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宋代诗人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唐宋八大家宋代诗人有哪些,第1张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接下来我搜集了唐宋八大家宋代诗人有哪些,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轼与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佑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佑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在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王安石

原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生于临江军(治今江西清江)。字介甫,号半山。长期在今江西、广东诸州县任职,卒于江宁府(治今江苏南京)通判任上,全家举迁后久居不去,江宁成为第二故乡。幼随其父遍历各地,见多识广,深谙民情。庆历二年(1042)举进士,出任潍南东路(治今江苏扬州)判官。庆历七年(1047),调任鄞县(今浙江宁波东南)知县,遍访东西14乡,部署水利兴修,创导贷谷与民(为"青苗法"之发端),政绩有声,且对理财必须"资之天地"(即靠发展生产)有独特的见解。皇佑三年(1051)再调任舒州(今安徽怀宁)通判。时在京名人范仲淹、富弼等闻其文辞政事有声,交表推荐,均以"家贫口众"不愿就翰林馆职,其间仅一年任太常寺群牧判官,坚请离京出任东南地方官吏,"得尽其才"。嘉佑二年(1057)即改任常州知州。次年移任提点江南东路(治饶州,今江西波阳)刑狱,不久入为三司度支判官。向仁宗上《言事书》,力言当从培养、使用人才的各个环节着手改革吏治,兼及理财、军事等各方面的改革,实为后来变法的'早期纲领或理论雏形。仁宗赞其文才,拔为知制诰,然对改革不加采纳。再上《时政疏》(又名《本朝百年无事札》;一说呈于熙宁元年,神宗时,强烈呼吁及时改革,"有为之日,莫急于今日;过今日臣恐有无所及之忧"。嘉佑八年(1063)仁宗死,不久母丧回江宁守制,离职去。英宗在位四年,居家不出。

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次年改元熙宁。由江宁知府改任翰林学士,应神宗之召,力主变法。熙宁二年(1069)二月,出任参知政事,入主制置三司条例司,准备变法。吕惠卿亦于同时被任为条例司检详文字,成为王安石变法行政副手。是年颁行均输法、青苗法与农田水利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宰相。神宗罢制置三司条例,权归中书。颁行保甲法与募役法(先在开封府试行)。此后三年内渐次颁行贡举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与置将法;免役法在开封府试行次年即推行至全国。熙宁七年(1074),因外有文彦博、司马光,内有三后(仁宗后、英宗后与神宗皇后)激烈反对新法,郑侠献《流民图》危言耸听,又加新法要员吕惠卿与曾布互争失和,神宗权罢新法,愤而辞职凡六次,出知江宁府,离相位而去。次年二月,复相,终因与神宗不合,变法进展困难,一年不到,再次辞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封爵荆国公。晚年好佛,闲赋以著述《字说》为娱,仍不忘变法。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次年,哲宗改元"元佑",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先后罢免役、青苗法。是年四月病逝。谥"文",故史称"王文公"。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及《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辑本等传世,余佚。

曾巩

曾巩自称"家世为儒"(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18岁时,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并结成挚友。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庆历七年(1047),其父去世,其身为次子(其上尚有一兄长),只好辍学回归故里,尽心侍奉继母。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直至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一。

嘉佑四年(1059),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五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

元丰三年(1080),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元丰四年,朝廷认为"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同年九月,遭母丧,去官。次年,病逝于江宁府(今南京)。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南宋理宗时追谥为"文定",人称"南丰先生"。

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来历和起源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最近北京很多小伙伴都出现了客源不足的情况。事实上,你可以沉下心来参观博物馆。北京的博物馆很多,大的就不提了。小的现在去也可以,人少,安静。下面给你推荐几个不错的少数民族博物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1、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其原名觉圣寺,始建于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寺内悬挂着一口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永乐大钟,俗称“大钟寺”。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收藏了各种不同时期的古钟藏品。是中国唯一集收藏、研究、展览、教育、旅游为一体的古钟主题博物馆。该馆常年有“古律钟”展览,有十大主题:钟云鸿鸣,绝声,读古,礼乐回响,质的庄严,妙梵音,金火流光,洋钟,诗律钟,永乐钟。

初冬,寒意不深。位于北京西部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仿佛又回到了近三百年前觉圣寺的模样。院子里的银杏树赏心悦目,天高云淡,思绪随着落叶飞扬,时间仿佛慢了下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31号

2、颐和园博物馆

北京西北部的颐和园、圆明园、香山,与玉泉山、万寿山、静宜园、景明园、长春园合称为“三山五园”,以风景优美、人文丰富著称。颐和园博物馆位于“三山五园”中的颐和园。

馆内有现代化的文物展厅,陈列着夏宫收藏的从商周到清末的精美文物。它是中国皇家园林历史变迁和文化价值的珍贵见证。

目前,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颐和园管理处承办的“园林说——这风景与这园林”展览正在颐和园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征集了来自全国十余家文化机构的171件(套)珍贵藏品,向游客讲述了三山五园的壮丽传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颐和园内

3、北京汽车博物馆

北京汽车博物馆于2011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筑设计理念是一只明亮的“眼睛”,意味着博物馆放眼世界,面向未来。

展馆以“科技-社会”为主题,设置三馆一区,展示世界汽车从无到有的百年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发展和壮大,揭示汽车工业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和影响。

馆内展览打破传统展示模式,通过各种互动体验,让观众置身于一个可看、可听、可触、可互动、可体验的多维时空,深刻感受科技与文化、科技与艺术、科技与生活的无穷魅力。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26号

字体你知道食物是如何起源的吗?你知道扇子车、石磨等古代粮食加工工具是做什么用的吗?还有北京明清时期的老粮店、酒馆是什么样的?

首都粮食博物馆是北京唯一的粮食行业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关于粮食问题的答案。

在博物馆里,通过实物、照片、微缩模型、场景还原等手段和透明屏、触摸屏、投影等先进技术,介绍粮食的起源、种植、储藏、加工、供应等情况。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很少有机会亲身了解农业知识,既补充了缺失的知识,又体会到了来之不易的餐桌美食。

地址:三元街17号

刘立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刘立河镇,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年燕国的早期都城,是3000多年前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重要的诸侯国,也是目前北京考古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城市文明源头。

这个遗址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通过五代古人的奉献和科学发掘,发现了西周古城、高级墓葬、宫殿建筑区、手工业作坊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佐证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刘立河镇董家林村7区1号

4、首都粮食博物馆

经过半年的局部升级改造,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于2022年10月30日正式恢复对外开放,以全新面貌与游客见面。此次升级保持了原有的展览风格,在全面展示北京人艺深厚历史的同时,重点展示了剧院近年来的艺术创作。通过对剧目艺术档案的整理,向参观者展示了更具代表性的文物藏品,生动展示了北京人艺在艺术创作、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设施建设、戏剧普及、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活力。

新揭牌的戏剧博物馆增加了重要手稿和历史档案,更新了历史馆、演员墙、剧目馆等展厅的内容。展品定位更准确突出主题,内容展示更系统。

舞厅是展览的最大亮点,实物和图像都相当有趣。不仅有《李白》的《黑夜里的郭子仪》服装的场景还原,还有《全家福》的1:2比例缩小的灰色影壁,甚至还有《雷雨》的《音仿的雨扇》。参观者甚至可以感受到舞台效果是如何亲手制作的。

在新增加的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在留言簿上留言、盖章,或者辨认挂在墙上的艺术家画像。在戏剧体验区,未来博物馆将为游客策划丰富的戏剧体验活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首都剧院4楼

5、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

北京石雕艺术博物馆位于美丽的长河北岸,毗邻北京动物园、紫竹院公园、国家图书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亭子位于真觉寺,明朝永乐皇帝修建,清代改为真觉寺。乾隆皇帝两次选择此地作为母亲生日的地点之一。

据了解,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10月,馆藏文物2600余件(套),以北京地区的石刻、石雕为主,包括碑刻、墓志、造像、典籍、石雕、石建筑构件等类别。唐至清代的寺庙碑、诰碑、墓碑、会馆碑、墓志铭等众多石刻,是研究海淀乃至北京地方志的重要实物资料。

每年深秋初冬,馆内银杏树金黄,吸引游客拍照。除了银杏,博物馆里还种了柿子树。红色的柿子像喜庆的灯笼一样挂在树上。在柿子树下拍照的游客要注意,熟透的柿子随时可能砸到地上。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塔寺村24号

6、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

中国园林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占地65000平方米。以“中国园林我们的理想家园”为理念,是全面展示中国园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多元功能和辉煌成就的重要窗口。

中国园林博物馆主要由展厅、室内花园和室外展区组成。该博物馆展示了200多种植物和10多种岩石,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多样性。博物馆里有16种收藏品,如陶器、瓷器、木材、古籍等。年代跨度大,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

“物上山水”展览在中国园林博物馆2号主题展厅向公众开放。展览共展出展品107件(套),其中包括《战国秦逵纹日月山水利瓦》、《清白玉渔樵图山子》、《钱伟成画西湖胜景图》、《清代西厢四屏》、《清碧玉雕山水花小屏》等珍贵文物,其中有《墨笔泉石高闲图轴》《墨笔树石图轴》、王0700。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靶场路15号

7、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美术馆,位于明清古刹满居集,是北京的一座综合性美术馆。馆藏各类文物13万余件,主要有宫廷刺绣、字画、陶瓷、玉器、竹木牛角、钱币、家具等类别。从原始社会到民国,尤其是明清时期。

目前,博物馆基本陈列有《曼居记》历史沿革展、具有崇高魔力的佛教造像艺术展、庆祝长寿文物特展、清代皇室书画展、中国传统家具展等。

初冬时节,馆内两棵古银杏树金灿灿,一阵风吹来,片片黄叶飘落在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满居集

8、中国园林博物馆

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植物、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展览馆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博物馆基本陈列以生物进化为主题,展示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构建地球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

目前,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正在举办原创特展《微健康大观我们与微生物的恩怨情仇》。重点介绍微生物学、传染病、医学史、公共卫生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通过精美的展板、按比例放大的微生物模型、采集的生物标本、生动有趣的动画和视频剪辑节目,深入浅出地讲解微生物学知识和人类与微生物竞争、斗争、互利、共同进化的精彩故事,帮助观众充分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桥南大街126号

技巧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提醒广大市民和游客,要坚持疫情防控,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进入公园、景区、商场、宾馆、民宿等公共场所。配合所有员工扫码测温,核对核酸阴性证明;不要聚集或聚在一起,把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