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高人知道关于玉石的种类?指点一二
由于玉的种类繁杂,在矿物学、历史学及考古学上各有不同的分类,以及中国对「石之美者」的理解,除矿物学外玉的分类不仅繁杂而模糊,其种类也随之不胜枚举。
为解决这种分类混乱的情况,社会上曾提出过各种具体的分类方式,如将「玉」定义为矿物学的解释,而将「玉石」作为包容蛇纹石、岫岩玉、蓝田玉等其他传统上被认为是玉的矿物归类於此。或者将软玉划分出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软玉依然是透闪石、阳起石等物质为主的矿物,而广义上的软玉则是文化传统上所有被认为是玉的矿物集合。也有将软玉只定义为新疆的和田玉,其它皆为「传统玉材」,不一而足。
但准确而具有代表意义的分类除矿物学外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共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是将「玉」作为「玉石」的简称,而「玉」的分类以矿物学定义为准。
因此,最广义上的「玉」包括:
·硬玉(翡翠)
·软玉(阳起石、透闪石)
·软玉(文化分类)
·岫岩玉
·蓝田玉
·青海玉
·俄罗斯玉
·新疆碧玉(天山碧玉)
·和田玉
·青白玉、羊脂玉
·依照颜色划分也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的分类方式。
·独山玉(南阳玉)
·酒泉玉
·汉白玉(大理石)
·灵壁玉
·猫眼石
·绿松石
·青金石
·珊瑚
·玛瑙
·其他宝石
硬玉
硬玉也称翡翠,属辉石类,单斜晶系、完全解理。主要组成物为矽酸铝钠(NaAlSi2O6,宝石矿中含有超过50%以上的矽酸铝钠才被视为翡翠),出产於高温低压下生成的变质岩层中。往往伴生在蓝闪石、白云母、硬柱石(二水钙长石)、霰石和石英。莫氏硬度在65—7之间,比重在325—335之间。翡翠的颜色因含有的铬元素质量分数不同而显白或绿色。一般以白色泛绿种类最为常见,以翠绿色为贵。因而在硬玉传入中国后,被冠以「翡翠」(翡为红色羽毛,翠为绿色羽毛)之名。翡翠的流行史没有软玉长,其出产地也主要集中於缅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出产国)、日本新潟县以及北陆沿海。危地马拉、美国、俄罗斯也有少量出产。
翡翠的价值通过颜色(所谓「正、阳、浓、和」)、透明度(「水头」)质地和重量来评判。翡翠制品的价格一般不受年代久远的影响,这一点与软玉有所不同。
翡翠的原料依照出产方式分为「老坑」和「新坑」等等说法,其中人们将长期受自然界雪水浸泡的翡翠原石称为「老坑翡翠」,这样的翡翠外观一般是偏绿色,据称有水亮斑的光泽。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强酸浸泡或者镭射蚀刻来填充一些颜色,使品种较差的翡翠在外观上变得与高档翡翠类似,现在翡翠在市场上通常以字母A、B、C为标识分辨翡翠制品的质地。其中A货翡翠意为未经过化学处理,颜色、结果自然的天然翡翠。而其他类别的翡翠则或多或少有人工添加的成分。
软玉
角闪石、阳起石类软玉,英文中也称Nephrite,苏联化学家曾将软玉命名为「中国玉」。软玉(文化分类)的大部分在国际通用标准上并不被认为是玉,而是其他的矿物。但在少数国家(如中国),它们依然被当作玉的一个类别而交易。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软玉透闪石、阳起石类标准而言,纯度和质地较高的是产自新疆和田的玉石,此外,社会上也流行所谓「中国四大名玉」(和田玉、绿松石、岫岩玉、独山玉),而其中真正属於矿物学上软玉的只有和田玉和透闪石质的岫岩玉。
软玉的化学成分是钙镁矽酸盐(Ca2Mg5(OH)2(Si4O11)2),单斜晶系。颜色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的成份决定。透闪石主要是白、灰二色,阳起石颜色则根据其含铁量与铁元素的氧化程度而在深绿—红棕—黑色的范围内波动。依照软玉石质的颜色,也有数个亚种:纯白色具有油脂光泽的羊脂玉;泛白色的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以及较为稀少的糖玉等。
产於新疆的和田玉是纯度较高的一类软玉。一般具有玻璃—油脂光泽,矿物比重在280-310之间。莫氏硬度在6-65之间,颜色因含有的矿物成分不同而呈现纯白—雾状黑等各种颜色,也因此没有固定的解理态。和田玉具有玉石中最犟的韧性而不易破损。
独山玉
「独山玉」是主要产自中国河南省南阳县北独山的矿物,属黝帘石化斜长岩,其中斜长石、黝帘石为主要矿物成分。苏联地质学家EЯ基也夫林科曾把独山玉归於翡翠类的玉石矿床。但如今依照软玉的定义它的成分并不属於玉石。但中国传统工艺仍视其为玉雕材料之一。
蓝田玉
产于中国陕西省蓝田县。
玉的使用
软玉的摩氏硬度并不高,因而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使用玉为材质的工具。中国将在辽东半岛对兴隆洼文化(距今约8000年)的遗址考古发现中发现岫岩玉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玉器予以认定。新西兰的土著人也曾在他们的文化遗迹中发现了众多遗迹,考古证实在新西兰玉石也曾流行了数个世纪。在日本,玉器也被作为祭祀用的器皿材质之一,尤其是勾玉。在日本历史上的三大神器中也有玉石的出现。
新石器时期出土的玉器大多不是当前国际公认的阳起石一类软玉,而是蛇纹石种,亦即文化观念上的玉石。因而这一时期出土的玉器材质往往种类繁多,岫岩玉、独山玉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玉材。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玉石的雕刻工艺日趋进步。前16世纪中国商代开始将玉器作为奴隶主贵族的财富象徵。并且玉器也开始分担政治器皿的职能,帝王在分封贵族、授予大臣财富时往往不乏玉器的存在。在河南殷墟,1976年妇好(商代帝王武丁的妻子)墓中出土了755件玉器,其中囊括了岫岩玉、和田玉(这说明在当时中国中原地区已经和新疆有了经贸联系)等材质制成的玉龙、玉桂、玉璧、玉琮、玉盘等装饰、配件、礼器;在商代的考古中也发现了「跪坐人」等反映社会风气的配饰。说明玉器在商代形成了种类繁多,用途广泛的一个系统,其样式也有新石器时代的片状物检发展为简单的配饰、雕件,说明了当时主要的工具青铜器加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儒家思想对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影响不断加深,其学说中关於玉的政治理解也随之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共识。玉器系统也在这一时期日臻完善,形成「六瑞」「六器」职能分工各有不同的体系。「六器」出自《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作为天子进行对天地四极进行祭祀,祈祷国家安定,社稷平安的礼器。而「六瑞」也是出自周礼「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持镇圭,公持桓圭,侯持信圭,伯持躬圭,子持谷璧,男持蒲璧」,以圭、璧两种玉器,通过官制的高低缓分出六器,说明当时的中央集权已经大体形成。不过也有学者指《周礼》成书於战国时期,其著作难免会有儒家的思想文化掺杂其中。
天子在祭祀天地、时,要用玉册来刻下铭文;百官封爵以玉器为印信;转达君令使用玉符、君子以玉为德行操守的标准;民间诗歌中经常以玉作为美好事物的代表象徵。如《诗经·国风·周南》提到的一段诗歌: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其中的「琼琚」「琼瑶」「琼玖」均是当时对「玉」的美称,此外「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经·大雅·抑》)「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诗经·国风·卫风》)此外很多成语也与玉有关,如「玉壶冰心」、「玉石俱焚」等,在这些成语中无分褒贬,「玉」的意义一般均为褒义字。
中国在战国时期随着儒家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逐步接受各种派系思想的同时,也接受了玉在文化中的作用。因而玉的文化意义也在不断上升,诗歌中、宫殿内、祭台上都有玉器的存在。其中关於「和氏璧」的典故在这一时期出现,通过《史记》、《战国策》等史书不断延伸,成为极富文化意义的象徵。玉的文化意韵还是逐渐成形。
汉朝后玉器的制作工艺上不断创新,可以使用玉器的阶层,从帝王将相到市井白衣不一而足。玉器也开始逐渐向随身装饰和摆放雕件两个方向发展。六朝后的玉器开始向写实的手法上发展,作品大多以人和典故为主题。宋以后,玉成为世俗化的装饰。
玉器曾作为丝绸之路上西域地区的特产之一,於阗(今中国新疆和田县)以出产色泽洁白的软玉而著称,在伊朗、阿富汗、印度都有出土记录。和田玉中色泽洁白,有脂肪光泽的玉被称为「羊脂白玉」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此外,新疆准噶尔盆地与青海也盛产玉石。
明清以后玉石的雕刻日渐以装饰为准,其中不乏乾隆时期著名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以及其他玉材加工后的名品。这一时期硬玉翡翠也开始受到社会的欢迎,慈禧太后的墓室中就曾被发现有大量制作极为精良的翡翠玉雕出土,但后来因被盗墓而不知下落。
名贵的硬玉——翡翠
硬玉属辉石类,主要成分是硅酸钠铝,我国俗称“翡翠”。其硬度为7度,稍高于软玉,比重为333,也略重于软玉。
翡翠的主要产地是缅甸,那里有市场上最大的翡翠珠宝市场。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翡翠绝大部分都是从那儿进口的。此外,我国云南省西部和缅甸毗连的地方,也有出产,但产量很少。从颜色上看,翡翠全白色,晶体粒都很大,质优的则多为特有翠色,再者是常见的花绿或红色、藕粉色,由于翡翠极为稀有名贵,品评其真假优劣便成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问。
温润的软玉——新疆和田玉
软玉属角闪石类,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锰。它的硬度为6—65度,比硬玉稍低,比重为296—317,也比硬玉稍轻。
新疆和阗玉——羊脂白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质地细腻,“白如截脂”,特别滋蕴光润,给人以一种刚中见柔的感觉。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种,目前世界上仅新疆和田有此品种,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
和阗玉的分布
和阗玉被称为世界软玉之首。和阗玉是以产地和阗命名的,经历了一个演化过程,今天的新疆和田县是古代于田国的中心,自汉到明代,通常称为于阗,是世界闻名的玉都。
阗玉的特点
从地质科学观点看,和阗玉有明确的科学涵义,它是分布于中国昆仑山,由镁质大理石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面而形成的软玉矿,包括了以白玉为代表的多品种软玉系列。人从此涵义可看到和阗玉的特点
(1)它属软玉,有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等一系列品种,尤以白玉为代表。
(2)软玉矿床属于接触交代成因类型。
(3)地区分嘏以昆仑已为典型代表。这些特点与世界上软玉矿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它的成因、品种在世界软玉中居独特地位,具有典型意义。
和阗玉的分类
(1)山料。山料又名山玉,或叫宝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山料的特点是块度大小不一,呈凌角状,良莠不齐,质量常不如子玉。有不同玉石品种的山料,如白玉山料、青白玉山料等。
(2)山流水。山流水名称由采玉和玉艺人命名,即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山流水的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
(3)子玉。子玉又名子玉,是指原生矿经剥蚀被流水搬运至河流中的玉石。它分布于河床及两侧陆地中,玉石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子玉的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子玉一般质量较好。子玉有各种颜色,白玉子玉叫白玉子,青白玉子玉叫青白玉子,青玉子玉叫青玉子。
颜色分类
和阗玉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白玉、青玉、墨玉、黄玉四类,其它颜色的和阗玉也归入此四类中。
(1)白玉。白玉的颜色由白到青白,多种多样,即使全一条矿脉,也不尽相同,叫法上也名目繁多,人季花白、石蜡白、鱼肚白、梨花白、月白等。
白玉是和阗玉中特有的高档玉石,块度一般不大。世界各地软玉中白玉极有罕见。白玉子是白玉中的上等材料,色越白越好,光滑如卵的纯白玉子叫“光白子”,质量特别好。有的白玉子经氧化表面带有一定颜色,秋梨色叫“秋梨子”。虎皮色叫“虎皮子”,刺色叫“现皮子”,都是和阗玉名贵品种。
(2)羊脂玉。羊脂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质地细腻,“白如脂”,特别滋润光润,给人以一和刚中见的感觉,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种,目前世界上以新疆此种为佳,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
(3)青白玉。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常见有白、粉青、灰白等,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渡品种,和阗玉中较为常见。
(4)黄玉。黄玉由淡黄到深**,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古人以“黄侔蒸梨”者最好。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采玉史上,仅偶尔见到,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古代玉器中有用黄玉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间制的黄玉三羊尊,黄玉异兽形瓶,黄玉佛手等。
(5)青玉。青玉由淡至高无上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古籍记载有蚺子青、鼻涕青、蟹壳青、叶青等等。现代以颜色深浅不同,也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等等之分。和阗玉中青玉最多,常见大块者。近年,见有一种翠青玉,呈淡绿色,色嫩,质细腻,是较好的品种。
(6)墨玉。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黑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工艺名称繁多,有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髻、美人髻等,在整块料中,墨的程度强弱不同,深浅分布不均,多见于与青玉、白玉过渡。一般有全墨,聚墨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可用作俏色。点墨则分散成点,影响使用。墨玉大都是小块的,其墨色皆因含较多的细微石墨鳞片所致。
(7)璞。璞,古人是指蕴藏有玉之石。玉的外皮,按其成分和产状等特点,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
色皮:指和阗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玉皮。如前述,玉皮有各种颜色,玉石界以各种颜色命名,如黑皮子、鹿皮子等,多为上等白玉好料。同种质量的子玉,如带有秋梨等皮色,价值更高。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为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阗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二铁所至,所以它是次生的。
糖皮:指和阗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色玉皮,因颜色似红糖色,把有糖玉石称为糖玉。糖玉的内部为白玉或青玉。
石皮:指和阗玉山料外表包围的围岩。
其它传统玉石
广义的“玉”除了硬玉翡翠和软玉新疆和田玉以外,还包括其它传统玉石,它们主要有:南阳玉、蓝田玉、岫岩玉、酒泉玉、玛瑙、琥珀、水晶、珊瑚、松耳石、孔雀石、青金石等。
1、南阳玉:产于河南南阳市北8公里的独山,故又称独山玉。它是以硅酸钙铝为主的含有多种矿物元素的“蚀变辉长岩”。南阳玉的硬度为60—65,比重为329,硬度几乎与翡翠媲美,故国外有地质学家称其为“南阳翡翠”。南阳玉的质量,主要依颜色、透明度来决定,最好的是脂白和绿色的微透明体。脂白似玉,绿色似翡翠,但均绿色者很少。
2、蓝田玉:产于西安蓝田,为一种变质岩,其中白色和灰色部分为大理石,绿色带为“菜玉”,性质和岫岩玉相似,玉石不很美观,质量较差。其硬度为4左右,易加工。玉坑的地点就在著名的蓝田猿人化石出土地点公王岭后面的玉川山。
3、岫岩玉:简称“岫玉”,因产于辽宁岫岩县而得名。其主要矿物是蛇纹石,硬度25—55,比重25—28,质地细腻而均匀,水头较足,但性软,就质料而言,和田玉最佳,南阳玉次之,岫岩玉又次之。岫岩玉现开采数量最多,其颜色和软玉一样,也有白、青、黄、淡黄、粉红、浅绿、翠绿等区别,加上玉质细腻,半透明至不透明,蜡状至油脂光泽,故市场上常常以此冒充软玉(和田玉)出售。
4、酒泉玉:产于甘肃酒泉附近山中,因山称祁连山,故也称祁连玉。玉色暗绿,有较多的黑色斑点,地质学鉴定其矿物是蛇纹石,与岫岩玉相同,但玉色极易与岫岩玉相区别。
5、玛瑙:古代称“琼玉”或“赤玉”。其矿物主要是隐晶质石英(玉髓),硬度65—7,比重265。颜色为白、灰、褐、红、蓝、绿等或相杂出现。
到此,我想大部分人都看明白了,“玉”当中,当然以悲翠为最好,但好货主要分布在缅典,中国很少,而且质量较次;其次则为和田玉,不论硬度、温润度及历史知名度,均列第一,为世界软玉之首,如和田玉入选国石,则当之无愧!
中国传统的说法:玉是通人性的,同时玉也能养人,所以有“通灵宝玉”之说。如果一块玉在一个人身上戴久了,它会浸入人的血魄,玉会越来越润,同时玉能会保佑人少生病,甚至免受突来之灾。
如果你穿金戴银,只能说明你有钱,但难免让人觉得俗气(当然了,对个人而言有特殊意义的金银饰除外),如果你佩有一块上等玉石,则说话你有品味,有人情味。古代就用“佩玉者”做为高洁之士的代名词。
而且,一块玉石常具有独特性、唯一性,特别是和田玉的子料(山流水),是这个世界上是唯一的,是天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是万年风吹雨刷的结果,不可能有同样的另一块存在。
所以,在人们追个性、人性、品位和文化内涵的今天,劝您摒弃那千篇一律的金饰和价格昂贵的钻石,佩一块脂白滋润的和田美玉罢。
字典玉 yù
[释义]①一种质地坚硬、细而有光泽的石头,是工艺美术雕刻的材料:玉器;白玉;玉佩;抛砖引玉。
②比喻纯洁、美丽、高贵:亭亭玉立;冰清玉洁。
③敬词,称对方的东西:玉体;玉照。
④姓。
[玉帛]#yùbó ①玉器和丝织品。②泛指财物。
[玉石俱焚] #yù shí jù fén美玉和石头都被烧毁,比喻好的和坏的同归于尽。
〖例句〗我国古代有好多勇将,被敌军逼得无路可走时仍不投降,奋勇杀敌,玉石俱焚。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玉<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
玉yù
⒈一种珍贵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微透明,可雕琢成簪、环等装饰品。〈喻〉洁白、美丽:~颜。~龙。~人。
⒉敬词:~体。~照(人像照片)。
⒊[玉米]也叫“玉蜀黍”,“棒子”,“包谷”或“珍珠米”等。一年生草本,茎高而粗,叶大而长。它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花柱可供药用。子实供吃、酿酒、制淀粉等用。秆、叶、穗可作饲料用。
软玉:亦称角闪石,硬度为摩氏6-65,比重为2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软玉的产地,以中国的和阗地区最为有名。软玉的色泽较接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细腻温润。其次软玉含有少量的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黄等色。
硬玉:俗称翡翠,它属辉石类,主要成分是硅酸纳铝,硬度为摩氏675-7,比重32--33。它多产于缅甸,中国云南也有出产。硬玉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光泽。翠绿色、淡紫色、苹果绿、雪花白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
黄玉:它是一种**的玉石,细分为栗子黄蛋黄秋葵黄它是玉材中较少见的名贵品种它的色泽纯正极为难得。
碧玉:它为深绿色的玉石,多数闪黄,闪灰或带有小黑点。
青白玉:颜色发绿发青,白中略带青色称为粉皮青。它的色泽由浅到深,是玉材中较为复杂不一,数量品种最大。
白玉:白色玉石,洁白无瑕,光泽象羊的油脂一样,白而滋润。
和阗玉:因产于新疆的和阗而得名。属角闪石类,摩氏硬度6-65之间,比重29-31。它分山玉和籽玉两种。结构以纤维状为主要特征,表面经琢磨后呈现不等的光泽。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白玉、黄玉、碧玉、墨玉、青玉等色。和阗玉是我国古玉的重要产地,是世界上最好的玉料。
翡翠:是辉石类硬玉的矿物的珠宝名称。产于缅甸靠近中国的边境地区,翡翠化学成分为硅酸铝钠,硬度为摩氏675-7比重34,有玻璃光泽。颜色有:绿、黄、红、紫、白、兰等色。一般红的称为翡,绿的称为翠,通称翡翠。一般的翡翠是不透明的,但有的质量好的也接近透明体。
玛瑙:它的矿物名称叫玉髓,是隐晶质石英的矿物,成分为二氧化硅、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有玻璃光泽。硬度为摩氏65-7比重265。其颜色有:红、黄、蓝、绿、白色等。
青金石:它的化学成分是钠、铝、属方钠石类。“青”是指其艳蓝色而言。“金”指玉石中含有黄铁矿而产生的金星。颜色呈独特的蓝色、深蓝及淡蓝色。其原材料为不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泽,硬度为摩氏5-6,比重27。它的性脆,受重易碎裂。
碧玺:它为矿产品,原石为六角形透明柱体晶石,晶体呈短柱、长柱或针柱状,断面呈球面三角形,柱体两端常见不同的锥面。碧玺的化学成分为硅酸根的盐类。体积大的不多,硬度为摩氏65-7,比重29-31。它的颜色以粉红色为多,性脆、耐酸碱,玻璃光泽,为透明或不透明体,有电性。碧玺它是电气石宝石的工艺名称。其优质的可作宝石,次的常作玉雕材料。颜色有桃红、浅绿、粉红、浅黄等。
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并有棱柱状几何形状的石英晶体。它的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硬度为摩氏7。比重25-265。有玻璃光泽不易脆,耐酸碱是人门喜爱的宝石之一。
岫玉:产于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它的主要成分是蛇纹石,硬度较低,为摩氏3-4。它的性软,呈现颜色有淡黄、淡水绿、苹果绿等色,它是不透明或半透明体。岫岩玉产量较大,为现今使用数量最多的玉材。
蓝田玉:产于陕西省蓝田,蓝田玉的主要成份是一种蛇纹石化透辉石,不透明,色有翠绿、黄绿、青蓝、黑绿等。硬度为摩氏45左右。
南阳玉:它又称独山玉,产于河南省南阳地区,成份以硅酸钙铝为主,它是一种包括有数种矿物岩石,比重329硬度达摩氏6-65。多数是不透明或半透明,呈玻璃光泽。
绿松石:现今工艺名称“松石”。它是一种不透明的矿物,成份为铜,铝的碱性磷酸盐。因铜参与松石的组成,使松石变成天蓝色和绿色。它具有柔和土状至蜡状光泽。硬度为摩氏6。比重26-28。
传世玉:一般来讲,经过三代 以上遗传的玉器,既可称为传世玉。
出土玉:由地下出土的玉器,包括古墓葬、古遗址、领海内出土的玉器等均可称为出土玉。
做旧:通常用在仿古玉器上,目的是使玉器表面呈现旧的表象,使其表面更象,更接近所仿的那个时代。作旧手法有多种多样,大致有化学药剂浸蚀法、火烧、水煮加热法、深埋地下土浸法等等。
土咬黄土:用猪血和黄土成泥盛于大缸中,然后将玉器埋于其内,日久则玉上既有土咬黄土锈血沁等痕迹。
造黄土锈:将玉器满涂以胶水,然后埋入黄土泥中,其埋藏的时间越久则所生的黄土锈也越相似。
造血沁:玉器表面红色斑痕,术语称斑,俗语称血沁或尸沁,造血沁是伪造旧玉的常用办法,手法多样。主要有:第一种,将玉石按旧式仿造成功后,置于火上烧成赤色,趁热放入活猫犬腹中,埋于地下,一年后掘出。第二种,将玉石按旧式仿造成功后,置于火中烧热,趁热涂抹血竭,多次反复直至血沁入为止。第三种,用血竭,紫草、透骨草各数两与玉器同置罐中,注入煮沸,连续数日,颜色可沁入玉石;再用错草抹去玉石表面浮光,然后上川白蜡,每日在手中把玩,既可与旧玉仿佛。第四种,备血竭,密陀僧各一两,加齿砂数分研为细末,同置于罐内,注满脂油;另将玉器放在杏干水内煮沸数小时,趁热放入油罐,微火煮数十日,待颜色沁入玉石,取出依次上错草,川白蜡。
羊玉:指利用动物活体制造血沁的玉器。将仿旧式形制的新玉缝入健硕活羊腿中,待一二年后取出,既有血色沁入玉石,故称。
狗玉:将狗杀死,剖开腹部,趁狗血尚热未凝固时把玉器放入狗腹中,缝合,埋到大道地下,过数年后取出,玉上出现有土花血班。但与真古玉相比,带有新玉的颜色与雕琢的痕迹。
陆子刚:太仓州人(今江苏太仓县),是明代最负盛名的苏州琢玉名手。陆子刚制玉技艺之绝,据文献《太仓州志》有如下记载:“凡玉器类、沙碾。五十年前,州人有陆子刚者,用刀雕刻、遂擅绝。今所遗玉簪,价一枝值五十六金。子刚死,技亦不传”。它所制作的玉器质量精,价值高,所以当时和后代仿制很多,流传下来也极为多见,仅题款就有:“子刚”、“子岗”、“子网”真假混杂,谁真谁假极难鉴别。陆子刚的代表作品有:白玉印池,玉簪,合卺杯等。
锈斑沁(叩锈):将玉器用铁屑拌在一起,然后用热腊淬之,放置十几天后埋入地下,经数月后取出。经过埋藏,玉的表面会被铁屑锈所蚀,出现了桔皮纹,纹中杂有土斑和深红色的铁锈,俗称“叩锈”。
中国的玉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类。
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
软玉称真玉,如白玉、青玉、清白玉、碧玉和墨玉等,它们均具有蜡状光泽,纯洁乳白,从历代玉器看,我国用玉以软玉为主,古软玉在我国被称为传统玉石。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或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皮壳,现有人称其为“糖玉”,白色略带粉色者有人称之为“粉玉”,虎皮色的则称为“虎皮玉”等。
据我所知最值钱的好像是新疆和田羊脂玉仔料
玉镯看上去问题不大,青铜就难说了。青铜器收藏是我国传统收藏中的一个大项,虽说国之重器大都在国家馆藏之列,但民用青铜器锅、盆以及素鼎和戈、剑之类的收藏者不少,带钩、先秦钱币等从材质上也属于青铜大类。
青铜器辨伪的方法
青铜器收藏是我国传统收藏中的一个大项,虽说国之重器大都在国家馆藏之列,但民用青铜器锅、盆以及素鼎和戈、剑之类的收藏者不少,带钩、先秦钱币等从材质上也属于青铜大类。
困扰收藏者的主要问题是辨伪,当前这方面的书籍文章不少,但大都文字冗长,读后难得要领,不便操作现根据个人经验,且支几招,仅供参考。
第一招 闻味、手搓
真正的千年古铜无论传世或出土品,均无刺鼻的酸、臭、呛等异味,出土生坑品稍带土腥味,但因千年以上的时间,土层与铜器的氧化物已牢结一体,青铜本身和锈蚀的气息已被基本吸收如仔细闻辨似乎有一种接近甜味的感觉过去的老古董商有的用舌舔,此法看来不会被讲卫生的今人所取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用手在器物上反复快速搓磨,待搓得指头发热时,再闻手上的气味,老东西有陈旧器物那种类似发霉的甜味,新货则有酸、呛之气。
第二招 看锈色
(1)疙瘩锈可疑:疙瘩锈色深浅不一,成较均匀的小块状,布于器物之某一部位,虽不能将有疙瘩锈的器物一概视为赝品,但作伪者用涂料、油漆和乳胶所作的假锈,多呈此状。
(2)粉绿色锈可疑:粉绿色锈多为浮锈,除特殊环境如土层潮湿、过分接近地表等原因,少数真器有此情况外,一般粉锈多半为急于求成的作伪者用酸、碱腐蚀而成有的真器,出土后保管条件不好,染上有害锈也偶尔呈粉绿色,但购藏青铜器必须对此保持警惕,以防上当。
(3)单一锈色可疑:一件历经千年标准的青铜器,其包浆锈色应当层次丰富,斑斓可人正像宋元时期的古画一样,除了总的基调色彩因陈旧显得单一外,观其细部色彩也是各有千秋,其感觉是和谐而不单调,多彩而不刺目,就是一枚小小的秦汉时期的青铜带钩,也可体现出这种特色凡锈色过分单一,缺乏变化与对比通体硬绿锈者,一般都是“速成“赝品,不可取也。
再一招
辨声
(1)伪器敲击声亮而有转音(转音即频率较高而较悠长向上),真器声音较低沈短促。 (2)破音可疑:有的作伪者为了模仿真器的“哑音“,有意将器物弄出裂痕,这样做虽然消除了亮音,但却呈现出破裂之音。
又一招 细察材质
作伪者为省事,常用新铜(黄铜)制作赝品,选好后涂以假锈色包浆,或腐蚀后埋入地下,使人看不出器物材质购藏者用20倍以上放大镜,通体仔细观察,如发现有**晶体状亮点,即可能为新铜所造。
铜器的作伪:
第一,器物整体均伪。作伪者利用真铜器翻模铸造新器,或以某件器物的图形为蓝本,来作伪器。如旧时常仿《博古图》上的鸟兽尊。这些伪器作好后,先埋于地下,使其生锈,二三年后再取出。
第二,器物是拼凑改造的,即过去古董商人称的“捣撤货“。拼凑器基本上可分成两种情况,其一,是器物的每一部分都是古代残器,而将残器重新配合在一起,使成为一件完整的铜器。例如甑的下部配以鼎,以成甗,这与甑下应是鬲则大相径庭;其二,由真器的残体和伪作的一部分相陪,成为一件完整器物。例如利用缺三足的鼎体,下面再配以校和圈足,使成为豆。以上伪作情况,明眼人一望便知是拼凑之器。还有一种情况,是在真器内嵌入别的的真器的真铭,使之成为有铭器。这里需要谈一个问题,即在出土或传世的铜器中,常有这种情况,即器物整体颜色不一致。如湖南前些年出土的戈卣,提梁与器身不同,在传世的铜器中也见有这种情况,因此亦不能绝对认为,一件器物的某一部分与其它部分铜色不同就一定是拼凑器。
第三,旧时一些铜器在出土后,破损残缺严重,作伪者利用其技能,将破损器进行修补,使成为一件完整器,并作假地子和假锈,如有花纹并补配花纹等。对于这种修补器,应辩明哪部分是原器残件,哪部分是后补的。
第四,器物与铭文皆伪,或器真铭伪,或器伪铭真,也有的是真器上已有铭文,作伪者画蛇添足,再添补铭文。铭文的辩伪很重要,铜器伪铭的选材和制作情况也较多样,有的是依据古籍著录的拓本内容为蓝本,刻在真器或新铸的铜器上,有的伪作铭文是利用真铭的一部分铭文,与古籍记载的铭文相拼凑,例如现存英国的晋侯盘,铭辞主要取材于散氏盘铭、石古铭,以及《尚书》、《左传》的词语。
第五,器真,花纹是后刻的,或在真器残存的一部分花纹上再增添假花纹。
第六,铜器辩伪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某一件铜器上,器物、花纹、铭文的真伪共存,这就需要逐一地认真进行辩伪,切不可只顾一点,而忘记其余。
以上简略地将伪作铜器制作的一些情况进行了归纳,下面再谈一下铜器辩伪的主要方法与依据。
第一,掌握先秦以至两汉青铜器的铸造、种类、造型、花纹、铭文等一些基本知识,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演变规律,是辨别青铜器真伪的基础。
第二,在辩伪工作中,对铜器的第与锈的辨别是很重要的一环。由于先秦两汉的青铜器年代久远,各时期各地铸造的铜器铜质不同,入土或入水的地区土质不同,铜器表层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地(皮色)和锈。无论是第还是锈都在一二十种以上,主要有绿、蓝、黄、白、红、黑等等。真器由于制作年代久远,形成的地子一般是发光亮的,而伪作的假地子则发暗。在铜锈上,真锈由于时间久远,锈块结实坚硬,锈不是浮在铜器表面,而是渗透到了内部,假锈是浮在铜器表面,锈块较软,弄下来易搓成粉末状,又因是假锈,锈一下来,就会露出新锈。
第三,在伪造技术上,伪造的铜器外形没有真器那么有生气。假花、假铭也没有真器雄伟浑厚的气韵。真器花纹一般层次分明而平整,而伪花则软而凸散,且没有铸造真花时常出现的铸瘤。真铭文,商周时代一般为铸字,字体匀整,深浅如一;而伪铭则有刀凿痕,字体呆板无神韵。在真器上补刻的伪铭,常有将铭文刻在垫片上,这就大露破绽。在真器上补刻伪铭时也常将器物的锈斑与氧化层破坏,字口内光亮干净,辩者常可一目了然。
第四,真器在一件器物上所表现出的造型、花纹、铭文等方面风格是一致的,而伪器在一件器物上常常出现风格矛盾,这就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比如在汉代铜器上补刻商周文字,对青铜器稍有常识的人都可辨别出。 第五,在铜器辩伪上要多利用考古发掘品和专家们公认的器物进行对照,又增强可靠性。
本文2023-08-06 03:56:4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