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象形文字有多少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世界上的象形文字有多少种?,第1张

象形文字(hieroglyph),又称表意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2]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中国的象形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 - 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文字。

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石刻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中国甲骨文的象形字“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门]更像)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酒”字去掉三点水是酉,就像是没有了酒的酒瓶了,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值得一说的是 ,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此外,玛雅文字的“头字体”和“几何体”亦是。

局限性

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因此,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意音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然而,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

地域性

各国(地区)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都是从原始的图画发展而来,古埃及的原始岩画虽然没有欧洲岩画古老,但却比大洋洲岩画流传得长久,时间在一万年以上,是世界上岩画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根据风格艺术、石垢的色泽、所表现的动物种类、服饰及武器等差别,可分为四期:

共19张

象形文字活化石 东巴文

(1)古代水牛时期(约公元前9000一前3500年)。

(2)牧养公牛时期(约公元前3500一前1500年)。

(3)马时期(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2世纪)。

(4)骆驼时期(约始于2世纪)。非洲的撒哈拉岩画,位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边界不远的撒哈拉中部阿尔杰尔高原,是世界各国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史前艺术博物馆”。

古印度的象形文字同样来源于图画发展,主要分布于印度中部文迪亚山脉的丘陵地带。最古的岩画可追溯到距今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根据风格,印度岩画大致分为:自然主义的岩画,以描绘单独的野生动物为主,造型古朴写实。风格化的岩画,开始从色块中提炼出线条,用简略粗重的线条勾勒人和动物的轮廓。或者是剪影式的平涂与粗线条的浅描并用。动物比较写实,人物则是图案化的,几何形的。折衷的岩画,多描绘骑马、骑象或步行和金属使用。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遗存之一,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其分布范围北濒渤海、南抵苏皖、西进河南,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左右发展成山东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征明显,居民盛行青春期拔牙的风俗,这是中国东南沿海古代先民拔牙习俗的发源地。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已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被认为是象形文字的前身。从后来出土的兽骨和陶器、石器上的图案可以判定,万年以前,中国就出现了半图象的图画、花纹符号。

甲骨文

根据语言学家研究:中国近代大量出土的曾在商代(公元前一千八百年至公元前一千二百年)广泛、成熟使用的“甲骨文”。期间中国的陶器制作、居室建造、壁画艺术、丝织生产等,各种高级文化陆续发明、使用。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记载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如今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国际语言学界公认殷商甲骨文所记录的语言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瑞典汉学家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在其著作《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书里面就详细研究过殷商甲骨文,以甲骨文麦/来同字,扣/口同口(ku)字根等事实依据,证明殷商甲骨文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早期形式,而非其他语系语言的早期形式。

专家研究发现,8000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的贾湖契刻与比它晚四、五千年的殷墟甲骨文有着惊人的相似,一是书写工具相同,皆以利器为工具把符号刻在龟甲、骨器上;二是作用相同,商代甲骨文是用来记载占卜内容的,而贾湖契刻也与占卜相关;三是造字原理相同,贾湖契刻是事理符号,而甲骨文的事理文字很多。专家认为“贾湖契刻的发现,为商代甲骨文的历史源头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贾湖刻符和后来的甲骨文、金文和现代的汉字一样,从书写特征看也有3个结构层次,贾湖契刻与商代甲骨文是一致的,因为同样刻在坚硬甲骨等物体上,笔划遒劲,撇折有矩。

古埃及文字

埃及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经过上万年前的图画、花纹发展,公元前4000年(6000年前)左右产生成体系的象形文字——圣书字。它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但这种文字最初仅仅是一种图画文字,后来才发展成象形文字——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种符号组成。表意符号是用图画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或定义。但是表意符号都不能表示字的发音,因此古埃及人又发明了表音符号。表音符号也是一些图形,它共有24个子音,在这一基础上,又构成了大批的双子音和三子音。如口为单子音,发“Y”的音,燕子为双子音,发“Wr”音,甲虫为三子音,发“hpr”音等,但这些发音都表示不止一种意思,为了有所区分,古代埃及人又发明了部首符号。这种部首符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区分不同范畴的符号,类似于汉字中的部首偏旁。绝大多数的埃及文字都有部首符号。这种文字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主要使用者是僧侣和书吏。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古代埃及历史的不同阶段,埃及的象形文字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出现过多次变化。中王国时期出现过祭司体,后期埃及时出现过民书体,在罗马统治期间又出现了科普特文字(用改造过希借字母书写的埃及文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古代埃及文字没能发展成字母文字。但是,古代埃及文字却对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纪元前1500~1000年左右,地中海东岸崛起的腓尼基人与埃及人进行交易,这时饱学的腓尼基僧侣们把简单的象形文字改写成有秩序的字母,帮助其商贸往来。

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埃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变成死文字,完全被人们遗忘。正是由于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和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解读的成功,才使古埃及历史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

字体

圣书字有3种字体 :碑铭体、僧侣体和大众体。碑铭体起初是雅俗通用的,后来成为雕刻在金字塔和神庙石壁上,以及绘写在石器和陶器等器物上的庄严字体 ;同时也是3种字体的总称 。其符号外形很像图画,但实际上大都早已失去象形功能。碑铭体是装饰性的正体,僧侣体是实用的草体,主要用于宗教写经。这两种字体的内部结构完全一致。大众体又称书信体或土俗体 ,它是僧侣体的简化形式。

发现

1799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他手下的一名军官布夏尔带领士兵在罗塞塔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碑上用两种文字三种字体刻着同一篇碑文。最上面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的草书体象形文字(亦称民书体文字),下面是希腊文字。这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之为“罗塞塔碑”的著名石碑。

埃及的象形文字(左)

要想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历史,就必须要读懂埃及的象形文字。所以,发现“罗塞塔碑”的消息在当时的《埃及通讯》报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注意。他们纷纷试图译解碑上的文字。碑上的希腊文很快就被读通了。碑中间的那段文字也很快就被确认是古埃及的民书体文字。但是,尽管学者们能借助碑上的希腊文,领悟到象形文字和民书文字的含义,却依然没有解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谜令人惊奇的是,年仅11岁的法国少年商博良[3]决心揭开“罗塞塔碑”上古埃及文字的秘密,让石碑说话,告诉人们古埃及的秘密。为了读懂埃及象形文字,他勤奋工作了21年。商博良发现,古埃及人写国王名字时,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划上粗线。“罗塞塔碑”上也有用线条框起来的文字,是不是国王的名字呢?经过不断探索,商博良终于对照着希腊文,读通了埃及国王托勒密和王后克里奥帕特拉这两个象形文字,它们可以从右到左,也可以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拼读出来。商博良由此确信,象形文字中的图形符号,总的来说,代表的是发音的辅音符号。经过努力,到了1822年,这个在1000多年期间始终令人茫然不解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终于被商博良解开了。

原来,“罗塞塔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侣们,给当时的国王写的一封歌功颂德的感激信。这位国王就是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他登上国王宝座后不久,取消了僧侣们欠交的税款,并为神庙开辟了新的财源,对神庙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给僧侣们带来了一系列好处,所以很快赢得了僧侣们的敬仰。于是僧侣们写了这封感激信,并用三种字体写的两种文字刻在这块黑色玄武岩碑石上。

小小的罗塞塔城,由于有了这块借以解开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碑石而举世闻名。不过,这块著名的碑石早已不在该城,它被收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了。

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埃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变成死文字,完全被人们遗忘。正是由于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和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解读的成功,才使古埃及历史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

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由苏美尔人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发展。在其约3000年的历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统,字形结构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文字数目由青铜时代早期的约1000个,减至青铜时代后期约400个。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

楔形文字被许多古代文明用来书写其语言,但这些语言之间并不一定属于相同关联的语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国同样采用楔形文字,但这两个语言是与苏美语无关的印欧语系。另外阿卡德人虽然也采用楔形文字做为书写工具,但阿卡德语和苏美语差异相当多。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画,所以线条笔直形同楔形,使用芦苇杆或木棒来压印在泥板上来方便书写,因此文字笔画大都为具三角形的线条,而字形也随着文明演变,逐渐由多变的象形文字统一固定为音节符号。

玛雅文字起源

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着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292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从此以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着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在公元初期,他们创造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五种文字之一。

玛雅文字非常奇妙,它既有象形,也有会意,也有形声,是一种兼有意形和意音功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和声音的联合体,玛雅雕刻文字既代表一个整体概念,又有各自独特的发音。

玛雅文字的一个字符中大的部分叫做主字,小的部分叫做接字,字体有“几何体”和“头字体”两种,另外还有将人,动物,神的图案相结合组成的“全身体”,主要用于历法。玛雅文字的读法为,从上至下,两行一组,以“左→右→(下一段)左→右”的顺序读。玛雅文字艰深晦涩,至今能译解的不足三分之一。 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文字呈方块图形,类似于中国的印章。图形上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属“意音文字”。

东巴文

东巴象形文字是丽江地区纳西族的文字,属于象形表意文字类型,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字体。文字总数约1600个左右。

东巴文的表意方法主要是用一个字或几个字代表一句话,字句从左至右,自上而下。这种文字大约产生于公元11世纪以前,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由于东巴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东巴文。

丽江东巴象形文字“爱”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丽江的一些东巴,创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纳西族创造了两种古文字,而且至今还使用着这两种古文字,它不仅是解开人类文字产生之谜的宝贵史料,而且也是丰富、发展中国传统书法和篆刻艺术的理想字体之一。东巴文被誉为是如今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水书

水书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符号系统,是记载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法学等古老文化的典籍,可谓水族的“百科全书”。它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据专家研究考证,异体字,水族古文字目前有2500个。

水族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见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载体主要有:口传、纸张手抄、刺绣、碑刻、木刻、陶瓷锻造等。水书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主要以花、鸟、虫、鱼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图腾物如龙等所撰写和描绘,仍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区仍被广泛使用。

水书的发现

2012年6月20日,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陈琳主任发来广西平果县出土古石刻未知文字(见附图),请我馆代为辨别释读。我局立即召集有关水书专家对提供的3块约300多古文字石刻进行研究、辨别、释读。经专家组研读,一致认为该石刻未知文字为水族文字—水书!这个文字或为最早的水书文字遗存载体、早期中国象形文字始祖之一。其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和考证![4]

纳西文

纳西象形文字为一种图画象形文字,共1300多字,有1000余年历史。

纠错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教科书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6:第125页

[2] 邵静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即吉恩·保罗·商博良。

搜索发现

文字转换

免费送分电玩城对现金

常见象形文字

文字网

夜大自考

什么是象形文字

人的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有哪些

松风阁书法日讲

解读艺术理论 读懂书画艺术

象形文字的减省演变:漫谈汉字符号化和书法法度的永恒存在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汉字,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写字,但不是所有人写的字都可以称之为书法的,或者说不是所有的书写行为都可以归入书法艺术的范畴的。我认为能够称得上是书法的,一定是书写具有法度,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艺术性的。

武汉大学图书馆历史悠久。它拥有大量的人类书籍和文献,包括古今中外的著作,以及大量最新的学术研究文献和参考资料。是不可多得的知识宝库。下面给你一个详细的策略。

总馆开放时间

开放区域

位置

营业时间

前台/多功能学习区/咨询台

一流的

08:00—22:30

图书借阅区

A2-A5

08:00—22:30

多媒体阅读区

主动脉第二声

08:00-11:3014:30-22:30

新书展区

B1

07:00—22:30

学习共享空间

B1

08:00—22:30

文科期刊阅读区

B2

08:00—22:30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港台书籍/民国文学复印本/中国文科参考书

B3

08:00—18:00

民国文学/外国书籍(土围法)/港台报纸/外国报纸

B4

08:00—18:00

教育部引进的外文保存图书阅览区/文科图书中心图书馆

C1

08:00—22:30

教育部中外藏科学图书/外文教材中心

C1自习区

08:00—22:30

中国古籍阅读区

C2-4

08:00—22:30

古籍阅读区

D3

08:00-11:3014:30-17:30(夏季)

08:00-11:3014:00-17:00(冬季)

备注:

古籍阅览区周六、周日不对外开放。

每周四11:30-18:00,为职工学习和整理内务时间,A2—A5及馆内自习区对外开放,其他区域闭馆,不对外开放。

工学分馆开放时间

开放区域

位置

营业时间

借阅大厅

一楼104-105房间

07:00-18:30

创客空间

一楼103房间

07:00-22:30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区

一楼101-103房间

暂停打开

自学图书借阅区

二楼201室

08:00-22:30

三楼301室

三楼305-308房间

四楼401室

五楼505-506房间

外文图书借阅区

五楼501室

中外期刊阅览区

四楼405-406房间

电子阅览室

二楼205-206室

查新中心

二楼204室

08:00-11:30

备注:

1每周四11:30-18:00期间闭馆,为职工学习和整理内务时间,不对外开放。

信息科学分馆开放时间

开放区域

位置

营业时间

总服务台-贷款和归还咨询

一楼大厅

08:00-22:30

总服务台-检查和报价

一楼大厅

工作日:08:00-11:30,14:30-17:30(夏季时间),08:00-11:30,14:00-17:00(冬季时间)

3C创客空间

一楼西

07:00-22:30

08:00-22:3023:00-07:00(24小时开放期间)

创新讨论区

一楼洞

07:00-22:30

科学图书借阅区

二楼

08:00-22:30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区

二楼英式英语;三楼美语

08:00-22:30

自主学习区

二楼英式英语;三楼美语

08:00-22:30

培训室

二楼英式英语;三楼美语

08:00-22:30(按预约)

图书阅读区

四楼

08:00-22:30

地图资料室

五楼

常规班级预订

学科服务

五楼

工作日:08:00-11:30,14:30-17:30(夏季时间),08:00-11:30,14:00-17:00(冬季时间)

备注:

每周四11:30-18:00,为职工学习和整理内务时间,只开放一楼3C创客空间、二楼借阅区、三楼借阅区及三楼自主学习区,其他区域不对外开放。

医学分馆开放时间

开放区域

位置

营业时间

前台

二楼大厅

08:00-18:30

学科服务

二楼

08:00-11:3014:30-17:30(夏令时)08:00-11:3014:00-17:00(冬令时)

中国科技图书借阅a区

二楼以东

07:00-22:30

教学参考书借阅区

二楼西

08:00-22:30

当前科技期刊的阅读领域

三楼西

08:00-22:30

中国科技图书借阅b区

东方大厦

08:00-18:30

中国文科图书借阅区

四楼东边

08:00-18:30

电子阅读区

四楼西面

08:00-11:3014:00-22:30

医学人文阅读区

吴楼溪

08:00-22:30

外文图书借阅区

吴东东

08:00-18:30

培训教室

五楼

08:00-22:30(考试月开放)

小组自习室

五楼

08:00-22:30

个人训练室

五楼

08:00-22:30阅读区

备注:

每周四11:30-18:00期间闭馆,为职工学习和整理内务时间,不对外开放。

流通部、阅览部周六、周日照常开放、时间不变。

学科服务部周六、周日不开放。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在五千年历史中,留下了数不清的古籍,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浩如烟海的史书古籍里,有那么一本神奇的书,围绕着它身上的谜团一直没有解开,书中讲的到底是什么?成书于何时?作者是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从来都是众说纷纭,却一直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这本书就是《山海经》。

山海经》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从表面来看,它就是一本上古时期的地理百科全书,因为全书是由:五藏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几个部分组成,同时详细介绍了这些区域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

可如果仅仅如此,那么《山海经》也没什么特别的,但问题在于,书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描述,让今天的我们感到匪夷所思。

首先是关于山的位置的描写,书中的很多山都是在现实中能找到的,而且其所处方位与书中描写基本没有差异,如西岳华山,洞庭湖畔的君山,甘肃境内的鸟鼠同穴山等等。但令人不解的是,书中的另一部分山在现实中却根本找不到,那么这些山是真的存在的吗?如果是真的,那么它们去哪里了?如果不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真实存在的山呢?

其次是关于各种异兽的描写,同样也是如此,书中的很多异兽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如猩猩,鹦鹉,犰狳,玄龟等等,但更多的是那些让人无法理解的怪兽,如毕方,夔牛,饕餮,烛龙等等。这些生物是真的存在过吗?它们是否还在地球的某个角落里孤独的存在着,不为人类所知?

关于《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古人普遍认为是大禹为治理洪水而考察山川所做。但书中却出现过“郡县”这样的概念,而我们都知道,郡县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才出现的东西。依此来看,《山海经》成书当是秦汉之际。

可历史上,汉宣帝时,有一次工程挖到一个很奇怪的东西,举国无人能识,当时的谏议大夫刘向看了之后断定这就是《山海经》中的“贰负之臣”,连皇帝都觉得很神奇。

可见在汉宣帝之时,《山海经》已然存在,而且书中的内容就已经很是晦涩难懂,绝非新成之书。

此外,还有各种关于外邦风土人情的记载、各种神话传说,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都是谜一般的存在。

无论是从书的写作风格还是其涵盖的内容范围来看,《山海经》都是一本写实的书,但其中却出现了如此之多的谜团,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在科技发达如此的今天,现代人觉得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已经如此深刻,开始试图解读这本上古奇书《山海经》,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牵强附会的说法,有些甚至扯到了史前超级文明,但始终没有一个能完全站得住脚且令人信服的说法。

也许如今人类在某些领域,对于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了解程度,远远比不上古人。

《山海经》是一部十分神秘的我国古书,它斑驳陆离,气象万千,且包容量巨大,有横跨亚欧之势,然而又无清晰史实,所以,就有了各式各样的解读。

《山海经》中的《山经》占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内容杂乱,充溢奇特又与实际敬而远之,解读起来当然十分困难,以至于有人以为其间的“西山经”写的是美洲大陆西岸包含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在内的科迪勒拉山系,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读。

《山经》部分触及的山真可谓不可胜数,不可胜数,其间的绝大多数咱们都没听说过,要想完全解读肯定是不可能完结的使命,但咱们能够根据我们了解的山以及河海湖泊做出大体的判断。

《山经》包含五部分,分别是“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其间包含我们了解的信息最多的是“西山经”、“北山经”和“中山经”。

“西山经”中说到了华山、阴山、天山、昆仑山等山脉,屡次呈现渭河,黄河也谈到了几次,别的还触及了泾水(渭河的重要支流,“泾渭分明”一词即与之有关)和汉水,因而咱们能够得出这样的定论——“西山经”写的是晋陕之间的黄河以西、秦岭以北的山脉。

“西山经”中讲到了一座大时山,说此山山南有涔水,注入汉水,山北有清水,流入渭河。很明显,大时山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水岭的一部分,是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山脉的一段。

在“北山经”呈现的名山有北岳(恒)山、太行山、王屋山、燕山,为人熟知的河流则有黄河、汾河、滹沱河、清漳水、浊漳水,别的,其间谈到的河流简直都是最终汇入渤海,清楚明了,“北山经”和山西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详细说,这部分描绘的是晋陕之间的黄河以东、太行山燕山一线以西以北的山脉。

“东山经”中呈现的山为人熟知的很少很少,但其间有鼎鼎大名的泰山,并且其间说到在无皋山上往东可远眺扶桑(古代我国以东的岛国,一般以为是指日本),所以,笔者揣度“东山经”写的是黄河下流以东,长江以北的山脉。

之所以以为“东山经”讲的是长江以北的山,是因为“南山经”中呈现了太湖。“南山经”和“东山经”相同包含着许多我们都不了解的信息,其间的山简直没有一座是人们所熟知的,但这一部分说到的河流大都注入南海,并且有一条河名为佐水(古代“佐”同“左”),和广西西南部的左江极为类似,因而,笔者得出的定论是——“南山经”首要写的是长江以南的山脉,但归于华中地区的湖南应该除外。

“中山经”中的山脉散布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一线以及四川重庆的江北地区,比方河北东部的首阳山(就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活活饿死的当地),河南的少室山(嵩山的一部分)、泰室山(即太室山,嵩山的一部分)、青要山、熊耳山,湖北的荆山,湖南的洞庭山、衡山,川北的岷山等等。别的,“中山经”清晰说到中岳(嵩山)在中部第六列山系。能够作为依据的还有这一部分的一些河流,如黄河、长江(古人以为岷江为长江之源)、洛河和伊水(洛河的支流)。

嵩山是座名山,众所周知,但“中山经”中的另一座归于河南的山——青要山,笔者是经过河南戏剧豫剧《情系青要山》了解的,此山坐落河南省新安县,是座当地名山。因而,笔者斗胆估测《山海经》中的山大多是当地名山,并且《山海经》作者记载的山名可能首要来自当当地言,这也是它难以解读的一个原因。

尽管《山海经》中有许多难以解读的奇特和疑团,但这本书写的是我国的山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其间的《海经》则的的确确有横贯亚欧、包罗全球之势,当然解读起来也就更难。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