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山主要什么时候吃,主要送给什么人
春节习俗
春节的习俗
割豆腐蒸馍
洛阳文化世家--老城寇家的寇北锁先生说,“二十五,割豆腐”,老洛阳人每到这一天,都要成群结队到集市上割豆腐。现在人吃豆腐不值啥,过去豆腐可是好东西,一般得逢年过节或是婚丧嫁娶等大事才能吃到。我们家人多,每次都要割上20斤,回来放到房顶上,冻得结结实实的,需要吃的话,就割一块儿,切成碎块放锅里煮,又香又筋道,可好吃了。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三,祭灶官”,灶王爷一上天,这年也就快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又称小年。
传说中,灶官(灶王爷)是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天神,他潜伏在各家的厨房里,监视一家老小。二十三这天晚间,他骑马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善恶。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决定这一家人来年的吉凶祸福。
由于灶王爷的汇报关系重大,在他上天之前,老百姓要搞一个祭拜仪式,俗称“送灶”或“辞灶”。
昨天,记者在洛阳偃师市李村镇张建国家里看到他家的灶官像。张建国说,虽然祭灶的程序相当烦琐,但他家仍在坚持过祭灶的年俗。
往年每到腊月二十三下午,张建国的媳妇都要把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做上一大盆发面饼(“全粮饼”),家里每人一块,若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留上一块,以示祭灶的隆重。
除了发面饼,一盘灶饼、一包芝麻糖、一把草料、一只杀好的去毛公鸡也是必备的:灶饼是让灶王爷在来回天宫的路上充饥的;芝麻糖是用来粘灶王爷的嘴的,让他没法子说坏话;公鸡是送给灶王爷的“天马”;至于那把草料,自然是喂“天马”的。
祭灶多在黄昏之时举行,据张建国介绍,他先把灶饼、芝麻糖、公鸡等物品供奉在灶官像前,然后在像前点起三炷香,一家老小轮流给灶王爷磕头。边叩头,边烧金银纸帛,再把芝麻糖放到火上烧成“稀”,糊住灶王爷的嘴。
礼毕,把草料扔到厨房顶上喂“天马”。然后把灶官像揭下来,拿到院子里焚烧。一边烧,一边“愿意”(祈祷):“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灶王爷呀,您是一家之主,请您骑上骏马,带上干粮,上天宫去,好话多说,坏话不讲,下界时多带吉祥如意,万事亨通。请吧--”之后,燃放一挂鞭炮为灶王爷开路,就算把灶王爷送上天了。
如今的洛阳市区,这种祭灶已经不常见了,不过部分家庭还会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请”张灶官像。
二十四扫房子
灶王爷上天报告后,上天会派天兵来“视察”。为了打发天兵,人们第二天就开始动手打扫房子。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大扫除也就成了延续时间最长久的传统习俗。
家住新乡市文苑小区的丁先生今年48岁,对小时候如何过二十四这天记忆犹新:“这一天是最忙的,全家大人小孩儿都要帮着干活。扫房时把家具用床单都蒙上,拿上绑着长把儿的扫帚把屋顶、墙壁、门窗……全部清扫一遍。”
除了延续灶王爷的传说外,对“二十四,扫房子”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腊月扫尘可以扫来福气。”此外,古籍《吕览注》中记载:“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看来岁末大扫除还有驱除疫病之含义。
二十五磨豆腐
在过去,豆腐是过年时的必备食品。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人们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豆腐做成后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这也就有了“二十五,磨豆腐”的说法。
开封市饮食博物馆馆长孙润田介绍:“过去每逢过年,开封有以豆腐做菜的习俗,有东坡豆腐、锅贴豆腐、炒麻豆腐、托炒豆腐、锅烧豆腐等品种,千家万户的豆腐菜占了很大的席面。二十六去割肉
腊月二十六,离春节已是很近了。在过去,割肉的工作就是在这天完成的。
昨天,在驻马店市大华市场,农村长大的邓先生告诉记者:“我小时候,到了腊月二十六这天,割肉、分肉、煮肉是每户人家的重点工作。寻常人家一般割上七八斤肉,大户人家会割上十来斤肉。到了下午,就开始煮肉……大部分人家都在那天煮肉,那个空气香啊。”
一个肉摊老板告诉记者:“‘二十六,去割肉’那是老传统,现在不时兴了。要是都在腊月二十六来割肉,非把我的摊子挤塌不可。””二十七蒸枣山
昨天上午,商丘市宁陵县孔集乡孔集村村民冯化亭家请来四五个邻居帮忙,一天蒸了200个馒头、20个枣山、还有10个大馍。“每年都是腊月二十七开始蒸馍,今年赶上下雪闲着没事就早点蒸了。”冯化亭说。
在腊月二十七蒸馒头、蒸枣山的风俗据传起源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打仗路过商丘沙河,当地有这样一个规矩,要想平安过河,必须用人头祭奠河神。诸葛亮心地善良,叫人用面做个和人头一样的馒头替代,最终平安过了河。从此,当地就开始流行用“人头馒头”祭神。
冯化亭介绍,所谓的大馍,其实就是普通馍,只是个头很大,馍顶上插个大红枣。枣山则是用擀成条状的面,用筷子“捏”成的“花”,花的各个角上和中间分别插上一个大红枣就成了一个简单的枣山。
商丘市民俗文化研究会负责人刘秀森告诉记者,大馍是用来祭奠、孝顺老人的,枣山是给孩子吃的,大馍和枣山上的大红枣代表吉祥。不过现在蒸馒头、大馍和枣山的人家已经比以前少很多了。二十八贴年画
腊月二十八这天,家家户户开始要贴年画了(有的地方是年三十贴)。
在古城开封,倘若家里有人擅长书法,就自己动手写春联,往往能引起街坊四邻的羡慕,没人擅长书法的家庭,多是请人写春联。
记者在北书店街看到,一处春联摊生意非常红火。摊主姓刘,是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他边帮别人写春联边告诉记者:“赚钱是次要的,能把自己写的春联贴到千家万户,也是我的荣幸。”
今年83岁高龄的著名民间年画艺人郭泰运告诉记者,贴门神有很多讲究,比如:到了年关,假如某一家有外债,不想被讨债,就提前两天把门神贴到门上,债主看到有门神在,扭头就会走,“债主也不想冲撞了神仙啊”。
二十九,去买酒
“‘二十九,去买酒’。这句歌谣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了置办零碎的年货的。”林州市文化馆的老馆长王买金介绍说。
他说,腊月二十九,是农家准备年货、拾遗补缺的一天。到这一天,基本上该准备的年货都应当准备好了,只是一些零星东西需要在这一天买。
王买金说,这些歌谣看似简单,但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如一些食物,准备得早了,容易放坏,如果准备得太晚了,到过年时不一定能买上。三十铜钱饺子和拦门棍
三十,包扁食。过去,包扁食时人们常常将数枚硬币包入扁食里,初一谁吃到硬币扁食谁在这一年就有福。
不过现在大多数家庭已很少这么做了。平顶山年近90岁的索老太还坚持着这种习俗,“我小时候,为了吃到铜钱儿,硬逼着自己多吃一碗。现在的孩子对这都淡了,可能压岁钱给得多了吧。”
年三十晚上,人们会在大门口放一根桃木棍,防“野鬼”进家。在安阳工作的魏玉修告诉记者,在他们村,村民还有在门口横放一根桃木棍的风俗。他说,拦门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告诉乞丐,春节该回家过年了,不能再走家串户乞讨了。
除夕熬年
“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分岁扶醉起,终夜齐欢喜。”在洛阳,只要一提这样的话,都知道说的是“年三十,熬年”。
“熬年又称守岁。”洛阳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介绍说民间传说三十夜晚,只要有恒心,一定会等到老天爷的闺女打开南天门向人间赐福,如果早睡就没福了。每年腊月三十夜,全家一起聊天不休,趁此享受天伦之乐。主妇们摆好香案供上祭品,通夜掌灯,上香5遍。
是夜禁大声喧哗,以免惊动神灵;禁开箱柜,以免跑财;禁照镜子,拿木梳,以免见“鬼”;禁见刀剪,以免破家;禁扫地,以免金银外流;禁倒尿盆,以免污秽神灵。三十晚上要丢剩饭,叫隔年饭。初一早起也要丢剩饭,以兆吉庆有余。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熬年增加了新的内容,全家人聚集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年一次的春节联欢晚会。将近0时,各家的青年右手掂炮,左手拿火,右脚跨门外,左脚踩门里,眼观电视屏,电视屏上0时一到,千家万户鞭炮齐鸣,各种彩炮将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
初一躬脊儿
“三十儿捏鼻儿,初一儿躬脊儿”。上岁数的南阳人都知道,“捏鼻儿”指的是包饺子,而“躬脊儿”指的则是拜年。
宛城区黄台镇74岁的张文祥老人介绍,传统年俗中,初一早饭吃过后,就开始出去拜年了。
张文祥说,拜年活动只局限在全村的族人中间,小辈儿的三五成群,挨家挨户前去道贺,解放前都是趴在地上给长辈儿磕头,解放后以作揖和鞠躬为主。拜年的人要给长辈说吉利的话,长辈要给拜年的人掏压岁钱,南阳方言叫“压腰钱”,“那时候谁家孩子不给族人拜年,人们就会笑他不懂事。”“近几年大规模的拜年见不到了,只有亲属间才会拜年。”提到传统春节中人们拜年的盛况,张文祥老人有些失落,他这个年龄,正该接受人们拜年。
宛城区文化馆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拜年之俗与除夕守岁有着前因后果关系,人们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燃放鞭炮,消除了年兽侵扰和祸害,大年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恭贺平安无事。
过去的富贵人家嫌拜年时互赠礼物费时费力,改用名帖相互致贺,这就是后来的贺初二走亲戚
“初一儿躬脊儿”,说的是给同村的拜年,而从初二开始,过年中最为繁忙的事儿就开始了,那就是走亲戚。“所有亲戚都要在正月初七前走完。初七不出门,初八以后可能朋友之间互相走动。因此,民间才有‘七不出门八不归’之说。”对年俗颇有研究的漯河作家刘金涛说。
据漯河民间文学民俗记载,当地走亲戚有据可考的在清末民国初期。走亲戚的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回拜。
据刘金涛介绍,在漯河,正月初二,结过婚的和没结婚订过婚的,都要到岳父母家走亲戚,这个年俗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时有四样礼物一定要带上:一是带排骨的5公斤猪肉,象征有主心骨并且家境富裕。二是莲菜,象征连为一体,成为一家。三是韭菜,象征永久相处。四是芹菜,象征亲情。
一般来说,老洛阳人会在这一天蒸馍。民俗专家寇北辰先生说,每年到这一天,家里妇女都要把磨麦时收取的头几箩白面,蒸成圆馍、甜豆包、菜包、肉包。馍在大锅上出笼时,甜的、咸的、素的、肉的,热气腾腾,让人看着就想吃。腊月二十五蒸的馍,要一下子吃到正月初五,每次吃的时候,放笼上热一下就行。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英文名 5 金鱼草的别名 6 来源 7 原形态 8 生境分布 9 化学成份 10 性味 11 功能主治 12 金鱼草的用法用量 13 各家论述 14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金鱼草 1 拼音
jīn yú cǎo
2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3 拼音名Jīn Yú Cǎo
4 英文名Common Snapdragon
5 金鱼草的别名香彩雀、龙头菜、洋彩雀、龙口花
6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金鱼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tirrhinum maju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7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可达80cm。茎直立,基部有时木质化,茎中上部被腺毛,基部有时分枝。下部的叶常对生,上部的叶常互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6cm,无毛,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密被腺毛;花梗长57mm;花萼与花梗近等长,萼5深裂,裂片卵形,钝或急尖;花冠颜色多种,红色、紫色至白色,长35cm,基部在前面下延成兜状,上唇直立,宽大,2半裂,下唇3浅裂,在中部向上唇隆起,封闭喉部,使花冠呈假面状;雄蕊4,二强。蒴果卵形,长约15mm,基部强裂向前延伸,被腺毛,先端孔裂。
8 生境分布各地庭园栽培,有时逸为野生。原产欧洲南部。
9 化学成份全草含环烯醚萜(iridoid)成分龙头花甙(antirrhinoside)[1],还含一些带有侧链的脂肪酸(branched chain fatty acid)[2]。
叶含侧链脂肪酸[2,3]以及亚麻酸(linolenic acid)[4,5],脱氧核糖核酸(deoxynucleic acid),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黄酮(flavone)以及香豆酸(pcoumaric acid)的、咖啡酸(caffeic acid)的、阿魏酸(ferulic acid)的和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的葡萄糖酯(glucose esters)[7]。
种子含侧链脂肪酸,已分离得到16甲基十七烷酸(16-methyl heptadecanoic acid)、12-甲基十六烷酸(14methyl bexadecanoic acid)[2,3]。
10 性味味苦;性凉
11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跌打扭伤;疮疡肿毒
12 金鱼草的用法用量外用:鲜品适量、捣敷。内服:煎汤,1530g。
13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能。外用用于跌打扭伤、疮疡肿毒。
14 摘录《中华本草》
古籍中的金鱼草 《丹溪治法心要》:[卷六]虫毒(第一百十九)
少许,敷咬处,又为细末酒调饮之。又方,用乌树叶、鱼草、地松即皱面草、草决明,但得一件细研,敷咬处亦佳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二草部]杂草红圈如蛇眼状主(唐经验方)治蛇咬捣烂敷患处蛇鱼草(李时珍曰)(戴元礼证治要诀云)治金疮血出不止捣
《本草纲目别名录》:[本草纲目释名]草部(下)鱼)鲻鱼(子鱼)鳟鱼(鱼赤眼鱼)白鱼(鱼)鲩鱼(鱼草鱼)鱼(鱼黄颊鱼鳏鱼)石首鱼(石头鱼鱼干者名鲞鱼
《本草纲目》:[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一]《本草纲目》∶治咽喉生疮。取花,同白芷、椒根皮研末,吹疮口蛇鱼草时珍曰∶戴原礼《证治要诀》云∶治金疮血出不止。捣
《中国医籍考》:[卷四十八]方论(二十六)元曲小令格律六十九例
说明——
1、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二月版唐圭章著《元人小令格律》。系其中标明可独用者;其中的套曲、带过曲等不能独用者并未入录。
2、标题由题号、调属、曲名、作者组成。曲文作者亦信凭、按该书所标示。
3、文中左为原曲范例文,其上角附为衬字。右之符号即曲谱,符号图例同词谱所标,即:⊙可平可仄,为仄,为平,为平声韵,为仄声韵。右上角所附上标为该处最宜声调字、可否押韵及其平仄的选择注。
4、序同汉语拼音字母表字母序。
转自:雨后池塘(wwwYuHounet)
A、
元曲1·双调·阿忽令·无名氏
双凤头金钗,可仄叶
一虎口罗鞋。
天然海棠颜色,上
阿纳忽修来。去上
B、
元曲2·正宫·白鹤子·关汉卿
四时春富贵,⊙
万物酒风流。⊙
澄澄水如蓝,⊙⊙
灼灼花如绣。⊙
附后补遗[1]·正宫·塞鸿秋
徘拔辶致罚选稹选瘛稹稹
庄儿紧靠白苹渡。⊙⊙
除彭泽县令无心做,⊙⊙
渊明老子达时务。
⊙⊙
频将浊酒沽,⊙⊙
识破兴亡数,⊙
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
⊙⊙
3·双调·步步娇·商挺
绿柳青青和风荡,⊙
桃李争先放。⊙
紫燕忙,⊙
队队衔泥戏雕梁。⊙
柳丝黄,
堪画在帏屏上。⊙去
4·双调·拨不断·马致远
浙江亭,
看潮生,
潮来潮去原无定。⊙⊙
惟有西山万古青。⊙⊙
子陵一钓多高兴,⊙⊙去
闹中取静。⊙⊙去
5·双调·碧玉箫·关汉卿
秋景堪题,⊙
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
黄菊远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
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
到底成何济?⊙去
归,
学取他渊明醉。⊙去
6·双调·播海令·无名氏
乌帽歪,
醉眼开,
心快哉。
想贤愚今何在?
云遮了庾亮楼,
尘生满故国台。
幸有金尊解愁怀,
高歌归去来。
C、
元曲7·中吕·朝天子·张可久
寺前,
洞天,
粉翠围屏面;⊙
隔溪疑是武陵源,⊙⊙
树影参差见。⊙
石屋金仙,
岩阿碧藓,⊙⊙
湿云飞砚边。⊙
冷泉,
看猿,
摇落梅花片。⊙
8·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
夜月青楼凤箫,⊙去可仄叶
春风翠髻金翘。⊙⊙
雨云浓,⊙⊙
心肠俏,
俊庞儿玉嫩香娇。⊙⊙⊙去⊙可去叶
六幅湘裙一搦腰,去上上去可仄叶
间别来十分瘦了。⊙⊙⊙上
9·双调·春闺怨·乔吉
不系雕鞍门前柳,⊙上
玉容寂寞见花羞。
冷风吹雨黄昏后,⊙⊙去
帘控钩,
掩上球楼。⊙
风雨替花愁。
10·大石调·初生月儿·无名氏
初生月儿一似弓,⊙可仄叶
梦里相逢恩爱同。⊙可仄叶
觉来锦被一半空,可仄叶
去无踪,
难再逢,可仄叶
窗儿外烛影摇红。⊙
D、
元曲11·双调·得胜令·邓玉宾
万里玉门关,⊙去
七里钓鱼滩;上
晓日长安近,⊙去可叶
秋风蜀道难。⊙
休干,
误杀英雄汉,⊙去
看看,
星星两鬓斑。⊙
12·双调·大德歌·关汉卿
俏冤家,⊙⊙
在天涯。
偏那里绿杨堪系马,⊙⊙上、可平叶
困坐南窗下。⊙去
教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去
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13·双调·殿前欢·卢挚
小楼红,
纱窗斜照月朦胧。去
绣衾不耐春寒冻,上
帘幙无风,去
烟消宝鼎空。
难成梦,
辜负了鸾和凤。
山长水远,
何日相逢?去
14·双调·得胜乐·白朴
独自寝,上、可平
难成梦,
睡觉来怀儿里抱空。⊙⊙
六幅罗裙宽褪,⊙上⊙去
玉腕上钏儿松。去⊙
15·双调·殿前喜·无名氏
谪仙醉眼何曾开,上
春眠花市侧。上
伯伦笑口寻常开,上
荷锸埋,上
妨何碍,
糟邱高垒葬残骸,
先生也快哉。
16·双调·对玉环·无名氏
歌舞婵娟,
风流胜玉仙。去
拆散因缘,上
柳青忒爱钱。上
佳人蓦上船,去
书生缘分浅。
几句新诗,
金山古寺边;
一曲琵琶,上上
长江秋月圆。去
17·双调·鱼游春水·无名氏
角门儿关,上
夜香残,
空着人直等到更阑;
他今夜不来呵咱身上慢。上
闪的我孤单,上
孤单不曾惯,上
鲛绡泪不干。上
F、
元曲18·双调·风入松曲·张可久
琅琅新雨洗湖天,⊙
小景六桥边。⊙
西风泼眼山如画,⊙
有黄花休恨无钱。⊙⊙⊙
细看茱萸一笑,⊙可叶
诗翁健似当年。⊙
19·宫调不明·丰年乐·乔吉
世路艰难,
鬓毛斑。
好古退闲,
白云归山。
鸟知还,
想起来连云栈。
不如磻溪岸,
垂钓竿。
G、
元曲20·黄钟·刮地风·赵显宏
春日凝妆上翠楼,⊙可仄叶
满目离愁。⊙
悔教夫婿觅封侯,⊙⊙可仄叶
蹙损眉头。⊙
园林春到,⊙可去叶
物华依旧;⊙
并枕双歌,⊙
几时能够?⊙
团圆日是有,⊙可平叶
相思病怎休?⊙可上叶
都道我减了风流。可上叶
21·正宫·甘草子·薛昂夫
金风发,
飒飒秋香,
冷落在阑干下。
万柳稀,
重阳暇,
看红叶,
赏黄花。
促织儿啾啾添潇洒,
陶渊明欢乐煞,
耐冷迎霜鼎内插,
看雁落平沙。
22·南吕·干荷叶·刘秉忠
南高峰,可仄不叶
北高峰,上
惨淡烟霞洞。⊙去
宋高宗,
一场空,上
吴山依旧酒旗风。
两度江南梦。⊙去
H、
元曲23·仙吕·后庭花·吕止庵
孤身万里游,⊙⊙
寸心千古愁。⊙⊙
霜落吴江冷,⊙可叶
云高楚甸秋。⊙
认归舟,
风帆无数,⊙去妙、可叶
斜阳独倚楼。
24·中吕·红绣鞋·冯子振
东里先生酒兴,⊙⊙⊙
南州高士文声。⊙⊙
玉龙嘶断采鸾鸣,⊙
水空秋月冷,⊙可不叶
山小暮天青,⊙
苏公堤上景。⊙上
25·双调·胡十八·张养浩
正妙年,⊙⊙⊙
不觉的老来到。⊙可不叶
思往常,⊙⊙⊙
似昨朝。
光阴流水不相饶。⊙⊙
都不如醉了,去
睡着,
任金乌搬废兴,⊙⊙
我只推不知道。⊙
26·双调·河西六娘子·柴野愚
骏马双翻碧玉蹄,上去
青丝鞚黄金羁。
入秦楼将在垂杨下系,
花压帽檐低。去
风透绣罗衣,
袅吟鞭月下归。去
J、
元曲27·黄钟·节节高·卢挚
雨晴云散,
满江明月;
风微浪息,
扁舟一叶。
半夜心,
三生梦,
万里别。
闷倚篷窗睡些。
28·仙吕·寄生草·无名氏
枯荷底,可叶
宿鹭鸶,
玉簪香惹蝴蝶翅。⊙⊙去声
长空雁写斜行字,⊙⊙去声
御沟红叶题传示。⊙⊙去声
东篱陶令酒初醒,⊙⊙
西风了却黄花事。⊙⊙去声
29·双调·快活年·盍西村
闲来乘兴访渔樵,
寻林泉故交。
开怀畅饮两三瓢,
只愿身安乐,⊙去
笑了重还笑。⊙
沉醉倒。可平叶
L、
元曲30·双调·落梅风·马致远
渔灯暗,可叶
客梦回,上可仄叶
一声声滴人心碎。上上去
孤舟五更家万里,⊙去上、可平叶
是离人几行情泪。去
M、
元曲31·中吕·满庭霜·乔吉
扁舟最小,⊙上、可平叶
纶巾蒲扇,⊙可叶
酒瓮诗瓢。⊙
樵青拍手渔童笑。⊙⊙去
回首金焦,⊙
箬笠底风云缥缈,⊙去可平叶
钓竿头活计萧条。
船轻棹,去
一江夜潮,上
明月卧吹箫。去
P、
元曲32·中吕·普天乐·张养浩
水挼蓝,可叶
山横黛,
水光山色,⊙⊙上
掩映书斋。
图画中,⊙可叶
嚣尘外,
暮醉朝吟何妨碍?⊙
正黄花三径齐开,⊙
家山在眼,⊙可叶平、上
田园称意,⊙⊙可叶平、仄
其乐妙无涯。⊙去
33·越调·凭阑人·张可久
莺羽金衣舒晚风,⊙⊙
燕嘴香泥沾乱红。⊙⊙
翠帘花影重,⊙
玉人春睡浓。去
Q、
元曲34·双调·庆宣和·张可久
云影天光乍有无,⊙⊙可上叶
老树扶疏。⊙
万柄高荷小西湖,⊙可去叶
听雨,去可平叶
听雨。去可平叶
35·双调·庆东原·白朴
黄金缕,可叶
碧玉箫,上去
温柔乡里寻常到。⊙⊙去
青春过了,⊙上、可平叶
朱颜渐老,⊙上、可平叶
白发凋骚。上
则待强簪花,上可叶
又恐旁人笑。去
36·双调·清江引·贯云石
湘云楚雨归路杳,⊙⊙上、可平叶
总是伤怀抱。⊙去
江声搅暮涛,⊙⊙
树影留残照。⊙去
兰舟把愁都载了,⊙⊙去上
37·双调·秋江送·无名氏
财和气,
酒共色,上
四般儿狠利害。
成与败,
兴又衰,
断送得利名人两鬓白。
将名缰自解,
利锁顿开;
不索置田宅,上上
何须趱金帛?
则不如打稽首疾忙归去来,
人老了也,
少不得北邙山下丘土里埋。上
R、
元曲38·黄钟·人月圆·徐再思
江皋楼观前朝寺,⊙⊙
秋色入秦淮。⊙
败垣芳草,⊙
空廊落叶,⊙⊙
深砌苍苔。⊙
远人南去,⊙⊙
夕阳西下,⊙
江水东来。⊙
木兰花在、⊙可不叶
山僧试问,⊙⊙
知为谁开?⊙
S、
元曲39·正宫·塞鸿秋·张可久
断桥流水西林渡,⊙⊙
暗香疏影梅花路,⊙⊙
蹇驴破帽登山去,⊙⊙
夕阳古寺题诗处。⊙⊙
树头啼翠禽,⊙⊙⊙
水面飞白鹭,⊙⊙
伤心和靖先生墓。⊙⊙
[注:以去声为佳]
40·正宫·双鸳鸯·王恽
驿尘红,
荔枝风,
吹断繁华一梦空。⊙
玉辇不来宫殿闭,⊙⊙
青山依旧御墙中。⊙
41·中吕·上小楼·张可久
寒潭玉龙,去
仙山么凤,去
春断南枝,
人在西楼,
笛怨东风。
曲未终,上
酒不空,⊙上
罗浮仙梦,去
月黄昏暗香浮动。去⊙
42·中吕·山坡羊·张可久
衣松罗扣,⊙⊙去
尘生鸳甃,⊙⊙去
芳容更比年时瘦。⊙⊙去
看吴钩,
听秦讴,
别离滋味今番又。⊙⊙去
湖上藕花堤上柳,⊙⊙上、可平叶
飕,可不叶
浑是秋;⊙可上叶
愁,可不叶
休上楼。⊙可上叶
43·中吕·升平乐·徐再思
雪儿娇小歌金缕,⊙⊙
老子婆娑倒玉壶,⊙
满身花影倩人扶。⊙⊙
昨宵不记,可叶
雕鞍归去,⊙⊙可不叶
问今朝酒醒何处?去
44·南吕·四块玉·马致远
翠竹边,⊙可平叶
青松侧,上
竹影松声两茅斋。
太平幸得闲身在,⊙⊙去
三径修,⊙可叶
五柳栽,⊙
归去来。⊙可上叶
45·双调·水仙子·徐再思
玉纤流恨出冰丝,去⊙上
瓠齿和春吐怨辞。⊙
秋波送巧传心事,⊙⊙
似邻船初听时,⊙可上叶
问江州司马何之?⊙
青衫泪,⊙可叶
锦字诗,⊙可上叶
总是相思。⊙
46·双调·山丹花·无名氏
昨朝满树花正开,
蝴蝶来,
蝴蝶来。
今朝花落萎苍苔,
不见蝴蝶来,
蝴蝶来。
47·双调·十棒鼓·无名氏
簪冠戴了,
麻袍宽超。可仄叶
一条藜杖,⊙
自带椰瓢。⊙
沿门化得,⊙⊙
化得皮袋饱。⊙可平叶
旁人休笑,⊙可平叶
甘心守分学修道。
乐乐陶陶,可仄叶
春花秋月,
秋月何时了?可平叶
心中欢乐。⊙可平叶
且自清闲直到老,
散诞逍遥。
48·越调·霜角·张可久
初日沧凉,
海霞摇曙光。⊙
几摺好山如画,⊙⊙⊙
晴霭霭,
郁苍苍。
众芳,⊙
云景香。⊙
道人眠石床,⊙
唤起南华梦蝶,⊙⊙
莺啼在,⊙
绿垂杨。
49·宫调不明·时新乐·周文质
金妆宝剑藏龙口,⊙⊙
玉带红绒皇宜授。⊙
男儿得志秋,
旌旗影里骤骅骝。⊙
满斟玉瓯,
笙歌齐奏,
喧满凤凰楼。⊙
喧满凤凰楼。⊙
50·宫调不明·三棒鼓声频·曹德
先生醉也。
童子扶着,
有诗便写,
无酒重赊。
山声野调欲唱些,
俗事休说。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
陪伴今夜。
长安此时春梦热,
多少豪杰,
明朝镜中头似雪,
乌帽难遮。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
晚入庐山社。
比及眉未攒,
腰曾折,
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T、
元曲51·仙吕·太常引·张可久
断塘流水洗凝脂,⊙⊙
早起索吟诗。⊙
何处觅西施,⊙
垂杨柳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
粉香梅圃,⊙⊙
万瓦玉参差。⊙
一曲乐天词,
富贵似吴王在时。⊙⊙
52·越调、天净沙、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去可平叶
夕阳西下,⊙去
断肠人在天涯。⊙⊙
W、
元曲53·越调·梧叶儿·关汉卿
别离易,可叶
相见难,⊙
何处锁雕鞍?⊙
春将去,可叶
人未还,⊙
这其间,
殃及杀愁眉泪眼。⊙⊙⊙上、可平叶
X、
元曲54·中吕·喜春来·白朴
知荣知辱去牢缄口,⊙⊙
谁是谁非暗点头,⊙⊙
诗书丛里且淹留。⊙⊙
闲袖手,可平叶
贫煞上也风流。⊙
55·双调·新时令·无名氏
郑元和,
当初有家缘。
骑骏马,
来过粉墙边。
一段风流,
佳人二八年。
四目相窥,
才郎三坠鞭。
心坚石也穿,
如鱼似水效鹣鹣。
郎君梦撒毡,
鸨儿苦爱钱,
瓦罐爻槌,
凄凉受万千。
夜宿悲田,
则为李亚仙。
56·越调、小桃红、马致远
画堂春暖绣帏重,⊙⊙
宝篆香微动。⊙去
此外虚名要何用?⊙去
醉乡中,
东风唤醒梨花梦。⊙⊙去
主人爱客,⊙可平叶
寻常迎送。⊙⊙去、可不叶
鹦鹉在金笼。⊙
57·中吕·齐天乐·张可久
人生底事辛苦?可平叶
枉被儒冠误。⊙
读书,
图、
驷马高车;⊙
但沾着者也之乎。
区区,
牢落江湖,⊙去可不叶
奔走在仕途。可仄叶
半纸虚名,
十载功夫;
人传梁甫吟,⊙
自献长门赋,
谁三顾茅庐。⊙
H、
元曲58·正宫·鹦鹉曲·白贲
侬家鹦鹉洲边住,⊙去
是个不识字渔父。⊙上
浪花中一叶扁舟,
睡煞江南烟雨。上
觉来时满眼青山,⊙
抖擞绿蓑归去;去
算从前错怨天公,
甚也有安排我处。去
59·中吕·迎仙客·李致远
吹落红,⊙可仄叶
楝花风,
深院垂杨轻雾中。⊙⊙可仄叶
小窗闲,可叶
停绣工,⊙可仄叶
帘幕重重,⊙
不锁相思梦。⊙去
60·南吕·阅金经·贯云石
泪溅描金袖,可叶
不知心为谁。
芳草萋萋人未归,⊙⊙
期,
一春鱼雁稀。⊙⊙
人憔悴,
愁堆八字眉。⊙⊙
61·南吕·玉娇枝·乔吉
山间林下,
有草舍蓬窗幽雅,⊙
苍松翠竹堪图画。⊙
近烟村三四家,⊙
飘飘好梦随落花,⊙
纷纷世味如嚼蜡。⊙
一任他苍头皓发,
莫劳顿心猿意马。
62·双调·妖神急·无名氏
珠帘闲玉钩,
宝篆冷金兽。
银筝锦瑟,
生疏了弦上手。
恩情纸叶薄,
人比花枝瘦。
雕鞍去,
眉黛愁;
数归期三月三,
不觉的又过了中秋。
Z、
元曲63·仙吕·醉中天·白朴
疑是杨妃在,⊙
怎脱马嵬灾。⊙
曾与明皇捧砚来,⊙⊙
美脸风流杀。⊙去声
叵奈挥毫李白,⊙可仄叶
觑着娇态,
洒松烟点破桃腮。⊙
64·同上·醉扶归·关汉卿
十指如枯笋,⊙
和袖捧金樽。⊙
搊杀银筝字不真,⊙
揉痒天生钝。⊙
纵有相思泪痕,
索把拳头揾。去声
65·中吕·醉高歌·姚燧
十年燕市歌声,⊙
几点吴霜鬓影;⊙上
西风吹老鲈鱼兴,⊙⊙去
晚节桑榆暮景。⊙上
66·双调·折桂令·张可久
唤西施伴我西游,⊙
客路依依,⊙
烟水悠悠。⊙
翠树啼鹃,⊙
青天旅雁,⊙⊙
白雪盟鸥。⊙上
人倚梨花病酒,⊙可平叶
月明杨柳维舟。⊙⊙
试上层楼,⊙
绿满江南,⊙
红褪春愁。⊙
67·双调·驻马听·白朴
裂石穿云,
玉管宜横清更洁。上、可平叶
霜天沙漠,去
鹧鸪风里欲偏斜。去
凤凰台上暮云遮,
梅花惊作黄昏雪。上
人静也,上、可平叶
一声吹落江楼月。上去去
68·越调、寨儿令、查德卿
烟艇闲,⊙
雨蓑干,
渔翁醉醒江上还。可上叶
啼鸟关关,⊙
流水潺潺,⊙ 转自:雨后池塘(wwwYuHounet)
乐似富春山。⊙
数声柔橹江湾,⊙⊙
一钩香饵波寒;⊙⊙
回头观兔魄,⊙上
失意放渔竿。⊙
看,
流下蓼花滩。⊙
查看全部诗词知识
元曲九宫调
有宫调的元曲
元曲有多少宫调
元曲小令中调
元曲分为什么调
元曲的特点
元曲体制
元曲创始人
本文2023-08-06 04:00: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8065.html