正常;白术水提取物具有抗溃疡作用;白术丙酮提取物能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山萸肉有抗肝损伤作用,能使ALT、AST显著下降。臣药白芍对多种实验性肝损伤模型均有显著保护作用,能抑制转氨酶升高,对抗肝组织嗜酸性变性和坏死,对免疫性肝损伤也有保护作用;白芍所含芍药总苷及牡丹酚均具有抗溃疡作用,对于肠管白芍及芍药苷具有显著的解痉效果。佐药龙骨、牡蛎、海螵蛸含有大量的磷酸氢钙和磷酸钙,可中和盐酸,抑制胃酸过多,其所含大量鞣质、角质等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特别是煅牡蛎能显著降低胃液pH值,抑制胃液分泌,有抗溃疡作用。海螵蛸能降低胃液pH值,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促进溃疡面炎症吸收,其所含有机质与胃中有机质作用后形成保护膜,具有抗溃疡作用。五倍子所含没食子酸与蛋白质结合可防止胃出血,与钙等金属结合可防止中毒。

这些作用充分说明该方剂对肝功能及胃肠功能有促进和保护作用。

10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氧化损伤作用

君药黄芪及其所含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甲及其他一些成分对免疫系统具有广泛的免疫增强和调节作用。黄芪注射液能明显防治环磷酰胺所致外周血WBC减少和骨髓巨核细胞数降低,促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随机运动和趋化运动,黄芪多糖能使脾脏增重,并明显拮抗泼尼松龙等所致脾脏、胸腺、淋巴结萎缩;黄芪水煎剂可显著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活性,黄芪皂苷甲可使巨噬细胞体积增大,其吞噬体、溶酶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等大部分细胞器数量增多而呈激活状态;黄芪皂苷甲还能促进巨噬细胞酶蛋白合成系统功能,促进溶酶体合成;黄芪通过诱生干拢素而促进NK细胞的活性,能明显促进正常机体特异性抗体生成,显著提高抗原结合细胞数、抗体分泌细胞数、溶血空斑数及抗体生成量,且对抗体形成细胞发挥双相调节作用,使反应低者促进之,反应增强者则抑制之,黄芪能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可使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升高并接近正常,并显著提高其活性。白术多糖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并明显提高IL2分泌水平,对抗氢化可的松对其的抑制作用,延长淋巴细胞寿命,纠正T细胞亚群分布紊乱状态;白术能活化网状内皮系统,增强其吞噬功能,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溶酶体消化率显著提高,并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山萸肉煎剂可明显促进体液免疫功能,使血清IgG、IgM迅速形成;抑制网状内皮细胞功能,抑制NK细胞生长;使免疫功能低下者功能增强,使免疫功能亢进者功能降低,从而使免疫功能恢复平衡。臣药白芍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即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均有双相调节作用。佐药茜草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并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海螵蛸、龙骨、牡蛎中含大量的微量元素钙、镁、铁、锌、硒等,这些均是免疫物质制造的必不可缺少的元素,说明该方剂具有免疫促进和免疫调节作用;同时龙骨可明显增加脾脏、胸腺重量,促进巨噬细胞功能。

君药黄芪煎剂可使红细胞及心肌SOD活力显著提高,对氧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抑制过氧化脂质的升高,有抗自由基损伤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白术有降低脂质过氧化物,降低LPO及MDA含量,提高血中SOD、GSHPx活性,增加清除氧自由基能力的作用。臣药白芍总苷及丹皮总苷对氧自由基及羟自由基有清除作用,能抑制H2O2对细胞的损伤,因而具有抗氧化作用。茜草根煎剂有利于能量代谢和氧效应的调节。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1 歌诀

固冲汤内用术耆,龙牡芍茜与山萸;五味海蛸棕炭合,崩中漏下总能医。[3]

12 出处

你好,食物中毒倒是不至于,但是以后须注意饮食禁忌喔。楼主也不希望重新炖锅起灶吧,吃吧,以后注意就好了。以下供楼主日后参考:

一、猪肉、羊肉、牛肉三种肉食的饮食禁忌。

(一)猪肉饮食禁忌3

1、猪肉和牛肉

猪肉和牛肉不共食的说法由来已久,《饮膳正要》指出:“猪肉不可与牛肉同食”。这主要是从中医角度来考虑,一是从中医食物药性来看,猪肉酸冷、微寒,有滋腻阴寒之性,而牛肉则气味甘温,能补脾胃、壮腰脚,有安中益气之功。二者一温一寒,一补中脾胃,一冷腻虚人。性味有所抵触,故不宜同食。

2、猪肉与羊肝

中医云:“猪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闷。这主要是因为羊肝气味苦寒,补肝、明目,治肝风虚热。”猪肉滋腻,入胃便作湿热“,从食物药性讲,配伍不宜。羊肝有膻气,与猪肉共同烹炒,则易生怪味,从烹饪角度讲看,亦不相宜。

3、猪肉与大豆

从现代营养学观点来看,豆类与猪肉不宜搭配,是因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 ——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它常与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形成复合物,而影响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还有就是因为豆类与瘦肉、鱼类等荤食中的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结合,从而干扰和降低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故猪肉与黄豆不宜搭配,猪蹄炖黄豆是不合适的搭配。

4、猪肉与芫荽

芫荽辛温,耗气伤神。猪肉滋腻,助湿热而生痰。古书有记载:“凡肉有补,唯猪肉无补”。

(二)羊肉饮食禁忌

1忌与茶同食

茶水是羊肉的“克星”。这是因为羊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羊肉时喝茶,会产生鞣酸蛋白质,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水分减少,进而诱发便秘。 5不宜与南瓜同食 中医古籍中还有羊肉不宜与南瓜同食的记载。这主要是因为羊肉与南瓜都是温热食物,如果放在一起食用,极易“上火”。同样的道理,在烹调羊肉时也应少放点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温燥热的调味品。

2不宜与醋同食

酸味的醋具有收敛作用,不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与羊肉同吃会让它的温补作用大打折扣。

3忌与西瓜同食

吃羊肉后进食西瓜容易“伤元气”。这是因为羊肉性味甘热,而西瓜性寒,属生冷之品,进食后不仅大大降低羊肉的温补作用,且有碍脾胃。

4部分病症忌食羊肉

经常口舌糜烂、眼睛红、口苦、烦躁、咽喉干痛、牙龈肿痛者,或腹泻者,或服中药方中有半夏、石菖蒲者均忌吃羊肉。

(三)牛肉饮食禁忌

现代研究认为,牛肉富含丰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

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适宜于中气不足、气短体虚、筋骨酸软、久病贫血、面黄体瘦、头晕目眩的病人食用。适宜用量每餐约80克,过量食用可能会提高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几率。

凡有感染性疾病、肝病、肾病的人慎食牛肉;高胆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儿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牛肉不宜与板栗、田螺、红糖、韭菜、白酒、猪肉同食。

有人把猪肉和牛肉混合后包饺子,殊不知牛肉与猪肉是相克的。书中记载:猪肉反牛肉。一般说“反”的,有两个情况:一是互相制约干扰,可以降低疗效;二是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产生毒性。如果以“这两种肉混在一起是否适宜”为题,做个实验研究项目,不知道会不会得到支撑此说的结论。在没有得到否定之前,还是听从古训比较好,在吃肉的时候,还是应该注意这些禁忌。不然,真是时刻都会受到“病从口入”的威胁。

二、举例说明。

1、发热时忌口

  患感冒发烧时要避免生食、冷食、油腻、油炸物的食物等。因为感冒为热性疾病,若再加上热性食物,则不易退烧。

2、手术后忌口。禁忌“发物”。“发物”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在此期间进食某些不宜食用的食物,亦即能诱发疾病的食物。如薤、姜、花椒、羊肉、鹅肉等为发热之物;如虾、蟹等为发风之物;如饴糖、糯米、醪糟、米酒等为发湿之物;如梨、柿及各种生冷之品为发冷积之物。

3、产后忌口,凡辛热温燥之物不宜食用。

中医所指发物是:能引发旧疾、新病加重的食物。范围很广,有时甚至将所有荤腥都看成发物。一般按性能分为六类:

  一为发热之物,薤 ( 即荞头 ) 、姜、花椒、胡椒、牛肉、羊肉等;

  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香蕈、鸡、鹅、鸡蛋等;

  三为发湿热之物,如柑、桔、饴糖、糯米、猪肉等;

  四为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冰水等各种生冷之品;

  五为发动血之物,如海椒、慈菇、胡椒等;

  六为发滞气之物,如芋头、羊肉、莲子、芡实等。

三、人参的食用禁忌:

1.人参不可滥用 人参是一种补气药,如没有气虚的病症而随便服用,是不适宜的。体质壮实的人,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进服补药,妄用本品。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腹胀等症。有些人认为人参是一种补品,以为吃了对身体总有好处,这是错误的想法。无论是红参或是生晒参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有的人四季在保温杯里泡人参当茶饮,有的把人参当作口香糖嚼,有的定时定量长年不断,形式多样,这都属于滥服人参。

人参应在医生或执业药师指导下有目的地使用,并非人人适宜。过量服用,易引起人参中毒,出现血压升高、鼻出血、精神高度兴奋、烦躁不安、失眠、易激动、神经过敏、眩晕头痛、皮疹、瘙痒,甚至抽搐、惊跳和小儿性早熟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人参中毒综合征”。

2.服用人参后忌吃萝卜(含白萝卜和绿萝卜)和各种海味 古医书讲萝卜“下大气,消谷”。现代研究萝卜消食利尿,与古代观点相同,人参大补元气是其最主要的功能。若同时吃萝卜却可破气,此一补一破,人参就起不到滋补作用。因此,萝卜、人参不宜同时服用。此外,大部分的滋补品都有补气作用,故均不宜与萝卜同时服用。

3.忌饮茶 茶叶中含有鞣质,与人参皂苷结合,不易被人吸收;再者茶叶含有咖啡因等物质,这些物质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喝了浓茶以后,常会出现失眠烦躁等,这就是中枢神经过于兴奋所致。同样,人参也有类似作用,它能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程度。因此,同时服用人参和茶叶会使这种作用大大加强,容易使人出现晚上睡不好觉、烦躁、头痛等现象。特别对于那些有神经过敏或神经衰弱的患者来说更是没有好处,所以吃人参时忌茶,尤其是浓茶。

4.无论是煎服还是炖服,忌用五金炊具 尤其是铜、铁器具。五金炊具易与药材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要用此类炊具制作人参,最好使用沙锅等炊具,这样才能保证药材的品质。

5.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宜服用人参,下列人员不宜服用人参

(1)患有动脉硬化症:人参中的蛋白质因子能抑制脂肪分解,加重血管壁脂质沉积,故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糖尿病、脉管炎者应慎服人参。

(2)高血液黏度的患者:血液黏度升高,血流不畅,中医称之为“瘀血”。人参有促进红细胞生长的作用,红细胞增多,血液黏度会更高。

(3)失眠患者:人参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失眠者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服人参只能加重失眠。

(4)胃病:现已查明,很多胃病的罪魁祸首是幽门螺杆菌,而人参对该病菌有保护作用,不利于药物对其杀灭。

(5)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人参有类雌激素样作用,能抑制胆道排泄胆汁使胆汁变稠。调查证明,长期服人参者胆石症发病率明显增高。

(6)其他:另外高血压患者;脾气暴躁而面色发红者不宜吃人参;发热者不宜吃红参和野山参;脾胃虚寒者,不宜吃西洋参。

人参分类:

  按照生长方式命名有野山参、移山参、园参三种;

  按照产地命名如吉林人参、韩国高丽人参、辽宁石柱参等;

  按照炮制方法命名如:红参、白糖参、生晒参、保鲜人参、活性人参等;

  也有复合式命名如高丽红参、吉林野山参、宽甸柱参等。

  中国人参:

  按历史产地分:紫团参、上党参、辽参、辽东参、吉林参、厂参、边江参等。

  按现在产地分:长白人参、集安人参、抚松人参、辽宁石柱参等。

  按果实颜色分:红果人参、黄果人参。

  按株茎颜色分:紫茎人参、绿茎人参。

  按生长环境分:野生人参、林下参、园植人参等。

  按炮制方法分:生晒参、精制红参、烫通参、冻干参、保鲜人参等。

  按商品名称分:山参、生晒参、红参等。

  复合式的命名:吉林野山参、辽宁石柱参、集安边条参等。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主治气虚欲脱、劳伤虚损、倦怠、纳呆、呕吐、大便滑泄、气短、自汗、久咳气喘、消渴、失眠、惊悸、健忘、阳痿、尿频、崩漏等一切气虚津伤之证。

  1大补元气:适于元气虚脱。

  a 气虚欲脱,症见面色苍白,心悸不安,虚汗不止,脉微欲绝者。

  b 气脱亡阳,上面症状兼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每与附子同用。

  2补脾益肺:可治脾,肺气虚。

  a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无力,呕吐泄泻,舌淡脉缓。

  b 肺气不足,咳喘乏力,动则益甚,自汗脉虚,易感风寒。

  3 生津止渴:用于津伤口渴,消渴。

  a 津伤口渴,热伤气阴,身热烦渴,汗出体倦,脉大无力,每与石膏、知母同用。

  b 内热消渴,烦渴不止,脉数无力,属内热而气阴不足者。常与养阴清热药同用。

  4 安神增智:主治气血不足引起的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常配养心安神药。

  此外,还可用治血虚、阳痿及正虚邪盛,均取本品气旺生血,气旺阳自强及扶正祛邪之功。

  [历史论述]

  《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曰:“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张仲景《伤寒论》:收方113个,其中配伍有人参者占21方,并论述人参具有“温补、滋润、强壮、强精、保温、增强视力,安定精神”等作用。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人参能治男女一切虚症,自汗眩晕、头痛反胃,阂症、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痹瘘、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药性本草》载:“人参主五劳七伤,虚损痰多,止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痰及痛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

  《寿世保元》载:“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

  《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痿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日华子》:“杀金石药毒,调中治气,消食开胃,食之无忌。”

  《月池人参传》:“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

  《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

  《医学启源》:“治脾肺阳气不足,及肺气喘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泄肺脾胃中火。”

  《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渴,生津液。”

  《本草蒙筌》:“定喘嗽,泻阴火,滋补元阳。”

  《本草备要》:“补剂用熟,泄火用生。”

  《眼科全书》:“润心肺,泄虚热。治气虚内障,陷翳不起,或服破血过多,两目愈昏,宜多服久服则复明。”

  《本草发挥》:“人参甘温,能补肺中之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仲景以人参为补血者,盖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则阴长,血乃旺矣。”

  《汤液本草》:“人参,味既甘温,调中益气,即补肺之阳,泄肺之阴也。”

  《本草会编》:“丹溪言,虚火可补,须用参芪。”

  《薛氏医案》:“人参,但入肺经,助肺气而通经活血,乃气中之血药也。”

  《本草汇言》:“人参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

  《本草经疏》:“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

  《本草通玄》:“人参,职专补气,而肺为主气之脏,故独入肺经也。”

  《本草正》:“人参,味甘、微苦、微温。气味颇厚,阳中微阴。气虚血虚俱能补,阳气虚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此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

  《药品化义》:“人参性大温,色淡黄,脾性最喜,脾生金,兼能益肺。味甘而纯,甘则补阳,用补阳气,以固真气,为温脾之圣药也。”

  《本草新编》:“人参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肝中之血,得人参则易生,世人以人参气分之药,绝不用之疗肝肾,此医道之所以不明也。”

  《本经逢源》:“虚弱之人,必用人参入表药中,”

  [人参其他部位的功效主治]:

  参芦:参芦是植物人参的根茎。我国古代大部分医药书籍中,有人参"不去芦令人吐"的记载,从而把参芦作为催吐药。《华氏中藏经》首载参芦,并有"吐人"的记述。历代医家也多沿袭此说,如《本经逢源》就认为"参芦能耗气,专入吐剂"。因此,临床上以参芦救治痰涎壅塞胸膈、食积阻于胃脘等症。近年来,有一些药品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翻阅了上百本本草古籍,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参芦催吐作用进行了再评价,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系统地观察了参芦及不去芦的全参对鸽、猫、狗、猴等实验动物和人的致吐作用。结果表明,即使加大剂量,也未见参芦有催吐作用。他们又运用比较药理学方法,对参芦、不去芦的全参和去芦的人参的生物活性及毒性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三者均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且毒性也相仿,从而说明参芦不仅无催吐作用,还具有与人参相似的生物活性,人参不去芦对其应有生理效应的发挥及毒性也无影响。经有关部门研究,参芦的有效成分含量比须根、茎、叶还高,并未发现有其它特殊的不同成分。这些研究,既推翻了前人对参芦和片面认识,又为人参的合理利用创造了理论依据。参芦占全参的8%-15%,以往入药前须将其除净,削下的参芦虽有少量作催吐药,但大部分却霉烂掉了。据统计,从前我国每年去除的参芦达15万公斤以上。现今,参芦随人参一并入药,既能节约药材资源,又可增加经济效益。因此,奉劝选购人参进补者,请勿固守陈规而去掉参芦。

  参条:植物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称为参条。参条补益之力较人参为小。据《本草从新》载,参条能"生津、止渴,补气。其性横行手臂,指臂无力者,服之甚效"。因而,古代医家用其治疗虚弱病人的肩臂及上肢痛、抬举无力、手指麻木(相当于肩周炎、末梢神经炎、网球肘等病)。现今,由于参条的量很少,故临床很少使用。

  参须:人参的细支根及须根,状若胡须,故有参须之称。参须性平、味甘而苦,功同人参而力逊,因其价格低廉,故临床上非危急病重者,不需用人参,常以参须代替。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有红直须、白直须、红弯须和白弯须四种。直须较弯须为好。(1)红直须:为较粗的细支根,一般长10厘米以上。棕红色,体表有纵皱纹及须根脱落痕,少数有栓皮剥脱现象。断面棕红色、平整、类圆形,边缘弯曲成波状,质地坚脆。气香,味苦。(2)红弯须:为棕红色的细支根及须根,长短粗细不等。质脆,味苦。红直须和红弯须可代替红参使用。(3)白直须:为较粗的支根,性状同红直须,惟表面黄白色,多数已无外皮,断面呈类白色。(4)白弯须:多为须根,常团成饼状。黄白色,性状同红弯须。白直须和白弯须可代替白参使用。《本草从新》在介绍参须时说:"参须,生津补血。亦横生芦头上而更细者,其性与参条同,而力尤薄。要知参条、参须,不过得参之余气,危险之证,断难倚仗。"古代医家用参须治疗胃气虚弱的呕吐、呃逆,肺气虚弱的咳嗽、咯血及气津两伤的口渴思饮等。现代临床也常将其作为人参的代用品。其实,家庭选择保健进补,参须是较为价廉实惠的,泡茶应用更为方便。

  参叶:植物人参的叶子称为参叶。参叶在清代以前很少作为药用。《本草从新》曾说过,参叶"大苦大寒,损气败血,其性与人参相反,且无用,所以从来本草内俱不载"。而书仅晚成八年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参叶气清香,味苦微甘,其性补中带表,大能生胃津,祛暑气,降虚火,利四肢头目,浸汁沐发,能令光黑而不落,醉后食入,解醒第一。参叶性寒,味苦而甘。功能补中清肺、生胃津、止消渴、祛暑气,降虚火。现代临床除了用参叶较弱的益气作用外,主要借其生津润燥、甘寒清热,以治疗气阴不足的萎缩性胃炎、糖尿病、肺结核,以及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夏令用其泡茶饮用,可祛暑解渴。醉酒以后饮上一杯参叶茶,可醒脑解渴。参叶外用洗头,能够治疗脱发。近代研究证明,人参叶含有与人参根相同的皂甙,具有抗疲劳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作用,故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选择参叶时,以叶片干燥,绿翠如生,手按之有清甜香气者为真品。

  参子:人参的果实叫做参子。参子具有极弱的补益作用,除此之外,尚可用来"发痘行浆"。据文献记载:"凡痘不能起发分标行浆者,药内加参子,后日无痒塌之患。"可见参子曾作为痘科要药,但后世已很少使用。

  参花:人参的花蕾称为参花。参花与人参的功用相似,但力量远较人参为弱。

  [使用注意]

  ①身热便秘,脉滑有力,一切实证、热证,或肝阳上亢、阴虚火动者忌用。

  ②不宜与藜芦同用,人参畏五灵脂,恶莱菔子、皂荚、黑豆。

  [谬论]

  谬论一:“参根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约占干根的 70%,这些构成了参的甜味),与胡萝卜很差不多。从参中提取出来的人参炔醇与从胡萝卜中提取出来的胡萝卜毒素(一种神经毒素)完全相同。民间说人参服用不当,就跟吃萝卜差不多,看来并非没有道理。”

  不同的西药有不同的成分,不同的成分有不同的分子式、结构式,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中药亦然。这里有些人居然把人参的成分与胡萝卜毒素等同起来,充分显示作者的无知。

  谬论二:“参根还含有其他多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提取、浓缩后表现出药性,但其含量极低,不太可能有重要的作用。参根的化学成分中,有一小部分(不到5%)属于皂甙类,构成了参的苦味。这类物质在多种草药、食物(例如橄揽、金瓜、大豆)中也能找到,有药理活性。”

  最无知的话就是“但其含量极低,不太可能有重要的作用。”实在是超级谬论,含量低就不起作用?肉毒素多少就能毒死人?是不是太荒唐了??

  谬论三:“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已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试图分离和鉴定出各种人参皂甙,目前已从中国人参中鉴定出了34种。其中一些人参皂甙在单独使用时,似乎和服用整个参根的作用相似,因此现在一般认为参的独特活性物质是其中的皂甙类物质。”

  成分的单独服用与整体中药服用相似是非常正常的,中药的使用也遵循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人参能大补元气,有“百草之王”之称。从基原讲,人参和红参均源自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称“白糖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称“红参”。我们常用的人参一般指生晒参,红参是园参蒸制后的干燥品。

红参: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

人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人参依其加工方法不同而得生晒参(经晒干而成)、红参(经蒸煮处理而成),那蒸和不蒸有和区别呢?

首先,中医认为,人参为补虚类中药,长于气虚。人参生用气凉,味苦而补阴。故生晒参性凉,偏于补气、养阴、生津之效,适用于气阴不足者,气阴两虚多用人参;如舌红少苔,咽干口燥,兼有头晕、耳鸣等症可服之;红参性偏温热,以温补见长,有温升之功,能补阳气,有较强的补气作用,最适合于阳气虚弱或阳气衰亡的“亡阳症”,多用于气血亏虚,脉微肢冷,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如年老气衰、头晕目眩、胃寒及妇女失血过多,或手术后体虚者。

其次,从古籍医书圣典来看,书中云:“人参补阴以益阳”;“阳欲脱者,补阴以留之”;“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等;人参单用起源很早,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孙思邈《千金方》都有用人参治病的记载。唐、宋以后,民间煎汤熬膏,单用者益多,实因其功用虽重在补阴补血,而亦能补阳益气,具有比他药特殊的两相性作用。可见人参之益阳是通过补阴而实现的。

人参作为百草之王,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通过翻看查阅各种书籍、文献,发现人们对其补阴还是补阳颇有争议,古人认为人参性微寒,现药典则微温,我认为这与现代人参多用于补虚有关。但对于人参和红参,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对红参偏温认识是一致的,体弱阳虚者,温补宜用红参。

人参使用注意:1、少不用参,可致孩子性早熟;2、不易于藜芦、五灵脂、萝卜、茶叶同用;3、体质壮实之火,并无虚弱现象,妄用本品,如误用或多用,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腹胀等症。4、感冒发热不宜用。4、怀孕后期禁用人参。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