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七绝出现在什么朝代 这本古籍里隐藏了第一首七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最早的七绝出现在什么朝代 这本古籍里隐藏了第一首七绝,第1张

前几天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最早的七言绝句是什么时候有的?有怎样的历史?

前言

七言绝句就是四个七言句组成的诗,简称七绝。七绝和五绝一样,有近体诗有古体诗。

我们都知道七绝在唐朝达到了顶峰中的顶峰,但是如果说最早的七绝出现在什么时候,恐怕就不太好回答了。

我们可以先从唐朝一步步的看一看,七言绝句的特点。

一、 唐朝七绝的古体与近体

了解七绝的诞生与发展,首先要了解基本的旧体诗知识。

旧体诗中有近体诗和古体诗,符合格律诗的是近体诗,不符合格律的是古体诗,因此绝句也有古绝句和律绝句之分。

南北朝开始研究四声八病以后,诗的格律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到了初唐时,格律的规则渐渐确定,因此绝句中出现了大量的古绝句与律绝句并存的现象。

其中五绝中的古绝句非常多,例如李白《静夜思》、孟浩然《春晓》、贾岛《寻隐者不遇》等等名篇多不胜数。 在《唐诗三百首》中,五言古绝句和五言律绝句几乎分庭抗礼,这也基本反映了五言古绝句的生命力之旺盛。

但是七绝格律化非常明显,其中的近体七绝非常多,古体七绝极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唐诗三百首》中七绝一章,我们耳熟能详的七绝几乎都是律绝句(近体绝句)。例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大多数绝句都是近体绝句。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除了失黏折腰的韦应物《滁州西涧》外,李白的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人”字出律,除此以外,似乎都是律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人”字出律。

虽然律绝句和律化特征明显的七绝(有人称为拗体七绝)占了唐朝七绝的大多数。不过七绝中仍然有一部分完全是古体的七绝,例如李白的《登庐山五老峰》特意使用古体诗的句式: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孟郊的《洛桥晚望 》 (仄韵)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仄。

七言绝句为什么古体这么少,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七言诗在唐朝以前不是主流,唐朝以前七言诗很少,而七言绝句就更少,所以不如五言古绝句那么有影响力。

七绝在唐朝开始发展的时候,正是格律规则越来越严格之时,所以作七言绝句的诗人,习惯于直接格律化。

可以看出,七绝不是唐朝才出现的,那么之前的七绝是什么样呢?

二、隋朝的七绝

《北史》 卷76列传第64记载了一段故事:

子十二人,楷通议大夫,弘金紫光禄大夫,整左光禄大夫。整尤骁勇,善抚御,讨击群盗,所向皆捷。诸贼歌曰: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千万众,只怕荣公第六郎。

隋朝名将荣国公来护儿有12个儿子,其中六儿子来整授左光禄大夫,作战时尤其骁勇,平定南方叛乱时所向披靡。因此有歌唱道,有多少官军也不怕,就怕荣国公的老六。

即使在唐朝,七言绝句也常常被当做歌辞演唱,可见这种风俗至少在隋朝就已经出现了。

这首七绝除了第二句以外,都是律句,也是一首律化的古体七言绝句。

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千万众,只怕荣公第六郎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为什么隋朝也有律化的七绝呢?再上溯到南北朝,看看当时是什么情况?

​三、南北朝齐梁以后七言绝句的特点

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出现了诗歌史上的重大事件,就是以沈约为主的永明体诗人开始把四声八病与诗歌创作结合起来。从此诗歌开始了格律化。

从此以后,诗人作诗开始注意隔句押韵,注意四声的区别,甚至出现了完全合律的格律诗。只是在南北朝时期的格律诗常常出现失黏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初盛唐仍然挺常见,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等。

在这以前的诗,常常有句句押韵的情况,在齐梁以后,可以看到单数句(首句可押可不押)大多是白脚。

体现在七绝上,就是第三句开始不押韵(白脚), 例如庾信的七绝《代人伤往 二首》:

杂树本唯金谷苑,诸花旧满洛阳城。正是古来歌舞处,今日看时无地行。

青田松上一黄鹤,相思树下两鸳鸯。无事交渠更相失,不及从来莫作双。

这两首七绝都是四句二韵,1、3句白脚,2、4韵脚。这种押韵和后来的绝句一样。

又如梁简文帝的《夜望单飞燕》是首句和2、4句押韵,第三句不押韵:

天霜河北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我们从唐朝往前回溯,会觉得这样押韵呢很正常呀,因为后来的绝句押韵方式都是这样的。但是以前的诗人并不特别在意隔句押韵的问题。

熟悉格律的朋友都能看出来,这三首并不符合格律诗平仄、黏连的要求,当然都是古体诗。梁简文帝和庾信都生活在永明体诗人诞生之后,因此可以看出他们的诗句中都有律化的现象。

四、绝句和绝,最早出自何处

那么最早的七言绝句出现在什么时候呢?先说说“绝”句的出现。

其实绝句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齐梁时期,我们都知道南朝梁、陈诗人徐陵《玉台新咏》中有古绝句四首: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古绝句其一》

另外更早一些,刘宋时期的诗人吴迈远传下来一首五绝:

伤歌入松路。斗酒望青山。谁非一丘土。参差前後间。

在《南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二记载了吴迈远这个人的狂傲:

又有吴迈远者,好为篇章,宋明帝闻而召之。及见曰:「此人连绝之外,无所复有。」迈远好自夸而蚩鄙他人,每作诗,得称意语,辄掷地呼曰:「曹子建何足数哉!」

这个吴迈远被宋明帝认为除了作诗以外,基本是个废物(判断基本正确,这个人替叛军写檄文,坐桂阳之乱诛死)。

这里用了“连、绝”二字来代表诗歌,这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称为“绝”的文章。

五、最早的七绝

齐梁以前,在东晋时有一首《豫州耆老为祖逖歌》,《晋书》 列传第三十二中记载:

(祖逖)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乃歌曰:“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其得人心如此。

豫州刺史、奋威将军祖逖(就是闻鸡起舞的那个人)为当地百姓爱戴,在一次宴席上,老人们歌唱赞颂祖逖:

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思歌且舞。

再往前,又有东晋王嘉编写的《拾遗记》中,记录有曹魏时期有七言四句的歌谣《行者歌》:

文帝(曹丕)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帝以文车十乘迎之,车皆镂金为轮辋灵芸未至京师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时人谓为“尘宵”。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名曰“烛台”故行者歌曰: “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 此七字是妖辞也。

魏文帝迎娶灵芸被认为不祥,当时有人唱了一首七绝:

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

从这两首可以看出来,一首押仄韵,一首押平韵,共同点是句句押韵,和后来第三句不押韵的绝句还是有区别的。

再往前上溯,春秋末年的《逸周书·周祝解》中,下面这一段隐藏了一首七言绝句:

故曰:文之美而以身剥,自谓智也者,故不足。角之美,杀其牛,荣华之言,后有茅。 凡彼济者必不怠。观彼圣人必趣时。石有玉而伤其山,万民之患故在言。 时之行也,勤以徙,辟召道者,福为祸。时之从也,勤以行,不知道者以福亡。故曰:费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沈祖棻(1909-1977)先生认为,其中有28个字可以说是七言绝句的始祖:

凡彼济者必不怠。观彼圣人必趣时。石有玉而伤其山,万民之患故在言。

沈祖棻先生是近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有"当代李清照"美誉。和其丈夫程千帆先生合称"程沈",二人曾经合作著有《古诗今选》、《古典诗歌论丛》、《古诗今选》、《唐人七绝诗浅析》等。

结束语

七言诗在唐朝前并不受文人的重视。七言绝句真正的发展是在唐朝, 初盛唐时随着李白、王昌龄等人大量创作七绝,使得这种诗体越来越受到诗人的青睐,作品也越来越多,到了中唐和晚唐时,七绝数量比初盛唐又增加了数倍。

七绝在唐朝的发展,很大原因是七绝被唐人作为乐府歌辞使用,类似于当时的流行歌曲形式。王士祯在《唐人万首绝句选序》中特别指出:

考之开元、天宝已来,宫掖所传 、梨园弟子所歌 、旗亭所唱 、边将所进,率当时名士所为绝句尔。故王之涣'黄河远上' 、王昌龄'昭阳日影'之句 ,至今艳称之。

@老街味道

观唐习律44 赠别诗怎样写?从卢纶诗可以看出送别诗的公式套路

观唐习律43 韦应物为何被纪晓岚批评 有些诗病作者不自知

1、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3、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0、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1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14、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15、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16、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赠崔纯亮》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社甫《戏为六绝句》

  18、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 古籍名句

去搜一搜吧,很多的,例如:《论语颜渊》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君子养心真善于诚。《荀子不苟》君子修养品德的方法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注重恭而不以礼来节制就会劳累不堪,注重慎而不以礼来节制就会显得畏葸,有胆量而不以礼来节制就会闯乱子,直率而不以礼来节制就会尖酸刻薄。

让者,德之主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四》谦让是德行的重要内容。

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四》纷纷争夺的人将有无穷的灾祸,卑辞谦让的人不会丧失他的幸福。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汉·曹操《礼让令》让人礼一寸,受人敬一尺。

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中说·魏相》君子不责怪别人做不到的地方,不强求别人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不让别人为他所不喜欢的事物而苦恼。

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燕山》俗语说:“厚道的人不抵毁别人以抬高自己,仁德的人不伤害别人以获取名声。”

君子以厚德载拘。《周易·坤》君子用宽厚的态度待人。

吾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我不想别人欺侮我,我也不想欺侮别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孟子·梁惠王上》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有而不施,穷无与也。《荀子·法行》富有时不肯赠别人东西,一旦穷困后别人也不会救济你。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2 求古书的名句 类似于《墨子》《老子》之类的 要一句全是四字的那种

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 出自 《墨子(修身)》

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 《墨子(修身)》

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墨子(修身)》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虚 而 不 屈 , 动 而 愈 出 。多 言 数 穷 , 不 如 守 中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九 章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

揣 而 锐 之 , 不 可 长 保 。

金 玉 满 堂 , 莫 之 能 守 ﹔

富 贵 而 骄 , 自 遗 其 咎 。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章

载 营 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

专 气 致 柔 , 能 如 婴 儿 乎 。

涤 除 玄 鉴 , 能 如 疵 乎 。

爱 国 治 民 , 能 无 为 乎 。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若满意,

请尽快采纳。

若有其它疑问,可以直接追

也可以百度HI我,写明问题,我会尽快回复。

祝您生活愉快!!!!

O(∩_∩)O

by一团队 fAns电子书[~~~~~~~~]

3 书中的好句

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

早晨,太阳像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来。

太阳落山了,它那分外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染成血色。

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胀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

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

太阳更低了,血一般的红,水面上一条耀人眼睛的广阔的光波,从海洋的边际直伸到小船边沿。

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大火。

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

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来。

没有敢抬头看一眼太阳,只觉得到处都耀眼,空中、屋顶、地上,都是白亮亮的一片,白里透着点红,由上到下整个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条都是火镜的焦点,仿佛一切东西就要燃烧起来。

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

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

4 名句有没有什么古诗词的句子或古书里

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5 唐诗宋词名句10句

诗中江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中云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别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诗中亲情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诗中乡情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唐诗宋词的名句,作者及出处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许浑《咸阳城东楼》 山雨欲来风满楼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李白《蜀道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上九邕》 丈夫未可轻少年(邕yong:1、邕江,水名,在广西2、广西南宁的别称)白居易《放言 五首之三》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长恨歌》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高适《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渭城曲》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观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陆龟蒙《别离》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

诗句“春来发几枝”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诗文如下: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意: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绝。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全诗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语浅而情深,相传当时即为人谱曲传唱,流行江南。

《相思》这首诗借咏物而寄相思。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用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

  论诗绝句三十首(选二)

 金元好问

 第十二首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①。

 第十五首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②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③。

 1. 郑笺:东汉郑玄《郑氏笺注》,此处泛指对古籍的笺注。

 2. 饭山:出自《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3. 鲁连:指鲁仲连。战国齐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后被视为奇伟高蹈﹑不慕荣利的代表人物。

 1、请根据诗意推断,第十二首评论的诗人是 ,第十五首评论的诗人是 。(2分)

 2、这两首诗运用多种手法表达了元好问对两位诗人的评价,请你结合诗句分别谈谈。(5分)

 参考答案

 1、李商隐,李白

 2、第十二首元好问引用《锦瑟》中的诗句,表明李商隐诗词义隐晦,聚讼纷纭,多种笺解,似都难以服众。表达了对李商隐诗歌含情深邈的向往,同时也对难以索解表示了遗憾和讽刺性的批评。(手法1分,内容1分)

 第十五首元好问以 “总为从前作诗苦”而“憔悴”的杜甫来反衬李白笔底银河,奔流直下,一气呵成的奔放豪迈。另一方面,以鲁仲连正衬,暗指李白不仅文才卓异,而且也如鲁仲连一样,关心国事、奇伟高蹈、不慕荣利。(手法2分,内容1分)

 赏析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承继了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的诗学观点,以彰显「正体』为经,以评论历代诗人为纬,交织成篇。全诗涉及的时代自汶开始,历经魏、晋、刘宋、北魏、齐、梁、唐、宋八个朝代,涉论之作家,始于曹植,终于南宋陈师道(后山卜正面讨论其诗者二十五人,分别是曹植、刘桢、张华、阮籍、刘琨、陶潜、谢灵运、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卢同、孟郊、李商隐、温庭筠、欧阳修、梅圣俞、苏轼、黄庭坚、秦观、陈师道(无己、后山附论其诗者一人,是王安石。附论其论诗意见者一人,是元稹。借其文以论其诗者两人,是潘岳、陆机。借其言论以论诗者二人,分别是元结、陆龟蒙。借其所论之诗句以论诗者两人,分别是王敦、斛律金。借其人品以论诗者一人,是华歆。总共涉及三十四人。全诗对这批作家采取分论、合论、或互见之体例来论述。而且针对他们在诗歌发展史上的份量高低而有轻重祥略之别〈注十八虽然元好问在行文之间并未严格遵守时时代之秩序,整体看来,还是壳整表现了古代诗歌发展览轮廓。以下即逐苜试为析释:

 望帝舂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笑。(之十二)

 按前半两句谓:望帝的春心,托附在杜鹃鸟的悲鸣中;佳人的锦瑟,激起对逝去年华的怅惘。后半两句谓:晚唐诗人李商隐诗旨的难以明了,大体与此相类。而诗家总是喜爱西昆之美好,唯独遗憾的是无人像郑玄笑注《毛诗》般,一一阐述他的义旨。技所谓[西昆』,众说纷云。

 宋刘放《中山诗话》云:「祥符天禧中,杨大年、钱文僖、曼元献、刘子仪以文章立朝,为诗皆宗李义山,号西昆体。』宋释惠洪《冷斋夜话》云:[诗到义山,谓之文章一厄。以其用事辟晦,时号西昆体。』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西昆体,即李商隐体。然兼温庭筠及本朝杨刘诸公而名之也。』本诗似乎沿袭释惠洪《冷斋夜话》之观点,视李商隐诗为『西昆体』,然其所论之重心,在李商隐诗「用事深僻』,以致「诗意晦涩』也。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凃手,枉着书生待鲁连。(之十五)

 按前半两句谓:李白诗笔洒落,境格旷远,正如其诗所示:[好比银河洒落九天。』何尝作过「饭颗山前』讥诮杜甫之劣诗?后半两句请:世间还有一些东抹西凃的论者,批评李白在中原扰扰之际,欲借永王璘之力量以建奇功。这又一种书生功利之见,诬枉像鲁仲连这一流的高士。本诗评论李白诗境格旷远。世俗失察,竟以不实之作相诬,书生功利之见相枉。

《泊秦淮》原文:

《泊秦淮》

杜牧 〔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翻译: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泊秦淮》赏析: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泊秦淮,诗人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在距陈朝覆灭已有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

此诗构思奇巧,情景交融,用典恰当,寓意含蓄,语言凝炼,诗评家沈德潜盛赞此诗为“绝唱”,确实是名不虚传。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创作背景:

《泊秦淮》,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杜牧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表达主题: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名家点评:

明·高棅《唐诗正声》:吴逸一曰:国已亡矣,时靡靡之音深入人心,孤泊骤闻,自然兴慨。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写景命意俱妙,绝处怨体反言,与诸作异。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周云: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为用事体。何仲德为熔意体。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烟笼寒水”,水色碧,故云“烟笼”。“月笼沙”,沙色白,故云“月笼”。下字极斟酌。夜泊秦淮、而与酒家相近,酒家临河故也。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那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其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绝唱。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后之咏秦淮者,更从何处措词?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首句写秦淮夜景。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后二句。“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叹为绝唱。

这个太多了,很难全部一一列举出来。 孟浩然的诗主要就是以写五言短篇为主。

若想完整地找到孟诗所有的五绝,建议您购买《孟浩然集》三卷,是唐代王士源所编,该书共收藏了孟浩然二百十八首诗,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这是目前所有汇总孟诗各个版本的源头(明代毛晋刻本《孟襄阳集》三卷和明代顾道洪刻本补遗一卷,附《襄阳外编》等等,都不如上述《孟浩然集》完整)。

如果再要加深理解,那么可购买199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徐鹏编写的《孟浩然集校注》。或者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佟培基编写的《孟浩然诗集笺注》。

目前公认孟诗的五言绝句里,最最有名的还是《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其次是《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其他广为流传的还有《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等等等等。。。(以下略)

一、鲁迅诗全集,如下(共六十一首):

  自嘲 (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1900年)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莲蓬人(1900年)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氵襄〕〔氵襄〕。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庚子送灶即事(1901年)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祭书神文(1901年)

  上章困敦之岁,贾子祭诗之夕,会稽戛剑生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曰:

  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絪緼兮烛焰赤。

  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

  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

  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

  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

  湘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蠹鱼。

  寒泉兮菊菹,狂诵《离骚》兮为君娱。

  君之来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

  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

  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蠹鱼之来游。

  俗丁伧父兮为君仇,勿使履阈兮增君羞。

  若弗听兮止以吴钩,示之《丘》《索》兮棘其喉。

  令管城脱颖以出兮,使彼惙惙以心忧。

  宁招书癖兮来诗囚,君为我守兮乐未休。

  他年芹茂而樨香兮,购异籍以相酬。

  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1901年)

  鸟啼铃语梦常萦,闲立花阴盼嫩晴。

  怵目飞红随蝶舞,开心茸碧绕阶生。

  天于绝代偏多妒,时至将离倍有情。

  最是令人愁不解,四檐疏雨送秋声。

  剧怜常逐柳绵飘,金屋何时贮阿娇?

  微雨欲来勤插棘,薰风有意不鸣条。

  莫教夕照催长笛,且踏春阳过板桥。

  只恐新秋归塞雁,兰□(舟+繁体双)载酒橹轻摇。

  细雨轻寒二月时,不缘红豆始相思。

  堕裀印屐增惆怅,插竹编篱好护持。

  慰我素心香袭袖,撩人蓝尾酒盈卮。

  奈何无赖春风至,深院荼蘼已满枝。

  繁英绕甸竞呈妍,叶底闲看蛱蝶眠。

  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

  文禽共惜春将去,秀野欣逢红欲然。

  戏仿唐宫护佳种,金铃轻绾赤阑边。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1901年)

  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半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篱绕屋树交加。

  怅然回忆家乡乐,抱瓮何时更养花?

  春风容易送韶年,一棹烟波夜驶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时随帆顶过长天。

  自题小像(1903年)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哀范君三章(1912年)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茗〔艹丁〕,微醉自沈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替豆萁伸冤(1925年)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吊卢骚(1928年)

  脱帽怀铅出,先生盖代穷。

  头颅行万里,失计造儿童。

  赠邬其山(1931年)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惯于长夜过春时(1931年)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送O.E.君携兰归国(1931年)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无题(1931年)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愔愔。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赠日本歌人(1931年)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湘灵歌(1931年)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无题二首(1931年)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送增田涉君归国(1931年)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答客诮(1931年)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无题(1932年)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偶成(1932年)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赠蓬子(1932)

  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

  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一.二八战后作(1932年)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自嘲(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教授杂咏四首(1932年)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

  何妨赌肥头,抵挡辩证法。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

  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世界有文学,少女多丰臀。

  鸡汤代猪肉,北新遂掩门。

  名人选小说,入线云有限。

  虽有望远镜,无奈近视眼。

  所闻(1932年)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无题二首(1932年)

  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

  皓齿吴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

  无题(1932年)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二十二年元旦(1933年)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赠画师(1933年)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学生和玉佛(1933年)

  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

  头儿夸大口,面子靠中坚。

  惊扰讵言妄?奔逃只自怜。

  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1933年)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题《呐喊》(1933年)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题《彷徨》(1933年)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悼杨铨(1933年)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题三义塔(1933年)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无题(1933年)

  禹域多飞将,蜗庐剩逸民。

  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

  悼丁君(1933年)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道九秋。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赠人二首(1933年)

  明眸越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

  唱尽新词欢不见,早云如火扑晴江。

  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无题(1933年)

  一支清采妥湘灵,九畹贞风慰独醒。

  无奈终输萧艾密,却成迁客播芳馨。

  无题(1933年)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1933年)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报载患脑炎戏作(1934年)

  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

  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

  无题(1934年)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秋夜有感(1934年)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亥年残秋偶作(1935年)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芒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二、扩展知识:

  1、人物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诗歌特点:鲁迅的创作生涯里也创作过许多优秀的诗歌。虽然总体数量并不是很大,但其艺术特点有着很多为人称道、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郭沫若曾评价道:“鲁迅先生无心作诗,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鲁迅的诗歌,在古体诗创作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些诗歌不仅内容丰富、朗朗上口,更有很高的艺术美感及思想特色,是革命丰富情感、完美艺术特质的良好的结合体。

  鲁迅古体诗歌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个性鲜明,形象真实。在鲁迅的古体诗歌中,读者常常能够通过他所描述的种种自然景物或是一些具体的人物真切的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些景物范围极广,蕴意很深,比如说“千林”、“鹭影”、“黄羊”等。而人物则有“挈妇”、“慈母”、“丈夫”、“英雄”等。有时,作者还常常以自画像的形式经自己作为诗中的主体,直白的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开阔的胸襟让世人认识到自己所要批判和歌颂的主题。如《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作者运用“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句简单明了的将自己身处白色包围中家人对自己的思念以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场面形象生动的勾勒出来。作者并没有运用过多的语言铺垫,而是仅仅依靠“慈母泪”和“大王旗”两个意象以点盖面式的表达出来。其二,语言朴实,立意深刻。鲁迅的诗歌的语言是朴实自然的,并未有过多的雕饰和渲染,读来令人亲切自然,然而在细细品味时,便可以立刻发现其表达的立意,宣扬的情感却远不是那么浅显。如《庚子送灶即事》一诗中,可以清晰地发现鲁迅隐含在诗中的一种情绪——对封建迷信的讽刺与鞭挞。作者选取这一件事来反映家中的贫困,隐含的内容是认为灶神是不存在的,祭拜灶神只会让家中的贫困雪上加霜,要想摆脱命运只有靠自己,靠个人的抗争去换取明天的幸福。其三,修辞丰富,形式多样。在修辞方面,鲁迅的常用的修辞有比喻、夸张、用典、反语、对偶等。这些功能迥异、特色鲜明的修辞手法在鲁迅的笔下成为了很好的宣扬思想、发泄情感的武器,也让读者深刻地体悟到鲁迅渊博的学识与睿智的头脑。此外,鲁迅的古体诗形式也非常丰富,有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如五言有《庚子送灶即事》、《题〈彷徨〉》等,七言有《答客诮》、《自题小像》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